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北京大学邵永海).docx

(完整版)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北京大学邵永海).docx

(完整版)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北京大学邵永海).docx
(完整版)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北京大学邵永海).docx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一)

北京大学邵永海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林寒涧肃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礼记·月令》。

同源词肃:收缩,收敛。萧:冷清。

严肃:板着脸,舒张不开。

祸起萧墙萧墙:一进大门时候,有面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2、常有高猿长啸

啸,吹声也,古人吹长啸。

唐《封氏》: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3、属引凄异

属引:连绵不断。

(1)《说文》:属,连也。从尾,蜀声。(动物后面连属着尾巴)

(2)《史记 . 大宛列转》:“而发天下七科讁,及载备(干粮)给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这里连属是同义词连用。

(3)《说文》:“引:长也,开弓也,从弓。”

(4)段注:施弦于弓曰张,钩弦使满以竟矢之长亦曰张,是谓之引。凡延长之称、开导之称,皆引伸于此。

(5)《小雅 . 楚茨》、《大雅 . 召旻》毛传皆曰:“引,长也。”

拉弓——引申:拉长,延长,开导,引兵而退。

4、谷

: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

: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

5、小结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游记的重要时期,因为政治黑暗,很多文人寄情于山水间。他们

笔下的山水都是那么真实,这与唐宋朝的山水有很大的区别,唐宋文人的游记中,山水成为一种意境,从中得出哲理。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二)

1、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发展的时期,带有骈文的特色。

2、总写三峡

一、《说文解字》成书于100 年至 121 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1、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2、许慎,字叔重,汝南邵陵人。东汉和商永十二年开始写作《说文解字》。

3、《说文解字》从字形出发,阐述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的关系。

炳,明也。从火,丙声。( 形声 )

想,冀思也。从心,相声。

析,破木也。从木,从斤。(会决)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声训)(会意)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会意)

刀,兵也。象形。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鸟之足匕,从匕。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指事 )

4、注音方法:譬况法、直音、反切。

(1)譬况法:汉代汉字注音的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打比方的方式来给一个字注音,读若某。(读若,读得差不多像这样字就可以了,后面还能注明把这个字读得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可以了。)

(2)直音:古汉语的注音方法,即用同音字来注音。

(3)反切: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受梵语的启发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即用两个

字给一个汉字注音。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三)

《说文解字》的部首一共540 部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1、部首的建立,是许慎的重大创造。本为来汉字就是凭形体

2、许慎在 540 个部首的次序安排上是煞费苦心的。他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这样就等于把 540 个部首分成若干大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义符的作用,从而更确切地了解意义。

3、《说文》每一个部首内部的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的。例如木部

的次序,大致是先列木名,其次列树木的各个部分,其次再列木制品。木、橘、橙、柚、柿、梅、杏、桃

木杪 mù mi ǎo树梢;桡r áo ;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四)

训诂:解读古书。

小徐本大徐本

异文,颠和颖意思一样。

两个田垄的禾苗交接长出共同的穗叫颖郑玄传?,孔颖达正义

毛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五)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参考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内容:

1、什么是汉字的结构,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

汉字的造字结构与古代汉语学习的关系——掌握本义,并由此进一步掌握引申义。

2、汉字结构的类别:六书,六书是古人对汉字结构类型的归纳:六书的内容与理解。

3、怎样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关于利用楷书材料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问题。

4、汉字的发展及其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

(1)汉字的造字结构: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与古代汉语学习的关系:掌握本义,并由此进一步掌握引申义。

(2)六书是古人对汉字结构类型的归纳:六书的内容与理解

(3)关于利用楷书材料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问题。

(4)汉字发展分为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

-现代文字阶段(隶书、楷书到现行的简化字)

(5)汉字发展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表现在笔划形态和组装结构两个方面。汉字的结构就是汉字的形体构造。对汉字书写结构的分析。(弓长张,立早章)对汉字进行字形编码。

(6)汉字结构,六体四书左右、上下、包围、穿插----四种结构

5、汉字的结构与发展一讲的参考书:《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出版。

(1)汉字结构的类型,古人的总结《六书》——即六种类型。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五六书是对造字结构的归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

(2)外形和部件的发展汉字的结构就是汉字的形体构造。弓长张,立早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六)

(3)对汉字进行字形编码时需要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把方块汉字看作由构字单元组合而成。解析时考虑:构字单元的数量控制;各种形态的构字单元归类时应该比较直观。

(4)汉字的造字结构:一个汉字被创造的角度和过程;其构形如何为表意服务?为什么要研

究汉字的造字结构?

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大致可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体系。

从句——到词,是一种伟大的进步。

日文:节拍文字?汉语,音节语言?语素音节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一般都是根据一定的意义来造字的,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古人刚开始创造汉字的时候,构造字形总要服务于一定的意义。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七)

甲骨文中 90%以上的字形都是假借用法。

一、汉字和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

1、形声字的声符本身,也是一个象形符号。

(1)语音发生变化后,人们并不会去改变字的声符。

(2)不同方言区的人用同一套汉字系统。

2、拟声字或象声字,也是作为一个意义符号来创造的。

例如:嘟:假借“都”来表声音,后来人们加上“口”字旁,新字“嘟”专门表示声音。

许慎《说文解字》:“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

通过对造字结构的科学分析,我们可以推求字、词的本义,从而帮助我们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

的词汇系统。

举例:“章”的造字结构:

许慎《说文解字》:“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字”的造字结构:

有生育、养育的意思。生孩子、可以引申为爱护。

(苦山)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 )字:生育的意思。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八)

(1)妇人怒曰己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遂誓施氏。

——《左传。成公十一年》

亡,失去、丢了;字,养育(字,乳也)。

译:妇人愤怒地说:“你自身不能保护你自己的妻子而失去了她,又不能养育人家的孩子而杀

了他,跟着你这样的人会有什么好结果呢?于是对着施氏发誓,我回去一定不会跟着你生活。(2)文字的“字” ,繁衍的意思。汉字的数量相当多,汉字的形体面貌各异。

许慎:“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开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滋乳而浸多也。” ▲文

字的字 , 先文,画其形造象形字,成独体字(独体字的每一部分都是用来象形的线条)。

再成合体字,衍生更多的字。( 合体字,由两个部件合成一个合体字。

▲滋乳:用有限的象形字,通过象形字的组合来产生众多的形声字。

▲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的本义,并进一步掌握引申义,从而更科学、更方便地学好古代汉语。

三、汉字结构的类别——六书。

1、“六书说”的本质:对汉字的造字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若干类型,具

有重要的意义。

(1)最早提到六书的是《周礼. 地官 . 保氏》:“乃教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成书于战国中晚期。

(2)六书之名:

▲东汉班固《汉书 . 艺文志》:“古时八岁入小学,故周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艺,谓象形、

象事(指事)、象意(会意)、象声(形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 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也。”▲东汉郑玄

《周礼 . 地官 . 司徒 . 保氏》,注引郑众:“(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

借、谐声也。”

2、结论:

(1)“六书”由来已久,最迟在战国中晚期就有了“六书”的名目。

(2)“六书”与汉字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二、“六书”的内容

1、指事:“一曰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分两类,

一类,使用纯粹的记号来表意,如上、下;

二类,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再增加指事性的符号,如“亦”(原字意,腋),后来“亦”被假

借为副词“也”,就造了“腋”字。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八)

2、象形:“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朱骏声《说文六书爻列》纯粹象形字二百四十二文

采,釆

3、形声:“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名,字;譬,相近。以声音相近的字相成。

用一个象形字作为某种意义类别的代表(意符),再取一个譬来相成(声符)

《仪礼 . 聘礼》:“百名以上书为策。”策,册

4、会意:“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谊,义也,通假。撝,后作挥

把两个汉字并排放一起,并且两个汉字的意义也合在一起。

5、转注:“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造字的动力

6、假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与通假

假借,本无其字,为假借。如“不”,原为鸟翅,借假为否定词“不”。

通假,本有其字,为通假。如“蚤”,本有“早”字,以“蚤”通“早”。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八)

一、朱声《文六爻列》六:

指事( 125)、象形( 364)、会意( 1167)、形声( 7697)、注( 7)、假借( 115)。

注与假借,都是用字的方法。

象形兼指事:中、正、屯、才??69 文

会意兼指事:世葬岩真或乍??16 字

二、清代戴震“四体二用” :《答江慎修先生小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

三、六述:

1、慎之前,六有名目;慎明六每一的特点,并且出例字。种字构

所做的明,奠定了字形体学的基本理基。

2、造字: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注和假借构成一,属用字的,跟造字没有直接的关系。

(1)象形和指事属独体字或基本上属独体字。如日、月、、、羊、上、下、本、末。之初作,盖依象形,故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2)会意和形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成,叫合体字。

3、六中最重要的三,象形、形声、假借。

(1)象形是字造字的基。象形字是成千万个字的基本元素。

例:人,及

宋. 樵《通志》:“六也者,皆象形之也。”

(2)形声字的重要性反映在数量上,是一种最能的造字法。

▲横向展:莫 -- 摸模膜漠

▲向展:甫 - 傅- 薄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九)

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

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 汉字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最为人所知的,是仓颉造字说。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易经》:“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随着文明发展,事情繁杂,结绳记事之法,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传说中有一种说法是仓颉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各种素材,创造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代替结绳记事。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叫做字。许慎《说文解字》中言:“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字之創,實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事,乃經長時間,不同地域,多人的集體創造。”总的来说,汉字是人们根据自然生活的要求,联系身边各种事物,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成。 如今,经过大量的考古发掘研究,已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最早的汉字。纵观历史,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主要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古文字包括小篆在内的之前的文字。汉字形体演变主要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由繁到简,趋于规范性。 甲骨文多为甲骨卜辞,是殷商时期的主要文字。其文字笔画、结构不一,为书写方便,一个字在不同场合甚至有多种写法。图画形较强,象形字,会意字居多。 商周时期主要文字为金文。金文是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用以记录祭祀活动或歌功颂德,吉祥,庆功之语。此时的文字虽仍是以殷商文字为基础,但较之殷商卜辭的任意繁簡,结构不定,笔画已渐趋稳定。青铜鐘鼎為傳國重器,故而刻鑄講究,刻其之上的铭文字體较为匀称,筆勢慎重,粗壮,圆转。 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汉字处于甲骨文,金文向秦汉时代的篆书、隶书过度的重要阶段,形体内容丰富,呈现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南方诸国,山东齐鲁诸国,秦与中原诸国。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依据文字材料,又可分为石鼓文,盟书文字,简帛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五种。总的来说,除秦系文字外,春秋早期各系文字大体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晚期方正朴茂的风格,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的各系文字,则逐渐表现为颀长秀美,并出现装饰性较强的鸟虫篆,到战国中晚期各系文字总体走向简率。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推行小篆,对文字进行了一种系统的整理。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规范化运动。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小篆的图画性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在秦朝时期,小篆是“秦书八体”之一。所谓“秦书八体”,《说文解字》记载:“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八种字体分为两类,一以汉字发展为类:大篆,小篆,隶书。二以不同用途为类::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这里着重提一下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隶书分秦隶与汉隶。秦隶的出现,是中国汉字发展和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始了今文字的发展。“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隶书是以篆书为基础,将篆书圆转的笔法改为方折的笔法,在字体结构上更加简明,使书写速度更快。在东汉时期隶书有了较大的变化。结构向扁平发展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字体庄重端正。隶书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楷书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五代时繁荣发展,是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

各种字体特点及作用

各种字体特点及作用 方正琥珀简: 字型圆润饱满,新颖活泼,结构错落有序,粗而不重,胖而不臃,适用于书、报、杂志和各类印刷品的标题及装饰用字。 方正胖头鱼简: “胖头鱼”体丰圆柔润,结体端庄,骨络分明,即风格独特,又符合字体构形规律,适合排各类标题及广告设计。方正黄草简: 商品详细信息 虽然是一款草书风格的字体,但尽量保持字体原形,对笔划适当减少,做到易写易识,且融简、繁写法于一体,匠心独具。可用于文章 标题、广告制作、装饰装帧等。 方正报宋简: 笔划纤细,字体清秀工整,结构均匀,印刷效果清晰明快,适用于报 纸、杂志的正文。 方正粗倩简: 精致、华贵、大气、端庄,笔形富于变化,浪漫而又温馨。宜作排版 文章标题,以及一切广告用字。 方正古隶简: 字体神采俊俏,雄浑中流露天真稚拙,典雅中蕴含时代风采,静中寓

动、稳中求险、巧拙相生、变化自然,结体严谨,笔法古朴典雅,又极富装饰意趣。适用于书、报、杂志的各类标题字和装饰、宣传用字。 方正美黑简: 字体修长端正,庄重大方,适于书、报刊的大标题。 方正卡通简: 在字形设计上采用了“黑体”的基本笔形,参以行书的笔意、形态,婉转有度,斜正相倚,于传统美中见时代气息。主要用于“卡通”书和一 些儿童出版物上的新型印刷字体。 方正粗宋简: 粗壮浑厚、庄重严肃,表现力强。宜用于文章、报刊的大标题,也可 作广告用字。 方正康体简: 又称“康有为碑体”,是一款以古贤传统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印刷字体,风格上突出“重、拙、大”的特点,流畅洒脱,气势雄健,用于书、报刊印刷以及广告宣传、包装装饰和匾额招牌等效果都很好,横排竖列 俱佳,体现出传统书法艺术韵味。 方正超粗黑简: 字型方正饱满,笔划粗重坚实,壮重醒目,号召力强,适用于报纸及 书籍、画报的标题及宣传用字

汉字结构特征的把握

汉字结构特征的把握 (2012-09-07 13:57:48) 转载▼ 标签: 分类:文字符号设计技法 精思巧形 字体设计 logo 汉字结构 ---- 精思巧形LOGO 文字符号学习整理 汉字结构特征的把握 汉字演变简历: 甲骨文(公元前1400年)—金文(大篆)(公元前1100年)—小篆(公元前221年)—隶书(公元前200年)—楷体(行楷&草书)(公元200年)—印刷术诞生(公元600年)—宋体(公元1522年)—黑体(19世纪初)—仿宋(20世纪初)—现代计算机字库字体(20世纪末) --------------------------------------------------------------------------------------- 一、汉字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在前面《永字八法》的博文里,已经有概括,后面又衍生出了弯钩,横折钩,撇点,横折折钩等变体笔画。这些笔画都是一边写成,不同字体的笔画略有不同,掌握字体的笔画特征是字体设计的基础,我们设计字体,主要就是从三点进行设计,1)笔画2)字形结构 3)字与图形符号的组合。所以笔画是基础。

汉字笔画种类:

--------------------------------------------------------------------------------------- 二、汉字结构: 汉字是方块式的文字,主要分为 1.独体字----来源于图画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 2.合体字----以独体字为基础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 在汉字总体内,独体字占很少,合体字占90%以上,合体字中以形声字绝对多数。 为了方便把握,汉字结构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种,当然还有更详细的分类,这里不一一列出: 1)上下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书写时根据笔画的繁简划分比例。如下图: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六书”的来源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保氏》篇中,然而没有具体的内容;从文史记载上看,战国、秦、西汉时也没有人对“六书”加以解释,直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才提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虽然三家的名称有所差异,次序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相互间的继承关系。 二、“六书”的定义与解释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是按照事物的实体来画出相象的图形,用事物的本来名称确定象形字的读音。 1.独体相形 2、合体象形(衬体象形)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 象形字的特点: (1)是独体的,或在独体字上添加辅助性符号,从中不能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字形2、合体象形(衬体象形)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 。(2)体现的是具体的物象。 (3)无表音成分。 总之,它是单纯的、具体的表意符号。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一看就能识别是个什么事物,仔细考察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 指事字的结构,是由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楚上增加指示符号或改变方向組成的。 指事字可分为两类: 1、纯指示性符号构成的字 2、合体指事字 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指示性符号 注意 (一)指事字的共同特征是含有抽象性指示符号,甚至全部都是指事性符号。 (二)由于附加于象形字上的抽象性指示符号单独不能成字,所以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 区别象形、指事的方法: 1、看概念是抽象还是具体; 2、关键看有无指示性的符号 (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最新汉字偏旁部首的特点及写法

汉字偏旁部首的特点及写法 在结构中提到,偏旁部首是组成字的结构,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除写好本身外,还要写好它与主体的位置关系,或高或低,或宽或窄,都要搭配得当,这就是结构关系,部首练习也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常见部首写法如下: 两点水:“冫”上为斜点,下为挑点,紧凑状,呼应关系。 三点水:“氵”弧形布势,前两点均为斜点,较近,第三笔挑点,较第一、二两点距离稍远。 言字旁:“讠”横短竖长,折与斜点上下对齐。 立字旁:“立”五个笔画较短小,紧凑,“立”的“长横”变为“挑”。 单人旁:“亻”上为短撇,下为短竖,竖的上端落笔位置在“撇”的中间。 双人旁:“彳”上两撇有长短不同变化,竖要写直,重心平稳。 竖心旁:“忄”中竖坚推垂直,左右两点左低右高,斜度不同。 立刀旁:“刂”左为短竖,右为竖钩,两笔间距应适当。 提土旁:“土”横短竖长,下横作提。 王字旁:“王”上紧下松,下横作提。 绞丝旁:“纟”两个相同的“撇提”笔画,上下安排重心要稳,不要前躺后仰,最后的挑画对重心的平稳也起着重要作用。 单耳旁:“卩”横折钩不宜太长,竖画作悬针。 巾字旁:“巾”短竖横折钩呈上宽下窄状,左右对称,形宜窄长,中竖为悬针竖。 提手旁:“扌”横短竖钩长,钩要短而有力。 反犬旁:“犭”两撇有长短变化,弯钩重心要稳。

牛字旁:“牜”撇短,横短,竖画长垂直,挺拔,挑画有力。 木字旁:“木”横短竖长,撇长有力,点不宜大。 禾字旁:“禾”上撇短平,横短竖长,点不宜大。 米字旁:“米”笔画较多,应紧凑。 女字旁:“女”写好第一笔“撇点”(反折)的角度和第二笔“撇”的对称关系,“女”字横变为“挑”画。 口字旁: “口”特点上宽下窄,横折与短横呈右上斜势。 田字旁:“田”特点与“口”相同,“十”字结构均匀地写在“口”字中间。 日字旁:“日”横画平行等距形,窄长,上部略宽于下部。 目字旁:“目”写法要求同“日”。 山字旁:“山”中竖长,左右两竖稍短,竖折的“横”斜势,形窄长。 虫字旁:“虫”形窄长,“口”上宽下窄,竖长垂直,“挑”画左伸,点不宜大。 足字旁:“足”字形窄长,“口”上宽下窄,所有笔画短小紧凑,布置均匀。 食字旁:“饣”撇不宜大,横钩画要短,竖提宜垂直有力,重心平稳。 金字旁:“钅”撇画直少弯,三“横”基本等距,竖提垂直,平稳有力。 车字旁:“车”横短,“撇折”画相交点于“横画”中间,两横及挑画均右上斜势,挑左伸。 示字旁:“示”斜点,横撇的折处与上点基本上下对齐,竖画稳托上部。 火字旁:“火”写法先相向点“丶”一低一高,中间竖长撇,右下点不宜大,字中三点相互顾盼。 弓字旁:“弓”上紧下松,字中的短竖笔画都要向左斜势。

汉字的构造(讲义)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讲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平面静态地分析汉字结构类型,可称为“结构类型”;一是动态发展地考察某个字是怎样形成的,可称为“造字方法”。结构类型肯定都是由某种方法形成的,这样看,它们二者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例如,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字,其结构类型就是象形;反过来说,象形结构的字,就是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但是,一个静态,一个动态,二者有时又不完全一致,例如,我们用形和声共时结合的方法(即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字,肯定是形声结构类型;但是,不能说形声结构的字都是用形和声共时结合造出来的,有很多形声结构类型的字都是历时累积而成的,那这些字就不是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不过,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是指人的认识,客观是指古文字资料),有的人把这两个问题当成是一回事儿,结果就使有的问题难以解决,例如“转注”,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认识,甚至有学者提出别谈这个问题了。 一、传统的“六书”说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是,《周礼》并未说明“六书”的具体内容。 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如《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说: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 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三家的说法同出一源:《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根据西汉末年古文学派大师刘歆的《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编成的,所以,《艺文志》的说法,也就可以看作是刘歆的说法。郑众的父亲郑兴是刘歆的学生;许慎是贾逵的学生,而贾逵的父亲(也是他的老师)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三家的“六书”说同源,所以大同小异,只是在名称和次第上稍有差别,大概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是所公认的最早的汉字见于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卜辞,但汉字的产生肯定远早于殷商时期。山东大汉口文化遗址的陶器上,有许多不同形体的图形符号和刻画符号。它们都能按照古文字的规律释读,因而被多数古文字学家定为文字。大泣口文化的陶器符号,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500到前2000年,依文献记载推算,大致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当。另外,近年来在山西襄汾陶寺附近,也出土一些4000年前的带文字的陶片。当然,这些文字与汉字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仓颉造字的传说可能曲折地反映了汉字草创的某些情况,但文字起源于结绳、契刻和图画,乃是后世学者公认的定论。《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些“书契”和图画,一旦有了比较固定的意义、读音和形体,并且能够被使用这一语言的人群所理解时,就具有了文字的性质,而成为最早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起源当然不会例外。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煮 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内容摘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为象形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结构有这独特的魅力和功能,本文就从汉字的结构特点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汉字的特有的文化功能,从而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汉字特点文化功能 汉字作为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文化功能,确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所独有。汉字的结构特点,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其独特的功能,其独特的结构在世界文字中为中国独有。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常说的仓颉造字,不过只是个想像的说法。其实汉字是出于许多先人的智慧,经过数千年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自殷商的甲古文(公元前两千多年)经金文、篆文、隶书,其间经过商、两周、战国,以至秦汉(西元前约100年),两千多年的过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汉字的演进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汉字在中国社会里的地位,与时俱进,所起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直至汉朝初期形成和发展出了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來的。楷书也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正体字”。楷书把汉字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科学化的新层次,完全脱离了象形的拘束,成为多元化达意的结构。因为楷书的结构工整、清晰,由楷书的结构上可以更清楚的表达出形、声、意的多重达意的功能。譬如“忍”字是“刃”和“心”构成的,把一个抽象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

05汉字结构分析作业

汉字学课程练习——汉字结构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结构 朱:指事,从木,一在其中,指出其是红心木。 犬: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材: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獸:从嘼从犬指捕捉禽兽的活动 首: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錫: 从金易聲 篇: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旂: 形声,从斤声 汍:形声从水丸声 婆:形声从女波声 問:形声,从口门声 森:会意从林从木 休:会意从人从木 本: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 从:会意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 藩:形声。从艸,潘声。本义:篱笆 取:从耳从又会意 莫:会意从日在草中 牧: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林:会意,从双木 牛:象形 上:指事 魚:象形 匪:形声。从匚( 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女:象形 天: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波:从水皮声。 雨:象形 貝:象形 累: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畾(雷)声。本义:绳索 豕: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 折:会意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其:象形象簸箕之形 桑:从叒木会意 采:(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又:象形,象人手 務:从力敄聲形声 紈:从糸丸聲 執:从丮从幸,幸亦聲埶:古“艺”字。 鬥:象形。两个人打斗

大班语言教案《汉字的结构》

大班语言教案《汉字的 结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大班语言教案《汉字的结构》 活动目标 1、通过“魔术师”的游戏,学会描述汉字的左右、上下结构的特点。 2、幼儿能够说出“这个字是什么结构,住两个房间的房子或住两层的楼的房子。 3 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字卡:(口,巴,吧,邑,口,八,只,叭,口,力,另,加,叻等; 2 汉字左右,上下结构卡:左右,上下结构示范操作字卡2张,(教学时将字卡贴在对应房子的后面); 3、字形标志结构卡每幼儿1个,发给每组或每个幼儿前面学过的若干字卡; 4 魔术师头饰,魔术棒,《魔术师表演曲》音乐。 活动内容、过程与指导重点: (一)游戏:魔术师的房子 1教师利用魔术师的头饰扮演魔术师伴随音乐《魔术师表演曲》进场,边表演边朗诵儿歌,以吸引幼儿注意力。(儿歌:“魔术师的房子有两间,分上下,分两边。汉字娃娃变变变,回到家里真方便。”) 2 师:小朋友我是魔术师,我变的魔术可厉害呢!(故作神秘地说)变变变”,变出一个“口”字,又变出一个“八”字。 (运用这“口”和“八”左右,上下的不同摆法,变出“叭”和“只”两个字。同样方法,引出“吧”“邑”“加”“另”“叻”这几个字,初步让幼儿感受字的左右,上下结构。) 3 师:现在两间房子,一间房子有两个房间,另一间房子有两层楼,我要请汉字朋友住进房子里。 你们猜一猜,我会变来了什么汉字朋友? 4 师:“变变变”(出示一个字卡)“叭”,(又变出另一字卡)“只”字。 (请幼儿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一说,这两个字朋友是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或它们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 师:好,现在我们先请“叭”回家,并说“请你回家”。 (让“叭”字住进左右结构字卡房里,并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它住这间房呢)师:跟着请“只”字回左右结构房,它发出难受呻吟的声音:“哎呀,我好辛苦啊!” (逐一向幼儿提问:它为什么觉得难受,住得不舒服呢?提示幼儿观察,分析字形结构,从而让幼儿自己说出它是上下结构,应住另一间上下结构房子)师:当“邑”字住进上下结构房子后,它高兴地说:“啊!好舒服!不大不小,正合适!” 5老师小结:字形有上下,左右结构特点。 6 师:你们看,我这个魔术箱可厉害,里面装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想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故作神秘地说):“变变变”,变出一支铅笔,这是什么? “铅笔”好!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出示“铅笔”的字卡)“铅笔”可是我的字朋友。 (逐一变出一个个字卡,先请幼儿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汉语言的音节特点

汉语言的音节特点 音节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汉语言的音节特点(以普通话为主)大体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构简明,界线清晰。 汉语个音节就构成一个语言单位,相当于一个语素,听觉上也非常易于辨析。汉语中的一个汉字,在语音形式上通常表现为一个音节,每个音节最少必须有一个音素,而且一定是元音,最多能有四个音素。分别构成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节与音节的界线非常清晰。音节体现在书面上通常为一个汉字,具有词汇意义,一般是一字一音一义。而英语音节有的有词汇意义,如:red[red],有的没有词汇意义,必须组成单词才有意义,相比之下,汉语音节具有结构简明,表意明确的特点。 第二,元音居多,响亮悦耳。 汉语中的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音节结构中元音占绝对优势。由于月因成分比例大,决定了汉语语音比较清晰响亮。绝大多数辅音朱能出现在音节开头,不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能在音节末尾位置上出现的只有n.ng两个鼻辅音,不允许两个辅音连续出现。zh/ch/ng是一个音素。405个基本音节中,元音结尾的开音节有231个,占了一半以上,其余的都是鼻辅音n.ng结尾的闭音节,也具有一定的乐音性。 第三,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不同的声调的音节交错搭配形成了于洋顿挫的特点。是语音富有节奏感,但是在西方语言中,声调在音节中的作用跟汉语是不同的,对于区别音节所包含的语言意思是没有区别的,不同的调对单词和句子的意思集合没有影响,而汉语的声调却完全不同,汉语中,声母韵母结构完全想用的一个音在读不同的声调时其意思常常是完全不同的。不同声调但相同声母韵母的一个因在听觉上清晰地不同,从听觉和字义的语言学意义上来讲。汉语的音节是完全包含声调的,如果不包含声调,则整个汉语语音学理论系统都将崩溃了。 第四,普通话具有独特的音节模式。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成分实际由五部分构成: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韵母的结构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韵腹(元音)如:yi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

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 汉字的结构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 然相反的回答:一是音化,一是意化。〔1〕所谓“音化”,是 指在汉字体系里音符数量由少到多,逐渐占优势;而“意化”, 则是意符数量由少到多,渐次成为主流。 在讨论音化或意化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应着眼于作为汉字构成成分的字符。一个字符若要成 为某语素的书写形式或书写形式的一部分,就要实现字符与语素 的结合。结合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用字符所示的意义与语素 的意义沟通,这叫表意,这种字符增多就叫意化;二是用字符所 示的声音与语素的声音沟通,这叫表音,这种字符增多就叫音化。由此看来,所谓表音表意,所谓音化意化,是就字符与语素结合 的方式来说的,是着眼于字符的。字符与语素的结合,有“初婚”和“再婚”两种情况。例如甲骨文中的“日”与语素“日”的结 合是“初婚”,而“晴”“马日”中的“日”与语素“晴”“马日”的结合都是“再婚”。“初婚”时字符只有形体意义,它与 语素只能沿着意义这条道路走到一起;“再婚”时的字符,已有 了它最初记录的语素的音和义,它与新语素结合的途径就可以有 意义和声音这两条了。 一个汉字,不论它有几个字符,也不管这些字符是通过什么 途径与相应语素结合的,一旦成了语素的书写形式,它就成为一 个整体。这个整体是“能指”,而相应的语素是“所指”。作为“能指”的字,是既有音,又有义的,因为语素是音义结合体。 因此,说到音化意化时,不能着眼于作为语素书写符号的汉字。 在这一点上,中西文是一样的。例如我们不能说英文“sun”这个

字只有音,而中文“尖”这个字只有义,但可以说“sun”字所使用的字符“s”“u”“n”只表音,而“尖”字所使用的字符“小”“大”只表意。 第二,应着眼于汉字字符的实际运用。我们知道,在记录语言时,一个汉字有时记录这个语素,有时记录那个语素;有时表示本义、引申义,有时表示假借义。汉字记录的语素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汉字所使用的字符表音表意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所谓表音、表意,实际上是指在汉字实际运用过程中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而不是指在创造汉字之时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例如古文字中的“来”,就其来源而言,是表意的;而就其运用讲,是表音的。当然,这两者有时是统一的。例如古文字中的“日”,当它表示本义时,是表意的;而就其来源说,也是表意的。 纵观几千年来汉字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汉字的结构依次有三个不尽相同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因时而异的。 一、在完整的汉字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以及这种体系形成的初期,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音化。 完整的汉字体系是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原始文字(包括文字画和图画字)都是表意的。汉字的文字画材料,至今还未发现。而图画字的材料却有一些。例如《金文编》843号,是一幅画,像手里拿着刀杀猪,它的意思应该是杀猪祭祀祖先。从这类材料来看,图画字中已有可以反复使用的单体符号。这些符号,或者是代表有形事物的,或者是代表概念的。 当汉字完整的体系开始形成时,图画字中的许多单体符号被吸收进来;此外人们还仿此创造了许多类似的符号。然而光凭这

五年级部编版汉字造字知识,字形结构特点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1讲汉字造字知识,字形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1.掌握汉字的造字结构,了解字形结构特点。 2.能够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枇杷”不是此“琵琶” 明朝文人沈石田有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东西及一封信。信中 说:“送上琵琶请笑纳。”但打开盒子一看却是枇杷。 沈石田回信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 这位友人很羞愧,就作打油诗一首自讽: “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少。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管管尽开花。” 汉字是表意文字,使用时不能拿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果我们在这 一方面研究一下汉字的特点,写错别字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知识梳理】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楷书(汉末)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汉末) 行书(汉末) 二、汉字的造字法 六种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主要是前四种) 1、象形: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月 2、指事:由象形性的符号构成。如:上 3、会意: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的说话有信用。 4、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 (1)左形右声如:境 (2)右形左声如:功 (3)上形下声如:景 (4)下形上声如:警 (5)内形外声如:闷 (6)外形内声如:园 三、笔画 笔画名称例字笔画名称例字 丶点广乛横钩写 一横王横折钩月 丨竖巾横折弯钩九 丿撇白横撇弯钩那 捺八ㄋ横折折折钩奶 提打竖折折钩与ㄑ撇点巡竖弯四 し竖提农横折弯沿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第一节“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起源 1.远古人类记事主要有实物、契刻、图画等方式,随着人类的进步,在契刻、图画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2.汉字的起源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汉字体系的形成大约在夏代初年,最迟在夏代中期。 二、什么是文字 1.《尚书·序·正义》:“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东塾读书记》(陈澧)“盖天下事物之象,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2.统而言之,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叫文字。析而言之,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这段话的意思即后来人们通常所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3.文:象形字,象人胸前刻有花纹的形象,指花纹、纹路。字:本义是在屋里生孩子,指生育。“字”是从“文”孳生而来的,而且越孳生越多,因此,用“字(生育)”表示“字”(由文孳生而来的符号)之意。 三、“六书”与四体二用 1.“六书”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指: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玄注《周礼·地官·保氏》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我们今天所说的六书,一般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 清·戴震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字之体”,指造字法;“字之用”指用字法。“四体二用说”被清代文字学家接受,并成为今天的共识。 3.“六书”并不是造字的原则。先有汉字,后有六书说。汉字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了,到汉代人们才有意识地研究汉字的造字法,提出了“六书”说。当然,“六书”提出后,它的确也成了新造汉字的造字原则。如,化学元素名称用字,就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

汉字的构造 教案(张艳梅)

教案: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教师:国际学院张艳梅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类型及性质:基础必修课 教授对象:对外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所需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构造的基本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各自的特点。 2、掌握形声字的结构方式,能辨别归类。 3、通过学习汉字的构造,加强对汉字音形义关系的认识,提高认识汉字、运用汉字、教学汉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演示(●)练习()讨论(●)其它(演出练习) 是否使用多媒体(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悠悠中华五千年,汉民族自古至今一直用汉字记录汉语,表达思想。 它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以独特的构造,独特的字形结构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留学生汉字,传播汉字文化,首先教师自己必须了解汉字。 二、六书说(1’)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转注、假借(用字方法)。 三、造字法(16’) (一)象形 象形字可分两类: 1、独体象形:用整个字去描摹物体的外形,让人一看便知道它代表的物体。如:日、 月、山、水、川、泉、石、木、竹、禾、雨、人、女、子、目、耳、口、刀、舟、门、户、车、牛、羊、虫等。

(女) 2、合体象形:用一个符号去描摹物体的外形,用另一个符号作陪衬,以示它所代表的 物体,把两个符号合成一个字。如眉、胃、页、须、瓜、果、州等。 讨论: (人)(羊) (燕)(目) (二)指事 指事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抽象符号构成的,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构成的。 1、抽象符号:如上、中、下、纠、缀、一、二、三、四等。 2、象形字变更:在象形字上加抽象符号,或减符号,或把字翻转,用来表示抽象概 念或比较复杂的意思。如亦(腋)、本、末、朱、刃、母、亦、曰、甘、血、乌、片、叵、司等。 (女、母)画一个跪坐交手的妇女,这是“女”(象形);“女”字加两点,表示这是哺乳婴儿的妇女,是一个母亲的形象,“母”(指事)。 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讨论: 乌、叵、司 (三)会意

第三讲 汉字的构造

第三讲汉字的构造 内容包括:汉字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六书"说:"六书"重点是前四书:的具体介绍:汉字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汉字的结构与本义的探求。其中学习重点是结合具体 字例获得对前四书的理解:并一般了解汉字书体演变的影响:知道汉字结构和探求本义 的关系。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梁 东汉《汉字的结构与流变》。 一、常识内容精讲 一:汉字结构分析和“六书”说 1、汉字结构分析的依据和意义 从书法角度:可以归纳为“永字八法”。也有的从汉字教学角度:把汉字归结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 是全包围、半包围、上中下、左中右等结构类型的。 还有一种拆字法。如把“兵”字上下部分分拆为“丘八”,因而旧时有称当兵的为“丘八”的。这种 分析法。则近乎文字游戏了。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汉字的结构,是从古人在造字时如何通过文字形体来体现文字所表示的意义出发的。 也就是说:是从造字的角度出发的。

从造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分析汉字结构,其依据是:汉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词义之 间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按照造字意图,对汉字的形体结构作出正确的分析,并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的 用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 2、“六书”的提出 从造字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例如《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至于“六书”的名称,在《周礼·保氏》和《汉书·艺文志》里就已出现。 而从理论上阐述汉字基本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则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形体,并说明每个字的本义。所用分析汉字的方法就是他在《说文解字·叙》中阐述的“六书”理论。“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许慎在《说文叙》中具体地为“六书”下了定义。举了字例。后来,经过历代文字学家的总结补充修正,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人们称之为“六书说”。3、许慎的“六书”说 1:名称和顺序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所提出的“六书”名称是: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现在我们在说到“六书”时,用的是许慎《说文》里所用的名称,和《汉书·艺文志》里所述“六书”的顺序。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字体的演变 (一)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1、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2、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3、大篆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大篆的主要特点: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4、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5、隶书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字体。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在抄写东西时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汉字,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字体。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在秦代,隶书只对小篆起辅助作用,正式场合仍然要用小篆。到了汉代,隶书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隶书的主要特点: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草书草书是汉代为提高书写速度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字体。据说草书得名于打草稿,“草”有“草率”、“潦草”之意。草书主要运用于日常书写,正式场合,如公文、布告等,仍然要用隶书。草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形成于东汉初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但字字独立,辨认容易。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其特点是笔画相连,而且字字相连,书写十分潦草,有时一个字只保留一点轮廓,许多不同的偏旁,如竹字头、心字底、四点底,都写成一个形状,辨认十分困难。狂草产生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形式特点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形式特点 一、汉字构造 1、汉字的构造规律是在甲骨文形成并广泛应用以后才总结出来。 2、东汉许慎手编《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本字典中将汉字构造归纳为六种规律,即我国古代所谓的“六书”的理论。本理论对我们研究汉字的音、形、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六书》是指: 一曰指事,二曰形象,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例: “上、下”中的长横表示地和天,“岳、刃”) 1)指事--用符号象征的方法来表示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 2)象形--这类字,都是因形见义。(例: “雨”雨从天降,“牛”的正面,“车”的轮廓) 3)形声--汉字中许多是形声字,它由转注、谐音产生。(例: 以“水”为主,加上音符,就有“沼、泽、湖、淋”以“木”为主,就有“枝、柱、栋、柏”)4)会意--会意是用拼合起两种以上的图符表示一个新意义的造字法,也称复合图形字。(例: “信、采、寒”) 5)转注--转注是为了区别“一形多义”的文字现象,主要特点是给多义字注上表示特定含义的偏旁,这种表示符号也就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例: “云”本为云气,云彩,借作动词当“说、谓”,在云上加“雨”头,本义为“云”,“一字多义”;:

“壮”本为二人相背,借作方位词为“北方”下加“月”则表本义“背”;“其”本为“簸箕”,借作代词为“他、它”加上“个个”则为“箕”本义) 6)假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与情感。于是有了“假借”一法,就是用会意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来表达新的概念。(例: “女”本义为女,后借作人称代词“汝”[你];“主”本为灯焰,后借作主人之义,“亦”(yi)本义是“腋”(ye),后借作虚词“也”) 二、汉字的基本笔画与形式特点 <一>分类和特征 1、宋体:1)起源与宋,广泛应用于明,也称明体,又叫老宋(是粗宋、细宋、斜宋、明宋、仿宋的总称) 2)特征: 粗xx: 字形正方,横细竖粗,笔画右端和字收笔处有锐角呈三角形,钩的收笔处缺半圆。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 仿宋: 介于宋体与楷书之间,初源与雕版书体正文夹注小字,字形细而略长,笔画粗细均匀,起收笔顿挫明显。 2、黑体:1)笔画较粗,xx一块。 2)特征;笔画粗细一致,方头方尾,所有笔画都为方头,又叫方体。风格庄重有力、朴素大方,用于标题或醒题部位。结构严谨,笔画单纯,适合初学。黑体虽然粗细一致,但不是绝对,根据情况合理调整。 3、圆黑体: 由黑体演变而来。

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1)

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1) 汉字的结构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一是音化,一是意化。〔1〕所谓“音化”,是指在汉字体系里音符数量由少到多,逐渐占优势;而“意化”,则是意符数量由少到多,渐次成为主流。在讨论音化或意化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应着眼于作为汉字构成成分的字符。一个字符若要成为某语素的书写形式或书写形式的一部分,就要实现字符与语素的结合。结合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用字符所示的意义与语素的意义沟通,这叫表意,这种字符增多就叫意化;二是用字符所示的声音与语素的声音沟通,这叫表音,这种字符增多就叫音化。由此看来,所谓表音表意,所谓音化意化,是就字符与语素结合的方式来说的,是着眼于字符的。字符与语素的结合,有“初婚” 和“再婚”两种情况。例如甲骨文中的“日”与语素“日”的结合是“初婚”,而“晴”“马日”中的“日”与语素“晴”“马日”的结合都是“再婚”。“初婚”时字符只有形体意义,它与语素只能沿着意 义这条道路走到一起;“再婚”时的字符,已有了它最初记录的语素的音和义,它与新语素 结合的途径就可以有意义和声音这两条了。一个汉字,不论它有几个字符,也不管这些字符是通过什么途径与相应语素结合的,一旦成了语素的书写形式,它就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能指”,而相应的语素是“所指”。作为“能指”的字,是既有音,又有义的,因为 语素是音义结合体。因此,说到音化意化时,不能着眼于作为语素书写符号的汉字。在这一点上,中西文是一样的。例如我们不能说英文“sun”这个字只有音,而中文“尖”这个字 只有义,但可以说“sun”字所使用的字符“s”“u”“n”只表音,而“尖”字所使用的字符“小”“大” 只表意。第二,应着眼于汉字字符的实际运用。我们知道,在记录语言时,一个汉字有时记录这个语素,有时记录那个语素;有时表示本义、引申义,有时表示假借义。汉字记录的语素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汉字所使用的字符表音表意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所谓表音、表意,实际上是指在汉字实际运用过程中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而不是指在创造汉字之时字符与相应语素的结合方式。例如古文字中的“来”,就其来源而言,是表意的;而就其运用讲,是表音的。当然,这两者有时是统一的。例如古文字中的“日”,当它表示 本义时,是表意的;而就其来源说,也是表意的。纵观几千年来汉字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汉字的结构依次有三个不尽相同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因时而异的。一、在完整的汉字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以及这种体系形成的初期,汉字结构发展的方向是音化。完整的汉字体系是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原始文字(包括文字画和图画字)都是表意的。汉字的文字画材料,至今还未发现。而图画字的材料却有一些。例如《金文编》843号,是一幅画,像手里拿着刀杀猪,它的意思应该是杀猪祭祀祖先。 从这类材料来看,图画字中已有可以反复使用的单体符号。这些符号,或者是代表有形事物的,或者是代表概念的。当汉字完整的体系开始形成时,图画字中的许多单体符号被吸收进来;此外人们还仿此创造了许多类似的符号。然而光凭这些表意符号,还不能做到按照词序无遗漏地记录语言,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许多词(如虚词)是无法以形表义的。要想全面地记录语言,只有走假借的道路。完整的汉字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假借字不断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