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政治体制

日本政治体制

A9011 政治体制
一. 概述
日本是以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天皇为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内阁制国家,政府体制以日本宪法为基础,并有一个两院的议会。对议会负责的行政建构包括了一个由首相和各部大臣组成的内阁。首相必需是议会成员,并由其他议员选举产生。大多数阁员也必需是议会成员。
自1889年至1945年,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当时的宪法为《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国民团结的象征,对政府不具有干涉力。
日本的立法机关包括了由人民选举产生的480席的众议院。众议院议员任期四年,首相有权解散众议院。参议院拥有242席,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选一半,不得中途解散。

二. 日本政治
日本的政治以日本国宪法所规定的体制为基础运行。因此,日本是以立宪主义为基础的国家。另外,日本的司法、行政我在宪法和国会所制定的法律、明文化了的法令为基础运行的。因此,日本是法治的国家。
宪法规定议会即国会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国会被赋予的政治上的权力是最大的。但是,宪法赋予了内阁提交法案的权力,国会成立的法案大部分都是内阁提出来的,因此内阁的权限是最大的,所谓行政国家现象非常显著。另外,内阁提出的法案是内阁下属行政组织所制作,因此又可以说行政组织的干部职员,即所谓的官僚掌握国家实权的官僚国家。(见图)
而且,法院被赋予违宪立法审查权。法院有权宣布法律、国家法令或行政行为违反宪法。法院对国家行为是否合适拥有最终的判断权限,因此应该是最高的权限。由此日本应是司法国家。但是,法院一般持司法消极主义,对于国会、内阁(所谓政治部门)的判断,持有异议也是相对谦逊的。
日本国宪法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国民主权。另外,在政治上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别由国会、内阁、法院行使分立的三权。以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议会民主政治,由国会和内阁协作实行议会内阁制。另外,设置世袭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的象征、日本国名统合的象征”。但宪法规定天皇没有参与国政的权力。
日本国宪法还规定了地方自治。日本的地方自治指的是全国划分为47个都道府县,都道府县中划分出市町村,由这两层地方公共团体担负自治职能。所有的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都设有各自的作为议事机关的议会和作为执行机关的首长(都道府县的知事、市町村长)。地方公共团体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制定条例。
日本国宪法最重

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权在民、尊重基本人权和和平主义。日本政治以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对个人(个人尊严)的尊重为基调运行。

三. 日本政体
所谓政体,按照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统治权之所在”这一区分方式,可区分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政治形态。然而,近代以来,法西斯国家、政教合一国家、军部独裁国家等等的出现,该区分方法已无法与现实应对。
在二战前的旧宪法下,日本的政体与国体思想一体称为“天皇亲政的神权国家(源自国体明征声明)”,是君主制国家。由于作为统治主体的君主的存在,被统治的客体就不称为国民,而应称为臣民。因而,旧宪法体现了统治主体的天皇和被统治的客体臣民的关系。现在的日本规定了:
1.现行宪法规定了天皇是“在国政上没有任何权力”的象征
2.现行宪法没有君主的规定,自然也不存在“立宪”君主
3.统治权在于国民,并非战前的臣民,而是国民
4.民主作为与大正时代的“君主”的对立概念而出现,正如日本对天皇机关说的 排斥那样,君主和民主也无法同时并存。
综上所述,现今日本不再以君主制、民主制来加以区分,在政治学和法学上,更多的是称其为民主主义国家。

四. 国家体制
日本的国制(国家的形态)是君主立宪制(立宪君主国)还是共和制(共和国),对此的讨论至今不息。认为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根据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没有公选的总统不能称为共和制;第二,存在世袭君主天皇;第三,由于有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因此不是专制君主制。由此可见日本是君主立宪制。
另一方面,日本是共和制的最大根据是作为君主的天皇没有任何参与国政的权力。目前,行使政治权力的除了司法部以外,都是由公选出来的人为中心构成的,并采用共和制的体制。另外,从法律上看,首相公选制与选举总统的共和制几乎没有分别。由此可见日本是采用共和制的共和国。
从学术上看,日本是采用君主立宪制的立宪君主国的证据更加充分。而且,政府的正式解释也认为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国家(1973年(昭和48年)6月28日参议院内阁委员会的内阁法制局长官答辩)。当然,不是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赋予天皇的总揽统治权那种意义下的君主立宪制。然而,有人认为立宪君主这一称谓具有复古的企图而加以反对。

五. 日本政府
内阁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部)的18名大臣组成。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免,天皇认证

。为精简机构,实现高效运作,日政府于2001年1月6日开始实施行政改革,将由原有的1府22省厅缩减为1府17省厅。小泉内阁成员为:总理大臣小泉纯一郎、总务大臣片山虎之助、法务大臣森山真弓(女)、外务大臣川口顺子(女)、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女)、厚生大臣坂口力、农林水产大臣武部勤、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女)、环境大臣大木浩、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村井仁、防卫厅长官中谷元、行政改革大臣石原伸晃、金融大臣柳泽伯夫、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科学技术大臣尾身幸次。

政府的主要机构及职衔 :

内阁总理大臣(ないかくそうりだいじん)——相当于中国的总理。

法务(ほうむ)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司法部部长、公安部。

外务(がいむ)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部长。

大蔵(おおくら)大臣——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

文部(もんぶ)大臣——相当于中国的文化部、教育部部长。

厚生(こうせい)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卫生部部长、民政部。

农林水产(のうりんすいさん)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农业部、水利部部长、国 地土资源部。

通商产业(つうしょうさんぎょう)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对外贸易部、工业部 部长、国家计委。

运输(うんゆ)大臣——相当于中国的交通部部长、信息产业部。

邮政(ゆうせい)大臣——相当于中国的邮政部部长。

劳动(ろうどう)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劳动部部长。

建設(けんせつ)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建设部部长。

自治(じち)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内务部部长。

六. 日本党派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党等。
1. 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 LDP):1955年11月15日由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50多年来,自民党绝大部分时间控制着日本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曾连续单独执政长达38年之久。
在1989年举行的日本第15届参议院定期选举中,执政的自民党因利库路特贿赂案、农业自由化政策、首相生活丑闻以及实行加重国民负担的消费税等因素,首次失去该党成立之后在参议院中多数席位的优势。
1992年,自民党的形象因副总裁金丸信的非法政治捐款事件等丑闻而严重受损,使国民对自民党失去了信心。1993年7月,日本举行众议院选举,

执政长达38年之久的日本自民党在众议院511个议席中仅获得223席,自民党成为在野党。其后,自民党数度与其他党派组成联合政府。从2003年11月起,自民党与公明党两党联合执政至2009年。2009年8月,在第45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在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仅获得119席,最大在野党民主党获得308席,取得空前胜利。这是自民党自1993年短暂下野以来的第二次下野,但却是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失去国会第一大党地位,也是首次因败给另一大政党而下野。
自民党是传统保守政党,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势力较强。该党主张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维护自由经济体制,修改宪法,坚持日美安保体制,增强自主防卫力量。对外政策方面强调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积极参与构筑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自民党党内派系林立。
自民党的最高领导是总裁,下有负责掌管党务、国会对策、组织、人事和财务的干事长、总务会会长、政务调查会长。执政期间,由总裁兼任内阁总理大臣。

2. 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日本民主党是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党,成立于1996年9月。1998年4月,日本民主党、民政党、友爱新党、民主改革联合4个在野党组成新的民主党。当时,新民主党在国会参议院占有38个席位,在众议院占有93个席位,成为日本政坛第一大在野党。
2003年9月,民主党与小泽一郎领导的自由党再次合并为一个新的民主党,使民主党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同年11月9日,日本举行第43届议会选举,在众议院480个议席中,主要执政党自民党由原来的247席降至237席,跌破众议院议席的半数;而民主党取得了长足进步,由原来的137席增至177席。日本政坛由此进入了两大保守政党抗衡的时代。2007年7月,在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一跃成为第一大党。2009年8月,在第45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得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308席,超过控制众议院各个常设委员会的绝对稳定多数269席,取得空前胜利。
民主党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党大会,每年一月召开。
民主党属温和保守型政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并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关系,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该党支持基础主要为工会组织和市民工薪阶层,其党员主要为年轻的职业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律师、医生、银行家和新闻工作人员等。 >>

3. 公明党 (Komei Party):1964年11月成立,其母体为宗教团体创价学会。1970年6月实行政教分离,93年8月参加非自民联合政权。但自94年底以后,为参与日政界分化改组,公明党分出一部分力量参加新进党,新进

党解散后,组成“和平新党”。未分出去的部分则重组为“公明”。1998年11月7日,“和平新党”和“公明”宣布合并,并恢复原党名。1999年10月,公明党加入自民党和自由党的联合政权,成为执政党,2000年4月,公明党与自民党、保守党组成联合政权。从2003年11月起,公明党与自民党两党联合执政至2009年。该党基本政策主张总体上仍沿袭了过去公明党“中道路线”的传统,坚持稳健的政治路线,提倡和平主义。

4. 日本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of Japan -- Nippon Kyosanto):1922年7月15日成立的左翼政党。战后获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出现发展的高峰期。进入九十年代,日共根据冷战后新形势,对政策主张再次进行调整。2000年11月,日共召开第二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党章,把党的性质由“工人阶级的先锋政党”改为“工人阶级政党”和“全体日本国民的政党”。该党支持阶层比较稳固,基层组织健全。

5.社会民主党 (Social Democratic Party):简称“社民党”,1945年11月成立,1996年4月由社会党易名为社会民主党。该党主要成分是工会和农协的活动家、中小企业主和知识分子。冷战期间,该党作为革新派政党与保守的自民党长年对峙。93年日本政局剧变,社会党先是加入多党联合政权,后又与自民党联合执政。该党委员长村山富市出任首相。98年5月,该党退出联合政权。近年来实力大减。2009年9月与民主党和国民新党联合执政。

6. 国民生活第一党 :2012年7月11日由日本民主党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49名此前已脱离民主党的参众两院议员参加。小泽宣布新党名称是“国民生活第一党”。小泽担任党首兼选举对策委员长,东祥三任干事长。新党目前拥有37名众议员,成为日众议院中仅次于民主党、自民党的第三大势力。同时新党参议院党团拥有12名议员,是日参议院除民主党、自民党、公明党之外的第四大势力。

7. 保守党 :2000年4月由自由党26名成员脱党组成。成立伊始即与自民、公明两党组成新的联合政权。6月众议院大选后席位减少。该党主张要体现“保守主义”的真正含义,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及和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