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上古亚非文明”第1课内容,本课从“发现古埃及史”“法老的统治”“金字塔”三个子目介绍了古埃及文明。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一起讲述亚非文明古国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埃及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认识古埃及象征文明的物品。

2.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法老的专制统治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学诊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施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古埃及地图、金字塔、象形文字等图片的观察,学习和运用观察历史图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金字塔,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金字塔。

【教学难点】

金字塔、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明确: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还有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穿梭时空的

文明之旅,让我们一起穿过历史隧道,学习和探究古代埃及的历史、建筑与文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埃及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认识古埃及象征文明的物品。

2.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法老的专制统治等。

3.通过学习金字塔,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查学诊断(PPT出示):

(一)发现古埃及史

1.概况: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尼罗河纵贯全境,在浩瀚的沙漠中辟出一-条狭长的绿洲,因而古希腊历史学家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象形文字:公元前6世纪始,因外族入侵,古埃及文明衰亡。19世纪,欧洲古文字学家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为现代人认识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法老的统治

3.国家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统一-国家,确立了最早的君主专制制度。

4.法老的统治

(1)地位:在古埃及,国王被称为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2)措施:法老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

(3)影响:这种由古埃及人最先建立的君主专制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流行了约5000年之久。

(三)金字塔

5.名称: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形状像中文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6.地位: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社会结构的真实写照。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

况。

三、导学施教:

目标导学一:文明起源

材料一右图

(1)观察右图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埃及的自

然环境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埃及早期历史产生了什么影

响?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①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居住;②区域相对封闭,人口相对稳定;③南北交通便利,加强了南北交流。

目标导学二:专制统治

材料二“尊敬的法老,你乃天降睿智,洞察万物....”大臣们朝见法老时,都要说一番诸如此类的颂词,并,且必须匍匐在御座之前,前胸贴地,吻着法老前的尘土,不能随便抬头。

(2)为什么大臣们对“法老”如此毕恭毕敬?

(3)法老专制统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2)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显示法老的无上权威。

(3)法老王位一般由家族成员世袭,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修建巨大的陵墓金字塔。

目标导学三:文明成果

材料三金字塔现存约90座,规模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约146.5米,底边每边长约232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石头重约2.5吨,最重的一块达50多吨。塔内建有墓道、墓穴,塔面用光滑的石板覆盖,与阳光、沙漠交相辉映,极其雄伟壮丽。

(4)胡夫金字塔修建于4600多年以前,当时没有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有人说是火星人建造的,有人说是“大西洲人”所建。你对金字塔的修建是怎么看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金字塔是世界奇观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社会结构的真实写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以及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四、练测促学:

1.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文明的象征,不同的文字是不同民族智慧的结晶。下面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成体系的文字符号的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拉丁文 D.甲骨文

2.古代人类文明与河流息息相关,其中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起源于()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3.象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右边两幅图

展示的都是象形文字,该文字主要书写材料是()

A.石碑

B.泥版

C.木头

D.龟甲

4.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其

统一的时间为()

A.约公元前3500年

B.约公元前3100年

C.约公元前22世纪

D.约公元前16世纪

5.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为了强化统治,他在古埃及实行的体制为()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专制

C.禅让制

D.联邦制

6.图所示的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是古代哪

一文明最有影响力的象征之一()

A.古巴比伦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埃及

7.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

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

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A.宗教寺庙

B.天文标记

C.法老陵墓

D.神坛庙宇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

你认为金字塔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何认识金字塔的修建?

点拨:金字塔的修建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同时,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古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削弱了古埃及的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教师:日夜奔腾的尼罗河给埃及人送来了生机、活力和希望,也许正是“尼罗河的赠礼”,使古埃及人率先摆脱蒙昧和野蛮状态,迈入了让现代人惊叹无比的文明社会。对于古埃及文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观看影像视频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希望大家成为新的发现者。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涉及古埃及国家的历史地理、金字塔、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内容。从九年级学生历史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发展,同时好奇心强、善于形象思维,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等学情出发,本课设计注重强化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地图、古埃及地图、金字塔图等。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上古亚非文明”第2课内容,本课从“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古巴比伦王国的崛起”“汉谟拉比法典”三个子目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学诊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施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能力。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

《汉漠拉比法典》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查学诊断(PPT出示):

一、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人侵者乘势而人,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二、古巴比伦王国的崛起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3.发展: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区域大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4.目的: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5.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6.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导学施教:

目标导学一:楔形文字

17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发现了许多刻有符号的泥版。有人认为这是虫子爬过的遗迹,有人认为是古人的文字。欧洲学者展开了长期、艰苦的破译工作,考证出它是一种古老文字一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发明者是哪一古老居民?为什么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泥土?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苏美尔人。因为古代两河流域气候干旱,缺少书写材料。楔形文字是用削尖的木棍压在潮湿的泥版上“写成的,泥版晾干后成为泥版文书,便于保存。

目标导学二:文明更迭

正当人们在这片广阔的两河流域上定居、繁衍生息的时候,在这些条件优越的地区以外,土壤不那么丰腴而且更容易受季节改变所影响的地方,正在出现的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口虽少却更有活力的民族一原始游牧民族。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

——H.G.韦尔斯《世界史纲》为什么说“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公元前2000年左右,哪一游牧民族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一些独立的国家?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适合于定居生活的古代两河流域对于游牧民族有极强的吸引力。阿摩利人。

目标导学三:依法治国

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O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二O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是怎样的一部法典?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法典体现了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对等原则,在不同等级中维护高等级的利益。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思考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解和表达、创造与再现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本体观、课堂教学的活动观、学生的主体观。

四、练测促学:

1.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地区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

A.苏美尔人

B.阿摩利人

C.加喜特人

D.古埃及人

2.文字是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右图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3.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A.阿卡德人

B.苏美尔人

C.阿摩利人

D.雅利安人

4.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5.我想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请你告诉我应选哪个作为素材()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论语》

6.《汉谟拉比法典》一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高0.65公尺、宽0.6公尺)。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制定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法典由哪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点拨: (1)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时制定。

(2)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3)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来到两河流域,探寻了古代西亚这段尘封的文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诞生了人类最旱的文明之一。古巴比伦王国在这里勃兴,辉煌鼎盛。透过《汉漠拉比法典》,我们了解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漠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成为古代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为严密的国家。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正如历史学家们的评价:“法典照亮了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照亮了后世的法治之路。”以《汉漠拉比法典》为代表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课件出示本课知识巧记)

两河流域地肥沃,苏美尔人先建国;

创建文字是楔形,种族消亡因内争。

游牧民族乘机侵,阿摩利建巴比伦。

汉谟拉比制法典,巩固统治缓矛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明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本课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教材的第一子目“两河流域的旱期国家”虽是阅读内容,但仍引导学生梳理出两河流域的概况,以便从宏观上掌握两河流域历史演进的特征。

对《汉漠拉比法典》的教学,则重在使学生了解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透过法典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而非仅仅着眼于其阶级局限性,这也更符合课标的要求。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上古亚非文明”第3课内容,本课从“严格的种姓制”“佛教的创立”两个子目介绍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印度的创立和向外传播的情况。。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一样,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雅利安人入侵等史实。

2.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学诊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施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雅利安人入侵等史实。

2.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3.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查学诊断(PPT出示):

(一)严格的种姓制

1.确立:约公元前22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创造出南亚次大陆最早的文明。大约700年之后,雅利安人侵入,征服当地居民,建立新的国家,逐渐确立了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

2.内容:社会成员按血统、职业和肤色分成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首陀罗。

3.特点:每个等级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是世袭的,彼此之间的职业和身份有严格的区别,不同等级之间严禁通婚。

4.作用:种姓制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二)佛教的创立

1.创立:公元前6一前5世纪是印度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许多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解释向婆罗门教的解说发起挑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佛教,它的创始人是乔答摩·悉达多。

2.成为国教:早期佛教承认种姓制,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佛教还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3.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况。

三、导学施教:

目标导学一:文明区域

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

(1)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请回答①~⑤所代表的内容。

的影响。

学生小组交流后明确:(1)①古代埃及;②尼罗河流域;③《汉谟拉比法典》;④古代印度;⑤黄河流域。

(2)自然环境的相同之处: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

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统一国家的地区。

目标导学二:文明读本

图1 图2 图3 图4

(3)请你写出图1和图2中图书封面上的建筑或文物的名称。如果想了解种姓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状况,应该选择哪一本图书阅读?

(4)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失落了?

学生小组交流后明确:(3)图1封面上的建筑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2封面上的文物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阅读图3中的书籍。

(4)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侵入等。

目标导学三: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一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勤劳的印度人在这里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材料二它由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所创,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5)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哪种制度?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质。

(6)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什么?该宗教为什么能够成为印度的国教?

学生小组交流后明确:(5)种姓制度。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

(6)佛教。佛教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人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以及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四、练测促学:

1.右图为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哈拉帕文化。

它大约出现于()

A.公元前43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200年

D.公元前2070年

2.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侵人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A.苏美尔人

B.阿摩利人

C. 巴比伦人

D.雅利安人

3.右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出现于()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商人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诞生,传入我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6.“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伤、苦难、不幸和绝望一扫而光。”该教义出自()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

上古时代的印度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南亚次大陆国家,并不仅仅是指现在的印度一个国家。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还是佛教的诞生地。

(课件出示本课知识巧记)

雅利安人侵印度,建立复杂种姓制;

血统身份四等级,地位职责各不一。

宗教高贵婆罗门,世俗统治刹帝利。

释迦牟尼创佛教,众生平等佛门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教学反思: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展开教学。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能够积极探讨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上古西方文明”第4课内容,本课从“希腊城邦”“雅典民主”“亚历山大帝国”三个子目介绍古代希腊的历史。希腊文明是西方的文明之源,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希腊文明是西方的文明之源。

2.了解古希腊的地理环境,理解其对爱琴文明发展的影响;了解希腊城邦特点。

3.知道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查学诊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施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及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正确认识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雅典民主政治。

【教学难点】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2022年我国将举办冬季奥运会,这使北京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

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同学们,你们知道奥林匹克起源于哪里吗?

学生回答明确:奥林匹克起源于希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希腊文明是西方的文明之源,了解希腊城邦特点。

2.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

3.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概况,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查学诊断(PPT出示):

(一)希腊城邦

1.文明特征: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古希腊文明带有比较明显的海洋色彩。

2.文明出现:公元前21世纪,希腊出现了一些君主制国家。

3.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希腊这类似一个城市为中心、公民集体参政执政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城邦。

(二)雅典民主

4.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5.政权机关:公民大会、民众法庭以及五百人议事会。

6.评价: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近代民主思想与制度提供了样本,这无疑是伟大的创举。但雅典民主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三)亚历山大帝国

7.马其顿: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确立了对整个希腊的霸权。

8.建立:亚历山大。

9.东征

(1)目的: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

(2)结果:建起庞大的帝国,其统治范围西至巴尔干半岛、东到中亚及印度河流域。

(3)作用: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并与东方诸文明密切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0.分裂: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分裂为多个希腊人统治的国家。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况。

三、导学施教:

目标导学一:古代希腊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古希腊文明对于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古代东方。希腊多山靠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的小块平原又被难以逾越的山脉隔断;土地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多良港。

(1)根据材料-归纳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材料二加迪是雅典郊区的一个自由农民,今年(前399年)30岁,他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又要召开公民大会了,所有雅典男性公民规定都要去参加,可是去参加公民大会会影响到他的工作,不过他还是很乐意去参加。

(2)开会会影响到他的工作,为什么还乐意去参加?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

(1)希腊多山靠海,地势崎岖不平;土地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多良港。

(2)雅典为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以保证他们能积极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目标导学二:征服扩张

材料三

图一图二

(3)图一中的人物是谁?结合图二说出他建立的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这些文明属于同一个帝国管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益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亚历山大。

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犹太文明、波斯文明。

益处: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流和融汇。从这个角度来说,亚历山大的东征具有划时代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以及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四、练测促学:

1.它有曲折的海岸线,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拥有众多小国寡民的城

邦,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它是()

A.古巴比伦

B.古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大约1000多个城邦。其中最大的城邦是()

A.斯巴达和雅典

B.克里特和迈锡尼

C.斯巴达和迈锡尼

D.特洛伊和雅典

3.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最高的决策机构是()

A.陪审法庭

B.五百人议事会

C.公民大会

D.元老院

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体现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审判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D.全体居民均有民主权利

5.伴随着帝国东征到希腊、波斯、埃及、犹太甚至印度的过程,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人到希腊文化。这里的帝国是指()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埃及

C.亚历山大帝国

D.古印度

6.亚历山大东征,使两种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这两种文明是()

A.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

B.伊斯兰教文明与道教文明

C.西欧文明与北非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与古代印度文明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政治,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以雅典民主政治最为典型。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在平民的推动和政治家的改革下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伯里克利(Pericles)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其鼎盛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与民众法庭并列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三大支柱,它们共同撑起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大厦。

古代雅典人如伯里克利、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民主制度,雅典才强大和美丽,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但从公元前5世纪末起,由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民主制度缺点的暴露,哲学家、历史学家如柏拉图(Plato)、修昔底德(Thucydides)、色诺芬(Xenophon)等把雅典民主政治看成是不断衰败、政治混乱、无法无天的暴民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在专制盛行的时代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值得注意的是,它和现代民主制有着根本的区别,现代民主制是在吸收古希腊民主思想和罗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

现代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一个全新创造。

——夏辉辉主编《史学阅读微课设计世界古代史》【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民主政治的了解。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知道了当时最重要的城邦雅典,重点学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利弊。还了解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东征的影响。

(出示知识巧记)

西方文明源希腊,城邦雅典斯巴达。

雅典突出民主制,公民大会议国事。

亚历山大征希腊,组建联军打天下。

埃及两河至伊朗,地跨三洲帝国大。

希腊文化传东方,世界文明像一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探讨了雅典民主政治和亚历山大东征这两个重难点问题。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我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能够结合当时的背景来分析评价。学生们对于此类探究活动很感兴趣,各小组都能够积极发言,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上古西方文明”第5课内容,本课从“从城邦到帝国”“早期基督教”两个子目介绍古代罗马的相关知识。罗马作为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罗马文明和希腊文明共同为我们后面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奠定一定的基础。加深学生对欧洲文明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2.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学诊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施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

的重要时间、事件及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古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做的贡献,增强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2.基督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

基督教兴起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古代希腊。

教师:有位诗人曾说过:“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在欧洲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古代罗马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生成问题。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2.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查学诊断(PPT出示):

(一)从城邦到帝国

1.罗马建城:约公元前753年,在台伯河畔建城,罗慕洛斯成为第一位国王。

2.罗马共和国

(1)建立:公元前509年。

(2)扩张: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称霸地中海。

3.罗马帝国

(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也不断起义。

(2)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结束共和制,成为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元首)。

(3)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个政权: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中心,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为首都。

4.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蛮族雇佣兵首领废黜最后一位西罗马君主,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早期基督教

5.时间:公元1世纪左右。

6.产生地点: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等地区。

7.创始人:相传是耶稣。

8.教义: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

9.经典:《圣经》。

10.发展:公元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况。

三、导学施教:

目标导学:用数轴的方法,可以把罗马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纵向串联起来,给我们更为直观的历史脉络,帮助我们掌握历史,熟记历史。下面是小明画的数轴,请你帮他把未完成的部分及设计的相关试题完成。

(1)请根据提示的事件,写出数轴中A、B、C的时间。

①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时间:A公元前509年

②罗马进入帝国的时间:B公元前27年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C公元476年

(2)请分别写出数轴中已经存在的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①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三次布匿战争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③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3)纵观罗马的历史,充满了血与火的斗争,刀光剑影,战争频繁。是什么使罗马成为拥有地中海周边辽阔地域的强大国家的?请你试着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岳麓版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英、法、俄、塞、意),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欧洲战场是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南、西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4、一战的主要战役有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其中尤以凡尔登战役最为惨烈。 5、1917年4月,美国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对德宣战。 6、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7、一战的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厚灾难。大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美国为什么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答: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从头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晦气的外交地位。美国参战带动了一批中立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 问题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均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从头瓜分世界,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过程中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三对

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狂妄的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双方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爆发。 畅想天地 答:小毛奇的依据是此战标志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此后将陷入一场永远的阵地战,这对于处在被协约国东西夹击两面作战的德国来说极为晦气,德国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内溪九年制学校2016年秋季九年级期中测试卷 历 史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被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的文明古国是 ( ) A 、中国 B 、古印度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2.世界三大宗教建立的顺序依次是 ( ) A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 、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D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是 ( ) A 、甲骨文 B 、铭文 C 、象形文字 D 、楔形文字 4.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 (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5.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 ( ) A 、查理一世 B 、查理二世 C 、詹姆士一世 D 、詹姆士二世 6.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 A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B 、莱克星顿的枪声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 、苏格兰人民起义 7.罪恶的“三角贸易”在历史上对非洲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其路线是 ( ) A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 、亚洲→非洲→美洲→欧洲 C 、非洲→欧洲→美洲→亚洲 D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8. 小勇准备去探寻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主要是指欧洲的 ( ) A 、意大利 B 、希腊 C 、英国 D 、西班牙 9. 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 赦罪的吻,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之辱”。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 A 、基督是救世主 B 、国王软弱无能 C 、王权高于教权 D 、教权高于王权 1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 A 、处死了国王 B 、推翻了专制制度 C 、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报载,2015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赛?拉姆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而被烧死。文中某国是指 ( ) A 、埃及 B 、印度 C 、伊拉克 D 、希腊 12.“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大西洋在当时成为一座桥梁主要得益于 ( ) A 、迪亚士的探险活动 B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C 、哥伦布的成功远航 D 、郑和下西洋 13.英国曼彻斯特的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了1851年时的30万人,成为仅次于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岳麓版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历史意义,思考俄国和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什么不同?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难点】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列宁的图片。教师引言:这位伟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当年我们中国的老大哥俄国的领头人,他在俄国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毛主席,那么列宁为什么会在俄国有如此的威望?他带领的十月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十月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我们来学习《俄国的十月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 师: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枝。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底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在国内危机四伏。至1917年,俄国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师:一站之前俄国的社会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战期间俄国的半数劳动力被充军,所以一站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多媒体展示一站中的俄国士兵以及一站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课中课后主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第2页课中题。答:不同意。因为人种的差别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是人类为适应各自生活的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源自同一祖先,人类现存的各个种族在与生俱来的智力方面,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2、第5页温故知新题。答:原始农业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上段话说明了农业产生的重要意义: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它不仅使人口增长,而且出现了人们熟悉的村落景象,并至今在世界的许多地区流行。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1、第10页课中题。答:他们借此把等级的划分说成是神的意志,给种姓制度罩上一层神圣的色彩,以维护种姓制度。 ●3、第12页材料分析题。答:①都是要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②把奴隶看作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 ▲1、第15页课中题。答: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它所采取的公民直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价值与意义:它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局限: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是建立在压迫奴隶的基础之上的。广大奴隶公然被列为专政对象;妇女和外邦人都无权参政;雅典还对外专横残暴;特别是这个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奴隶主上层——工商业奴隶主手中。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 ▲1、第21页上面课中题。答: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服兵役等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节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但不能直接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第21页下面课中题。答:1、欧洲的封建城市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而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往往先是政治中心,后又成为工商业活动中心;2、中国唐宋时期的城市规模较大,像唐都长安,宋都开封、临安,都有上百万人口;而西欧的城市规模都较小,14世纪的伦敦,只有4万人。3、欧洲的封建城市一般有较大的自治权,有些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3、第24页知识巩固题。答:重要的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它们兴起的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 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第27页下面课中题。答: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到西亚,再到大秦,即罗马帝国。当时中国处于西汉王朝的统治下。 ●2、第28页下面课中题。答:可以说该观点带有片面性:暴力冲撞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明的作用,但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和损害也很大。 ●3、第29页温故知新题。答:“6”指罗马。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通过地中海东部的商业活动,他们之间一直有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罗马的扩张等使这些文明在相互冲撞中融合。 ▲4、第30页活动园地题。答:①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②遣唐使:借鉴唐朝制度,传播唐朝文化(学习唐朝的经验,对日本影响很大)。③鉴真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④玄奘西行:推动唐朝与天竺(或南亚)的文化交流(系统记录介绍古代印度的第一人,促进文化交流。)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历史: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及其成就《荷马史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伊索寓言》、《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其建筑特点 ①比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两种早期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对教材有关插图的观察,了解其建筑风格,并认识到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③通过课中题及课后的畅想天地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师生问答和教师生动的讲解介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 ②通过卡通问答,结合中国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文字产生的过程,认识到文字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性标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先人文化成就的尊重赞美和欣赏的态度。 ②通过介绍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文学、戏剧和建筑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难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异同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是谁说的?同学们知道这其中包含有什么科学原理吗?这一工作原理首先是谁提出来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位科学家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有所介绍,希望同学们如古人一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2)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形成于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B.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人种的差异显现了出来 C.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D.南方古猿是世界最早的人类 2.小明一家想去游览右图的建筑物,你认为他应该去() A.伊拉克 B.伊朗 C.埃及 D.印度 3. (2008咸宁)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4. (2010 南京)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称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此人是 A.伯利克里 B.恺撒 C.亚历山大D.屋大维 5.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将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B.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C.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D.公元前2世纪,雅典成为地中海霸主 6.(2010 岳阳)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 、查理〃马特改革 7.2011年8月30日,利比亚人民迎来了推翻卡扎菲42年统治的首个开斋节,这一节日是()的传统节日。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8.下列古老文字与其国家对应错误的是() A.象形文字——古埃及 B.楔形文字——古希腊 C.甲骨文——中国 D.梵文——印度 9. 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10.某班同学组织演出了一场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话剧,下面是话剧中的四句台词,其中符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 麓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阅读课文说一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讨论一下,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市场经济; 意义:实践——消除危机,恢复经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7《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2、工业化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

岳麓版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岳麓版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17世纪与18世纪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相似点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可见这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君主专制 B.反抗殖民压迫 C.实现民族独立 D.向民主法治化国家过渡 2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3 . 谚语是历史最好的写照。下列描述中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是 A.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B.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C.以眼还眼,以牙还牙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 . 列表能有效梳理历知识。下边表格“?”处应填()

A.《荷马史诗》B.《俄底浦斯王》 C.《蒙娜丽莎》D.《哈姆雷特》 5 . 如下图所示,导致19世纪英国各职业从业人员所 占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殖民帝国的形成 B.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工业革命的推进 D.工人运动的高涨 6 . “在古代世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碰撞。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下列事件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②罗马帝国的扩张 ③希波战争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 生物外表受环境变化影响极大。1800年左右,由于大量的烟雾排放,英国白蛾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灰色蛾的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B.鸟类的捕食 C.工业的开展D.电力的普及 8 . 欧洲中世纪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占地最多的封建主是 A.教皇 B.国王 C.贵族 D.公爵 9 . 对殖民国家来说: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两个重要条件。这场活动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D.三角贸易 10 . 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 11 . 西欧中世纪有一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兴起于 A.美丽乡村 B.浪漫庄园 C.自治城市 D.新式教会 12 . 复习课上,王老师收集了如下图片,请你据此分析,王老师这节复习课的主题是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三个文明古国的概况《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②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即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第二个问题要一下解决有困难,提示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学完之后再来总结,以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新内容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提问:尼罗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样?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七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岳麓版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美国北部工业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南北经济发展的矛盾;美国内战的基本经过和结果;林肯。 能力培养: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理解“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这两个文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认识内战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美国内战的影响,认识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的贡献,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 重点: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同时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美国独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领土的扩张 2、西进运动:为什么说“西进运动”的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二、战争的爆发 经过:(1861年~1865年) ①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②爆发:1861年南方11个州建立“南部联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③形势: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战备松懈,节节失利。 ④转折:1862年《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⑤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三、北方取得胜利 颁布文件主要规定所起作用

历史:第1课 《史前的人类》教案(岳麓版九年级上)

第1课史前时期人类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课时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 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过程与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 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图文 人类的出现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进化阶段主要代表 猿人早期非洲人 晚期中国山顶洞人 2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 3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氏族社会 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6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英、荷、法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的航程奴隶贸易的影响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殖民掠夺的影响 ①通过整理西方殖民者在16—18世纪扩张的史实,了解西方殖民扩张第一个时期的概况,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解答课中题“设计一幅简单明了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和课后自己动手题,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 ③通过对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影响的分析,以及对课后马克思那段话的理解,培养学生 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法制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条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文图片、文字资料及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感知奴隶贸易、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血 腥和残酷,以及殖民地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从而认识到无论殖民扩张给世界历史的发展 带来怎样的进步,但对广大殖民地人民而言都只是灾难,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其反抗斗争的正 义性。 ②通过对对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奴隶贸易、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血腥和残酷,树立同情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抗 侵略与剥削的正义感。 ②通过了解殖民扩张使殖民国家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学生树立鲜明的是非观念,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进步性与贪婪性共存的本质。 ③通过讨论“为什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无法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培养学生建设一个 独立、富强、进步的中国的历史背景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殖民罪恶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奴隶贸易、抢劫、掠夺这些血腥的手段所具有的客观上的进步性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展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根据各图展 示的内容提问,由此导入新课。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8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doc

第28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简要过程。 准确记忆并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等重要概念。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农业集体化的深入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和弊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二、新知讲解。 1、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西方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新生政权,俄国国内也频繁发生反革命叛乱。面对严峻形势,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请同学们在教材中找出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产生的效果。学生回答:便于苏维埃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內外敌对势力,但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一些地区的农民暴动。 教师出示材料: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 荔城中学:侯春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 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 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 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 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 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影片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以及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 神话故事呢? 2、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与人类有哪些主要差别?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4、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 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 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二、母系氏族社会 1、原始社会主要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石器(复习新、旧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什么?氏族(介绍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3、人类社会先经历母系氏族,后经历父系氏族。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岳麓 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

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 讲授新课: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 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 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 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 了根本变化。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小组活动: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苏联的解体 知识回顾:戈氏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教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教案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2..过程和方法 (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法学法引导:图表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导入。 一、中途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战果意义。 二、诺曼底登陆 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 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引导学生列诺曼底登陆战简表:时间、指挥者、地点、主力、结果、意义。 三、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引导学生列表学习重要的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重点掌握会议名称、召开时间、地点、与会国、内容、影响。 四、大战的结束 线索梳理: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的对待它的态度各有不同。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进行改革来对抗“经济大危机”的国家,并且介绍了美国进行的“新政”,以及这个政策的结果。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插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如“黑色星期四”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软件,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增加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讨论的力度,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比较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对比分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史料解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史料,以及网上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来解决战后问题。回忆以前所学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学生回忆前面的知识,进行回答) (讲述)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来完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从而达到维护自己本国利益的目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种稳定是暂时的,到了一定的时期,必然会爆发。在1929—1933年,就发生了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篇一:九年级历史上册岳麓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该亚的传说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厄瑞斯忒的传说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人类的出现》、《南方古猿头像和猿人头像》、《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头像》,了解人类的起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形成历史观念的能力。 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象画”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本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揭示人类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世界。

②介绍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思考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自然,也创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养成唯物观,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②使学生会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养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一年级所学的有关内容,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许多神话传说,但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以及人种的形成等知识。 新课教学

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doc

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并不受到相关教学单位和老师的重视,历史课堂如死水一潭,没有生机。老师主导课堂,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麓版教材力求生动形象,将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历史事件充分显现出来。 摘要: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远大、深邃,个人的思维也会逐渐丰富并且发展,个人的素养和品味都能得到提升。初中历史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岳麓版初中历史课本与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相关教学的方法上应该也有其特殊性。文章通过研究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特殊性,提出适合岳麓版历史课堂的教学新方法,以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岳麓版历史教材;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方法 历史是记录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记载和解释着一系列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的学习从初中延续到大学,足见其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历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的教学。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岳麓版教材

是目前使用人数较多、反响较好的一套历史教材。岳麓版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 一、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特征 岳麓书社是湖南省古籍专业出版社,虽然创立仅仅三十多年,但是其在历史古籍方面的图书编写却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思想与其他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其编写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知识的教育,进行情感方面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版教材主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的教育、人格教育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等三个方面实现历史课程思想素质教育的功能的。 2.在教材编写中,实施删繁就简、减负的标准,以改变传统历史教材中多、繁、难、旧的面貌。岳麓版历史教材十分重视内容的精简,往往去掉无关紧要的内容,挑出重要的部分编入教材。在删繁就简的编写中,准确把握弹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实现了内容简洁明快、丰富完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8课教学案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试大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君主立宪制的背景、历程,君主立宪制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区】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一)确立背景 1.历史传统: 13世纪,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以后形成召开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640年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3.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发展历程 1.确立: (1)标志:1689年的《》确立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2)意义:①英国的统治方式从转向,英国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 ②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③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模式,不少国家采用了该模式。2.发展:责任内阁制 (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成为第一任内 阁首相。 (2)特点:①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它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负责。 (3)发展: 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了的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完善:普选权的扩大——1832年议会改革 随着发展,新兴力量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多数席位,确保了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以为基础,以为核心。 (2)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是,仅扮演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3)内阁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负责。首相由担任,掌握行政权 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4)议会主权至上,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2.影响: (1)对英国:大大削弱了国王权力,议会和内阁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2)对世界:树立了民主典范。 【课堂展示探究区】 【思维拓展】 英国初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议会制、政党制 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走进高考】 1.(08海南单科)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3.(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20题)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5题)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5.(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8题)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B.专制君主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6.(2011·上海单科·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