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旦大学《周易》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周易》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周易》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20XX年-09-12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课程代码: CHIN***** 课程名称: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Zhouyi and the Chinese Aesthetics Culture) 学分数: 2 学分周学时:2 学时主讲教师: 中文系谢金良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中文系谢金良副教授张宝贵副教授张旭曙副教授预修课程: 高中语文和历史(本课程只需具备一定文史基础) 课程性质: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是一门文史哲交融, 重视经典理解与文化传承、追求思想贯通与思维创新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以研习《周易》经传(即《易经》与《易传》)的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 展现先秦经典思想和当代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提高国学素养和理解中国文化,对终身的学习与修养、做事与做人都有一定的帮助。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解读《周易》经传(即《易经》与《易传》)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易》学研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主要问题― ―如《周易》产生的时代背景、学说发展演变的历史概况、解读《易经》文本的各种条例、理解《易传》各篇的思想精神、探讨《周易》与审美文化的复杂关系、思考《周易》文化流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等, 侧重通过

挖掘《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来彰显《周易》独特的思想智慧与思维魅力,体现古老经典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贡献的宝贵价值。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5 月。参考资料:王振复:《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年11 月。王振复:《周易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基本要求:对教师的要求:讲授准确清晰、深入浅出,有自己独立的学术见解。

对学生的要求: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无故缺席迟到早退。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 配以一定课时的讨论课,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参

与教学。

主讲教师简介:

谢金良1971年生。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后(中国美学)。曾任职于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并兼任《道学研究》编委、华东师大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多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易学、经学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目前的主攻方向是文艺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周易》美学、易学与儒佛道文化研究。曾多次参与和独立完成国家、省、

校级科研课题,主要著作有《Y梁传漫谈》(1997)、《政治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著,20XX年)、《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参编,20XX年)、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大型古籍整理丛书《中华道藏》第16、17分册(参与完成二十余种道教易学典籍的校勘整理,20XX年)、古籍整理《尚氏易学存稿》第一册之《焦氏易诂》(合作,20XX年)、《〈周易禅解〉研究》(20XX年)等。已在《世界宗教研究》、《周易研究》、《宗教学研究》、《现代哲学》、《文化中国》(加拿大)、《道学研究》(香港)等海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课程小组成员介绍: (略)

教学内容安排(按32学时):

第一章治《易》门径(6学时)

讲课要点: 1. 探讨《易经》产生的原因与过程

2. 探讨《易经》创制的原则与思维

3. 讲述《易传》形成的时代与成就

4. 探讨《周易》书题的命名与含义

5.探讨《周易》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6.探讨《周易》研读的目的与出路

第二章解《易》条例(6学时)

讲课要点: 1. 阴阳符号的特殊意义

2. 八卦符号的象征意义

3. 六十四卦的卦名卦序

4. 卦时爻位的乘承比应

5. 九六七八与古老筮法

6.河图洛书与各种易图

第三章《易经》解读(8学时)

讲课要点: 1. 《乾》卦大义精解

2. 《坤》卦大义精解

3. 余六十二卦义精解

4. 理解卦的错综复杂

5. 理解象的数理辞占

6. 理解易的博大精深

第四章《易传》选读(8学时)讲课要点: 1. 孔子与《易》学

2. 《文言传》选读

3. 《系辞传》选读

4.《说卦传》精读

5.《序卦传》精读

6.《杂卦传》精读

第五章《易》学史论(2学时) 讲课要点: 1. 汉代象数易学概说2. 三国王弼的义理学

3. 唐代的易学代表作

4. 两宋易学的理学化

5. 元明清易学的变异

6. 现当代易学的走向

第六章《易》学综论(2学时)

讲课要点: 1. 《周易》思想:哲学、史学、文学等

2. 《易》学思维:简易、变易、不易等

3. 《易》学精神:自强、与时、保合等

4. 《周易》审美:刚柔、中正、和谐

5. 《周易》文化:源远、博大、精深

6. 《周易》价值:修身、治学、治国

考核方式: 完成一篇小论文,参加两次小班讨论,并参加期末考试。

1、要求预习教学内容,每周安排同学在课上发言。

2、期末考试之前要求完成一篇作业,并提供交流。

3、考核成绩以作业和讨论为主,并参考平时表现。

成绩:讨论占20%/考勤20%/作业40%/考试20%

备注:以期末总成绩100分计算,每缺一次课(包括讨论课)扣10分,无故迟到、早退每次扣5分,多次请假酌情扣分,扣完40分为止。

我开的两类“四书”课程

我开的两类“四书”课程 摘要:通识教育中应有核心课程。建议把“四书”等最重要的中国经典与一定的外国经典作为核心课程,组织多人来开,让更多的学子掌握、通晓。作为通识教育的“四书”课程,可以把《论语》、《孟子》等分别开,也可以把“四书”合起来开,目的是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安身立命之道,并学会怎样阅读经典。作为专业训练的“四书”课程,除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的做人做事之道,重视“人人有贵于己者”的道德价值外,还要重视从训诂开始,把义理、考据、辞章、经世结合起来,打好创造性诠释与转化国学经典及学会做科研的基础。 关键词:四书;孔子;孟子;通识教育;人文精神;国学经典 “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种经典的合称,宋代以后通行于朝野上下,明代以后流行于整个东亚。近二十年来,我在武汉大学开了两类有关“四书”的课程,一类是通识教育课,一类是专业教育课。前者面向全校本科生,后者面向国学试验班的本科生。 一、作为通识教育的“四书导读”课 这类课程以前叫公共选修课,我曾以“中国文化1”、“四书与儒家伦理”等课名开过(与此相应还开过“《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3学分,54学时。近几年,改为通识教育课“四书导读”,2学分,36学时,所属领域为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 我曾向学校建议在通识教育中开出中外经典课程,其中中国经典有《周易》《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史记》《汉书》《楚辞》等,多数已开出。通识教育中应有核心课程。我希望以最重要的中外经典例如“四书”等课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组织多人来开,让更多的学子掌握、通晓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与安身立命之道。 在“四书”通识课中,我提倡分别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让已毕业的在高校工作的博士生这么去开,可以使学生读得稍细一点,但我自己尝试的是“四书”合开,这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可以方便理工医类的学生,引他们进门。各校似应有分别的与合开的“四书”课程,供学生们选择。 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一定的儒家经典的基本常识,背诵一些重要篇章。从根本上讲,是希望同学们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修养性情,变化气质,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四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经典导读是让同学们走进传统文化的便捷方式。本课程旨在使同学们直接接触中国经典,学习并实践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我们提倡读书与修身相结合,在现代语境中调动古代经典,让现代青年陶冶性情,更有幸福感。当今大学校园,重视功利,忽视身心性情的修养与道德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的发展有诸多不利。老师指导下的经典文献的修习,可以启发同学们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诠释其中的义理,掘井及泉,深造自得,用以涵咏自身,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践形尽性,知行合一。 在本课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讲授,使同学们走近圣人孔子、孟子,接触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典,领悟做人做事的根本,护持中国文化之根。除了讲解“四书”的基本内容、内在精神、核心价值与现代意义外,还要告诉同学们如何自己去读“四书”,教“四书”。上课一开始我就讲:让我们一起来读“四书”,背诵张横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语言和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而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可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争取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与教材 本课程共分三个学期,每周四节课。 课程教材:《中国文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版 (《中国文学史新编》,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版) 配套教材为:《中国历代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版) 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或百花文艺出版社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参考书目: 由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据各章节内容另行指定。 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考查方式 一、教学要求 (一) 较清楚地了解教材各编概述中所论及的各历史阶段中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文学的主要演变脉络,建立起较为开阔和充实的文学史思维空间。 (二)较清楚地了解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重要文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通过前后联系、相互比较的方法,建立清楚可靠的文体知识系统。 (三) 掌握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生平简况和主要创作情况,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贡献;精读经典性作品,了解其所以为经典的价值所在;对教材所述及的一般作家作品,也要求掌握相关的概要性知识。 (四)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现代人文理论阐释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思想。 (五) 选择一二个文学史上感兴趣的对象或问题,尝试对教材中的评述或学术界较通行的观点提出质疑,以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二、考查方式

复旦大学《周易》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周易》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20XX年-09-12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课程代码: CHIN***** 课程名称: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Zhouyi and the Chinese Aesthetics Culture) 学分数: 2 学分周学时:2 学时主讲教师: 中文系谢金良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中文系谢金良副教授张宝贵副教授张旭曙副教授预修课程: 高中语文和历史(本课程只需具备一定文史基础) 课程性质: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是一门文史哲交融, 重视经典理解与文化传承、追求思想贯通与思维创新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以研习《周易》经传(即《易经》与《易传》)的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 展现先秦经典思想和当代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提高国学素养和理解中国文化,对终身的学习与修养、做事与做人都有一定的帮助。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解读《周易》经传(即《易经》与《易传》)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易》学研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主要问题― ―如《周易》产生的时代背景、学说发展演变的历史概况、解读《易经》文本的各种条例、理解《易传》各篇的思想精神、探讨《周易》与审美文化的复杂关系、思考《周易》文化流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等, 侧重通过

挖掘《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来彰显《周易》独特的思想智慧与思维魅力,体现古老经典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贡献的宝贵价值。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5 月。参考资料:王振复:《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年11 月。王振复:《周易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基本要求:对教师的要求:讲授准确清晰、深入浅出,有自己独立的学术见解。 对学生的要求: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无故缺席迟到早退。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 配以一定课时的讨论课,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参 与教学。 主讲教师简介: 谢金良1971年生。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后(中国美学)。曾任职于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并兼任《道学研究》编委、华东师大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多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易学、经学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目前的主攻方向是文艺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周易》美学、易学与儒佛道文化研究。曾多次参与和独立完成国家、省、

易经(简介)

主讲人简介: 韩元茗,字季子。北京同明德国学馆馆长,当代易学名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客座教授,甘肃兰州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易学风水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学院教授。 韩老师少年学易,精通四柱预测学、文王八卦、梅花易数、风水学及相法学等多种周易数术学门类。二十余年来,为辽河油田、中国汉能控股集团、好利来集团、汉京集团、鲁能地产、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知名企业及高层领导提供准确预测指导,并为众多社会名流进行了人生规划,不仅名震业内口碑良好,学术造诣和应用水平更是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被誉为“当代邵康节”。 自2010年,与腾讯公司核心创始人陈一丹先生共同创办了北京同明德国学馆并担任馆长,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复兴中华信仰,传承国学智慧”! 明德讲堂第三期上:研究周易重点掌握七个字 韩元茗: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感谢腾讯视频,感谢咱们这个儒学频道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上午的交流的时间。我今天给大家讲的主题就是以周易作为主题。 大家知道,《周易》是千古之谜,很多人说它是天书,很多人说它是玄而又玄,是众妙之门。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当我一谈起“周易”这两个字的时候,你心中就会打很多问号,周易它到底是什么?你首先你就会想,《周易》它是不是就街上那些算命先生掐着指头他给你算命的?这个就是周易?那没错,它是周易预测学的一部分。但纯粹像算个命,卜个卦,这个它还不能完全代表周易。那《周易》呢,我们都知道它是群经之首,它是大道之源。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根,不管是《黄帝内经》,老子的《道德经》,还是我们后来引发的《孙子兵法》等等很多经典的书籍,都是和我们《周易》有关。《周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易经》入门的三本必读书

《易经》入门的三本必读书 易学著作汗牛充栋,流派纷呈,随便哪个学习《易经》的人都可能给初学者开一套书单,列出十本八本的必读书。但是,以我二十年学易的经验看,对于普通读者来讲,或者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以下三本书才是一个最低限度的必读书目: 一是,《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黄寿祺的老师是民国易学一代宗师尚秉和,尚氏为晚清进士,所著的《周易尚氏学》堪与程颐的《周易程氏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比肩。黄寿祺和他老师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主要的精力都在这一个领域里,所以,他们的易经研究是极深厚和纯正的。 黄寿祺的这本《周易译注》参考书目有上百种,包括了汉代以来的主要易学代表作,对于《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注解都是经过了广泛对比和研究,而得出的最为适中的方案。当然,对《易经》卦爻辞的注释,没人敢说只有自己的正确,这本书也一样,但它肯定是最值得作为参照的。有这样一个注释本为基础,再去参照其他注释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就比较通达了。 这本书首次出版是在1989年,可以说是黄寿祺先生的毕生成果,1990年黄先生就仙逝了。张善文是黄先生的研究生,网上可以找到他的视频。 二是,《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现在几乎是国学的代名词,他的这套国学经典解读的书洛阳纸贵。他是个杂家,什么都研究,又有旧学的底子,而且青年时期经商失败,他要靠讲学来谋生活,就像今天的各种培训师,所以他的书就比较适合大众的口味。可以说,他是大众国学的开创者,于丹、易中天都是步他的后尘。

这本《易经杂说》也是他的讲课稿整理而成,比较口语化,思路开阔,把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风水、命理等等相关的知识都融汇进来,并努力说明这些思想的“科学性”。 这本书展示了一个中国民间文化中的《易经》,其中又有一些南怀瑾个人的独到领悟,那种中国古典文化的味道极佳。不过,南怀瑾重领悟、轻训诂在这本书里也有体现,对于卦爻辞的解释太随意了,比如山水蒙,他解释为水气濛濛之意,让人大跌眼镜。 这本书首次印刷在台湾是1987年,1996年大陆出版,至今发行超过30万册,是同类书中最畅销的。 三是,《简易经》(谷园著,天地出版社) 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本新书,它对《周易》的理解很契合我的思路。它是从《大象传》入手来理解卦爻辞,并由卦爻辞的字面之义进一步诠释出其人生日用之理。王夫之曾讲:“大象,圣人之所以学易也。”《大象传》是承载着《易经》的义理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是出于其中。 历代研究《易经》有一大难点在于,“十翼”对经文的阐释不尽统一,而研究者强求统一,就卡住了,就像有四块表各自显示不同时间,你要认为它们都准,那就没法弄了。《简易经》以《大象传》为统领、为基准,去解读六十四卦,抓住了象与义理,这样每一卦都成为一个具体人生情境的分析,非常简明易懂。所以,该书有“史上最简明易懂的易经解读”之称。 对于《大象传》之外的九个传,书中整理为“九翼辑录”,分成“经赞”、“天地之道”、“为人之道”、“做事之道”等几节,梳理得也很清晰。另外,附录的对《左传》、《国语》中二十多个筮例的解读挺详细的,有开创意义。作者结合《梅花易数》发明的“时象占筮法”也有点意思。 以上三本书各有优缺点,一起读就齐备了:《周易译注》严谨规范,《易经杂说》开放丰富,《简易经》简明新颖。 当然,古人书得另说另议了,入门之后再看不迟,稍后我可以另外列一个书目。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胥正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讲师。200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 工程系软件专业,获数据库与知识库博士学位。2003年3月至4月,在日本京都大学数据库研究中心作 访问学者,2003年7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任教。目前已经出版专著两本,并在《Tsinghua Science anc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计算机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国管理科学》、《高技术通讯》、《小型微型计算机》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曾多次在ICIS-ISAP Workshop (国际信息系统年会亚太地区论坛)、PACIS (亚太地区信息系统年会)、IDEAS (国际数据库工程与应用年 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讲自己的学术论文。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经委、上海市外经贸委资助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 为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Web技术及其商务应用等

2. 局域网参考模型 局域网体系结构;拓扑结构;IEEE 802标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 3. CSMA/CD 和IEEE802.3 标准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IEEE 802.3 标准 4.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和IEEE802.4标准 令牌总线局域网的组成;令牌总线访问控制;IEEE 802.4标准 5. 令牌环访问控制和IEEE 802.5标准 令牌环局域网的组成;令牌环访问控制;IEEE 802.5标准 6. 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概述;IEEE 802.11参考模型;分布式基础无线媒体访问控制DFWMAC 7. 局域网性能 局域网性能分析;802.3、802.4及802.5的比较 教学要求 1.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特点以及与广域网、城域网的不同 2. 了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了解LLC和MAC子层的主要功能,了解各种局域网 的拓扑结构以及所适合采用的传输媒体 3. 了解ALOHA协议,掌握ALOHA协议的性能分析方法,理解CSMA协议,掌握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的媒体访问控制技术,了解IEEE802.3标准的各种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 4. 了解令牌总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中的逻辑环 维护,掌握令牌总线的数据传输机制,了解IEEE 802.4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 5. 了解令牌环局域网的基本结构,理解环的比特长度的概念,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包括令牌传递过程、数据传输确认和优先级机制,理解监控站的功能,了解IEEE 802.5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 6.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性,掌握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机制,包括 分布式协调和点协调功能 7. 理解局域网性能模型,理解对CSMA/CD、令牌传递的最大吞吐率和延迟的性 能分析,了解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这三种局域网的异同点 六、电话网(学时数:8) 教学内容 1. 公共交换电信网络(PSTN) 2. 内部电话网 3. PSTN技术 4. PSTN中的数字与模拟技术 5. 蜂窝电话网 教学要求 1. 了解PSTN的概念

《易经》读书报告

题目:关于《易经杂说》读书报告 姓名:李焕学号: 2009090286 专业:交通工程 电话: 139******** 时间: 2012 年 5 月 1 日 《易经杂说》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最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根据书中的解释,最引人入胜的是《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书中尤为强调第四章的内容,“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这一个观念就很严重,他说《易经》的文化思想这一套学问,是宇宙的大原则。至于标准,是宇宙的什么标准?则没有讲。我们晓得在中国社会里,最准确就是整个天文现象的变化。在《尚书》中,尧、舜、禹换代的时候,都讲这个东西,但是有个毛病,发展下来到汉朝,就更厉害了,叫作“谶纬之学”,或叫“图谶之学”,就是预言。用五运推算出来,某个时代要变了,所谓以火德王,以水德王等等。每个朝代制服都要改变,如现在的白衣是孝服,在夏朝的时候是尚白,白衣服就是礼服,殷商的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包括: 1. 提供全面深入的学科知识和理论;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设置: 1. 课程名称:XXXXX 学时安排:总学时XX,理论学时XX,实践学时XX,实验学时XX。 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表现等。 先修课程:无 2. 主要内容: 模块一:XXXXX - 概述XXXXX

- 重点掌握XXXXX -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 模块二:XXXXX - 概述XXXXX - 重点掌握XXXXX -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 模块三:XXXXX - 概述XXXXX - 重点掌握XXXXX -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 模块四:XXXXX - 概述XXXXX - 重点掌握XXXXX -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 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讲授:老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 主教材:XXXXX - 辅助教材:XXXXX 参考资料: - XXXXX - XXXXX 5. 考核方式与评分比例: - 平时表现:XX% - 期末考试:XX% - 实验报告/作业:XX%

复旦大学人文企业家课程

复旦大学人文企业家课程研修班 谈古论今,会通中西。访古游学,聆听智慧。 修身养性,悟道明心。审美鉴赏,涵养气质。 课程背景 人文企业家是具有人文视野、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企业家。一个具有人文底蕴的企业家不仅能为企业注入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的活力,塑造出独具特色和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能使自身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对于整个社会,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企业家不仅是国家的脊梁,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在对社会成就的不懈追求过程中,许多企业家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期望能进一步修炼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成就卓越的企业和卓越的人生。 中国的企业家根植于华夏土地之上,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和熏陶下成长起来。因而,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创造性地开拓事业、完善人生是成为人文企业家的必由之路。把握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历史,领悟中国哲学智慧,意会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力行中国人的人格追求和修身之道,都是企业家积淀人文底蕴的应有之义。 不仅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的文化与世界文化、人类文明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理解西方文化,不打通当今世界各大文明成果,既无法真正在精神上融入全球化,也难以真正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反思。因此,世界各大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历史、思想脉络、哲学智慧、审美倾向亦成为人文企业家的必修课。 复旦大学人文企业家课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世界人文智慧的结合,培育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世界文化视野的人文企业家。 项目特色 中西合璧——独创中西文化交融的课程体系,加入美学元素,打造完美的修身人文课程。 底蕴深厚——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为依托,沉浸于百年复旦的纯正人文氛围,汇集一批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听觉盛宴。 精英荟萃——精英层面的同窗,带来高端的思想碰撞。在获取结业证明后,将有资格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会,融入精英荟萃的校友网络平台。 胜迹游学——学习期间,亲临山东曲阜、西安、杭州、四川青城山等儒释道胜迹,并赴台湾游学考察,

中国哲学大纲

《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开课单位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课程代码G2301224 开课学期 4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学概论》 课程教材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 参考书目和资料《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应包括课程性质、简要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500字以内)中国哲学史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专业必修课程,32课时。《中国哲学史》课程系统地介绍先秦至近代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规律和内容;介绍中国古代主要哲学家的著作、思想及其前后继承关系和思想异同;评述中国哲学基本范畴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其与文化的内在关联。中国哲学作为世界哲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思政本科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也能极大的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思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并通过对中国哲学基本内容的把握,进一步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又能够从中西哲学对比的角度来思考哲学问题的共性和个性,了解人类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和中国理论思维的特点,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阅读古代哲学文献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主要哲学家和哲学派别的基本思 想、学术特点和哲学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 思辨和文化素质能力 总结中国哲学的特点、研究方法和修养方法。对哲学知识的概括,对比,分类能力 在掌握古代哲学智慧的基础上,思考其在现代社 会的价值和应用。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鉴别和继承发扬能力 教师教学方式√1.讲授法教学24学时75 % √2.研讨式学习4学时12.5% □3.案例教学学时% □4.网络教学学时% □5.角色扮演教学学时% □6.体验学习学时% √7.自主学习4学时12.5% □8.其他学时% 考核方式□1.课堂测试% □ 2.期中考试% □3.期末考试% √4.作业撰写10% √5.课堂讨论 5 % √6.课程论文60 % √7.考勤10% √8.课堂纪律 5 % √9.讨论与问答10 % □10.口试% □11.其他%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课程编号】ZR29211 【课程类别】任选课 【学分数】2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 【学时数】36 【适用专业】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各专业 一、教学目的、任务 中国思想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哲学文化思想产生、发展、演变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历史专业的选修科目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有五个:一是阐述中国哲学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二是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哲学家、思想家等文化人物及其著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三是整理思想文化古籍。四是发掘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五是传播思想文化知识,帮助人们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有五个:一是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三是领悟民族思想文化精髓,振兴民族精神;四是认识国情,承继传统,务实创新;五是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认识与完善自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达到这些目的,要求学生:一要认真听讲,二要学好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很熟悉,三要自己去看大量的有关中国思想文化的参考书,四要边学边用活学活用,五与参观结合学。这样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学好学透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2 学时 主要内容: 一、教学活动 二、思想概说 教学要求: 一、熟记教学目的与意义 二、掌握学习中国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中国思想史的主要任务 其它教学环节:无 (二)第一章中国思想文化的孕育与产生 3 学时 主要内容: 一、原始观念文化 二、《周易》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周易与人生》教学大纲.doc

《周易与人生》教学大纲 “易”是大道之源,《周易》是“六经”之首,“易学”是华夏文化总纲。《周易与人生》是一门文史哲交融、重视经典理解与文化传承、追求思想贯通与思维创新的通识教育课程。本课程是以研习《周易》经传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突出《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展现先秦经典思想和当代人文精神的融合。旨在帮助1、了解《周易》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了解华夏文化精神,且明白《周易》对西方世界的深刻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了解《周易》的成书过程、结构等基础知识,熟悉64卦的卦爻辞释义。3、熟悉《周易》文化内涵,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换言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周易》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与影响,了解《周易》的成书过程、结构、读法,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和解决困难的水平。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周易》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三坟到周易的成书过程。使学生了解《周易》及其三大性质:大道之源、六经总纲、卜筮之书。要学生理解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之象,了解中国文化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纠正理解上的误解,端正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明白审国文化复兴的意义,树立中国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 三坟,《周易》成书,《周易》构成,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教学重点与难点] 《周易》"产生的过程及原因;《周易》创制的原则与思维;《易传》形成的时代与成就;《周易》书名的涵义。 [参考文献]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ISBN:9 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ISBN:6 徐子宏,《周易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ISBN:9...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ISBN:2 蒋凡,《周易演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ISBN: 4 王振复,《周易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ISBN: 2 [复习思考题] 何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熟悉六十四卦卦序。 何谓卦时爻位的乘承比应? 了解河图洛书与各种易图。 第一节三坟略说 伏羲氏《连山》 神农氏《归藏》 轩辕氏《乾坤》 第二节《周易》成书及其结构与读法周文王、周公与帛书周易 孔子“系象、序彖、说卦、文言” 《易经》的构成 《易传》的构成 第三节太极与两仪、四象与八卦 无极与太极之说 两仪与三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先秦两汉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从上古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使学生较详细深入地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及作品。 3、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为以后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3学时/周,共计48学时;学分:3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内容要点与学时分配:

先秦文学(共30学时) 概说(2学时) 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上古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 思考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神话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4、神话的分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重要名词: 劳动说神话山海经 第二章《诗经》(6学时)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 2、《国风》反映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3、《豳风·七月》的内容及其叙事艺术。

4、《秦风·蒹葭》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风雅颂变风变雅赋比兴四家传诗六义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6学时)第一节散文的源流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思考题: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2、《左传》叙事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重要名词: 甲骨卜辞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国别体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6学时)第一节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论语》和《孟子》 第三节《庄子》 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 思考题: 1、诸子散文勃兴的原因。 2、《孟子》的文学特点。 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百家争鸣寓言语录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