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厦门大学625海洋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最新厦门大学625海洋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最新厦门大学625海洋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最新厦门大学625海洋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招收专业:海洋系各专业

一、名词解释(30分)

1、1902年的盐度定义、单位、符号。(5分)

2、海洋中元素停留时间定义及其公式。(5分)

3、热盐环流。(5分)

4、ENSO(5分)

5、生态系统(5分)

6、初级生产力(5分)

二、简答题(6*10=60分)

1、写出新盐度和氯度的关系式。

2、海洋化学污染物有几大类?

3、简述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

4、波浪传播至浅水和近岸有何变化。

5、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6、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神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结构有何特点?

三、分析论述、计算题(3*20=60分)

1、盐度为35的海水,温度为0℃,压力为1巴时比容为0.9762,温度为10℃,压力为1巴时比容为0.9738。求该海水压力为1巴时,温度从0℃变为10℃时,体积膨胀系数是多少?

2、什么是海洋生物资源?试论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3某海区有A、B、C三个观测站(如下图)。AB相距200公里,AB与BC夹角为30°,AC垂直BC,三站的部分当场比体积如下表。已知2000米深处的地转流速度为0,表层流向正东,流速为0.122M/S。试求:(1)A和B站海面相对于C站海面的高度。(2)C站1000米处的当场比体积X。(3)500米深处的地转流流速,并用剪头表示流向。(计算时G取9.8M/S^2)

表:当场比体积(单位m^3/kg)

图:

C 29°

31°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海洋科学导论分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海洋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1、地球外部圈层 (1)按自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大圈层,从外到内: a、大气圈 b、水圈——9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水存在 c、生物圈——渗透在另三大圈层内部 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e、人类圈(智能圈) (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土壤层 (3)按大气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广义水圈中 2、地球内部圈层 海洋的划分 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全球共4个,远离大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温、盐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 3、海湾——外宽内窄,洋或海伸进大陆的一部分。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杭州湾大潮,最大潮差可达8.9m。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形成的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的分类 1、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世家海和波罗的海。 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东海、日本海。 南大洋: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2.3 海底的地貌形态 海岸带: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一个地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海岸线:陆地与海面的交线。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 海岸动力学:下界浅海波浪对海底开始起作用的地方,上界最高潮位激浪还能作用到的上限。 潮间带:高潮时的海岸线与低潮时的海岸线之间的带状区域。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坡: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1-10)

试题一 一、填空题(2×10=20分) 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 8、开尔文波的恢复力为重力和()。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潮。 二、名词解释(2×10=20分) 1、月球引潮力 2、波形传播的麦浪效应 3、黄道 4、浅水波 5、最小风时 6、回归潮 7、南极辐聚带 8、倾斜流 9、波群 10、海水透明度 三、判断题(对——T,错——F)(1×10=10分) 1、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2、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方向与风矢量垂直,在南半球指向风矢量的左方。 3、浅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随着深度增加,长轴保持不变。 4、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中,海面风海流的流向右偏于风矢量方向45度。 5、以相同能量激发表面波与界面波,界面波的振幅比表面波大。 6、小振幅重力波所受的唯一恢复力是重力。 7、风浪的定常状态只与风时有关。 8、当波浪传到近岸海湾时,波向线会产生辐聚。 9、驻波波节处水质点没有运动所以被叫做驻波。 10、水下声道产生的原因是声线会向温度高的水层弯曲。 四、简答题(10×5=50分) 1、试从天文地理两方面解释钱塘潮成因。 2、试描述世界大洋表层水环流的主要特征。 3、有人说“无风不起浪”,可又有人反对说明明是“无风三尺浪”,你说呢?

哈尔滨工程大学818海洋科学导论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考试内容范围说明 考试科目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考查要点: 一、地球系统与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地位,海洋在国防安全、防灾减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装备工作保障中的作用,结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认识未来海洋科学发展趋势。 二、海底科学基础 地球圈层结构与海陆划分的基本概念,海底地形与板块构造学说,海洋沉积类型与成因;海底底质声学属性特征;海底矿产资源成因。 三、海水的物理特性与大洋的层化结构 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 四、海洋环流 地转流特征及形成原因;风海流的形成规律;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特征;海流的基本声学观测方法。 五、海洋波动 波浪要素、小振幅重力波;海洋内波特点与成因;风浪和涌浪的区别及其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 六、海洋潮汐 潮汐现象特点与形成、控制因素;平衡潮含义与成因;潮汐动力理论。 七、海气相互作用规律 平均大气环流,海洋上的天气系统,不同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基本特征,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ENSO、PDO、AO、NAO等气候波动如何影响中国近海。 八、海洋生态系统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组成,海洋生物生产力及其调节因素,主食物链与微食物环,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赤潮灾害及其遥感监测。 九、海洋声、光传播及其卫星遥感应用 海洋声学特性,海洋中声的波导传播与反波导传播,海洋声学探测应用;海水中光的散射与衰减;海水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海洋遥感主要类型与探测要素。 十、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水团和海洋锋;海水化学要素的分布与变化;生物特征与海洋资源。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50分) 综合题(80分) 参考书目: 冯士祚等,《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张荣华等,《海洋学导论》(原书第11版)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海洋科学导论题目+答案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现代沉积、残留沉积、准残留沉积。 6、海水中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8、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产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二、名词解释 ( 1、饱和水汽压: 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2、两极同源:主要是指同一属中两个极为相近的种类分别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域,而不出现于低纬度海域。 3、地转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4、科氏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产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海水对CO2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是海水的静态容量,即达到平衡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多少,即热力学平衡问题; 二是动力学问题,即大气-海洋之间二氧化碳交换速度有多快; 三是海水铅直混合速率。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 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 场所。 3. 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孙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 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 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太阴日 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觉运动 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 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作业 1.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答:海洋科学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继“七五”,“八五”之后,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也列入了海洋高科技研究开发的项目。国家委以重任,人民寄以热望,发展海洋科学,繁荣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任重而道远,前程似锦。可见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努力。 2.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答: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岩石圈板块的分离和汇聚运动密切相关,将大洋盆地的和构造演化归纳为六个阶段。演化胚胎期地幔物质上升导致岩石圈拱升并呈穹形隆起,岩石圈拉长减薄,进而穹窿顶部断裂陷落,形成典型的半地堑。幼年期,大陆岩石圈在拉张力作用下完全裂开,地幔物质上涌冷凝形成新洋壳,形成陆间裂谷,两侧陆块分离做相背运动。成年期,相背漂移越来越远,洋底不断展宽,形成大洋中脊体系和开阔的深海盆底。衰退期,

两侧大陆相向漂移运动,大洋收缩。终了期,洋壳不再增生,只有俯冲消亡,两缘陆地靠拢,海盆缩小。遗痕期,大洋闭合,两侧陆块拼合,碰撞,海盆完全复合,海水全部退出,大洋消亡。 边缘海盆地是指沟-弧体系陆侧具有洋壳结构的深水盆地,因其位于岛弧后方,又称弧后盆地。边缘海盆的地壳结构与其周缘陆壳常以突变形式呈陡崖或断层阶梯状接触,向海盆方向往往有正断层发育,有些海盆底也发育有正断层或拉张力形成的构造。 3.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答: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的基本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即东—西方向上量值的差异相对很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著。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分布均匀。它们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水平方向上要大得多,因为大洋的水平尺度比其深度要大几百倍至几千倍。 4.海洋污染如何防治? 答: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涉海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三是按照“谁污染,谁

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13、活动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其可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个亚型。 14、Wilson旋回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归纳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和遗痕期。据此则东非大裂谷属于胚胎期,而大西洋属于成年期。 3、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6、大洋上层西边界流主要有湾流、黑潮。 7、表面波的恢复力主要为重力,而内波的恢复力则为科氏力和弱化重力。 8、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潜热输送和感热交换。 9、深层环流的驱动力是海水密度差异。 12、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13、海水混合的方式主要有分子混合、涡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14、对小振幅重力波而言,深水波波速取决于波长,而浅水波波速取决于水深。 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海洋科学导论论文

C12电信 郑鑫 121330213 论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咸水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地球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五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我们学习海洋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海洋。而海洋带来的灾害海啸,则是我今天研究的方面之一。 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影响。 地震令海底版块滑移,引发海水大规模逆流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引发海啸。通常,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也会令海水大规模运动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而在发生海啸时,岸边的人们要尽快从地势低洼的地区转移到地势高的区域。而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绝不能返回港口,而是应该将船驶向深海区域。 宇宙天体引发海啸情况最不常见 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也只是增加海洋的潮汐波动,并不会强大到引发海啸的程度。 海啸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

12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1、海洋学研究意义何在? 面海而兴,背海而衰。⑴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海洋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环境,并且各种海洋灾害污染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⑵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制品,丰富多彩的生物)、化学资源、动力资源(发电)、矿产资源(油气、锰结核等)⑶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匀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地球外圈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生物圈中生物通过呼吸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进行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着必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全部到处都有了生命的踪迹,生物所导致的或以生物活动为中心的物质循环不仅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内容,还是各圈层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在地表附近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重叠,又使地球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表层物质结构,在地球表层,通过水、生物以及其它各种物质循环进行着彼此间复杂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地球外圈通过岩石圈和地球内圈联系在一起。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3、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海洋科学导论作业

必做作业 向一个没有学过海洋学的人介绍并解释大尺度海流与普通人直觉相悖的现象。 一、风海流体积输送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冰洋浮冰随海水运动的方向与风吹方向不一致)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风海流是湍切应力和科氏力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引入一个理想的海水模型: 1)密度均匀; 2) 海区无限宽广,海面无起伏; 3) 风场均匀,长时间吹; 4) 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 5) 只考虑垂直涡动粘滞系量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摩擦,且视为常数。 也就是说,在我们研究的理想海水中,密度均匀,海区宽广,这意味着因密度造成的海流和地形的制约因素可以不考虑;风场均匀并且恒有风,意味着风海流的动力是源源不断且均匀的;科氏力,也就是地转偏向力不随纬度变化,即海水的受力不会因位置的变动而改变大小;同时,我们只对水平方向上海水层之间的摩擦力予以考虑,方便起见,将其大小视为常数。 于是,我们可以在理想海水海面上加一股定向的风,假设风吹向北。由于海水表面与大气的摩擦力的存在,海水得以运动,而科氏力的存在,又使得海面上海水流动方向与风向存在一个45°夹角,即海面海水流向东北。

我们继续研究更深处海水的运动状态。可以想见,随着深度的增加,风的动能越来越多地通过摩擦力做功转化为海水的内能,海水的流速在竖直方向上显著减小,到达一定深度后,海水的流速甚至不到表面流速的5%. 另一方面,科氏力在海水的运动中客观存在着,并显著改变着其方向。如果把海水看做由一层一层薄薄的海面拼合而成,那么,上一层海面的运动会带动下一层海面的运动,他们间的摩擦力因上一层海水的运动产生,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一致,但科氏力的方向不会改变,于是他们的合力方向愈发向右偏(对于科氏力向右的北半球而言),进而导致每一层海水的运动方向都较上一层偏右,在到达某一深度时,甚至会偏向与表面海水完全相反的方向。 该模型被称为埃克曼(Ekman)深海漂流理论,在三维空间中,每一层海水速度矢量终点的连线呈螺旋状下降,该曲线叫做埃克曼螺旋线。 而对沿竖直方向从海面到无限深处速度的定积分,便是风海流的体积输送量。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北向和东向分别求定积分。计算结果告诉我们,北向的定积分为零,而东向的定积分为一常数。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速度方向千变万化,风海流的体积输送方向却是与风向垂直的正东! 积分算是十分复杂,我们不妨定性地解释这一现象。上文说到,从表面到深水,每一层海水的运动速度不断减小,方向不短偏向右,而运动速度减小的速度是远远快于方向变化之速度的,这就意味着,当海水运动方向指向正南或西南时,它的速度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海水向西运输的体积微乎其微,难以与向东运输的体积抵消,但向南和向北运输的海水体积大致相等,相互抵消,总量为零也就并不奇怪了。所以宏观来看,海水的体积运输方向是垂直于风向向东的。 二、洋流的西向强化现象(大洋西岸洋流比东岸强许多) 显而易见,考虑全球范围的洋流运动时,如果仅仅加入风应力和不随纬度变化的科氏力时,大洋环流会是图(a)中的样子:一个套着一个的环流圈。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 —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0.1 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场所。 3.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太阴日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24.8412 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 的视觉运动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12.9 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372.19 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 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 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 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 1988 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64 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1 997 年建立湛江海洋大学) . 7.最小风时在定常风的作用下,对应于风区内某点,风浪达到定常状态所用的时间是一定的,这段时间称为最小风时。或者说,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经历的最短时间称为最小风时。其实从讨论开始的假设条件知,这段时间就是风区上沿所产生的波浪传播至某点经历的时间,因此不同风区,对应于不同的最小风时,当实际风时大于最小风时时,波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8.最小风区 当实际风时一定时,当然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内的波浪达到定常状态,此一风区长度称 为最小风区。最小风区的定义为,对应于某一风时,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当实际风区小于最小风区时风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二、简答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VIP专享】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第二章: 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第三章: 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何谓海水盐度? 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 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 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何谓海水状态方程? 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 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 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 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 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1.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谓季节性温跃层? 12. 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3.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14. 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5. 涡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效应有何异同之处?在不同纬度的海域中和不同季节中它们对海况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与不同? 16. 海洋中温度、盐度与密度细微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最新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考研整理-超全版)(每章都分为重要部分和非重要部分(重要部分考的几率70%,非重要30%)) 第三章重要部分 1.海水:是一种溶解有多种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气体以及含有许多悬浮物质的混合液体。 1902年盐度定义(07、09):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是g/kg,用符号‰表示。 2.海水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样中的含量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 3.氯度(08):1k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氯离子的总克数。单位是g/kg以符号‰来表示。 4.标准海水(09):氯度值为19.374‰,对应盐度值为3 5.000‰。 5.盐度与氯度关系式(07):S‰=0.030+1.8050Cl‰ 6.热容: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J/℃。 7.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g/K,J/Kg/℃。 8.热膨胀系数: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热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9.比容:单位体积的质量。 10.位温(08):海水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此时的相应密度称为位密。

11.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 12.绝热变化(15):在海水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上述海水微团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13.饱和水汽压:对纯水而言,所谓饱和水汽压,是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14.海水渗透压:如果在海水和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但盐分子不能透过。那么淡水一侧的水就会慢慢渗向海水一侧,使海水一侧压力增大,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 15.表面张力: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小,这就是表面张力。 16.海水状态方程:海水状态方程是指海水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与密度或比容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可根据此用现场实测的温度、盐度及压力来计算海水的现场密度。 17.海冰: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称为海冰,但在海洋中所见到的冰除海冰之外,还有大陆冰川、河流及湖泊流滑入海水中的淡水冰,广义上都统称为海冰。 18.极锋(12):大洋冷暖水区在亚极地海面的交汇处,水温水平梯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第二章: 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 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 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第三章: 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何谓海水盐度? 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 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 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何谓海水状态方程? 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 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 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 生作用的? 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 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论文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姓名:李宏鹏 学号:1004132227 任课教师:杨娟、刘宝林、周东身 学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开课时间:2015.3-5

一、简述《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学习海洋科学的意义。海洋是生命的发祥地,是气温的调节器和大陆水汽的源头,是资源的宝库。海洋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海洋是也兵家必争之地,海洋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利益、资源保护、交通通道保护、地缘政治等方面。海洋还是科学的实验室,人们自古就在海洋中探索人类起源。 我们从海洋地质与地理、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和海洋生物方面详细的学习了海洋的科学。这门课带我重温了初高中时学习的基础海洋知识,例如全球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一些地质成因。同时,更进一步的从自然地理、政治和经济地理方面学习了五大洋。此外我还学习到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以活动论观点为主导,对奠基于大陆的传统地质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场“地球科学革命”,影响所及,不仅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结构,还改变了地球科学人员的思维方式。目前,板块构造理论已影响到地球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是研究海底构造的理论核心和指导思想。而且,板块构造学说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全球构造学理论,它吸取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精髓——活动论思想,以海底扩张说为基础,经过威尔逊等一大批科学家的综合而确立的。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在陆上矿物资源已趋枯竭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矿物资源更显得重要。海洋化学是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研究海洋中物质的性质和它们的化学作用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为海水化学,海洋沉积物化学,活体海洋生物化学,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物相互作用的化学。我们了解了海水的组成和性质,还有其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这也让我联想到高中化学时学到的海水淡化技术。 海洋物理是研究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水体的运动形式和过程,以及它们与大气和海底相互作用的学科。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影响海水的运动,还有科里奥利效应等也会影响,产生波浪、潮汐、洋流和水团等。同时,海气之间有物质、能量交换,海洋对大气有热、水效应及气候效应,如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等。这些气候效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海洋生物是研究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的种类、分布、生理、生化,尤其是它们的生态,即它们的生长、发育、栖息、活动与海洋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海洋生物是海洋中的主要生产力,海洋生物的种类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和食用价值,对海洋环境和全球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指示,对海底沉积物和海洋油气能源形成和开发起到巨大贡献作用。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条件,海洋水域生产力和海洋生物资源。 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这个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相信在海洋科学领

海洋科学导论作业复习(重新整理,精简版)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 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书本: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

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课外:随着国际国内海洋科学技术一些大计划的推出和国内对于海洋科技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全面部署了科学技术工作,并将海洋技术列入前沿技术,将海水淡化、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大型海洋工程与技术装备,列入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这些都为海洋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并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我们相信,在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海洋科学技术一定能够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定能够在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上取得新的进展,也一定能够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全球海陆分布极不均衡,陆地面积为1.49×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29.2%;海洋面积为3.61×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地表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分别为60.7%和39.3%,南半球海陆比例分别是80.9%和19.1%。从全球来看,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