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地区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解析

北京地区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解析

北京地区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解析
北京地区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解析

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2008 年,IBM提出重大社会发展理念:“智慧地球”,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让这一切互连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化;随后,又提出“智慧城市”的崭新

理念,欧美发达国家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2011 年起,智慧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同,2012 年,北京市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正式开启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跃升的新篇章。借助“智慧北京”、“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大环境,积极跟踪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围绕水务中心工作谋划北京水务信息化的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智慧水务”的构想,旨在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和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

1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从“十五”到“十二五”初期,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2002 年前)、基本建设(2002—2005 年)、业务应用(2006—2010 年)3 个重要阶段,北京水务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则、分步实施;平台公用、资源共享;应用先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了1 个基础设施平台、1 个综合数据库、6 大业务应用、3 个保障环境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数字水务”的基本成果,实现了支撑北京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绩效,水务信息化建设进入“整合共享、深化应用”的发展阶段。初步建成雨情、水情、水环境、工情、供水、排水、节水等11 类信息采集系

统;形成上连北京市政府、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横连北京市交管局、气象局,下连14 个区县水务局、28 个局属单位的骨干通信网。建成局中心综合数据库,涵盖8 大类45 小类业务数据;建成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向局内25 个单位及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交通、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享数据。在水资源、城市应急防汛、供排水、郊区水务及水务工程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应用系统。初步完成信息化标准、运行管理维护及信息安全3 大保障环境的建设。

尽管水务信息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距离“智慧北京”、“水务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水务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1)监测不够全面。目前北京市水务监测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还存在信息采集站点内容不够均衡,布设密度和深度不能完全支撑水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设备的完好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和优化。

2)决策支持不够科学。随着水务信息化应用的逐步开展,应用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工程自动化方面,在水环境、水生态及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还较少;系统功能大都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满足日常管理需要,辅助决策类、统计分析类系统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水务决策、应急管理的需求。

3)服务不够主动。目前水务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涉及政府部门、水供应商、社会公众等,基本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但尚处于被动服务的阶段,在主动性、便捷性、人性化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4)业务不够协同。水务信息化现有的各业务应用系统仅限于各部门内部使用,相互之间只实现了数据共享,尚未实现应用层面的联通、共享,也未实现跨部门、层级的业务协同。

2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目标

智慧水务的本质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也可以指符合智慧化特点的一个具体的城市或区域的水务系统。智慧水务是指把新兴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自然水和社会水循环系统中,并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感知物联网”;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水务物联网”整合起来,以多源耦合的二元水循环模拟、水资源调控、水务虚拟现实平台等为支撑,完成数字城市水务设施与物理城市水务设施的无缝集成。依托机制创新,整合共享气象水文、水务环境、市容绿化、建设交通等涉水领域的信息,构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为电子政务、水务业务管理、涉水事务跨行业协调管理、社会公众服务等各个领域及需求提供智能化的支持,从而能以更加精细、动态、灵活、高效的方式对城市水务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达到“智慧水务”的状态。

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如下:充分利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成果,按照“深度融合、全面共享”的指导思想,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主导,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各采集控制终端为基础,基本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化水务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使得感知内容全覆盖,采集信息全掌握,传输时间全天候,应用贯穿全过程。

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按照“五年基本建成,八年基本完善”的总体部署,拟分2 个阶段开展实施,第1 阶段为2013—2017 年,基本完成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初步形成与智慧北京相适

应的水务管理能力;第2 阶段为2018—2020 年,全面完善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为智慧北京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3北京市智慧水务总体架构

3.1 智慧水务业务架构

根据北京市水务局三定职能和水务业务的实际需要,将水务业务从宏观上划分为决策指挥和公共服务2 大类,具体组成和架构如图1 所示。水务决策指挥层的3 大业务需要水务信息监测与服务类和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这2 项基础业务进行支撑。

3.2 智慧水务总体架构

在水务业务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智慧水务顶层设计的思路,借鉴目前国际国内同类项目建设经验,初步搭建了北京市智慧水务总体架构,主要包括智慧水务监测体系、控制体系、传输网络、水务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对象、安全保障及推进机制等8 大部分,具体框架如图2 所示。

3.3 智慧水务功能架构

智慧水务通过“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智能服务”功能体系,实现水安全智能保障,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以支撑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防洪、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管理业务工作,具体功能架构如图3 所示。

4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任务

根据北京市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智慧水务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智慧水务建设任务可以概括为“4511”,即4 大监测体系、5 大控制体系、1 个数据中心、1 个应用体系。

4.1 完善4 大监测体系

主要围绕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4 类核心业务,完善水务监测体系。和传统的监测手段相比,智慧水务需要利用遥感、卫星、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感知体系,确保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水务立体感知监测体系。

4.2 完善5 大控制体系

洪水控制体系涵盖潮白河、永定河、拒马河及城市内涝,实现上蓄、中疏、下排的防洪格局;水源控制体系涵盖京密、永引、南水北调和应急等水源,通过南水北调水入京,与本地10 个水库、6 处水源地及再生水实现统一配置;城市供水控制体系包括城区和郊区供水控制体系,形成城内六区一网和多个郊区供水单元相结合的供水格局;城市排水控制体系包括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生态河湖控制体系包括内城水系、生态廊道及小流域。

4.3 建成1 个水务数据中心

通过元数据库结合数据资源目录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并在现有综合库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为分析、统计、决策等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建设水信息基础平台,建立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形成“一张图、一个库、一个平台”。

4.4 构建统一业务应用体系

采用功能个性化定制的思想,水务应用系统由通用和个性2 种模块组装的方式实现。水务局机关处室和其业务对口的局属单位在共性业务上使用统一的通用模块,针对个性业务可以开发个性模块。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模块的共享、升级和管理。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业务应用链条,为社会公众、水务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在线服务和决策支持。

5北京市智慧水务实施路径

5.1 建设原则

为确保智慧水务目标的实现,克服水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分散、开发利用效率低等全局性问题,智慧水务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依据《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部署,统筹安排建设任务,逐一落实,协调、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内容,满足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时,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相关办法,制定标准与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技术上统一标准、框架,确保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的整合、公用、共享,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和效能。

2)需求驱动、急用先建。以满足实际需求,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为目的,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信息技术应用服从水务事务和业务需求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保障系统可扩展性的基础上,选择实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可配置、易扩充和能演化的系统,注重实用、好用、够用,确保系统尽快发挥效益。

3)注重整合、资源共享。所有信息基础设施,都必须按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和应用;特别是要依托水务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在全市水务系统内部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

源,对社会公众要最大程度地开放公共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互联互通、政务公开透明,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效能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

4)建管并重,注重运维。加强建设项目的规范化过程管理与科学评估,明确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及业务应用的合理生命周期,将所建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及合理生命周期内所需备品备件纳入设计内容,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和组织方式,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水务信息系统建得成、用得好、可持续。

5.2 应用系统建设模式

智慧水务的核心体现在应用层面,应用系统建设将以现有系统整合为主,现有系统升级改造和新建系统为辅的方式开展。

5.2.1 现有系统整合

现有系统整合分为数据资源与应用系统整合2 个层面。数据资源层面的整合针对运行良好、相互功能交集较小,但具有一定数据联系的现有应用系统,通过分析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关系(数据类型、流向、共享需求等),确定整合后的数据资源结构,并对上层应用系统进行相应改造,实现同一数据资源上不同系统的稳定运行。应用系统层面的整合是在云计算服务环境下,基于SOA 架构,对当前在不同的开发平台下,用不同的开发语言、架构设计开发,并且运行于不同网络环境当中的信息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将业务流程分割包装成不同的服务,并整合在统一的网络中,对使用者提供透明化的服务,从而实现系统的松散耦合。

5.2.2 现有系统升级改造

对不能满足智慧水务业务需求的系统进行评估,找出目前运行状况良好的系统,按照智慧水务顶层设计业务需求,在云计算与物联网环境下,基于SOA 技术架构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并采用工作流、可视化等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构建可变动的业务流程定制机制,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改造,以满足服务社会公众和支持领导决策的需求。

5.2.3 新系统建设

对于无法通过升级改造达到相应的建设目标,或者升级改造成本过高,或者承担了新的工作和任务的系统,需要建设新的信息系统。新建系统要基于统一的布局、标准和开发平台,充分考虑软硬件的兼容性问题,以提高各业务系统的开发效率,方便各业务系统间的集成,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从而保障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5.3 智慧水务建成后预期效果

智慧水务建成后,将形成“4511”的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实现以水务局为中心,局属单位为分中心的全市水务云服务系统,为基层监控、业务管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提供全面、可靠、灵活、便捷的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5.3.1 实现控制自动化

面向北京市水源地、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城市生态河湖水系等各类监控对象,建立防洪工程、水源工程自动化、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工程和生态河湖工程等控制体系,实现水务工程及时、可靠、自动控制。

5.3.2 实现管理协同化

面向业务人员,建立市区两级联动的协同管理工作体制,在业务和政务管理方面实现统一流程、用户、资源、配置的协作化管理。通过对目标、过程、执行及结果等管理的统一把控,使业务人员的管理更加高效、共享和协同,实现精细化管理。

5.3.3 实现决策科学化

面向领导,建立模型,实现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联合调度、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等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信息支撑,以及决策依据、方法及过程的科学化,使得水务局领导的决策更加综合、合理、可行,形成科学化决策。

5.3.4 实现服务主动化

面向社会公众,建立涉及水行政、民生的公共服务,提供了解水务的渠道,实现水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服务内容、方式、品质及社会交互,使得社会公众体验到水务品质的人性化、便捷性、舒适性,实现主动化服务。

6结语

“智慧水务”是北京水务落实“智慧北京”的重要载体,总体框架和建设内容是对《“十二五”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细化和补充,是指导未来十年北京市水务信息化统筹发展和协调建设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应用于年度信息化项目申报工作中,作为审批水务信息化项目的主要依据。

今后将在智慧水务总体框架指导下,重点研究水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业务应用体系整合联通解决方案等,实现水务普查数据与日常业务数据的融合,以及面向全市水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全局统筹、集约、协调发展。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一、概述 将漏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城市供水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城镇供水管网系统中的漏损率普遍在15~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漏损率在20%以上。管网的泄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展供水管网的分区装表计量技术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互联网,将大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系统架构 1:控制及测量传感器层 通过电磁式水表、电磁流量计及压力变送器等采集终端和无线网络在线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采集和监控,最终实现漏损控制。 2:数据采集显示层 现场工程可根据确定的传感器,选择上海辉度Modbus-RTU总线采集控制IO 卡,同时根据智慧监控系统的现场要求,可以选配多台现场显示人机界面,如:WTH207A(ARM9内核7寸人机界面),WTH407A(工业7寸安卓人机界面)用于采集数据显示及用户信息输入。 现场设备的每个传感器都可以直接连接到WTD系列采集控制IO卡,实时快速采集控制每个对象数据,然后所有的WTD产品通过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利用Modbus-RTU总线通信协议与WTH207A/WTH407A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互。 3:数据通信网络层

通信网络层由各种网络方式负责把人机界面采集到的各个变电站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同时也会根据云平台的指令传递及控制现场人机界面或采集控制卡,从而采集控制所有的感知层传感器。网络通信方式有:有线以太网、2G/GPRS、3G、4G、ROLA、NBIOT等。 本系统由于现场端只涉及水务参数的采集及控制,不涉及音频视频等传输,所以使用了2G网络通信方式。 若现场采集控制端不需要显示功能或人机交互输入功能,也可以选择不安装WTH207A/WTH407A人机界面,直接使用上海辉度WTD934G或WTD936G智能云网关产品,辉度的智能网关专门针对智慧水务监控系统现场端已经安装上海辉度非无线采集产品或已经安装了其他厂家的采集器从而推出的数据智能通信转换器,把现场的采集数据传到云端服务器,其通用性强,能够接入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三菱等国内外PLC或采集控制器,具有断点续传功能,确保数据完整性。 4.云平台及数据库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 颜愉愉1,高旭2,王冉2 (1上海积成慧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构建全面感知、整理分析及应用信息的管理平台是智慧水务的主要建设内容,本文以长春水务集 团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为例,阐述了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技术路线、建设内容及特征、实现的功能。 关键词:智慧水务平台;物联网;云服务;智能感知;大数据 1引言 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水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长春水务集团智慧水务平台,是在现有水务信息化的基础上高度整合信息及开发利用,通过物联网、云服务等新技术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化管理。通过水务信息分析与处理, 做出相应的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供水系统的生产运营和服务。 2平台建设内容及特征 智慧水务平台以供水业务为核心,覆盖了原水、供水、二次供水、污水处理的管理。以ArcGIS云服 务为基础平台,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搭建了17套业务系统,实现日常生产和管理的初步智慧化,平台 具有以下四方面主要特征。 实时感知。将净水厂、配水管网、二次供水的实时监测设备高效连接起来,实时综合管理生产实时 数据,反映从水厂生产到居民用水的全过程情况,为从源头到龙头的管理奠定基础。 全面整合。利用SOA架构实现各业务系统间完全链接与融合;利用云计算进行大量信息的分析和保存,实现信息共享;以“一张图”为展示模式,集成、展示各类业务数据。 协同运作。通过统一的智慧水务平台,实现生产、运行调度、供水服务的统一管理,协同运作,达 到资源优化配置及高效运行的目的。 智慧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智能决策支持等先进技术,结合水力学、水文学 和其他模型,实现更多的预判、预警、预报工作,从事后解决的工作方式逐渐转变为预判分析、快速 响应、高效处理、过程透明的工作模式。 3平台建设中采用的技术路线 综合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三维实景技术、ArcGIS云等新兴技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 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水联网”是物联网在水务行业上的应用与扩展,其本质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将水务要素传递到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计算、 模拟、预测和管理的一种涉水网络[1]。 云GIS建设模式与云计算相同,基于主流的虚拟化技术,将底层的基础设施资源同ArcGIS软件资源 一起,封装为不同能力的GIS资源池,满足供水业务上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平台具有灵活可扩展的优势,结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方案

)))))))) 一、概述 将漏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城市供水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城镇供水管网系统中的漏损率普遍在15~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漏损率在20%以上。管网的泄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展供水管网的分区装表计量技术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互联网,将大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系统架构 1:控制及测量传感器层 通过电磁式水表、电磁流量计及压力变送器等采集终端和无线网络在线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采集和监控,最终实现漏损控制。:数据采集显示层2 现场工程可根据确定的传感器,选择上海辉度Modbus-RTU总线采集控制IO卡,同时根据智慧监控系统的现场要求,可以选配多台现场显示人机界面,如:WTH207A(ARM9内核7寸人机界面),WTH407A(工业7寸安卓人机界面)用于采集数据显示及用户信息输入。现场设备的每个传感器都可以直接连接到WTD系列采集控制IO卡,实时快速采集控制每个对象数据,然后所有的WTD产品通过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利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互。总线通信协议与 WTH207A/WTH407A用Modbus-RTU:数据通信网络层3 通信网络层由各种网络方式负责把人机界面采集到的各个变电站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同时也会根据云平台的指令传递及控制现场人机界面或采集控制卡,从而采集控制所有的感知层传感器。网络通信方式有:有线以太网、2G/GPRS、3G、等。NBIOTROLA4G、、 本系统由于现场端只涉及水务参数的采集及控制,不涉及音频视频等传输,网络通信方式。所以使用了2G))))))))). ))))))))

智慧水务处步设计方案

智慧水务平台产品介绍 --------浙江和达电子有限公司 浙江和达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1 2 3 4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需求分析 项目可行性分析智慧水务平台设计

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概述 随着各地城市的扩大,供排水管网也会迅速的扩张,要求自来水公司的管理手段、效率能跟上或超前城市的发展,因而自来水公司应建立一个支撑整个供水管理的智慧水务平台,实现从生产监控到企业所有资源计划优化、多业务集成、高效办公的一体化办公系统,也使自来水公司管理业务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自动化技术、光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3G宽带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整合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供排水行业面对分散全城的管网、泵站、水厂的现代化、综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建设必要性 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是对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应用的进一步延伸和融合,并能使企业管理更能适应城市的不断扩大、供排水管网的不断扩张。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环境的需求。 2.企业战略的需求。 3.科学发展观,创新、学习型组织的需求。 4.规范业务流程的需求。 5.规划及管理标准化的需求。

管网扩张 水质要求 节约成本 服务及时 宏观环境的需求 1.城市不断的扩大,供排水管网的不断扩张。 2.市民对水质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3.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企业节约成本。 4.社会和谐建要求,企业服务及时到位。

企业战略的需求 自来水公司全市市容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单位之一,公司的管理结果直接影响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建设。 为此,必须具备和保持先进的生产监控、安全、企业管理技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适应城市管网的不断扩张变化的环境。建立一个强有力高度集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支持和落实公司企业战略和各职能战略发展目标。

互联网+智慧政务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智慧政务 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1

目录 第1章总则 (13) 1.1、指导思想 (13) 1.2、总体目标 (14) 1.2.1、政务服务标准化 (14) 1.2.2、政务服务精准化 (14) 1.2.3、政务服务便捷化 (15) 1.2.4、政务服务平台化 (15) 1.2.5、政务服务协同化 (15) 第2章重点任务 (16) 2.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16) 2.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17) 2.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 (17) 2.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 (18) 第3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 (18) 3.1、按事项性质分类 (19) 3.2、按服务对象分类 (19) 3.3、按实施主体分类 (20) 2

3.5、按服务层级分类 (21) 3.6、按服务形式分类 (21) 3.7、按行政管辖分类 (21) 第4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21) 4.1、总体构架 (21) 4.1.1、总体层级体系 (21) 4.1.1.1、国家级平台 (23) 4.1.1.2、省级平台 (23) 4.1.1.3、地市级平台 (24) 4.2、平台系统组成 (24) 4.3、建设方式 (26) 4.3.1、分建方式 (26) 4.3.2、统分方式 (27) 4.3.3、统建方式 (28) 4.4、业务流程 (29) 4.5、平台技术架构 (31) 4.5.1、基础设施层 (32) 4.5.2、数据资源层 (32) 4.5.3、应用支撑层 (32) 4.5.4、业务应用层 (32) 4.5.5、用户及服务层 (33) 4.6、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 (33) 3

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

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 本文摘自穆勇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上所做的演讲。 演讲全文: 今天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探讨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问题,我看到群里有很多十分熟悉的朋友,所以交流起来也会比较轻松。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提出,如果我讲的不对的地方,请不客气批评。 一、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的概述 说起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首先是在互联网行业起步并逐步拓展到电信、金融、工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现正拓展到政务领域。 (一)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行业的成功应用,那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应该是思维观念和运作方式的变化,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核心理念包括: 体外互动:邮件、电话、信件互动---服务导引 服务外包:购买服务---简单服务 让渡社会:众包---自助服务 边界开放:数据开放---创造服务 第二,是其技术演进,针对数据处理的技术 首先是传统数据分析处理阶段,该阶段是面向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处理效率低;硬件成本高;平台兼容性差。其次是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总体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主要体现在:具备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分析的能力;基

于消费级硬件,不依赖高性能、高可靠性硬件,从而保障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平台兼容性好、扩展性高;进而业界又提出去IOE的思路。 第三,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画像技术以及各类数据融合、分析、挖掘、预测等。 这些都是政务领域需要学习与借鉴的。为此,我认为: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即包括用新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来解决电子政务需求,也包括了政务大数据新的应用。对于第一个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第二个方面需要对政务大数据给出定义。有些人认为政府没有大数据,只有传统的小数据或中数据。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专门中进行讨论。 政务领域是大数据应用崭新的领域,它将极大的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节约政府投资、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开展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同时,政务大数据本身也不同于其他领域或行业的数据,其复杂程度和需求的多样化比互联网行业大的多,也难的多。 (二)政务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按照政府管理的数据来源和种类,可以分为下三类: 第一类业务数据:业务办理过程中采集和产生的数据。 第二类民意社情数据:对社会企业个人对象进行统计调查获得的数据。 第三类环境数据:通过物理设备采集获得的气象、环境、影像等数据。 在以前的电子政务建设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更多的是集中在前两种类型和结构化数据上,而对第三类数据,特别是实时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开发利用相对较少。随着政府业务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第三类数据的数据量和价值都在迅速增长,相关数据处理技术也逐步成熟。便于区别不妨把包含第三类数据的政务信息资源叫做是政务大数据。

智慧水务 顶层设计: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智慧水务的兴起与内涵 (1) 一、中国智慧水务发展背景 (1) 1、国家统筹智慧城市健康全面发展 (1) 2、水务信息化正在向高级阶段迈进 (2) 3、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重点领域 (3) 二、智慧水务内涵 (6) 1、智慧水务概念与研究范围 (6) 2、智慧水务总体架构 (6) 3、智慧水务特征 (8) 三、发展智慧水务的影响和意义 (9) 1、增进民生幸福 (9) 2、改善水生态环境 (10) 3、提升水务管理水平 (10) 4、促进涉水行业发展 (11) 5、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11) 第二章中国智慧水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一、智慧水务产业链构成及现状 (13) 二、相关产业政策 (14) 1、国家政策 (14) 2、地方政策 (16) 三、建设模式 (18) 1、政府主导,拼盘资金的宁夏模式 (18) 2、供排水企业主导 (19) 3、政府主导+运营商BOT的台州模式 (19) 4、模式评述 (20) 四、产业发展关键障碍 (21) 1、资金投入不足 (21) 2、规划标准缺位 (21)

3、行政壁垒重重 (22) 五、产业发展趋势 (23) 1、总体趋势 (23) 2、终端设备 (24) 3、平台软件及服务 (25) 4、重点建设领域 (26) 5、商业模式 (28) 第三章中国智慧水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30) 一、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30) 1、需求规模与增长趋势 (30) 2、发展特点 (34) 3、市场结构 (36) 二、智慧水务的用户核心关注 (38) 1、政府用户 (38) 2、企业用户 (39) 3、终端用户 (40) 三、智慧水务市场竞争分析 (40) 1、主要参与者 (40) 2、竞争格局 (41) 3、主要供水行业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评析 (42) 第四章中国智慧水务发展建议 (45) 一、对政府 (45) 1、提升认识,重视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智慧水务建设 (45) 2、完善相关标准与规范 (46) 3、加快水务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动力 (46) 二、对供排水集团等企业 (47) 1、建设模式创新,循序渐进提升 (47) 2、加强数据挖掘和系统应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价值 (48) 3、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储备 (49)

项目智慧水务实施方案

智慧水务 为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工程管理水平,加强主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流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智慧水务的应用范围,本工程设计要达到工程信息的采集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工程控制自动化、信息共享阳光化,构建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6.3 智慧水务 6.3.1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遵循安全性、可靠性、规范性、先进性、可扩充性等原则。 (1)注重可行性,着眼合理性,综合利用上游水源及再生水资源,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2)贯彻节能的原则,以先进、适用、合理、经济为原则,降低管理成本,改善管理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相接合,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6.3.2设计目标 建设一套智能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监测子系统采集XXX蓄滞洪区,XXX河蓄涝区,XXX河流域,XXX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基础数据,作为监督、调度和管理的业务支撑。通过通讯传输子系统将所采集信息传输至综合管理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在综合管理中心搭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水资源调度、水环境管理、防洪决策管理提供执行平台。可实现区域模块化,未来作为XXX河、XXX河XXX段的智慧水务模块,随时可

接入XXX区水务监督智能系统。 6.3.3系统整体架构 本工程智慧水务系统主要分五个部分建设。 (1)数据监测子系统:主要由现场各种监测设备、仪表探头组成,达到“水情、水质、水文、设备工况、视频监控”全面检测的要求。XXX河流域的数据监测内容 在XXX河项目中单独建设。 (2)通讯传输子系统:主要通过自建光纤连接各个数据采集前端设备,将数据传输至综合管理中心。 (3)智慧水务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模拟仿真平台、服务器等软硬件设施。 (4)智慧应用: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子系统、水环境管理子系统、工程运行管理子系统、防洪排涝调度子系统、手机APP应用系统等用户应用体系。XXX河的功能 应用与XXX河项目的功能应用相互融合,将两个项目的智慧水务建设成一个区 域性的服务管理平台。 (5)视频会商系统:会商系统与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相互独立建设, 主要实现与上级调度进行视频会议、调度指挥、远程培训的功能。 6.3.4设计内容 6.3.4.1数据监测子系统 (1)水情监测:

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

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本文摘自穆勇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上所做的演讲。 演讲全文: 今天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探讨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问题,我看到群里有很多十分熟悉的朋友,所以交流起来也会比较轻松。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提出,如果我讲的不对的地方,请不客气批评。 一、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的概述 说起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首先是在互联网行业起步并逐步拓展到电信、金融、工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现正拓展到政务领域。 (一)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行业的成功应用,那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应该是思维观念和运作方式的变化,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核心理念包括: 体外互动:邮件、电话、信件互动---服务导引 服务外包:购买服务---简单服务 让渡社会:众包---自助服务 边界开放:数据开放---创造服务 第二,是其技术演进,针对数据处理的技术 首先是传统数据分析处理阶段,该阶段是面向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处理效率低;硬件成本高;平台兼容性差。其次是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总体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主要体现在:具备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分析的能力;基于消费级硬件,不依赖高性能、高可靠性硬件,从而保障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平台兼容性好、扩展性高;进而业界又提出去IOE的思路。 第三,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画像技术以及各类数据融合、分析、挖掘、预测等。 这些都是政务领域需要学习与借鉴的。为此,我认为: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即包括用新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来解决电子政务需求,也包括了政务大数据新的应用。对于第一个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第二个方面需要对政务大数据给出定义。有些人认为政府没有大数据,只有传统的小数据或中数据。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专门中进行讨论。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在智慧城市建设阶段,信息化顶层设计正蔚然成风 智慧北京:2012年,北京市分政府主导领域、市场主导领域,从市级、部门、区(县)三个层面,分18个方 面,全面推进“智慧北京”顶层设计。 智慧武汉:2011年,武汉市投入1000万,全球招标,开展10个重点领域的顶层设计。 智慧广州:2012年,广州市开展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顶层设计。 智慧闵行:2011年,上海市投入200万,开展“智慧闵行”基本框架顶层设计。 什么是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通常情况下,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在规划的指导下,设计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规划实现目标架构的路径。系统的总体架构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顶层设计方法包括:FEA、Togaf、Zachman。 在智慧城市阶段,由于信息系统涉及了政府、企业、市民等多类主体、投资巨大、运营难度大,因此,顶层设计更需要考虑: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付费等实际问题。 新技术和新经济为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新技术: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居民和企业越来越认可电子化的服务方式。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新技术的应用,为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服 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经济:收益递增、长尾、六度空间等新经济规律,使原来无法商业运营的服务变得可行。许多传统行业,正在认识到信息化服务领的域潜在、巨大的商业 价值,比以往更愿意开展战略性的投入。因此,需要用全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顶层设计:更全面的视角:系统性、商业化和产业整合 系统性:使用顶层设计方法,以需求为中心,以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系统整合和统筹建设为目标,综合设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信息资源体系、技术支 撑体系,形成指导系统建设总的框架。 商业化:除了技术可行,更关注商业的可行,设计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使系统成为用户满意、政府,商业上可行的多赢工程。 产业整合:分析产业链结构,分析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识别有能力的企业,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顶层设计的价值 对政府:1.面向未来,统筹布局 –适应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信息化发展的整体需求,以及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立足于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相互适应,提供既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前瞻性的“蓝图”,推动资源的共享与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化的统筹发展。 2.不仅想得全,更能做得好 –从功能框架、技术框架、投资建设、商业运营、产业支撑等多个角度全局规划,有效保障目标架构的落地,提高组织的协同合作能力,利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优的资源达到最佳实践效果。 3.花小钱、办大事

北京地区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解析

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2008 年,IBM提出重大社会发展理念:“智慧地球”,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让这一切互连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化;随后,又提出“智慧城市”的崭新 理念,欧美发达国家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2011 年起,智慧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同,2012 年,北京市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正式开启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跃升的新篇章。借助“智慧北京”、“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大环境,积极跟踪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围绕水务中心工作谋划北京水务信息化的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智慧水务”的构想,旨在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和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 1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从“十五”到“十二五”初期,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2002 年前)、基本建设(2002—2005 年)、业务应用(2006—2010 年)3 个重要阶段,北京水务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则、分步实施;平台公用、资源共享;应用先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了1 个基础设施平台、1 个综合数据库、6 大业务应用、3 个保障环境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数字水务”的基本成果,实现了支撑北京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绩效,水务信息化建设进入“整合共享、深化应用”的发展阶段。初步建成雨情、水情、水环境、工情、供水、排水、节水等11 类信息采集系

邯郸市自来水公司智慧水务初设

城镇供水 NO.3 2019 81 CITY AND TOWN WATER SUPPLY ·研究与探讨· 邯郸市自来水公司智慧水务初设 陈丽艳 李保山 李华 (河北省邯郸市自来水公司,河北邯郸 056002) 摘要:水作为生命之源,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水质标准与保障供水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智慧水务”建设便成为当今供水企业工作的重要目标。然而,关于智慧水务的建设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实现智慧水务,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智慧水务;发展现状;信息化建设前言 如今,信息技术正在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融合、与城市的管理运行系统相融合、与市民的生活和企业的运行相融合,创造出原来难以想象的城市和生活新形态。水务信息化作为城市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保民生的技术支撑手段。为了有力支撑“智慧邯郸”的发展,抢抓邯郸市信息化建设重大战略机遇,邯郸自来水公司积极深入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利用智慧水务保障居民用水安全,从根源上解决居民对城市用水和水污染等问题的诉求。努力以智慧水务建设为引领,有力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智慧水务定义 智慧水务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采集供水信息,将信息可视化,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出相应的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整个水务系统的生产和管理,从各个方面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支撑,从而构建全方位的职能水务管理系统。 2.公司信息化发展现状 邯郸市自来水公司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经过多年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相继建成了管网GIS 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SCADA 系统、营业收费管理系统、OA 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功能实用的信息系统,促进了公司业务运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供水管网GIS 系统主要工作涉及各类输配水管线及附属供水设施的现场定位、关联结构确定、属性信息标识等。GIS 系统对城市供水管网信息进行存储、分析、管理以及应用,为管网改造、爆管抢修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从而在供水安全上发挥着高效快捷的作用。2018年7月29日,邯郸市一大型商场门口地下500毫米城市供水主管线发生爆管,导致大面积积水,公司抢修人员结合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迅速定位,并及时全部关闭了与爆管相关的供水闸门,为迅速制定抢修方案提供

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演示教学

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 设计案例

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2008 年,IBM提出重大社会发展理念:“智慧地球”,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让这一切互连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化;随后,又提出“智慧城市”的崭新 理念,欧美发达国家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2011 年起,智慧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同,2012 年,北京市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正式开启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跃升的新篇章。借助“智慧北京”、“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大环境,积极跟踪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围绕水务中心工作谋划北京水务信息化的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智慧水务”的构想,旨在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和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 1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从“十五”到“十二五”初期,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2002 年前)、基本建设(2002—2005 年)、业务应用(2006—2010 年)3 个重要阶段,北京水务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则、分步实施;平台公用、资源共享;应用先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了 1 个基础设施平台、1 个综合数据库、6 大业务应用、3 个保障环境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数字水务”的基本成果,实现了支撑北京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绩效,水务信息化建设进入“整合共享、深化应用”的发展阶段。初步建成雨情、水情、水环境、工情、供水、排水、节水等 11 类信息采集系统;形成上连北京市政府、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横连北京市交管局、气象局,下连 14 个区县水务局、28 个局属单位的骨干通信网。建成局中心综合数据库,涵盖 8 大类45 小类业务数据;建成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向局内 25 个单位及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交通、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享数据。在水资源、城市应急防汛、供排水、郊区水务及水务工程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应用系统。初步完成信息化标准、运行管理维护及信息安全 3 大保障环境的建设。 尽管水务信息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距离“智慧北京”、“水务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水务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1)监测不够全面。目前北京市水务监测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还存在信息采集站点内容不够均衡,布设密度和深度不能完全支撑水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设备的完好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和优化。 2)决策支持不够科学。随着水务信息化应用的逐步开展,应用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工程自动化方面,在水环境、水生态及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还较少;系统功能大都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满足日常管理需要,辅助决策类、统计分析类系统不足,不能有效

智慧水务平台初步设计方案[精品文档]

xx市城镇智慧水务平台初步设计方案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概论 (1) 1.2. 方案编制依据 (1) 1.2.1. 政策法规 (1) 1.2.2. 技术规范及标准 (2) 1.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 1.4.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 1.5. 效益分析 (3) 1.5.1. 社会效益 (3) 1.5.2. 企业效益 (4) 2. 主智慧水务建设内容及目标 (5) 2.1. 智慧水务建设内容 (5) 2.2. 智慧水务建设目标 (6) 3. xx市水务信息化现状分析 (6) 4. “智慧水务”系统建设方案 (7) 4.1. 设计目的 (7) 4.2. 设计内容 (7) 4.2.1.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7) 4.2.2. 对外服务系统 (8) 4.2.3. 对内服务系统 (8) 4.2.4. 智慧信息化基础设施 (8) 5. 基础硬件建设 (8) 5.1. 调度中心 (8) 5.2. 网络建设 (9) 5.3. 系统安全防护 (9)

6. “智慧水务”--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9) 6.1. 水厂集散控制系统 (11) 6.2. 供水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 (11) 6.3.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 (12) 6.3.1. 供水管网普查及GIS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2) 6.3.2. 供水管网GIS系统建设的目标 (14) 6.3.3. 系统集成方案 (14) 7. “智慧水务”--对外服务系统 (15) 7.1. 用户智能报装系统 (16) 7.2. 智能抄表系统 (16) 7.3. 营业收费系统 (17) 7.4. 供水智能服务热线系统 (18) 7.4.1. 概述 (18) 7.4.2. 服务热线系统功能及其流程 (18) 7.5. 智能化营业厅系统 (19) 8. “智慧水务”--对内服务系统 (19) 8.1. 门户网站 (20) 8.2. 企业办公管理系统 (21) 8.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21) 8.4. 财务管理系统 (22) 8.5. 安防和视频监控系统 (22) 9. “智慧水务”--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系统 (22) 10. “智慧水务”-水文、水务、防洪管理 (23) 10.1. 水务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 (23) 10.2. 水务政务与综合业务应用体系建设 (23) 11. 分期实施计划 (25) 11.1. 分期实施原则 (25)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 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doczj.com/doc/9c10123243.html,的支持! 1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2 目录 一、概 述 . ............................................................... . (4) 1.1 建设背 景: . .............................................................. . (4) 1.2 企业运营存在的问 题: . .............................................................. .. (4) 1 1.3 企业运营需求分 析: . .............................................................. .. (5) 二、支持技 术 . ............................................................... .. (5)

2.1 3S技 术 . ............................................................... . (5) 2.2 物联网技 术 . ............................................................... . (6) 2.3 富客户端技 术 . ............................................................... . (7) 2.4动互联网技 术 . ............................................................... .. (7) 三、系统建设目 标 . ............................................................... (7) 四、总体设 2 计 . ............................................................... .. (8) 五、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内 容 . ............................................................... .. (9) 5.1智慧水务运营数据中

智慧徐圩顶层设计任务书

附件1: 智慧徐圩顶层设计招标公告 附件: 智慧徐圩顶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自徐圩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区既面临国家战略叠加等发展机遇,也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区域竞争。“智慧徐圩”建设是提升徐圩新区的发展规划能力、实现科学发展,提升公共设施水平、提高城市运行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是打造“高效、循环、低碳、智能”的有效途径。 “智慧徐圩”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智慧网络化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构建以政府、企业、民生为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平台,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手段,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推 —1—

动徐圩新区最终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2、设计目标 特别说明:以下对设计目标的描述仅作为投标人在编制投标应答文件时参考,任何满足徐圩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都是值得称许的,投标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修改“设计目标”的描述。 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基本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普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引领企业创新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基本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经济持续发展、资源科学调配、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伴随市民一生的集成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智慧生活环境,全面构建以市民需求为中心、高效运行的政府整合服务体系,在徐圩新区全面形成信息化和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在江苏乃至全国,开创一条智慧管区、工业立区、服务强区的新型工业产业特点的区域发展的道路,为徐圩新区尽快打造成为“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3、设计原则 投标人要针对以下设计原则阐述一旦自己成为资格供应商之后,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等各个环节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设计原则的,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1)系统性与科学性。顶层设计成果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 —2—

某项目智慧水务实施方案

某项目智慧水务实施方案

智慧水务 为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工程管理水平,加强主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流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智慧水务的应用范围,本工程设计要达到工程信息的采集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工程控制自动化、信息共享阳光化,构建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6.3 智慧水务 6.3.1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遵循安全性、可靠性、规范性、先进性、可扩充性等原则。 (1)注重可行性,着眼合理性,综合利用上游水源及再生水资源,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2)贯彻节能的原则,以先进、适用、合理、经济为原则,降低管理成本,改善管理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相接合,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6.3.2设计目标 建设一套智能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监测子系统采集XXX蓄滞洪区,XXX河蓄涝区,XXX河流域,XXX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基础数据,作为监督、调度和管理的业务支撑。通过通讯传输子系统将所采集信息传输至综合管理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在综合管理中心搭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水资源调度、水环境管理、防洪决策管理提供执行平台。可实现区域模块化,未来作为XXX河、XXX河XXX 段的智慧水务模块,随时可接入XXX区水务监督智能系统。 6.3.3系统整体架构 本工程智慧水务系统主要分五个部分建设。 (1)数据监测子系统:主要由现场各种监测设备、仪表探头组成,达到“水情、水质、水文、设备工况、视频监控”全面检测的要求。XXX河流域的数据监 测内容在XXX河项目中单独建设。

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指南

“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指南 (征求意见稿) 根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智慧北京”顶层设计的通知》(京经信委发〔2012〕21号)(简称《通知》)的要求,为科学指导各市级部门、各区(县)以及相关企业开展顶层设计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各有关单位应结合《“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总则》(简称《总则》)对业务框架、资源框架、基础设施、政策机制的设计要求,按照指南开展顶层设计工作。 一、市级顶层设计 (一)成立工作组,建立工作机制 1.确定牵头部门。按照《通知》的“联合分组方案”,人口服务管理、交通服务管理、资源环境管理、城市安全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服务管理、市场监管服务、党政机关科学管理8个领域的参与单位通过讨论确定牵头部门;或根据需要,对领域进一步细化,分解为主题,通过讨论分别确定各个主题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其他领域顶层设计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有关参与单位共同开展。 牵头部门负责顶层设计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成果报告的汇总和报送。 2.成立工作组。牵头部门组织各参与单位共同成立顶层设计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牵头单位与各参与单位指定,组长由牵头单位工作人员担任。

3.建立工作机制。领域顶层设计各阶段成果、重大协调事项等报各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委专家、本领域业务专家成立专家咨询组,提供决策支持和咨询、指导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落实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工作问题;定期编制简报,将顶层设计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参与单位,并抄送市经济信息化委。 (二)任务分解和工作部署 1.确定顶层设计目标和工作重点。工作组根据本领域业务发展愿景、重点、难点,确定顶层设计工作方向和主题。 2.任务分解。牵头部门组织参与单位共同确定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各参与单位的工作任务。参与单位应结合自身工作分工,提供必须的研究基础,包括本部门有关的业务梳理成果、资源目录梳理成果、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现状、信息化规划等,牵头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成果的最终汇总。 3.工作部署。工作组应召开工作部署会,统一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计划。 4.组织培训。工作组可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三)方案的编制 1.顶层设计流程 顶层设计前期调研和交流学习。工作组对业务相关部门和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前期调研,了解业务、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政策机制的现状和应用效果;积极参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顶层设计培训和经验交流;可根据需要,向市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原则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原则 摘要:智慧城市还只是一种构想,为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性投资,从一开始就要特别注意搞好顶层设计,这会让城市建设少走不少弯路。构建智慧城市要先从顶层设计开始,遵守其原则。 关键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设计原则 一、顶层设计的概念 顶层设计是指由高端开始,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全局性设计理念;是铺展在意图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是具有总体明确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科学思想;是由全局到局部,由上位到下位,由根本到分支的整体性谋划方法。设计者从最根本目标出发,建立宏观战略体系,确定其涉及层面和主次关系,进而分别研究各层面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注重相互间的协调与同步,最终达到有效解决重大问题的目的。 应用领域,“顶层设计”是科学的实践指导思想,能应用到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之中,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设计、重点产业革新、经济制度改革、政府政策制定、微观市场建设、企业发展研究等方面。 设计重点,“高度性”:占据战略制高点,看清问题本质;“全局性”:将涉及层面尽收眼底,分清重点与非重点;“系统性”: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具体性”:基层做起,注重落实目标的方法与细节。 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三大误区 1、误以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巨型信息系统 一些做数字城市的专家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数字的升级,如果说数字城市的本质是虚拟化和信息化,那么智慧城市就是随着新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催生的数字城市的高级化阶段。这样的认识,固然有其一定的道理,新加坡智慧城市的建设就经历了“电脑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但仅仅将智慧城市看做是数字城市的高级阶段,就会产生智慧城市就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的巨型信息系统的错误结论。需要明确的是,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巨型信息系统,巨型公共信息平台(是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工程建设的必选项)仅仅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它是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一个信息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中除了基于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外,还需要在智慧城市产业支撑、投融资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