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_使用像素复制放大和缩小图像

南昌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_使用像素复制放大和缩小图像

南昌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_使用像素复制放大和缩小图像
南昌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_使用像素复制放大和缩小图像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roject title:Zooming and Shrinking Images by Pixel Replication Project number:Proj02-03

Course number:Z6102X026

Student's name:

Student's number:

Date due:2012-06-28

Date handed in:2012-06-11

摘要

使用像素复制放大和缩小图像的操作技术,我们可以使用C语言、C++语言、Matlab来实现对我们所需图像的转换。这里我们使用Matlab进行编程。由题设,所需放大或所需的因素为整数,并且忽略掉抗锯齿效果。图像缩放既是对图像的几何变换,通过对对象对应矩阵的操作来实现对图像大小的改变。像素复制方法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对原本输入的图像的整行或者整列像素进行简单的复制和删除,以达到改变图像大小的目的。但是通过这种方法的放大和缩小没有考虑到图像像素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缩放效果不好。

技术讨论:

图像的缩放是对图像进行的一种几何运算,用以改变图像的大小。在处理图像的过程中,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值都要发生变化,数字图像的坐标值是整数,经过这些变换后的坐标不一定是整数,所以要对变换后的整数坐标位置的像素值进行估计。图像的插值,插值是常用的数学运算,通常是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通过离散的点建立一个连续函数来逼近真实曲线。

本实验可以利用一些插值方法来完成图像的缩放操作。采用像素复制的方式进行图像的缩放属于最近邻插值。采用像素复制的方法来增加图像的大小,例如把图像放大一倍,可以复制每一列这使得图像在水平方向上增大一倍,然后复制增大图像的每一行,以使图像在垂直的方向上增加一倍。使用相同的方法可以任何整数倍放大图像。复制仅仅是为了达到希望的大小,以要求的倍数进行操作,每个像素的赋值过程是由新位置的值来确定旧位置的值。图像收缩与放大相类似的方法操作,像素复制的等效过程就是行列删除,如图像缩小,可以每隔一行(列)删除一行(列)。

实验结果分析:

1,图像缩小

首先将原图Fig0219(rose1024).jpg放置在Matlab软件的work 目录下。然后图像缩小的函数语句,具体如下所示:

>> clear

>> I=imread('Fig0219(rose1024).jpg');

>> J=imresize(I,[256,256]);

>> imshow(I);

>> figure;

>> imshow(J)

执行后的转换图像对比可得:

左边为原图,右边为图像缩小后的图。即为实验报告包里的Matlab 图像文件Fig0219_1.fig和Fig0219_2.fig。

2,图像放大

将实验报告包里的Fig0219_2.jpg图像文件放在Matlab软件的work目录下。执行图像大小改变的函数进行变换,具体函数如下:>> clear

>> I=imread('Fig0219_2.jpg');

>> J=imresize(I,[1024,1024]);

>> imshow(I);

>> figure;

>> imshow(J)

执行后的转换图像对比可得:

左图为先前实验中缩小后的图,即Fig0219_2所示;右图为进行将左图图像放大后的图像。可得分别为实验报告包里的Matlab图像文件Fig0219_3.fig和Fig0219_4.fig。

实验总结:

由上述的放大和缩小实验可知,缩小后再放大到原图像还是会有一定的变化。正如下面两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两图的清晰度明显不同,可它们的图像大小却是相同的。具体可见实验报告包里的截图3。而这就是因为使用像素复制方法没有很好的考虑相邻像素之间的关系,使得在缩放的效果并不是最理想。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讲解学习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六年级下册第四章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个长方形按3:1 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周长扩大9倍 B.周长缩小9倍 C .面积扩大9倍 D.面积缩小9倍 答案:C 解答: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周长是(4+3)×2=14(厘米), 则扩大后长是4×3=12(厘米),宽是3×3=9(厘米), 周长是(12+9)×2, =21×2, =42(厘米); 42÷14=3, 即周长扩大了3倍; 扩大前面积是3×4=12(平方厘米), 扩大后面积是:12×9=108(平方厘米), 108÷12=9, 即面积扩大了9倍, 所以说法正确的是C。 设这个长方形的长4cm、宽3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所以得到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是4×3=12厘米,宽是3×3=9厘米,由此利用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分别求出放大前后的周长和面积,即可解答问题。 故选:C 2.一个长方形按4: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周长扩大16倍 B.周长缩小16倍 C.面积扩大16倍 D.面积缩小16倍 答案:C 解答:解:一个长方形按4: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面积扩大16倍; 分析:长方形按4:1放大,则其长和宽分别扩大四倍,即其面积扩大4×4=16倍,据此解答即可。

故选:C 3.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 A. 32 B. 72 C. 128 答案:C 解答:解:放大后的长:4×4=16(厘米); 放大后的宽:2×4=8(厘米); 面积:16×8=128(平方厘米); 分析:先根据按4:1放大,放大后长和宽是原来的4倍,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 故答案选:C 4.同学们照过相吧,那你知道照相是运用了图形的() A.放大 B.缩小 C.平移 答案:B 解答:解:照相是将同学们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进行缩小而得到的, 所以照相是运用了图形的缩小的方法。 分析:照相是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将同学们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进行缩小而得到的,由此即可进行选择。 故选:B 5.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不变. A.面积 B.体积 C.周长 D.形状 答案:D 解答:解: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分析:把围成这个图形的边长按照相同的比例把图形缩小后和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据此解答。 故答案为:D 6.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与原图形面积之比是() A. 135:1 B. 15:1 C. 9:1 答案:C 解答:解:原图形的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字图像基本操作及灰度调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读、写图像的基本方法。 2)掌握MATLAB语言中图像数据与信息的读取方法。 3)理解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4)掌握绘制灰度直方图的方法,理解灰度直方图的灰度变换及均衡化的方 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熟悉MATLAB语言中对图像数据读取,显示等基本函数 特别需要熟悉下列命令:熟悉imread()函数、imwrite()函数、size()函数、Subplot()函数、Figure()函数。 1)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forest.tif图像文件读出.用到imread, imfinfo 等文件,观察一下图像数据,了解一下数字图像在MATLAB中的处理就是处理一个矩阵。将这个图像显示出来(用imshow)。尝试修改map颜色矩阵的值,再将图像显示出来,观察图像颜色的变化。 2)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b747.jpg图像文件读出,用rgb2gray() 将其 转化为灰度图像,记为变量B。 2.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读入不同情况的图像,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用常用灰度变换函数对输入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比较相应的处理效果。 3.绘制图像灰度直方图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 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完成如下实验。 1)显示B的图像及灰度直方图,可以发现其灰度值集中在一段区域,用 imadjust函 数将它的灰度值调整到[0,1]之间,并观察调整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别,调整后的灰

度直方图与原灰度直方图的区别。 2) 对B 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试比较与源图的异同。 3) 对B 进行如图所示的分段线形变换处理,试比较与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异同。 图1.1 分段线性变换函数 三、实验原理与算法分析 1. 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常用于改变图象的灰度范围及分布,是图象数字化及图象显示的重要工具。 1) 图像反转 灰度级范围为[0, L-1]的图像反转可由下式获得 r L s --=1 2) 对数运算:有时原图的动态范围太大,超出某些显示设备的允许动态范围, 如直接使用原图,则一部分细节可能丢失。解决的方法是对原图进行灰度压缩,如对数变换: s = c log(1 + r ),c 为常数,r ≥ 0 3) 幂次变换: 0,0,≥≥=γγc cr s 4) 对比拉伸: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常常要求 局部扩展拉伸某一范围的灰度值,或对不同范围的灰度值进行不同的拉伸处理,即分段线性拉伸: 其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南昌大学学位申请的通知修订稿

南昌大学学位申请的通 知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南昌大学自考本科毕业生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的通知 一、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的报名条件、时间及地点: 1.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 A、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 B、参加主考学校组织的学位加试课程考试成绩合格。 C、具备上述两项条件时,必须在获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前三个月内申请。 (上半年3月中下旬旬,下半年9月中下旬。) D、已办理毕业证的考生不能报考 E、不能跨主考院校跨专业报考 2.申请授予学士学位报名时间:上半年:3月下旬,下半年:9月下旬 报名时须带材料:本科毕业证原件、身份证,学位英语准考证号,以上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各1份,2寸蓝底彩照3张,一次性交纳评审费220元。(注意:必须要提供学位英语准考证号) 3.报名地点:江西太阳能学院考试中心/南大(北区)继续教育学院自考科。 电话:/9 二、学位英语和学士学位课程加试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 1.上半年学士学位英语报名时间为: 12月中下旬(具体关注南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 下半年学位英语报名时间为: 5月中下旬(具体关注南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 2.学士学位加试课程报名对象:上半年及下半年毕业的自考本科毕业生,并且已通过省学位办组织的学位外语统一考试,报名费50元/人。 3.加试课程报名时间:上半年:12月中下旬,下半年:5月中下旬,报名时须带身份证原件、一寸照片2张、加试课程报名考核费80元/门。 4.加试课程考试时间:上半年:3月中下旬,下半年:9月下旬。 5.报名地点:报名地点:江西太阳能学院考试中心/南大(北区)继续教育学院自考科。电话:/9

杨实验三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电气信息三类106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名称 实验3 控制语句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 、if…else、if…elseif语句和s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 1.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2.if语句的使用; 3.使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三种循环语句的应用; 5.循环结构的嵌套; 6.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 三.实验环境 PC微机 DOS操作系统或Windows 操作系统 Visual c++程序集成环境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要求事先编好解决下面问题的程序,然后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学会单步调试和断点调试程序及变量跟踪方法。 1.通过键盘输入一个字符,判断该字符是数字字符、大写字母、小写字母、空格还是其他字符。

.编程:输入一个整数,判断该数的正负性和奇偶性之后,将其数值按照①小于10,②10~99,③100~999,④1000以上四个类别分类并显示。 要求: (1)将变量定义为整型。 (2)输入整数前,利用puts()/printf()给出提示信息。 (3)输出结果时要有必要的说明,例如:输入358时,显示358 is 100 to 999。 (4)该程序利用if语句实现。 运行程序,分别输入9,21,321,4321数据检查输出信息的正确性。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一、认识 1.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图①)长边拉长(图②),宽边拉长(图③),长边与宽边都按相同倍数拉长(图④)。 辨析:三幅图中,只有一幅图符合数学意义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幅呢?为什么? 认识:长方形放大时,长、宽都要放大相同的倍数。 2.(放大)例1 思考:通过刚才的辨析,我们认识到图④是图①放大后的图形。再看图①与图④,图④是放大了,放多大呢?出示图①图④的有关尺寸。师:图1是怎么放大到图4的?(看课件图表并自学书本的说明)。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说说关键词) 师:对应边长是什么意思?(学生比划)(板书:对应边 2:1 放大)(点击课件问题) 师:把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这个比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生:前项是变化后的图形,后项是原来的图形。(板书:变化后原来)注意:长和宽要同时放大相同的倍数。前项和后项不能混。

(缩小) 师:2:1是放大,前项是放大后的图形,后项是原来的图形。 如果是1:2,就是什么?(缩小)(板书) 师:把一个图形按1:2缩小,那么长是原来长的几分之几?宽是原来宽的几分之几?(1/2) (课件)结论: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这个比表示的都是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边长与原来图形对应边长的比。师:看到一个比,你怎么知道是放大还是缩小? 生:前项比后项大就是放大,前项比后项小就是缩小。 师:为什么? 生1:放大是变大,前项比后项大。 生2:前项是变化后的,后项是原来的。(板书:变化后) 师:如果比值大于1,就是什么?小于1呢?等于1呢?(板书) 二、巩固(练习九第一题,填一填) 师: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长和宽都变化,如果在方格纸上变行不行?仔细辨别一下这几个图形,先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操作(例2) 师:长和宽都变化,如果在方格纸上变一变,画一画,行吗? 学生操作: 1.把一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9--60。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例的实际应用,有了前面所学知识做基础,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画图时学生对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线段进行放大或缩小感觉难度不大,但是倾斜线段的缩放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六、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

﹙2﹚比的意义 ﹙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原型: ﹙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例4﹚ ﹙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 ﹙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 七、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 2.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与解决: 1.教学例4: 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

东南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学号:04211734 姓名:付永钦 日期:2014/6/7 1.图像直方图统计 ①原理:灰度直方图是将数字图像的所有像素,按照灰度值的大小,统计其所出现的频度。 通常,灰度直方图的横坐标表示灰度值,纵坐标为半个像素个数,也可以采用某一灰度值的像素数占全图像素数的百分比作为纵坐标。 ②算法: clear all PS=imread('girl-grey1.jpg'); %读入JPG彩色图像文件figure(1);subplot(1,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GP(k+1)=length(find(PS==k))/(m*n); %计算每级灰度出现的概率end figure(1);subplot(1,2,2);bar(0:255,GP,'g') %绘制直方图 axis([0 255 min(GP) max(GP)]);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概率') ③处理结果:

原图像灰度图 100 200 0.005 0.010.0150.020.025 0.030.035 0.04原图像直方图 灰度值 出现概率 ④结果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原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比较集中。 2. 图像的线性变换 ①原理:直方图均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在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值(即对画面起主 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少的灰度值(即对画面不起主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归并。从而达到清晰图像的目的。 ②算法: clear all %一,图像的预处理,读入彩色图像将其灰度化 PS=imread('girl-grey1.jpg'); figure(1);subplot(2,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二,绘制直方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题目:《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所以这节课的内容还为下节课教学比例打基础。通过教学例1例2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并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一个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数学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经常是不同的。生活中会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数学里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例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前后是“大小变了,形状不变,图形的各部分长度是按一定的比变化的”这一内涵。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由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主要任务是设置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部分地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案例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我来试试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谁能看清这是什么昆虫呢?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原图的基础上出示了三幅变大后的图,分别是长变宽不变、宽变长不变、长和宽都按一定的比变化,提出“和原图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很自然地从我们生活中通常所说的“放大”过渡到数学中图形的放大,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并结合平面图形的特点展开比较,揭示图形放大的数学本质,初步感悟图形缩放的基本特征: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 (二)操作探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和反思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 碧云小学叶红霞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小字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实录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实录片段(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刚才的视频中有一个神奇的物品是放大缩小枪,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的神奇物品,但也有类似的东西可以产生放大缩小的现象,现在开动脑筋思考下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有哪些?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出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图片。 师:照相是将我们看到的景象进行缩小,用放大镜看报纸当然是将文字放大,我们常用的投影仪的原理就是讲内容放大到屏幕上供同学们学习,最后一幅画中光束照到人身上,影子投到了墙壁上也是放大的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图形的放大 (1)师:请看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板书2:1 根据你之前学过的比、比例及比例尺的知识说说你对要求的理解,并在一号练习纸上试着画一画。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课堂生成问题:按边、按面积放大的情况(寻找错误的,辨析面积还是各边,只是长扩大的等等)生汇报。 规范思路:先数原来图形的长和宽,找到扩大两倍后的长和宽,连接另外两条边。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2)①理解2:1的意义: 提问:2:1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想法? 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变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长方形按2:1放大,实际是把它的什么按2:1放大? 师:同学们的意思是把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就是把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多找几个同学来说) 师归纳概括:同学们刚才都是先将图形的边长放大了2倍,放大后的图形边长与原来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也就是说把原来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南昌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6

实验六数字滤波器结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IR滤波器的三种结果(直接形式、级联形式、并联形式)及其互相 形式。 2.掌握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四种结构(横截形、级联形、线性相位形、频 率抽样形)及其互相转换。 6.1 级联的实现 程序P6.1如下: % 程序 P6_1 % 将一个有理数传输函数 % 转化为因式形式 num = input('分子系数向量 = '); den = input('分母系数向量 = '); [z,p,k] = tf2zp(num,den); sos = zp2sos(z,p,k) 习题: 1.使用程序P6.1,生成如下有限冲激响应传输函数的一个级联实现: H1(z)=2+10z^(-1)+23z^(-2)+34z^(-3)+31z^(-4)+16 z^(-5)+4z^(-6) 画出级联实现的框图。H1(z)是一个线性相位传输函数吗? 答: 级联框图: H1(z)不是一个线性相位传输函数,因为系数不对称。 2.使用程序P6.1,生成如下有限冲激响应传输函数的一个级联实现: H2(z)=6+31z^(-1)+74z^(-2)+102z^(-3)+74z^(-4)+31 z^(-5)+6z^(-6) 画出级联实现的框图。H2(z)是一个线性相位传输函数吗?只用4个乘法器生

成H2(z)的一个级联实现。显示新的级联结构的框图。 答:级联框图: H2(z)是一个线性相位传输函数。 只用四个乘法器生成级联框图: 6.2级联和并联实现 习题: 3.使用程序P6.1生成如下因果无限冲激响应传输函数的级联实现: 画出级联实现的框图。 答:级联实现框图: 4.使用程序P6.1生成如下因果无限冲激响应传输函数的级联实现:

3-3.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3-3.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景:“看下面的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图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出示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组织学生先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指出: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就是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 问题: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让学生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 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独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3.总结 问题: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设计范文.doc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谁来描述一下! 出示多媒体课件,56页生活情境图。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有的是把物体放大了,有的是把物体缩小了 2、学生举例,自由发言。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这些现象也包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例4.)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 学生小组自由谈。正方形边长3个方格、长方形长6个方格,宽3个方格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个方格、6个方格。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试验报告 实验二:数字图像的空间滤波和频域滤波 姓名:XX学号:2XXXXXXX 实验日期:2017 年4 月26 日 1.实验目的 1. 掌握图像滤波的基本定义及目的。 2. 理解空间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掌握进行图像的空域滤波的方法。 4. 掌握傅立叶变换及逆变换的基本原理方法。 5. 理解频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6. 掌握进行图像的频域滤波的方法。 2.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平滑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给这幅图像分别加入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后并与前一张图显示在同一 图像窗口中。 2) 对加入噪声图像选用不同的平滑(低通)模板做运算,对比不同模板所形成的效果,要 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 3) 使用函数 imfilter 时,分别采用不同的填充方法(或边界选项,如零填 充、’replicate’、’symmetric’、’circular’)进行低通滤波,显示处理后的图 像。 4) 运用 for 循环,将加有椒盐噪声的图像进行 10 次,20 次均值滤波,查看其特点, 显 示均值处理后的图像(提示:利用fspecial 函数的’average’类型生成均值滤波器)。 5) 对加入椒盐噪声的图像分别采用均值滤波法,和中值滤波法对有噪声的图像做处理,要 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结果。 6) 自己设计平滑空间滤波器,并将其对噪声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处理后的图像。 2. 锐化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采用3×3 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 8 1; 1, 1, 1] 对其进行滤波。 2) 编写函数w = genlaplacian(n),自动产生任一奇数尺寸n 的拉普拉斯算子,如5 ×5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分别采用5×5,9×9,15×15和25×25大小的拉普拉斯算子对

南昌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2014级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专业班级:综合实验14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2016年12月23日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 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 I I R 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实验五: F I R 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19]。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 n时, →

综合性实验项目:报纸电子编辑基本操作流程

1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项目:报纸电子编辑基本 操作流程 学生姓名:唐晓君学号:5000110076 专业班级:新闻学101班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报纸电子编辑基本操作流程 实验日期:6月1日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次试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只是进行完整的版面编排,旨在强化学生的创 新意识。 二、实验基本原理: 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总称为报纸编辑工作。包括 策划、编稿、组版三个业务范围。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 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编辑工作流程既包括较为宏观的编辑决策与设计工序,又包括具体的编稿、组稿、组版工序。 《90视界》是一群90后精心打造的一份报纸,根据课程进度,我们进行着 不同的工作。在早期的编委会开会讨论中,我们确定好了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 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设计内容、形式与风格特色等,在这个同意的理念 指导下,我们确定好分工,每个人分别负责不同版面的策划、选稿、组版、编辑 等具体工作,大家宏观的编辑决策的指引下保证自己负责的版面与编辑方针相统一,保证整份报纸的统一性。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 1台教师机、50 台学生机、北大方正飞腾集成排版软件、Photoshop图片处 理软件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 1、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 (1)、报纸定位说明: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环境下,社会矛盾不断凸显,而随着70、80后在社会上的良好表现,他们现在占据社会生活生产的主流。但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热切期盼,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这样一批出生在改革 开放后的新生群体,特别是在2008年期间,社会上对90后这样一个群体进行了 广泛的讨论。因此,我们为了向广大的受众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90后这样一个 年轻的、富有朝气的群体提供一些信息,同时也为方便社会各方面讨论90后提 供一个专属平台。 (2)、四开八版小报,周刊。 版面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稿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稿 邹吉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旧教材《比例》这一部分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我认为主要是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倪老师讲的这节课,教学难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倪老师的整堂课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思想、态度和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现象,揭示课堂教学规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节课从复习比例尺的知识引出本课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图形变大,形状不变,我们就说把原图形放大了,学生对图形的放大这一概念的本质得到了认识。像这种课堂的起始呈现,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在教学中,倪老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既与课的开始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觉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使数学知识既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了数学,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1、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而教材是静态的,教材上的知识点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教材,我们有时若不进行改变就很难达到优质的效果。教材一开始的两幅图其实就是放大,没有我们生活中“变大”的意思,如依照教材这样来处理,知识的呈现与展开就好像不到位,倪老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现有的思维方式,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的开始,倪老师在谈话的基础上,提问: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选择哪一张,学生容易给出答案,但为什么选择这一张,学生就需要积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再次仔细观察照片前后的变化,然后通过学生的交流,初步感知选择这一张的理由是图形变大了但形状没有变。 2在学生认识了这张照片是按2:1放大后,倪老师又追问:还可以把图形按几比几放大?促使学生的思维由点向面展开,丰富了学生的探索空间。 3、当学生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后,倪老师并没有直接进入相关的练习,而是又设计了一个前后照应的问题:现在谁能回答为什么图形的大小变了,而形状不变?一方面照应了前面的问题,又使学生回顾整理了刚才的探索过程,形成了知识体系。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 09级电子信息工程二班

实验一常用MATLAB图像处理命令 一、实验内容 1、读入一幅RGB图像,变换为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并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三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RGB图像和灰度图像,注上文字标题。 实验结果如右图: 代码如下: Subplot (1,3,1) i=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2.jpg') imshow(i) title('RGB') Subplot (1,3,2) j=rgb2gray(i) imshow(j) title('灰度') Subplot (1,3,3) k=im2bw(j,0.5) imshow(k) title('二值') 2、对两幅不同图像执行加、减、乘、除操作,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五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注上文字标题。 实验结果如右图: 代码如下: Subplot (3,2,1) i=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 \16.jpg') x=imresize(i,[250,320]) imshow(x) title('原图x') Subplot (3,2,2) j=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 \17.jpg') y=imresize(j,[250,320]) imshow(y) title('原图y') Subplot (3,2,3) z=imadd(x,y) imshow(z)

title('相加结果');Subplot (3,2,4);z=imsubtract(x,y);imshow(z);title('相减结果') Subplot (3,2,5);z=immultiply(x,y);imshow(z);title('相乘结果') Subplot (3,2,6);z=imdivide(x,y);imshow(z);title('相除结果') 3、对一幅图像进行灰度变化,实现图像变亮、变暗和负片效果,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四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注上文字标题。 实验结果如右图: 代码如下: Subplot (2,2,1) i=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 \23.jpg') imshow(i) title('原图') Subplot (2,2,2) J = imadjust(i,[],[],3); imshow(J) title('变暗') Subplot (2,2,3) J = imadjust(i,[],[],0.4) imshow(J) title('变亮') Subplot (2,2,4) J=255-i Imshow(J) title('变负') 二、实验总结 分析图像的代数运算结果,分别陈述图像的加、减、乘、除运算可能的应用领域。 解答:图像减运算与图像加运算的原理和用法类似,同样要求两幅图像X、Y的大小类型相同,但是图像减运算imsubtract()有可能导致结果中出现负数,此时系统将负数统一置为零,即为黑色。 乘运算实际上是对两幅原始图像X、Y对应的像素点进行点乘(X.*Y),将结果输出到矩阵Z中,若乘以一个常数,将改变图像的亮度:若常数值大于1,则乘运算后的图像将会变亮;叵常数值小于是,则图像将会会暗。可用来改变图像的灰度级,实现灰度级变换,也可以用来遮住图像的某些部分,其典型应用是用于获得掩膜图像。 除运算操作与乘运算操作互为逆运算,就是对两幅图像的对应像素点进行点(X./Y), imdivide()同样可以通过除以一个常数来改变原始图像的亮度,可用来改变图像的灰度级,其典型运用是比值图像处理。 加法运算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求平均值 减法运算常用于检测变化及运动的物体,图像相减运算又称为图像差分运算,差分运算还可以用于消除图像背景,用于混合图像的分离。

南昌大学DSP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DSP原理及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2年 5月 25日

目录 实验一定点除法运算 实验二FIR滤波器 实验三FFT算法 实验四卷积计算 实验五数码管显示 实验六语音录放

实验一定点除法运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C54指令系统,掌握常用汇编指令,学会设计程序和算法的技巧。 2、学习用指令实现除法运算。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DSP 硬件仿真器;DSP 实验开发平台。 三、实验原理 由内置的硬件模块支持,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高速的完成加法和乘法运算。但TMS320 系列DSP不提供除法指令,为实现除法运算,需要编写除法子程序来实现。二进制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包括一系列的移位和加法,而除法可分解为一系列的减法和移位。本实验要求编写一个16 位的定点除法子程序。 1.除法运算的过程设累加器为8 位,且除法运算为10 除以3,除的过程包括与除数有关的除数逐步移位,然后进行减法运算,若所得商为正,则在商中置1,否则该位商为0 例如:4 位除法示例:(1)数的最低有效位对齐被除数的最高有效位00001010 - 00011000 11110010 (2)由于减法结果为负,丢弃减法结果,将被除数左移一位再减00010100 - 00011000 11111000 (3)结果仍为负,丢弃减法结果,将被除数左移一位再减00101000 - 00011000 00010000 (4)结果为正,将减法结果左移一位后把商置1,做最后一次减00100001 - 00011000 00001001 (5)结果为正,将减法结果左移一位加1 得最后结果,高4 位是余数,低4 位商:00010011 2.除法运算的实现为了尽量提高除法运算的效率,’C54x 系列提供了条件减指令SUBC 来完成除法操作。 四、实验步骤 1.用Simulator 方式启动Code Composer。 2 .执行Project New 建立新的项目,输入chuf作为项目的名称,将程序定位在D:\ti\myprojects\chuf目录。 3.执行File New Source File 建立新的程序文件,为创建新的程序文件命名为chuf.asm 并保存;执行Project Add Files to Project,把chuf.asm 加入项目中。4.执行File New Source File 建立新的文件并保存为chuf.cmd;执行Project Add Files to Project,把chuf.cmd 加入项目中。 5.编辑chuf.asm 加入如下内容: ;*** 编制计算除法运算的程序段。其中|被除数|<|除数|,商为小数*** .title "chuf.asm" .mmregs .def start,_c_int00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案例分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案例分析及反思 内容摘要:由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材的解析,设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设计学生活动,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研究学习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方法情感体验 一、教材简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所以这节课的内容还为下节课教学比例打基础。通过教学例1例2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并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一个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数学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经常是不同的。生活中会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数学里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例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前后是“大小变了,形状不变,图形的各部分长度是按一定的比变化的”这一内涵。 在对教材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并针对我班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这一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方格纸,尺子 二、教法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由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主要任务是设置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部分地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出示一幅长方形图片(图1),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三次 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图片: 图2:把长拉大,宽不变 图3:把宽拉长,长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