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领导科学(00320)考试大纲

自考领导科学(00320)考试大纲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领导科学

L1ngdaoKexue

(含:领导科学自学考试大纲)

(2011年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主编黄强彭向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H1GHEREDUCA T1ONPRESSBE1J1NG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1.领导活动的产生。

2.领导活动的发展。

3.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2.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三)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1.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

2.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3.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2.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

3.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二、自学要求

1.了解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掌握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3.理解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道理,了解领导科学产生和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的条件。

4.理解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以及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领会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5.本章重点: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根据;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领会: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领会:(1)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2)领导科学产生的条件。

2.综合应用: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的条件。

(三)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领会:(1)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2)领导科学的特点;(3)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领会:(1)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2)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3)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

1.领导的含义。

2.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二)领导者

1.领导者的含义。

2.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三)被领导者

1.被领导者的含义。

2.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的概念,理解领导的属性、特征和基础,了解领导的类型。

2.理解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3.掌握领导者的概念,理解领导者的本质、特征、地位与作用。

4.掌握被领导者的概念,理解被领导者的本质、特征、地位与作用。

5.理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6.本章重点:领导的属性、特征和基础;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领导者的本质、特征;被领导者的本质、特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

1.识记:(1)领导的含义;(2)领导的特征。

2.领会:(1)领导的属性;(2)领导的类型;(3)领导的基础。

3.简单应用:(1)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领导的本质;(2)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二)领导者

1.识记:(1)领导者的含义;(2)领导者的特征。

2.领会:(1)领导者的本质;(2)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三)被领导者

1.识记:(1)被领导者的含义;(2)被领导者的特征。

2.领会:(1)被领导者的本质;(2)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3.简单应用:好的被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课程内容

(一)领导的职能

1.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2.领导的一般职能。

3.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二)领导的原则

1.领导的总原则。

2.领导的基本原则。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职能的概念,理解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2.掌握领导的一般职能,理解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3.掌握领导原则的概念,理解领导的总原则,理解领导的基本原则。

4.本章重点:领导的一般职能;领导的总原则;领导的基本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的职能

1.识记:领导职能的含义。

2.领会:(1)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2)领导的一般职能;(3)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二、领导的原则

1.识记:领导原则的含义。

二领会:(1)领导的总原则;(2)领导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领导观念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观念概述

1.领导观念的基本内涵。

2.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

3.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

1.政洽观念。

2.人本观念。

3.权力观念。

4.法治现念。

5.市场经济观念。

6.改革创新观念。

7.政绩观念。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作用。

2.掌握和理解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

3.本章重点: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领导观念概述

1.识记:(1)领导观念的基本内涵;(2)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

2.领会: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

1.识记:(1)政治观念的基本内涵;(2)人本观念的基本内涵;(3)权力观念的基本内涵;(4)法治观念的基本内涵;(5)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内涵;(6)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内涵;(7)政绩观念的基本内涵。

2.领会:(1)领导者树立政治观念的必要性;(2)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3)领导者树立权力观念的必要性;(4)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5)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3.简单应用:(1)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2)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3)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4)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5)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6)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7)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念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领导决策

一、课程内容

(一)决策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1.决策的概念。

2.决策的分类。

3.决策的模式。

4.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二)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1.科学决策的原则。

2.科学决策的程序。

3.科学决策的方法。

(三)决策中的领导者

1.现代决策体制。

2.领导者的抉择。

3.领导者与智囊团。

4.领导者的危机决策。

二、自学要求

1.掌握决策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理解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特点。

2.掌握决策的分类,理解决策的基本模式,理解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3.掌握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理解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掌握科学决策的主要程序和典型方法。

4.了解现代决策体制,掌握领导者抉择的方式,理解对领导者抉择的基本要求,理解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

5.理解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基本要求。

6.本章重点:决策的构成要素;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特点;决策的基本模式;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科学决策的主要程序;科学决策的典型方法;现代决策体制;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基本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 决策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1.识记:(1)决策的含义;(2)决策的构成要素;(3)决策的基本特征。

2领会:(1)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特点;(2)决策的分类;(3)决策的模式。

(二)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1.识记德尔菲法的特点;(2)头脑风暴法的含义;(3)试验决策法的含义。

2.领会:(1)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2)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3)追踪决策的特征;(4)头脑风暴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3.简单应用:(1)科学决策的程序;(2)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3)决策树法的步骤。

(三)决策中的领导者

1.识记:(1)决策体制的内涵及其构成;(2)集体抉择和个人抉择的含义;(3)危机决策的内涵。

2.领会:(1)现代决策体制系统;(2)领导者在决策活动中的主要职责;(3)集体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领导抉择的基本要求;(4)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5)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基本

3.简单应用:(1)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智囊团的作用;(2)领导者进行危机决策的方法。

4.综合应用:领导者科学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领导用人

一、课程内容

(一)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导选才用人的意义

1.人才的特点与类型。

2.衡量人才的标准。

3.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二)选拔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1.人才选拔原则。

2.人才选拔制度。

(三)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1.人才使用原则。

2人才使用制度。

二.自学要求

1.掌握人才的特点、类型和衡量人才的标准,理解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2.掌握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3.掌握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4.本章重点:人才的特点;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人才使用的基本制度。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导选才用人的意义

1.识记:人才的特点。

2.领会:(1)人才的类型;(2)衡量人才的标准;(3)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二)选拔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1.识记:(1)选举制的含义;(2)考选制的含义;(3)荐举制的含义。

2.领会:(1)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2)人才选拔的制度。

3.简单应用: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

4.综合应用:领导者选拔人才的原则和方法。

(三)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1.识记:(1)选任制的含义;(2)委任制的含义;(3)聘任制的含义;(4)考核制度的含(5)奖惩制度的含义;(6)交流制度的含义;(7)任期制度的含义。

2.领会:(1)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2)人才使用的主要制度。

3.综合应用:领导者使用人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七章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课程内容

(一)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与对象。

2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理论教育。

2.政治教育。

3.公民素质教育。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1.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2.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3.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二、自学要求

1.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与对象,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2.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3.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基本原则,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4.本章重点: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识记:(1)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2)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

2.领会: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识记:(1)政治教育的含义;(2)公民素质教育的含义。

2.领会:(1)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2)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3)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1.识记:(1)说理教育法的含义;(2)情感交流法的含义;(3)个别引导法的含义;(4)心理咨询法的含义;(5)榜样示范法的含义;(6)自我教育法的含义。

2.领会:(1)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2)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4.综合应用:领导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领导体制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体制概述

1.领导体制的基本内涵。

2.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

3.领导体制的作用。

(二)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类型

1.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

2.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和主要问题。

2.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体制的基本内涵,理解领导体制的特征,理解领导体制的二重性。

2.掌握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理解领导组织的原则、结构,理解领导的层次与宽度,了解领导组织机构的构成,理解领导体制的作用。

3.了解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领导体制的主要特征。

4.理解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及各自优缺点。

5掌握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和主要问题,理解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掌握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6.本章重点:领导体制的特征;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领导组织的原则、结构;领导的层次与宽度;领导体制的作用;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体制概述

1.识记:(1)领导体制的内涵;(2)领导体制的特征;(3)领导层次的含义;(4)领导宽度的含义。

2.领会:(1)领导体制的二重性;(2)领导组织的原则;(3)领导组织结构;(4)领导的层次与宽度的关系;(5)领导组织机构的构成;(6)领导体制的作用。

(二)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类型

1.识记:(1)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含义;(2)完整制与分离制的含义;(3) —长制与委员会制的含义;(4)层级制与职能制的含义。

2.领会:(1)资产阶级民主制领导体制的特征;(2)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3)完整制与分离制的优缺点;(4)一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5)层级制与职能制的优缺点。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识记: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

2.领会:(1)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題;(2)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3)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者个体素质概述

1.领导者素质的内涵。

2.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3.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二)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1.政治素质。

2.法律素质。

3.能力素质。

4.道德素质。

5.知识素质。

6.身心素质。

(三)提高和培养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

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

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

3.不断自省,在总结反思中完善。

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四)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1.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含义。

2.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

3.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

4.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5.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途径。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素质的内涵,理解领导素质的特点,理解领导素质的重要性。

2.理解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身心素质的基

本内容。

3.掌握提高和培养领导者素质的基本途径。

4.掌握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理解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掌握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

5.本章重点:领导者素质的特点;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身心素质的基本内容;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者个体素质概述

1.识记:领导者素质的内涵。

2.领会:(1)领导者素质的特点;(2)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二)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

1.识记:(1)政治素质的含义;(2)道德素质的含义;(3)知识素质的含义。

2.领会:(1)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2)领导者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3)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基本内容;(4)领导者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5)领导者知识素质的基本内容;(6)领导者身心素质的内容。

3.简单应用:领导者提高和培养素质的基本途径。

4.综合应用:当前领导者提高素质的基本方法。

(三)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1.识记: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含义。•

2.领会:(1)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2)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3)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3.简单应用: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途径。

4.综合应用:当前中国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第十章领导方法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方法概述

1.领导方法的含义。

2.领导方法的特征。

3.运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4.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二)领导的思维方法

1.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2.系统性思维方法。

3.战略性思维方法。

4.创造性思维方法。

(三)领导工作方法

1.基本领导方法。

2.现代科学领导方法。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征,理解运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掌握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2.掌握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具体方法,掌握系统性思维方法的具体方法,理解战略性思维方法的特征,掌握改善战略性思维方法的途径,理解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理解创造性思维方法原理,了解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3.掌握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4.掌握现代科学领导方法。

5.本章重点:领导方法的特征;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具体方法;系统性思维方法的具体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原理;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现代科学领导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方法概述

1.识记:领导方法的含义。

2.领会:(1)领导方法的特征;(2)运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3)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二)领导的思维方法

1.识记:(1)战略性思维方法的特征;(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领会:创造性思维原理。

3.简单应用:(1)辩证逻辑思维方法;(2)系统性思维方法;(3)改善战略性思维方法的途径;(4)创造性思维方法。

4.综合应用:领导者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应用。

(三)领导工作方法

1.识记:(1)典型调查的含义;(2)抽样调查的含义;(3,普連调查的含义;(4)系统领导法的含义;(5)信息方法的含义;(6)控制论方法的含义。

2.领会:(1)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2)系统论方法;(3)信息论方法;(4)控制论方法。

3.简单应用:(1)基本领导方法的应用;(2)现代科学领导方法的应用。

4-综合应用:系统掌握基本领导方法和现代科学领导方法。

第十一章领导艺术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艺术概述

1.领导艺术的含义。

2.领导艺术的定位。

3.领导艺术的特征。

(二)领导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1.领导授权艺术。

2.领导沟通艺术。

3.正副职合作的艺术。

4.领导者运筹时间的艺术。

5.驾驭会议的艺术。

6.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

(三)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1.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

2.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科学性。

3.加强素质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

4.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艺术的含义,把握领导艺术的定位,理解领导艺术的特征。

2.了解领导授权的类型,掌握领导授权艺术要点;掌握领导沟通艺术的基本内容;掌握正副合作的艺术;掌握领导者运筹时间的艺术;理解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掌握主持会议的技巧;理解突发性事件的特征,掌握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

3.掌握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4.本章重点:领导艺术的定位;领导艺术的特征;领导授权的类型;领导授权艺术要点;领导沟通艺术的基本内容;正副职合作的艺术;领导者运筹时间的艺术;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主持会议的技巧;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艺术概述

1.识记:领导艺术的含义。

2.领会:(1)领导艺术的定位;(2)领导艺术的特征。

(二)领导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1.识记:(1)授权的含义;(2)刚性授权的含义;(3)唷性授权的含义;(4)模糊授权的含义;(5)口头授权的含义;(6)书面授权的含义;(7)突发性事件的含义。

2.领会:(1)领导授权的类型;(2)正副职的关系定位;(3;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4)突发性事件的特征。

3.简单应用:(1)领导授权艺术要点;(2)领导沟通艺术的基本内容及其要点;(3)当好正副职的艺术;(4)领导者运筹时间的艺术要点;(5)主持会议的技巧;(6)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

4.综合应用:中国领导者应该具备的领导艺术的要点。

(三)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1-识记:政客权术的含义。

2.领会:领导艺术与政客权术的区别。

3-简单应用: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第十二章领导作风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作风概述

1-领导作风的含义及特点。

2.领导作风的本质。

3.领导作风的意义。

(二)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1.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4-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5-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三)领导作风建设

1.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

2.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作风的含义及特点,理解领导作风的本质和意义。

2.理解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理解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组织作风、生活作风的基本要求。

3.了解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掌握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

4.本章重点:领导作风的特点;领导作风的本质;思想作风的基本要求;学习作风的基本要求;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组织作风的基本要求;生活作风的基本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作风概述

1.识记:领导作风的含义。

2.领会:(1)领导作风的特点;(2)领导作风的本质;(3)领导作风的意义。

(二)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1.识记:(1)思想作风的含义;(2)学习作风的含义;(3)工作作风的含义;(4)组织作风的含义;(5)生活作风的含义。

2.领会:(1)思想作风的基本要求;(2)学习作风的基本要求;(3)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4)组织作风的基本要求;(5)生活作风的基本要求。

(三)领导作风建设

1.领会: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

2.简单应用: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

第十三章领导绩效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绩效概述

1.领导绩效的含义。

2.领导绩效的特点。

3.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

4.领导绩效的作用。

(二)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和内容

1.领导绩效考评的概念。

2.领导绩效考评的类型。

3.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

4.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

(三)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和方法

1.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

2.领导绩'效考评的程序。

3.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

二、自学要求

1.掌握领导绩效的含义,理解领导绩效的特点,理解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理解领导绩效的作用。

2.掌握领导绩效考评的概念,了解领导绩效考评的类型,理解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掌握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

3.理解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了解领导绩效考评的程序,掌握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

4.本章重点:领导绩效的特点;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绩效概述

1.识记:(1)领导绩效的含义;(2)领导绩效的特点。

2.领会:(1)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2)领导绩效的作用。

(二)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和内容

1.识记:领导绩效考评的概念。

2.领会:(1)领导绩效考评的类型;(2)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3)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

(三)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和方法

1.识记:(1)目标对照法的含义;(2)比较考评法的含义;(3)统计分析法的含义;(4)自我述职法的含义;(5)模拟考评法的含义。

2.领会:(1)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2)领导绩效考评的程序。

3.简单应用:(1)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2)领导绩效考评的具体方法。

4.综合应用:当前中国领导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

他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也会因为这些摩擦产生误会,以至于成为陌路。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朋友对你的才能钦佩到什么程度,更在于他对你的弱点容忍到什么程度。学会将伤害丢在风里,将感动铭记心底,才可以让我们的友谊历久弥新!

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时的舒解剂;

是我们压力时的流泻口,是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

是我们犹豫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子的清新剂。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大家都要牢记的:

“切不可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宽容一点,对自己也是对朋友。”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高频考点】【00320】【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 一、领导活动 1.产生: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2.发展1)原始社会解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并发展到封建社会,原有的“禅让制”的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世袭制”所取代。与此相适应的领导方式主要是凭借领导者个人经验、知识、才干的家长式经验领导2)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社会中脱颖而出,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3)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因而产生了全新的领导关系和领导制度 3.趋势:1)决策工作的专门化(2)领导主体集团化(3)领导方式民主化(4)领导方法科学化二、领导科学含义:领导科学是以领导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的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形成关于领导活动的科学理论 2.为什么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1)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包含着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活动有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产生的历史条件:领导活动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领导科学定的出现与最近一百多年来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三、领导科学研究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就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2.范围①领导本质的理论②领导观念的理论③领导职能的理论④领导体制的理论⑤领导者素质与修养的理论⑥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修养⑦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 3.特点(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1.领导科学的基本问题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这之间的关系3.社会主义社会领导的本质是服务。4.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在“经理制”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政策,分散管理”,建立“事业部制”,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 5.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于 90 年代,完善于 21 世纪 6.领导过程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7.领导绩效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8.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 一、领导含义: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属性: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领导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领导的带领、引导、指挥、协调的属性,是各个社会领导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成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3.领导的特征1)认识特征①原则性②超前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⑤系统性2)实践特征①权威性②依附性③目标性④组织性⑤协调性⑥超脱性⑦服务性4.领导的基础:所谓领导的基础是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领导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而影响力是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够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权利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是领导职责必不可少的条件。二、领导者含义: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2.特征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三、被领导者含义: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体2.特征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3.地位与作用: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3)被领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的内涵非丰富,贯穿于领导科学的每个范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只是分工的不同,他们的关系主要是1)相互信任2)相互促进3)相互支持4)相互转化5)相互监督1.领导是研究领导活动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也是进行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学科体系的基石 2.在任何社会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着领导的本质3.组织的存在是领导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4.内在权利即个人权利,包括威信威望、模范感召权和专长权、参考权等 5.品德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6.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7.领导者的职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资格,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利8.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9.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性质和作用应当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10.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它是领导目标与领导效能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1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领导的职能含义: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是领导本质的具体表现。领导职能是从事领导活动的基本前提 2.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3.领导的一般职能1)引导;领导的具体任务就是为群众引路和导航,为此就要正确的规划目标、提出任务、和制定实现任务的方法。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这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2)指挥;指挥就是运用组织权责,发挥领导权威,推动下属为实现既定规划目标而努力。这是领导者权力的突出表现。只会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3)组织;组织就是按照目标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使用人员等,这是实现领导任务的可靠保证4)协调;就是领导者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其所领导的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以及系统内各部分和组成人员之间通过不断、及时的调整。协调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之一,贯穿领导活动过程始终5)监督;就是经常检查规划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制定标准6)教育;就是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培养、训练4.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1)科学决策2)选才用人3)思想政治工作。二、领导的原则含义:领导原则就是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标准法则 2.总原则: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这是在我国的所有各项领导原则中必须首先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主要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领导活动的规律,努力提高领导工作效能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实行这种制度就要努力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的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4)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①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②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公仆的本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以群众的利益为准则,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⑤树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观点3.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2)分层领导原则3)系统整体性原则4)权责一致原则5)民主公开原则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原则1.领导原则是实现领导目标的根本途径 2.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活动的中心环节 3.领导工作效率高低的评定,最根本的是看其是否能够正确的规划目标,把握前进的方向 4.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 5.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6.科学决策是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7.领导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分为总原则、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8.职务与权力分离,就会使领导出现工作“虚位”9.权力与责任分离,是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基础10.民主公开原则,能较好地体现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完整版)领导科学00320名词解释大全

领导科学00320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属性:就是领导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领导基础:是制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 4.领导者的本质: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题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5.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6.被领导的本质:是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它是由被领导者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决定着。 7.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的具体表现。 8.领导原则:就是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标准或法则。它是实现领导职能的根本途径,同时又是领导原理与理论在不同环境或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9.领导观念:是领导者对各种领导行为进行思维活动的产物,而领导者也总是带着种种已经形成的观念去从事领导工作的。 10.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物,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1.领导者的审时度势:就是指善于选择和把握时机,适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12. 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选择对策的决定。 13. 最优决策:是蛰决策者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 14. 满意决策:是蛰决策者根据现实的条件,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策,它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为基础,选择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案,以期达到决策目标。 15. 决策体制:是由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是决策活动得以进行的组织形式。 16. 决策的信息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专门从事收集、统计、贮存和传递等信息处理活动,为决策提供情报信息资料 17. 决策的智囊系统:是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参谋咨询机构,它集中了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方案,帮助领导决策。 18. 决策系统:是由拥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和个人所构成的,它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 19. 集体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共同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 20. 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个人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个人有权决断,并对后果负责。 21. 人才:是指具有时代所要求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才能或专长,以自己的本领和劳动对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22. 理论型人才:是指从事理论研究并对某一理论观点、体系有所创造和贡献的人,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23. 实践型人才:是指从事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并在三大实践中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如工程师、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等。 24.发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发现尚未认识的规律、提出新观点、想出新办法、作出新发明的人才。 25. 再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用形象的手法将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人才,如文学家、艺术家。 26. 组织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人才,如政党领袖、国务活动家、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领导者和管理人员。 27. 操作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相当业务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学有所长或善于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才,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20领导科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领导科学 【课程代码】003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领导方式属于(C) A、经验式领导 B、家长式领导 C、集团化领导 D、技术型领导 2、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A) A、领导活动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 B、古今中外领导者的工作经验 C、不同时期领导者高度重视的内容 D、领导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与拓展 3、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领导模式,根源于领导的(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地域属性 D、创造属性 4、“非学无以广知,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这强调了领导权威的基础是(C) A、坚韧的毅力 B、高尚的品德 C、渊博的学识 D、卓越的才能 5、领导者按照目标要求,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体制、明确权责,履行的是(D) A、用人职能 B、协调职能 C、指挥职能 D、组织职能 6、统一领导要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要求处理好(B) A、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C、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关系 D、红头文件与领导讲话的关系 7、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用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将军。”因此,领导者要树立(B)

A、为民服务的观念 B、人尽其才的观念 C,竞争择优的观念 D、人事相宜的观念 8、领导者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C) A、追求标新立异 B、打造样板工程 C、坚持求真务实 D、注重宣传推广 9、最能够激发参与者创造性思维的决策方法是(A) A、头脑风暴法 B、决策树法 C、德尔菲法 D、试验决策法 10、“谋”与“断”的相对分离,体现了领导决策的(D) A、客观原则 B、统一原则 C、法治原则 D、外脑原则 11、如果夫妻、父子、母女或其他亲属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并且存在领导或监督关系,领导者的任用和提拔适用(D) A、交流制度 B、辞职制度 C、任期制度 D、回避制度 12、“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提醒领导者要(B) A、注重人才储备 B、注重人才培养 C、注重人才结构 D、注重人才使用 13、毛泽东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不能孤立地去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D)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精神与物质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结合业务工作的原则

自考-领导科学-重点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考点拾贝: 1.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小生产条件下的,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经验、知识和才干的领导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3.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领导的本质是服务。 隆在“经理制”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政策,分散管理”,建立“事业部制”,其实质是决 5.20 世纪20 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 策权与执行权分离。 6.20 世纪30 年代之后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7.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20 世纪80 年代,发展于 90 年代,完善于 21 世纪后。 8.领导过程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9.领导科学研究的的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 10.领导绩效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考试要点: 11.简述现代领导发的基本趋势。P42(1)决策工作的专门化;(2)领导主体集团化;(3)领导方式民主化;(4)领导方法科学化。12.试述为什么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P44(1)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包含着其丰富的科学内容。(2)领导活动有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13.简述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P46(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 14.简述领导科学的特点:P50(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 15.试述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P50 (1)领导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而且也必须指导领导科学,但是也不应该代替领导科学这一具体学科。 (2)领导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研究领袖、权力等问题,是构成领导科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一。政治学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进行研究的,领导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现代的领导现象,研究对象更为专门。 (3)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领导是一种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的管理。领导比管理层次高,管理比领导门类多。(……)领导科学是从管理科学中派生出来的。(4)领导科学与党的建设学说的关系 领导科学和党的建设学说有不少内容是想通的,但党建学说研究内容更集中,而领导科学的研究范围更广阔。 16.简述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P5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3)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4)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 17.(结合我国现阶段情况,)试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P52(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18.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P54 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根本学风,也是学 (1)重视理论学习。 (2)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同时,还须注重:①实证方法;②历史方法;③比较方法;④案例方法;⑤系统方法;⑥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一、考点拾贝: 1.领导是研究领导活动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也是进行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学科体系的基石。 2.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3.领导的带领、引导、指挥、协调的属性,是各个社会领导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 会属性。 4.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成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 5.在任何社会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着领导的本质。 6.组织的存在是领导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7.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影响力是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8.权力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是领导履行职责必不可少的条件。 9.品德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10.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 11.领导者的职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资格,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利。 12.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3.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14.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15.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它是领导目标与领导效能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

自考领导科学(00320)考试大纲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领导科学 L1ngdaoKexue (含:领导科学自学考试大纲) (2011年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主编黄强彭向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H1GHEREDUCA T1ONPRESSBE1J1NG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1.领导活动的产生。 2.领导活动的发展。 3.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2.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三)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1.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 2.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3.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2.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 3.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二、自学要求 1.了解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掌握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3.理解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道理,了解领导科学产生和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的条件。 4.理解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以及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领会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5.本章重点: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根据;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领会: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领会:(1)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2)领导科学产生的条件。 2.综合应用: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的条件。 (三)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领会:(1)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2)领导科学的特点;(3)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领会:(1)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2)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3)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一、课程内容 (一)领导 1.领导的含义。 2.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二)领导者 1.领导者的含义。 2.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三)被领导者 1.被领导者的含义。 2.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自考_00320_领导科学、复习资料、重点、难点

自考_00320_领导科学、复习资料、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1、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并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 2、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概括起来看,人类领导活动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这种领导方式转变的客观实践,促进了领导科学的产生。 (2)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 (3)领导科学的产生不仅是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领导科学的产生,完全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分工的高度发达以及管理的高度发展的必然 结果。 第二节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1、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 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就是研究对象。 2、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范围:1)领导活动的主体2)领导活动的结构3)领导活动的过程 特点: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 第三节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1、目的: (1)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 (3)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 (4)是促进干部“四化”、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要做到: (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3)必须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 (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想。 3、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实 践统一。 (1)要重视学习理论。 (2)要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 密切联系实际,要全力总结我党的领导经 验,联系我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联系我 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3)要注重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第一节领导 1、领导: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 体体,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 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 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施领 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 程。 2、领导的属性:(1)领导是社会共 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 (2)领导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 尤其还具有社会属性。 3、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 质的原因: (1)领导的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的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活动中主导 要素得以形成。 (3)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活动基本 要素的相互关系。 (4)社会属性不受自然属性改变的 影响,仍然决定着领导的本质。 4、领导的特征: (1)领导认识的特征:1)原则性2) 超前性3)综合性4)创造性5)系统性 (2)领导实践的特征:1)依附性2) 目标性3)组织性4)协调性5)超脱性 5、领导的基础: 领导基础: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 挥作用的根本条件。 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 影响力: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 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 是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 6、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 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 务。 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 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 则。 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 指挥员和勤务员,主人和公仆、教育者和 学生的关系。必须 划清资本主义国家所说的服务和社 会主义国家所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之间的 界限。 第二节领导者 1、领导者的本质:领导者与其他社 会实践主体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 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决定了社 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和作用应当是当权 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 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2、领导者的特征: (1)拥有职权:职权是组织赋予的, 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职权有明确 而严格的限制范围, 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 主观特征无关。 (2)负有责任:1)政治责任2)工 作责任3)法律责任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3、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1)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 地位; (2)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 用; (3)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 用。 第三节被领导者 1、被领导者的本质:指被领导者在 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 2、被领导者的特征:1)服从性2) 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职 务或担任较低职务 3、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 (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 者的根本作用。 (3)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 用。 4、什么样的被领导者才是“好的被领 导者”? (1)要服从领导 (2)要支持领导 (3)要监督领导。 第四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1)相互信任的关系 (2)相互促进的关系 (3)相互支持的关系 (4)相互转化的关系 (5)相互监督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第一节领导的职能 1、领导职能的地位: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的组织 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 依据。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 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2、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 1

自考00320《领导科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00320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 1.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2.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1)决策工作专门化 2)领导主体集团化 3)领导方式民主化 4)领导方法科学化 3.斯隆——“现代组织之父” 4.孔子——《论语》孙武——《孙子兵法》司马光——《资治通鉴》亚里士 多德——《政治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来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 学。 6.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7.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简答】领导认识的特征:

2)超前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 5)系统性 2.领导的行为方式和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原始简单领导、集权式领导、民主式领导、 公仆式领导、专家式领导。 3.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 4.“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同志对现代领导本质特征最深刻最精辟的概括。 5.从领导要素角度看,领导就是服务,必须要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6.【简答】领导者的特征: 1)拥有职权 2)负有责任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7.【简答】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 2)受动性

4)源泉性 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8.什么样的被领导者才是“好的被领导者”? 1)服从领导 2)支持领导 3)监督领导 9.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相互信任 2)相互促进 3)相互支持 4)相互转化 5)相互监督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1.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 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 2)指挥

00320领导科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20领导科学-目录 第一章绪论 1.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2.应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3.领导科学产生的条件 4.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的条件 5.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 6.领导科学的特点 7.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 9.建设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 10.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1.领导的含义 12.领导的特征 13.领导的属性 14.领导的类型 15.领导的基础 16.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领导的本质 17.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18.领导者的含义 19.领导者的特征 20.领导者的本质 21.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22.被领导者的含义 23.被领导者的特征 24.被领导者的本质 25.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 26.好的被领导者的基本要求 27.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28.领导职能的含义 29..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30..领导的一般职能 31.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32.领导原则的含义 33.领导的总原则34.领导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领导观念 35.领导观念的基本内涵 36.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 37.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 38.政治观念的基本内涵 39.人本观念的基本内涵 40.权力观念的基本内涵 41.法治观念的基本内涵 42.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内涵 43.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内涵 44.政绩观念的基本内涵 45.领导者树立政治观念的必要性 46.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47.领导者树立权力观念的必要性 48.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49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50.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 本要求 51.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 52.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 本要求 53.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54.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 基本要求 55.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 的基本要求 56.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念的基 本要求 第五章领导决策 57.决策的含义 58.决策的构成要素 59.决策的基中特征 60.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特点 61.决策的分类 62.决策的模式 63.德尔菲法的特点 64.头脑风暴法的含义 65.试验决策法的含义 66.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 67.科学抉策的基本原则 68.追踪决策的特征 69.头脑风暴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70.科学决策的程序 71.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 72.决策树法的步骤 73.决策体制的内涵及其构成 74.集体抉择和个人抉择的含义 75.危机决策的內涵 76.现代决策体制系统 77.领导者在决策活动中的主要职责 78.集体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领 导抉择的基本要求 79.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基本要求 80.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智囊团 的作用 81.领导者进行危机决策的方法 82.领导者科学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领导用人 83.人才的特点 84.人才的类型 85.衡量人才的标准 86.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 义 87.选举制的含义 88.考选制的含义 89.荐举制的含义 90.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 91.人才选拔的制度 92.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必须止确处 理的关系 93.领导者选拔人才的原则和方法 94.选任制的含义 95.委任制的含义 96.聘任制的含义 97.考核制度的含义 98.奖惩制度的含义 99.交流制度的含义 100.任期制度的含义 101.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 102.人才使用的主要制度 103.领导者使用人才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 第七章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104.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105.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 106.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 意义 107.政治教育的含义 108.公民素质教育的含义 109.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10.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111.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112.说理教育法的含义 113.情感交流法的含义 114.个别引导法的含义 115.心理咨询法的含义 116.榜样示范法的含义 117.自我教育法的含义 118.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119.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20.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21.领导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领导体制 122领导体制的内涵123.领导体制的 特征 124.领导层次的含义 125.领导宽度的含义 126.领导体制的二重性 127.领导组织的原则 128.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

《领导科学》自学考试范围概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时期的领导活动,总是受到当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关系、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制约的。(P3)<多选> 第二节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领导是人类群体活动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是完整的实践活动。它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带领和协调被领导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的一种行为过程。(P8) 这个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P9)<多选>其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P9) 领导科学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有比较稳定的核心,大致概括为:(P11) (1)领导活动的主体,包括领导者的观念、职能、素质等问题; (2)领导活动的结构,即指领导体制等问题; (3)领导活动的过程,包括领导职能的运用、展开,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发挥以及领导效绩的考评等问题。 主体、结构、过程,应是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领导科学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P11)<单选> 1.综合性。 2.应用性。 3.社会历史性。

第三节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第一节领导 领导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P20)<由什么决定> 1.领导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 领导的这种带领、引导、指挥、协调的属性,是各个社会领导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 2.领导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尤其还具有社会属性。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归根到底应是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的。这种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 在任何社会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质。 分析领导的特征,应分别概括领导认识和领导实践的特征:(P22) 1.领导认识的特征。<单选、简答> (1)原则性 在我国,领导认识的原则性,主要是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超前性 领导者这种超前认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领导者善于向群众学习,把群众不完全的先进认识集中起来,化为全面的系统的先进认识,从而有效地带领群众前进。二是有时一些群众首先认识了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先进性的认识总是被淹没在群众中,领导要善于发现这些认识,并把它转化为方针政策。 (3)综合性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自学考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酋长,由本氏族、部落中最受敬重的长者、智者、贤者、勇者担任,他们负责指挥氏族、部落成员猎取食物,分配果实,主持祭祀活动,抵御野兽侵袭,保护氏族、部落安全等,这就是人类领导活动的发端。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禅让制”。 2、原始社会领导制度的特征:1禅让制;2领导活动十分简单;3集体领导;4与图腾崇拜结合在一起; 3、领导活动的发展: 1)原始社会解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并发展到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与此相适应对的领导方式,也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2)资本主义社会,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等应运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 3)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公仆。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 4、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1)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斯隆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的分离。)2)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3)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4)领导方式科学化; 第二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1)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这种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2、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领导活动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1)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1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2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3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一批新兴的边缘科学、综合科学、交叉科学应运而生,出现了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通称为系统理论。 3)19世纪中期的“经理制”,到了20世纪20年代,斯隆所建立的“事业部制”,就是把决策与执行以及领导与管理的分工,以组织机构的形式固定了下来。随着以后大企业、大工程、大科学的发展,这种分工又发展到新的阶段。“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1策与执行的分工;2决策与咨询的分工;3决策与监督的分工。 4)领导科学的产生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 3、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

自考《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二、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案例分析题2题,共15分 第一章绪论 1. 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并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2. 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 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的分离; 斯隆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总结和探索,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

00320《领导科学》复习重点资料打印版

00320《领导科学》复习重点资料打印版 LT

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局。(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 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6.简述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P87 (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2)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的本质要求; 7.简述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P88 (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6)倡导人文关怀。 8.简述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P90 (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9.简述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P91 (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2)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 (3)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4)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10.简述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P92 (1)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2)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3)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4)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 11.简述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P93 (1)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2)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 克服的缺陷。 (3)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4)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12.简述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P95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 (3)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4)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3.简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 P96 (1)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2)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3)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 (4)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5)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14.简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P98 (1)明确什么是政绩。(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4)明确怎样创造政绩。 第五章领导决策 1.简述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P105(1)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的代价要小;(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2.简述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P106 (1)客观原则;(2)信息原则;(3)预测原则;(4)程序原则;(5)可行原则;(6)选优原则;(7)“外脑”原则。 3.简述追踪决策的特征 P110(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4)心理效应。 4.简述科学决策的程序 P1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