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汽车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汽车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汽车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汽车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123班

课题研究时间:2010.10.~2011.01.

指导老师:冯冬菊

组长:王婷

组员:李欣欣、林志高、游佳露、苏琪桓、符式聪、朱才杰、林清钒、符艺馨冯方亮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原因: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产物也不断地更新。而汽车作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不得不关注汽车所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我们把汽车作为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将这个题目的主题定为“汽车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研究目的:

通过对汽车污染物的调查,让大多数人更好地了解汽车存在的弊端,以便造出更环保的汽车。提高人类对污染的意识,自觉参与环保行动中。

课题研究步骤:

1.小组一起讨论,制定计划,分配任务。

2.制定有关“汽车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

3.小组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4.网上搜索资料,编写报告。

5.研究过程记录:

2010. 09.20~09.24

地点:学校地点:学校人员:全体组员人员:全体组员内容:确立“汽车的增多对内容:商讨各自的分工社会与环境的影响”的研究

地点:学校地点:学校

人员:李欣欣.游佳露.符艺馨人员:林清钒.朱才杰.冯方亮内容:向高一高二以及内容:向高一高二以及高三分收问卷调查高三分发问卷调查

地点:网吧地点:学校

人员:符式聪、冯飞宇人员:全体组员

内容:查找有关课题资料内容:讨论与分析课题内容、

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地点:学校人员:符式聪

人员:全体组员内容:把做好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写出自评与互评报告打成电子文稿

汽车尾气增多的概述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股股浅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汽车尾气。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优势逐渐被过多的车辆所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

汽车尾气的增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

2.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

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即使是微量吸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二.负面影响

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近100年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冰川融化、水位上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人们应该怎么正确看待汽车尾气

要正确认识汽车尾气的危害,及其它的一些污染物,以及掌握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孕妇,老人或小孩在经过时应该捂住口鼻或可以带上口罩,因为汽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有CO。NO和碳氧化合物等,如果使用铅汽油,污染物中还会含有铅的化合物,在相应的大气污染物排出总量中可达到40%—50%,因此,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是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给予两点建议(1)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因为无铅汽油的广泛使用,将会带来严重的铅污染,铅对人体各个系统都有损害作用,特别是神经系统,铅中毒可引起儿童行为异常和智力障碍,孕妇受到污染后会给后代带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尾气中的CO,NO和碳氧化合物等向大气的排放,由于含铅化合物会使催化剂中毒,所以装有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必须使用无铅汽油,以确保你的健康。

调查结果分析:

1.你家有什么车?

A自行车(52%) B轿车(8%) C电动车(40%)

2.家用汽车增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A利大于弊(46.2%) B弊大于利(22.5%) C都不知道(31.3%)3.你对汽车尾气的影响了解吗?

A了解(57.4%) B不了解(25.2%) C了解一些(17.4%)

汽车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纺工111 黄永龙201100608036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可想而知,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浓厚的。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五大汽车强国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一、利 1.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变了人类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地位;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人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开着自己的汽车。因此,汽车在人类出行方面有着重要贡献。此外,汽车使货物流通变得快捷。汽车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具有灵活、廉价、方便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人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开着自己的汽车。因此,汽车在人类出行方面有着重要贡献。此外,汽车使货物流通变得快捷。汽车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具有灵活、廉价、方便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城市化、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成更是汽车的效应。组团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空间放大,而城市空间放大有利于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导致汽车流通速度加大,有利于汽车需求进一步增大。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成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体。 2.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国民总值;提高相关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从经济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看,汽车工业应该成为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并且将发挥其战略作用。另外一方面,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状态来看,迫切需要新的、强大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无论从历史和现实,还是生产和消费来看,汽车工业都应该,并且可以成为推进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此外,汽车工业能够提供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就业机会。汽车工业本身既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它的生产和使用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由此就

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班级1508 组长刘家吟指导老师王卿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工具汽车尤其是家用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加。然而由汽车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及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恶化。文章分析了城市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防治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控制措施,并在技术、政策和绿化环境方面提出了减少汽车污染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控制;建议;提倡 课题背景: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在世界各国,汽车污染早已不是新话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光化学烟雾事件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等城市多次发生,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21世纪,汽车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率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环境,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有关专家统计,到21世纪初,汽车排放的尾气占了大气污染的30~60%。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尾气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由局部性转变成连续性和累积性,而各国城市市民则成为汽车尾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 目的意义: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对环境的污染,对自身的危害,提倡绿色出行 研究方法与步骤: 调查资料 查阅书籍 调查问卷:

1.日常生活中,您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2.认为现在最容易导致交通不畅通的原因是什么? 3.您有关注过汽车污染的各方面内容吗? 4.您认为汽车等排放的尾气对人体的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影响如何? 5.您认为汽车尾气对环境有哪些较严重的影响? 6.汽车尾气对人体有危害的污染物有哪些? 7.您在买轿车的时候,会选择小排量的汽车吗? 8.新的车船税实施方案,根据车辆的排量进行收费,要求越高排量汽 车收费越贵,您赞同此观点吗? 9.针对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您认为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正文:汽油发动机排放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生产量和汽车保有量急骤增加,全球汽车1999年产量为5406万辆,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不断促进生产,改善着人民的交通条件、生活环境.但是在汽车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交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交通公害"日益突出,如大气污染、气候异常等. 其中汽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970年日本因光学烟雾事件就有十万人中毒,曾经孕育了西方文明的雅典,1988年夏烟雾和热浪夺去了800人的生命.由于大气污染等原因,物种急剧消失,每天至少有100余种动植物从地球上消失.自1970年至今,地球上失掉3.65×106km2的森林.森林的被毁不仅影响空气的净化程度,而且加剧了物种的消失.据有关资料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濒于灭绝有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类爬行类,以及2万种植物. 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平流层,它可以吸收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从而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有害辐射.但是,由

汽车文化 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然而事实上,中国的汽车消费还停留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此时谈论汽车文化是否过早?中国的汽车文化真的降临了吗?与全球化氛围相对应,中国的汽车文化将如何培育并发展? 经济观察报:说到汽车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通用、福特或者是吉普等企业和品牌的传奇故事,以及美国人对SUV大车的钟情等等,您认为汽车文化所包含的范畴有多大? 梁朝辉:汽车本来是个钢铁的物件,是人给它赋予了一种影响生活方式的生命内涵。反过来这种内涵又作用于人类,拉近了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形成消费理念、生活情趣以及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亦即汽车文化。 从广义上来讲,汽车文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本身的,另一方面是汽车折射出来的,比如美国人那种自由、大气的喜好观念。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美国的汽车突然大了起来,经历了二战的人们精神上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思想上要铺张,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这种心态畸变下诞生了宽大的美国汽车,折射出了二战之后人们那种绝地重生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地大物博,人们崇尚自由、宽松,V8便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体现。林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 仍以美国为例,它的汽车文化包含了美国人天生具备的幽默感:驾驶汽车时,别出心裁地把五颜六色的贴纸剪成字母拼在车尾,其中与追尾相关的内容最多:“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汽车在这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充分、广泛地赋予了精神特质,折射出美国人的性格和感情。 经济观察报:汽车文化这个概念属于舶来品,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各有着不同的汽车文化,我们如何理解其成因及其个性? 林雷:汽车在国外,早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它体现着人的心理轨迹,有着核心的精神隐喻:私人自由的理想诱惑,个人力量无限增长的错觉。你看在美国开巨型SUV甚至开悍马的人,一多半是个子娇小的女性,就知道她们多么希望自己强大和有力了。 源于民众积极参与的意识观念、自由随性的处世态度,国外汽车文化相对中国要轻松得多,更因为长期的历史积淀已具备了丰富深刻的内涵。 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所折射出的设计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文化元素。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因为文化元素不一样,其设计的结果便不一样,当这些元素熔铸到汽车上,就表现出不同的文化。 梁朝辉: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而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期间,文化的历史传承性非常重要。早期的汽车工业造一辆车是非常细腻的工艺过程,在那种手工的琢磨中,历史传承的文化渗透都微妙而绵长。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欧洲车的品牌价值为什么要比日本高呢?像雷克萨斯,一直说自己是非常棒的豪华品牌,但是品牌价值始终没有奔驰和宝马高,因为奔驰和宝马的历史文化传承性更好。 此外,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是需要年长日久的心血和资金才能打造出来的。欧洲车另一个很好的感觉就是品牌传承性非常高。把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车型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明显就能看

宏观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目前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将逐步走上高品质、低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施工企业将面临着调整经营结构、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的发展机遇宏观经济环境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上,虽然其影响有滞后性,但施工企业的经营情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情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主要对施工企业产生以下正面影响。 可以促进施工企业领导提高企业发展战略意识,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高掌控战略风险的能力。推动施工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调整经营结构和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企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人才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通过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实现行业产能需求关系的基本持平,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机遇。 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也对施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企业产能不断增长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持续下滑的矛盾比较突出。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看,施工企业的数量减少1449个,但就业人数增加150.7万人,劳动生产率比2010年增长12.4%。由于宏观经济对投资的影响,施工企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投资下滑使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前些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处于高位,使施工产能迅速增大;又因施工企业任务繁重,致使经营结构单一。 投资下滑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压力,出现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本来就很低的行业利润雪上加霜,致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转变经营结构和经济结构缺乏支撑,也无力支付改革成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不足。单一经营结构的施工企业,其

现代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代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博才中学1508班何余广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将改变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一整套新的经济、文化、生活体系,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且不说制造汽车要消耗原材料,光汽车要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就让地球资源几近枯竭,同时修筑公里占据路面,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1. 汽车发展付出的沉重代价,在我们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欣欣然准备走入“汽车社会”时,不得不忍受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伤痛。目前全世界平均不到10个人占有一辆汽车,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汽车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汽车成为多数人的出行工具时,汽车的发展是对自然、对社会一种严重挑战。 (1)过大的资源消耗 首先,汽车的发展引起了能源消耗。在我国,石油储藏量和开采量非常有限,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依靠进口,据统计,1996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而到2003年,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且按目前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的

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大。据专家称,中国能源的进口依存度现在是44%,2020年至2025年可能达到60%,中国进口石油的1/3是供汽车使用的。汽车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这个压力还在增大。同时,由于全球石油资源紧张,汽车开始寻找各种替代能源,如天然气等,而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过多的消耗将导致人类的后代无能源可用。 其次,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需要占用土地来建设更多的道路、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而中国人口众多,就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为贫乏的国家,汽车的过度发展必将进一步减少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1986年的1.37亩降低到了1995年的1.18亩,不到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如果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未来汽车保有量达到日本的水平的话,即每两人拥有一辆汽车,那么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亿(目前2300万辆)。按照欧洲和日本标准,每辆汽车消耗的土地面积为0.02公顷,这将消耗1300万公顷的土地。而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只有2300万公顷,已超过了一半,因而耕地资源短缺问题将非常严峻。 (2)严重的环境污染 汽车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振动等,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而这些主要集中在人口聚居的城市,通常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据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不同学派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在阐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指出经济增长不会自动缓解环境压力,而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经济增长;环境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观点综述 环境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麦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认为:在资源约束与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地球将不可能支撑经济的无限增长。持续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污染连同其他因素(粮食、人口等)一起使世界在某一时刻达到崩溃的边缘,因此必须停止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以达到全球性的均衡。这种极端的认识虽然引起人们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关注,但也受到各国学者和公众的批评。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注意到环境问题,并且不断地发明新的节能和环保技术,从而缓解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紧张状况。 未来学家和部分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乐观的态度。柯尔、费里曼和卡恩等人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事实论证了技术进步会消除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他们的主要论据是:人口不具有指数增长的性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长期手段将加速經济发展;技术的发展将使未来粮食的供应采用非传统方式,食物供应不可能发生危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使替代品不断出现,并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将成为消除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持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为如此,但是停止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技术结构向着符合生态要求的方向转变,经济更快地增长,才是解决人类环境问题的途径。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指出:“零增长意味着每年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总量不变,被倾卸于生态体系的污染物质的量第二年仍会与第一年相等”,所以完全降低到零增长率也不会停止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对于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自觉抑制经济增长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而听任其他国家迅速增长。相反,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比不增长状态更加有益于延缓环境的破坏,甚至在某种限度内,经济增长越快,越有助于放慢对环境的破坏。 上述何种观点成立,对于各国发展经济来说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限制经济增长以保护环境;如果经济增长能自发地解决环境问题,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加速经济发展;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在一定限度内是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认识环境对经济所施加的约束,从而分析影响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措

高温环境对汽车行驶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实用版

YF-ED-J976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高温环境对汽车行驶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高温环境对汽车行驶安全的影响 与对策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我国进入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都较高, 一般都在35℃左右,最高时甚至可达40℃以 上,并且时逢多雨。这种高温多雨天气给汽车 安全行驶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处理不好,常会 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了解和掌握高温 环境下汽车行驶的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是确保汽车安全行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 言文对此进行探讨,供业内人干阅鉴。 1、高温环境下行车的基本特点及对安全的 影响

1.1、高温使发动机充气系数下降 高温条件下,因空气密度减少,气缸里的充气量亦相应减少,致使充气系数下降,从而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车辆行驶无力。试验表明,当气温由15℃上升至40℃时,发动机的功率下降6%~8%。这种情况,需要驾驶员根据气温变化不断加油以保持正常功率,从而加大了工作强度,时间长了,易产生疲劳情绪,对安全行驶极为不利。 1.2、高温使可燃混合气燃烧发生异常 大气温度的升高,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温度也盯应升高,发动机的温度则更高,会使窗窜入气缸中的润滑油在高温缺氧的情况下生成胶质和积炭。积炭积存于活塞顶部、燃烧室壁、气门顶部和火花塞上,形成炽热点,引起

汽车对社会发展影响

汽车对社会发展影响 摘要:1.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 2.汽车发展付出的沉重代价 3. 汽车工业正确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变,价,可持续 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 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 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也使汽车工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 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连接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仅直接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其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渗人到广泛的学科领域,带动大量的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诱发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出现,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和合纵连横的产业链。汽车从可望而不可即变成了一件只用交付2万元首付就能开走的平常商品,出行从此变得无拘无束,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生活质量因汽车而发生改变,很多人对时间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公共交通的时刻表,对距离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几站地”。汽车因此成为自由的象征,人们买汽车是为了换一种生活。 1.引起了生产管理的变革 20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规模生产方式和多样化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精益生产方式”。这几项工业管理革命,改变了几乎所有工业中一切形态,包括生产组织和管理组织以及传统观念。敏捷生产管理方式的推进,进一步导致汽车产业全价值链的变革。 2.形成了公路网 汽车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具有“远距差效益”、“时差效益”和“运输质量差效益”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为发展汽车运输业,世界各国都加速开发公路网络。二次大战后则更是高速公路时代,高速公路网几乎穿透了世界大部分城市和城镇。汽车为促进地区和工业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3.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成更是汽车的效应。组团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空间放大,而城市空间放大有利于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导致汽车流通速度加大,有利于汽车需求进一步增大。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成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体。 4.开拓了汽车服务贸易市场 汽车工业每个环节,从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直至后勤都超出了国家范围,由此而产生的贸易、法律、环保及产业经济影响远远超过了汽车工业本身。同时,与汽车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后市场迅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形成成熟的二手车置换、保险、信贷、维修、保养、租赁、物流、贸易和回收利用等业务。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现状的反思及正确的行动指南。【关键词】对立与统一共识到共生现状与出路方法与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类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市场快速传递,交叉蔓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立与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不同形势下对立与统一的结构是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为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这种困境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稀缺性认识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定范围,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经济发展,轻资源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等思想依然顽固地存在于部分国人头脑中。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GDP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无疑加速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发严重,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后果出现。 二、共识到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包括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发的灾难。 全球化的发展诱使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方面日益趋同,实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领土安全方面必须以其它国家的安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理念——即相互依存的“共生”。共生是不同生物和人类的共生单元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彼此互惠、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生双方或多方通过这种关系获得发展,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汽车排气污染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日益增大,排向大气的污染物数量也随着车辆逐年增加而增长,为了能有效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改善机动车排气污染严重的状况。道路监控是改善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路面行驶车辆的监控,筛选出超标车辆,督促超标车主对车辆进行维修治理,使车辆尾气排放达标,从而起到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目的。 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等以及微粒污染物(或称颗粒污染物)在大城市的许多空气质量监测点已成为左右空气污染指数的首要污染物。 1、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易燃有毒气体,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CO是大城市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污染物,发达城市中CO约80%是汽车排放的。 2、氮氧化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一般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对人体无害,但是NO2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能降低远方物体的亮度和反差,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 3、自然界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由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人为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有机化合物的蒸发。HC 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 4、微粒是指空气中分散的液态或固态物质,其粒度在分子级,即直径在 0.0002-500цm之间,包括气溶胶、烟、尘、雾和碳烟等。 5、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逆温层和低风速、空气接近停滞状态,阳光充足的气象条件下,它是指HC 和NOX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刺激性产物。其主要危害有四方面:第一是光化学烟雾中的甲醛、过氧化苯甲醛酰硝酸酯(PB2N),PAN和丙烯醛对眼睛的刺激。第二是光化学烟雾中的臭氧引起的胸部压缩、刺激粘膜、头痛、咳嗽、疲倦等

行业资料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行业资料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摘要】如今,汽车正在不断地霸占着国家的,,,重比例值,汽车业地发展已经不容小视了,本文主要介绍汽车对人类的影响。一方面论述给人类带来的社会变革,另一方面,阐述由于汽车的快速发展而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各种社会问题,最后结合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汽车对人类的影响有多面性,必须合理发展汽车。 【关键词】汽车、影响、人类 1、汽车带来的社会变革 ,1,人类出行和货运变得便捷 随着经济地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而且缩短了人么的时空距离。人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开着自己的车,旅游、看望朋友、办事、回家探亲。似乎这一切都那么的便捷和轻松。因此,汽车在人类出行这方面做出了不菲的贡献。汽车使交通运输变得更加畅通和快捷,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显得更加灵活、廉价、方便,因此,这就是汽车正在被广泛地使用的原因。 ,2,形成了公路网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原有的公路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汽车量,为了发展汽车工业,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开发公路网络。二次世界大战后则更是公路时代了,高速公路网 几乎穿通了世界大部分城市和城镇。汽车位促进地区和工业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3,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从经济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看,汽车工业应该成为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并且将发挥它的战略作用。另一方面,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状态来看,迫切需要新的,强大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生产还是消费的家度来看,汽车工业应该并且可以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此外,汽车工业能够提供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就业平台。汽车工业本身既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它的生产和使用对其他相关产业产生强大的联动效应,由此可以产生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相关产业。汽车和相关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和管理环节所要求的工作技能都不一样,所以就可以容纳不同的劳动者。而且,随着汽车产量的增加,使用的普及化和高科技化,汽车及相关产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就越来越多,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4,产生一系列的新生事物 汽车的普及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很多的新生事物,例如,汽车艺术、汽车模特、汽车广告、汽车展会、汽车体育、汽车旅游、汽车旅馆、汽车社区、卫星城、乡村别墅和汽车银行等已经慢慢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改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概念,进而改变乡村结构,城市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变人们的区域概念、驻地选择、消费 形式、沟通方式、生活节奏等。汽车的使用是个性特权的延伸和体现。汽车创造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心理素质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2、汽车发展带来的沉重代价 ,1,排放污染 大量的汽车将增加环境的压力,就拿汽车的尾气来说,现在中国的汽车还没有突破零排放的汽车技术,那么就意味着,在我们的高速公路上、公园旁、任何有汽车经过的地方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的气体。我们不可避免他们,我们只能预防他们,只能在汽车的发动机上不断地进行改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

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平北京城市学院 提纲;一、引言 二、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环境污染 2.2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3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4环境污染影响 三、环境保护 四、结论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令全世界瞩目。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影响环境保护 一、引言: 环境污染,已成了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和隐患,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地稳步发展。①本文就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二、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环境污染 2.1.1环境污染概论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射线。② 2.2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2.1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尤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2.2.2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水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如果水资源受到污染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导致环境恶化,使人们患上各种疾病。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水,不应该浪费,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状况来说,水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能不引起国家、人民的重视。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一些地

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

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 唐若洋张华桢朱雨萌谭佳佳 谭敏邓波谭青王娉熊小涵陈美伶 (万州二中高2014级6班)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人均拥有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已经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汽车尾气已成为各国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大气污染 调查目的:通过查阅资料和对万州环保部门及居民的采访,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汽车尾气污染的认识和重视,大家行动起来,少开车、多采用环保型交通工具,还空气以洁净,保护人类的省心健康。 一、汽车拥有状况调查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全世界每千人拥有汽车110辆。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数量将增到10亿辆。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 二、汽车尾气成分及危害 汽车尾气中含有HC、CO、NO X、Pb及其他对人体有害成分的颗粒物,人体吸入后,会造成身体不适、生病、甚至死亡。尤其是是含铅汽油,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人体吸入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将引起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1943、1955、1970年在美国的洛杉矶,先后发生了因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物在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

化学反应,形成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是该市大多市民患上眼红、头痛病,其中,1955年事件,造成400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这次事件被称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并将汽车尾气污染列为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迈克尔·克里斯赞罗瓦斯基表示,专家估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由于空气污染问题死亡的人数达到75万,其中超过53万人来自亚洲各大城市。 专家指出,大气中一种名叫“PM10”的空气污染物的含量正呈现上升之势,PM10一旦被吸入人体,就会停留在人的肺部里。PM10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而在亚洲城市里,PM10主要通过汽车废气排放到空气里。 亚洲发展银行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在达卡、河内、胡志明市、雅加达、加德满都、加尔各答和新德里等亚洲大城市,空气中PM10的含量已达到‘严重’水平。” 报告作者戴亚特·斯维拉表示,“和欧美一样,在亚洲,PM10与当地民众的健康问题有着紧密联系,但在亚洲,空气中PM10的含量要比欧美地区高很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标准,每立方米空气中PM10的含量应该低于20微克(1微克等于百万分之一公克),而亚洲很多城市空气中的PM10含量都超过70微克。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把PM10含量的标准调低,有望帮助受污染城市每年的相关死亡人数减少15%。据报道,世卫组织还呼吁把空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硫等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标准调低。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谈汽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班级:工业122班学号:201200702076 姓名:凌维民 摘要: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汽车对产生人类影响。论述汽车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变革。阐述了由于汽车快速发展而付出的代价和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人类发展影响 一、汽车的由来和发展概况 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总的说来,汽车发展史可能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的问世、大量流水生产汽车开始等三个阶段。 在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公里。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将一台蒸汽汽车投入运输,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台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也出现了蒸汽驱动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的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坏未经铺修的路面,引起各种事故。市民们当时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剌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制造汽车的起步上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 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了改进这种发动机,艾提力.雷诺(EtienceLenor)在1800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CountNicholasOtto)又发明了对进入汽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先进行压缩,然后点火,提高了发动机效率。这种发动机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改称为奥托循环。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苯茨(Kart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苯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苯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与此同时在1893年就与威廉.迈巴特合作制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德国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迈巴特的协助下,又于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车”。该车是在买来的一辆四轮“美国马车”上装用他们制造的功率为1.1马力,转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后,该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当时所谓“令人窒息”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就此诞生了。实际使用表明,此车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巴黎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可靠,选材和制造精细,受到了好评,销路日广。这就是汽车的由来和发展概况。

浅谈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浅谈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也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事物,它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质量和节奏,但在同时也从不同方面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文章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汽车对环境带来的一些主要污染危害及解决方法。 标签:汽车;环境;污染 汽车是相当先进的机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相应阶段的突出代表。自从1886年德国人K。Benz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特别是1913年汽车生产装配流水线发明以来,汽车就迅速普及,逐渐成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汽车从最初的生产一直到报废,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对环境带来不同种类及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汽车的污染问题和治理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再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1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从生产到报废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污染,但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的阶段是在使用阶段,包括三个方面:汽车尾气排放对周围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汽车行驶噪声对周围人群的污染影响;汽车电气设备对无线电通讯及电视广播等的电波干扰。在三者之中,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最大(被认为是第一公害),其次是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污染,而电波公害由于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且是局部性问题,所以没有前两者重要。 1.1 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汽车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指从汽车尾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此外,还有发动机曲轴箱通风污染(主要是HC),以及燃料箱和化油器逸出的汽油蒸气。它们都是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产生的原因各异,这些有害物质发散到空气中,并累积至一定浓度后,将会对附近环境尤其是对周围区域内的人群及动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1.2 汽车行驶噪声对环境的噪声污染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对行驶路程的沿线,特别是周围人群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特别是周围同为汽车驾驶员的交叉影响,目前汽车市场主要为小、中型车辆,所以其噪声强度主要为60~90dB的中强度噪声,80dB以下的环境噪声一般认为不至于造成明显的永久性听力损伤,仅使人的听力产生暂时性下降,在85dB的环境中,会有10%的人可能产生耳聋;在90dB的条件下,则只能保持80%的人不会耳聋。

汽车产业在我国的重要性

我国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性 摘要:回顾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产业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大致可分的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内我国汽车产业从建设到探索成长然后到调整发展最后到现在的迅猛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汽车产业已成为当代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2010年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已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影响之重大以及世界第一的地位对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汽车产业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经济发展世界经济 正文: 一:汽车产业概述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中类行业。而汽车制造业则包括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电车制造业、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以及汽车修理业等这6个小类行业。可见汽车制造业概念较广,而本文主要是指汽车整车制造业。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汽车制造业体系,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基本建设阶段(1953~1978年) 这一阶段汽车产业在高度计划经济体质下运行,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

有限资源进行配置,集中力量建设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和一批汽车零部件厂商及相应的科研、设计和教育机构,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体制问题,汽车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并且在产品结构上凸显出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畸形结构。到1978年,产量刚达到14.9万辆,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体系。 (二)探索成长阶段(1979~1993年) 这一阶段中国市场体制的变革,引发了汽车产业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推动下,一批生产轻型、重型载货车的汽车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汽、二汽、重汽、南汽、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汽车生产基地。缺重少轻的结构有所缓解,但是过多的汽车厂家使得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这一阶段汽车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1992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量突破100万辆,排名世界第11位。 (三)调整发展阶段(1994~1998年) 以1994年《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为标志,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其背景是中国经济体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产业面临更大强度和广泛的竞争与合作。1994年到1998年全国汽车生产累计达到984.7万辆。 (四)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调整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速,但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迎来大发展时刻是在1998年至今的这段日子。近些年中国汽车工业的社会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