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思考题

城市轨道交通思考题

城市轨道交通思考题
城市轨道交通思考题

1、欧洲巴士取代私人交通方式收效甚微,原因何在?

2、轨道交通发展的因由。

3、轨道交通与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4、简述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5、按不同方法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分类?

6、我国轨道交通现行分类标准及所包含的类别名称。

7、简述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等不同

城市轨道交通类别的优缺点。

8、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9、简述轨道交通系统由哪些设施构成。

10、简述车辆段的概念、车辆段线路一般布置原则及轨道车辆检修内容。

11、限界的定义及国内外分类。

12、正线、辅助线的概念及分类。

13、说明轨道交通系统中车站的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站台形式。

14、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有何作用?传统信号系统与

现代信号系统有何区别?

15、简述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含的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原理。

16、熟悉轨道电路、联锁、进路、闭塞、自动闭塞等等

相关概念。

17、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18、试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9、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0、试述线网构架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21、试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含义,说明描述它的

指标有哪几种以及规模计算方法。

22、简述线网架构的基本要素和思路

2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指标的筛选应遵循哪些原则?。

24、试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研究中对于交通走廊分析的四种方法的特点。

25、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特点。

26、说明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一般要求。

27、换乘点分布原则。

28、线网建设顺序的原则。

29、影响线路的走向与路由确定的因素。

30、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一般步骤。

3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原则。

32、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主要原则。

33、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长度与宽度计算方法。

34、根据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地下线路一般可分为哪三种位置?每种位置的特点如何?

35、根据线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车站位置大致可分为哪三种情况?每种情况的特点如何?

36、简述辅助线类型及特点。

37、简述换乘站分类方法及各自包含的类型。

38、何谓交通一体化?

39、简述发展一体化的四个方面。

40、简述交通政策实践的五个阶段。

41、欧洲公共交通系统有哪些特点?

42、论述我国可以借鉴的国外一体化交通政策。

43、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交线路车站衔接分为

哪3种等级?

4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它的四项基本功能是什么?

45、简述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要素及原则。

46、简述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中必须把握的换乘结构的三个核心问题。

47、简述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的技术路线。

48、简述轨道交通枢纽建筑布局的三种模式的特点。

49、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内人流的引导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50、交通枢纽与港站的定义。

51、交通枢纽的分类。

52、运输网络的定义。

53、简述运输线路的组成。

54、简述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即子系统)。

55、交通枢纽港站按交通运输港站的位置特性分为哪几类?

56、交通枢纽港站的功能?

57、辐射范围、陆向腹地、海向腹地的定义。

58、辐射范围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59、简述各种运输结构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

60、试述客运预测与货运预测的差别。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进1步深入,城市因个人小汽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速提升、对道路交通的依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拥拥堵、秩序的混乱、停车场的不足、环境严重污染、交通事故繁多等1系列问题,部份城市开始愈来愈重视通过大范围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文通来减缓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其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换工具和文化情感载体,集中承载了地域特点文化和城市个性主题文化,使传统与时尚、科技与经济融合。城市轨道交通所构成的特点文化,为城市凝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间接提高了城市已有各类资产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采取电力牵引,其远行时对环境的影响除噪声、振动及电磁波污染外,对大气的污染很小,是10分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证实,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采取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有益于节俭能源与保护环境,有益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1。 2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区域联系的纽带和载体,具有快捷、安全、准时、容量大、能耗低、污染轻、舒适性好等优势,不但可以改良城市的居住环境,带动更多新城镇和新社区创建,而且还可以加快城郊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文化的融会交换。

2.1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群和城市带开始突起。交通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具有先行功能、从属功能、引导和调理功能,对城市形态起侧重要的作用。在某1特定时间,城市交通结构和能力影响了城区内部交通的便易程度,决定了市区关于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的空间可达性,交通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地域空间可达性成为1个相对的概念,空间可达性随交通技术创新的变化。又好、直接影响着土地价格和利用方式,进而致使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改变,终究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又常常进1步强化或弱化交通技术的利用范 围和作用强度。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在城市交通的发展上不能将占用较大的行车和停车面积的私人机动 车辆交通作为未来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将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必定选择,这适应了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高峰期对交通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 从城市人口优化布局看,快捷、舒适、准时、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居住区布局于城市边沿区,工作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有效下降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提局边沿区居住质量。从产业布局看,1个城市总有其优势产业和相对弱势产业,利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这1核心,呈带状或环状分散和转移,可以实现区域内部或区域内外的优势互补利共同发展。从大城市群会聚看,世界大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1个大城市群必须具有大容景、无污染、高效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能从整体上提高城际运输效力和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报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可能性。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模式 In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model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ced Europe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volume in medium comprehensive rail transit system in the possibility. Key words:city traffic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traffic mode

目录 摘要 (2)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4) 二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8) 1.运量 (8) 2.适用范围 (8) 3.线路型式 (8) 4.车辆 (9) 5.运营管理 (9) 6.车站规模 (10) 7.车场 (10) 三结论与展望 (11)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16.1km,造价为6.2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7.6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界的许多城市也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地铁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地铁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应该找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在满足运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案。

【VIP专享】城市轨道交通思考题

1、欧洲巴士取代私人交通方式收效甚微,原因何在? 2、轨道交通发展的因由。 3、轨道交通与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4、简述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5、按不同方法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分类? 6、我国轨道交通现行分类标准及所包含的类别名称。 7、简述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等不同 城市轨道交通类别的优缺点。 8、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9、简述轨道交通系统由哪些设施构成。 10、简述车辆段的概念、车辆段线路一般布置原则及轨道车辆检修内容。 11、限界的定义及国内外分类。 12、正线、辅助线的概念及分类。 13、说明轨道交通系统中车站的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站台形式。

14、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有何作用?传统信号系统与 现代信号系统有何区别? 15、简述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含的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原理。 16、熟悉轨道电路、联锁、进路、闭塞、自动闭塞等等 相关概念。 17、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18、试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9、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0、试述线网构架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21、试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含义,说明描述它的 指标有哪几种以及规模计算方法。 22、简述线网架构的基本要素和思路 2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指标的筛选应遵循哪些原则?。 24、试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研究中对于交通走廊分析的四种方法的特点。

25、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特点。 26、说明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一般要求。 27、换乘点分布原则。 28、线网建设顺序的原则。 29、影响线路的走向与路由确定的因素。 30、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一般步骤。 3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原则。 32、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主要原则。 33、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长度与宽度计算方法。 34、根据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地下线路一般可分为哪三种位置?每种位置的特点如何? 35、根据线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车站位置大致可分为哪三种情况?每种情况的特点如何? 36、简述辅助线类型及特点。 37、简述换乘站分类方法及各自包含的类型。 38、何谓交通一体化? 39、简述发展一体化的四个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将有所提升。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同时,轨道交通可以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住在城市边缘区,只要在地铁附近,就可以通过获得到达工作场所或消费场所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而且可以避开中心区高地价、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这对居住空间向郊区的迁移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使挤出效应导致的居住空间转移需求得以实现。

城市规划之道路交通

从城市交通状况和生活环境浅谈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管125 吕目康 21 管122冷茂坤 11 管125穆思凯41

从城市交通状况和生活环境浅谈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关于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今天直接用具体例子来谈一谈,人口没有多,而且面积也比大,为什么的交通状况和生活环境感觉如此拥堵和拥挤? 先从道路方面分析这个问题。现在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了像和空气一样普遍的东西,尽管每年因交通堵塞而引起的资金损失以亿万计算,但有些顽固的成见与习惯却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阻碍了对问题的解决。 该怎样解决交通特别堵的烦人局面?有一个很容易被想到的办法是:多修路!可是,我们却明显没有给道路留下足够的施工面积!请看下面几我国的城市和这个星球上其它城市进行对比后的俯瞰图(视点高度均为5公里):

大家应当可以轻易发现,巴黎与华盛顿的街道纵横交错几乎无法统计,而东京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密密麻麻的都是房子,但其间的细小道路却布满了整个画面以至于很难分辨。而我们的城市是以小区和大院为单位的,无论是老百姓居住的居民小区,还是各个大型公司企业的厂房写字楼,都极其热衷于圈占一大块该死的地皮作为他们的独占资产,不得轻易路过。虽然主干道的宽度要大于上面那些大城市,但总体道路面积却远远小于前者。这就使我们

——一个人口密度高达135人/平方千米的拥挤国家更加的拥挤,我们的国民一边抱怨着城市的堵塞,一边被纹丝不动的堵车困扰得暴跳如雷,而最后还又愚昧无比的霸占了那些本来可以用来修建道路的土地,堵塞了本来可以穿行而过的捷径。 下面对比一下的俯瞰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的道路密度较要好一些,但只是墙里墙外的区别而已,大院占地的现象仍然普遍。 上图中很多小路并没有画出来,因为太小了辨识不清楚~实际上道路数量比图上更多一些 简单地说,中国的道路状况如下图 外国的道路交通如下图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城市轨道交通思考题

1、欧洲巴士取代私人交通方式收效甚微,原因何在 2、轨道交通发展的因由。 3、轨道交通与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4、简述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5、按不同方法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分类 6、我国轨道交通现行分类标准及所包含的类别名称。 7、简述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等不同 城市轨道交通类别的优缺点。 8、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9、简述轨道交通系统由哪些设施构成。 10、简述车辆段的概念、车辆段线路一般布置原则及轨道车辆检修内容。 11、限界的定义及国内外分类。 12、正线、辅助线的概念及分类。 13、说明轨道交通系统中车站的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站台形式。

14、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有何作用传统信号系统与 现代信号系统有何区别 15、简述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含的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原理。 16、熟悉轨道电路、联锁、进路、闭塞、自动闭塞等等 相关概念。 17、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18、试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9、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0、试述线网构架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21、试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含义,说明描述它的 指标有哪几种以及规模计算方法。 22、简述线网架构的基本要素和思路 2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指标的筛选应遵循哪些原则。 24、试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研究中对于交通走廊分析的四种方法的特点。

25、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特点。 26、说明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一般要求。 27、换乘点分布原则。 28、线网建设顺序的原则。 29、影响线路的走向与路由确定的因素。 30、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一般步骤。 3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原则。 32、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主要原则。 33、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长度与宽度计算方法。 34、根据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地下线路一般可分为哪三种位置每种位置的特点如何 35、根据线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车站位置大致可分为哪三种情况每种情况的特点如何 36、简述辅助线类型及特点。 37、简述换乘站分类方法及各自包含的类型。 38、何谓交通一体化 39、简述发展一体化的四个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道路具有交通、形成城市结构、公共空间、防灾、繁荣经济等方面的功能。 城市道路分为四类: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当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3.7㎡时,人的活动自如。 一般选取1.4~3.7㎡/人的空间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我国行人平均步幅63.6cm。步速集中于60~78m/min的范围间。 车型总长总宽总高 小型汽车 5.0 1.8 1.6 普通汽车12 2.5 4.0 自行车 1.93 0.6 2.25 车辆的停发方式: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家庭停车、建筑周边停车)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公共停车场)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铰接车停车场) 车辆的停放方式:1、平行式2、垂直式3、斜列式 各种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火车自行车其它非机动车最小净高 4.5 5.0 5.5 6~6.5 2.5 3.5 停车用地总面积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计算机动车80%~90%,自行车10%~20% 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25~30㎡/停车位停车楼地下停车库30~35 路边停车带16~20 小型汽车垂直式后退停车W车6.0 L车2.8 W道6.0 W停18.0 A停25.2 汽车动力因数D 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 交通流的分类 按交汇流向分: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 按道路服务水平分: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强制流 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用通行能力来评价道路的服务水平 道路的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 道路的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车辆交通流特征:车流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 道路车流量: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车辆数,且常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 设计交通量:一般取一年的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即将一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号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行驶车速:指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设计车速: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车流密度:在某一瞬时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 车头间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成为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加宽设置: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均需要加宽。 缓和曲线的设置目的: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车辆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和路线的顺畅,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骤增,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并可作为缓和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从而使汽车从直线段安全、迅速的驶入小半径弯道。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复曲线 行车视距:停车、会车、超车、错车 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者之和。 同样情况下会车视距约为停车视距的2倍。 对于未设分隔带或划线标志的道路必须按会车视距校核平面线形。 横净距: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界限的距离。 路面的基本要求:1刚度和强度2稳定性3平整度4粗糙度 路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__________。 2.地铁设计规中,采用的超高峰系数为__________。 3.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基本上在__________次/(人·日)左右。 4.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的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结构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暗挖法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自动售检票模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_____公里左右。 13.轨道交通高压供电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__________。 15.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6.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7.设计能力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要素。 18.轨道交通乘客使用空间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一般选择在______________地区。 20.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运行图的基本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单轨铁路 2.AGT系统 3.制动装置 4.钢轨 5.轨道电路 6.棋盘式线网 7.运用车辆数 8.临时停车线 9.受流装置 10.车辆结构速度 11.轨道交通 12.地铁 13.转向架 14.轴重 15.自动闭塞 16.岛式站台 17.车辆段 18.站厅换乘 19.车体 20.全日行车计划 21.牵引网 22.设计能力 23.大型接驳站 24.一般换乘站 25.动车组全周转时间 26.技术速度 27.旅行速度 28.可用能力 29.列车/车辆能力 30.轻轨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 2.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 3.简述列车自动操作系统的功能。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包括哪几个部分? 5.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6.简述列车自动防护系统的原理。 7.轨道交通车站按运量大小可分为哪几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2T09:27:08.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陈梦婷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其存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并满足城市多元文化形式。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其存在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并满足城市多元文化形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期间会对城市发展及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影响;研究 引言 各地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也给自身交通体系带来了较大挑战,在不少城市中轨道交通的存在提升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已经成为缓解相关问题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进行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承载了城市个性文化,与传统、时尚、科技、经济相互关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轨道交通使用电力牵引作为动力,是较为绿色的出行方式,但由于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噪音、震动、电磁等类型的污染问题,会对城市环境产生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1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正处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阶段,各个城市的人口、经济规模飞速增长,各类城市群、城市带接连出现。而基础交通体系作为城市形态发展的根本,具有先行、从属、引导、调节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又会对城市形态产生直接影响。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城市的基础交通体系会影响城区内部交通的便利性,决定市区出行费用、效率、空间,相应的交通技术通过有效创新能够大大缩短地域差距,同时会影响区域土地管理利用方式,造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最终引发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我国地域虽然广阔,但人口众多、资源储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城市交通系统发展过程无法将占用面积较大的机动车辆交通作为未来主要交通方式,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措施,这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存在出行高峰期的情况。 1.2改善城市整体投资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将居住区转移到城市边缘地区,将各类工作、生产集中到城市中心区域,降低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进而提升城市边缘区域人居生活质量。从产业布局来说,每个城市中都具有相对优势、弱势的产业,通过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核心进行扩散、转移,实现区域内外优势互补,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城市群,需要具有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基础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城际交通运输效率,并改善城市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为人们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便利,才能更好的发挥城市区位优势。 1.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及布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规模。一般而言城市交通距离控制在1h内的空间范围是非常优越的城市规模类型。早期工业时代,有轨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以星状方式水平扩展开来,以市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延伸,这个时期的城市中心沿交通线集中,但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承载能力,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基础骨架,适当扩充,并经过调节、优化区域功能,实现各个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分工及布局。在现代交通体系中,经过大量研究实践发现不影响生产生活的的城市最佳范围宜控制在40min之内,因此,在进行城市客运交通距离衡量时,考虑人们从居住区域到目的地所用时间不超过40min为宜,这就需要通过对城市空间结合、布局进行合理优化才能满足。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1地产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沿线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利用结构相较于以往会出现较大变化。而且在沿线会形成多个新型社区,居民对沿线地产资源的支付意愿会逐步增加,同时沿线不同距离的地产价格会发生相应变化,相较于非轨道交通沿线的同类地产价格多会提升一定比例,充分反应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居民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影响。 2.2噪声、震动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噪声、震动问题。虽然轨道交通能够给居民带来便利,要注意周边环境噪声、震动问题的管控,通过建立沿轨道交通线路的噪声、震动监测系统,获取相应的现场资料,结合评价标准获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震动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了解轨道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2.3城市景观方面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经济体量,也在改变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景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会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这部分影响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关注,全方位了解居民、专业人士等人群对轨道交通系统影响城市景观的看法及期望。 2.4城市空气质量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缓解了城市拥堵问题,提升了局部空间机动车通行量,会造成大量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系统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在不同站点设立空气质量检测措施,对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出空气污染成分,明确轨道交通与污染源的关联程度。 3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的注意事项 3.1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的局限性 大数据运用可以为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参考,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周期长、时间久,存在投入运营后的城市状况与最初规划设计时期差距较大、以及存在规划设计内容滞后于实际市场发展进度的状况。规划设计可以参考大数据分析,但是大数据分析往往停留在以往的信息收集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规划设计者充分的考虑城市发展的步调,了解城市规划的远期发展计划,综合判断规划设计,而不是仅仅依靠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规划设计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 的影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n、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一一川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 基本关系:Q 二K V ? 线性关系:V = V f(1 K2 抛物线关系:Q = V f(K - ) K j V f――自由车速 K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 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0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 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 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Fi(n\Fj w-l|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 , 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p 路网密度S 道路面积率丫 人均道路面积入

城市轨道与交通习题问题详解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思考题答案 项目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在关系是什么? 1)城市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区域的功能划分产生了城市道路网,城市区域的分工和完善的道路体系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在城市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城市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欧洲城市化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机械交通工具的出现与发展,又引发了城市交通的变革,在城市交通的逐渐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反过来又促使城市不断地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城市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今天的城市就是在不断完善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般来说,在从城市边缘到市中心去的旅行时间就是居民单程出行可能承受的最大旅行时间,城市的半径往往等于居民在1h所能到达的距离,城市半径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居民出行的距离,通过对居民出行活动的影响,又间接作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城市发展的不同时代都以当时的主导交通方式为主要特征,在城市结构、土地使用、人口密度等方面呈现出各自显著的特点。 2.城市交通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历程? 1)发展初期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为个人行为的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进入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建立了地区性的车辆出租系统,公共交通才开始出现。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是1819年在巴黎运行的公共马车。通过借鉴矿山的轨道运输,于是有了轨道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1769年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 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汽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是在轨道上行驶的最早的机车。1825年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这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大逐渐在世界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快速的发展。 1879年德国的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作所研制出了第一辆有轨电车。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就达25000 km左右。 1886年,举世公认的第一辆现代意义的汽车在德国诞生。1908年10月,使福特名垂青史的“T”型“经济车”面世,成为世界最早批量生产的大众化汽车。20世纪20年代,由于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从而进入了汽车的快速发展时代。 受到汽车快速发展的影响,城市有轨电车因其诸多的缺点很难适应汽车的竞争,因而有轨电车逐渐遭到淘汰。 3.现代化城市交通的特征是什么? (1)城市交通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城市正常运转的“供血系统”,相适应则城市兴,不适应则城市衰。 (2)城市交通是城市外联系的通道,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3)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市民交通出行的时间、容、影响均占生活的重要部分。 (4)城市交通是城市布局的框架,交通既保证城市布局优化合理的可能,又是科学合理完善城市布局的主要构架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