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

项目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概述

1.1 需求分析定义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和性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用户需求说明书》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两份文档。广义上,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的需求分析是指需求的获取、分析及定义的过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软件系统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的过程。

1.2 需求分析的根本任务

从实践角度考虑,需求分析不是分析如何实现用户的需求。实际上,需求分析是以业务分析为导向,将用户零散的需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完成、组织合理、内容清晰的框架,为今后的设计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建立分析模型

?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简单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本质特征。

?和用户达成对信息内容的共同理解。

?分析的活动主要包括识别、定义和结构化,它的目的是获取某个可以转换

为知识的事物的信息。

2、创建解决方案

?将一个问题分解成独立的、更简单和易于管理的子问题来帮助寻找解决方

案。

?创建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

?帮助开发者建立问题的定义,并确定被定义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形成信息的推理,进而可以被用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

性。

1.3 需求的层次

1、业务需求

反映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问题定义就是业务需求

2、用户需求

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什么任务,怎么完成,通常是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进用户访谈、调查,对用户使用的场景进行整理,从而建立从用户角度的需求

3、系统需求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它就包括了用特性说明的功能需求,质量属性以及其它非功能需求,还有设计约束

1.4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么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而要重新开发,那么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所以,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我们应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需求分析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根据Standish Group对23000个项目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28%的项目彻底失败,46%的项目超出经费预算或者超出工期,只有约26%的项目获得成功。而在于这些高达74%的不成功项目中,有约60%的失败是源于需求问题。也就是说,有近45%的项目最终因为需求的问题最终导致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

1、不完整的需求;

2、没有用户的介入;

3、不实际的客户期望;

4、需求和规范的变理;

5、提供了不再需要的

1.5 需求分析的一般步骤

需求分析的基本过程:

1.需求获取

通过会议纪要、讨论纪要的形式。

2.需求捕获技术比较

捕获技术优点缺点

用户访谈直接有效、灵活、深入,主要技术占用时间长,信息面窄、较片面

用户调查面广、可以获得更多反馈不够深入,容易形式主义、失真

现场观摩容易建立直接的认识消耗时间长,易失真

文档考古能够详细、直观对数据流细节进行分析易陷入文山书海,甚至产生误导

联合开发直接的头脑风暴,可以击破需求盲点成本高,需要较高的控制技巧

3.需求分析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提炼、分析和审查,为最终用户所看到的系统建立概念化的分析模型。关键是解决What(收集什么信息)、Where(从哪收集)、How(如何收集)。

4.需求文档的编写

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并审核通过的规格说明书,其内容包含如下:

●分析需求可行性

●细化需求

●建立需求分析模型

●功能活动

●分析问题类和类之间关系

●系统和类行为

●数据流

需求分析的本质就是抽象、映射、转换。:

抽象、映射、转换

客户现实需求软件需求模型(SRS)

2. 需求分析建模

需求分析是软件需求中最核心的工作,需求分析建模是需求分析的主要手段。

建立系统模型的过程。又称模型化。建模是研究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凡是用模型描述系统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关系的过程都属于建模。

建模是寻求分析的主要手段,它通过简化(化简)、强调来帮助需求分析人员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因此需求建模的过程非常重要。

1.1 模型(Model)

模型是对事物的抽象,帮助人们在创建一个事物之前可以有更好的理解。

集中关注问题的计算特性(数据、功能、规则等等)

它是对系统进行思考和推理的一种方式。建模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一个表示,这个表示以精确一致的方式描述系统,使得系统的使用更加容易

通过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正在开发的系统。

原先,由于计算机应用还不算普及,因此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都相对较小。使用“数据结构+算法=程序”的模式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现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业务模式、数据量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软件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广,早已超出了人们可以处理的复杂程度。

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方式,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最终必然导致失败。

通过软件建模,帮助我们按照实际情况或按照我们的需要的模式对系统进行可视化,提供一种详细说明系统的结构或者行为的方法,给出一个指导系统构造的模板。对所有做出的决定实施文档化。

1.3 模型分类:

业务模型、分析模型、计算模型、编码模型。以图书馆借书为例的一个模型:

1.5 建模的原则

●抽象(Abstraction)

一方面要求人们只关注重要的信息,忽略次要的内容,通过强调本质的特征,就减少了问题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将认知保留在适当的层次,屏蔽更深层次的细节。

在问题的各元素之间推断出更广泛和更普遍的关系,帮助人们寻找解决方案。

●分解(Decomposition / Partitioning)

“分而治之”,将单个复杂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相对更容易的子问题,并掌握各子问题之间的联系分解的方案往往还能提供问题的解决思路。

●投影(Projection)

多视点方法

1.6 建模方法

描述系统需求时可以从系统的功能、行为和信息三个方面进行,侧重点可以不一样。

1.面向信息流向:结构化分析方法(SA)

结构化分析(SA):structured analysis。使用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说明书的目标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

结构化体现在将软件系统抽象为一系列的逻辑加工单元,各单元之间以数据流发生关联。

结构化分析是70年代末,由Demarco等人提出的,旨在减少分析活动中的错误,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逻辑模型。该方法的要点是:面对数据流的分解和抽象;把复杂问题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经过一系列分解和抽象,到最底层的就都是很容易描述并实现的问题了。SA方法的分析结果由数据流图、数据词典和加工逻辑说明。

结构化分析过程中,一般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进行环境分析。

2.面向信息结构:Jackson分析方法

JACKSON方法是一套完整的分析和设计方法。Jackson认为有三种形式的数据结构: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数据结构可以进行任意嵌套,组合。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JACKSON 方法的从目标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入手,导出程序框架结构,再补充其它细节,就可得到完整的描述程序结构的JACKSON图。

3.面向信息内容: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Object-Oriented Analysis,OOA),是在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了系统业务调查以后,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问题。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5个层次(主题层、对象类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和5个活动(标识对象类、标识结构、定义主题、定义属性和定义服务)组成。在这种方法中定义了两种对象类之间的结构,一种称为分类结构,一种称为组装结构。分类结构就是所谓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组装结构则反映了对象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OOA 中的5个层次和5个活动继续贯穿在OOD(画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中。OOD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设计问题域部分、设计人机交互部分、设计任务管理部分和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1.7 需求分析工具

目前市面上最为流行的需求管理工具有以下三款,三款均需购买才能使用。

1.1Rational RequisitePro

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解决方案是一种需求和用例管理工具,能够帮助项目团队改进项目目标的沟通,增强协作开发,降低项目风险,以及在部署前提高应用程序的质量。通过与 Microsoft? Word 的高级集成方式,为需求的定义和组织提供熟悉的环境。提供数

据库与Word 文档的实时同步能力,为需求的组织、集成和分析提供方便。支持需求详细属性的定制和过滤,以最大化各个需求的信息价值。提供了详细的可跟踪性视图,通过这些视图可以显示需求间的父子关系,以及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导出的XML格式的项目基线,可以比较项目间的差异。可以与 IBM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中的许多工具进行集成,以改善需求的可访问性和沟通。

2.Telelogic DOORS

Telelogic DOORSreg;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Suite (DOORS/ERS) 是基于整个公司的需求管理系统,用来捕捉、链接、跟踪、分析及管理信息,以确保项目与特定的需求及标准保持一致。 DOORS/ERS 使用清晰的沟通来降低失败的风险,这使通过通用的需求库来实现更高生产率的建设性的协作成为可能,并且为根据特定的需求定义的可交付物提供可视化的验证方法,从而达到质量标准。Telelogic DOORS企业需求管理套件(DOORS/ERS)是仅有的面向管理者、开发者与最终用户及整个生命周期的综合需求管理套件。不同于那些只能通过一种方式工作的解决方案,DOORS/ERS赋予你多种工具与方法对需求进行管理,可以灵活地融合到公司的管理过程中。以世界著名的需求管理工具DOORS 为基础,DOORS/ERS使得整个企业能够有效地沟通从而减少失败的风险。DOORS/ERS 通过统一的需求知识库,提供对结果是否满足需求的可视化验证,从而达到质量目标,并能够进行结构化的协同作业使生产率得到提高

3.Borland CaliberRM

Borland CaliberRM是一个基于Web 和用于协作的需求定义和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分布式的开发团队平滑协作,从而加速交付应用系统。CaliberRM 辅助团队成员沟通,减少错误和提升项目质量。CaliberRM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项目,是Borland 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暨Borland Suite 中用于定义和设计工作的关键内容,能够帮助团队领先于竞争对手。CaliberRM 提供集中的存储库,能够帮助团队在早期及时澄清项目的需求,当全体成员都能够保持同步,工作的内容很容易具有明确的重点。此外,CaliberRM 和领先的对象建模工具、软件配置管理工具、项目规划工具、分析设计工具以及测试管理工具良好地集成。这种有效的集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需求变更对项目规模、预算和进度的影响。

3. 数据挖掘

3.1. 数据分析模型

1.绝对模型(Categorical Model):依据预定义路径寻找原因,如查询

2.解释模型(Exegetical Model):依据多层次路径寻找原因,如多维分析

3.思考模型(Contemplative Model):参数化路径,如场景分析

4.公式模型(Formulaic Model):模型化路径,如数据挖掘

3.2. 数据挖掘概念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商业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

因此,数据挖掘可以描述为:按企业既定业务目标,对大量的企业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隐藏的、未知的或验证已知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将其模型化的先进有效的方法。

图4.1数据挖掘从数据仓库中得出

3.3. 数据挖掘方法论

1.以SPSS,NCR等公司为代表的CRISP-DM方法论

CRISP-DM是跨行业数据挖掘标准流程(Cross-Industry Standard Process for Data Mining)的缩写。

强调以业务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模、评价、发布为核心环节,将数据挖掘目标和商务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以SAS公司为代表的SEMMA方法论,

以抽样(Sample)、探索(Explore)、修改(Modify)、建模(Model)、评估(Assess)为核心环节,强调数据挖掘过程是这5个环节的有机循环。

3.4. 数据挖掘模型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前摄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五类功能。

1.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2.关联分析

3.聚类

4.概念描述

5.偏差检测

3.5. 数据挖掘算法介绍

1.决策树(decision tree)

2.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s)

3.聚类(clustering)

4.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记作ANN)

5.粗糙集(rough set)

6.概念格(concept lattice)

7.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

8.序列模式(sequence pattern)

9.贝叶斯(Bayes)

10.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记作SVM)

11.模糊集(fuzzy set)

12.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简记作CBR)

4. 数据挖掘模型管理

4.1. 数据挖掘的模型开发过程

为成功地利用预测模型,您需要从开发阶段直至生产环境对模型进行全面管理。模型生命周期管理是由以下阶段组成的高效交替过程

1.确定业务目标

2.访问和管理数据

3.开发模型

4.验证模型

5.部署模型

6.监控模型

4.2. 数据挖掘的工具集

常见的对数据挖掘建模的工具有:

1.IBM Intelligent Miner

2.SPSS的Clementine

3.SAS的Enterprise Miner

4.SGI的MineSet

5.Oracle Darwin

需求分析与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 1.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何时从分析阶段进入设计阶段需求分析关注系统“做什么”,系统设计关注“如何做”。 当分析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到设计阶段 2.需求处理要注意哪些非技术因素为什么 要注意的非技术因素:组织机构文化、社会背景、商业目标、利益协商等。因为利用建模与分析技术构建的解决方案一定要和具体的应用环境相关,不存在不依赖具体应用环境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利用建模分析技术进行要求处理是不能忽视具体应用环境的相关因素 3.需求分析与需求工程之间的关系 那就是需求工程含义更广,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 第二章 1.解释名词:问题域,解系统和共享现象,并结合他们的含义说明软件系统如何与现实世界形成互动的 问题域:现实的状况与人们期望的状况产生差异就产生问题。 解系统:软件系统通过影响问题域,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称为解系统通过共存现象仅仅是问题域和姐系统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他们的全部。 软件系统仅仅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所以问题除了共享现象之外。还有很多在进行模型抽象时忽略的其他现实因素。 2.解释下列名词,需求,规格说明,问题域特性和约束,并结合他们的含义说明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需求是用户对问题域中的实体状态或事件的期望描述

规格说明:规格说明是解系统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提供的解决方案,规定了解系统的行为特征。 问题域的特性:在和解系统相互影响的同时,问题域是自治的,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而且这些规律不会因解系统的引入而发生改变,这种自治的规律性称为问题域特性,当这些特性非常明确时称之为约束。 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1.需求工程必须说明软件系统将应用的环境及目标,说明用来达成这些目标的软件功能,还要说明在设计和实现这些功能时上下文环境对软件完成任务所用的方式、方法所施加的限制和约束。2需求工程必须将目标、功能和约束反映到软件系统中,映射为可行的软件行为,并对软件行为进行准确的规格说明。3需求工程还要妥善处理目标、功能和约束随着时间的演化情况。 4.需求有哪些常见的类别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有什么差异 严格意义上的软件需求的分类: 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和系统主要工作相关的需求,即在不考虑物理约束的情况下,用户希望系统所能够执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功能需求主要表现为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行为交互。 Performance Requirement):系统整体或系统组成部分应该 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 Quality Attribute):系统完成工作的质量,即系统需要在“好的程度”上实现功能需求,例如可靠性程度、可维护性程度等。 External Interface):系统和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需要建立的接口,包括硬件接口、软件接口、数据库接口等等。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一、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L·Goldstein、E·P·Braverman、H·Goldstein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构建了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培训需求分析看成了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上的分类,通过将组织、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整合,使得培训需求更加全面化,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化。该模型将培训需求分析分成了三个部分: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 1、组织分析 组织层次的分析将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同时考察那些可能对组织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组织的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分析、效率指标分析和组织气氛分析三部分组成。 人力资源分析将组织目标表现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技术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制定的计划。培训将在实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效率指标分析针对目前组织的效率状况。常用的效率指标包括工资成本、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设备利用情况等。首先确定这些指标的标准,然后评估实际的组织效率状况,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 组织气氛分析用于描述组织气氛是否适宜,员工各方面的工作感受如何。如果通过分析发现差距很大并且影响到大部分员工时,就有必要引进培训来解决。 2、工作分析

组织分析旨在从全局上把握整个组织与工作群体的培训需求,属于较为全局性的层面,而针对每项具体工作的具体培训需求,必须通过工作层次的分析才能加以识别。 进行工作分析时,首先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信息:每项工作所包含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个人特质等;衡量该工作的可接受的绩效标准。 这些信息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规范、标准中得到,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跟踪等手段从企业内部获得一手资料,从中识别和收集。 接着对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现状进行评价。评价手段包括资料调查、行为观察、表现记录分析、舆论调查、访谈、典型事件分析、技能考核等。 通过现状与标准的比较,识别差距、分析原因,就可以确认相应的培训需求。 3、人员分析 个人层次的分析针对每一位员工个体进行,最终落实到“谁需要培训”以及“需要哪些培训”上。个人分析的内容包括: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该工作可接受绩效标准的差距及其原因(当前培训需求);员工对每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该项技术所需熟练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将来的培训需求)。 分析手段可采用观察、记录分析、资料调查、技能考核等。此外,员工的自我评价也是收集个人需求信息的重要来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运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模型虽然考虑了企业战略、组织资源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但是忽略了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2、模型对人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员工绩效现状与理想水平的差距上,关注的是员工“必须学什么”以缩小差距,而没有重视“员工想学什么”。 3、模型很难找到具体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缺乏简单有效的识别工具。 二、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将“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称为缺口,并依此确定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培训内容,这就是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智慧教育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智慧教育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一、智慧教育需求分析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教育信息化开始步入“智慧教育”时代。“智慧教育”一词衍生自“智慧地球”,是指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简言之,“智慧教育”就是指教育行业的智能化,是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推行“智慧教育”,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消除区域之间的教育鸿沟,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 在我国,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已有所体现。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当前,国内多个单位已经加入智慧教育建设大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宁波市镇海区、苏州市、南京邮电大学等。但我国的智慧教育发展仍需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加快教育网络宽带化进程。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贷款明显不足,且网络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已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平均每所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不足2M,绝大多数学校的接入带宽为10M,智能应对带宽要求低的一般应用,远不能满足区域开展的教学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涉及大量多媒体的应用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云服务模式的推行,都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推行教育资源云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技

术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中小学应顺应云服务模式发展趋势,改变传统中小学机房分散建设的局面,以区(县)或地市为单位推进中小学机房大集中、数据大集中。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逐步推荐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和教育部门业务协同。 三是建设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接展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二、智慧教育内涵界定 与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相比,智慧教育具有以下六大显著特征。 1.教育信息资源集成化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集成多种信息资源,使用多种课件和教学软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某个定理时,可以即时显示发现该定理的数学家的一些情况;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物理教学软件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在地里教学过程中,可以用Google Earth查看某地的地形地貌、实景照片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江大某个历史事件时,就可以播放该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资料,显示历史人物的基本情况。 2.学习自由化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

项目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概述 1.1 需求分析定义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和性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用户需求说明书》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两份文档。广义上,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的需求分析是指需求的获取、分析及定义的过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软件系统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的过程。 1.2 需求分析的根本任务 从实践角度考虑,需求分析不是分析如何实现用户的需求。实际上,需求分析是以业务分析为导向,将用户零散的需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完成、组织合理、内容清晰的框架,为今后的设计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建立分析模型 ?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简单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本质特征。 ?和用户达成对信息内容的共同理解。 ?分析的活动主要包括识别、定义和结构化,它的目的是获取某个可以转换 为知识的事物的信息。

2、创建解决方案 ?将一个问题分解成独立的、更简单和易于管理的子问题来帮助寻找解决方 案。 ?创建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 ?帮助开发者建立问题的定义,并确定被定义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形成信息的推理,进而可以被用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 性。 1.3 需求的层次 1、业务需求 反映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问题定义就是业务需求 2、用户需求 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什么任务,怎么完成,通常是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进用户访谈、调查,对用户使用的场景进行整理,从而建立从用户角度的需求 3、系统需求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它就包括了用特性说明的功能需求,质量属性以及其它非功能需求,还有设计约束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项目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概述 1.1需求分析定义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和性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用户需求说明书》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两份文档。广义上,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的需求分析是指需求的获取、分析及定义的过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软件系统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的过程。 1.2需求分析的根本任务 从实践角度考虑,需求分析不是分析如何实现用户的需求。实际上,需求分析是以业务分析为导向,将用户零散的需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完成、组织合理、内容清晰的框架,为今后的设计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建立分析模型 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简单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本质 特征。 和用户达成对信息内容的共同理解。

分析的活动主要包括识别、定义和结构化,它的目的是获取某个可 以转换为知识的事物的信息。 2、创建解决方案 将一个问题分解成独立的、更简单和易于管理的子问题来帮助寻找 解决方案。 创建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 帮助开发者建立问题的定义,并确定被定义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 系。 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形成信息的推理,进而可以被用来验证解决方案 的正确性。 1.3需求的层次 1、业务需求 反映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问题定义就是业务需求 2、用户需求 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什么任务,怎么完成,通常是在问题定义 的基础上进用户访谈、调查,对用户使用的场景进行整理,从而建立从 用户角度的需求 3、系统需求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它就包括了用特性说明的功能需求, 质量属性以及其它非功能需求,还有设计约束

需求分析与功能建模方法

需求分析与功能建模方法 (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40.00) 1.软件开发人员开发软件产品的依据应该是______。 (分数:1.00) A.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B.可行性分析报告 C.标准说明书 D.项目合同 解析:[解析]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软件产品,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2.在DFD建模方法中用平行四边形表示的基本对象是______。 (分数:1.00) A.数据源及数据终点√ B.数据流 C.数据存储 D.处理 解析:[解析] 数据源及数据终点表示当前系统的数据来源或数据去向,可以是某个人员、组织或其他系统,它处于当前系统范围之外,所以又称它为外部项,其图形符号用平行四边形表示,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选项B数据流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选项C数据存储分用指向或离开的箭头表示对存储数据的存取。选项D处理用矩形框表示。 3.在DFD建模方法中用矩形框表示______。 (分数:1.00) A.数据源及数据终点 B.数据流 C.数据存储 D.处理√ 解析:[解析] 在DFD建模方法中用矩形框表示的是处理。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选项A数据源及数据终点用平行四边形表示,选项B数据流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选项C数据存储分用指向或离开的箭头表示对存储数据的存取。 4.在需求分析阶段,结构化分析和建模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下列不属于结构化分析和建模方法优点的是______。 (分数:1.00) A.用图形化的模型能直观地表示系统功能 B.可避免过早陷入具体细节 C.图形对象不涉及太多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模型 D.从局部或子系统开始分析问题,便于建模人员了解业务模型√ 解析:[解析] 结构化分析及建模方法的主要优点是:①不过早陷入具体的细节。②从整体或宏观入手分析问题,如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及子系统的关系。③通过图形化的模型对象直观地表示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④图形化建模方法方便系统分析员理解和描述系统。⑤模型对象不涉及太多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模型。 5.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依据应该是系统功能模型和______。 (分数:1.00) A.软件需求说明书√ B.可行性分析报告 C.标准说明书 D.项目合同 解析:[解析] 评审的依据主要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需求说明书中描述的内容,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有关软件需求分析的步骤以及所需文档讲课教案

有关软件需求分析的步骤以及所需文档 ○一、需求分析的几个方面 需求分析可分为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编制需求分析文档、需求评审等四个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软件所期望的用户类;获取每个用户的需求 2、了解实际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 3、分析员与用户的信息以区别用户任务需求、功能需求、业务规则、 质量属性、建议解决方法和附加信息 4、将系统级的需求分为几个子系统,并将需求中的一部分分配给软件 组件 5、了解相关质量属性的重要性 6、讨论得出实施优先级 7、将所收集的用户需求编写成需求规格说明和模型 8、评审需求规格说明,确保与用户达成共识 ○二、需求分析的任务与过程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待开发系统的系统元素)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数据),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通过逐步细化对软件的要求描述软件要处理的数据,并给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可以转化为数据设计、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的数据与功能表示。 必须全面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但不能全盘接受,只能接受合理的要求;对其中模糊的要求要进一步澄清,然后决定是否采纳;对于无法实现的要求要向用户作充分的解释。 最后将软件的需求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软件需求说明书SRS。

实现步骤: (1)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首先分析、理解当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并用一个具体的模型来反映自己对当前系统的理解。此步骤也可以称为“业务建模”,其主要任务是对用户的组织机构或企业进行评估理解他们的需要及未来系统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建立一个业务USECASE模型和业务对象模型。当然如果系统相对简单,也没必要大动干戈区进行业务建模,只要做一些简单的业务分析即可。 (2)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取出非本质因素,抽取出“做什么”的本质。 (3)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明确目标系统要“做什么” (4)对逻辑模型的补充 如用户界面、启动和结束、出错处理、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性能、其他限制等等。 ○三、需求分析各过程: (1)问题识别: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需求包括: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用户界面、资源使用、成本、进度。同时建立需求调查分析所需的通信途径。 (2)分析与综合:从数据流和数据结构出发,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它们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并剔除不合理部分,综合成系统解决方案,给出目标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数据流图DFD、数据词典DD、加工逻辑说明)、描绘系统数据关系的实体关系图ERD、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 方法JSD、面向对象分析方法OOA(主要用UML)、对于有动态时序问题的软件可以用形式化技术,包括有穷状态机FSM的状态迁移(转换)图STD、时序图、

十问软件需求分析与管理

十问软件需求分析与管理 1.需求工作涉及到哪些内容 首先需求包括了产品需求,用户需求,软件需求。产品需求关注的是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会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化,结合业界标准系统模型进行抽象并通用化。用户需求反映的是用户面临的问题域,根据问题域用户期望的能够达到的解决效果;而对于软件需求则是用软件工程的语言结构化和文档化的对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的描述。 需求工作涉及到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需求开发涉及到需求调研,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开发等工作,其中的重点有业务流程,数据字典,业务规则,界面原型。对于基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则涉及到业务用例,系统用例(涉众,基本流,扩展流,业务规则,界面,操作)等诸多内容。需求管理工作涉及到需求的状态管理,变更管理,需求的跟踪,需求的验证和确认等重要内容。 在我们需求分析和开发中,最容易忽视的主要有两点,一个就是缺乏需求分析和开发的过程,把用户需求直接作为了软件需求,没有需求建模和抽象的过程。另外一点就是对于性能,安全,易用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等非功能性需求没有考虑,导致开发出来的系统是一个不好用的半成品。CM MI把需求管理放到2级,需求开发放到3级,实际上真正的提高需求人员的需求分析和开发能力才是解决需求问题之道。需求分析开发做不好,需求变更或追踪管的再好也没有用处,在这点上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2.做好需求分析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需求分析岗位主要承担的是系统分析员的工作,做需求分析的人员要有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最好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积累。自己做过设计开发工作的才能够体会到如何才能够把系统做好,如何更好的把软件需求和后续实现更好的衔接起来。有一本《软件

UML与设计模式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

《UML与设计模式》实验报告

角色之间的关系 (4)绘制用例之间的包含和扩展关系(给出UML用例图) 用例之间如果存在包含关系,则通过拖拽“UML用例”标签页中的“用” 图标来连接两个用例;用例之间如果存在扩展关系,则通过拖拽“UML 用例”标签页中的“扩展”图标来连接两个用例。 用例图作为一种UML模型元素,也必须用包来组织。本例中将两个用例图都放到了用例模型顶层包中,还可以用注释元素对用例图作简单说明。 结果:

用例之间的包含和扩展关系 (5)每个用例进行用例描述 用例增加课程 参与者管理员 操作流(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3)管理员输入密码 (4)系统检验密码 (5)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当前所建立全部课程信息 (6)管理选择添加课程,管理输入新课程信息 (7)系统验证是否与已有课程冲突 (8)系统添加新课程,并提示添加成功 (9)系统回到管理主界面,显示所有课程,用例结束。 用例修改课程 参与者管理员 操作流(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3)管理员输入密码 (4)系统检验密码 (5)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当前所建立全部课程信息

思考题【思考问题】 1.绘制用例图的步骤是什么? 创建新的UML用例图 1.在“体系结构”菜单上,单击“新建关系图”。 2.在“模板”下,单击“UML 用例图”。 3.命名该关系图。 4.在“添加到建模项目”中,从您的解决方案中选择一个现有建模项目,或者选择“创建新的建模项目”,然后单击“确定” 绘制UML用例图 1.将“子系统”边界从工具箱拖到关系图中,它可以表示整个系统或其中的主要组件。 如果不希望描述系统或其组件支持哪些用例,用例图中可以不绘制系统边界。 根据需要,拖动系统的四角将其扩大。 对其适当地重命名。 2.将“参与者”从工具箱拖到关系图中(将其放在所有系统边界之外)。 参与者表示与您的系统进行交互的各类用户、组织和外部系统。 重命名这些参与者。例如:“顾客”、“餐馆”、“信用卡机构”。 3.将“用例”从工具箱拖到适当的系统中。 用例表示参与者在系统的帮助下所执行的活动。 使用参与者自身能够理解的名称重命名这些用例。不要使用与代码有关的名称。例如:“订餐”、“付餐费”、“送餐”。 从主要的事务(如“订餐”)开始,直到后面较小的事务(如“点菜”)为止。 将每个用例放入支持它的系统或主要子系统(忽略任何只与用户有关的外观模式或组件模式)。 可以在系统边界外绘制用例,以表明系统(可能在特定版本中)不支持该用例。 4.单击工具箱上的“关联”,然后单击用例,再单击该用例的参与者。以此方式将每个参与者与其用例相链接。

调查问卷问卷总结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建模模型

超市货架系列设计调查问卷 先生/女士你好,您好!为了进一步了解超市的货架,以便超市能够及时做出相应改善,更好的满足您的要求,提高您的满意度。我们诚恳的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合作,请您客观真实地回答您的观点,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 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配合我们完成这份问卷,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 说明:请您在选中答案上打“√”。 1、你的性别? A男 B 女 2、超市购物环境是不是你最关注的?、 A非常重要 B一般 C无所谓 3、超市的商品摆放整齐是否影响你的购买欲望? A非常重要 B一般 C无所谓 4、在超市你买过过期商品吗? A.有 B.没有 5、超市的货架美观度是不是影响其购买目的? A.有 B.没有 6、你喜欢超市货架的布局吗? A.喜欢 B.不喜欢 7、你希望超市提供促销的手段是哪种? A 打折 B 返卷 C 抽奖 D 赠送礼品 E 其他 8、你喜欢促销员向你推销商品吗? A.喜欢 B.不喜欢 9、请问您对超市的商品价格宣传方式是否满意? A.满意 B.不满意 10、超市内好的货架给你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A.美观 B.小巧实用 C高大 D 方便拿取 您认为超市行业货架规划美观有什么不足之处: 您对超市卖场货架有什么好的建议: 超市货架设计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商品陈列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销售区的商品只有进行有计划的、精心的安排和摆放,才能让顾客清楚地知道各种商品放在什么地方,并将商品的外观、性能、特征、价格等信息迅速、及时地传递给顾客,进而促销商品。因为,在超级市场中,不采取直接向顾客介绍商品和推销商品的方式,陈列就成了商品销售的主要的经营技术和卖场规划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可以说,超级市场商品销售就是从陈列开始的。商品陈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容易选购的原则。超级市场在进行商品陈列设计时,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

《软件需求分析、设计与建模》复习

Module 2: Requirements Overview 1.What is a Use-Case Model? A model that describes a system’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use cases; A model of the system’s intended functionality(use cases) and its environment (actors). 2.What is an actor? An actor represents anything that interacts with the system. 3.What is a use case? List examples of use case properties. A use case is a sequence of actions a system performs that yields an observable result of value to a particular actor. 4.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use case and a scenario? A scenario is an instance of a use case. 5.What is a Supplementary Specification and what does it include? Functionality、Usability、Reliability、Performance、Supportability、Design constraints、Supplementary、Specification Module 3: Analysis and Design Overview 1.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Discipline? The purposes of Analysis and Design are to: Transform the requirements into a design of the system-to-be. Evolve a robust architecture for the system. Adapt the design to match the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designing it for performance. https://www.doczj.com/doc/9b575084.html, and briefly describe the 4+1 Views of Architecture.

需求分析建模技术

项目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概述 1.1 需求分析定义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和性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用户需求说明书》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两份文档。广义上,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的需求分析是指需求的获取、分析及定义的过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软件系统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的过程。 1.2 需求分析的根本任务 从实践角度考虑,需求分析不是分析如何实现用户的需求。实际上,需求分析是以业务分析为导向,将用户零散的需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完成、组织合理、内容清晰的框架,为今后的设计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建立分析模型 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简单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本质特征。和用户达成对信 息内容的共同理解。 分析的活动主要包括识别、定义和结构化,它的目的是获取某个可以转换为知识的事物的 信息。 2、创建解决方案 将一个问题分解成独立的、更简单和易于管理的子问题来帮助寻找解决方案。 创建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 帮助开发者建立问题的定义,并确定被定义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形 成信息的推理,进而可以被用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1.3需求的层次 1、业务需求

反映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问题定义就是业务需求 2、用户需求 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什么任务,怎么完成,通常是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进 用户访谈、调查,对用户使用的场景进行整理,从而建立从用户角度的需求 3、系统需求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它就包括了用特性说明的功能需求,质量属性以 1.4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么所有的投入 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而要重新开发, 那么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所以,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我们应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 系统的开发中,需求分析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