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B.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3.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选择下列固体培养基(仅列出了碳氮源)中的()

A. 蛋白胨、柠檬酸铁铵

B. 植物油、牛肉膏

C. 植物油、硫酸铵

D. 葡萄糖、蛋白胨

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的致病性是由衣壳决定的

B.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都是二分裂

C. 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

D.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其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5.下面与发酵工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发酵罐中必须通入无菌空气

B. 不经处理排放的废弃培养液是一种污染物

C. 培育新菌种,可用于分解更多种类的有机污染物

D. 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6.下列对月季花药培养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 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 选择花药时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 幼小植株形成前不需要光照

D. 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7.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_____振荡培养一段时间,直到培养液变_ ___时为止.()

A. 桌子上红色

B. 温箱里产生透明圈

C. 窗台上清澈

D. 摇床上混浊

8.“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配制LB全营养培养基的目的是()

A. 作为实验组,分离尿素分解菌

B. 作为对照组,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C. 作为对照组,观察尿素分解菌在含有酚红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D. 作为对照,观察全营养条件下能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

9.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下列关于培养基甲和乙是否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说法正确的是()

A. 培养基甲能,培养基乙不能

B. 培养基甲不能,培养基乙能

C. 培养基甲和乙都能

D. 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

10.接种和培养花药时应注意的事项全对的一组是( ) ①不损伤花药②彻底去除花丝③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④花药开裂释放出的幼小植株会分别发育成单倍体,无需分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下图表示利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只需要在超净台中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

C. 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中蘸取菌液4次

D. 该方法使单菌落更容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12.下列高中生物的实验中必须使用无菌水的是

A. 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B. 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DNA的滤液

C. 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

D. 冲洗葡萄榨取制作果酒的葡萄汁

二、填空题

13.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________ ,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酶活性大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如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337℃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 试剂,摇匀后,进行沸水浴2分钟.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①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 .

②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 .

③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 .

14.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________ 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

________ 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________ 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

________ 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__ (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_ 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5)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菌种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C.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5.将醋酸菌突变体中与耐酸有关的ALDH基因导入优良醋酸菌中,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含有ALDH基因的DNA与质粒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________ 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为获得耐酸的醋酸菌,用________ 法接种于含高浓度醋酸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将筛选________ 纯化的菌种用的方法长期保存.

(2)图1表示温度尧乙醇浓度对该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

①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________ ,再将其转变为醋酸.

②研究不同酒精浓度下的最高产酸量时,最好把温度控制为________ ℃,如温度过高,醋酸菌代谢缓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

③酒精发酵后通过出料口检测酒精浓度,将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调节到________ 左右,才接种醋酸菌,较高的酒精浓度会使产酸量下降,不适宜接种,原因是________ .

(3)为检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数量,将1mL发酵液稀释100倍后,分别取0.1mL稀释菌液均匀涂布在4个平板上曰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4、139、140、141,据此可得出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个/mL.

三、解答题

16.如图是某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回答问题:

(1)在________(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________个细菌.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

(2)如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

①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应添加________,去除________.

②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________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

四、综合题

17.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问题.

(1)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①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实验中的接种工具称为________ .

②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

(2)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表示有,“﹣”表示无).

(注: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 ;培养基乙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 .

18.为获取可降解高盐度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耐盐菌,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制备含3%NaCl的固体培养基,以及含3%、5%和7%NaCl以高盐度工业废水中有机物为碳源的液体培养基;

②将高盐度废水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含3%Nacl的固体培养基,如图一.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形成的菌落特征;

③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接种到试管固体斜面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适当时间,将该试管短期保藏待用;

④取固体斜面上的菌株制成菌液,取等量菌液,分别加入到步骤①中制备的3组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35小时,定时取样统计活菌数目.测定结果如图二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灭菌、添加NaCl溶液和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2)步骤②平板划线操作过程中,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第二次及之后的几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完成图一所示操作,至少需要灼烧接种环________次.

(3)步骤④中统计活菌数目用________法,该方法统计的活菌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数值.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若每种浓度设3个重复实验,每次统计活菌数目时需要从________个培养瓶中取样.

(4)由图二可知,该耐盐菌最适合处理含________ (浓度)NaCl的废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需要洗去浮色,A错误;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分别灭菌,按一定的比例将刚果红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倒平板,B错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C错误;到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D正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刚果红染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解答】A、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B不符合题意;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所以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C不符合题意;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比较:

3.【答案】C

【解析】【解答】A、蛋白胨可以提供氮源和碳源,柠檬酸铁铵可以提供氮源,其他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没有选择作用,A错误;

B、牛肉膏也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也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

C、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该使用以脂质为唯一碳源和特定的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含植物油、硫酸铵的培养基具有选择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的作用,C正确;

D、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C.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该使用以脂质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和特定的氮源.

4.【答案】C

【解析】【分析】病毒的致病性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不都是二分裂,如病毒不能进行分裂、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等;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故选C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5.【答案】A

【解析】【解答】A、发酵罐中的微生物如果是需氧微生物,则必须通入无菌空气,如果是厌氧微生物,则不能通入无菌空气,A错误;

B、不经处理排放的废弃培养液中含有大量的发酵微生物,是一种污染物,B正确;

C、培育新菌种,增加了分解者的种类,可用于分解更多种类的有机污染物,C正确;

D、发酵工程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科学领域,D正确.

故选:A.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科学领域.

6.【答案】D

【解析】【分析】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事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幼小植株形成前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愈伤组织形成后需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

7.【答案】D

【解析】【解答】由于纤维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进行液体培养时需要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振荡培养以保证供氧,同时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具有分解作用而使培养液出现浑浊.

故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应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的变量是培养基的不同,故实验组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为全营养培养基.故配制LB全营养培养基的目的是观察全营养条件下能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以区分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培养细菌时用了两套培养皿,实验的变量是培养基的不同,实验组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对照组为全营养培养基.

9.【答案】D

【解析】【解答】A、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甲中没有琼脂,是液体培养基,A错误;

B、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乙的碳源为淀粉,其他能够利用淀粉为体液的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

C、根据A、B 选项可知,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C错误;

D、根据A、B 选项可知,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D正确.

故选:D.

【分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鉴定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刚果红染液.据表分析:甲、乙两个培养基配方中,都有刚果红染液,甲为液体培养基,且碳源为淀粉和纤维素,乙为固体培养基,碳源为淀粉.

10.【答案】A

【解析】【解答】接种和培养花药时应注意不损伤花药,彻底去除花丝和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花药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答】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在超净台中进行的同时,也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不符合题意;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灼烧灭菌,冷却后再进行划线操作,B符合题意;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进行4次划线操作,C不符合题意;该方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划线后培养。

12.【答案】A

【解析】【分析】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实验中,需要进行系列浓度稀释,必须用无菌水,防止杂菌污染。

二、填空题

13.【答案】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沉淀的颜色深浅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1.5;0.1;2ml斐林试剂(班氏试剂);不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微生物B;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

【解析】【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沉淀的颜色深浅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酶活性大小.(2)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②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不难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具体数值见下表格:

(5)①由于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所以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具有多样性,因此造成活性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组成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②从实验结果分析可知,B试管中颜色最深,说明分解纤维素得到的葡萄糖最多,因此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B.

③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沉淀的颜色深浅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酶活性大小

实验步骤:

(2)如下表

42ml

分析讨论:①不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

②微生物B

③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到酶的本质与特性、科学的实验方法.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所以自变量是三种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酶活性的高低可以通过检测产物还原糖的含量,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据此答题.

14.【答案】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平板划线法;灼烧;纤维二糖;倒平板;第一种;透明圈;C

【解析】【解答】(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分离和纯化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的方法灭菌.

(3)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第一种方法进入刚果红后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第二种方法在倒平板时进入刚果红.

(4)刚果红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会将纤维素分解而不能与刚果红染液呈红色,在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5)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A正确;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B正确;

C、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C错误;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

故选:C.

【分析】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金属接种工具常用灼烧灭菌.刚果红染液与纤维素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染液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会出现透明圈,可以用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15.【答案】DNA 连接;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甘油管藏;乙醛;35(30﹣35);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使酶失活);4%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1.4×105

【解析】【解答】解:(1)用基因工程选育醋酸菌时,对含有ALDH基因的DNA与质粒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基因针线即DNA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常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并筛选耐酸的醋酸菌.用甘油管藏法将纯化的菌种长期保存.

(2)①醋酸菌能进行有氧发酵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在氧化为醋酸.

②图1中醋酸菌的最适发酵温度是35℃,所以最好把温度控制为35(30﹣35)℃.如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导致醋酸菌代谢缓慢甚至死亡.

③图2中乙醇浓度为4%时醋酸菌的产酸量最高,所以解析果醋发酵时需要将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调节到4%左右才接种醋酸菌.否则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导致产酸量下降.

(3)进行菌落计数时需要选择每个平板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统计计数,为避免误差,应当选择3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去平均值,故

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139+140+141)÷3÷0.1×100=1.4×105个/mL.

【分析】本题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据图分析:图1中醋酸菌的最适发酵温度是35℃,图2中乙醇浓度为4%时醋酸菌的产酸量最高.据此分析作答.三、解答题

16.【答案】(1)②;1;①→③→②

(2)碳源;氮源;刚果红染色;酚红指示剂

【解析】【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本图是平板划线操作后的实验结果,②区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生长繁殖而来的,分析培养基上细菌的分布可知,①③②区菌落数越来越少,所以划线操作的顺序是①③②.(2)①自生固氮菌能自身固氮而获得氮源,但自身无法获得碳源,故应在此培养基中增加有机碳源,去除氮源(NH4)2SO4.②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故答案为:(1)②1 ①→③→②(2)①碳源氮源②刚果红染色酚红指示剂

【分析】(1)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2)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灼烧灭菌.(3)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四、综合题

17.【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8×107;无菌玻璃刮铲(涂布器);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解答】(1)①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由题意知,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39+38+37)÷3=38个,则1ml水样中的菌落数=(C÷V)×M=(38÷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4×103=3.8×107个;实验中的接种工具称为无菌玻璃刮铲(也叫涂布器).

②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的接种环要通过灼烧灭菌;平板划线法分离菌株时,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其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由以上分析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所以培养基甲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用于纤维素分解菌鉴别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因此培养基乙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

(1)①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无菌玻璃刮铲(涂布器)灼烧②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分析】1、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

2、计算样品菌液中的菌株数时,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样品菌液的稀释倍数.

3、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18.【答案】(1)添加NaCI溶液、调节pH、灭菌

(2)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6

(3)稀释涂布平板;小于;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9

(4)3%

【解析】【解答】】解:(1)配制培养基时,需待各种营养成分配制完成后再调节pH,最后进行灭菌.(2)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划线操作结束后

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由于图1中有5次划线,每次划线完需灼烧,再加上第一步灼烧,故完成图一所示操作,至少需要灼烧接种环6次.(3)据实验操作可知,步骤④中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由

于培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可能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导致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取样时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计数,需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由于每种浓度设3个重复实验,共有3种不同浓度,故每次统计活菌数目时,需要从9个培养瓶中取样.(4)由图二可知,该耐盐菌在3% NaCl最多,故最适合处理含3% NaCl的废水.故答案为:(1)添加NaCI溶液、调节pH、灭菌(2)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6(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9(4)3% 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增大接种量)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

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无茵操作技术实践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案 苏教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无茵操作技术实践第二节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教案苏教版选修1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重难点) 2.了解MS基本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方法。(重点) 3.举例说出使用的激素及其对脱分化、再分化的作用。(难点) 1.植物组织培养 (1)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携带来自受精卵的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脱分化:由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2)再分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可以重新诱导根、芽等器官的分化。 [合作探讨] 探讨1: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一定相同吗? 提示:不一定相同,如取的是花粉,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获得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与体细胞形成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不同。 探讨2: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提示: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主要包括

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探讨3:马铃薯长期种植,产量会降低而且易感染病毒,要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应该怎样培育无病毒的马铃薯? 提示: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只有根尖和茎尖中几乎无病毒,因此可利用马铃薯的茎尖或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植株。 [思维升华]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 根、芽或胚状体―→新个体。 (1)愈伤组织与根尖分生组织的异同: (1)使用顺序的比较 (2)使用比例的比较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汇编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几种常用发酵菌种的比较 菌种 项目 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繁殖方式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孢子生殖二分裂生殖生产应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制作泡菜发酵条件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一直需氧不需氧最适温度18℃~25℃30℃~35℃15℃~18℃常温 时间控制10~12天7~8天腌制8天左 右 腌制10天左 右 其他条件封闭充气口适时充气控制盐酒用 量 控制盐水比例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6CO2 2、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 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3、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4、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果醋 7、酒精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8. 实验装置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 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 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 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 接气泵,输入氧气。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 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5.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生物技术实践(生物选修一)知识复习图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归纳图解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挑选葡萄 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注意: ①要先清洗后除枝梗 (避免除去枝梗时引 起葡萄破损,增加被 杂菌污染的机会,同 注意: 注意: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 并晾干(防杂菌污染) 原理: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酵母菌是异养兼性 厌氧微生物 C6H12O6→C2H5OH+C02 果酒果醋 注意: ①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②发酵瓶装入葡萄汁后留有l/3的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 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其 次,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的溢出) ③如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每隔12 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 (注意不是打开瓶盖,防杂菌污染),之后再将瓶盖拧紧(目 的:排出多余的气体放炸裂) ④装入葡萄汁封闭充气口(无氧环境和放杂菌污染) 3mL/L的H2SO43滴→混匀→ 3mL/L的H2SO43滴→混匀→ 原理:主要菌种是醋酸杆菌(异养需氧型) ①当氧气糖源均充足时,糖→醋酸 注意:需适时通入空气 高考警示: ①由于醋酸菌和乳酸菌属于原 核生物,所以在利用者两类 微生物时,其环境中一定不 1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1.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1)目的明确。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选择原料、配制培养基。 (2)营养要协调。各种营养物质要保证适当的浓度和比例。营养物质比例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营 养物质的浓度比(如C/N)还会直接影响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谷氨酸生产,C/N=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产量少;而 22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B.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3.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选择下列固体培养基(仅列出了碳氮源)中的() A. 蛋白胨、柠檬酸铁铵 B. 植物油、牛肉膏 C. 植物油、硫酸铵 D. 葡萄糖、蛋白胨 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的致病性是由衣壳决定的 B.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都是二分裂 C. 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 D.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其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5.下面与发酵工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发酵罐中必须通入无菌空气 B. 不经处理排放的废弃培养液是一种污染物 C. 培育新菌种,可用于分解更多种类的有机污染物 D. 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6.下列对月季花药培养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 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 选择花药时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 幼小植株形成前不需要光照 D. 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7.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_____振荡培养一段时间,直到培养液变_ ___时为止.() A. 桌子上红色 B. 温箱里产生透明圈 C. 窗台上清澈 D. 摇床上混浊 8.“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配制LB全营养培养基的目的是() A. 作为实验组,分离尿素分解菌 B. 作为对照组,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2018届高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高考真题汇编习题及答案(word)

2018届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真题汇编 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 ___法或______ 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 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 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 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 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3四川卷)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间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问题详解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整理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 实验 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为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2.用途: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本实验用LB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用LB固体平面培 养基进行划线分离。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的培养: ( 1 )繁殖方式: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min 分裂一次。 (2)培养的方法:需要将已有细菌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一般用接种环来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2.细菌的分离 分离的方法与特点: 划线分离法:操作简单。(接种环) 涂布分离法:操作复杂,单菌落更易分开。(玻璃刮刀) 四、灭菌操作 1.灭菌操作的原因:获得纯净的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污染。 2.无菌操作的条件: (1)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首要条件) (2)各种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 “细菌喜荤,霉菌喜素” 细菌培养基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 压。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制备培养基时需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制备培养基时需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如果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要用500g/cm2压力(90 C以上)灭菌30min. 3.灭菌的方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 1)灼烧灭菌 (2)干热灭菌:160-170 C下加热1-2h。 (3)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 C (1kg/cm 2)下维持15min. (4)过滤灭菌:G6玻璃砂漏斗过滤(用于有些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如尿素加热会分解) 4.消毒的方法:是指杀灭或清除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孢子)的方法 (1)煮沸消毒法:100 C煮沸5-6min (2)巴氏消毒法:70-75 C下煮30min或80 C 下煮15min (3)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 氯气消毒水源 ( 4) 紫外线消毒 五、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1 .实验步骤: (1)培养基灭菌:将50mlLB液体培养基、50mlLB固体培养基加上封口膜和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 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封口膜的作用是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 (2)倒平板: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和培养皿放到超净台上,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 (3)接种:接种环接种,在37C振荡培养12h ( 4)划线分离: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环,接种环只在菌液中蘸菌液一次,然后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连续划线,盖好培养皿,将培养皿倒置,放在37 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2-24h ,可看到在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5)菌种保存:用接种环取出单菌落,用划线法接种在斜面上,37 C培养24h后,置于4 C冰箱 中保存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整理doc资料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整理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为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用途: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本实验用LB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用LB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划线分离。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的培养: (1)繁殖方式: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min分裂一次。(2)培养的方法:需要将已有细菌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一般用接种环来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2.细菌的分离 分离的方法与特点: 划线分离法:操作简单。(接种环) 涂布分离法:操作复杂,单菌落更易分开。(玻璃刮刀) 四、灭菌操作 1.灭菌操作的原因:获得纯净的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污染。 2.无菌操作的条件:

(1)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首要条件) (2)各种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 “细菌喜荤,霉菌喜素” 细菌培养基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制备培养基时需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制备培养基时需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 如果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要用500g/cm2压力(90 ℃以上)灭菌30min. 3.灭菌的方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灼烧灭菌 (2)干热灭菌:160-170 ℃下加热1-2h。 (3)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 ℃(1kg/cm2)下维持15min. (4)过滤灭菌:G6玻璃砂漏斗过滤(用于有些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如尿素加热会分解) 4.消毒的方法:是指杀灭或清除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孢子)的方法(1)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2)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或 80 ℃下煮15min (3)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4)紫外线消毒 五、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一、全国卷 1.(2017?新课标Ⅰ卷.37)(15分)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2.(2017?新课标Ⅱ卷.37)(15分)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脂肪酸和甘油 3.(2017?新课标Ⅲ卷.37)(15分)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 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精华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基本原理 1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型真菌,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所以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细菌,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2℃,所以醋酸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4、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二)、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三)、实验装置: 1、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 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 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 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 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考试试卷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模块考试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选题(2分×20=40分)。 1. 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 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2的量如图所示 (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问:在氧浓度为a 时() §1 A.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发酵 B.67%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C.33%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发酵 D.酵母菌停止厌氧发酵 2. 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2 A .脂肪 B .磷脂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3. 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由 的繁殖造成的…( ) §3 A .酶母菌 B .毛霉菌 C .乳酸菌 D .醋酸杆菌 4.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1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5.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2 A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6. 要从土壤中将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应该将它们接种在§3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只有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 、 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7. 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下列与人工种子形成过程无关的是( )3§1 A .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B .细胞的全能性 C .细胞的有丝分裂 D .细胞的减数分裂 8. 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细胞培养或克隆的生物材料是( )3§1 A .花粉 B .幼叶 C .卵细胞 D .人血中的成熟红细胞 9. 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B .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 .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D .植物体的任何一个体细胞经离体培养都能表现出全能性 10. 以下四组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4§1 A .底物浓度、酸碱度、温度 B .光照、酸碱度、温度 C .底物浓度、压力、酸碱度 D .温度、压力、酸碱度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 A .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 B .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 .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 .普通洗衣粉只是缺少酶,不会污染环境。 12.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4§3 6 氧浓度% 二氧化碳 酒精 相 对 数量mol

人教版生物选修1 课后题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清单(豪华版)

CO2,此后再将瓶 ;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杀死上次 ;划线结束灼烧: ,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将聚集的菌体分散开,以便获得单菌落。 使微生物和无菌水混合均匀。 ;为保证菌液均匀分布,应在涂布时转动培养皿。 。②若要分离并统计活菌数,应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取样时应选取取富含有机质、pH接近中性且潮湿的、 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涂布培养, 104、105和106倍稀释液,测定放

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 而体积小的酶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图A:包埋法B:化学结合法C:物理吸附法 )固定化细胞技术的优缺点 ,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细胞,反应时需要为固定化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常用的载体 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可将各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分离。(原理见右上图) 流动慢→先收集大分子→后收集小分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由于琼脂糖本身不带电荷,所以,各种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取决于各种分子所带电荷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 等因素。为了消除净电荷对迁移 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 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 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 阳极移动。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 单条肽链的分子量。 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通过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 纯度鉴定。 条肽链组成,包括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其 或一分子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呈现红色这一特点对进行血红蛋白质分离的意义: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血浆蛋白),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加

(完整版)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归纳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 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 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方

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教材中全部问题的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课题目标 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三、基础知识分析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四、实验案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五、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六、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