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探讨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方法:将2011级护理学专业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习结束时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将两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班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0.05,p<0.001)。结论:以临床问题为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把教学过程置于有意义的临床问题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对“以临床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探讨更适合医学教学的教学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选择我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91人,对照班91人。两班授课时数、任课老师均相同。

1.2 教学方法

1.2.1 实验班:①联系临床病例,提出相关教学问题每章节内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5.灵活性 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分析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

分析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4-07-03T13:24:37.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庄玉春[导读] 课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病例、提问的问题、竞赛题等。庄玉春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000)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76-02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医学生将所有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关键阶段,毕业实习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改进临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着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育思想引起 了西方教育界强烈的反响。我们将罗杰斯的教育理论与临床医学教育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1 方法和措施 1.1 教学方法将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理念,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展学习竞赛等,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2)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3)规范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4)转变教师角色,创设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途径地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和知识系统性,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教师教授,学生听讲,记笔记,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学习随意、机械、盲目。重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参与活动,既强调理论知识,又强调获取理论知识的方法。 1.2 带教准备规定每节实习课都由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教师带教。课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病例、提问的问题、竞赛题等,使实习期问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3 学生选择随机选择2005级精本与2005级妇本学生分为:观察组:把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对照组:应用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教学。对两组的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情况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2 效果评估 2.1 考核内容笔试卷:消化内科试题是内科考题的组成部分,需与其他内科协商,增加消化试题的比重,并增加临床病例试题。考分为4O 分。出科考试:重视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情况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考分为60分。 2.2 考试结果统计观察组考试成绩优秀率(85分以上)为98.9 .对照组优秀率(85分以上)为85.2。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平均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 0.05)。 3 讨论 3.1 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强调通过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理念,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展学习竞赛等,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总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只忙于接受知识,无暇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我们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摒弃灌输式的传统说教,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积极的心态是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创新的原动力,教师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应注意给勇于发表见解的同学以赞扬,同时还应鼓励胆小羞怯的同学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露出来,即使他们的想法有明显的错误,也要首先给予支持,并肯定其正确的一面,制止旁人的嘲笑,然后再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决不能做“否定爱迪生”的愚蠢老师,这样做避免了学生害怕遭到嘲弄而压抑自己的自信心和创新欲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发挥,应正视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是为不同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更有特点的发展。 3.2 卡尔?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教学,更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医学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被动记笔记,忽视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违背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这一教学目标。在临床教学中,以启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重点放在组织、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活动上面,把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医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激发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医学生不仅学会用“一元化”的观点来解释疾病的表现,而且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

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问题与策略.

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问题与策略 -、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存在不合理 我国现行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存在多个层次,有专科、木科.硕士、 博士之分。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对于特定历史时期快速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困境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当有无问题解决之后,质量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一方而,各层次教育所拥有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方而差距巨大,导致每年有相当数量缺乏足够训练的医师进入临床,医疗活动出现更多系统性风险;另一方而,医学归根到底是一门经验学问,接受了更长时间基础知识系统训练的医生进入临床初期,事务性临床工作能力反而有所欠缺,于是滋生了〃高学历.低能力〃的怪现象,客观上促使后来的医学生止步于接受更为长期和系统的医学基础训练。总体来讲,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渐将培养重点转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重点,对于强调医学生培养均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部分地区试行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四证合一〃的模式,以及对不同教育层次来源的医学毕业生设定不同的住院医师培训周期和计划,对完善医学教育培养机制是很好的探索O 二、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脫节 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木科层次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体,研究生阶段则主要侧重于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然而,作为医学教育主体的木科教育,基木上又被人为划分为4+1模式,即4年基础课程学习和2年临床生产实习,部分学校在生产实习之前,有数周时间不等的集中见习期。这种看似计划性和可执行性良好的教育程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逐渐显现出一个难以克服的弊端:学生在基础课学习期间,对于临床相关的生理、病理、解剖等知识,理解过于抽象,无法获得客观体验;而到了后期实习阶段,先期学过的基础知识早己淡忘于记忆曲线的远端;再者,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和治疗,大体上要求包括从基础的生理、生化、医学物理直至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割裂式的医学知识讲授过程无助于培养医学毕业生系统性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授课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学习氛围低落的大学课堂,结合讲授知识适时引入临床病例分析,往往是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授课依从性的良方。这恰恰体现了学生想要将干瘪、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联系起来的急迫需求。国内一项针对在校医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6.75%的被访者认为临床实践显著影响就业能力,高居所有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首位。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基本上来源于西方国家

医学教育的三代改革

医学教育的三代改革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教育的三代改革是指什么 第一代改革: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1900年-1960年)由Flexner报告开启一系列医学教育变革,以科学为基础的课程设置推进了现代医学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特点: ?以教师为中心 ?以科学为基础 ?按学科进行课程设置 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创新过程。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1960年-2000年)由伦敦Harden RM,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医学教育,其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基础 ?基于问题的学习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患者和人群为中心,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医学教育正在进行的新的改革浪潮。2010年“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规划出跨越国界、淡化学科界限的发展战略。第三次改革以患者和人群为中心,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倡导专业教育要以团队联合为基础,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领导管理技能培养。其特点: ?以病人为中心 ?以系统为基础 ?以胜任力为导向 过去100余年的医学教育改革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然而当代的医学却面临诸多现代性危机与困境,医

学教育新一代变革迫在眉睫。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引发了诸多新问题,其中人口学与流行病学改变、新技术无限制应用、专业过度分化和人群需求改变等是主要因素。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转向慢性疾病的侵袭、自然环境变化和负面医疗行为风险,致使全球卫生系统形势变得越发复杂,因此也就对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很遗憾,当今医学教育系统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未能有效地应对上述挑战。 当今医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岗位胜任力不足。以系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和体制面的调整,以达到转化式教育目的。新一代系统性转型就是要以卫生系统需求为基础,注重胜任能力的培养与转化,将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转化成为临床服务技能,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是医疗与教育两个系统的共同目标,教育系统的任务就是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医学人才,从而满足现代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需求。 2.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胜任力应具备哪些能力 (1)运用分子、生物化学、细胞学的知识以及维持体内稳态的系统机理及其调节异常来预防、诊断并且治疗疾病(2)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主要原理解释普通生物学、病理生物学以及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技术的作用机制 (3)根据基因传递、人类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以及群体遗传学的原理来推断和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拟定医疗计划降低发病率,获取并且解释家族史以及血统资料,规范基因检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病患风险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要适应疾病结构变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在不断变化,医学也在不断变革,与此对应的医学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人类面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老传染病和精神卫生问题三重新的疾病谱的挑战。与之对应的21世纪酝酿的医学变革将从对医学目的理解的改变、对医学的社会性质的再明确、对医学的科学性质的再扩展三个方面开始,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医学变革的到来,必须更新医学教育理念,以适应和推动新的医学变革。 关键词:医学变革,医学教育理念,疾病谱 每个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受到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科学思想的影响。医学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医学目的和模式(理念)的转变,表现在人们对疾病和身体健康因素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开拓。这种变化决定着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总体教育框架的改变。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医学变革,也必然带来对新的医学教育理念的讨论。 1近代医学的重大变革与医学教育理念更新密切相关 医学目的和模式是医学的整体框架,是作为人们对疾病现象、健康的根本观点和实践原则。这些整体目标需要通过医学教育来贯彻,所以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从医学的产生到现在,每一时代都有一种起主要作用的医学模式。古代医学模式是综合,称之为经验医学,对应的医学教育采取师带徒的教学方式。近代医学经历了16世纪~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进步的影响,无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也发生变化。病理学、实验生理学、细菌学,以及临床实验技术、统计学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使人们对疾病是由于体液不平衡造成的观念有所动摇,相信疾病可以在实验室中检测出来。到了20世纪初,关于医学是科学的观念已经确立,人们相信实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研究,还可以用于医学研究。医学和物理、化学一样,也是科学;同时。实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医学研究,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些医学理念的变化,使相关的医学教育理念也自然随之发生变化。医学既然是科学,其必须走进实验室,那么医学教育也必须走进实验室,于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理念悄然而生。著名的Fl exner报告实际上是代表了一代医学家、教育家关于医学以及医学教育的根本认识。20世纪初,由Flexner报告引导的美国医学教育理念变革,使美国医学教育成为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典范之一,造就了美国医学的高水平发展。 从医学的发展史来看,医学模式的变革引导着医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新教育理念指导的医学教育是落实新的医学变革(模式和目的)的必经之路。 2 21世纪医学正在酝酿第三次重大变革

中国医学教育认证体系

附件四: 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办法 (征求意见稿) 总则 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执行委员会2001年6月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了推动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建立中国医学教育保障体系的教育标准及准则指南,受教育部委托并经其批准,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并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本标准在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包含了对医学教育办学过程的规范和对毕业生应达到目标的要求。 为了保障《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我国的有效推行,确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使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医科教育进行评估、认证工作,认证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要对象。 认证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认证过程中尊重各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对具体的课程计划、核心课程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支持多样性和鼓励教育的创新。每所医学院校都应优化设置课程计划,以便能够达到各院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各院校都应具有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工作机制,能够评估和监测教育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修改课程及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目标。 认证原则 认证是一项基于院校自评和同行对教育质量评估的独立过程,目的是保证任何一所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都要达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认证过程赋于建设性,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认证工作基本原则:1.主要注重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学术标准及社会的需求;

2.认证委员会在做出决定时,应收集和分析以及考虑多方面的意见; 3.运用相应机制来保证认证机构使用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并在公开和客观的条件下完成认证过程; 4.认证机构定期性地审核认证过程和标准。 认证标准 认证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本科医学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认证机构 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领导下,设立“中国医科教育认证委员会”(委员会章程另文制定),聘请具有丰富医学教育经验的专家形成评估专家库,组建评估小组,负责评估、认证工作。 1.认证委员会的设立: 主任委员:1名 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秘书长:1名 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2.认证机构的任务: (1)适应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制订和完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2)定期地根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院校进行考察评估、认证; (3)定期向政府、社会大众公布认证结果,并据此对医学院校发展提出建议; (4)建立和更新参与认证评估工作的专家库; (5)加强与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交流。 3.认证委员会工作方式:根据评估组评估结果,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制方式,得出认证结果。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理念

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理念 1健康教育与临床路径的内涵 “临床路径”是当前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 全的一种指导思想方法和原则。如何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临床路径溶于一体,对特定的患者人群,实施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是当前健康教育面 临的一个新课题。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内,护理工作人员应成为执行的主体,患者作为受体,住院第1天即应做好护理与健康教育方面的记载。一直到出院贯彻始终。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内也应列入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反馈意见。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患者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完全恢复健康,避免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而且这种教育是无偿而能得到的。维护患者的权益,维持优秀的服务照顾品质,健康教育这种形式是最能直接实现的。对患者的照护必须在整体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简单地说:“病”是阳性体征,而“人”是心理思维的个性化人。只重视“病”的因素,只注重诊断治疗而忽略了人的心理活动,是违反了整体的医学指导思想,同理:“医”是指医务工作的手段、方法、措施,而“疗”又是心理健康指导,我们不能把“病”和“人”隔裂开来,也不能把“医”和“疗”混淆起来。 2搭建健康教育的交流平台 健康教育是调整患者思维的一种方法,它能满足人对自己目前所患病的治疗及转归的要求。有知情选择的权益,医院有知告的义务,因此搭建健康教育与临床医疗环节中交流的平台,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以后的各病种中主要护理工作也不能丢弃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有的医院开展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医生与患者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均离不开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健康教育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针对有病的患者,还能够针对健康人或无 症状的亚健康人开展一二级预防,大力发展健康教育等卫生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 3共享络信息的最大化 共享络能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的透明度,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络,可 以进一步明了自己目前的治疗护理过程。这是直接为患者免费服务的络平台,不但教育一个人,而且可带动周边人群的认知进而向更多更广的人群,扩大健康理念,一病一防,一病多防的影响,并且能带动医务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健康教育管理机构的监管,现在许多医院的患者,都具有城镇居民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标准构成体系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标准构成体系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早在90年代初期就对医学继续教育问题召开过相关会议,研究关于开展继续医药教育的相关问题,并且据此颁布了有关文件。该文对于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标准构成体系进行分析。 标签:教育现状分析;评价目的;影响因素 1980年美国医学会对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ine Education,CME)的看法是:“为保持、发展和增强医生服务于患者、公众和同行所要的知识、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及人际关系的各种教育活动。”[1]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重视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意识到继续教育对提升科研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加深,从政策上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保证了该项目能从各种层面上顺利推进。 1 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 1.1 基层医院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现在的基层医院中,医院人员对于临床的工作积累过于执着追求,反而忽略了继续再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医院管理层,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观念匮乏甚至忽视,过于把重心放置在与医院收益有关的项目中。没有意识到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的必要条件,对继续教育的认知过于浅薄,间接阻碍了医院自身的发展,也妨碍了继续医学教育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并且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实际有出入,虽然大体都是依照《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2]。医院方大部分都会采用举办讲座的形式,进行笼统性的继续教育。但由于考虑片面,忽视了医务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继续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理想。导致整体的讲座水平不高,以至于慢慢变成了普及知识性的讲座,没有达到继续医学教育原本的目的。同时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管理制度法规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继续医学教育在基层医院的管理形同虚设。 1.2 基层医院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层面上,大部分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仅仅是为了在晋级职称中起到作用。而如果由于年龄的问题暂时不需要晋级职称,或者马上就要退休的人而言,他们就会觉得继续医学教育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所以这部分人群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甚至浪费时间的事情。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因为自己评职称的时间将近,不得不去继续医学教育,把知识集中在短时间内狼吞虎咽,一旦时间过了,热情度就会直线下降。并且,自从国家引进继续医学教育的方案进行发展之后,国内随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班、

现代职业院校《微积分》教学探究式研究

现代职业院校《微积分》教学探究式研究 一、微积分课程现存问题 1.重知识轻思想 我国传统教学理念中,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数学思想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严重的思维僵化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全部,学生处在完全被动接收的地位,对于课堂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与能力,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2.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多媒体课堂的建设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大部分课程都没有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因此教室对多媒体教学的利用率并不高,存在大量闲置的问题。教师对多媒体的利用也主要是将板书转变为PPT,没有展现出技术的优越性,反而因为多媒体器材自身特点造成部分学生来不及完全接受大量的知识灌输。 3.缺乏相关实践机会 现代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具备足够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这对课程的实践机会提出了一定需求,而缺乏趣味性實践内容的微积分课程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学习动力的缺失,不利于微积分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二、微积分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解决微积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充分结合现有职业院校微积分教育的现状,坚持理论结合实际,针对在微积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兴趣。 微积分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优化课堂模式 优化课堂模式是解决教师灌输性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建立讨论小组,加强课堂讨论式教学的建设。讨论式教学要先加强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完善自身的想法与观点,再将自身观点表述给教师。讨论式教学模式有效突破了沉闷的传统教学气氛,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方面,教师预先进行课堂教案创新设计,寻找合适的知识点进行课堂讨论,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年至5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精神,使医学教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要。 一、医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㈠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校数量和在校生由建国初期的44所、1.52万人,发展到0年的177所、71.48万人。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由1949年的181所发展到0年的489所。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50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0年卫生队伍总量已超过559万人,其中卫技人员449万人,医生207.6万人(医师160.3万人)、护士126.7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0.1上升到1.30,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支队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一系列改革计划的实施,对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注重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了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尽管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医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规律认识不足;医学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医学教育现有办学条件与发展规模不符。 ㈡当前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促使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适应市场

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五个因素,并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和中介性、方法论等功能。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 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 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 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 和标准等。 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一、教学思想决定教学模式。 ?二、没有思想,只学模式,是僵化的机械性活动。

?三、模式可以规范思想,强化人们思想的转变。 ?四、无固定模式的模式是最高一级的模式。 模式不能万能,但思想确是万能的。带着思想去上课,比带着模式去上课更有底气和张力。带着包含有先进的教学思想、现代的教学理念,渊博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等要件的“思想”去上课,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避免千人一面。 教有法,而无定法。“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当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法”的精神实质之后,才有可能抛开一个个“个体的法”,融会贯通于“多法”,进而形成一种并非是具体方法的万能的“思想方法”,这时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胜有法的“因材施法”。我们英语学科要做到一科多模,一模多法。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人類醫學文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神靈崇拜階段; 2、自然醫學階段; 3、化學醫學階段; 4、生物醫學階段。 神靈崇拜和自然醫學階段又被稱為經驗醫學時代。 那個時代疾病的治療完全依憑經驗法則,醫師的訓練也以師徒傳授的方式進行,缺乏系統性的治病原則,經驗傳承慢,容易陷入神秘主義。 物質醫學和生物醫學階段又被稱為實證醫學時代。 這個階段的醫學開啟於文藝復興之後,由於物理學與化學的快速進步,帶動了生理學與病理學的快速發展,於是醫學就進入到以科學實驗為檢驗醫學真理的年代。 透過系統化的科學驗證與教育訓練,醫師的經驗傳承變得更精確,也更能一致化。 然而一切講求科學證據的實證醫學也因過度迷信看得到,或檢驗得到的巨觀數據,但容易忽略掉醫學儀器所無法檢測到的細節,這種見樹不見林的模式導致醫學檢測缺乏整體概念,對於暫時性失衡的亞健康狀態很難達到治療的效果。 在快速發展的系統論、控制論、與資訊論的時代背景下,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安格(G. L. Engle) 教授體認到傳統生物醫學模式 1 / 4

的諸多侷限和不足,於西元1977 年提出了一個新的現代醫學模式結合生物、心理、及社會醫學模式。 這一理論一經提出,立刻得到了世界各國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的認同,並對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安格教授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揭示了未來醫學的動態觀及整體觀,從此人類進入了整體(系統)醫學的時代。 依據整體醫學概念,健康應包括生物、心理、社會三個面向。 世界衛生組織也據此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健康定義: 「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性的完好狀態」。 在肯定了生物醫學價值的同時,新的健康概念也確立了心理、社會因素對身體的重要影響力,從而建構了身、心、靈的健康新趨勢。 由此,現代醫學模式開啟了醫學的新思維、拓展了醫學研究的新思路,進而對醫學的轉型與發展、對預防保健、健康照護、公共衛生教育及醫療決策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近年來,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已從分科化轉向系統化,從線性化轉向非線性化,從簡單化轉向複雜化,從不可逆性轉向可逆性,從一般性轉向特殊性,從必然性轉向偶然性,從可預見性轉向不可預見性,從治標轉向治本,這些正是整合醫療的特色。 因此,現代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從中醫的宏觀戰略思想上,獲得啟迪與開展。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许艳妮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

医学教育的三代改革

医学教育的三代改革是指什么? 第一代改革: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1900年-1960年)由Flexner报告开启一系列医学教育变革,以科学为基础的课程设置推进了现代医学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特点: ?以教师为中心 ?以科学为基础 ?按学科进行课程设置 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创新过程。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1960年-2000年)由伦敦Harden RM,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医学教育,其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基础 ?基于问题的学习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患者和人群为中心,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医学教育正在进行的新的改革浪潮。2010年“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规划出跨越国界、淡化学科界限的发展战略。第三次改革以患者和人群为中心,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倡导专业教育要以团队联合为基础,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领导管理技能培养。其特点: ?以病人为中心

?以系统为基础 ?以胜任力为导向 过去100余年的医学教育改革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然而当代的医学却面临诸多现代性危机与困境,医学教育新一代变革迫在眉睫。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引发了诸多新问题,其中人口学与流行病学改变、新技术无限制应用、专业过度分化和人群需求改变等是主要因素。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转向慢性疾病的侵袭、自然环境变化和负面医疗行为风险,致使全球卫生系统形势变得越发复杂,因此也就对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很遗憾,当今医学教育系统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未能有效地应对上述挑战。 当今医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岗位胜任力不足。以系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和体制面的调整,以达到转化式教育目的。新一代系统性转型就是要以卫生系统需求为基础,注重胜任能力的培养与转化,将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转化成为临床服务技能,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是医疗与教育两个系统的共同目标,教育系统的任务就是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医学人才,从而满足现代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需求。 2.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胜任力应具备哪些能力? (1)运用分子、生物化学、细胞学的知识以及维持体内稳态的系统机理及其调节异常来预防、诊断并且治疗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