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

李芳1张耀灿2

[摘要]“05方案”规定的四门必修课是一个严密的系统,要素之间包括层次、数比、时间和空间四层基本关系,进而形成层次结构、数比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四种基本结构。科学认识这种基本结构,不仅是促进和优化新课程结构,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基础,而且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05方案”;课程;结构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即“05方案”。新方案设置了4门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这四门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分别担负着不同的价值使命,而弄清这四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实现这一使命的认识论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结构是指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的各门课程及课程之间的客观、稳定关系所构建而成的体系,四门必修课就是这一结构系统中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基本要素之间主要有四种最基本的关系:层次、数比、时间和空间。

一、新课程的层次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因层次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层次结构。层次关系是由要素的内在本质决定的。要素的内在本质决定各要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而使要素之间体现出一定的层次关系。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体系中四门课程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原理”是基础,“概论”是重点,“纲要”是主线,“基础”是落脚点。“原理”是基础,是指“原理”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可以为其它三门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概论”是重点,是因为“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这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而且关系到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所以,“概论”成为新课程体系的重点, 6个学分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层意思。“纲要”是主线,是说“纲要”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历史为线索,勾画出近现代中国人民选择马列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的主线。“基础”是落脚点,是说“基础”课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也是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落脚点。综上所述,四门课程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是“各有侧重,功能互补”,虽然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能替换,缺一不可。每个本科生都要学习全部的课程,不能搞片面化教育。

二、新课程的数比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因数比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数比结构。恩格斯曾指出:“关于物质结构不论采取什么观点,下面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物质是按质量的相对的大小分成一系列较大的,容易分清的组,使每一组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间在质量方面都具有确定的,有限的比值。”[1]因此,新课程系统各课程之间应该具有恰当的比例关系。

课程之间的数比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一定的教学体系,而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又必须依托科学的理论体系。虽然四门课程目前都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2]但是每门课程所依托的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丰富的。在大学教学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数比关系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重要问题。中央对四门课程的数比关系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又给各高校和教育者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规定:“原理”、“概论”、“纲要”、“基础”分别为3学分、6学分、2学分、3学分;另一方面,中央也允许各高校根据本校学分与学时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配新课程的总课时数和各门课时数。一方面,中央规定全国各高校统一使用“马工程”编写的教材,设定了统一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由各高校自定,教学内容的详略裁剪由教育者自审。这种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

数比关系的规定,既为当代大学生在校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同时也照顾到各高校的差异性,有利于促进“05方案”的贯彻落实。

三、新课程的时间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因时间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时间结构。这里的时间关系不是指四门课程产生的时间,而是指四门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的排课顺序。科学合理的排课顺序是保证高质量实施“05方案”的一个重要方面。排课顺序要科学合理,就要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层次关系,又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一般认知规律。基于此,笔者认为,四门课程的排课顺序应当是:“基础”———“纲要”———“原理”———“概论”。这是因为:第一,这样的排课顺序符合大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接受知识的认知规律。四门课相比较而言,“基础”课更侧重于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困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纲要”课更侧重于对中国近现代国情、国史的介绍,具有较强的经验性。这两门课相对比较具体。而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阶段理论成果的“原理”课和“概论”课则相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所以,“基础”———“纲要”———“原理”———“概论”这样的排课顺序有利于大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第二,这样的排课顺序有利于各门课程前后衔接,做到前面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后面的教学内容能够深化和提高对前面的教学内容的认识。

首先,良好的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自觉的法律意识是成才基础。“基础”课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养成现代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有了做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才有了探索真理和遵守社会规范的基础。这也就为后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旨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国情、国史教育的“纲要”课,可以使大学生对“三大选择”的正确性和历史必然性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这有利于后续“原理”和“概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客观必然性,有助于大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三大理论成果的真理性和历史正当性。再次,“原理”课安排在“概论”之前,可以为大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奠定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其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革命和建设并结

合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储备知识,努力学习。

四、新课程的空间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因空间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空间结构。空间关系主要是指四门新课程在空间上的并存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的“原理”课,旨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为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历程以及运用等奠定理论基础。明显是一门侧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的课程。“概论”课旨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发展成果,是一门侧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史的课程。“纲要”课旨在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帮助大学生理解国史国情,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初选择和持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历史必然和历史逻辑,确立并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是一门侧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历史的课程。“基础”课旨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一门侧重阐述马克思主义具体运用的课程。可见,这四门课程之间蕴含着一种紧密的内在逻辑演绎关系,形成了空间上的并存与序列。即:理论原理———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理论运用。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空间结构的准确把握,有利于避免四门课程在某些知识点上的重复。通观四门课程的教材,其中有些知识点是重复的。比如,“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生产力理论等可能与“原理”中的相关内容重复或交叉;“概论”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可能与“纲要”中的相关内容重复或交叉;“基础”课中的部分内容可能与“概论”中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重复等等。

马克思主义本是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四门课程只是从相异的角度来阐释它,

并共同致力于形成大学生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观,所以有些重复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但是,四门课程之间又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各自关照知识的切入点或者角度是不同的。“原理”的切入角度是“理论原理”,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渗透浓厚的原著因素,而不必过多阐述涉及中国的具体内容。“概论”的切入角度是“理论发展”,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和理论性是其的突出特点,前者使它与“原理”相区别,而后者使它与“纲要”相异。“纲要”的切入角度是“理论历史”,着重用历史史料来说明问题。所以就同样的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概论”要不断探索、追问这一革命的根据、底蕴和意义,而“纲要”就要用丰富的历史史料对这一血雨腥风的革命进行诗史般的再现。“基础”的切入角度是“理论运用”,着重于公民个体的马克思主义内化,用马克思主义“这双慧眼”来认识、分析、判断世间的纷纷扰扰。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应该按照“理论原理———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理论运用”的逻辑演绎,刚性规定与弹性空间相结合的数比关系,呈“基础———纲要———原理———概论”的排列顺序,全部的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大学生,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整体的、历史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对于有效地实施“05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248.

[2]陈锡喜.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性矛盾[M].思想理论教育, 2005, (6).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

郑永廷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 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 以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重点、难点, 进行突破与深化, 这既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根本途径。

当前,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关键。思想政治教

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 是一个既具有理论性, 又具有应用性的学科, 即它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和教育内容, 坚持以理服人, 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立足于解决人们的思想与实际问题。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根据实践与理论发展的需要, 确立研究重点,突破研究难点, 在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丰富完善学科体系。如果脱离实践与理论发展的需要而单纯进行学科理论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既不可能有效解决人们现实的思想与实际问题, 也难以以理服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一直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因为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年群体, 集中而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实际, 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育德、育人。因而, 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的确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涉及的范围广泛, 教育的内容丰富, 教育的方式多样, 需要研究的领域、问题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与特长, 确立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明确研究重点, 并组织力量深化重点研究, 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没有研究重点或重点研究不能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就会止步不前, 就会滞后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青年学生的迅速成长。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确立与形成阶段, 学科研究以我国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基础, 从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支持的实际出发, 一些理论工作者侧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是必要的。当学科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并得到多数人认同之后, 学科体系仍需要研究深化与完善。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要着重于当前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特别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难题的研究, 这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需要, 也是深化与完善

学科体系的根本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是在广泛、深入调查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战略性与指导性的文件。文件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与新问题,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明确要求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教育“核心”与“重点”的确立, 既由理想信

念、爱国主义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决定, 更是大学生现实的迫切需要。在开放、多样、多变、复杂的社会背景下, 在市场体制所形成的竞争压力与科技发展所形成的信息压力下, 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与稳定,因而容易产生迷惘与困惑, 即迷途不知所向, 疑惑不知所解, 茫然不知所选。也就是面对开放、多样、多变、复杂的社会因素, 发生了适应、取向、选择上的困难。迷惘与困惑是大学生思想领域的矛盾, 而不是物质领域、知识领域的问题, 其实质是精神需要、价值诉求、目标诉求。因此, 帮助大学生认识迷惘与困惑的实质及产生原因, 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则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不断健康成长和全面发

展的关键。

同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还强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是在课堂教育、学校环境和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影响下进行的, 因而需要研究这些因素, 特别是一些新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开辟多样的、新的教育途径。而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因素,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再不是过去单一的理论内容、现实途径与课堂方式, 而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社会与学校、课堂与课外等各个生活层面高度综合化、社会化的体系。为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坚持以人为本, 即以育人为本的前提下, 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 研究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本的出发点。

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重点。前者侧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以引导学生形成社会理想为追求, 后者侧重面向实际、面向生活, 以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前者为后者提供导向与动力, 后者为前者提供前提与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乏前者, 实际生活将陷于实用、功利的自发状态, 而缺少后者, 理想信念则抽象、空洞而难以真正形成。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的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在哪里? 归根结底是当代社会的客观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理论分析、把握这些影响。客观影响和可运用的理论( 包括西方理论、知识) 既是多因素的相互交织, 又有多重性( 客观影响、西方理论的正面与负面作用) 的共同作用。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推进; 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 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环境; 社会民主化和个体特色化

发展, 这些客观因素既相互作用, 又发展很快, 广泛渗透在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各个领域与

环节,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实际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 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理论、西方价值理

论等, 都在教育者和学生的可选择、可运用之列,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知识内容。环境内容与理论内容的不同结合, 形成了当代社会与个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层面的发展状态:

第一, 社会层面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矛盾状态。所谓社会层面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主要是指多元文化交汇背景下的中华民族文化主导; 多种意识形态并存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 多样化价值取向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 多样化知识、信息影响下的人本主导。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已经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存在, 正在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也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效果。

应当看到, 以上四大客观因素, 作为社会的基础与客观条件, 由于其发展快、变化大, 而且相互交织形成综合效应, 极大赋予社会与个体多样化发展机制。诸如市场体制的竞争机制、信息社会的选择机制、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参与机制等, 都极大地调动了人们, 特别是青年学生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从而为广大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但是, 也应当看到, 社会的客观因素与竞争机制、选择机制, 虽然为社会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奠定了基础, 但这些客观因素与机制本身发挥作用、发展完善, 则需要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上层建筑的职能, 其中包括思想上层建筑职能, 即通过思想( 价值取向) 、政治( 包括政治目标、原则与法制) 、道德( 规范) 的作用来保证多样化大体都能遵循一致的方向、规范发展, 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秩序, 推动社会与个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如果脱离了思想、政治、道德的方向主导与规范, 主体相互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发生冲突, 甚至导致社会混乱, 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也丧失了条件。相反, 思想、政治、道德的主导, 离开了主体多样化发展, 就会成为教条、形式, 甚至成为主体发展的障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 就是运用思想、政治、道德理论对大学生进行目标、规范引导。而当下的引导是在多种客观因素、多样化理论影响和多种机制作用下进行的, 是对多样化的导向与规范。不研究客观因素影响的性质与方式, 或不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陷于空谈,就是背离主导, 这两种倾向十分突出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为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要综合运用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相关学科理论, 既要分别研究社会客观因素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具体影响,更要研究这些因素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综合影响。重点要研究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推进过程中的国家政治主导; 对外

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中的民族文化主导; 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本主导; 社会

民主化和个体特色化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主导, 这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要研究的主导性思

想政治教育形态。

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象上是对社会多样化以及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括、超越, 没有对多样性的抽象就没有主导性; 在功能上就是形成共同理想、核心价值观, 没有对多样性取向的规范就不可能有共同目标; 在性质上就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没有对

多样化文化的合理选择、吸纳、鉴别、批判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第二, 个体层面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矛盾状态。所谓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是指大学生在市场体制条件下拥有自主权和民主发展条件下拥有自由性, 能够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主体性与个性特点的同时, 必须融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道德生活, 接受社会政治、法制与道德规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矛盾, 在一些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正在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效果。

应当看到, 社会的客观条件, 既赋予了个体个性化发展机制, 同时也提出了社会化发

展的新要求。市场体制、社会民主、信息条件赋予学生自主权、自由性, 但有些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自身范围, 珍惜自身的自主权、自由性, 难以兼顾全局而忽视制约自主权与自由性的政治、法制与道德规范。也就是说, 拥有自主权、自由性的学生往往难以自发社会化, 需要教育、管理推进其个体社会化。

社会化的实质是促进学生认可、接受、融入社会的发展目标与规范, 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运用思想、政治、道德的目标、规范来推进学生的社会化。当下高校学生的社会化, 是在学生拥有并追求主体性、而不是在过去依赖性条件下进行的。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三个层次。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实际活动中, 主体性显示比较充分, 而对思想、政治和道德的价值性认识不充分, 即对社会化的发展取向有所忽视, 因而在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规范形成与掌握上主体性欠缺。

学生的生活, 包括学生的物质生活、学习生活、精神生活等, 都是实在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些生活本身既是社会的一部分, 也需要社会规范。要使学生在各项生活中真正富有主体性, 必须以实际生活为基础, 形成生活的正确目标, 遵循生活的规范, 自主地在生活过程中育德, 通过生活实现与社会的交流与融合。离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空讲社会化道理, 就会造成实际生活与社会化规范脱节。为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要研究当代社会背景下学生的生活内容、目标与方式, 把社会的政治、法制、道德目标、规范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 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 这就是“三贴近”所要求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形态。

马克思在谈到人与动物区别的时候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统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是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①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人的“生命活动”, 就是讲人的生活, 人的“生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 是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就是研究和赋予大学生生命活动的意义; 就是对大学生的生

活进行科学性与价值性引导; 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

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研究与教育的一种划分, 两者的区别是: 前者主要是面向社会与所有个体的理论教育, 后者重点是面向不同类型个体的咨询

教育。两者的联系是: 前者也要根据个体实际与特点进行内化、铸塑教育, 后者也要运用社会理论进行社会化教育。光有前者而没有后者, 难以实现理论向学生实际生活的转化, 容易导致空泛; 相反, 光有后者而没有前者, 就难以实现学生在实践基础上的超越, 容易导致

局限。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难题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以及教书

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纳入了高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则依托业务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依靠高校辅导员队伍担当。

这里所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或专门化, 主要是指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

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理论, 对学生进行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指导、咨询与管理, 实现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发向自觉、由经验向科学的转变。应当清醒看到,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范围是广泛的, 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这一领域具有日常性与综合性特点, 所以学科研究或因平常而忽视, 或因综合而放弃, 致使这一领域长期处于自发、经验状态。学生的日常生活, 主要靠自己运作和摸索, 难以得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指导, 高校不少辅导员往往忙于事务而疏忽教育, 陷于

经验化管理而缺乏专业化咨询。正是因为这一原因, 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不大, 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不高, 德育首位难以得到保证。

学生的日常生活, 从教育学视角来划分的话,多是非智力因素, 从人才学视角来划分的话, 多属于“情商”范畴, 从德育与智育的范围来划分的话,多归于德育范围。在学科领域或理论上, 不管是教育学、人才学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 都有比较明显的结论, 即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非智力因素、情商、德育相对于智力因素、智商、智育( 非智力因素、

情商、德育是三个同心概念, 即中心相近边界不同) , 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更为重要, 也就是学做人比学做事更重要。特别是在当代社会条件下, 学生首先面临的问题, 是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思想与行为适应, 是对多样化、多变性因素的辨析与选择,是对自己成长、发展方向的确认。这些价值判断、目标形成与社会化过程, 要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如果这些前提性的问题解决不好, 智商会因缺乏条件保证而难以发挥出来, 业务学习也会因心理、思想困扰而效果不佳。

然而, 在市场竞争所引发的功利价值取向冲击下,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 重智育轻德育、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 使一些高校的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 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开发,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科学技术和智育的发展,使一些学生在发展选择和取向上出现偏差, 即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者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式, 都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差距。也就是说, 学生的专业学习, 依托着专业、学科的系统知识, 实现了科化与专业化, 而学生的非专业活动或日常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自发的、经验的状态。在社会与自然一切领域都学科化与专业化的历史条件下, 在追求高深学问的高等学校, 在培养人才很重要的内容上仍然处于自发的、经验状态,自然是滞后的表现。因而急需对学生日常生活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和开发。这种探索、研究和开发,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资源开发, 就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 不可能笼统地进行研究, 就象自然科学不能笼统研究自然界而只能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的道理一样, 我们也要按照大学生的生活结构, 分层次开展研究。大学生的生活, 其主要构成和需要的理论和方法大体框架如下: 一是政治生活, 主要是党团生活, 需要党团生活的理论与方法; 二是学习生活, 主要是学习、实践与研究活动, 需要学习理论与方法、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和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 三是社会生活, 主要是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需要人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 四是职业生活, 主要是就业、职业选择与创业, 需要就业择业创业理论与方法; 五是物质生活, 主要是经济生活与日常活动, 需要日常管理理论与方法; 六是精神生活, 主要是心理健康与调适, 需要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理论与方法; 七是虚拟生活, 主要是网络活动,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这些生活内容, 构成了大学生生活结构, 即政治生活是主导, 学习生活是主体, 职业生活、日常生活是基础, 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是保证, 虚拟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补充与延伸。

大学生的生活, 是不同时期所有大学生的实际活动, 只是不同时期活动的内容与条件不同而已。这些活动既有独立性, 也有相关性。独立性是指它是学生全部生活的不可缺少、

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相关性是指它为学生的专业活动或智力活动提供条件和保证, 它也在学生的专业活动或智力活动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 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指导与引导, 解决学生的疑

难与苦闷,避免学生的偏差与疏忽, 减少学生的曲折与损失,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关键在于, 用什么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与引导, 形成什么样的指导理论与方法体系, 这在实际教

育与研究过程中是有不同取向与选择的。如有的满足于具体事务而轻视理论研究; 有的局限于狭隘经验而拒绝理论提升; 有的照搬西方国家相关学科知识而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等等,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形成。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从整体上、性质上、特色上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研究。

第一, 大学生特点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特点。大学生处在迅速成长成才、人生关键时刻、充满希望与矛盾的特殊阶段, 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点以及特殊需要、特殊地位、特殊作用。他们要在矛盾中选择、在曲折中发展、在比较中塑造。因而, 在专业化研究中, 一定要体现大学生的特点, 而不仅仅是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二, 时代特征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特点。时代特征集中体现在前面所讲的几大客观因素上, 这些因素既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方式, 又开辟了大学生新的生活

领域。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对新的生活内容、方式、领域进行概括、提炼、升华, 引导学生自觉进入现代生活。同时, 要分别研究客观因素对学生影响的性质、方式与程度, 分析、解决学生所共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如社会竞争、信息化、多样化等对他们入党、学习、交往、择业、创新、心理的影响, 要对学生在竞争压力、信息压力下的迷惘、困惑、失衡、失态的表现、危害、根源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 民族特性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特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在发达国家高校已基本实现, 如美国各个高校都有1 0 个左右的专业化教育、咨询项目, 每个项目都有学科( 综合的) 依托, 并专门配备职业化的辅导员。发达国家用于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是根据发达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具体国情而形成的, 是为发达国家培养人才服务的,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我国的民族特性集中表现为民族文化性质与社会主义性质。这一特性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重德治德教的伦理文化传统( 区别于西方重法治管理传统) ; 二是重整体

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区别于西方重个体主义、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 三是重世俗的社会理想、民族信念( 区别于西方重超世俗的信念与个体理想) ; 四是重和平和谐的发展追求( 区别于西方多战争与不协调发展) ; 五是重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区别于西方以神为

本、以物为本) 。以上这些特性, 是由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体现的。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在研究中既明确提出大学生生活的指导理论, 又要渗透这些重要的民族特性。

第四, 应用性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特点。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 我们只能面向现实的、具体的生活问题进行研究, 而不能脱离现实、具体的生活实际空讲道理。在选择理论、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时, 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运用理论而不是相反。应用性首先要求研究要有问题意识, 要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而不是满足于理论体系的主观建构。同时, 要有对问题表象的归纳、对问题本质的分析、对问题价值的阐述、对问题根源的探究, 并要有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手段和技术。

我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我们高中阶段的时候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期,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正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经历进行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一个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着眼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而我们高校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不仅要从我们的生活上,还要从我们的学习上注入更多的关于思想政治的元素,让我们的行事更得当,让我们的思想更成熟! 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充分认识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一些学生之所以出现散漫、晨昏颠倒的状况,就是对进大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党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

的大学生应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珍惜大学的宝贵时间,按照教育方针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确保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一些学生之所以感到茫然、出现生活散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最新理论成果,是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生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及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这两个伟大理论,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能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的知识有密切关系。列宁曾经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和掌握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题目:对农村居民生活、教育、医疗以及农村变化和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的情况调查报告 对农村居民生活、教育、医疗以及农村变化和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的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农村居民生活、教育、医疗以及农村变化和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的情况,我暑假期间在家乡农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农民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和认识;农民教育、医疗情况;改革开放农村发生的变化;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等几个方面。 一、调查目的:我们进行此次关于农村各种情况的调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比较过去与现在农村在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农民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关心程度,以及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和对党的评价与看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长期在农村生活获得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除此之外,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农村居民生活、教育、医疗以及农村变化和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相关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本次调查对象基本包含了农村学生、农村居民、农村干部。被调查者年龄从20岁到70岁,以40-70岁和20岁以下为主;因为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对农村变化的认识;农村教育情况;国家对农村的民生政策;农村干部的政绩表现以及形象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参与调查的居民中,男42名,女58名,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31%,20-30岁的占10%,30-40岁的占20%,40岁以上的占39%。 1、农村发生的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对象的访谈和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了解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 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 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大豆、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 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2)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 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 模不等的私人种植。被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 耕作设备;但是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3)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显著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 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普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则 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在短短三天中,接触到家乡许多农民。和他们交 谈时,对一些现状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和透彻,阐述了他们对于我国基层农村政策的 看法和意见。他们的观点充实了我们的调查报告。 4)农村基础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家乡学校采用集中教学与 管理的模式,是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并使各村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经过 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师资力量优良的学校。许多农民孩子不但 圆了读书梦,还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和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度表

思想政治理论课行课学院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 一、课内实践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实践 项目名称:社会现实问题调查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的类型为社会调查。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社会现实问题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2、教师职责:(1)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提出调查的具体要求;(2)指导学生拟定调查计划、撰写调研报告,评定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3)形成指导教学过程中的书面材料;(4)完成对该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评定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实践 项目名称:经典著作阅读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类型为经典著作阅读。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教学内容,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学习思考撰写读书笔记。 2、教师职责:(1)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实践 项目名称: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认真研究并撰写关于这次重要历史事件或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述评。 2、教师职责:(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_1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效性是其生命线,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实效性问题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必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及运用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尤其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着“生多师少”和轻视课堂教学的现状,加之教学资源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合班讲大课的授课方式,甚至有人肆意贬低课堂教学作用。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合班上大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其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从而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对提高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每一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面临和思考着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也明显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由此我国不断流入越来越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所以,各种政治信息就通过日益强大的媒体不断传播,不断冲击着社会大众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基于这一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的思想观念来引导。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课程的基础,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教师队伍不断更新的新形势 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普遍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且很可能与思想政治课程中

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建议

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质量的建议 段新 我曾调研过一所高校刚组建不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目前只有18名教师,却承担了全院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基础》等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人数虽少,但队伍干练,精兵强将,团结协作,战斗力强,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优秀光荣称号。可喜可贺!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生中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达成教育目标,做到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强、适时及时,使学生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犹如久旱逢甘霖,迷路遇向导,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须在备课阶段,多次深入到学生中开展广泛的客观的调查研究,掌握丰富、准确和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调查的方式很多,如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网上调查、专项调查与多项调查等,各有利弊,可综合运用,互为补充。调查很辛苦,很繁琐,很费时,然而却必不可少。调查也不可一劳永逸,要坚持经常调查、每届学生调查、带着问题调查。 在经过充分调查获得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要作深入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工作。整理材料,提炼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清是非,舍弃枝节,抓住主流,揭示本质;联系教材,运用理论,寻求对策,解决问题。选择调查材料中的典型事例引入教学中,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石破天惊,产生轰动效应。由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我院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他们听起课来就会思想格外集中,十分关注和渴望,做到点点滴滴入心头,做到台上教师嘴上讲的东西和台下学生心里想的东西合拍,就能引起师生间强烈的思想共鸣。 教师若只是空洞地讲理论,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昏昏入睡也势必难免。教师若是尽举古代案例,学生认为那是遥远的历史已经过时;教师专讲外国的事例,学生认为那是外国发生的事不符合我国国情;教师若能除古今中外也举些学生身边的实例,他会觉得鲜活具体,看得见、摸得着、亲切实在。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倍增。

2017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2017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篇一:2017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半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我感悟到,思想政治确实是我们一生都不能丢的,我需要进一步学习。在老师把我们的课后实践学习材料发下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组队,讨论实践方向;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确定做关于08届农学院90后女生的恋爱观的实践学习;实践方向确定后,我们小组开始收集材料,编制问题,制作问卷调查表;然后我们在农学院女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我在调查以及分析问卷中有如下情况: 同学们积极配合,在问卷过程中我们不小心丢失了一份,因此有效问卷为45份。 现我对我们问卷的部分问题作分析。 第二题:你有无恋爱经历?其中有24人曾经有恋爱经历,有一小部分还恋爱了多次;对于恋爱,大家都很看得开,表现出大家心理较为成熟。 第三题:当看到别人有男朋友时,你也想交吗?绝大多数有点想,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女生需要我们大家呵护。当然这与恋爱校园环境有关。 第四题:假如在你渴望爱情时,刚好有位从未受你关注的人追求你,你会?有26人作出了“先不理睬,观察一段时间”,说明我们农学院的女生都比较理智。她们多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

第八题:你心中最喜欢的异性类型是(限选两个):得出如下结果: 正文:活动内容,基本情况: 经验体会 理性思考 问题和建议 从相关数据发现:我们农学院90后大一女生比较实在,有自己的主张。 第九题:假如你爱上一个异性,你会?其中有7人敢于表白自己的感情,占总样的17%,可以得知:我们女生趋于开放,不太压抑自己的感情,这从心理来说这是一种叫好的现象,她们会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 第十题:如果失恋了,对你意味着什么?大多数选择认真学习。这也是非常好的事。 简答题:“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的问题。她们也表现得较为坦然,同时她们也注意到了结婚需要一定的基础。 最后,我得一个较为全面的结论,这也是我们这次实践的总体结论: 对于我院90后来说,大学恋爱是很为正常的。她们的恋爱观更独立、更自我,自控能力很强,不易受周围的人和事打扰,见多识广的她们更专注倾听心灵的声音,她们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她们的恋爱观念方面(所能接受的亲密行为,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恋爱对象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失恋):较为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易接受一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15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万宁萱高等学校作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端和前沿阵地,其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综合改革,突出协同创新,着力提升质量,推进内涵发展,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思想教育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但在我看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的确尴尬:几乎在所有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处于“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的地位。学生们对着一堆说得头头是道的大理论而头痛不已,上课时也是一片死气沉沉,提不起半点兴趣,而一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更是闻之色变。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这样的考试就意味他们有背不完的资料,写不完的文章。老师们则是对着一群毫不配合、毫无求知欲的学生兴趣缺缺,只图快点讲完,完成教学任务。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无聊,更加不受学生欢迎了。针对此现象,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调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文件,进行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部署,集中了全国最强力量重新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些举措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越来越灵活多样,教师突破了原有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开发出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思维观念的影响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坚不可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马克思主 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个方面。全方位的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

公共学位必修课(政治理论)

做一个有职业道德得教师 155800 严世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得学校,尽职尽责,教书 育人,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得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答疑,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得思想。授课之余,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师德修养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得过程,既要有崇高得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得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得具体要求;从现实中得具体问题入手,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以“人类灵魂得工程师”得标准来要求自己。 然而作为老师该不该体罚学生,争论自古就从未停止过,我发表一下我自己得浅见。我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要把什么就是体罚学生弄明白,那就就是在校期间老师以暴力行为对待学生。我觉得这种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并且应该从立法得高度加以明确。明确哪些行为就是体罚学生,并且老师需要承担怎样得法律责任,都要详细得作出规定。学校就是培养教育下一代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就是教育工作者得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就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得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当然,谁都喜欢优秀学生,可就是没有差生又怎能映衬出优秀生,差生得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有缺点、错误得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她们得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与调动后进生身上得积极因素,肯定她们得微小进步,尊重她们得自尊心,鼓励她们得上进心,帮助她们满怀信心得成长。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很清楚,其实根本没必要体罚学生,用其她得说服教育得方式完全可以取得跟好得效果,而一味得打骂反而会适得其反。而我们需要得只就是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耐心!! 第二,同时我们在谴责体罚得同时,还要明确一个概念叫:适当惩戒!在具体得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一个概念,我不会打骂学生,但我一定会对违反纪律,违反合理规定得学生予以合 理得、制度化得、适度得惩戒。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得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得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与压服得办法,更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得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 与学生们主动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得困难或疑惑不解得问题。对学生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知道就是非对错。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教育过程中来,能比较好得完成德育工作得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得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得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就是教师得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与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与老教师请教她们得经验与优秀得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得课,增强自己得业务能力。在不断得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做一名合格得教师职业道德就是非常重要得,同时也就是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得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得人民教师就应该在无论就是自身得政治思想还就是关爱学生以及教育得大层面上都要认真对待。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得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得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增强自身得自控能力,控制自己得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与得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各种学校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组里搞好各种教研活动。 二、关爱学生方面 本人能够坚持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能

2020年整理思想报告-谈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pdf

谈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这学期正在学习maogike,我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几乎都没在听课,尝试询问理由,有人反问“听maogai 能学到什么,老师讲的东西你都听得懂?”我一时竟语塞不能回答,因为我发现我的理论课基础还不够扎实,所以不能自信从容地应对质询。看到同学们对思想理论课的轻视,我有些看法想谈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愈发增长,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就更加重要和迫切。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原”阐明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近代史纲要”课说明了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毛概”课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思修”课着重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则从国内国外的角度全面向学生阐述当前国家之间的形势与重大政策。这些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广泛又全面,值得我们沉下心来理清思路、深入学习。 作为一个高水平的大学生,不应该两耳不闻身外事,而应该多关注国家的各项路线、政策和方针,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自己的社会公民意识。对于轻视理论课的朋友们,我想说,理论课课本的知识有些也许离现在的环境比较远,但并不会完全过时。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深刻的历史教训以及重要的成功经验,这有利于我们真正了解国家的政治历史、各项路线、政策和方针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才有对它们的发言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希望,因此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将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便于我们能在将来的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事物的影响:比如很快接受周围的新鲜事物,却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容易产生困惑、迷茫,甚至迷失方向。这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想信念的概念 2、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四、教学方法: 课堂发言、系统讲述、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要求: 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持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力求做到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六、教学课时及分配: 总课时:3节课,共120分钟。其中课堂发言30分钟,案例演示20分钟,讲授70分钟。 教学进程:(幻灯片演示) 首先演示案例: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案例一) 然后,由学生课堂发言(上次课已经布置学生回去思考),谈谈对徐本禹行为的看法?(10分钟)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 想坚定崇尚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 生成长成才(30分钟) 幻灯片演示 案例一: 徐本禹,23岁,山东聊城人,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2年7月开始到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义务支教,2003年徐本禹考上本校研究生,当年7月,他申请保留研究生学籍,再次回到贵州狗吊岩村义务支教,徐本禹的到来,为狗吊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即使常常身无分文,徐本禹也寻思着“为他人做点什么”。大学4年,徐本禹用奖学金和生活补助资助了5名大中学生。他的行为,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案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沿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沿革 2014-06-13 12:2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吸收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创建了新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从1949年到1952年间,我国高校逐步开设了?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952年10月,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作了统一部署,规定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1953年又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史?,并增设?马列主义基础课程?。 1957年—1960年,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停开,只开设一门?社会主义教育课?。 1961年,教育部提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方案,高校开设?形势与任务?、?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等课程。 1963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试行《?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规定?(草案)的通知》,规定:高等学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两部分。 ?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冲击。 1978 年 4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一般应开设?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科院校还要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理工农医专业还要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1980 年7 月,教育部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规定全国高校本科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科)等课程。 1981年3月,教育部通过《关于开设自然辩证法方面课程的意见》,指出:自然辩证法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应列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文科研究生是否开设,由各校自定,学时可包括在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时间内?。 1985 年,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规定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文科) ,并增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 1987年6月1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要求所有硕士生都要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文科各专业硕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理工农医科各专业硕士生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文科各专业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PDF.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 作者:院办时间:2012-09-12 14:56:57点击:2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5.毛泽东:《实践论》 6. 毛泽东:《矛盾论》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蒋革命进行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2.《邓小平文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学习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学习报告 ---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少年概述: 一、当代青少年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特点: 1、时代变迁: 现在我们处在改革开放时代,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的发展面临新 的挑战。 1)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不可避免,意识形态冲突长期存在——选择; 其他问题上也容易有不同看法,这就增加了选择,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错误的, 这也不是共产党允许人随便说话,而是,经济发达以后,经济上的多元化产生了 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新一代人面临着许多选择。 2)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构建精神家园; 现在市场价值——以成败论英雄。 3)传播方式走向大众化、草根化——自律; 过去在社会上是领导讲,我们听,老百姓听;老师、家长讲学生听;记者、权威、 精英讲,青少年听;教育是权威性、强制性,你讲我听。 4)权威社会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新格局——公民素养; 现在人们在社会上注意平等,就是同央领导人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胡总书记、 温总理到群众中,都是主动招手打招呼。有的群众在网上称胡总书记为“涛涛”, 温总理为“宝宝”,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平等看 待而已。你太神气了,人家不理睬你;小孩子也是独立性强的,大人发火,有的 不理睬你,反而要你冷静一点。 2、“鸟巢一代”反映了新一代的时代特征; “鸟巢一代”原来是指参加奥运会时的青年自愿者,他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让世界和国人留下了良好映像。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这一代人,代表了中国崛起 的群体担当。中央满意、人民满意、自己也满意。 3、当代青少年呈现出新特点; 1)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尖锐。这一代人社会化程度加 快了,三、四岁就知道讲一些成人语言,从社会吸取了大量信息。 2)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单一,缺乏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脆弱; 3)道德能力水平、对社会适应能力持续提高,道德的自觉性本质随社会发展日益 展现。 有人说:70后参加自愿者服务,是出于社会责任感;80后参加自愿者服务,是出 于自我需要;90后参加自愿者服务,是为了体验快乐,奉献社会。 4)改变了传统的团体性、有组织化、一致性等社会参与方式,表现为对传统政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及其作用 徐瑞方 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今天我们能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及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首先是要充分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内涵。 这门课的性质是什么?或者说这门课应归于那一类课程?譬如,从事这门课教学的老师,当他走上讲台时,可能会认为这是政治课;而下面听课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政治宣传课、政治说教课、政治灌输课;一些校级领导会认为这是上级部门布置下来的硬课程,动摇不得,否则我的位子难保;其他专业课的老师会认为,这种课我也会上,没必要占用这么多课时,还不如让出一些课时给我的专业课;家长会认为这种课应该为那些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开设,自己的孩子思想品德没问题,这类课应该免修,甚至学费也应当少缴等等……。 我认为这些模糊思想的产生要作具体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涉及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应该属于政治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不是承担一般的传道、解惑和授业职责。他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这旗帜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教师丝毫不具有天生的马克思主义面孔,或者是一副绝对真理在握的样子。师生之间应当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社会阅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去获得学生的共同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特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在大学生时代接受的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功能,只不过其他的许多专业课,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新课,并且能带来功利,学生们鱼贯似走进教室,为的是获得就业的技巧和本领,教师一言堂的讲课方式根本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要进行准确的定位。 首先,是信念定位。信念是思想范畴,属于精神领域。人的本质除了有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之外,还应具有精神追求的动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精神追求的层面应该始终超越物质的层面,才有社会不断文明与进步。温家宝总理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学生要经常仰望星空,一个不能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记得在一次课堂上,一位同学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站在讲台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出于职业的需要呢?还是你内心里确实信仰马克思主义。”我直率地作了回答:“我的入党要早于读大学选择的专业,入党是怀着对党的事业的崇高理想,至今不渝。而当年选择的专业也决定了我今天的职业。当然,选择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和一线教师的好做法好 经验,继今年2月中旬在中山大学召开华南片会后,教育部于3月18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东北片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主持会议,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出席了会议。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等4省区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卫红指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部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大一线教师全身心投入,真情付出,涌现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辽宁省着重打造教师队伍,尤其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设置。通过全面部署、个别督导,现有的24所学校,90%以上都建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吉林省成立了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全面加强教学指导、督导检查、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培训,组织教师境外考察,开阔教师

视野,深化教师对社会的了解,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各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也 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李卫红强调,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突破,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她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课,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讲明白、讲透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道理,还增强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要加强科研。要讲好这门课,不仅要真信,还要真懂。真懂,就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研究一些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最新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李卫红对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报告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报告 为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本学期XX周我们给XXXX班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效果,学生对教师、教材、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考核方法的评价,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素质等方面,于本周在我校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信息采集。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本次调查发放学生问卷XXX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有XX%的男生,XX%的女生,其中,大一同学占X%,大二同学占XX%,大三学生占XX%,大四同学占X %。 调查结果显示:

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比较满意,部分大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态度一般满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满意的比例不高,只有极少的同学不满意,表明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态度基本满意,基本符合我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的调查中,XX%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修养,XX%的大学生认为能增加知识,XX%的同学认为能让我们学会做人,另外还有X%的同学认为它用处不大,由此看出,绝大部同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有用处的,我们开设这门课程很有必要;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的问题上,约四成的同学认为这门课是在讲空泛的大道理,约三成的大学生觉得这门课紧密联系实际,约二成的同学对它的印象只是记忆和背诵,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告诉我们,高校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很有必要;在政治理论课上,XX%的大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只是教学监督者,4 1.3%的大学生把任课老师当成是平等互动的指导者,另外有XX%的同学认为老师只是个思想灌输者,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任课老师在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思想灌输者,更重要的是我们思想上的领导者和指引者,我们应该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密切配合老师的教学;在对任课老师是按什么顺序编排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问题中,与教材保持一致的占3X%,认为老师按自己的理解讲课的占XX%,按学生的接受情况的占1 8.4%,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按自己的理解讲课跟与教材保持一致的比例相差不多,同时老师应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课程;对政治理论课教材可读性的认识,认为教材生

学习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感

学习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感 在大学期间我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教育思想简史》,学习了这几门关于思想政治的重要课程后,我有了较多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从“毛泽东思想”方面来说,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中华儿女近代百多年用血肉艰苦卓绝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深层面探究社会发展的科学,是人民建设新中国,打败国内外敌人,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武器。虽说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局部利益的不公平,甚至于显现出具体“方式、方法”上的粗枝大叶,在实践中犯了一些盲目冒进的错误(如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但这是值得当代总结经验教训的。尤其是当时是受国内外时局恶劣的境况困扰,出现不足之处与错误之处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在这届会议上邓小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只有正确地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者能全面地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概括第一次把实事求是作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来把握,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方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面对逆境不折不挠、韬光养晦,为祖国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须知,机会永远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几代人,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把握了时代的机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把我们国家引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我们应该把对两者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过程。我们应该把握两种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它们是一个动态的联系整体。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理论营养和智慧力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对于推进我们伟大的事业,对于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