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实践技术Beton Chinese Edition ——Ready-mixed Concrete 2010年第4期商品混凝土·50· 0 引言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既要使拌合物具有较大的流动度4能够自密实

成型又要使拌合物具有足够的粘度防止轻骨料上浮

保持拌合物的匀质性1。本文参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同时考虑轻骨料混凝土的特殊性3依靠配合比设计、经验和试配来确定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研究李传林1孙开双2刘桂宾3济南润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青岛康太源商砼有限公司山东青岛山东华迪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摘要本文利用基于密实体积理论的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试验确定其中关键参数—紧密因数CF的最佳取值范围以强度、干表观密度和坍落度、扩展度等作为评价依据。运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确定试验配合比。通过采取掺加矿物掺合料和具备增粘作用的高效减水剂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满足轻骨料混凝土的免振捣施工的要求配制出了强度等级为LC25LC50的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关键词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密实体积理论紧密因数正交设计Study on mix propertion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Li Chuanlin1Sun Kaishuang2 Liu Guibin31. Jinan run Yuan huagong Corporation Jinan

Shandong 2501012. Qingdao KangTaiyuan concrete corpo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003. Shandong HuaDi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Jinan Shandong 250013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nse volum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mix design method determined by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 key parameters - the best close range factor CF in order to strength dry apparent density and slump extended degree re ects the work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s a basis for evaluation. Using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optimizing the mixture ratio to determine testing. By taking admixture with mineral admixtures and super plasticizer testifying role to ensure that concrete mixture has good performance and to meet the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vibrated free of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Keywords:vibra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compacting volume theory close factor orthogonal design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1.1 原材料1 水泥青岛山水水泥厂生产的山水P·O42.5R水泥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2 骨料①细骨料青岛大沽河河砂细度模数2.6级配合格。表1 山水P·O42.5R水泥主要指标密度g/cm3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凝结时间min安定性

3.093d28d3d28d初凝终凝合格28.948.75.87.6155230表2 轻骨料的主要技术指标累计筛余表观密度kg/m3堆积密度

kg/m320mm15mm10mm5mm0859099.81430877含水率/含泥量1h吸水率筒压强度MPa软化系数空隙率强度等级

MPa3.5/0.56.66.50.8431.035 2010年第4期Beton Chinese Edition ——Ready-mixed Concrete 实践技术商品混凝土·51·②轻粗骨料山东淄博博山碎石状页岩陶粒粒径516mm具体指标见表2。3 粉煤灰潍坊明华I级粉煤灰主要指标见表3所示。4 外加剂聚羧酸高效外加剂LPC山东华迪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减水率为35.0。5 水自来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要求。1.2 试验方法1.2.1 紧密因数CF值的确定密实体积理论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是用胶凝材料浆体填满松散堆积的骨料间隙。处于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松散堆积时颗粒之间充满空隙当把水和胶凝材料添加到骨料中时会出现润滑效应使骨料堆变得更加密实。定义骨料的紧密因数CFClosing Factor 为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中处于密实状态的骨料与同体积处于松散堆积状态的骨料的质量之比。显然的取值影响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CF越大则粗、细骨料越多而胶凝材料越少相应地轻骨料混凝土的流动性、免振捣性能和抗压强度将会降低相反越小则胶凝材料用量过多将会提高原材料成本并且胶凝材料用量过多还会导致轻骨料混凝土干燥收缩增加并影响到工作性和耐久性等其他方面。所以在配合比设计中重要的是选择

最佳的CF值满足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的同时兼顾经济性要求。CF值取值范围对于特定粒形和级配的骨料由试验总结得出。1 试验配合比及结果试验配合比见表4试验结果见表5。2 试验结果及分析从表4和表5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516mm淄博博山碎石页岩陶粒CF值在1.2左右时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相对较好初始坍落度达到260mm以上初始扩展度达到650mm×650mm以上

并且1h之后损失也很小混凝土各个表3 潍坊明华Ⅰ级粉煤灰主要指标化学成分密度g/cm3需水量比80μm筛余烧失量SiO2Al2O3Fe2O3MgOCaO55.2126.384.22

1.751.58

2.2187.51.212.5表4 配合比kg/m3编号水泥粉煤灰水轻骨料砂外加剂

CF136012018049075541.023451101785007653.71.233351021 755107733.21.444651101734657205.51.054551001734707105.

21.26448941724777175.21.475001101704707105.51.08490100 1704777235.21.29482931704857305.11.4龄期的强度增长均较快。表5 新拌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编号坍落度/扩展度mm/mm×mm免振捣性能7dMPa28dMPa出机1h后1265/650×650260/640×640粘稠

33.241.22260/645×650260/635×640良好

31.138.73240/600×610230/590×600差

28.235.24265/650×660260/660×660粘稠

40.250.35265/650×660255/640×650良好

37.848.56245/615×600235/605×600差

36.544.27270/660×665265/660×660粘稠

47.759.68265/660×665260/655×660良好

46.957.59250/620×615245/610×600差44.354.4紧密因数CF 值在1.0左右时胶凝材料相对用量较多混凝土拌和物比较粘稠硬化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将增加耐久性下降值在1.4左右时胶凝材料用量较少浆体不能良好地包裹骨料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因此选取1.2作为516mm 淄博博山碎石页岩陶粒的CF值。1.2.2 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试验方案试验目的用基于密实体积理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考虑水胶比、砂率、粉煤灰和LPC掺量等主要影响因素以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等常规工作性能指标和28d抗压强度、28d轻骨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强质比等基本力学性能指标为考核指标最终确定最优掺量和最佳配比配制出结构用强度等级为LC25LC50的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实践技术Beton Chinese Edition ——Ready-mixed Concrete 2010年第4期商品混凝土·52·试验参数选择因素水平表如表6所示。表6 因素水平表编号A水胶比B砂率粉煤灰掺量

.0把水胶比A、砂率B、粉煤灰掺量C和LPC掺量D作为

因素考虑。其中水胶比取0.28四个水平砂率取36四个水平LPC取占胶凝材料重量的0.4四个水平粉煤灰掺量取占胶凝材料重量15四个水平。试验采用

100mm×100mm×100mm混凝土立方体试件以坍落度、扩展度、28d的立方体抗压强度、28d龄期轻骨料混凝土表观密度、28d的抗压强度与轻骨料混凝土表观密度的比值强质比作为分析评价试验结果的依据。搅拌工艺考虑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不预湿轻骨料会导致部分外加剂被骨料吸收并且搅拌时间偏长耽误生产因此本试验采用预湿处理轻粗骨料的搅拌工艺2。检测依据1 轻骨料试验按照《轻骨料及其试验方法》GB/T17431.2 —1998进行。2 轻骨料混凝土设计按照密实体积理论及《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进行。3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进行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 ×100mm。2 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2.3.1 试验数据试验的因素水平表如表6所示。选用正交表

L1644如表7所示。按照密实体积理论配合比设计方法

正交设计确定各组试验的配合比值取用1.2计算出具体的试验配比如表8所示。本次试验测定了16组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28d的抗压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具体数据如表9所示。表7 各组试验因

素水平表编号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

50.3136200.860.3140151.070.3145300.480.3150250.690.34362

51.0100.3440300.8110.3445150.6120.3450200.4130.3636300.6 140.3640250.4150.3645201.0160.3650150.8表8 各组轻骨料混凝土试验室配比表理论用量kg/m3编号水水泥粉煤灰LPC陶粒砂子

1175515892.552067521734841203.848875031704431515.0447 84041724211836.240693851744271084.55206756172465805.6 48875071763801652.344784081734091383.440693891773701 245.2520675101813451504.148875011178423723.1447840121 80398982.1406938131833251412.9520675141813481171.9488 75015180372924.944784016178398683.9406938 2010年第4期Beton Chinese Edition ——Ready-mixed Concrete 实践技术商品混凝土·53· 2.3.2 处理及分析极差分析试验方案与计算结果见表10。表10 28d强度、强质比极差分析表编号A水胶比B砂率C粉煤灰掺量DLPC掺量抗压强度MPa强质比

10-21111157.52.972122251.32.643133355.22.834144449.82.56 5212345.22.376221446.52.407234138.71.998243243.22.18931 3439.22.1210324336.71.9211331242.52.2312342140.12.12134 14232.51.8114423134.71.8615432436.21.9416441339.82.10K1

213.8179.4180.3165.0679.1-K2173.6166.9171.8168.5-K3158.5 169.9169.3173.9-K4143.2172.9157.7171.7-R60.66.022.66.7-K1 11.08.919.348.57-35.34K28.948.728.978.76-K38.398.758.768.9 9-K47.718.968.279.02-R3.290.241.070.45-表9 各组试验结果对比试验号坍落度mm扩展度mm×mm抗压强度MPa干表观密度kg/m3强质比×10-2状态1230570×60057.519352.97良好2220555×57051.319402.64粘稠3265650×63055.219502.83良好4250640×62049.819452.56良好

5230570×58045.219052.37良好6250600×63046.519352.40轻离析7240575×58038.719471.99良好

8250620×61043.219822.18良好9220550×58039.218502.12粘稠10235620×61036.719111.92稍粘

11245600×62042.519092.23良好12260610×65040.118942.12轻离析13230580×58532.517931.81良好

14235620×60034.718651.86良好15240620×63036.218701.94良好16245640×66039.818922.10良好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砂率大小、LPC掺量和粉煤灰掺量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将数值进行处理数值在28d强度极差分析表中。列出了各水平相应的四次抗压强度之和、四次强质比之

和K1、K2、K3及其极差R。对于各列比较K值的大小如第一列K1213.8它比K2都大这表明水胶比为0.28的抗压强度优于水胶比为

0.31的抗压强度。从图1图2中可综合反映出本次试验中各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和强质比影响的主次顺序对抗压强度对强质比

强度R值因素图1 抗压强度极差分析R值ABCD0.00.51.01.52.02.53.0强质比R值因素图2 强质比极差分析R值实践技术Beton Chinese Edition ——Ready-mixed Concrete 2010年第4期商品混凝土·54· 3 结论1 提出基于密实体积理论的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阐明了该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定义了骨料紧密因数CF的概念分析了CF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采用基于密实体积理论进行配合比设计的重要因素。通过试验确定1.2作为516mm淄博博山碎石页岩陶粒的CF值。2 采用基于密实体积理论配合比设计方法结合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正交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密实体积理论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配制出满足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同时兼顾经济性。b 聚羧酸减水剂LPC 的减水性能在轻骨料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能够提高混凝土的粘度和控制轻骨料上浮的作用。c 水胶比对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强质比的影响特别显著这也再次证明水胶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d 砂率对于免振捣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同时良好的砂率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e 掺加适量粉煤灰能够

调节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离析程度并且对提高硬化轻骨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表11 配合比及试验结果强度等级水泥粉煤灰砂陶粒LPC水坍落度扩展度28d强度免振捣状态

kg/m3mmmm×mmMPaLC253301007825063.5181250600×605 33.2良好LC303501207554943.8179255610×61538.7良好LC353801207484834.5177262620×62045.6良好

LC404301007394735.3173270625×63048.5良好

LC454601007154785.6172265615×62053.6良好

LC505001077104705.5170260615×61557.5良好3 配合比试验总结根据表9及表10中1、4、5、7、11、13组试验结果及分析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调整确定以下配合比并进行了相关试验。各强度等级轻质混凝土配合比及试验结果见表11。参考文献李勇龙宇.浅谈机制砂的生产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1 J.福建建筑200912:56-58.郭玉顺丁建彤木村熏高性能轻骨料与普通轻骨料2 的性能比较J混凝土-2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S北京中国建筑3 工业出版社谢友均周士琼免振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4 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

-123. 蒋家奋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机制与配制J混凝土5 与水泥制品-5.曹永民免振捣自流平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和高性能轻6 集料混凝土的研

究J混凝土-作者简介李传林1984-

男主要研究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及应用。单位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和平路33号二单元403室

《干混砂浆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通过专家审定2010年3月19日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江苏省苏州市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对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组织编写并报请审定的《干混砂浆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进行审定。中国散协及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的有关领导、同济大学、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无锡江加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等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相关人员和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委员以及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及生产和使用单位的3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标准审查会议上成立了由17位专家组成的标准审定小组。审定小组首先听取了标准起草小组代表关于标准编写工作的专题汇报。之后审查小组对该标准的送审稿及相关文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同时对送审稿中的有关补充修改意见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审查专家小组一致认为一、标准起草小组向大会提交的文件齐全标准制定依据充分、科学试验方法先进、合理试验验证数据真实可靠。二、标准是在参考了国外同类产品技术资料并考虑干混砂浆生产及工程应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而制定的且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达到了国内先进

水平。三、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标准的送审稿通过审查要求标准起草小组尽快按会议意见对标准送审稿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尽快以推荐性标准正式报批以便及早颁布实施。并希望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加强宣贯工作以使本标准在企业生产和产品应用中充分发挥作用。来源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水灰比定则)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的要求。作者提出的"全计算法"是以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了体积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推导得到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且将其二式与水胶比定则相结合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的配比和用量。因此称谓全计算法。全计算法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己近十年,广泛用于各种大型混凝土工程和近100个混凝土预拌站,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了便于广泛应用现制作成计算机软件。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5SR00529 1.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板(1) . 2.HP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2) 3..固定用水量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3) 4.卵石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4) 一. 模板使用说明 1..模板适用范围: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版(表1)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HPC)、高强混凝土(HSC)、流态混凝土(FLC)、泵送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细砂混凝土、以及其他现代混凝土。 2.有关参数的变化范围: 模板(1)中红色的数值是使用者根据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应输入的设计参数(共12项)。相关参数输入后,模板中自动生成混凝土系列配合比。 (1)..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p≥fcu.0+1.645σ 或 fco.p=fcu.0+10 (Mpa)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合比没有区分。 2、当掺和掺合料时,釆用内掺法可等量或超量取代,最大取代量应根据掺 合料性能进行强度对比实验结果而定。 3、配制流态性混凝土时,参考配比试验所采用的是减水率在15%以上的高效 减水剂。 4、参考配比试验所有砂石为丨丨区中砂,石子为5-31. 5mm的连续级配的碎 石。 水泥标号 百科名片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目录 展开 基本信息 此法是将1: 3的水泥、(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

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 07 X 7. 07 X 7. 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儿种标号。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水泥的标号 标准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 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 600六种标号。200号-300号的可用于一些房屋建筑。400号以上的可用于建筑较大的桥梁或厂房,以及一些重要路面和制造预制构件。 关于水泥标号的用法,其实并没有非常精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设计图纸中会给出明确的规定。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标号一般常用的有,。 有325的和425的325的250元一300元425的360—450元品牌,地区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关于水泥标号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注:目前并没有计算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水胶比计算公式,轻骨料砼的水泥用量、净用水量都是从表中选取,初步计算出配比后,通过试配得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配比。 主要原因为:轻骨料强度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目前尚无广泛适用的水胶比-胶材强度-轻骨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模型,故无法预算混凝土强度。 一、基本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为十四个等级,如表4.1.3所示 2轻骨料混凝土根据其用途可按表4.1.4 分为三大类。 3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中值乘以系数0.80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5.1.2-1) 式中,f cu,o—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配配制强度,MPa; f —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cu,k σ—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1.3取值。 表5.1.3 标准差σ值 (MPa) 4 按表5.2.1条选择水泥用量; 3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摘要:混凝土用料对自然资源的耗费较大,开发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应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科研课题,使用废弃混凝土材料代替天然物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业发展中逐渐引起各方重视,本文就混凝土再生技术基本性质和重要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再生混凝土特征,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分析本次设计方案对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前言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己成为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领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它性能及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的工作性;三要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四要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要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本文论述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再生混凝土的性质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促进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含义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把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而把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把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original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 二、再生混凝土技术中再生骨料的特征研究 同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由于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从而导致其吸水性能、表观密度等物理性质与天然骨料不同。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并且骨料表面还包裹着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再加上混凝土块在解体、破碎过程中由于损伤积累使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这些因素都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增大,这对配制再生混凝土是不利的。同样由于骨料表现的水泥砂浆的存在,使再生骨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比普通骨料低。 三、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分析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型较低,变形较大,延性较好,这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另外,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较小,使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如水灰比为0.6的再生混凝土,当粗骨料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时,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降低28%,若再加入引气剂,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可降低44%。由此可见再生混凝土适合用于维护材料和结构保温材料。但是,再生混凝土由于水泥砂浆含量多,所以其干缩值和徐变较大,这是影响其应用的最不利因素。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在界面。由于再生骨料的亲水性较强,能很快被水润湿,而且再生骨料表面有许多微裂纹,会吸入新的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1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 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18015则表示为18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 3 计量单位的变化 过去我国采用公制计量单位,混凝土强度的单位为kgf/cm2。现按国务院已公布的有关法令,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在该单位体系中,力的基本单位是N(牛顿),因此,强度的基本单位为1 N/m2,也可写作1Pa。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后,混凝土强度计量单位改以国际单位制表达。由于N/m2(Pa),数值太小,一般以 1N/mm2=106N/m2(MPa)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使用的计量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毫米”或“兆帕”。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分析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分析 摘要: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积极探究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成 为了推动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能够构建再生骨料取代率影 响水胶比计算公式,并且还可以清楚了解到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孔隙率以及吸水 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合比的设计参数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大,为再生混凝土混合 比的设计奠定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所谓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主要是指利用破碎加工的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的混凝土,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问题,并且能够起到节约 骨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与天然骨料相比较,再生骨料具 有较大的吸水性,其空隙也比较多,如果对其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方式对其 设计,那么则会降低其强度以及流动性,无法提高耐久性。鉴于此,本文从再生 骨料的基本特性分析,通过试验分析,制定各项计算公式,为再生骨料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奠定基础。 一、试验分析 (一)试验材料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粗骨料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天然骨料,为石灰石碎石, 粒径为20mm以下,其二是再生粗骨料,是废弃强度为C20—C40的商品混凝土,利用破碎机将其破碎,粒径为20mm以下。其中细骨料是细度模数2.67的河砂。其中粗骨料的物理性能见表1,粗骨料的级配见表2. 在通过分析与计算,可以得知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试验所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 抗压强度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变化图见图1.且根据图1还可以了解水灰比 相同的情况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会伴随着这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并且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变化规律发生变化,尤其是当 粗骨料是天然骨料的时候,会伴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其抗压强度不断减小。而当其比例增大, 为50%或者100%的时候,那么伴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其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会有 所降低,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再生骨料均为II级骨料, 其压碎指标比较大,尤其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超过标准的时候,那么再生骨料混凝土会因 为再生骨料压碎而产生破坏。此外,当参数为0%、50%、100%,水灰比在0.55左右的时候,其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以及水泥强度之比与水灰比关系见图2.根据对图2的分 析得知,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及水泥强度之比与水灰比呈现出线性关系,完全 与公式相吻合。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之间的差别便是从粗骨料品质 方面进行分析,且粗骨料的性能与参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不同的再生粗骨料的取代 率不同,如果按照公式进行分析,那么可以得出不同的数值,见表3. 通过分析表3,可以了解到再生骨料品质与天然骨料相比较有所降低,并且所具备的线 性关系为 并且根据对图3 的分析得知,单方用灰量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坍落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其中当坍落度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么单方用水量会不断增大,2而当单方用水量相同的时候,其塌落度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着参数的增加而减小。 结语: 通过对其分析与研究,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需要对再生骨料的孔隙率、 吸水率以及表观密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测定,然后选择先关的参数。另外再生骨料混凝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配合比设计 摘要:我国的改革开发政策推行至今已经有近四十年,这这段时间我国的各行 各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及工程建设行业,这些行业的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使用到混凝土材料,混凝土 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建设材料,因为比较廉价,性能强,深受工程建设 行业喜爱。但是一些城市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改建等工程把以前的混凝土拆除,然后随意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我们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是 如何处理废旧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把这些旧的混凝土重新碾磨变成新 混凝土的骨料、沙子来使用,这样既可以做到工程拆下来的混凝土不污染环境, 又可以把变废为宝,节约再生混凝土经济成本。本文根据个人多年的经验来分析 再生混凝土技术和配合比设计。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技术;配合比设计 前言 目前来说人造的建筑材料使用范围和用量最大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因为混凝 土配制的原材料砂石骨料价格便宜,可以直接开采使用,但是近年来调查发现骨 料砂石的消耗量在急剧增加,同时因为骨料砂石的开采过度,造成了一系列的环 境问题,山坡滑坡、泥石流、河床破坏严重等,同时一些工程改造、房屋拆迁等 剩下大量的废弃的混凝土块,随意堆放不加处理比较污染环境,而且还存在一些 危险,而把废弃的混凝土块回收破碎、研磨、分级在作为混凝土骨料来使用,不 断可以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原始骨料砂石的开采,减轻环境污 染问题,把废旧混凝土块变废为宝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也符合国家推行的和持 续发展的政策要求,再生混凝土技术值得大力推广,本文就来简要分析一些该技术。 1、再生混凝土技术简介 简单来说,再生混凝土技术指的是对废旧混凝土进行回收、磨碎、然后清洗、分类,然后再利用配比技术做成新的再生骨料砂石,用这种再生骨料砂石代替天 然的砂石骨料作为再生混凝土的原材料的一种技术。 1.2再生砂石骨料的主要来源及制作的全过程分析 通常来说,要生产再生砂石骨料都是以废旧的混凝土块作为主料,其主要来 源有四个方面: ①一些危房、达到使用寿命的楼房、老化的建筑物等按照国家要求需要拆除,然后就会产生很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废旧的混凝土块就是再生骨料砂石的来 源之一; ②城市改造、市政工程运迁、公共基础设施改建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废旧混凝 土块,这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③因为商品混凝土要求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的废旧混 凝土。 ④工程改造、工厂改建及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工程被破坏、建筑物倒塌等需要 拆除重建,也会产生较多的废旧混凝土块,这些也是再生砂石骨料的来源之一。 再生砂石骨料的制作过程:再生砂石骨料是用废旧的混凝土块制作的,制作 的过程基本和使用天然的砂石制作技术一样,这两种骨料的制作过程相同点是: 原料—破碎—清洗—筛选—分类—配比—砂石骨料,再生砂石骨料的工序可能要复杂一点,因为再生砂石骨料制造用到的废旧混凝土中肯定混油玻璃、石膏、木块、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 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轻混凝土的主要特点为: 1.表观密度小。轻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表观密度一般可减小1/4~3/4,使上部结构的自重明显减轻,从而显著地减少地基处理费用,并且可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又由于构件自重产生的恒载减小,因此可减少梁板的钢筋用量。此外,还可降低材料运输费用,加快施工进度。 2.保温性能良好。材料的表观密度是决定其导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轻混凝土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 3.耐火性能良好。轻混凝土具有保温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遇火强度损失小,故特别适用于耐火等级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 4.力学性能良好。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受力变形较大,抗裂性较好,能有效吸收地震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故适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5.易于加工。轻混凝土中,尤其是多孔混凝土,易于打入钉子和进行锯切加工。这对于施工中固定门窗框、安装管道和电线等带来很大方便。 轻混凝土在主体结构的中应用尚不多,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但是,若对建筑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则可收到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考虑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节能效益,其技术经济效益更佳。 一、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一)轻骨料的种类及技术性质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

全轻砼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 二零一五年六月 鸿笙苑·秀苑华俊工程

工程名称:鸿笙苑·秀苑华俊监理表-2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50-069-200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全轻混凝土建筑屋面、楼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规程》Q/CQ-01-2011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J502/T-160-2013 【民用建筑底层地面、架空楼板和地下室外墙保温隔热工程应用技术要点】渝建发[2013]101号文 业主提供的施工图及各种文件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秀苑华俊·鸿笙苑项目 工程地点:重庆南岸区茶园鹿角地块 建设单位:重庆秀苑华俊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大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 工程内容: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鹿角地块,工程内容为秀苑华俊·鸿笙苑施工项目楼地面保温施工。本工程全轻混凝土主要部位是地面(功能转换处楼板)和分户楼板,保温材料全轻混凝土(1100级)的导热系数(限值λ≤0.28W/m.K、修正系数 1.20)、1051kg/m3≤表观密度≤1150kg/m3,热惰性指标D≤0.69,燃烧性能A级,强度等级LC≥15,设计厚度为40mm。 三、全轻混凝土特点 全轻混凝土是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拌和用水按照一定配合比经混合搅拌、输送、浇筑成型、保湿养护而成的轻质混凝土。全轻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热、与基面结合力强、整体性好、不起拱、干缩比小、防火性能好等独特的材性,采用现场搅拌,一次浇注成型,具有施工安全、方便、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 四、性能指标及主要材料 全轻混凝土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和应用要求,可灵活调整配料比,提供不同密度等级的轻质混凝 1、粉料 符合《全轻混凝土建筑屋面、楼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规程》Q/CQ-01-2011里的规定。 2、轻粗骨料 符合《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轻集料》(GB/T17431.1-2010)里的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凡是骨料粒径为5mm 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 ,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 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 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 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 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 )水泥标号 1 < LC 5.0 200 32.5 2 LC7.5 200-250 3 LC10 200-320 4 LC1 5 250-350 5 LC20 280-380 6 LC25 330-400 7 LC30 340-450 8 LC40 420-500 42.5 9 LC50 410-530 10 LC60 430-550 注: 1 、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 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当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约 增高10%,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提高,水泥用量每增加50 Kg/m3 ,容重增加约30 Kg/m3 。 水泥用量过高时,不但容重大、水化热高、收缩大,而且在经济上也不适宜。我国对高标号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用量规定不宜超过550 Kg/m3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00 Kg/m3 。 二、用水量和水灰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减去干轻骨料一小时吸水量为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根据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稠度要求按表1-2选用。再根据表1-3选择附加水量。若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可增加10Kg 左右的水,作为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而在试拌时,可根据工作性的要求再进行适当调整。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现代混凝土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如绝对体积法和假容重法),是以强度为基础的半定量计算方法,不能全面满足现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的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将此二式与水灰(胶)比定则相结合能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水泥、细掺料、砂、石、含气量、用水量和超塑化剂掺量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用量。用于流态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防渗抗裂混凝土等现代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高性能混凝土(HPC)与高强混凝土(HSC)和流态混凝土(FLC)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细掺料多掺;(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因此,HPC的配合比设计比HSC和FLC更为严格合理,图--1表示各种材料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分区范围,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设计,HSC、FLCHE和PLC(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一个范围之内,而HPC在AB线附近,由此证明HPC的配合比设计必须严格、精确和合理。 图1 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 一、强度与水灰(胶)比的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早在1919年Duff Abrams(D.艾布拉姆斯)就发表了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定则:“对于一定的材料,强度仅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这一定则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σc=a/b1.5(W/C) 式中:σ c----一定龄期的抗压强度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I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符号 (2) 5 材料 (3) 5.1 胶凝材料 (3) 5.2 骨料 (3) 5.3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 (4) 5.4 外加剂 (4) 6 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 (4) 6.1 性能要求 (4) 6.2 试配强度 (4) 7 配合比计算 (5) 7.1 水胶比 (5) 7.2 用水量 (5) 7.3 砂率 (6) 7.4 粗细骨料用量 (6) 7.5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7) 8 制备和运输 (7) 9 质量验收 (7) I I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质量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8075 混凝土外加剂 GB 12958 复合硅酸盐水泥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范 JC 473 混凝土泵送剂 JC 474 混凝土防水剂 JC 475 混凝土防冻剂 JC 476 混凝土膨胀剂 JC 500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水泥标号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 目录

此法是将1:3的水泥、标准砂(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07 X 7.07 X 7.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几种标号。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标准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600六种标号。200号-300号的可用于一些房屋建筑。400号以上的可用于建筑较大的桥梁或厂房,以及一些重要路面和制造预制构件。 关于水泥标号的用法,其实并没有非常精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设计图纸中会给出明确的规定。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标号一般常用的有P.O 32.5/42.5,P.S 32.5/42.5。 有325的和425的 325的250元--300元 425的360--450元品牌,地区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关于水泥标号 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从200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旧标准的区别 (1)六大水泥产品标准均引用GB/T17671-1999方法为该标准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177-85方法。 (2)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及要点

全轻混凝土施工方案及要点 1、施工准备及条件 1.1基层应清理干净,无油渍、浮尘、污垢、脱模剂、风化物、泥土等影响粘结性能的材料,并剔除表面凸出物,使基层平整。 1.2施工条件:楼地面保温层应在楼地面结构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1.3施工现场应做到通水、通电,做好机具摆放、调试、试样模具的清理准备工作,落实原材料堆放位置。 1.4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注。 2、施工方法 2.1根据设计要求,试配全轻混凝土,确定其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水及外加剂等的掺量。 2.2清理基层,使基层无油渍、浮尘、污垢、脱模剂、风化物、泥土等影响粘结性能的材料,并剔除表面凸出物,使基层平整,不得有积水。 2.3按照全轻混凝土层的设计厚度,用水泥砂浆贴点标高。 2.4施工前,基层作界面处理。 2.5在强立式搅拌机内按比例加入轻粗骨料、轻细骨料、粉料、水进行搅拌,搅拌一定时间后由出料口出小料,称其容重,满足要求后以推车等方式,将全轻混凝土输送到地坪上。 2.6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摊铺全轻混凝土,虚铺厚度为实际厚度的 1.1~1.2倍,然后用刮杠刮平。 2.7现场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搅拌前应根据当时的气温、基层温度、水温计算所需水的用量以及全轻混凝土干混砂浆与轻骨料的配比; (b)单次搅拌量不宜超过0.5m3 (C)施工现场搅拌顺序和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 粗轻骨料与1/2水混合后搅拌60s;再加入干混砂浆与余下的1/2水搅拌120S后形成拌合物。 2.8入模要符合下列规定: 拌合物料应在45min内完成,先采用轻型滚筒眼压提浆,根据设定的厚度再

用刮尺按定位点高度推刮平整。 2.9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全清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喷水养护。 (b)采用自然养护时,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10全清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宜采用全清混凝土干混料:陶砂(粒径≤4mm):水=1:1.5:1配合比的砂浆修补。

轻骨料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强度LC5.0,密度小于800kg/m3的称为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5.0~15,密度800~1400kg/m3的称为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强度LC15~60,密度1400~1900 kg/m3的称为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 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 2.轻骨料 轻粗骨料——粒径在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轻细骨料——粒径不大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轻骨料按原料来源分有三类: (1)工业废料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自燃煤矸石、煤渣及其轻砂。 (2)天然轻集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 (3)人造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集料及其轻砂。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 (2)轻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 (3)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在气温5℃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骨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骨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3.水 一般采用自来水。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确定施工时所用的、合理的轻骨料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为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方便的要求,并使混凝土具有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进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与表观密度等级 2.满足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轻骨料混凝土在具体条件下要考虑的特殊性能; 4.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特殊性能的条件下节能降耗满足经济性要求。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选择 (1)水泥强度和用量选择 工程实践证明适当增加水泥用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给定骨料的强度顶点以前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时胫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可提高10%。 (2)用水量和有效水灰比的确定 轻骨料的吸水率较大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中的骨料不同。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有效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有效水灰比。有效水灰比要按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进行选择不能超过构件和工程环境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若超过要根据规定的最大许可水灰比进行选用。 (3)轻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的确定 用大粒级的轻骨料配制的轻混凝土其强度通常较低。为克服其缺点,可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减小骨料的最大粒径或掺入适量的砂。此法尽管增加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但只要混凝土表观密度在规定值以下配制高等级轻骨料混凝土能为便于掌握各种轻骨料配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可能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 (4)粗细骨料总体积的确定 它是用松软表观密度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参数。粗细骨料总体积主要与粗骨料的粒型细骨料的品种以及混凝土的内部户结构因素相关。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陈建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 北京工业大学陈建奎教授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 二.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三.砂率和用水量计算公式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五.配合比设计工程应用实例 六.结论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现代混凝土是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组成的多相聚集体,并能满足“高工作性、高早强增强和高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水下浇筑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综合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 (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多掺细掺料; (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 (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

配合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二. 图1 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中最基混即假 定容重法和(的问题。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现代混)绝对体积法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并推导出混凝土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基础建立的普适数学模型,比定则相结合就能实现混凝土配(灰)公式。进而将此二式与水胶全计算法的创建和推广合比和组成的全计算,故称谓全计算法。应用几近十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近“现代混凝土配合期在总结混凝土工程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国 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这样使“全计算法”更加实用化、科学化和智能2005SR00529)化。全计算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计算,而且能检验和验证其它配合比的正确性。 2 1.现代混凝土的数学模型现代混凝土组成复杂,其中包括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7个组分。最简单处理方法是用多项式表示: F(x)=a+bx+cx+fx+gx+hx+ix+jx 741263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