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课鸦片战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近代史,及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2、使学生结合世界发展进程,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3、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虎门销烟的因果,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第一次第二次战争的过程。

4、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重点掌握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两次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5、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眼观”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特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2、运用层层分析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等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资本主义列强在近代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是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失去独立和主权,使近代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民族前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难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教学过程

【单元开篇】

我们前面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近代欧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最大特色是很么?与此同时欧美政治制度的演变又有何特点?

(明清居住专制,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近代世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它把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封建制度下的中国被迫改变了它平静、独立的发展轨迹,在列强的侵略中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市场和国际政治斗争中。这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痛苦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抗争的、进步的过程。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本课导入】

播放歌曲《公园1997》,歌词:“100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100年后我期待著你回到我这里,苍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100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100年后我期待著你回到我这里,苍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1997年我一天天走近你,让空气和阳光充满着真爱,1997年我深情地呼唤你,让全世界都在为你跳跃,让这昂贵的名字永驻心里。”

问:这首歌曲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愿望。

一个世纪的沧桑,一个世纪的的期盼,香港市中国近代历史耻辱的第一块印记。收回香港、雪洗国耻更是近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不灭理想。歌中的期盼,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香港已经回归十多年并发展的很好,但当年香港问题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今天这一课将会回答这一问题,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翻开1840年那段沧桑的历史,进入第十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1、近代中国与世界

(通过近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思想

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英国就开启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1795年英国占领孟加拉,扩大在印度的殖民势力:1819年,侵占新加坡,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海上要道,侵略步伐加快,1824年部分占领缅甸,1838年入侵阿富汗。这样,英国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建立起来。中国已经成为它的下一个侵略目标。

中国庞大的疆域和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英国资产阶级首次按试图以廉价的工业品打开中国大门,那他成功了吗?

看战争前中英双方贸易对比柱状图,直观来看,问:那个国家赚钱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赚钱了,从经济学上就说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英国逆差,那中国卖个英国什么?(茶叶、瓷器、丝绸等)这些物品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所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对于外来商品的天然的抵抗力,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梦想破灭,为了扭转时局,一些不法英商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国门,以求减少中英正当贸易中的逆差所给英国带来的损失。

多媒体展示罂粟花和鸦片,并展示1820到1838年英国对华输出鸦片数量的激增图、吸毒人口数量和卷走的钱财数量,最后播放关于吸食鸦片危害的视频(48秒),最后让同学阅读“资料回放”中的内容,回答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虎门销烟

鸦片泛滥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和白银大量外流,而“银荒”和“兵弱”的危险会危及清王朝的统治,因此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为了维护统治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将查禁的鸦片110多万公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结合虎门销烟的浮雕,得出结论,虎门销烟反映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领导禁烟的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大怒道:“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们一定要狠狠教训他。”之后英国就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提出探究问题一: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只不过是他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的一个借口罢了,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二、鸦片战争

3、战争爆发的原因

(1)直接原因:扭转贸易逆差

(2)导火线:虎门销烟

(3)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鸦片战争的经过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要狠狠教训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广东海绵挑衅,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通过地图和视频(1分58秒)介绍战争的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2)过程:

第一阶段: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

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香港,清政府对英宣战——威逼广东——攻占东南沿海——驶抵南京下关

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求和

打出材料,分析失败的原因

在鸦片战争中,有不少爱国官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发地进行抗英斗争。清政府在2年多的战争中,为了应付战争,也动员了十几个省的军队,耗费了7000万两白银的军费,而英国侵略者只有48艘舰船(后增至百艘),仅4000人(后增至15000人)组成的一支东方远征军,又远离本土作战,可是诺大的中国竟被打败了。这是为什么?

3、失败的原因(结合书本历史纵横P51)

(简单介绍,根本上是制度的不同。)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3)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告终,那战争的结果是我们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结果:

(1)、《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炮轰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军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后,侵略者仍不满足,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其内容并分析危害。

材料一:

《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司法权遭到破坏(领事裁判权)

材料二: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

材料三:

“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租借进行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简单介绍领事裁判权及请学生从中分析其影响(英国人在中国犯了罪,只能由英领事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破坏了我国的司法主权)

简单介绍片面最惠国待遇及请学生从中分析其影响(一国给另一国享受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地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利益均沾”的提出,扩大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通过简介上海租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相关资料,说明租借进行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及对中国人的侮辱。

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英国获取了很多特权。看到英国获得如此之多的好处,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以炮舰相威胁先后迫使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以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签订的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影响:

通过从主权方面、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破坏分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并请同学落实在书本上(P52)

总结: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独立主权的封建社会,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究问题二: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方面探讨)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总之就是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形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总之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

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但是实际情况想英国商人讲的这样吗?

2. 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3、当时西方国家是怎样扭转这种局面的?(再次发动战争法)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得到的利益。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扩大侵略权益,但是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之后英法两国,以“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为由,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战火再燃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爆发的原因)

(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2)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直接原因

2、战争经过(通过动态图片介绍经过)

(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定《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1860年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

通过视频(1分钟)及图片介绍圆明园。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段描述来介绍圆明园:“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我们所有教堂的全部宝物加起来,哪能比得上这座何其巍峨壮丽的东方博物馆。”

变成废墟的原因是“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教师总结:中国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焚毁的,这不仅仅是中国文明的损失,更是世界文明的巨大损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不但失去了圆明园,而且还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我们现在就来看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3、战争的结果(请同学总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介绍俄美两国趁火打劫)

(1)1858年《天津条约》

内容: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

开放十处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伸向内地)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北京条约》

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介绍条约内容时,帮助学生逐条分析其带来的危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讲到《北京条约》时,可以简单介绍香港地区是分三步被分割出去的。在讲到沙俄的侵略时,通过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土地的动态图介绍。

通过书本上关于两个条约的内容解决下面问题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新增加了哪些内容?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什么?通过解决问题及动态地图我们来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4、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总结:通过对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

原因方面: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方面: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结果方面: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探究问题三:

材料: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所以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我们必须知道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无答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及影响;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任务】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结合P50“资料回放”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禁烟?。 2、经过: (1)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英军由南向北,最后到达,威胁清政府政治中心。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由南向北,到达,侵入中国经济中心。 (2)中国军民的抗争: ①爱国将领:。②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 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①割让领土:,破坏了领土主权。②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③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此外,取得了、、等权利。 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 优秀教案 公开课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本科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每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虎门烧烟”,讲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鸦片战争”,讲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三目“战火再燃”,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等历史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4)班学生是县双语班学生,虽然这些这些学生在初中学过这节课的知识,但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解释清楚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鸦片战争方面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及从历史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引导法及思考问题法,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的许多小问题,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经过、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3)通过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图片材料、文字材料和地图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等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使学生理解吸毒及吸烟的危害,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3)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虎门烧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发、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回顾前课】 【导入新课】 以“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而把学生带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虎门烧烟 第一目,按以下7个小问题来解释。 (1)请你们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学生根据图片材料及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 以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合作学习) (2)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英外贸以那些商品为主?中英外贸中,最初哪个国家处于出超地位?为什么?(4)为了逆转贸易逆 差,英国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恶例措施? (5)鸦片走私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6)提出禁烟运动的历史人物是谁?道光皇帝对此持了什么样的态度? (7)林则徐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烧烟?林则徐虎门烧烟的影响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虎门烧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 第二目,按以三个问题来解释。 (1)鸦片战争什么时候,怎样爆发的?结果是什么? 以展示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学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分析此题) 三、战火再燃 第三目按以下六个小问题来解释。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那两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什么时候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 以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4)《天津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5)《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天津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讨论此题) 九、总结: 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以虎门烧烟为借口,1840年6月,发动了鸦片战争。因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差异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及妥协而清朝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了。1842年8月中英两国之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英国等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因此,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十、巩固练习 (略) 十一、作业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写一篇议论文。 十二、板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封建化虎门烧烟鸦片战争的原因 林则徐虎门烧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 战火再燃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加深了 十三、教学反思 1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 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学习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知识框架】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内容梳理】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总结: 2、经过: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广东→→→→退回广东(道光帝改派为钦差大臣)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吴淞→(清军满族将领牺牲)→下关江面 这其中军民抗争的例子: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2100万;开埠通商;协定关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和、中美以及中法构成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过程:(“两张卖身契,一把无名火”指的是什么?): ①1856年,英军进攻,战争爆发,国加入。 ②联军攻陷,进逼,于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一开二赔三外”)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了。(“天天赔九”) ④两国也趁火打劫,特别是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鸦片战争中,人民的反抗以广州城北三元里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其告示曰:“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官孥,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稿3、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4、“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的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徐凤晨《中国近代史》5、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纲版人教《中国近代史》6、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是政治上,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一些开明的封建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思考现实。如林则徐、魏源等。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来自互联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1]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经济发展和思想历程。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鸦片战争带来中国社会的第三次转型,也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创设情景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通过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难点:认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 (2)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和辩证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和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4)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及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历史线索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讲述历史以《鸦片风云》为主题,采用小说篇章演绎方式讲述历史,辅助以历史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探究历史主要选取:战争爆发原因、战败原因、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感悟历史。 (1)通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学习本课内容,增进学习兴趣。 (2)通过中英双方实力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信息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比较(类比、对比)方法学习本课,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虎门销烟、爱国官兵英勇抗战为国捐躯及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斗争等事例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面对侵略英勇不屈反抗斗争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提问: 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 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 (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 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即: 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0课鸦片战争 含答案 精品

第10课鸦片战争 思维激活 右图是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里的一座雕塑。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也曾让欧美列强感到神秘莫测,中国与英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冤仇。但是,为什么会爆发这样一场战争呢? 提示:明清之际,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17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疯狂对外殖民扩张。此时,清王朝的君臣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景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渴望得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一度通过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财富,但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挫败了它的阴谋。 自主整理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它们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疯狂对外扩张。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从18世纪中期起,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禁鸦片。19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掠夺中国的阴谋。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 1.进程: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英军沿海北犯,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 2.结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 1.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英法发动战争 (1)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略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应当引导学生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应引导学生认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 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2)中西方兴衰趋势的鲜明对照,了解国情和球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3)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4)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惟利是图本质。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5)联系香港的割失和回归,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牢记民族的灾难和屈辱,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给中国带来危害 难点:以世界整体史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历史概念。 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但其历史知识储备和历史思维能力还有限,本课重在创设新情境,深入浅出引导、点拨,注重理论分析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学的建议:加强学法指导,诱导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导学案作用,布置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课前归纳了学生的主要疑难。激励学生积极阅读、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方法:研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六、课前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认识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由于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是中国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第10课 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学习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了解——基础知识——自主探究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由此得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 (2)虎门销烟——直接原因(导火线) 思考: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 英国为什么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 典型例题分析: (2010年杭州模拟)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链接合作探究一: 二、鸦片战争的概况: 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1842年)参考地图册P28,了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2、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请连线) ①主要内容:②危害: A.五口开放通商破坏贸易主权 B.割港岛领土主权 C.关税协定关税主权 D.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E.片面最惠国待遇 F.住租权 G赔偿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名称:第10课鸦片战争 课程模块及章节:高一历史必修1 备课时间:学科:历史备课组:高一历史组 主备教师:陈翠玉备课组长:陈翠玉组员:符友章王仁华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西方侵略对我国政体外部的冲击,以及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b.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场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b.运用层层剥笋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c.表演法,讲解法,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b. b.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难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a.运用场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b.运用层层剥笋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c.表演法,讲解法,师生互动。 资源:多媒体课件,音响,激光笔,扩音器,历史地图册,历史同步练习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

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 琼山中学历史组吴小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并从中概括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及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3. 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问题探究的方法,用七个问贯穿全课,督促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对学生史料研读方法的培养,利用课本资源,促进学生提取有效知识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及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引导学生从世界发展潮流的立场和角

度来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从爱国将领和民众浴血抗敌,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权益壮烈牺牲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认识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同时与史料研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什么时间为标志的? 就是爆发于1840年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我们今天就走近这场如此具有标志性的战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思考,对这场战争抽丝剥茧。 一、鸦片战争 思考一: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状况,推测鸦片战争的结果。(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概括。)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大纲版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 原因: ①根本: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②直接: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手段太粗暴:包围商馆、杀头示众、停止中英贸易、逼交鸦片和强迫具结。) 2.过程: ①前奏: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②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③扩大:英军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道光帝宣战。 ④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海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1)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2)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落后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高一只讲此点) ②客观:英国国力强大、武器先进。 ③主观: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道光帝战和不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 背景: ①根本: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自然经济的抵制,五口通商的结果很失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中美望厦条约12年修约) 2. 过程: ①1856-1858年:广州-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②1859-1860年,天津-北京,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①《天津条约》:a.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e.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②《北京条约》: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b.增开天津为商埠。c.对英、法赎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沙俄乘机占领)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借师助剿)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课堂小结: 【教学材料】: 1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考点同步解读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开拓殖民地。而封建统治下日趋没落的中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中英之间鸦片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而发生。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 (1)从战争进程来看: ①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②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③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④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等四国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2)从危害和影响来看:

①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②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③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核心素养聚焦 1.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等重要史实,初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及失败的原因,通过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分析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