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古诗中的丝绸之路

唐朝大诗人李白则有诗描写了丝绸路上的恶劣天气:“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①山。

羌笛②何须怨杨柳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

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②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③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

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评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汉家②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①金山:即阿尔泰山。

②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评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

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案文 本)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

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_教案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 本文是关于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两家子小学 宋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略读课文)《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自读,自学,自写课文内的生字词,能独立阅读文章,会查阅课外资料,有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集体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探究式、交流互动、角色扮演学习方式,能用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理通课文的故事情节,从故事理解丝绸之路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从课文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展示,沉美朴实的图片吸引学生对图片主题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要去罗马,可以搭飞机,坐轮船,但古代的人,又是怎样到达遥远的罗马呢?(学生小声讨论) 师:条条大路通罗马,今天,我们就走一条特别的道路,感受东西文明是怎么通过这条道路交流的。这条路便是——丝绸之路(板书) 二、新授: 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师:从课题中,大家对丝绸之路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自由发表,) 让学生略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可同桌间相互帮助学习。老师个别辅导。 1、读读记记“矗立、凹陷、戎装、循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美仑美奂”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2、在认识生字后,学生再细读课文,熟悉课文。 3、老师导读第一段:“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师:丝绸之路是怎样的景象,又有怎样的悠悠驼铃声?现在我们也随作者看一看丝绸之路的繁华,听一听丝绸之路的故事,好不好?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 2丝绸之路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省、市、区、县)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

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导读: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

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

小学五年级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

丝绸之路课文(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

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个人。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哉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等情况。听了他的陈述,人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传闻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许多希望和汉朝友好通商的国家。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等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来,汉朝政府在张骞走过的路上设置了四个郡,这条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四郡,一直通向印度、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主畅通无阻了。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丝绸之路》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2丝绸之路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

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

丝绸之路资料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鲁番盆地。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丝绸之路 课文

丝绸之路课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

丝绸之路文章-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章

丝绸之路文章-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章 丝绸之路文章(一) 总是想起那满载辉煌的古道。跟着汉使张骞的驼队,从长安出发,饮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阳关。一路走来,歪歪斜斜的足迹,印满岁月里不寻常的邂逅。 抚摸着那段孟姜女哭倒的长城,看枯草在暮色中抖动秋天的根须,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远天的归鸿,我听到了昭君出塞时那凄婉的琵琶声,看到了苏武牧羊时紧握的汉使旌节;目睹了李广自刎前愤怒成一团燃烧的火焰。 心上有一堵斑驳的城墙,永远地横亘着。楼群中的西域,西域中的丝绸路,像一颗疲倦的星辰,在银河里沉浮,落落孤寂。温柔的绿死了,潺潺的流水干了;大厦古雕楼的飞禽走兽,凝望着惨白的月亮。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只有几堵断壁残垣在风沙中演绎着一个古城的兴衰荣辱。 遥想大漠丝绸路,孤傲地悬着它世纪的心思。就这样独步在砖石构成的丰碑上,已经枯死的沙柳,伫立着怪影,印证着千年前的繁华。没有尽头的巷子啊!无数的门,无数声“吱呀”,无数人们的身影。来了一拨又一拨,在未曾干涸的溪石上,捶打浆洗的麻衣,难掩的一串渐远的蹄声……叮

叮当当的咏叹里,有多少魂魄穿过黑夜的隧道,敲打历史的回音壁。晨雾里睁开眼,丝绸之路的商人都闲坐成罗汉,无法酣眠。我真想走上去摸摸雪白的胡子,不——是雪一般的沙砾。客栈中一曲《高山流水》,留下一张张黑白胶片,留下狂风中隐约的冷笑。 沉默是积蓄,是力量,丝绸之路在向天空接近着,一队无声的骆驼带着永久的繁华,消失在风沙的后面。风沙大啊!多少钱庄、店铺、货栈、作坊,还有多少舞榭歌台、酒楼客舍,就这样不经意地被风吹散了。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就这样不经意地被风掩埋了。暮色古道变成一堆熄了火的红炭,伴随着满东方散步的佛,留下一座座洞窟,演绎着一幕幕哑剧。望着那金灿灿的沙砾,我忘记了日落照着大旗的豪迈,忘记了来自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无限惬意,甚至忘却了什么叫做草肥水美,而这里曾经是帝王将相的行宫猎场。 想象着人们没有私心,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私心;想象着风沙不吹,但风沙不可能不吹;想象着古道依旧繁华,但古道不可能依旧繁华,所以这一切注定发生。悠悠的骆驼依旧在耳边回萦,丝绸古道,我希望下次在梦中与你相遇。 后记: 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已经启动,而生态的步伐却没有以相应的速度推进。我希望我们的西部,不要成为丝绸之路。绿意全无,黄沙漫漫……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略读课文)《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自读,自学,自写课文内的生字词,能独立阅读文章,会查阅课外资料,有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集体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探究式、交流互动、角色扮演学习方式,能用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理通课文的故事情节,从故事理解丝绸之路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从课文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展示,沉美朴实的图片吸引学生对图片主题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要去罗马,可以搭飞机,坐轮船,但古代的人,又是怎样到达遥远的罗马呢?(学生小声讨论) 师:条条大路通罗马,今天,我们就走一条特别的道路,感受东西文明是怎么通过这条道路交流的。这条路便是——丝绸之路(板书) ●二、新授:

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师:从课题中,大家对丝绸之路有什么了解吗? 让学生略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可同桌间相互帮助学习。老师个别辅导。 1、读读记记“矗立、凹陷、戎装、循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美仑美奂”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2、在认识生字后,学生再细读课文,熟悉课文。 3、老师导读第一段:“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师:丝绸之路是怎样的景象,又有怎样的悠悠驼铃声?现在我们也随作者看一看丝绸之路的繁华,听一听丝绸之路的故事,好不好? 4、师:大家读读第2到第12自然段,看看文章介绍了在丝绸之路上一个怎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进入第一个场景 师:走进“丝绸之路”,课文首先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学生读课文)生:安息国人民热情接待中国使者。 师:文中的哪些字词和句子表现了热情? (学生交流,提问回答。学生分角色读出相的字词,分小组读相关的句子)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产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2、丝绸之路的地理挂图。 授课过程 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

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 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 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 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 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 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 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 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 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 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呀!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Word版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

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

丝绸之路历史课文教案

丝绸之路历史课文教案 【篇一: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 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 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 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 谊之路。纵观全文,有三 个鲜明的特点: 一、独特的视角和选材。文章选取了最能凸现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 文化的一幕,即汉代张 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互赠礼品的场面,再现了两国不同的 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二、生动的语言与想象。作者站在玉祥门外,看到丝绸之路的巨型 雕塑,“仿佛看到、仿佛 听到”,遥想其两千年前的辉煌历史,自然合理。文中对中国与安息 国交流的一幕描写,细 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情景恍若眼前。 三、恰当的用词。文中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 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 【分段段意】:第一段(1):由巨型石雕想到了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第二段(2~12):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迎候来使,与汉代张骞的副使互赠 礼品的场面。 第三段(13~14):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往日商贸、文化繁荣起着重 大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九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守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 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 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 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调整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 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 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 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欣赏歌曲《天路》) 2、读读“资料袋”,了解丝绸之路是商贸大道是友谊之路。(欣赏视频)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 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 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 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 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 的友好场面)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讲清事情的四要素(时间:公元前115年;地点:伊朗高原北部;人物:安息国将军,中 国使者;事件: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小学语文课文《丝绸之路》

小学语文课文《丝绸之路》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

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