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煤行业标准

选煤行业标准

选煤行业标准
选煤行业标准

煤的分类(3):

《中国煤的分类》(GB/T 5751-2009)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8-2006)

《稀缺、特殊煤炭资源的划分与利用》(GBT 26128-2010)

煤的物理性质分析(9):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7-200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6949-2010)

《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MT/T 739-1997)

《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MT/T 740-1997)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8-1995)

《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199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2566-1995)

《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MT/T 1-1996)

煤的化学性质分析(18+21):

元素测定(1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2008)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3)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1001)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GB/T 15460-2003)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16658-2007)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4-2007)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2008)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558-1996)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3-1997)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GB/T 4634-1996)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 8207-8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 8208-87)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

《煤中铀的测定方法》(MT/T 384-94)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MT/T 385-94)

其他测定(21):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基准换算)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微波干燥法》(GB/T 15334-94)(见GB/T 212-2008)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4632-1997)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7560-2001)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79-2000)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

《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5450-1997)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480-2000)

《煤的葛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1)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

《褐煤中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GB/T 1575-2001)

《块煤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 1573-2001)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 14181-93)

《少量煤样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MT 29-77)

《煤炭试验室分级和评定》(MT/T 619-1996)

《煤炭分析用马弗炉控温仪技术条件》(MT/T 620-1996)

选煤试验方法(16):

《选煤试验方法一般规定》(MT/T 809-1999)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82-2008)

《生产煤样的采取方法》(GB 1034-2006)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7-2008)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8-2008)

《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 58-93)(已被GB/T 477-2008代替) 《煤粉浮沉试验方法》(MT 57-93)(已被GB/T 478-2008代替)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GB/T 16417-1996)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

《选煤实验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MT/T 144-1997)(1986作废)《煤炭可浮性评定方法》(MT 259-91)

《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T 4757—2001)

《煤矿科技术语选煤》(GB/T 7186-2008)

《煤和矸石的泥化试验方法》(MT/T 109-1996)

《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18712-2002)

选煤厂技术检查(19):

《选煤厂技术检查》(MT/T 808-1999)(磁性物含量、煤泥水浓度)《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 810-1999)

《选煤厂重选设备分选下限评定方法》(MT/T 811-1999)

《选煤厂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 180-1998)(1988)

《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816-1999)

《选煤厂破碎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2-2005)

《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6-1979)

《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7-1979)

《选煤厂真空过滤机用助滤剂使用性能测定方法》(MT 261-1991)《煤泥压滤性试验方法》(MT/T 798-1999)

《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5-1995)

《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6-1995)

《选煤厂水力分级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738-1997)《评定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145-1997)《评定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766-1998)《选煤用磁铁矿粉》(MTT 1017-2007 )

《煤芯煤样可选性试验方法》(MT 320-1993)

《煤炭脱硫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623-1996)

《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MT 190-1988)

《选煤厂煤泥过滤性测定方法》(MT 260-1991)

选煤厂设计(6):

《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 50359-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9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重介选煤工艺流程设计书

第1章绪论 1.1 选题意义 选煤作业作为煤炭加工的第一步作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排除原煤中存在的大部分矸石、硫分等成分,减少煤炭运输负担,提高利用率,可以直接满足钢铁厂等一些用煤单位的需要。但从我国选煤规模方面与国外相比,国外已达到90%以上的原煤进行入洗,而在我国仅有48%左右的原煤入洗。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75%。煤炭的合理、高效开发与利用是关系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1]。 鸡西矿务局是黑龙江省四大矿区之一,针对鸡西杏花矿有限的煤炭资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宏伟战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资源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在该地区新建一个0.5Mt/a的矿区型选煤厂,入洗附近矿区的原煤。来解决煤炭在利用中存在运输量大、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1.2 厂区概况 1.2.1 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设计选煤厂年处理量为0.5Mt,属矿区型选煤厂,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16小时,二班生产,一班检修。 1.2.2 厂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1.地理位置: 鸡西杏花矿选煤厂位于鸡东县哈达河乡与鸡西市长青乡交界处(东经131°8ˊ,北纬45°20ˊ),杏花选煤厂距鸡西市18公里。选煤厂南约300米是城密国防公路,铁路专用线18公里,通过西鸡西车站与国铁牡密线接轨,交通方便。选煤厂南约2公里为穆棱河,河水一般流量为78.1米/秒,最大流量为3120米/秒,属季节性河流。 2.该地区气候情况: 该区属大陆性气候,最高温度36oC,最低温度零下35oC。结冻期由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末。冻结深度一般为2米。风向多西北风,最大风速25米/秒,年降雨量540毫米左右。 1.2.3 产品及用户 主要产品:精煤、中煤 副产品:煤泥、矸石 精煤灰分为:9.59% ;产率:56.29%;水分:12.30% 中煤灰分为:22.05%;产率:22.32%;水分:15.00% 煤泥灰分为:63.22%;产率:4.93% ;水分:22.00% 矸石灰分为:77.78%;产率:16.46%;水分:15.00% 用户:精煤主要供鞍钢、本钢等大型钢铁集团使用 中煤供市发电厂及本厂锅炉房使用 煤泥主要供民用

我国选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选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1-03T10:21:19.4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皓季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矿 235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15年,我国的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65%,其中原煤产量达到了38亿吨左右。但是,由于我国的煤炭生产工艺不成熟,商品煤、中高硫煤所占的比例较大,使得煤炭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远远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因此,我国需要加强研究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来处理煤的选煤技术,有利于提高煤炭清洁高效的利用率。 关键词:选煤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本文首先从我国选煤工业的发展现状出发,了解了许多选煤厂不仅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同时设备自动化、工艺灵活化发展迅速,大幅度提高了原煤入选的比例。其次,分析了我国煤泥浮选技术、跳汰选煤技术、高效重介质选煤技术等选煤技术的现状。最后,本文从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化利用煤炭资源、优化选煤结构、提高煤泥质量、装备自动化程度变高、简化选煤工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选煤工业发展现状 (一)原煤入选比例大幅提高 由下表1可知,我国的原煤入选量从2005年的7亿吨增长到了2015年的24.7亿吨,并且原煤的入选比例在这十年提升了35%左右,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家要求的到2015年全国原煤入选率在65%以上的要求,同时对还推动了动力煤入选比例的增长速度。并且,我国对原煤进行分级加工的方式有通过不同的原煤筛分设备来完成的螺旋筛、琴弦筛等等,目前已经有超过90%的原煤在分级之后进行销售,在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同时,有利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 表1 我国原煤入选量和入选比例 (二)选煤厂大型化、工艺灵活化发展迅速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2010年拥有1800余座具有规模的选煤厂,而到了2015年已经上升到了2000座左右,新建了包括57座年入选原煤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设计入选能力在6.5亿吨的拥有大量齐全设备、先进选煤技术、规模超大型的选煤厂。虽然这与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选煤厂高达1000吨每小时的处理能力有着较大差距,但是凭借大型选煤厂运营费用低、生产效率高、建设成本低的特点,有利于我国对选煤厂进行综合化、高效化、规模化的改变,从而不断完善对原煤的分选系统,充分提高其分选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 二、我国选煤技术现状 (一)跳汰选煤技术 由目前的情况可知,在全世界每年入选原煤的过程中,超过半数都是通过跳汰分选技术筛选出来的,而在我国,利用该技术挑选出来的精煤更是高达60%。因此,跳汰选煤技术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的煤炭分选技术,它凭借着发展时间长、各项环节都较为完善的优势,不仅能够利用简单的工艺流程来处理基数较大的原煤,在很大程度上为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减轻压力,同时还能够确保选煤的精确度,并且对于直径在0.5mm~150mm之间的粒度较小的原料煤都可以运用跳汰分选方法进行处理。 (二)煤泥浮选技术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直径分类为1米、2米、3米的长柱和短柱型微泡浮选柱,开始在选煤厂进行推广和应用,它能够对粒度极小的原煤进行分选,并且能够提高2%左右的精煤产率。经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微泡浮选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它不仅在柱体高度上有了明显的降低,在细粒煤的选择方面也愈加稳定。 (三)高效重介质选煤技术 高效重介质选煤技术可以分为大型高效重介选煤简化工艺、原煤不脱泥重介分选工艺等几种类型,对于前者,它将大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作为主体,再以小直径煤泥重介旋流器、高效脱介筛等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水平先进的检测控制设备作为辅助;而对于后者,它是以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配合大直径重介质旋流器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全粒级原煤的效率高、投资少的选煤过程。 三、我国选煤技术发展趋势 (一)优化选煤结构,提高煤泥质量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最大炼焦型选煤厂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3000万t/a,最大动力煤选煤厂的处理能力更是达到了4000万t/a,并且我国炼焦煤选煤厂已经实现全部入选,动力煤入选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但是与2020年我国原煤入选率超过80%的目标相距甚远。因此,我国的选煤技术要注重优化选煤结构,提高煤泥质量,重视起动力煤选煤领域存在的煤泥遇水之后水分增加、发热量减少的问题,采取弛张筛进行深度筛分的方式来有效降低进入系统分选的煤泥量,从而充分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并且,针对低阶煤热值低、水分含量高、易泥化的特点,需要结合其实际的情况研究合适的浮选提质技术,有利于低阶煤利用效率的提升。 (二)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化利用煤炭资源、优化选煤结构 考虑到煤炭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并且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因此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化利用煤炭资源,通过分质分级的方式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在缓解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的情况,积极开展分选关键技术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煤炭伴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装备自动化程度变高、简化选煤工艺 根据我国特大型选煤厂多运用块末煤分级入选的情况,需要完善与产品质量、工艺参数相匹配的自动测控系统,通过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来满足选煤厂管理层的控制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在选煤工艺上下功夫,针对千万吨级选煤厂的分选系统来研究细粒煤、块

重介选煤厂介耗的分析及对策

论文题目:重介选煤厂介质损耗的分析 及对策 申报人: 所属单位: 申报专业: 申报时间:

重介选煤厂介质损耗的分析及对策 在重介选煤过程中,重介悬浮液加重质(磁铁矿粉)的损耗是避免不了的。而介质损耗一直是重介选煤厂一项重要的技术评价指标。通常分选块煤的介耗要比分选末煤时低,用低密度悬浮液时比用高密度悬浮液时低。按选煤厂设计规范规定,吨原煤介质损耗指标是:块煤系统为0.2~0.3kg,末煤系统为0.5~1.0k g。事实上,选煤厂极少有能达到上述指标的。目前,吨原煤介质损耗较先进的指标在1.5kg左右,一般在2~3kg,高的在5~6kg。因此,对重介选煤厂影响介质损耗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十分必要。选煤厂介质损耗高时,一方面可能是因煤质变化较大而使原设计的系统不相匹配或设计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可能是生产管理问题,这就需要在生产中进行有效管理,减少管理损失,控制技术损失。 一、影响介耗的因素及对策 选煤厂介质损耗(简称:介耗)常规分为管理损失和技术损失两方面。管理损失一般较直观,主要表现在跑、冒、滴、漏、事故放料、储运等流失的介质;而技术损失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各厂因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技术损失主要表现在最终产品带介和磁选尾矿流失两方面。要减少实际介耗的损失量,必须对影响介耗的因素进行分析、排查并进行治理。 1、磁铁矿粉质量 有的选煤厂存在介质技术损失并不大、但介耗却很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由于磁铁矿粉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因为加重质粒度越细,重悬浮液密度也越稳定,在重悬浮液中为起稳定作用而掺入的煤泥量也相应减少;加重质粒度变粗后,重悬浮液稳定性变差,为了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势必要加大泥质物含量,从而导致脱介筛和分选机效率下降,加重质损失明显增大。故我国设计规范规定,用磁铁矿粉作加重质时,密度须在4.5g/cm 3左右。对加重质磁性物含量的要求是:磁铁矿粉磁性物含量需达到90%以上。对加重质粒度含量要求是分选块煤时,-0.074mm粒度含量必须达到规定的80%以上;分选末煤时,-0.044mm粒度含量必须达到90%以上。现场实践表明,分选混煤时,-0.044mm粒度含量必须达到80%以上,才能有效保证悬浮液稳定。另外,磁铁矿粉水分对介耗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水分高,会使介质结团成块,不仅造成加介困难,而且介质进入料桶后难于分散,造成悬浮液不稳定。

洗煤水处理方法

洗煤水处理方法 1 洗煤水概况 洗煤废水是煤矿湿法洗煤加工工艺的工业尾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煤泥和泥砂,给矿区附近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洗煤废水已是煤炭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洗煤废水特别稳定,静置几个月也不会自然沉降,因此处理非常困难。在不进行任何适当处理的条件下排入外环境,无疑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地貌环境的安全造成危害。我国从60年代就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始终没有研究出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 1.1 洗煤水的来源 洗煤业的“三废”包括煤泥、煤矸石、洗煤业废水(煤泥水)三部分,其中,洗煤业废水(煤泥水)是危害最大,也是最难处理的。目前,洗煤业常用洗煤工艺方法有:跳汰洗煤工艺方法和重介洗煤工艺方法。在洗煤过程中,均利用水作洗煤介质。洗煤用水量大,洗煤后产生煤泥水量也大(排放系数一般为每吨精煤产生29(吨煤泥水)。煤泥水含众多污染物质,排入外环境,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将造成一定污染。 1.2 洗煤水物质组分及特点 洗煤水中的物质组分比较复杂,且在不同的矿区,由于不同的煤种和洗煤的方法不同,起洗煤水的组分也不大一样。现以平顶山某一煤泥水为例,其处理前污染物质浓度见表4.1。 表4.1 见附件煤泥水处理前污染物质浓度(mg/L) 洗煤废水是呈弱碱性的胶体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①颗粒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可见洗煤废水是一种颗粒表面带负电荷的胶体体系; ②SS浓度和CODcr浓度都很高; ③细小颗粒含量高; ④粘度大; ⑤污泥比阻大,过滤性能差。 1.3 洗煤水的难处理及其原因 由其特点可知,洗煤废水久置不沉,难于处理的最根本原因是悬浮颗粒带有较强的负电荷,使洗煤废水呈胶体分散体系,并且主要体现在胶体的ζ-电位上。因为: ①带有较强负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较强的静电斥力,而且ζ-电位愈高,胶粒间的静电斥力愈大,胶粒愈稳定; ②胶粒的布朗运动因胶粒间的静电斥力而使胶体具有稳定性; ③胶粒带电能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止胶粒间的相互接触。水化膜厚度决定于扩散层厚度,而扩散层厚度又影响ζ-电位。如果胶粒ζ-电位消除或减弱,水化膜也随之消失或减弱。因此,处理洗煤废水,首先要降低ζ-电位,破坏胶体稳定性,然后再采取其它措施,强化凝聚效果。 1.4 洗煤水的污染性 煤泥水是原煤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是煤和泥岩粉末及其水解后形成的悬浮物,以及少量的金属离子和有机药剂等。 煤泥水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泥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一般达9000—40000mg/L,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20—130倍,使其被污染的水体呈黑色,降低水的透明度,影响水生动植物光合作用,同时造成水域的景观污染。 (2)煤泥水中溶解了大量的金属离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3)当煤泥水中含油量增加,水表面油膜厚度达到10000cm时,就影响水的再次充氧,

洗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洗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洗选煤设备及工艺已经取得一定进展,部分设备的生产性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我国洗选煤技术将以重介技术为主导,选煤设备将向综合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洗选煤效果,满足各行业对煤炭资源的质量需求。 标签:选煤技术;重介技术;装配式 1 概述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占70%左右,是我国主要的基础性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给煤炭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煤炭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应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先进的设备,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煤炭的生产效益及利用率,大力发展洗选煤技术,是企业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2 我国洗选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洗选煤设备的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的洗选煤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从国外引入重介质选煤技术以后,不断创新,已经形成具有自主技术产权的重介质悬流技术,且该技术已经在整体水平上超过了其他国家;另外,浮选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飞快,部分设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我国将矿浆预矿化器应用到机械搅拌浮选机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大范围推广使用;加压过滤技术、强气压穿流式压滤技术和沉降离心脱水技术的研制成功,可通过使用120m2加压过滤机和400m2强压穿流式压滤机,实现了对细粒煤的脱水技术。我国煤炭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在洗选煤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较为瞩目的成绩,所使用的洗选煤设备也多为国内自主生产。 2.2 选煤工艺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洗选煤工艺主要有跳汰-浮选、重介-浮选、跳汰-重介-浮选三种工艺。这三种类型的工艺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生产环节较为简化,采取的多为混合入选,进入的颗粒由于粗细不同,会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干扰现象。颗粒的不同,在混合入选的工艺中会导致粒级产生不同的分选效果,降低分选速度。产品质量波动较大,粒度受限较高、参数不合理是我国选煤工艺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这主要是由我国机械制造的水平、机器制造的材质所决定的。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洗选煤工艺中的引用,工艺水平和参数控制方面均有了大幅度提高。

选煤厂机电设备检查通则

选煤厂机电设备检查通则 第一节机械设备检查通则 一、紧固件和仪表的检查 第1条螺栓、螺钉、螺母完好、齐全、紧固,无松旷、脱扣、变形或折断现象。 第2条螺钉、开口销、垫圈、定位销紧固,油杯完整、齐全、紧固。需要防松装置的部位,防松装置齐全并符合技术要求。 第3条各种仪表,齐全、灵敏、可靠、准确,型号、规格符合要求,并定期校验。 二、减速机的检查 第4条箱体:上下箱体结合严密,轴头端盖密封良好,不漏油。 第5条轴和轴承、齿轮和轴配合牢固、不松旷。 第6条油质清洁、油量适当(一般对圆锥齿轮以淹没大伞齿轮齿长的1/2—2/3为宜;圆柱齿轮最低油位应浸没大齿轮底部3个轮齿的齿根)。 第7条运转中油池温升不得超过35℃,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5℃,蜗轮蜗杆减速机温升不得超过60℃。 第8条运转平稳、正常,不得有冲击、异常振动及不均匀音响。 三、联轴器的检查 第9条两轴的不平行度允许偏差和端面间隙不得超过标准。

第10条各联轴器在运行中不得有异常声响。 第11条弹性联轴器的弹性螺钉、胶圈、开口销齐全。 第12条弹性联轴器的牛皮垫圈径向磨损不得超过其直径的8%。 四、齿轮的检查 第13条齿轮传动不得有异常声响,要保持良好的润滑;齿厚磨损不得超过原齿厚的20%。 第14条轮齿应无断裂现象,轮缘和轮辐无裂纹。 第15条齿轮与轴配合不得出现轴向窜动。 第16条两齿轮无严重错位,错开程度不大于齿宽的5%。 五、轴承的检查 第17条轴承润滑良好,要求油脂适合、油质清洁、油量适宜。 第18条滚动轴承运转中应无异声,油浸式滑动轴承油圈转动灵活,油量适宜;滑动轴承与轴配合间隙适宜,不得窜轴。 第19条运转中轴承的温度: 1. 滚动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 2. 钨金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0℃。 3. 铜瓦轴承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 六、传动装置的检查 第20条三角带传动。轮、带型号相符,根数配齐,长度基本一致,松紧适宜;与胶带轮槽侧面密切贴合,磨损后的底面不与轮槽底面接触;无破损、剥层等损坏现象。 第21条传动链传动。松紧适宜,润滑良好,不甩油。链条与链

洗煤工艺流程简述

洗煤工艺流程简述 一、煤的形成 二、煤炭的灰分 三、为什么要洗煤 四、洗煤的工艺 五、浮选柱的工作原理 一、煤的形成 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成煤作用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植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化合、聚积,低等植物转变为腐泥,高等植物转变为泥炭。第二阶段为煤化作用阶段。由于地壳沉降,植物死亡后形成的泥炭或腐泥埋藏于地下深处,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固结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1、煤的用途 火力发电31%,工业锅炉31%,民用20%,炼焦8%,蒸汽机4%,煤化工3%,出口3%

2、中国煤的分类 14大类: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3、煤中矿物质种类 粘土矿、碳酸盐矿、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等。 二、煤炭的灰分 煤炭的灰分是煤炭质量的基础指标,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煤炭的灰分又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矸石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矿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分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z1/kg 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焦炭强度下降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石灰石用量增加4%。 三、为什么要洗煤 从矿井中直接开采出来的煤炭叫原煤,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内在灰分小和内在灰分大的煤混杂在一起。洗煤就是将原煤中的杂质剔除,或将优质煤和劣质煤炭进行分门别类的一种工业工艺。洗煤过程后所产生的产品一般分为有矸石、中煤、乙级精煤、甲级精煤,经过洗煤过程后的成品煤通常叫精

选煤基本知识

一、选煤的作用 原煤在生成过程中混入了各种矿物杂质,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又混入顶板和底板的岩石及其它杂质(木材、金属及水泥构件等等)。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原煤质量将越来越差,表现在混入原煤的矸石增加,原煤灰分提高,末煤产率增长,水分提高。为了降低原煤中的杂质同时把煤炭按质量、规格分成各种产品就要对煤炭进行机械加工以适应不同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为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创造条件。 选煤是利用煤炭与其它矿物质的不同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在选煤厂内用机械方法除去原煤中杂质,把它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要求。 选煤的主要目的是; 1.除去原煤中的杂质、降低灰分,提高原煤质量,适应用户需要。例如钢铁厂需要低灰分炼焦精煤,以便生产高质的焦炭。冶金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精煤灰分每降低1%,焦炭灰分可降低1.33%,而焦炭灰分降低1%,炼铁焦比可降低2%,高炉利用系数可提高3%,同时还可提高生铁的质量。因此,钢铁厂需要低灰分的炼焦精煤。 除去原煤中的杂质,可以减少铁路的无效运输。现在原煤中含矸量一般为20-30%,有的还更高,原煤经过洗选,研石就地排弃,就可以减少无效的运输。 除去原煤中的杂质可以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环境。 2. 把煤炭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供应用户对路产品,以便合理利用煤炭,节约能源。原煤经过洗选,精煤供给炼焦厂.中煤供给电厂,矸石就地

废弃或综合利用。煤炭经过筛分分级,块煤可供铁路蒸汽机车、化肥厂,末煤供给发电厂,以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煤炭用途: 弱粘结煤:末煤供电厂用;块煤供蒸汽机车用。也可作气化、液化和热解加工及玻璃、陶瓷、烧制水泥炉窑用煤。低灰分的弱粘结煤还可与强粘结性肥煤配合炼焦。 长焰煤:主要作动力和民用燃料。 二、选煤方法 选煤方法种类很多,可概括分为两大类:湿法和干法选煤。选煤过程在水、重液或悬浮液中进行的,叫做湿法选煤。选煤过程在空气中进行的,叫做干法选煤。 选煤方法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重力选煤,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的密度差别,实现煤与矸石分选的方法。煤的密度常在1.2-1.8g/m3。之间,而矸石的密度在1.8g/m3以上,在选煤机内借助重力把不同密度的煤和矸石分开。重力选煤又可分跳汰选、重介质选、流槽选、斜槽选和摇床选等。 浮游选煤又叫浮选,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表面润湿性的差别,分选细粒(—0.5mm)煤的选煤方法。 特殊选煤主要是利用煤与矸石的导电率、导磁率、摩擦系数、射线穿透能力等的不同,把煤和矸石分开,它包括静电选、磁选、摩擦选、放射性同位选和X 射线选等。 此外,还有手选,即人工拣矸。它是根据块煤与矸石在颜色、光泽及外形上

洗煤厂工艺流程的介绍

洗煤厂工艺流程的介绍 煤炭加工、矸石处理、材料和设备输送等构成了矿井地面系统。其中地面煤炭加工系统由受煤、筛分、破碎、选美、储存、装车等主要环节构成。是矿井地面生产的主体。 受煤是在井口附近设有一定容量的煤仓,接受井下提升到地面的煤炭,保证井口上下均衡连续生产。 筛分 用带孔的筛面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极的作业叫筛分。晒分所用的机器叫筛分机或者筛子。 在选煤厂中,筛分作业广泛地用于原煤准备和处理上。按照筛分方式不同,分为干法筛分和湿法筛分。 破碎 把大块物料粉碎成小颗粒的过程叫做破碎。用于破碎的机器叫做破碎机。在选煤厂中破碎作业主要有以下要求: 1)适应入选颗粒的要求;精选机械所能处理的煤炭颗粒有一定的范围度,超过这个范围的大块要经过破碎才能洗选。 2)有些煤快是煤与矸石夹杂而生的夹矸煤,为了从中选出精煤,需要破碎成更小的颗粒,使煤和矸煤分离 3)满足用户的颗粒要求,把选后的产品或煤快粉碎到一定的粒度

物料粉碎主要用机械方法,有压碎、劈碎、折断、击碎、磨碎等几种主要方式。 选煤 是利用与其它物质的不同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在选煤厂内用机械方法去处混在原煤中的杂质,把它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以适应不同有户的需求。 按照选煤厂的位置与煤矿的关选煤厂可以分为:矿井选煤厂、群矿选煤厂、中心选煤厂和用户选煤厂;我国现有的洗煤厂大多是矿井洗煤厂。现代化的洗煤厂是一个由许多作业组成的连续机械加工过程。 跳汰选煤 在垂直脉动的介质中按颗粒密度差别进行选煤过程。跳汰选煤的介质是水或空气,个别的也用悬浮液。选煤中以水力跳汰的最多。 跳汰机是利用跳汰分选原理将入选原料按密度大小分选为精煤、中煤和矸煤等产品设备。 重介选煤 在密度大于1g/cm的介质中,按颗粒密度的的大小差异进行选煤,叫做重介质选煤或重介选煤。选煤所用的重介质有重液和重选浮液两类。重介选煤的主要优点是分选效率高与其它选煤方法;入选力度范围宽,分选机入料粒为1000-6mm,漩流器为80-0.15mm生产控制易于自动化。重介选煤的缺点是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费用高,设备磨损快,维修量大。

选煤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浅谈选煤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选煤厂的中心任务是搞好选煤生产,选煤工艺技术效果如何,不但影响选煤厂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着选煤科学技术水平的发挥和体现。选煤技术人员如何才能使我们的选煤设备发挥出更高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人的积极性,配合领导搞好选煤生产获得高质量与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为企业获得高利润,为此,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选煤,技术人员作为选煤生产的技术骨干力量,肩负着艰巨的任务,不但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专业知识,对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选煤水平。具体说,选煤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狠抓技术管理,依靠技术进步 技术管理工作是选煤生产的指挥力量,事关选煤效果的好坏,必须认真搞好各环节的工艺要求,工艺条件,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疏忽,否则会影响选煤技术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向技术管理要水平,要效益。 1.1 要加强选煤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使选煤工艺设备和工艺环节能在最佳的配合条件下运转,充分地发挥出效能,使其最终结果达到最好的水平,机械设备,不管它的质量有多高,选煤工艺效果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配合不好,就发挥不出什么效益。假如机械设备不好,但选煤技术措施得当,也能获取较好的效益。如果机械设备好,技术管理工作也跟得上,那么,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 1.2 选煤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对机械设备、操作水平进行管理,还要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对选煤质数量效率进行计算,对煤泥浮选效果进行评价,提高选煤效益,保证高质量产品。获得先进的工艺技术指标,这是选煤技术水平的体现,提高经济效益的依据。所谓工艺指标先进,就是指的单机选煤效果和全厂的综合效率要高达90%一95%以上,特别是全厂的综合选煤效率不能低于90%一95%。 一般地说,选煤效果达90—95%以上,矸石纯度不到+1.8密度级占90%一95%以上,都有潜力可挖的,主要经营管理者都应紧抓不放,千方百计地要求提上去,特别应当注意:在追求工艺技术指标先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1.8密度级矸石对精煤污染的危害,在精煤中+1.8部分占本级1%,就会使精煤质量下降一级或更多,精煤降低,减了价,经济效益会受到很大损害。可见搞好工艺指标刻不容缓。 在获得先进工艺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的同时,煤泥要得到全部处理和回收,洗水达到闭路循环,彻底消除煤泥的环境污染。如有条件的还应实现清水洗煤,条件不具备的也要使洗水浓度不超过40g/L。 1.3 对选煤生产情况的分析 作为选煤技术人员,还应该及时了解并分析生产情况的好坏,效率高低的经验和问题,提出改善的意见和措施,当好领导的参谋,要真正做到了解选煤生产情况,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l)选煤方法和原煤可选性

选煤厂技术检查

选煤厂技术检查 第一节日常生产检查 选煤厂日常生产检查主要是指按规定项目惊醒的快速检查、班检查、日检查,时生产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日常生产检查的特点是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操作结果真实反馈给操作人员,以便及时调整操作。选煤厂日常生产检查测定的项目包括快速测灰,快速浮沉、测水分、测浓度等。 一、快速检查 快速检查结果是了解生产、指导生产、调整操作的主要依据。快速检查包括快速测灰,快速浮沉试验,测煤泥水浓度、介质密度等。 快速检查项目、试验用煤样质量及试验间隔时间间表2-1 煤样名称试验项目试验用煤样 质量或体积 试验间隔时间 入厂原料煤灰分、水分、硫分,黏结6kg 按批次 入洗原料煤 快速浮沉6kg 2h 上浮快速灰分(瘦原煤)2kg 第一子样 重选 精煤 快速灰分2kg 2h 快速浮沉2kg 第一子样中煤快速浮沉3kg 4h 矸石快速浮沉3kg 4h 入仓精煤快速灰分、水分、硫分1kg 1~2个仓浮选精煤快速灰分、水分1kg 2h 煤泥回收筛精煤快速灰分、水分1kg 2h 贫煤筛下细粒精煤快速灰分、水分1kg 2h 板框煤泥快速灰分、水分1kg 班抽查2~3个 高频筛煤泥快速灰分、水分1kg 班抽查1~2个浮选入料、尾矿快速灰分0.5kg 8h 重介分选悬浮液密度1L 抽查洗水固体含量1L 2h 煤尾浓缩机底流固体含量1L 8h 浓缩设备入料、溢流、底流固体含量1L 抽查重介精、中、矸磁性物含量2kg 抽查磁铁矿粉灰分、水分、粒度、真密度1kg 按批 快速检查所采煤样,按规定所分出一部分留作班样,月综合煤样,分别作班、月综合试验,供分析班、月的生产情况。 二、班检查 班检查是用快速检查积累样对入选原料煤和最终产品进行灰分分析检查,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入选原煤、入仓精煤、洗煤机精煤、中煤、矸石办积累样测定灰分,入洗原煤测水分。(2)浮选入料、浮选尾煤、煤泥回收筛精煤班积累样测定灰分。 (3)入选原煤、中煤、矸石班积累样进行浮沉。

跳汰选煤的方法有哪些

跳汰选煤的方法有哪些 选煤方法是制定选煤工艺流程的核心问题。选煤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煤的可选性和产品质量要求,也要考虑的种类、粒度、地区水资源条件、能够获取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其他因素。跳汰选煤方法在大多数国家煤炭分选比例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在重介质选煤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应用更是有了长足进展。选煤工艺流程的选择应以原料煤性质、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最大产率和最高经济效益等因素为依据,科学确定简单、高效、合理可行并且能够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工艺流程。 l、跳汰选煤法 跳汰选煤法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能力强、维护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分选极易选和易选性煤可以获得较高的数量效率。在处理一般可选性煤时,也能达到较好的工艺指标,因此,在选煤厂设计中普遍采用。跳汰选煤法的分选效率受给料性质影响较大,在细粒物料多、可选性差的条件下,分选效率会显著下降。跳汰机对于易选煤的分选精度与重介质选相当,但是,在要求出低灰精煤产品时,如果分选密度低于1.40 g/cm,时,可能由于可选性变难,造成跳汰机难以操作,无法保证正常分选效果。近年来,对跳汰机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数控风阀和排矸自动化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跳汰分选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易选和一般性可选的煤,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采用选煤方法。 2、重介质选煤法 重介质选煤法是重力选煤方法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适宜分选难选和极难选煤,它的分选粒级宽。目前,在重力场中分选时,块煤重介质分选粒度上限一般为300 mm,最大可达1 000 mill,下限为3—6 mm。如果在离心力场中(如重介质旋流器内)分选,分选粒度下限为0.15—0.2 mm,甚至更小些。给料的粒度上限,主要由重介质旋流器的人料管直径决定,目前末煤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粒度上限为13—25 mm,大直径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的人料粒度上限可达50一80 mm。 重介质旋流器随着技术发展,入选粒度上限已扩大到38.80 mm。已在更多的选煤厂设计中得到应用。重介质选煤流程较为复杂,设备、管道、阀门容易磨损,

洗煤工艺

选煤厂系统 一、工艺流程 (1)产品分选过程 原煤从原煤仓底给煤机给入原煤皮带(),原煤皮带将原煤输送至旋流器入料漏斗,原煤在入料漏斗中润湿之后进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进行分选,得出精煤、中煤和矸石三种产品。 其中,精煤进入精煤弧形筛()预脱介后进入精煤直线振动筛()增加喷水进行脱介,脱介后的精煤进入精煤离心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精煤经过精煤皮带运()输至精煤仓。 中煤进入中煤弧形筛()进行预脱介后进入中煤直线振动筛增()加喷水进行脱介,脱介后中煤进入中煤离心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中煤经过中煤皮带()运输至中煤仓。 矸石进入矸石弧形筛()进行预脱介后进入矸石直线振动筛()增加喷水进行脱介,脱介后直接进入矸石皮带()运输至矸石仓。 (2)介质循环流程 合格介质经过合格介质泵()输送至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用以原煤分选,随后随着产品进入弧形脱介筛和直线振动筛进行脱出至筛下物,弧形筛脱出的介质直接进入合格介质桶进行循环利用,直线振动筛脱出的介质经过磁选机进行回收后进入合格介质桶进行循环利用。

(3)煤泥(-0.5mm)处理流程 煤泥随着原煤进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经过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后(+0.3mm的能得到有效分选),随产品进入弧形筛和直线振动筛筛下物,在经过磁选机时,煤泥进入磁选机尾矿,而后进入磁选尾矿桶,经分级旋流器组入料泵输送至分级旋流器组进行分级,粗颗粒煤泥进入旋流器组底流,而后进入高频筛+离心机进行脱水回收后分别进入精煤和中煤;细颗粒进入旋流器组溢流,加入凝聚剂和絮凝剂后进入浓缩池进行沉淀,溢流水进入循环水池循环利用,底流经过底流泵输送至压滤机入料桶后经过压滤机入料泵输送进压滤机脱水后得到最终的煤泥。 (4)整个系统控制点 控制精煤灰分:精煤灰分主要是通过控制合格介质的密度来进行调整。当发现精煤灰分偏高时,就增加往合格介质管里的清水补加量从而调低合格介质液的密度;当发现精煤灰分偏低时,就减少合格介质管里的清水补加量从而调高合格介质液的密度,若通过减少清水补加量无法调高到需要的密度,则需要通过补加介质粉的办法来提高密度。 中煤和矸石的分选密度,是通过旋流器自身结构进行浓缩介质来控制,不能直接通过人工控制。通过旋流器的矸石底流口大小调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矸石的分选密度。 介质回收:介质回收主要的控制点是直线振动筛和磁选机。直线振动筛的脱介效果主要取决于处理量、喷水效果。磁选机的回收效果主要

试论大型选煤厂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大型选煤厂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4-07-29T09:46:06.32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冯泽民 [导读] 山西吕梁煤炭资源丰富,保守资源量大,根据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吕梁的煤炭资源位居山西第一。 冯泽民(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选煤厂山西吕梁03330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大型选煤厂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对选煤技术——跳汰、重介、浮选等技术特点及设备进行了评述,并对常规炼焦和动力选煤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分析了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选煤技术工艺发展趋势 山西吕梁煤炭资源丰富,保守资源量大,根据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吕梁的煤炭资源位居山西第一。虽然近年来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由1996年的74.6%下降到2010年的62%,但是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年将保持在50%的水平,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十年,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随着近年来煤炭洁净利用的加速发展,山西的选煤技术及选煤厂的设计和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山西吕梁主要选煤现状 山西吕梁市对煤炭洗选非常重视,现在原煤平均入选比例达50%左右,甚至超过了80%,正在向95%以上发展。随着煤炭加工利用的重视以及煤炭入洗率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选煤技术的发展。 二、主要选煤技术 1.跳汰选煤 跳汰选煤是主要的煤炭分选工艺,它的优点在于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操作维修方便、处理能力大且有足够的分选精确度;另外,跳汰选煤入料粒度范围宽,能处理15mm~150mm粒级原料煤。跳汰选煤的适应性较强,主要应用于洗选中等难选到易选的煤种。是否采用跳汰方法选煤关键看原煤的可选性,原则上中等可选、易选和极易选的原煤都应采用跳汰选煤方法。难选煤是用跳汰选还是用重介选,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对极难选煤,应采用重介选煤方法,以求得高质量和高效益。 选煤常用的跳汰机有定筛式跳汰机和动筛跳汰机,其工作原理与结构各不相同。动筛跳汰作为选煤厂的预排矸和取代人工手选的作用获得了选煤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跳汰技术的发展是朝着设备大型化、降低制造和运行成本、更加精确地实现分选、提高单机及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等方向进行。 2.重介选煤 重介选煤是一种高效率的重力选煤方法,具有可高效率地分选难选煤和极难选煤、分选密度调节范围宽、适应性强、分选粒度范围宽、处理能力大、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 重介质选煤用的设备主要有重介质分选机和重介质旋流器,上世纪我国使用的块煤重介质分选机多为斜轮、立轮分选机。90年代初,我国首次从美国引进了重介质刮板分选机,由于该设备具有易操作、易维护、低投资和高效率等特点,在我国很快得到了认可。目前,我国新建选煤厂块煤分选工艺多采用重介浅槽和动筛跳汰机。和动筛跳汰机相比,重介浅槽分选机在价格和分选精度上有优势,且具有分选精度高、块煤破碎率低、矸石带煤量少的优势。 重介质旋流器方面,国外由于原煤煤质好,只需排矸即可得到合格的低灰精煤产品,因此,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是国外研究开发的重点。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前苏联研制成功,但在中国得到了发展。中国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研制和应用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大直径无压给料三产品旋流器。 3.浮选选煤 浮选工艺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分选矿物颗粒的作业过程,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选煤方法。在各类浮选设备中,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占主导地位,占据浮选设备市场份额的75%,其次为浮选柱占15%,其他类型浮选机占10%。 在金属矿浮选领域,浮选机最大容积达到了200m3,目前已发展到300m3,主要厂家有芬兰的Outkump、美国的Wemco浮选机等。在选煤领域,国外炼焦煤选煤厂分选不大于0.5mm煤泥的主要方法是浮选,主导机型为机械搅拌式,单槽容积最大达100m3。由于国外入浮煤泥的可浮性好,因此多采用浅槽型,单位处理能力大,功耗低。目前国内用于选煤的浮选机最大容积只有45m3,最常用的是24m3。 三、选煤厂常规选煤工艺 1.常规炼焦选煤厂选煤工艺 炼焦煤选煤厂的主要加工方法,目前仍以跳汰选、重介选为主。分选工艺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级入选,即原煤经分级和脱泥,≥13mm粒级块煤重介质分选机分选,13~0.5mm粒级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5mm粒级煤泥浮选机分选。另一种是原煤经破碎 到-50mm以下,并脱除0.5mm级细粒级煤泥,50~0.5mm粒级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5mm粒级煤泥浮选机分选。前者多用于大型选煤厂,后者多用于中小型选煤厂。 2.常规动力选煤厂选煤工艺 动力煤入洗流程一般都是分级入洗,≥13mm的块煤用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13~3mm的末煤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3~0.5mm粗煤泥用TBS或螺旋分选机分选,-0.25mm细煤泥直接用压滤机回收。还有一种流程是将≥25mm的块煤进行动筛排矸,25~3mm的末煤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与细煤泥选别方法与前面相同。根据用户要求,有的洗煤厂-13mm的末煤不洗就直接作为末原煤。 四、选煤厂选煤技术发展的趋势 1.原煤入洗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 我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目前,原煤入选比例约50%,在主要产煤国家中是较低的,并且动力煤的入选比例只有30%左右。“十二五”规划要求原煤入选比例提高到60%,到2020年提高到70%,因此煤炭洗选加工量将继续增加,今后的重点是提高动力煤入选比例。 2.重选比例逐渐增大 选煤方法的大致走向是:重介选将占主要地位,跳汰选仍是易选煤的首选,浮选粒度上限将会降低至0.2mm左右,其余的选煤技术可以在特定的时候使用。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提高让现代选煤操作更加简单易操作,同时还能减少煤炭的消耗,节省资源。重介选煤方法已经

重介选煤理论知识题库

1、什么是重介质选矿?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矿粒在介质中进行分选的过程即为重介质选矿 其基本原理是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在介质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同体积介质的重量。 2、重介质旋流器分类: (1)按外形结构分:圆柱形,圆柱圆锥形 (2)按选后产品分:两产品、三产品 (3)按入料方式分:周边(无压)、中心(无压)、周边(有压) (4)按安装方式分:直立式、倒立、卧式 3、选煤用重介质悬浮液的主要特点: (1)悬浮液中的悬浮颗粒在变通显微镜下,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 (2)分散相(水)和悬浮粒子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 (3)由于悬浮液中悬浮粒径较大,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沉降,具有动力不稳定性。 4、加重介质的主要特性: 密度、粒度组成、机械强度、化学活性、导磁性以及回收特性等。 5、影响悬浮液动态稳定性的因素? (1)加重质的粒度,粒度越低小,稳定性越好,但粘度增高,且使设备净化回收费用增加。 (2)加重质的密度。密度低,自由沉降速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3)悬浮液密度。密度越高,稳定性越好,但粘度越大。 (4)杂质的影响。混入杂物(如煤泥)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5)其它影响因素:药剂、机械力、电磁力、水流动力等。 6、影响旋流器工作的主要因素? (1)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圆柱直径、给矿口的形状和尺寸、溢流口直径、底流口直径、圆柱长度、溢流管伸入深度、旋流器的锥角和锥比及安装角度。(2)旋流器的入料压力 (3)分选悬浮液密度 (4)悬浮液中煤泥含量 7、磁性悬浮液净化回收的几种流程及优缺点: (1)浓缩——磁选——再磁选流程 优点:提高磁选机入料浓度,可减少磁选机台数,并能分出部分澄清水循环使用。缺点:浓缩机过大时,基建投资高,浓缩机小时,细粒重介质和煤泥易进入溢流中,污染循环水,在水量不平衡时,造成循环水外排,介耗加大。 (2)磁选——浓缩——再磁选流程 优点:可使细粒磁铁矿粉得到有效回收,降低介质损失,减少二段磁选机的台数。缺点:由于有预磁设施,使磁选机脱水槽面积、磁力分布和磁强度对回收均有较大的影响,使控制因素增加。 (3)稀悬浮液双段磁选直串式回收流程 优点:工艺简单,生产操作管理方便 缺点:二段滚筒的场强要求高 (4)含不同煤泥性质的稀悬浮液分别回收流程 优点:可减少浮选入选量,改善浮选效果,提高对煤泥的回收。

选煤厂工艺流程

选煤厂分重介、主洗、干燥三个生产车间。 选煤厂重介车间负责把主井提升上来的毛煤进行分选加工成原煤、块煤和矸石等产品。原煤进入原煤仓,供煤质科销售原煤。矸石经运搬队矿车运往矸石山,块煤进入块煤仓供煤质科销售块煤。毛煤、原煤、块煤、矸石等均通过皮带秤进行计量产量,集控员将当班产量填写在重介车间班日报表上,一式两份,班长签字,当班结束后将产量电话报矿调度室。一天三个班结束后,值班厂长在重介车间班日报表上签字确认,一份由中班集控员送矿调度室,一份交厂统计员。 主洗车间根据集团公司及矿的洗精煤计划,对原煤仓中的原煤进行洗选,生产出精煤、洗混煤、煤泥和洗矸石等产品,这此产品装仓后供煤质科销售。各种产品均通过皮带秤进行计量产量,集控员将当班产量填写在主洗车间班日报表上,一式两份,班长签字,当班结束后将产量电话报矿调度室。一天三个班结束后,值班厂长在主洗车间班日报表上签字确认,一份由中班集控员送矿高度室,一份交厂统计员。 干燥车间把主洗车间生产的湿煤泥通过火力干燥后生产出干燥煤泥,供煤质科销。通过皮带秤计量干煤泥产量。集控员将当班产量填写在干燥车间班日报表上,一式两份,班长签字,当班结束后将产量电话报矿高度室。一天三个班结束后,值班厂长在主洗车间班日报表上签字确认,一份由中班集控员送矿高度室,一份交厂统计员。 选煤厂完成集团公司及矿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为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选煤厂工艺流程

选煤厂工艺流程,包括重介车间选煤工艺、主洗车间选煤工艺及干燥工艺。?一、重介车间选煤工艺 选煤厂重介车间采用重介斜轮分选工艺,毛煤经重介车间分选后,生产出原煤、块煤和矸石等产品。 毛煤从主井提升到箕斗仓,经100给煤机入101皮带机,在101皮带机机头设有144除铁器,把毛煤中的铁器吸出,铁器分类装车运走。101皮带以下分A、B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原理一样,现以A系统为例进行介绍。煤流经溜槽进入102棒条筛,大于140毫米的大块经大块溜槽进入西手选皮带,手选工将大块矸石捡出,捡出的矸石装车,由运搬队负责运往矸石山。大块煤经116、117皮带机进入1002块煤皮带,最后进入块煤仓。 102筛下煤经溜槽进入104螺旋筛,大于50毫米小于140毫米的煤进入106斜轮分选机,在介质的作用下完成分层,分选出块煤和矸石。块煤由排煤轮排至108块煤振动筛,由拣杂工将块煤中的杂物拣出,块煤脱水脱介后经溜槽进入1002块煤皮带,然后进入块煤仓。矸石经排矸轮排至110矸石振动筛,脱水脱介后进入114皮带,经溜槽进入1001皮带,进入矸石仓。再通过手选皮带人工将夹矸拣出后,矸石经矿车外运到矸石山,夹矸破碎后地销。104螺旋筛的筛下物即原煤,经溜槽进入115皮带,经溜槽进入201皮带,进入原煤仓。 二、主洗车间选煤工艺?选煤厂主车间采用有压给料的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再洗、粗煤泥重介分选、细煤泥浓缩压滤的选煤工艺。原煤经主洗车间洗选后,生产出精煤、中煤、矸石和煤泥等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