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上册数学动点题

1-1

1、某园艺公司对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花圃进行改造,测得两直角边长为6m、8m.现要将其扩建成等腰三

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建后的等腰三角形花圃的周长.

2、已知直线m的解析式为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

两点,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

BAC=90°,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a,2),且△ABP的面积与

△ABC的面积相等.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3)求a的值.

2-1

3、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相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则AC的长是()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B在第二象限,点C在坐标轴上,满足三角形ABC是Rt三角形

的点C最多有a个,最少有b个,则a+b的值为

解:

1、AB为斜边。以AB为直径做圆,则C点为圆与坐标轴的交点。最多有4个,最少有2个。。

2、AB为直角边。分别过A和B点做线段AB的垂线。则与坐标轴最多有4个交点,最少有两个(AB与X轴平行)

综合上述,a=8,b=4。因此a+b=12。。

5、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A(6,0)和B(0,2根号3),动点C在x轴上运动(不与点O,点A重合),连接BC。①若点C为(3,0)则△ABC的面积为多少②若点C(x,0)在线段OA上运动(不与点O,点A重合),求△ABC面积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③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ABC为等腰△?若存在,直接写出C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①△ABC的面积为1/2AC*OB=1/2*(6-3)*2√3=3√3;

②因为点C(x,0)在线段OA上运动,所以

△ABC面积是1/2AC*OB=√3(6-x)=6√3-√3x,即

y=6√3-√3x(0<x<6)

③在x轴上存在点C,使△ABC为等腰△,C的坐标分别为

(6-4√3,0)、(6+4√3,0)、(-6,0)和(2,0)

6、点M、N是第一象限内的两点,坐标分别为M(2,3),N(4,0)

(1)若点P是y轴的一个动点,当△PMN周长最小是,点P坐标为

(2)若P、Q是y轴的两点(P在Q是下方),且P、Q=1,当四边形PQMN周长最小时,点P坐标为

分析:PQMN周长=PQ+QM+MN+PN,而PQ=1,MN=根13,是固定的,

所以即求QM+PN最小值.

由轴对称性质,若设M'与M关于y轴对称,得MQ=M'Q

我们发现,将MQ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则P与Q重合,于是QM+PN=QM+QN,

取M(2,3)下移一个单位后M1(2,2)的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M2(-2,2),则M1Q=M2Q,(QM1+QN)最小=M2N=2*根10。

所以,周长最小为2*根10+根13+1.此时P(0,4/3)

7、如图,直线y=-3/4x+6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两点,点Q是线段OA的中点,点P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B→A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到达A时,运动停止。

(1)点A、B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求满足S△OPQ=1/3S△OBA的点P的坐标;

(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使△OP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三角板直角顶点P的坐标为(3,3)时,设一直角边与x轴的正半轴交

于点A,另一直角边与Y轴交于点B,在三角板绕丶P旋转的过程中,使得△POA为等腰三角形。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

解:△POE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是:OP、PE、EO其中两段

相等,P(3,3),那么有:

①PE⊥OC和F点过(0,0)点,PE=OE,

则F点是(0,3)和(0,0);

∵P坐标为(3,3),

∴OP=3根号2

②PE⊥OP和F点过(0,6-3根号2),

则PE=OP,

则F点是(0,6+3根号2)和(0,6-3根号2).

9、已知一次函数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

(1)分别求出A、B点坐标。

(2)以AB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P,若点P在第一象限,请求出点p的坐标。

(3)在(2)的结论下,过点P作直线AB的平行线,分别交x轴、y轴与点C和点D,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

10如图(1),△ABC中,AB=AC,∠B=2∠A.

(1)求∠A和∠B的度数;

(2)如图(2),BD是△ABC中∠ABC的平分线:

①写出图中与BD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②直线BC上是否存在其它的点P,使△BDP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在图(3)中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并直接写出相应的∠BDP的度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B=AC,∠B=2∠A

∴AB=AC,∠C=∠B=2∠A

又∵∠C+∠B+∠A=180°

∴5∠A=180°,∠A=36°

∴∠B=72°;

(2)①∵BD是△ABC中∠ABC的平分线

∴∠ABD=∠CBD=36°

∴∠BDC=72°

∴BD=AD=BC;

②当BD是腰时,以B为圆心,以BD为半径画弧,交直线BC于点P1(点C除外)

此时∠BDP=1/2∠DBC=18°.

以D为圆心,以BD为半径画弧,交直线BC于点P3(点C除外)

此时∠BDP=108°.

当BD是底时,则作BD的垂直平分线和BC的交点即是点P2的一个位置.

此时∠BDP=∠PBD=36°

11、若直线y=kx+b是由直线y=2x-6沿射线y=x(x≤0)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则k和b的值分别为()

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解:∵沿y=x(x≤0)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

∴新函数是在原函数的基础上向下平移2个单位,并向左平移两个单位,

∴得到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2(x+2)-6-2=2x-4.

12、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若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

(1)求Rt△ABC的面积;

(2)说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BOP的面积都是一个常数;(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定

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平行的

定义:设一次函数y=k1x+b1(k1≠0)的图象为直线l1,一次函数y=k2x+b2

(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k2,且b1≠b2,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

线l2互相平行.解答下面的问题:

(1)求过点P(1,4)且与已知直线y=-2x-1平行的直线l的函数表

达式,并画出直线l的图象;

(2)设直线l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如果直线m:y=kx+t

(t>0)与直线l平行且交x轴于点C,求出△ABC的面积S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

解:设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

∵直线l与直线y=-2x-1平行,∴k=-2,

∵直线l过点(1,4),

∴-2+b=4,

∴b=6.

∴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2x+6.

直线l的图象如图.

(2)∵直线l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

∴点A、B的坐标分别为(0,6)、(3,0).

∵l∥m,

∴直线m为y=-2x+t.令y=0,解得x= t/2,

∴C点的坐标为(t/2,0).

∵t>0,∴t/2>0.

∴C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

当C点在B点的左侧时,S= 12×(3- t/2)×6=9- 3t2;

当C点在B点的右侧时,S= 12×(t/2-3)×6= 3t2-9.

∴△ABC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为S= {9-3t/2(0<t<6)3t/2-9(t>6).

14.如图,在△ABC中,已知

AB=AC,∠BAC=90°,BC=6cm,

直线CM⊥BC,动点D从点C

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2厘

米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

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1

厘米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

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AB的长;

(2)当t为多少时,△ABD的面积为6cm2?

(3)当t为多少时,△ABD≌△ACE,并简要说明理由.(可在备用图中画出具体图形)

解:

(1)∵在△ABC中,已知AB=AC,∠BAC=90°

所以可知AB:AC:BC=1:1:根号2

所以AB=BC/根号二=3倍根号二

(2)过A作AN⊥BC,易证AN=1/2BC=3(三线合一,斜边中线定理)

∵CD=2T,BC=6,∴BD=6-2t

所以1/2(6-2t)×3=6

t=1

(3)∵CM⊥BC,在△ABC中,已知AB=AC,∠BAC=90°

所以∠ABD=∠ACM=45°

因为△ABD全等△ACE,AB=AC

所以BD=CE,即6-2T=T

所以T=2时,△ABD全等△ACE。

15、如图①,已知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以OA、O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长方形OABC.

(1)求点A、C的坐标;

(2)将△ABC对折,使得点A的与点C重合,折痕交AB于点D,求直线CD的解析式(图②);

(4)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除点B外),使得△APC与△AB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y=-2x+4,代入y=0得x=2,∴A(2,0)代入x=0得y=4,∴C(0,4)

(2)设D(2,y),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D=AD=y,BD=4-y,22+(4

-y)2=y2,解得y=2.5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4,代入x=2,y=2.5 得k=-0.75 ∴直线CD的解析式为y=-0.75x+4 (3)①点O符合要求,P1(0,0)

②点O关于AC的对称点也是符合要求的P点,有∠ACP=∠BAC=∠ACO,∴P可在直线CD上,设P(x,-0.75x+4),(x-2)2+(-0.75x+4)2=22解得x=3.2 ∴P2(3.2,1.6)

③点B关于AC的对称点也是符合要求的P点,作PQ⊥y轴于点Q 根据对称性得CP=CB=2,PQ=BD=1.5,CQ=2.5,OQ=1.5 ∴Q(0,1.5),可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为y=-0.75x+1.5,设P(2-4/3y,y),(4-y)2+(2-4/3y)2=22,y=2.4,P3(-1.2,2.4)

16、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8cm,腰长为5cm,以BC所在直线为x轴,以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

(2)一动点P以0.25cm/s的速度沿底边从点B向点C运动

(P点不运动到C点),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

①写出△APC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②当t为何值时,△APB为等腰三角形?并写出此时点P的坐

标.

③当t为何值时PA与一腰垂直?

17、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

(1)如图,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

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1)连接ad

△ABC,△ACD,△AB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D=∠BAD,AF=BE,AD=BD

∴△ADF≌△BDE

∴DE=DF,

且∠EDF=∠EDA+∠ADF=∠EDA+∠EDB=90°

∴△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照样连接AD

与1类似证得△ADF≌△BDE,∴△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4

3

x+8交坐标轴于A、

B两点,AE平分∠BAO交y轴于E,点C为直线y=x上在第一象限内一点.

求:(1)求AB的长;

(2)点E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E的解析式;

(3)若将直线AE沿射线OC方向平移42个单位,请直接写出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

19、如图①,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板摆放在坐标系中,已知BC=4,AC=5.

(1)求点A坐标和直线AC的解析式;

(2)折三角形纸板ABC,使边AB落在边AC上,设折痕交BC边于点E(图②),求点E坐标;

(3)将三角形纸板ABC沿AC边翻折,翻折后记为△AMC,设MC与AD交于点N,请在图③中画出图形,并求出点N坐标.

20、如图1是由四块全等的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拼成的正方形,已知里面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1.如图2,取其中的三块直角三角板拼成等边三角形ABC,再以O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等边△ABC的面积;

(2)求BC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3)将第四块直角三角板与△CDE重合,然后绕点E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EC'D',问点C'是否落在直线BC上?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1、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三点的坐标分别是A(8,0),B(8,10),C(0,4),点D(4,7)是CB的中点,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是秒t,设△

OPD的面积是S.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请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求S的最大值;

(4)当9≤t<12时,求S的范围.

22、如图,一次函数y=-3/4x+3的图象与x轴和y轴分别交

于点A和B,再将△AOB沿直线CD对折,使点A与点B重

合、直线CD与x轴交于点C,与AB交于点D.

(1)点A的坐标为(4,0)

,点B的坐标为(0,3)

(2)求OC的长度;

(3)在x轴上有一点P,且△PAB是等腰三角形,不需计算

过程,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为(4,0),点P是直线y=- 1/2x+4在第一象限上的一点,O是原点.

(1)设P点的坐标为(x,y),△OPA的面积为S,试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点P,使PO=PA?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两点,且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3),B(-4,0).(1)请求出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

(2)点P在x轴上,且ABP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3)点C为直线AB上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使点C到x轴的距离为1.5?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练习 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解:(1)由题意得点B表示的数为-6;点P表示的数为8-5t; (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如图) 则AC=5,BC=3, ∵AC-BC=AB ∴5-3="14" 解得:=7, ∴点P运动7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3)没有变化.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 MN=MP+NP=AP+BP=(AP+BP)=AB="7" 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 MN=MP-NP= AP-BP=(AP-BP)=AB="7"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 2.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PC=______. (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当点Q开始运动后,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P、Q两点间的距离. 解:(1)PA=t,PC=36-t; (2)当16≤t≤24时PQ=t-3(t-16)=-2t+48, 当24<t≤28时PQ=3(t-16)-t=2t-48, 当28<t≤30时PQ=72-3(t-16)-t=120-4t, 当30<t≤36时PQ=t-[72-3(t-16)]=4t-120. 3.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6个单位长度,点A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6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 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2)用含t的代数式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 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右边点表示的数....... -.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a -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 a+b 。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 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B ,再向右移动 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C 点. (1)求动点A 所走过的路程及A 、C 之间的距离. (2)若C 表示的数为 1,则点A 表示的数为 . 2.画个数轴,想一想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 3的点和表示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 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 5=8-3,那么在数轴上 C B A 250

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系 1 ,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1(35) 2 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 应用题 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 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 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 6 c N t4 o o AD 的长为 度时 AD 的长为 ②当 .度时 o C B C B A (备用图) E N E A B B B A A E 时 时 M C ” 图1 l E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C ,且 (1)① 当 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开放性题目 关键: 数学思想 1、如图1 C 开始沿向点 秒 当 当 CE // AB 交直线I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 2、如图2,正方形的边长为 4,点M 为 5 90 ° ,直线经过点 3、如图,在只也ABC 中,ACB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8 90° B 60°, BC 2 .点O 是AC 的中点,过 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 (2 )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解:(1 [① 30, 1 :② 60, 1.5 ; (2)当/% =900时,四边形是菱形? ???/a =Z 90°,.?..???,???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中,/ 900,/ 6002, ???/ 30°. 在边上,且1 , N 为对角线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 动中求静? 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梯形中,// ,/ 90°, 141821,点P 从A 开始沿边以1秒的速度移动,点 Q 从 B 以2秒的速度移动,如果 P , Q 分别从A , 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 t D ,丄于 E M C 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0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 ? 2. ???. 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菱形 4、在△中 M D C A D 1 42 . 3. ? 2AC 3 .在△中,/ 3。0, (2) 图2 N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1.在数轴上依次有A,B,C 三点,其中点 A,C 表示的数分别为-2,5,且BC=6AB .(1)在数轴上表示出A,B,C 三点; (2)若甲、乙、丙三个动点分别从 A 、 B 、 C 三点同时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是2,2 1,41(单位长度/秒),当丙追上甲时,甲乙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3)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P 到A 、B 、C 的距离和等于10?若存在,求点P 对应的 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多项式x 3-3xy 2-4的常数项是a ,次数是b (1) 直接写出a ,b ,并将这两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A 、B 表示出来 (2) 数轴上A 、B 之间的距离记作 |AB|,定义:|AB|=|a -b|,设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x ,当|PA|+|PB|=13时,直接写出x 的值_____________ (3) 若点A 、点B 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 点A 的速度是点B 的2倍,且3秒后,23AO =OB , 求点B 的速度3.(本题12分)已知A 、B 两个动点同时在数轴上匀速运动,且保持运动的方向不变.若 A 、 B 两点的起始位置分别用有理数 a 、 b 表示, c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19c 2|+|b -8c 3|=0 (1) 求a 、b 、c 的值 (2) 根据题意及表格中的已知数据,填写完表格: 运动时间(秒) 0 5 7 t A 点位置 a -1 B 点位置 b 17 27 (3) 若A 、B 两点同时到达点 M 的位置,且点M 用有理数m 表示,求m 的值(4) A 、B 两点能否相距18个单位长度?如果能,求出此时运动了多少秒及此时A 、B 两点表示5510 643210-1-2-3-4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 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 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 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 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5 3、如图,在Rt ABC △中,9060 ACB B ∠=∠= °,°,2 BC=.点O是AC的中点,过 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 CE AB ∥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2)当90 α=°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1.5;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 ∴AB=4,AC=2 3. ∴AO= 1 2 AC =3.在Rt△AOD中,∠A=300,∴AD=2. ∴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是菱形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O E C D A α l O C A (备用图)C B A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 1、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 1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 (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 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 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动点问题

初二动点问题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D=10cm,BC=30cm,动点P从点A 开始沿AD边向点D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从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每秒3cm的速度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ABQP能成为等腰梯形吗?如果能,求出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直线 1 l:2 + - =x y与直线 2 l:8 2+ =x y相交于点F, 1 l、 2 l分别交x轴于点E、G,矩形ABCD 顶点C、D分别在直线 1 l、 2 l,顶点A、B都在x轴上,且点B与点G重合。 (1)、求点F的坐标和∠GEF的度数; (2)、求矩形ABCD的边DC与BC的长; (3)、若矩形ABCD从原地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t()6 0≤ ≤t 秒,矩形ABCD与△G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 A B C D E F G O x y 1 l 2 l

x y O x = A B C P H M 3.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OA ∥BC ,在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10,0), B (8,6),直线x =4与直线A C 交于P 点,与x 轴交于H 点; (1)直接写出C 点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 (2)求出线段PH 的长度,并在直线AC 上找到Q 点,使得△PHQ 的面积为△AOC 面积的5 1,求出Q 点坐标; (3)M 点是直线AC 上除P 点以外的一个动点,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N 点,使得△MH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有,请求出M 点及对应的N 点的坐标,若没有, 请说明理由. 4.如图,正方形CGEF 的对角线C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 (CG >BC ),M 是线段AE 的中点,DM 的延长线交CE 于N . (1)线段AD 与NE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探究:线段MD 、MF 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数轴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数轴动点问题专项练习知识导航 1、数轴 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 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若点向右移动a个单位长度,则该点对应的数增加a; 若点向左移动a个单位长度,则该点对应的数减少a. 2、数轴上表示距离 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知道这两点对应的数的大小关系,则可以用“大减小"来表示距离; 如果不确定这两点对应的数的大小关系,则两数相减再取绝对值来表示距离。 例如,数轴上A、B两点分别对应数a、b: 若己知a>b,则A、B两点的距离为a?b; 若a、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则A、B两点的距离为|a?b|(或|b?a|),即A、B两点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a?b|={a?b(a≥b) b?a(a

②对于|ax+b|=cx + d类型的绝对值方程,在解出x的值后需代入cx+d z 0中检验是否; 成立,若不成立则舍去; ± ③对于|ax + b||x+ d|=k类型的绝对值方程,在解出x的值后,需检验是否满足分段时的x范围,若不成立则舍去;在分段时,每个零点只能取等一次. 刻意练习 1. 在数轴上,点A表示?3,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_,从点B再向左移动10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 2. 点A、B、C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x、3、?4,那么A到B的距离为_________,到C的距离为___________(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 3. |x?5|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x?6|=1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m?n|的几何意义是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且|m?n|=|n?m|; . |m+n|的几何意义是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求点P 对应的数;(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3.5) (3)当点P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 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 点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2/23) 2.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是-1,B 对应的数是1,一只小虫甲从点B 出发沿着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至C 点,再立即返回到A 点,共用了4秒。 (1)求点C 对应的数;(8) (2)若小虫甲返回到A 点后作如下运动:第1次向右爬行2个单位长度,第2次向左爬行4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右爬行6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左爬行8个单位长度,…依次规律爬下去,求它第10次所停在点所对应的数.(-11) (3)若小虫甲返回到A 后继续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这时另一只小虫乙从点C 出发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设小虫甲爬行后对应的点为E ,小虫乙爬行后对应的点为F.设点A 、E 、F 、B 所对应的数分别是x A 、x E 、x F 、x B ,当运动时间t 不超过1时, |x A -x E |-|x E -x F |+|x F -x B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 如图,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使∠BOC=120°.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M 在射线OB 上,另一边ON 在直线AB 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 在∠BOC 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 .问:此时直线ON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 (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6°的 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 第t 秒时,直线ON 恰好平分锐角∠AOC ,求t 的值. (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旋转至 图3,使ON 在∠AOC 的内部,求∠AOM-∠NOC 的度数. 3.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为-2、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x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精编版)

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1、如图,在等腰△ACB中,AC=BC=5,AB=8,D为底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DE⊥AC,DF⊥BC, 垂足分别为E,F,则DE+DF = .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 3、如图,将边长为1的等边△OAP按图示方式,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1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4,…,P2007的位置.试写出P1,P3,P50,P2011的坐标. 4、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DE、DF、EF. (1)求证:△ADF≌△CEF (2)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5、如图,在等边ABC ?的顶点A 、C 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 向B 和由C 向A 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 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 处,请问 (1)在爬行过程中,CD 和BE 始终相等吗? (2)若蜗牛沿着AB 和CA 的延长线爬行,EB 与CD 交于点Q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60CQE (3)如果将原题中“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BC 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 交AC 于F ”,其他条件不变,则爬行过程中,DF 始终等于EF 是否正确 6、如图1,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EB ,CD 的中点,易证:CD=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AB =2AD 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7、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图1 图 2

最新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北师大版)整理

例1 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a+2|+(b+3a)2=0 (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 (3)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 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分别表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用t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例2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 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 (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例3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 两个动点正中间; (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 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 位长度.例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 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 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 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的分析

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18,0),B(18,6),C(8,6),四边形OABC是梯形,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求直线OC的解析式. (2)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如果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写出点Q的坐标,并写出此时t的取值范围.(3)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当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这时,直线PQ能否把梯形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请求出t的值;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2、如图1所示,在△ABC中,点O在AC边上运动,过O作直线MN∥BC交∠BCA内角平分线于E点,外角平分线于F点.试探究: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3、如图2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OA∥BC,BC=14cm,A点坐标为(16,0),C 点坐标为(0,2).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由C向B运动,点Q以4cm/s的速度由A向O运动,当点Q停止运动时,点P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4).

(1)求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PQAB为平行四边形. (2)求当t为多少时,PQ所在直线将梯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求出此时直线PQ的函数关系式. 巩固提高: 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 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2.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专练[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专练 1、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边AB的中点,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 (1)求证: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ADCE是矩形? 2、如图,已知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点,连接DE. (1)在∠ABC的部,作射线BM交线段CD于点F,使∠CBF=∠ADE; (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在(1)的条件下,求证:△ADE≌△CBF. 3、如图,已知E是?ABCD中BC边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A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BE≌△FCE. (2)连接AC、BF,若∠AEC=2∠ABC,求证:四边形ABFC为矩形.

4、如图①所示,已知A、B为直线l上两点,点C为直线l上方一动点,连接AC、BC,分别 以AC、BC为边向△ABC外作正方形CADF和正方形CBEG,过点D作DD 1⊥l于点D 1 ,过点E作 EE 1⊥l于点E 1 . (1)如图②,当点E恰好在直线l上时(此时E 1与E重合),试说明DD 1 =AB; (2)在图①中,当D、E两点都在直线l的上方时,试探求三条线段DD 1、EE 1 、AB之间的数 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当点E在直线l的下方时,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DD 1、EE 1 、AB之间的数量关 系.(不需要证明)

5、如图1,矩形MNPQ中,点E,F,G,H分别在NP,PQ,QM,MN上,若∠1=∠2=∠3=∠4,则称四边形EFGH为矩形MNPQ的反射四边形.图2,图3,图4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AB=4,BC=8. 理解与作图: (1)在图2,图3中,点E,F分别在BC,CD边上,试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上作出矩形ABCD 的反射四边形EFGH. 计算与猜想: (2)求图2,图3中反射四边形EFGH的周长,并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是否为定值? 启发与证明: (3)如图4,为了证明上述猜想,小华同学尝试延长GF交BC的延长线于M,试利用小华同学给我们的启发证明(2)中的猜想. 6、如图,矩形ABCD中,AB=4cm,BC=8cm,动点M从点D出发,按折线DCBAD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从点D出发,按折线DABCD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N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 (2)若点E在线段BC上,且BE=3cm,若动点M、N同时出发,相遇时停止运动,经过几秒钟,点A、E、M、N组成平行四边形? N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专题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专题 班级 姓名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2,N 是AC 上的一动点,求DN+MN 的最小值是 。 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6,AD 是BC 边上的中线,M 是AD 上的动点,E 是AC 上一点,若AE=2,则EM+CM 最小值为 。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A B C M N D

3.如图,锐角三角形ABC 中,∠C=45°,N 为BC 上一点,NC=5,BN=2,M 为边AC 上的一个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 。 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90°,DC//AB ,BC=3,DC=4,AD= 5.动点P 从B 点出发,由B→C→D→A 沿边运动,则△ABP 的最大面积为( ) A.10 B.12 C.14 D.16 5.如图,在锐角△ABC 中,AB=6,∠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 ( ) A .62 B . 6 C . 32 D . 3 第4题 第5题 6如图,已知点P 是射线ON 上一动点(即P 可在射线ON 上运动),∠AON=30°, (1)当∠A= 时,△AOP 为直角三角形; (2)当∠A 满足 时,△AOP 为钝角三角形. 7.如图,在Rt△ABC 中,∠C=90 °,AC=4cm ,BC=6cm ,动点P 从点C 沿CA 以1cm/s 的速度向A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沿CB , 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运动过程中所构成的△CPQ 的面积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关系是 。 第6题 第7题 8.如图,在梯形ABCD 中,364360AD BC AD DC AB === =?∥,,,,∠C .动点 A B D C P C A B Q P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精编版)

初一上册数学动点问题精编(打印版) 1.已知a、b满足(a﹣2)2+|ab+6|=0,c=2a+3b,且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 (1)则a=,b=,c=. (2)点D是数轴上A点右侧一动点,点E、点F分别为CD、AD中点,当点D运动时,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 (3)若点A、B、C在数轴上运动,其中点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A 和点B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和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是否存在一个常数m 使得m?AB﹣2BC不随运动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AB|=|OB|=|b|=|a﹣b|,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如图2,|AB|=|OB|﹣|OA|=|b|﹣|a|=b﹣a=|a﹣b|; 点A、B在原点的左边,如图3,|AB|=|OB|﹣|OA|=|b|﹣|a|=﹣b﹣(﹣a)=|a﹣b|; 点A、B在原点的两边,如图4,|AB|=|OA|+|OB|=|a|+|b|=a+(﹣b)=|a﹣b|. 综上,数轴上A、B两点的距离|AB|=|a﹣b|.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2那么x为. (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x的取值范围是. (4)若未知数x、y满足(|x﹣1|+|x﹣3|)(|y﹣2|+|y+1|)=6,则代数式x+2y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word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之动点问题(精品)(2)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拔高练习 1、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6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CON的度数; (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10°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_________秒(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N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已知AB∥CD,直线l与AB、CD分别交于点E、F,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点M在EF上,且∠FMP=∠FPM, (1)如图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若∠AEF=60°,则∠FPM=_________;假设∠AEF=a,则∠FPM=_________; (2)如图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猜想∠FPM与∠A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说明理由。

3、如图(1)直线GC ∥HD ,EF 交CG 、HD 于A 、B ,三条直线把EF 右侧的平面分成①、②、③三个区域,(规定:直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区域).将一个透明的直角三角尺放置在该图中,使得30°角(即∠P )的两边分别经过点A 、B ,当点P 落在某个区域时,连接PA 、PB ,得到∠PBD 、∠PAC 两个角. (1)如图(1),当点P 落在第②区域时,求∠PAC+∠PBD 的度数; (2)如图(2),当点P 落在第③区域时,∠PAC ﹣∠PBD= _________ 度 (3)如图(3),当点P 落在第①区域时,直接写出∠PAC 、∠PBD 之间的等量关系。 4、操作示例如图1,△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则S △ABD =S △ADC . 实践探究 (1)在图2中,E 、F 分别为矩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则S 阴和S 矩形A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 (2)在图3中,E 、F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则S 阴和S 平行四边形A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 ; (3)在图4中,E 、F 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则S 阴和S 四边形A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 ; 解决问题: (4)在图5中,E 、G 、F 、H 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 的边AD 、AB 、BC 、CD 的中点,并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0平方米,求图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即S 1+S 2+S 3+S 4= _________ 。

七年级数学动点问题(北师大版)

七年级动点问题大全 例1 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a+2|+(b+3a)2=0 (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 (3)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 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分别表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用t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例2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 2,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 原点到达点B. (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例3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 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 两个动点正中间; (3)在(2)中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 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 例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 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 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例5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 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 (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 (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 距6个单位长度; (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B:CA=1:2,若干秒钟后, 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 例6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0,点B表示的数是170. (1)求A、B中点所表示的数. (2)一只电子青蛙m,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 只电子青蛙n,从A点出发以6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C点处相遇,求C点所表示的数. (3)两只电子青蛙在C点处相遇后,继续向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当电子青蛙m 处在A点处时,问电子青蛙n处在什么位置? (4)如果电子青蛙m从B点处出发向右运动的同时,电子青蛙n也向右运动,假设它们在D点处相遇,求D点所表示的数 例7、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 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 1、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12,点A 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 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 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 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 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3)在(2)中 A、B两点继续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时,另一动点C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运动,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 3、已知数轴上两点 A、B对应的数分别为-

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 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 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 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 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4、数轴上两个质点 A、B所对应的数为- 8、4, 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 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2) 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 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 1、如图6-7,已知A 、B 两村庄的坐标分别为(2,2)、(7,4),一辆汽车在x 轴上行驶,从原点O 出发. (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A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2)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离B 村最近?写出此点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距离两村的和最短? 2.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x 轴 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 20b -=. (1) 则A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C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2) 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沿x 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移动,点Q 到达A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1,2),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S △ODP = S △ODQ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点F 是线段AC 上一点,满足∠FOC =∠F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连OG ,使得∠AOG =∠AOF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CE 交OF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OHC ACE OEC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长方形ABCD , AB ∥y 轴,点A (1,1),点C (a , b ),

满足035=-+-b a . (1)求长方形ABCD 的面积. (2)如图2,长方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同时点E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当t=4时,直接写出三角形OAC 的面积为 ; ② 若AC ∥ED ,求t 的值;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11)P y x '-++,叫做点P 的伴随点, 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这样依次得到点1A ,2A ,3A ,…,n A . ①若点1A 的坐标为(3,1),则点3A 的坐标为 ,点2014A 的坐标为 ; ②若点1A 的坐标为(a ,b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点n A 均在x 轴上方,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 (0,1),B (2,0),C (2,1.5). (1)求△ABC 的面积;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a ,0.5),试用a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位置分别是A (1,0),B (-2,3),C (-3,0). (1)求△ABC 的面积; (2)若把△ABC 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请你在图中画出△A B C '''; (3)若点A 、C 的位置不变,当点P 在y 轴上什么位置时,使 2ACP ABC S S =; (4)若点B 、C 的位置不变,当点Q 在x 轴上什么位置时,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