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拖延症心理学分享

拖延症心理学分享

拖延症心理学分享
拖延症心理学分享

经典读书:拖延心理学一起来挖掘拖延,这种心理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首先我自己就有拖延症相关的书也看了挺多的。但是这本书是我感觉对拖延症分析最到位的一本书。特别是前半部分在描写拖延症的时候我就是各种中枪都快被打成筛子了,不过这本书在后半部分就是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比前半部分就弱一点,但是没关系。有些问题我们只要能清楚的看清他的本质,它本身就会有所缓解,就像情绪这东西一样,你看我们伤心的时候,如果是对着镜子哭,往往就哭不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他。等你看到它的时候,它本身就会消减。这本书的作者叫做简.博克,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我给大伙梳理出了这本书关于拖延症的一些表现形式,还有三个主要原因和三个解决方案,我们现在看第一部分拖延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定义,不是每一个做事爱拖延的情况都叫拖延症的,有些人吧,他做事就是拖拖拉拉的。但是他不难受,就是这个过程,他是不自责,不纠结的。而且呢,他也不想变得更有效率,这种情况就不叫拖延症。那能称得上拖延症就是说做事儿不光是托。而且同时他在心理上还不能接受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就是他急切的想要做出改变。但是吧,他就是做不到最后这种心理的矛盾导致极度的痛苦。同时在身体上也会有一

些表现。比如说像头疼啊,胃疼,还有失眠,最后影响到了自己正

常的生活。像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拖延症。

有拖延症的人,他在做事儿的时候会掉入一个叫做拖延怪圈儿

的陷阱,咱们先来说一下,大概是什么样。就是在面对一个新任务

的时候他先是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预期。想要早早地开始充分的准备,最后漂亮的完成任务,但是他一直处在这种想的状态,就是作

者说的一种脑锁住的状态啊。这个人吧,他就是开始不了,他不肯

行动。同时他一边拖一边伴有极度的焦虑,等到最后截止日期快到

的时候他要么一口气把这事儿干完,要么就直接放弃了。这整个过

程特别的痛苦,就拿我自己打一个比喻吧,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

就历经了一个完整的拖延周期。我来描述一下啥感觉,比如说这周

六我需要交这篇稿子。那么我从星期一就开始做准备啦,我脑袋里呢,对这篇稿子有一个很高的期望,就是我要一片逻辑又清楚又风

趣幽默,又有深度的好文章,最好就是让别人看完之后有拍案叫绝

的感觉。然后呢,我就开始收集各种资料,虽然我想得挺多的,但

是我就是一直没动笔,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结果一直拖、拖、拖,拖到星期四的晚上。这个时候我连个大纲都没有呢,然后呢,我心里就开始越来越着急,等到星期五的早晨的时候我心里又

有变化。就是我突然觉得啊,没事儿,我还有很多时间反而这一刻

我是不慌的。因为我想我还有一整天和一个晚上的时间啊。然后我

就开始慢慢的一边想一边写。一直耗到了星期五的晚上,这时候就

是不管怎么样都得动笔了,然后就熬着写到半夜。最后是终于完成

了。在完成的那一刻,我脑袋里面迸射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下次

一定不能再拖了。我下次一定要早早的开始。因为这个过程实在是

太难受了,像我这种情况属于轻度的拖延症。因为我至少可以在截

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务,拿那些重度的拖延症患者比这个情况就要惨

多了,那些重度的拖延症患者他前面的心里过程都是一样的啊,都

是很想去做这件事儿,但是很焦虑,一直开动不了。但是不一样的

是这些人在截止日期之前,他是完成不了的,他是直接放弃的。或

者是在没有截止日期的时候,他一直处在这样一个焦虑和纠结的状态,这种状态久了之后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攻击自我毁灭,破罐子破

摔的倾向,就是他越做不好越完成不了目标,他就对自己的下一个

目标的要求反而变得越来越高。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挫败的闭环到最

后这种心境他会投射到外部。开始对外界的环境产生强烈的不满。

如果到了这种情况这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觉得身在地狱,有人对拖延症下了这么一个定义,说它是一种没有任何的原因,毁掉自己生活的一种行为,这句话表明拖延症,如果处理不好是真

的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的。如果有人说拖延症,没有任何的原因,那这本书的作者是不干的。你为他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从生理上、

心理上和思想上给我们总结出了三个层面的原因,帮助我们解决了

拖延症这种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机制。上面就是拖延症的表现形式,我们说完了下面我们看看形成他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生理上的原因。有些人就是不信邪,他说

拖延症,这种小事儿,如果我真把他当个事儿,轻轻松松就能克服。

你看这种人连克服拖延症,这件事儿他都要拖延。如果真的那么自信,那就很可能是对拖延症的本质不太清楚。我们可以算一笔时间上的帐大概在六百万年前我们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但那个时候有很多种人类,比如说有:能人、海德堡之人、将人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人。但是这些人都不是我们的祖先。我们人类的祖先智人这个分支大概是在一百五十万年前出现。他们和其他人种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会使用工具。虽然工具也在慢慢的进化,但是在这一百五十万年的漫长时间里都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智人们活着的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第一找到食物,第二找到对象。然后。没有任何其他追求了,大概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了下来,开始圈养动物开始种植庄稼。这个时候食物就开始过剩。而食物过剩就有一种计算数字的需求,所以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文字一出现这个世界就开始慢慢的变化了,向经验知识就可以传承了,这个时候信息才开始出现。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人接收更多的信息,他们的大脑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他们只是少数的人。在三百年前印刷术出现了。这让信息大规模的开始传播。所有人基本上都可以开始掌握文字,在有生之年掌握更多的信息来了解这个事情。在十年前互联网开始普及。大量的信息开始喷涌而出,信息多的就跟河里的水一样,你根本不需要再去找水了,随时用随时。在五年前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了,开启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多到了,已经不适用河流可以形容的了,有点儿像下雨的感觉,我们不可能不被信息流领导连躲都没地方躲。

刚才这些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你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作为一个

人从掌握信息开始。总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追求,开始算也就

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所以说那个被我们称为理智的东西再和另外一

个东西对抗,那个东西就是本能,而本能是一个已经进化了一百五

十万年的家伙,他就是遇到东西就吃,吃了就睡,遇到奇怪的东西

就怕,遇到不舒服的情景他就躲避,它就是那个没有任何追求不需

要自控力的大脑。理智和本能,这两种力量就在我们的脑子里面打架,你说哪一种力量会赢?肯定是本能赢嘛。你把它进化的时间太

长了,打个比方吧,理智和本能,就像两个人在共同驾驭我们身体

这辆汽车。但是理智他就象一个虚弱的小老头儿一样。你想让他开

车还得花费巨大的能量,而且特别耗油。而本能这个人它就长得跟

彪形大汉一样特别的强壮,而且人家开这台车已经开了一百五十万

年了,而理智就像一个刚上来的司机。那你说他们俩在争夺这辆车

的控制权的时候,谁能打赢呢。所以说,在遇到一件困难事情的时候,我们拖才是正常的。不拖反而是不正常的。

面对拖延症,首先要树立起的第一个关键就是不要自责,因为

这就是我们大脑天生的操作系统,谁都一样没啥特别的。上面说了

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智在驾驭我们的身体,但是绝大多数时间其实都

是我们的本能反应。那既然是本能反应是什么样的心理导致我们的

拖延呢,这本书的作者分析是恐惧,也就是害怕。害怕本来是我们

保护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不管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我估计这个人都活不久,要

么他已经挂了,要不然他就在监狱里面。而且恐惧这东西,它不光是我们天生的一个原装程序,外界的环境也会给我们制造大量的恐惧。比如说一个小孩儿,他害怕的东西就不多,但是随着他越长越大,他害怕的东西就会越变越多。

一般我们整个教育系统主要就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奖励系统。包括优秀的同学,还有硬件设施、学位证、好工作,这些都是奖励系统,还有一个就是恐吓系统。像考试、考勤、纪律,还有叫家长,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吓大的,我们到底怕些什么呢?第一个当然是怕失败。拖延症的人,有一个典型的关键就是他把价值观、能力和自身的表现。这三者是划等号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制度下的观念,就是一次考试,考好了,所有人都说你真厉害,有出息,感觉以后就要飞黄腾达了,但是一次考试考不好这个人瞬间就被踩成肉饼。那就是无能,不用功,蠢货。

其实现在我们知道。表现上的浮动太正常了,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错和失败之后才能出成绩。而拖延症的人,他虽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就是把表现上升到了能力和价值观的高度,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能力是不断浮动的,一件事情做不好,上一秒他还觉得自己有能力下一秒突然就觉得自己是个废物,那你说他们怎么能不害怕呢。所以说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故意拖着把事情搞砸,到后来他们就开始告诉自己说,你看我不是没有能力。我只不过是没有全力以赴罢了,这样他们就可以避免看到那个真实

的自己,还有拖延症的人,他除了特别害怕失败之外他还有一种对

成功的恐惧。你说害怕失败这个好理解,那害怕成功是怎么一回事

儿呢,原来这种类型通常都有家庭问题。这样的家庭是倾向于怀疑

孩子能力的,这样慢慢的就会让这个孩子也开始自我怀疑。这就导

致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惯性就是每次在快要完成和成功的时候,他心里反而开始担心了,哎呀,他就担心万一父母说的是真的

咋办,万一我真的不是那块料,这咋办。所以说家庭环境在某个程

度上也会造成一个人的拖延症。除了前面说的拖延症对成功和害怕

的恐惧之外,他们最怕的其实还是对掌控权的恐惧。、我们被强加

的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倾向于躲避。这个问题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

一个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问题,我们在做自己心里想做自己决定

做的那件事情的时候,这就是有内部动机。而用外力强加的我们去

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父母说的还是别人给钱都是形势所迫,

这个就是外部动机。我们行动的所有原因都是去满足这个动机,但

如果是内部动机,那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去做。那我们肯定就有动力

去做,一但是别人要求的这件事儿的内部动机就转化成了外部东西。那么问题就是我们是要满足自己还是满足别人。如果这个需求满足

的人,他不是一个你喜欢的人,而是一个你讨厌的人,那这时候动

机就会彻底消失。你有动机自然就不想坐,那就开始拖呗。这个说

的好像有点绕。简单说就是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我们喜欢

的人,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就很有动力。我们讨厌的人,让我们

做的事情,我们肯定就得拖。

上面就是导致拖延症的第二个大原因,恐惧。下面我们来说,

第三个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这个词听起来是个美好的词儿啊,但是他也分行动上的完美主义和思想上的完美主义。这两个差

距是非常大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机制和行为习惯。行动上的完

美主义是说他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用行动持续改进,最后获

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但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可就惨了,他就是

只盯着脑海里的那个完美的画面啊。也是一个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超

高要求。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面对这个东西,就像做雕刻一样,同

样是面对一块石头,行动的完美主义者,既然脑袋里面有一个画面,那就开始动手雕刻呗,一点儿一点儿地磨,到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可能

跟脑子里面想的不太一样,但是也会是一个很不错的作品。但是思

想上的完美主义可就不一样了,他就是不坐他就一直想。而且他一

看到这个石头它就心烦,因为这个石头和他脑海里的那个完美的雕像,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所以等到时间的期限一到他连石头都没碰

一下,就决定放弃了。然后他还能对自己说,再遇到下一块石头的

时候,我一定能雕的比第一块石头还要漂亮。他又定了一个更高的

更不可能达到的要求。他对每件事情都有很高的期望,然后在行动

的过程里发现总是达不到你的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持续的挫败感。

他越痛苦就越没自信,然后他的行动力就越差。然后做的东西也就

越差,最后他就越容易放弃,形成了一个闭环的自我挫败机制。而

最可怕的是这种持续的自我挫败自我挑衅和自我挑剔,最后他会投

射到外部的环境。成为他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行为习惯,就会变成

看什么事情他都不顺眼,像这种情况就比较惨了,所以说一个深度

的拖延症患者是很难相处的。他和自己都不能很好的相处,就更不

可能去爱别人,说到底拖延症就是一个怎么面对自己怎么跟自己相

处的问题。

有很多人说,那怎么治疗拖延症呢,是不是就能跟治疗感冒发

烧一样一剂药吃下去或者打上一针一下子就变好了,这种方法其实

特别的不现实,这就好像你要在欲望和本能之间必须消灭一个。这

两个。你不管灭了谁一个人都会变得不正常,就好像我们熟悉的007,詹姆斯邦德一样,他是非常的理性,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控制好自己

的情绪。而且他跟邦女郎谈恋爱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的,那这个

人就感觉像一个杀人机器一样没有人情味儿,太理性的人不光是让

人觉得不舒服,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很差,但是如果一个人完全

不能控制自己的本能,那也跟猴子没什么区别了,他也不可能做成

任何事情。所以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把谁给灭了,而是在那

个时间可以合理的调动那个理智来帮我们做事。让那个理智很低的

追求及时满足的本能该休息的时候就让他休息,不要来打扰我们的

正常工作,那怎么样调动这个理智让他帮我们做事儿呢,这本书的

作者给了我们下面三个建议也是克服拖延症的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设定截止日期。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说,deadline也就

是截止日期,他才是第一生产力。你看我们所有的劳动,特别是那

种从无到有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截止日期的话,真是能拖多久就

拖多久,比如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没有截止日期,它就整整拖了二十年。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他

是怎么过来的,还有达芬奇他一辈子创造了六千多页手稿,而且人

们估计只是三分之一。里面虽然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他真

正完成的没有几件儿。他一辈子就画了二十多幅画儿,那个着名的“最后的晚餐”,他花了三年,“蒙娜丽莎”他画了四年。最后因为他太

拖拉跟好多机构都闹掰了,在达芬奇临死之前笔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谁来告诉我,我到底有哪一件事情是彻底完成的。你看

他多痛苦,虽然我们看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但是他自己却感觉那些

都是半成品,这个就是因为没有截止期。一旦事情没有截止日期就

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无限改进的陷阱里面。那他就感受不到你件作品

完成之后的那种瞬间的成就感。所以说设置截止日期这个动作,他

不光可以让我们快速的按时的完成任务,也是对我们心理的一种保护。

第二个方法是改变环境,你看打仗的时候地形是特别重要的。

通常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争,他就是占据了一个高地,然后把敌人引

诱到自己的环境里面从高处射杀他们。而我们跟拖延症的战斗,其

实也是一样的。虽然本能这个彪形大汉非常强大,我们正面肯定是

打不过的。但是它的智商并不高啊,它的智商也就跟七八岁的小孩

儿一样。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认真写作业,怎么办呢,

那肯定是要把它放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面旁边肯定不能有动画片儿。比如说我就特别喜欢坐飞机。当然呆在飞机上虽然挺难受的,两个

位置窄窄的也不让玩手机也没有乱七八糟的零食,也没人跟你聊天儿。而且在几万米的高空,我肯定也不想出去。但是这时候心就很容易定下来。我就发现工作的效率特别高,往往一趟飞机坐下来平时堆的一堆不想干的事情就全能解决掉。所以。我们在需要完成一些高度专注的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里面。这个会让我们省很多力气。有一句话不是说我打不过还躲不过吗。

第三个办法是心法的转变,你看拖延症的人,往往就是对事情的预期太高了,那我们就要做一种心理上的转化。就是从我要做一个完美的东西转换到我要做一个最烂的东西,其实拖延症的人,他并不是能力弱,往往他们的能力都挺强的,他们最难的就是没有办法开始,一旦他们开始了工作效率其实还是挺高的。所以对拖延症的人来说,降低预期特别重要,比如说我要炒一个菜。那我就对自己说,我要炒一盘儿最难吃的菜,如果要写一篇文章呢。就告诉自己,我要写一个废话连篇,让所有人都抓狂的文章,这样预期调整一个人就很容易开始,心里就容易放松。这个心法可以让拖延症的心理压力减轻很多。好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其实这本书想说的是拖延症,他本身就不是个病。他也不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他其实是精力管理的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及时地调动我们的经历调动我们脑袋里的那个理智让他来帮我们做事。当然啦,能随时调动他当然好,只不过是在今天的社会要调动他会变得越来越难,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我们周围的诱惑实在太多了,第二,如果没有特别的信仰,我们就不需要太多的调度,现在很多产业都是在服务这个原始的欲望。比如说现在吃饭有人送上门、理发有人送上门、按摩有人送上门。基本所有的服务都有人送上门,这就会让我们越来越舒服,就让那个欲望的小人儿变得越来越强大,一旦他强大了,它才不想让那个病病殃殃的理智来控制我们的身体。所以说整个环境就容易把我们驯化的越来越懒,这是社会的一个大趋势,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持续的时刻自给为难自己,持续的思考和创新,把我们人类的知识版图越撑越大,他们就是我们人类的前进的开拓者。让我们学习管理精力,调动理智吧。避免拖延症带来的弊端。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你总结写完了吗?” “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 “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 “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 “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 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于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这本《拖延心理学》。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自己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且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拖到现在才看了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拖延?作者认为,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根源:拖延者的主观时间与钟表时间的冲突;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你的身体、大脑以及你的遗传基因;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十

分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排除在外,拖延和智力没有关系。要摆脱拖延,真正认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是第一步。 书中提到一个拖延怪圈,是拖延者基本都会经历的,即从接到一个任务到最终那个任务被放弃或是被完成了的这个过程。整个过程从头到尾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并且,大部分的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对此,我深有体会。比如,每次刚刚接受一个任务,总是信心满满,觉得虽然自己不能马上开始,但是一定会有条不紊地完成它。直到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我才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但是想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有还是抱着希望。时间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开始,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剩余的乐观情绪,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无法挽回,又陷入后悔和自责;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事,其他事我都愿意做,而转移我注意力事务的出色完成甚至让我相信在那件事情上我也正大步迈进;有时甚至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来掩盖自己的窘境。到下一阶段,虽然我感到惭愧内疚,但是继续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盼望着“缓刑”的奇迹出现。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此刻我已经绝望了,后悔、内疚、痛苦涌上心头,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觉得自己缺少了其他人都有的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他们都行,就我不行。到最后把自己逼到不得不在背水一战和弃船逃跑之间做选择。选择不做的话,这个拖延怪圈就此画上了句号。选择做的话,此时的压力已经让我痛苦不堪,让我感到做些什么总比无所事事好。而令我惊讶的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翻读了由简·博克与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点便觉得书中所说如同枪棒,一次次的甩过来,自身却无力挡脱。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交,所以只好赶在今天的尾巴把这赶出来…… 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须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

有时间……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 慢慢来。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我相信,

心理书读后感

心理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心理书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现在社会大家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症、月光族、熬夜族、减肥控、淘宝控、电脑控、手机控、微博控、购物狂、工作狂、注意力涣散、抽烟、酗酒等症状,而我也有以上症状中的多数。因此,希望通过这本书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 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提出了意志力损耗极限的理论,这个理论首先包含了损耗意志力的种种条件的论述(其中包括外界诱因、自身心理因素、肌体营养条件,生物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这些条件如何量化地影响意志力(例如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进而提出了如何减少意志力损耗的理论(例如应该在意志力旺盛期处理繁杂事务,避免在意志力薄弱时处理这类事务大量浪费性损耗意志力,这也是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我们有限的意志力的理论)。许多人按照传统的自控力训练读物去试图训练自己时,没有得到避免意志力损耗这方面的指导,因此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他们的意志力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的量远远比不上损耗。 本书推荐采用的不是强制疗法,恰恰相反,本书反对强制疗法,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

的思想不谋而合,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活用,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他欲望来抵制当前诱惑。 本书指出善待自己的重要性,即很多时候不要强求。这极像博彩爱好者常说的“不要越输越赌”。本书指出,善待自己是给自己减压,而很多时候,人们屈从于欲望往往是为了逃避压力。只有行之有效地缓解压力,才能使人们不再为了逃避压力而被诱惑。这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意志力崩溃的最重要原因。在本书的最后,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那就是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 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没有自控力,好比轮船没有了动力,只有随波逐流,漂浮不定,无法到达彼岸。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术,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里所说的“坚韧不拔之志”,正是本书所指的自控力。自控力给我的启示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克制欲望是需要精力的,既然精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不必时时克制,事事克制,在不影响长远目标的事上给自己一些放纵,而在影响长远目标的事情上耗费精力去节制自己。现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让人的欲望无限膨胀。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于能抵御多少诱惑。古今中外的名人,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拿破仑、毛泽东、周恩来、陈景润、袁隆平功成名就,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人物,或许能找到千万条理由,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远离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文档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论文关键词:拖延人格动机自尊 论文摘要:拖延是个体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它不仅导致成就低下,而且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感。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两类,相应地,拖延行为的产生既有个体内部的原因,也有情境因素的作用。从个体角度来讲,低严谨性、低自尊、低能力和缺乏动机是主要因素,而任务厌恶和奖惩时限较长是影响拖延的情境因素。对拖延行为的干预应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 拖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Ferrari等指出,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拖延的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2]。为了弄清拖延的实质,帮助人们摆脱拖延带来的困扰,西方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介绍,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借此带动国内的相关研究。 一、拖延的概念与类型 拖延一词的英文为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 意为推至明天(putting forward until tomorrow)。这个概念其实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有时人们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行动是更有价值的,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 拖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既不是受他人胁迫的不得已行为,也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客观延误。其次,拖延带有回避性,拖延者不愿意开始或完成已经打算做的事情,这种回避与简单的回避决定(decision avoidance)不同,后者的最初意图就是延迟[3]。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4],即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延迟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拖延是个复杂的现象,按照拖延的性质可以把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特质拖延(trait procrastination)也称长期拖延(chronic procrastination),是一种人格特质。特质拖延者在任何情境中都会表现出一种拖延倾向,并报告有更多的拖延行为。特质拖延者又分为三类[5]:等到最后一刻才进行冲刺的唤醒型(arousal types);害怕失败、甚至害怕成功的回避者(avoiders);无法做出决定的拖延者(decisional procrastinators),状态拖延(state procrastination)是指在某种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拖延行为,如大学生在写论文、考试复习时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3]。 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一种应对方式,并把拖延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6]。焦虑型拖延也称紧张恐惧型拖延(tense-afraid type),这类拖延者害怕失败,也无法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但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内疚和忧虑。放松型拖延也叫快乐寻求型拖延(pleasure seeking),这类拖延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认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报小于付出,并擅长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二、影响拖延的因素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正确对待目标 我们拖延,因为我们看不到目标,无法产生渴望和紧迫感。设立目标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可操作的目标 根据“smart”原则所谓的可操作性就是要求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完成时间,和细节步骤。 我们以前的错误设定是:“我今年想要为客户开发20个大客户”。而正确的设定应该是“里心能够开发几个客户,溪口又应该做哪些客户”。所有计划具象化,才能够更好的执行。2、务实的目标 目标的务实性是和可操作性相补的,它要求我们去完成可量化、能够做到的,具有相关性的目标。 比如说目前田哥田姐工作,错误的目标是“年底前,完成80个有效田哥田姐的开发”正确的应该是“在9-10月份肥料冬储季节,开展田哥田姐开发工作,能在开发的过程中让他们尝到作为田哥的好处” 3、分解目标我们有时候之所以有了目标仍然拖延不前,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对于过大的目标充满恐惧,而分解目标到每一个小的容易操作的环节,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拖延,日本一个著名的马拉松冠军就是用给赛道设定多个目标站的方法,消除自己对于长距离的恐惧,轻松战胜其他对手的。所以田哥招聘工作也是这般,前期的宣传,到赛选,在动投入工作前的带动工作,以及后期自运营时的跟进,步步为营方能致胜。 二、妥善处理时间 摆脱拖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在合理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从以下方面最大化利用时间。 1、客观判断时间 拖延的一个诱因就是自己高估了自己的效率,自以为时间很充裕。要避免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客观反思,这个任务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以及我们能够真正抽出多少时间投入。 想要做到这一点,光靠问问题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建立记录时间的习惯,来培养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从而越发准确的判断我们自己的时间消耗。 所以下次不要轻易告诉自己明天就能有足够时间去做这个事情。而是要检查自己的时间表,根据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判断时间是否足够。 2、立即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想了一万个方法而不去做,白白烂费了时间。打消拖延的关键在于执行,即使在执行的过程发现错误和问题,也可以随时调整计划。既然目标已经确定,就停下手头的事情,调整事情的优先级,并立刻去做 3、只需要十五分钟 书中证明我们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集中15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多负担,只要做15分钟即可。这样做的有点十分明显,首先,我们不会因为时间短而不去做,可以从分利用时间碎片,另外十五分钟不会让我们感到厌倦和疲惫,可以让我们以最搞笑的状态将任务分段击破。 下次我们面对任务在想要抱怨的时候,不要说任务多不想做。应该鼓励自己,只要十五分钟,看看我能做的多好。 4、授权和删减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要学会将不重要的任务授权给他人或者干脆放弃。比如告诉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我不会看朋友圈,无论显示的

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后 感 这本书是刘老师在周四的好书推荐活动中介绍给大家的,我觉得 自己也有拖延的毛病,所以就买了一本。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对如何加快我的节奏,节约我的时间。我的理解是: 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存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 目标。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个迷你目标都 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积成大目标。现实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 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 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下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利 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要通过一次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 遭遇到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困难是,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 一个需要你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可能 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下不管)。你真的是做这件事的唯 一人选吗?这件事真的必要去做吗?我会给这件事找一个合适的人

去做,这样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 说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时间!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 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在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 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我们能够做出自 己的选择,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动,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行动的。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么做,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你不必等到完美之 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联系到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抑或真相。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心理学》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更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生活中,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拖延的现象。如学生的迟到,不及时上交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把工作留到最后才做。因此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读了这本书后,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有几个学生很明显的进步。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要合理安排时间,管理自我!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刻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此刻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务必打印,因此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透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拖延心理学心得体会

拖延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拖延,相信大家在生活或工作做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很苦恼不知道要怎么破呢?下面是拖延心理学心得体会,看看他们如何做! 拖延心理学心得体会1 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又拥有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武器”——手术刀。今天,我要用这把“手术刀”,对准自己的拖延做一个手术——解剖自己。 五月份的作业,我一直拖到五月三十一号才上传。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这段时间工作太忙了,我真的是没有时间看书写心得;还有就是四月份的分享活动因为外出培训而没有参加,所以我不知道五月份的作业是哪本书的心得。我曾私下问过亚楠,在这件事上她和我知道的一样多。于是,我就在五月十四日想当然地开始读《拖延心理学》。开始读书的时间已经到了作业截止时间,所以我当时打算破罐子破摔,不交作业了。可当我在群里看到亚楠因为忙“六一”活动,没有时间推送作业时,我的想法又变了:我可以在亚楠“六一”活动结束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作业提交,就OK了。但我一直没有确认共读的书目,而我又绝不会在群里问。五月十八日中午,我看到于静在群里发信息,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私信于静,询问读哪本书。给于静编发信息时,我内心有些紧张,心脏有些紧缩,噪子处有些异常。万幸的是,我还是鼓足勇气将信息发出去了。等待于静回复我的时

间里,我如坐针毡、心乱如麻、度秒如年。我担心她故意不理我,看我的笑话……下午三点十六分,于静很认真地告诉我——读《积极情绪的力量》。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正常地呼吸了! 我所描述的是我的行为和症状。读完《拖延心理学》,我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敢在群里询问共读哪本书?我为什么选择了亚楠和于静私聊?答案是:因为我有恐惧。我担心大家知道我拖延交作业的事情,会给我差评,那么我之前树立的良好形象会轰然坍塌。我还担心这样的自己不被群里的大家接受,以及我不能遵守承诺按时交作业带给我的羞耻感。而选择亚楠和于静私聊的原因是我认为她们俩即便知道真相,对我的影响也不太大。 我为什么有恐惧?因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过不被父亲接受的不舒服的感受的记忆,我拒绝那种不舒服,所以我才有了恐惧。脑海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在我们村办小学读书,而大哥、二哥被爸爸带着在县城最好的小学读书。妈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爹看不起你,不让你去城里上学。你自己争口气,一定要学出个样子让他看看。”我不知道这话到底在我身上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我知道,就是从那年开始,我的学习状态开始变好,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我们那所村办小学里第一个考上县城最好初中的学生。最终我成为我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工作后,

《拖延心理学》解读

《拖延心理学》解读 今天为您解读的是《拖延心理学》,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作者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 这本书中文版有3.8万字,我会为你解读书中的精髓:拖延症既是敌人又是朋友,学会与它相处,学习将会有更多捷径。 这本书,旨在通过对拖延症的讲解,助你克服拖拖拉拉的习惯;同时又能利用拖延的好处,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你一定听过或见过这样的事情: 在得知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时,有些学生除了能大大松一口气,还会这么想:这次一定要好好复习,考个好成绩。 可现实却是这些同学一直没有行动,今天想着时间还很多呢,明天再复习吧;明天想着,心情不好,后天再复习吧; 可后天来了依旧没有学习,心情这么好,何不让自己更开心呢? 就这样,一直到了考试前一天,明天早上八点就要开始考试了,今天晚上才开始心急火燎地复习,结果可想而知…… 你看,这些人只是想着把事情往后推一推,但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拖延的陷阱,讲到这里你可能深有感触; 因为你同样是拖延症患者,你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和身体重新组装一遍,

好让拖延症从根源上根除,但是彻底解决拖延症就是个完美的计划吗? 在这里,作者有话要说了: 你只看到了拖延症有害的一面,其实拖延症有益的一面也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了:想要识别真正有害的拖延是什么,关键在于事后你是否后悔、烦恼于它,它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 这么说的话,你是不是松了一口气呢? 好了,关于拖延症的谜题我们暂时说到这儿,后面我们一点一点讲解。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她们经常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著名出版物的专访对象。 从1979年开始,她们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后期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拖延症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上。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就让我来为你来详细解读书中的内容。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就在下面,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相信大家也是有感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1】 看完此书,对照自己,有两点发现:一是自己曾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二是现在自己的拖延习惯少了很多。 这一改变并非是对拖延症采取了什么措施,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逐渐成熟罢了。 十七八岁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我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当时的状况大致是这样的:我刚经历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进入了一所不是很出名的重点大学学着一个不是很热门的专业,总之一切都太普通不过。 但那时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普通过,每天都谋划着很多事情,并且坚信这些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四六级上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个从一进大学就开始计划了,到最后的结果却是四级勉强通过,六级徘徊在通过的边缘。 考四六级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结果如此,原因很简单,考前几个月觉得时间还多,可以做点更重要的事情,考试前几个星期感觉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 四六级只是其中比较低端的一个计划,还有很多高大上的计划,结局殊途同归。 现在看来,大学四年过得其实很不好,一直处于反省与自责之中,最后的两张证书毕业,显然与当初的梦想差距太大。 工作头几年是极其痛苦的,想成为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差距太大。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时候,生活才显示出它真实的样子:我其实太普通了,能力也一般,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很有可能还是这样。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三十而立,如今的我虽不能说成熟,但肯定没有太多的拖延症状。 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我会在小区跑两圈,如果下雨我就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二十六楼,当年微不足道的小计划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两三年前,要求自己每月看一本书,现在基本达到了每月3本以上,如果某一周忘了看书,感觉就像缺了点什么。 虽然类似于信用卡到最后一天才还的事情还时而有之,但是只要不影响心情,拖延一点又何妨,谁没有点坏毛病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2】 在翻开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说过,“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阴的贼,抓住它吧!”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慢慢变成了我不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为我们总认为压迫感能让我们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近日,翻读了由简?博克与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点便觉得书中所说如同枪棒,一次次的甩过来,自身却无力挡脱,这本书详细解剖了拖延是为何物,为何人会拖延,拖延的具体原因,方方面面解剖了拖延者的思维方式,并从中找出应对拖延的方法,本书写的详尽又极具针对性。 你有没有曾经这样过?或许你每天都很焦虑,惦记着要做的事,然后却不停地看网页直到半夜;又或许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希望能做好,却害怕失败,所以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有时因为拖延,我们反而阴错阳差做得比较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的小聪明和高效率;在最后期限过去时,如释重负的感觉也让人很享受。 究竟什么是拖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拖延并不是什么问题,它只是一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当时间的紧迫感产生的时候,紧张的压力能让人的潜力更大的激发出来,产生一种所谓的做事情的状态,高效的解决问题。而当结果显示事情做得不错的时候,我们更信服这种感受,从而不断地心理暗示,非要到了最后时刻才肯开始做事情。 看了此书之后我感受最大的一点莫过于对拖延者思维的剖析,我以前一直认为拖延是因为个人自身惰性所在,人懒了就变着法子不想去做事情,然而此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拖延可能会受人懒惰影响但更多的是拖延者自身的思维缺陷以及身边环境所致。就如书中所言“拖延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譬如书中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心理舒适区,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内心恐惧,恐惧即将要做的事或即将要打交道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不适应感,触碰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域,因此为了避免对结果的不适,便自发的不去做甚至拖延。书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拖延者的思维步步击中拖延发生的要害,这些思维与条框不经意间就在自小成长环境的影响下深入到拖延者的思维,有了这些思维,拖延者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 导读 《拖延心理学》得研究与出版耗费了作者近25年得精力。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咨询中心得成员简·博克(Jane B、Burka)与莱诺拉·袁(Lenora M、Yuen),从她们多年得心理治疗与经验分析中发现:从表面上瞧,拖延就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但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关乎人得自尊得问题,涉及个人与其自身与谐相处得复杂心理。《拖延心理学》得问世,既总结了近三十年来得相关研究成果,又联系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社会生活得变化,从心理学、生物学与社会学等方面找出了拖延得缘由,并给出了一些帮助我们征服拖延得建议。 一、拖延得原因 在字典中,“拖延”一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写为procrastinate。前缀pro 得意思就是“往后”,而crastinus意为“属于明天”,合起来可理解为“往后挪到明天”或“以后再做”之意。如此,“拖延”从字源上本就带有正面与负面双重含义:它既可以就是一个好习惯,避免因冲动而牺牲精力,以保存能量;同时,也可以就是一种坏习惯,比如,在必须完成得任务中表现出得懒惰或逃避。无论怎样,关键在于:“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您得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就是瞧它就是不就是让您烦恼不已”。 在拖延问题上,有些人全无烦恼,因为她们本来就喜欢轻松自在得生活,或者说已经接受了自己能力有限得事实,又或就是她们容许自己在不重要得事情上浪费时间;而另一些人,则让自己必须承受拖延带来得情绪困扰,从愤怒、后悔到强烈得自我谴责直至绝望。拖延者得情绪波

动呈现出诸多共性,被归纳为七个阶段,称作“拖延怪圈”: (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2)“我得马上开始。” (3)“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4)“还有时间。” (5)“我这个人有毛病。” (6)“最后得抉择:做还就是不做。” (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对于一个“怪圈”,有些拖延者可能会经历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而另一些人可能从头到尾只需要几个小时。尽管很多人很多次痛下决心,以一个坚定得誓言为拖延怪圈画上句号,但就是大部分拖延者却仍会重蹈覆辙,在怪圈中一次又一次地挣扎。毕竟,导致拖延得原因比我们预想得要复杂,它们大多源自恐惧,而恐惧得对象却各不相同。 1.恐惧失败 对于恐惧失败者而言,为成就而奋斗像就是一场令人恐惧得冒险,而拖延能够作为其应对恐惧时得慰藉。在恐惧失败得拖延者心中藏着一道公式,她们认为,自身表现就是其能力与自我价值得直接反映: 自我价值=能力=表现 若该公式成立,意味着,一次出色得表现就能证明一个出色得人,而一次平庸得表现就代表着一个平庸得人。当我们对一件事得评价不再就是单纯得“做得好”或“做得不好”,而涉及“就是否有能力”、“就是否有价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题目: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在看这本书之前,一直觉得人们拖延其实就是懒惰的一种表现,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拖延并不只是懒惰,它跟很多因素有关。而通过读这本书也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下: 1.对自己有很高但不切合实际的期望,设定模糊的计划。解决方法:降低期望,设定具体的、可操作而非模糊的、臆想的计划。不是:我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学会日语。而是:今天我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日语的前两课。掌握这两课的元音和单词。 2.完美主义,自我万能主义。解决方法:接受自己,接受现状,接受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或什么东西是完美的这个事实。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擅长点,更重要的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点。你更喜欢和人打交道,而他和电脑一起工作起来更舒服。这样你就不要强求自己也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编程高手。 3.不去做自己最该做的事情,而是用其他手段将这段时间填充起来,如,琐事、其他的工作甚至娱乐。解决方法:把首要的事情放在首要的位置上。a.最应该做的事情不一定要等到大块时间出现才可以着手开始,现在就动手,哪怕只是做了这个工作的一部分。如,最要紧的事情是写实验报告,不是:先看看微博,豆瓣,人人,或收拾桌子。而是:创建一份空白的文档,从开头开始将它填充起来。 b.用娱乐来逃避工作,这样并不会在疯狂消遣中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内心一直在焦虑、自责:我工作还没完成,而我却在打球!而应该:

当逃避该做的事情想转而做其他事情时,将这些事情用笔记下来。当将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再去做记下来的事,这样不管是处理其他琐事还是娱乐,内心都会舒服很多。此时的娱乐也可以作为对刚刚完成工作的奖赏。 4.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寻求解决的方法,而非夸大问题的严重性,造成内心的紧张不安,甚至挫败自信。不是:这件事我没有做过,肯定做不好。而是:向做过的同学学习经验。 5.寻求帮助。“我应该完全靠自己来做这件事”,“我是能做好这件事的唯一人选”,“把这件事(内心的糟糕感受)告诉我的朋友他会瞧不起我。”这些都是完美主义的一种体现。有人听你叙述自己的经验或苦闷本身就是对你很大的支持,这会使你觉的,在奋斗的路上,你并不孤独。要知道,真正希望你好的人,不会看你的笑话。他们听到你的困难之后不会嘲讽或贬低你,他们会尽自己所能安慰你、支持你。 6..不要太分散精力。与其在一个学期内报10门课,参加3个社团,自学2门外语,而结果什么都没有学好,还不如只选5门课,参加一个社团,学习一门外语。没有人是超人,也没有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超出自己能力的所有事情。记住:利用忙碌来逃避更为重要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一种拖延。 其实在这本书中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正确面对了我的拖延了,而不再是逃避,它是我更加了解了自己,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拖延心理学》解读

《拖延心理学》本书是美国作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共同著作的。 在给大家剖析这本书的内容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更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国的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的心理工作坊和专题演讲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这么看来,这两位作者在心理学领域可谓是颇有建树,对心理学这么多年的钻研也是很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那么,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进入正题,为大家重点剖析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读了之后究竟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和思考。

其实谈起拖延症,会让很多活在当下的年轻人都很有共鸣,比如老师今天给你布置了一项作业,给了你一周的时间去完成,你前六天都在玩,丝毫不去管作业的事情,到了最后一天开始猛补作业,你要是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能在一开始就把作业完成,最后剩下的时间再玩么,那么他的回答一定会是轻飘飘一句,我有拖延症啊!这是很多人提起拖延症最片面的看法和认识,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种观点,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当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需要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而这就是他们深为恐惧的“失败”)要容易忍受得多。而拖延就可以让这种恐惧有所缓和。

七大措施-克服拖延症!

七大措施,克服拖延症! 心理学认为,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并伴有焦虑症,甚至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本文提出七个克服拖延症的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一、培养目标感时刻提醒自己,当下所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目标感。 失去了目标感,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被外界的诱惑误导。比如,你在网上找资料,不经意间,“相关性推荐”把你带走了,找资料变成了购物。为了避免此类现象,每3分钟提醒一下自己:当前所做的事情是3分钟之前想做的吗?二、给任务设定精确时限如果为一项工作的完成计划了太多的时间,就相当于为拖延提前找好了借口。 保持精确的时间概念,不要设定七八个小时、两三天、一两个月这样的时间段,一天就是一天,两天就是两天。做事情要有严格的截止日期和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否则就会陷入拖延。三、强迫自己做一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了,整个事情其实就已经规划好了,接下来,就是分步实施的问

题了。比如说,你要写一篇文章,只要把开头写出来了,你就已经有了整篇文章的构思。谋定而后动!先做好规划,形成思路,再开始行动。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不愁第二步了。 四、把工作变简单 把工作变简单,人们内心就减少了对工作的恐惧,压力感就会减弱,拖延就会减弱或消失。 简化问题、分解任务、制作模板,是把工作变简单的三个有效措施。 下决心放弃不必要或不太重要的部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有序化,是简化问题的关键。把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该自己做的自己做,该授权的授权别人去做。把工作模板化,就能使复杂变简单,能让无序变有序。五、不必等到万事俱备经常拖延的人总是在说,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再等等。等来等去,机会丧失,锐气殆尽,项目搁浅。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工作很忙,等有时间了再去学习;现在钱不够,等攒够了钱再去买房;等等。拖来拖去,导致望洋兴叹、追悔莫及。记得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观点:交办工作不要等到对他有信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六、舍弃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拖延症的另一主要原因。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做事标准。但对完美的追求,往往牺牲的是效率。尤其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追求,更是大可不必。做PPT,为了找一张更满意的图片花上两个小时,是极不划算的事情。通

[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所属栏目:拖延心理学 > 我的父亲 > 拖延心理学 > 兴趣爱好 > 幽默感 拖延心理学笔记 1、拖延vs行为、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我怎么知道我 是在拖延、内在后果与外在后果、拖延怪圈、拖延的根源、审问拖延:被架在审判席上的失败恐惧症、恐惧失败:追求完美、不完美的命运:真实的和想象的后果、对话拖延:拖延你好,成功再见、你恐惧成功吗、文化压力、逃避成功的一般心理原因2、拖延vs心理、挣扎中的拖延者:成为战败者怎么办、争夺控制权的较量、个体独立性的问题、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对疏远的恐惧:我决不独自行走、恐惧亲近:关系太近让人不舒服、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几点吗、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时间感的演化、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过去式在过去吗3、拖延vs大 脑、世界上存在“拖延基因”吗、大观念之一:你的大脑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大观念之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处于无意识中、大观念之三:潜伏记忆的影响、大观念之四:联结的通路、大观念之五:左逆转、如何打造大脑的全局领导力、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失紊乱、抑郁症:倾向与变种、压力对人的影响、生物节奏、睡眠:睡眠债和睡眠窒息、其他疾病因素、一 点提示、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成功和失败的榜样、家庭态度:拖延的 成因、家庭倾向、家庭对自尊的影响、破裂与修补、被遗忘的早年经历、一切都与爱有关、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改变所带来的威胁、2作为自我形象的拖延、面对现实、整合、内心的检察官与辩护律师4、拖延vs征服之战、作战前传:拖延大盘点、盘点你的内心挣扎、外在的与内在的后果、你今天的拖延、作战武器:明确的目标与可行性的计划、可操作目标、一周试验、作战方法A:学会怎样判断

大学生拖延症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拖延症的调查 调查人:边悦陈静宜樊懿梁平林彩荧刘海志王卉吴海华徐炜杨刚钟奉龙张淑怡(飞行器制造4班) 调查时间:2013.10.20~2013.11.1 调查地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人数:120 问卷发放:120 有效问卷:110 前言: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我们发现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广泛,据数据表明,拖延症存在的现象达到百分之八十,然而拖延症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思维的缓慢。所以,就此问题我们对北理珠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 一.总结 (一)调查显示,男女生中,有55.5%的认为自己平时有做事拖延的习惯,而女生更是达到了81.2%:对于拖延症的认识,男生和女生中分别有47.2%和54.1%的认为是时间计划方面的问题,其次是36.1%和35.4%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慢性习惯的心理障碍,还有16.7%和8.4%的人表示不太清楚,仅有2.1%的女生认为拖延症是天生特性。上述结果可见,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广泛存在,并且在女生中更为常见:大多数人认为拖延症是时间或计划方面的问题,或是一种慢性习惯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天生的特性。 (二)在调查中,大部分女生认为自己在学术论文上或是更多方面拖延严重,分别占33.0%和32.0%,而男生则更偏向学术论文上的拖延,占到60.0%。从这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男生和女生会偶尔对自己做事拖延感到后悔,分别占了35.4%和45.9%。但是还有13.5%的男生和10.4%的女生自己拖延做事而感到后悔。 (三)在所调查的男生中,有一半的人会认为拖延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严重,而另一半的男生则认为拖延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女生对此的看法和男生相差无几。 (四)所调查的男女生中,被调查者几乎都认为造成拖延的原因是自身的惰性和控制力不够,只有少部分的人认为是客观原因。 (五)对于拖延症,61.1%的男生和75.0%的女生表示想改掉拖延症,并付诸行动,5.6%的男生和10.4%的女生则表示无所谓,觉得改不改影响不大,更是有5.6%的男生和4.1%的女生选择以后再说,2.7%的男生和2.2%的女生选择不想改,还有25.0%的男生和8.3%的女生是认为自己没有拖延症;而想克服拖延症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自己的意志的这种方式的男女生分别有45.2%和39.2%,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如字条等的男女生分别有23.7%和45.1%,还有30.1%的男生和15.7%的女生会选择通过他人的监督。由上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想改掉拖延症,再付诸行动,而对于改掉的方式,男生主要会选择通过自己的意志来克服,女生则会用各种方式提醒自己。 (六)从这次调查,发现男生和女生都喜欢上课‘‘踩点”或是迟到一两分钟,各占男女生中的38.2%和31.2%。另外在所调查的女生中,有33.3%的人常出现将作业或任务拖延到最后期限来做,而男生相对而言则更喜欢赖床,约占3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