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17 致橡树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二、讨论:情为何物

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

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

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师:请你随着音乐轻读,想想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2.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1)男生或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相关知识: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明确:

一方攀附:

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好看)

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今天,“傍大款”者还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不做靠男人发光的女人。女人不能再是月亮。

单方痴恋:

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C.提示: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足取。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来看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如《牵手》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所透露的:夏小雪和钟锐是大学同学,后夏为了支持钟的事业和照顾儿子,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成了很称职的“贤妻良母”,但这时,钟觉得与妻子缺少共同语言,于是感情不和,终至离婚。后小雪重新找回了自我,此时她又具有了吸引钟的魅力,使钟希望与她再次牵手。所以现代女性应摒弃“男性中心”的世俗偏见和“女人支撑男人,男人支撑世界”的成就替代观,不能一味地牺牲自己而“为他人作嫁衣裳”。

D.险峰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E.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四、精读第二层,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师: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层。

2.理解意象“木棉”。

师: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

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师: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怎样一种特殊的关系呢明确: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师: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

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五、联系实际,学生谈心中的爱情

1.学生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爱情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师:我真的很佩服大家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那么请大家继续敞开你们感受美的心灵,男女同学分别来谈谈你对以上几种爱情观的看法。

2.教师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点拨

◆自读程序

一、导课

诗品出于人品”。我想,古今中外,真正当得起“大诗人”这一称号的,概莫能外吧。而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就是其中较为卓越的一位。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盛赞裴多菲是“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他还说:“我向来是很爱裴多菲?山陀尔的人和诗的。”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休止符。“用笔杀敌”也成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

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三、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例如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4、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板书

我原意是我的爱人是爱的含义

急流(崎岖)小鱼(鱼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风)小鸟(是你的可爱家园)

废墟(荒凉)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击)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云朵(破旗)夕阳(是你的,相依伙伴)

在我的怀抱中接受我的关爱与呵护,我们相依相伴,我愿为你奉献一切。

6、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这首诗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

课外作业:对比两首诗——《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两首诗,两种爱情观,你赞赏哪一个为什么

《我愿意是激流》试题及答案(学习内容)

我愿意是激流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膝.盖(xī)懊丧.(sàn)荒.林(huāng) B稠.密(chóu)凫.水(fú)蹊跷.(qiāo) C嬉.笑(xī)恪.守(luò)废墟.(xū) D璀.璨(cuǐ)做窠.(cháo)沙漠.(mò)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辉煌羞耻窠臼出人投地 B烦燥苍白委屈世外桃源 C陷阱暮霭珊瑚乌合之众 D厉害火焰攀援金榜提名 3.下列对成语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B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C黄粱美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 D明日黄花:多用来形容女子容颜衰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两副画极为酷似。 B经过我的再三解释,才使事态得以平息。 C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5.以下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为 ( ) ①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 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③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帐;风雷中,满耳坚定的誓言。 ④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A比喻拟人对偶设问B比喻夸张对偶反问 C夸张对偶拟人设问D夸张比喻拟人反问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两首诗表达出来的爱情观是不同的。 B《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表达了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C《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运用了鲜明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能让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使诗歌更有韵味和感染力。 D《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都表达了女性对真正的爱情的表白、向往与呼唤。 7、依据课文内容,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 项是() 我愿意是云朵,,在广漠的空中,只要我的爱人,傍着我苍白的脸,。 ①是珊瑚似的夕阳②是灰色的破旗③显出鲜艳的辉煌④懒懒地飘来荡去……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 1.诗篇标题为《我愿意是急流》,但它并未凝聚起全诗的主题。全诗的主题应是歌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倾慕依恋的爱情。(是否) 2.诗篇的表现方法主要是比喻。诗人选择了急流小河和小鱼,荒林和小鸟,废墟和常春藤,草屋、炉子和火焰,云朵、破旗和夕阳等一系列比喻,多角度地刻画了“我”的高大形象。(是否)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及本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能力,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语言,领会对比、反复、倒装、发愿体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感受诗人对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意象领会诗歌的情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任务驱动、点拨法 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评分表、微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提起裴多菲大家也许感到陌生,但是这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爱情与自由》你一定听说过,请跟着老师一齐诵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2分钟) 二、作者简介及解题(5分钟)

1、你们对裴多菲了解多少呢?各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谈。 2、老师简要介绍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之歌》、《我的歌》、《爱情与自由》、《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PPT1展示) 3、题解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舒婷追求人格独立、彼此平等爱的宣言——《致橡树》,今天要学习裴多菲炽热的爱的表白《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与作者)大家知道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而富有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感情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情诗,如《致尤丽娅》《你爱的是春天》《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等,这些情真意切的诗篇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三、分析诗作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的诗篇也多是美妙而浪漫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去感受那份纯真、炽烈的爱的表白。 (一)、分析意象,品味情感(18分钟) 1、名家范读,整体感受,想象画面之美(PPT2) 明确:听视频中朗诵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同时画出诗歌中的停顿、重音。 2、自由读(PPT3)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诗歌《致橡树》,说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首先我们的《语文》课本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中职学校通用教材。《致橡树》出自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爱情诗。作品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平等独立而又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爱情观。 中职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因而学习本诗有利于健康情操的形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诗歌的要求“品位语言,感受艺术魅力”,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意象、象征手法运用,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②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③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及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 同时确立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 ②情境教学法 ③讨论对比法 整体教学通过情感教学法展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更能锦上添花。 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对当代诗歌有一定了解,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易于体会,但是他们缺乏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无法准确把握诗歌意象,深刻领会诗人情感。鉴于学生现有情况,我确立一下学法: ①诵读法 ②联想鉴赏法 ③比较鉴赏法 整体学习过程则通过参与学习法展开。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并附时间安排: 1、精巧导入创设美 2、激情诵读感受美 3、探究阅读领悟美 4、拓展阅读发现美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71 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 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 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 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风细腻而沉静, 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写于1977 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 多首抒情诗,8 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 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 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流岚.虹霓.雾霭.慰藉.炫.耀红硕. 籍.贯和蔼.藤.条稠.密做窠.戟. 4、语句理解 (1)如果说“红硕的花朵”表现了女性的热情美丽,那么“沉重的叹息”该如何理解呢?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教学目标 1、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一、新课导入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请学生回答。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爱情令人痛苦。爱情啊,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听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回答吧! 二、简介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他的一生是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184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歌手。

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广为流传。 裴多菲的诗用民歌的形式描写当代人民的斗争。他曾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三、创作背景 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其中包括《我愿意是急流》,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爱情诗二首教案

致橡树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许多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爱情绝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时代的爱情经典,反映了那个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女性的两大价值评判:“窈窕”即阿娜的外在美和“淑”即贞顺的德行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当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板书:《致橡树》舒婷)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 凌霄(língxiāo)花炫(xuàn)耀慰藉(jia)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

(完整word)《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docx

十七爱情诗二首 复习指导: 1.《致橡树》作者是 ______,原名 ________,当代 _____诗派代表。诗人借助______和______两个主要意象,否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错误爱情观,表达了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的理想爱情。 2.《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 _______(国别)的 ________,他是该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一朵带刺的玫瑰” 。 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凌霄()绿荫( .. 雾霭()流岚(..二、阅读理解。)慰藉( . )虹霓( . )刀戟()红硕( .. )崎岖() .. )霹雳( .. 不落窠臼( .. ) ) (一)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 甚至春雨, /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本诗的作者是当代女诗人_______ ,属于 _________诗派。 2.诗歌主要采用 _______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表达了诗人主旨的句子是 3.诗人否定的三种庸俗的爱情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1)橡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木棉:。 5.诗人在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象是() A.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B.鸟儿凌霄花 C.泉源险峰鸟儿日光 D.鸟儿凌霄花 (二)泉源 日光 险峰 春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的简历及其创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体会诗作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2.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 一、导言 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爱情诗。(幻灯显示课题:我愿意是急流) 二、诗人小传及解题 (点击小标题:诗人小传及解题)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

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回主页) 三、整体感知 (点击小标题:整体感知) 1.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点击背景音乐标志) 强调:情感处理恰当。 2.正音(点击出现) 窠:kē 讨论用何情感朗读。 学生答。 老师小结。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大家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点击配乐朗诵页面――注意朗诵时页面自动播放,莫点击) 4.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请生深情地将本诗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情感。(点击朗诵练习跟读页面) 5.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这首诗里面作者向爱人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怀? 学生思考回答。(幻灯显示:这是怎样的爱情?) 老师总结:纯洁高尚,坚贞不渝,牺牲自己,由衷奉献,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幻灯显示: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回主页)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 (点击小标题:重难点突破) 1.诗贵含蓄,除少数直接抒情,绝大多数都是非直陈式,多要通过比喻,通感,双关,隐曲,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为情感的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像。本诗也非空泛地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 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点击显示:我爱人) 学生回答。 师小结(幻灯显示板书) 我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致橡树》参赛说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 户县职教中心刘会娥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致橡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致橡树》选自北师大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拓展模块“选文突出经典性,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的范本”(见拓展模块前言“编写指导思想”) 《致橡树》就是第二单元第三课,就是教材中唯一一首现代爱情诗,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鲜明,像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鉴赏诗美的大门(工具性);如一座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灯塔,为在爱情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人文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就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诗歌学习,她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她们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向往,却又价值观模糊,需要正确的引导。这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根据以上要求与学情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 2、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之美 2、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诗人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诗人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依据:意象生动鲜明就是本课的特点,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 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依据:由于学生的年龄与认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导就成了难点)

爱情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二、讨论:情为何物? 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 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前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 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前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 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师:请你随着音乐轻读,想想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派。 2、学习通过意象把握诗歌主题。 3、时代对爱情观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诗歌意象的运用特点。 2. 两首诗爱情观的不同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两首诗爱情观的不同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朦胧诗 指以舒婷、顾城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它以“叛逆”的精神,对人的自我价值重新确认,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朦胧诗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代表人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二、舒婷(1952年-),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较浓意味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

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著有诗集《童年絮味》《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三、《致橡树》文本分析 1、意象 主要意象:橡树象征男性 木棉树象征女性 次要意象------凌霄花、鸟儿、绿荫、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象征持不赞同的爱情观的女性 2、内容 第一层------“破”,诗人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 第二层------“立”,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 3、主旨 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四、裴多菲·山陀尔 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1823年出生在斯拉夫族屠户家庭,1842年发表作品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裴多菲一生中写了约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2013“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 致橡树 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致橡树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类型诗歌鉴赏课专业班级2013园林4班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木棉、橡树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现代诗歌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平等、互相尊重、同甘共苦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关键对于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5分钟 【布置任务明确路径】 3分钟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结合 日常生活实际,说说视频 中反映的爱情类型? 1、划分学习小组,任命 组长。 2、向学生布置任务:分 析作者的爱情观。 3、下发考核评价表。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视 频中反映的爱情类型? 明确视频中是举案齐眉 型爱情。 1、学生分组。 2、理解任务、提出问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参 与热情。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强学习暗示,引出 爱情的话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科学合理分组,使各小组 同学都具有完成学习任务的 能力。 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 标,知道如何去学习。

【实施任务 合作探究】 70分钟 实践活动一:(12分钟) 收集信息 走进作者 观察学生学习,发现存在问题。 实践活动二:(18分钟) 潜心朗读 初步感知 1、教师主持朗读活动。 2、观察、聆听学生朗读。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教材,探索、讨论舒婷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写作 特点、获奖作品等知识。 1、自由诵读。 2、小组展示。 3、欣赏视频。 4、模仿朗读。 完成学习任务单: 找出意象,分析象征意义,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凌霄花(依附)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研究、信息甄别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 3、了解作者及《致橡树》的相关知识。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纠正读音、语调、语速、节奏。 2、通过自由诵读、小组展示、模仿朗读,从易到难,让学生对《致橡树》从生疏到了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利用选词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木棉、橡树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最经典的十首古代情诗

一,《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作者: 加入日期:13-12-01 教学目的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2、通过诵读、欣赏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将刚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诗中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我们还记不记得,《致橡树》中有一组意象,“清泉、险峰、日光、春雨”代表的什么样的爱情观?——是无私奉献的爱情观。 虽然舒婷对这种爱情观作出了否定,但有一位诗人却赞美了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 2、介绍作者与背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位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 裴多菲于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了他们的悲惨生活。 裴多菲于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采用民歌体写诗,在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

提炼,创作了不少名篇。他歌颂大自然的美,草原上的牧羊人,多瑙河畔的渔夫和田野里劳动的男女青年,他运用的经过提炼的人民语言和民歌形式,为人民所喜爱。 诗人为自由而斗争,也为爱情而歌唱。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1848年初,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相继爆发革命。以裴多菲为首的佩斯激进青年于3月15日发动了起义。从此爆发了1848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革命的目的是废黜封建制度,并把匈牙利从奥地利统治下解放出来。1848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发动军事进攻,革命遭到失败。裴多菲的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比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1849年1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领导的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同年7月31日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鲁迅语),为祖国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裴多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3、朗诵诗歌,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4、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3)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4)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节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节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节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节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

《致橡树》说课稿知识讲解

《致橡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版第三册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的第四首诗歌。 这个单元的诗歌由于作者、时代、题材、体裁不同,风格差异明显,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共性基础上,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致橡树》则是一首当代朦胧诗,与学生的时代比较贴近,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共性,感受诗歌的魅力。 《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爱情诗。通过象征手法展示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表达的是平等独立而又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爱情观。 二、说学生 这首诗的教学对象是十六七岁的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对诗歌有了一定感性积累。职高学生大多对爱情有了朦胧的感知,对爱情题材关注较强但又有所回避。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我设计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以讨论交流为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提高其诗歌鉴赏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对爱情、人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独立的个性。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本文的关键是阅读、欣赏、领悟,即把握作品形象,感受作者倾注于其中的感情。据此我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是本节课中要求学生整体达标的,对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这是根据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教学重点与学生实际而确立。 知识点1:了解本文作家作品(了解) 知识点2:掌握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理解、分析) 知识点3:理解作者的爱情观(理解、拓展) 2、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及人生观。德育目标的实施则贯穿在教

学的整个过程中。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四、说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爱情观 本文的创作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作者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理解了作者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五、说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本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正是因为诗人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自我观照,而是通过感情化的具体意象,使感情的积淀和理智的渗透相结合,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象征手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是一个难点。 六、说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四步教学法: 精巧导入——创设美 激情诵读——感受美 讨论分析——领悟美 对比阅读——发现美 这几个环节的设计,是依据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训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2、与教法相应,设计如下学法: (1)诵读法 (2)问题讨论法 (3)理解领悟法 七、教学时间: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用多媒体播放轻柔缠绵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背景音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激流》 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象。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2、掌握通过意象、意境分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听读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课件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泉城济南,既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美景色,又是一处人杰地灵的人间仙境。大家请看,认识这位历史名人吗?(课件展示:李清照图)这首《一剪梅》,大家一定记得。趵突泉畔,“易安居士”似乎仍在轻吟着思夫的爱情华章,相距遥远的欧洲,在匈牙利,也有一位大诗人曾高唱着爱情的誓言。他,就是裴多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爱情诗,一首浪漫诗,《我愿意是急流》。 二、感知课文 (一)美美地听 (第一遍)下面,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听读的过程中,大家

要感受诗的意象之美。(课件展示)教师配乐范读。 (第二遍)下面再听一遍播音员的朗读,听读的过程中,大家找出比喻“我”的意象和爱人的意象,体会它们之间的意境之美。(课件展示)大家可以小声跟读。 (二)美美地读 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的问题。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语气、语调、节奏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一遍)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自由朗读一遍,然后每一小组找一名代表读一小节。 (第二遍)配乐齐读,(展示课件) 三、重点学习 (三)美美地品 读这首诗,我们觉得感情激越。 1、这首诗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 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诗人对爱人无怨无悔的奉献,至死不渝的爱情。 2、这种真挚的情感是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诗歌要用意象来说话,这首诗歌都选取了哪些意象? 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3、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授课班级:14服1 人数清查:35人 课题:《我愿意是急流》 课型:讲授课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提问:什么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 二、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三、作者简介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1849年7月在和 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 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娅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他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四、诗歌鉴赏 (一)读: 1.整体朗读。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2.推选朗读,体会情感。推选学生朗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