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的文化:

(1)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

(2)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

2.狭义的文化:

(1)又称人文文化。

(2)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3.文化产品:

(1)有广狭二义之分。

(2)广义的文化产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提出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3)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

(1)指的是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2)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现时言的。

5.文化现象: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2)其特点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

6.文化事象: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2)它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如行业禁忌、建安风骨、原始巫术等。

(3)它具有类型性和文化变异性的特点,文化事象的功能具有时代性。7.文化思潮:

(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2)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等,都可以看做是时代思潮。

8.文化政策:

(1)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此。

(3)正确的文化政策能促进和推动其发展,反之,错误的文化政策能阻碍和破坏其发展。

9.上层文化:

(1)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2)它的传播一般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

10.底层文化:

(1)又叫民俗文化、民间文化。

(2)指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3)它的传播主要靠口头传承。

11.民族文化:

(1)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3)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4)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12.国别文化:

(1)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2)它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13.传统文化:

(1)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2)它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并不局限于古代,而是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14.文化传统:

(1)指的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2)它是历史传承的产物,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3)文化精华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文化糟粕对社会起负面作用。

15. 旧石器时代:

(1)指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早期时代。

(2)从距今26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那时还没有农业,人类依靠采集坚果、浆果和种子来维持生存。

(3)在旧石器时代,人类首次创造了艺术。他们用描绘动物和狩猎场景的岩画装饰山洞。他们还开始捏制动物和孕妇的泥像。

16.新石器时代:

(1)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

(2)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

(3)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二是发明了陶器;

三是出现了原始农业、养畜业和手工业。

17.仰韶文化:

(1)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2)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

(3)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那时已出现农耕业萌芽。

18.龙山文化:

(1)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

(2)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

(3)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有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农器具制作趋于精细,还有宗教祭祀的遗址。

19.三皇五帝

(1)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2)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

(3)“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化发明者,如神农氏发明农业,有巢氏发明居室等。

(4)“五帝”人物有相当的确定性,指黄帝、颛顼、高辛、尧、舜。尧、

舜。

(5)五帝传说并不完全是后人的向壁虚构,它映现着某种历史真实。

20.二里头文化:

(1)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是夏文化的重要遗址。

(2)该文化以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命名,年代约公元前21至公元前17世纪。

(3)二里头文化分布于豫西晋南,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玉器等礼器,祭器,还有大型宫殿的基址;此外还发现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乱葬境,乱葬者可能是战争俘虏。这些都显示夏已初步进入国家阶段。

21.羲和敬顺昊天:

传说尧曾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润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22.敬授民时:

(1)上古时期,人们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都会引起人们恐慌。

(2)然而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3)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有把握农时的努力。

(4)简言之,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

布历书。

23.分封制:

(1)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叫分封制。

(2)分封制的实施主要在周初,以后陆续也有,一直到晚期的宣王朝。

(3)该制度的实施目的是捍卫周家天下。

24.二王之后:

周武王为了巩固周家统治,在分封诸候的同时,还把部分商人的后代封到宋国,把夏朝之后封到杞国,所以称为“二王之后”。

25.西域:

(1)分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两种。

(2)狭义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汉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

(3)广义西域,除新疆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

26.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2)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

(3)这条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4)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城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27.征辟:

(1)这是汉代高级官员选用属员的制度,也是汉代征集贤士为官的一种方法。也叫“公府辟士”、“辟除”、“辟召”。

(2)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3)这是一般庶民入仕的常途,始于西汉,盛于东汉。

(4)其积极作用是地方官员有相当的自主权,消极作用是容易结成官员与僚属之间的私恩关系,以至于东汉末期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不能不说与此有很大关系。

28.九州:

(1)它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2)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3)九州制只是当时学者对统一后的中国的规划,是一种政治理想。

29.茂才:

(1)即秀才,后汉时为避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2)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30.孝廉:

(1)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2)孝廉即孝子廉吏,为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3)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

(4)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县的令、长、丞以至州郡一级的太守、刺史,更多的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5)是明清两代对举人的雅称,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31.贤良方正文学:

(1)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2)始于武帝时,简称“贤良”或“文学”。西汉后期,儒生往往借此取得出身。

(3)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选出那些能“究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

32. 文景之治:

(1)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2)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

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3)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即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33.重本抑末:

(1)这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2)“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把重农主义(本)抑制工商业(末)作为国策,即重本抑末。

(3)小农是王朝统治的基础,富豪之民兼并土地即意味着国家基础的丧失。因此,抑制末业与其说是保护小农,不如说是捍卫皇权。

(4)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

34.独尊儒术:

(1)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

(2)该思想主张去除“清心寡欲”的无为思想,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3)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而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

(4)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35. 永嘉之乱:

(1)晋末八王之乱时,成都王司马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的美名,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躏中原。

(2)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

(3)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率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36.十六国:

(1)又叫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2)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相互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37.玄学:

(1)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

(2)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

(3)他们主张“贵无尚虚”,其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4)稍后的嵇康、阮籍,他们厌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放纵,不守礼法。

(5)西晋立国后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成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38.清谈:

(1)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士族交际中的风雅。

(2)“清谈”就是辩论演讲,它和现代演讲的共同点是要求有新异的观点。(3)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

起而论难为“难”。

(4)“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又有几种方式: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

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

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答,以发表他的高超的见解。

(5)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一“通”一“难”下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总结。

(6)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后泛指不切实务的谈论。

39.般若学:

(1)它是魏晋南北朝时佛家教义流行的前期阶段。

(2)它是关于佛教义理的一门学问,它主要依据《般若经》而成立。

(3)它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空观”看世界。

(4)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

40.涅槃学:

(1)它是魏晋南北朝时佛家教义流行的后期阶段。

(2)它主要讲成佛的问题,如何成佛、成佛的理据及成佛的阶段等。

(3)它是佛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学说。

(4)代表人物是鸠摩罗什的中国学生道生。

41.《神灭论》:

(1)该书由南朝齐、梁时期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所著。

(2)佛教讲因果报应,讲三世轮回,范缜则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无神论。

(3)该书有力地斥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让人们认识到了神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反对愚昧的迷信思潮。

42.鸠摩罗什:

(1)他是印度籍的僧人,在西域成名。

(2)他来到中国时正值十六国的后秦时期。

(3)政府在长安为他专门设立道场从事经典的翻译和讲解,他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

43.社稷:

(1)社稷即是国家。

(2)“社”指土地神,“稷”指农作物之神后稷。

(3)古代国家的国君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44.区域社会:

是指个人与群体取得社会化资格的文化认同单位。

45. “荫子”制度:

(1)这是宋代—种特殊的补官制度。

(2)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

(3)它不仅“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性亲戚。

46.租庸调制:

(1)这是唐前期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2)具体内容是:

a由于唐初统治者手中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

b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尺(调);

c并无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

47.两税法:

(1)这是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

(2)由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立,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

(3)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4)新税法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变革,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48.古文运动:

(1)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2)其主旨是为了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使散文更适宜于叙事,说理和抒情。

(3)主要倡导者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代表人物还有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后称“唐宋八大家”。

49.新乐府运动:

(1)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2)代表作家还有李绅、王建、张籍等。

(3)这类诗有三大特点: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4)体现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50.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企图以种种新的政治举措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2)他积极推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等,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

(3)但由于保守派(旧党)的固执反对,新法推行屡遭阻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4)变法本身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进取精神。

51.理学:

(1)它是北宋兴起的一门学问,从此至元明清,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

(2)它以阐发孔孟学说中天道性命内容为主,讲究成贤成圣。

(3)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朱熹、陆象山等。

(4)他们要复兴儒学,承认人性中有道德的根源。成贤成圣就是要修养成一种成天地合一的“天地境界”,也就是本着一种大公精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尽管在理学内部存在“重心”与“重理”的争论,但它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特别重要:一是持续时间很长,二是社会影响很大,三是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52.色目人:

(1)意色目相异,异样相貌之人,是元朝时中亚、西亚、欧洲民族的统称。(2)这是元朝统治下的四等人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3)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53.南人:

(1)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2)这是元朝统治下的四等人中的最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

(3)其地位最低,最受压迫和歧视。

54.回回:

(1)现在称回族。

(2)它是元朝进人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55.八思巴:

(1)八思巴是尊称,指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领袖。

(2)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

(3)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56.儒户:

(1)儒户是元代独有的一种不分种族的户籍。

(2)它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3)这是同情汉族读书人的耶律楚材建议的,蒙古人尊重通神的人,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

57.一条鞭法:

(1)它是“两税法”的延续,是明朝大学士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

(2)其具体内容:一是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二是把徭役部分地摊入田亩,即根据人丁又依照田亩征收;三是除政府必须的米麦仍然交实物外,其余一律征银。

(3)它是封建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既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又适应和促进了明朝中期后商品经济的发展。

58.摊丁人亩:

(1)它是“两税法”的延续,是清朝的一种赋税改革制度。

(2)“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人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3)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4)该税法使得农民更牢固地束缚于土地,虽然稳定了地主经济,强化了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体系,但是却成为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一道障碍。

59. 孟德高维诺:

(1)他是元代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先驱。

(2)他是意大利人,在中国居住了30多年,翻译了很多圣经的经文和诗篇。

(3)他于公元1328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据说,在当时有很多人尽管不是教徒,也自愿为他送葬。

60.关汉卿:

(1)他是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2)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3)他的生卒年不详,大都人。他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4)他的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

61.王实甫:

(1)王实甫(1260年-1336年),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2)他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

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

(3)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62.马致远:

(1)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2)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

(3)他的作品多以神仙道化为题材,反映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消极避世思想。(4)其代表作《汉宫秋》写王昭君的故事,描写细致,曲文优美,曲作形象鲜明,意境高远,风格多样,豪放与清逸兼有。

(5)他的曲作扩大了散曲的内容,提高了散曲的意境,对散曲发展起了一定

的作用。

63.徐光启:

(1)徐光启(1562-1633),是明代著名科学家。

(2)他是个天主教徒,与西方传教土利玛窦关系密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

(3)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著作是《农政全书》,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译本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64.利玛窦:

(1)利玛窦(1552-1610),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学者。(2)1583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3)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

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4)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65.三先生:

(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2)他们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3)王夫之代表作《船山遗书》,顾炎武代表作《日知录》,黄宗羲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66. 文字狱:

(1)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

(2)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时期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搜集来的图书中,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文字狱更加残酷。

(3)文字狱是使清朝的知识分子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的重要原因。67.乾嘉学派:

(1)乾嘉指清朝乾隆、嘉庆年号。

(2)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识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在乾嘉年间考据文学大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3)乾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及其钱大昕、段玉裁等。(4)该学派对于研究、总结、保存传统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68.王阳明:

(1)王守仁(1472~1528),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2)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

(3)因为他把“心”当作宇宙万物之本,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心学”。心学的宗旨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修养,即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4)这种理论,明中叶以后影响很大。

69.锦衣卫:

(1)是明朝所设特务机构,创办于公元1368年。

(2)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为“锦衣卫”,雅称为缇骑。

(3)主要职责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等。

(4)废止时间为公元1661年。

70.税监:

明皇朱元璋用于管理税务部门而特设的职务,类似于如今的税务所设有的某个岗位。

71.农耕自然经济:

(1)它是依靠种植农作物以自给自足的经济。

(2)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农业产生后,自然经济就存在了。

(3)主要由自耕农经营,具有封闭性、狭隘性、保守性、自给自足性、对外界依赖较小等几个特点。

72.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

(1)又称农业文明。

(2)相对于工业文明,它的出现较早。

(3)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73.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

(1)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

(2)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3)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74. 农耕灌溉文化:

(1)它是生产文化的主要内容。

(2)农业立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耕为重。

(3)其思想体系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在重视水利的地方,也出现了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75. 二十四节气文化:

(1)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2)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3)它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曲赋,无不鲜明地带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成为我国农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76.农政:

(1)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农官,二是指有关农业的政策﹑法令﹑制度等,三是指农事。

(2)其思想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

77.政绩观:

(1)原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做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2)现在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78.勤农观:

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79.甲骨文:

(1)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2)指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3)其反映了商人凡事必卜的习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和陕西周原。(4)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5)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80.市:

(1)是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主要四种模式之一。

(2)自殷商时期起,我国就形成了小规模的贸易活动。

(3)具体指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即市场。

81.墟:

(1)是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主要四种模式之一。

(2)指南方定期贸易的场所。

82. 集:

(1)是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主要四种模式之一。

(2)指北方固定日期的贸易场所。

(3)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

83. 会:

(1)是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主要四种模式之一。

(2)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3)明清以后,我国庙会达到极盛。有官民合办的,也有民间自发的。84. 商:

(1)即商业,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2)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

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

85. 农商兼营:

(1)市商贸易的商业活动模式之一。

(2)从业者称摊贩。

(3)经营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地面上,也有推车、挑担或临时设货架的。

(4)这类交易中,其决定作用的是民族文化价值观,而不受市场经济影响。

86.行商经营:

(1)市商贸易的商业活动模式之一。

(2)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

(3)当时南方出产木材、金属等,东方出产鱼、盐等,西方出产玉石、皮革等,北方出产家畜、皮毛等,都在中原聚集,这就要靠行商的运销才能盈利。

(4)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以“船帮”、“驼帮”、“车帮”、“马帮”为长途贩运方式。

87.坐商经营:

(1)市商贸易的商业活动模式之一。

(2)小的如定点店铺,大的如商号,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

(3)从前的坐商经营都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形成了钱庄、银号、商行等规模较大的贸易集团。

88.市声:

(1)是市商的经营方式之一。

(2)是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

(3)分为叫卖声和代叫声两种。叫卖声很讲究,随季节、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其用语都用乡音土语,听来亲切;代叫声是以击打器具或音响器具发出的响声以代替人的叫卖。

89.商幌:

(1)是市商的经营方式之一。

(2)是坐商店铺招徕顾客的一种传统标志。

(3)其类型大致分实物幌子、实物附属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等。

(4)辛亥革命后出现了灯具幌子。

90.牌匾:

(1)是市商的经营方式之一。

(2)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商业语言、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

(3)大都以木料制成的为书写商店名称或营销物品的横框。

(4)一般呈方形或竖条形,是挂在门头之上或门两侧校上的商幌。

91.字号:

(1)是市商的经营方式之一。

(2)它是店铺的名字,也是招徕顾客的手段。

(3)传统字号多选吉祥词汇组成并请名家书写刻于牌匾之上。

(4)大商店、老字号都很讲究字号牌匾的制作,这是无形资产。

92.行业组织:

(1)又称行会、同业公会,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

(2)唐宋时代,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行会。

(3)其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

93.工匠集团:

指手工技术工人,为了一定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

94.民居:

(1)又叫居住建筑,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2)它承担着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利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的等多种任务

(3)其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居住方式、居住建筑格局和仪式三个方面。

95.饮食:

(1)它是一个广泛的称呼与概念,包含吃、喝相关的文化及做为。

(2)可以指吃与喝的行为、食物与饮料、烹饪、饮食文化。

(3)人类饮食分自然饮食与调制饮食两大阶段,前一阶段的特点是生食后一阶段的特点是熟食法产生。

(4)我国地方的饮食特点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96.烹饪:

(1)指熟食制作,它是膳食的艺术。

(2)在日本和韩国又叫“料理”。

(3)即把自然状态下尚不能食用的原料作加工处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

(4)加工后的食品,提高了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比率和生存能力。

97.民俗文化:

(1)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

(2)民俗文化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98. 仪式饮食:

(1)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之一,也叫信仰饮食。

(2)在传统信仰仪式活动中,既供奉食品又唱诵经词。

(3)食品祭祀在先秦就有了。除了祭祀,还用于军事、政治、外交和人生

仪礼。

99.阶层饮食:

(1)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之一。

(2)饮食是受经济条件限制的。

(3)古称上层阶级为“肉食者”,把庶民百姓称“菜食者”,反映了饮食的阶层性。

100.节日饮食:

(1)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之一。

(2)它有各种讲究,分行为的和观念的两种。

(3)行为上的讲究是强调全家围坐在一起吃节日食品,如春节的饺子、十五的元宵、中秋的月饼、腊八的八宝粥等。民间还伴有相应的祭祀仪式,有的敬神,有的祭祖。

(4)观念上的讲究更多,如除夕的年夜饭,做菜要有“鸡”和“鱼”,表示吉庆有余;烧菜要有芹菜,表示一年勤快。等等。

101.民间组织饮食;

(1)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之一。

(2)指办庙会或过善会时的饮食。

(3)这种饮食活动大都带有神圣信仰性质和民间习惯性(解决家庭、村落间的矛盾或协商、议事)性质。

102.待客饮食:

(1)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之一。

(2)它是中国人表白友谊的一种热情洋溢的方式。

(3)如哈萨克人每当亲友到来,都要宰羊款待;汉人待客,都要不断为客人夹菜、劝酒希望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103.馈赠饮食:

(1)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之一。

(2)从先秦起源,至今还有。

(3)过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人们交往活动中赠送食品以表心意。

104.居住建筑格局的文化含义:

(1)院墙。用于确定居室周围的边界,一般由土、石或砖砌成,有的用木桩、竹子、芦苇搭建的围墙又叫篱笆墙。

(2)院门。是居室的入口,标志着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的内部认同,也是家庭与社会联结的通道、神灵的把口。

(3)庭院。是院墙与居室之间的空地,是人神相处、人与自然相处的场所。(4)居室。居室的建造、使用有两原则:一是睡处,二是接神、待友、议

事的公共空间——正房。

105.服饰的功能:

(1)服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独有的创造和技巧。

(2)服饰起源于双重性格,第一重性格是实用,第二重性格是装饰。这两重性格的顺序不能颠倒。

(3)服饰的构成要素是质、形、饰、色和画五种,直接体现了服饰的双重性格。

106.交通行旅的文化含义:

(1)交通行旅是伴随着人类迁徙的脚印、生产运输的路线和彼此沟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2)既显示了民族文明发展的足迹,又表现了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文化心结。

107.家庭:

(1)是亲属中较小的户内群体。

(2)是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相互合作发挥作用、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3)我们一生中,大部分人属于两种家庭:

a出身家庭。因出生,并进行大多社会化的家庭。

b生育家庭。因结婚、生子而建立的家庭。

(5)非传统家庭结构:单亲家庭、单身家庭、重组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还有断代、跨代家庭等。

108.家族:

(1)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其中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2)亲属并不一定居住在一起,以群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他们彼此承诺,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109.血缘关系:

(1)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

(2)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

(3)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110.姻缘关系:

(1)是根据法律结成夫妻的关系,一般是指一夫一妻制的夫妻关系。

(2)它是由婚姻形成的横向纽带,也是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的血缘关系的结合。

(3)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重心的家族体系,婚姻关系服从于血缘关系。

111.血缘九族制:

(1)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

(2)有两种说法: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为九族;二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九族。

112.血亲五服制:

(1)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2)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113.地缘关系:

(1)产生于人类社会形成之初。

(2)是指以地理位置为联结纽带,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

(3)如同乡关系、邻里关系、故土观念、乡亲观念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114.传统科技:

(1)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义而言,它可以被界定为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

(2)大多是生产经验和对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实用性强,却很少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3)天文、算学是它的一个门类。

115.赌胜:

(1)是我国区域文化的一种内容,如触摸某寺山门前的动物或者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2)它的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116.中国传统天文学:

中国传统天文学就是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方面的知识与研究。

117.历法:

(1)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就是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

(2)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法,同一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历法。

(3)大体可以分二类:一类叫阳历(公历),元旦为阳历年之始;一类叫阴历(农历),春节(正月初一)为阴历年之始。

118.阴历:

(1)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2)它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7-10章)

第七章宗教信仰 1. 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 2. 中国古代的祭祀以天地的仪式以(封禅)最为重要。 3.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 近的小山上祭地。封禅的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 表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 4. 史书记载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 5. 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汉文帝)。 6. 往泰山封禅,到汾阴祭后土,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庙祭)和(郊祭)。 7.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8.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9.四渎: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 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 10.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 11. 从(秦始皇)时候开始,宗庙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太庙)。 12. 庙号:即帝王死后在太庙受祭时享有的称号。如:明太祖、明成祖、清世祖、清圣祖 13. 帝王祭祀祖先用(太庙),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宗祠)。 14. 现存最大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 15. 北京阜成门现存的(历代帝王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 16.(师)是哪些可以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指(孔子)和(关公)两个人。 17.(汉高祖刘邦)亲祭孔子是封建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文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刘秀)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 到(唐贞观四年),开始全国性的祭孔。 18.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在我国 又叫(释教),管和尚叫(释子)。 19. 迦叶摩腾、竺法兰翻译的(《四十二章经》),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经。 20. 佛教在(两汉)之间传入中国。 2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 (1) 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 (2) 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如洛阳、长安、建康、 庐山等地; (3) 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 (4) 西行求法活动成风。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3、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天下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领导 leadership:是指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达到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的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激励 motivation: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组织:不是由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于地理上的相邻,兴趣相似或者利益相同等而自发形成的组织。 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控制的定义: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正式组织(Formal organ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对其内部成员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以政策、章程、组织结构等加以明文规定所形成的组织体系。 成熟度(maturity):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程度,包括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 人本管理思想:人本原理强调,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创造条件来尽量发挥人的能动性。要强调和重视人的作用,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搞好对人的管理。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书上又称定量研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设计,是在实证主义哲学观下的研究流派,主要特征是强调客观、精确,确认食物是可以寻求规律的,真理具有惟一性,常常用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量化。

中国文化通览 中国传统文化专业名词英文版

Translation of Useful Expressions in Chapter One Chinese expressions English Translation 黄河流域Yellow River Valley 文化融合,政治统一Cultural fusion and political unity 游牧部落nomadic tribesmen 疆域Territory; realm; frontier 小农经济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封建主经济Suzerain/ landlord / owner-peasant economy 自然经济形态The natural economic pattern 农、林、牧、副、渔Agriculture, forestation, herding, fishing and third industry cooperation 中原The Central plains 重农轻商Encourage farming, limit commerce 24节气The 24 Solar Terms 战国时期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男耕女织The man cultivating the land and the woman weaving at home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Self-sufficient natural economy 一盘散沙 A sheet of loose sand 草根阶层The grass-roots level 人头税The poll tax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The water that carries the boat can also overturn it. 多元一体Integrated pluralism 吐故纳新Discard the old and embrace the new 炎黄子孙the descendants of Yandi and Huangdi 礼仪之邦The land of ceremony and propriety 大一统观念The conception of great national unity 甲骨文The inscriptions on tortoise shells or animal bones 铭文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 or copper wares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examples)Pictographs, self-explanatory, associative compounds, pictophonetic method 四书五经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书同文、行同伦The standardized written language and behaviors 儒、道、佛、法家Confucianism, Classical Taoist thinking, Buddhism, the Legalist School 焚书坑儒Burn books and bury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无为而治To govern by doing nothing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Pay supreme tribute to Confucianism while banning all other schools of thoughts 四大发明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1)the invention of paper making technology 2)the art of printing 3)the making of the gunpowder 4)the compass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答案整理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考研复习必备资料-育明考研考博一、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招生报考统计(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专业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4年25人 2015年50人 2016年5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54汉语基础 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①专业基础(笔试) ②英语口试 ③综合素质 育明考研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考研的报录比平均在6:1左右(竞争较激烈) 2、笔试以汉语基础与应用、文学文化分析、综合写作能力为主。 3、复试满分250分,其中专业基础(笔试)50分,英语口试50分,综合面试150分。 4、总成绩=初试成绩*66.7%+复试成绩*33.3%。 5、初试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6、同等学历的考生需要加试2门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 育明教育针对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开设的辅导课程有:专业课课程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师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二、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年份政治英语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总分 2014年50分50分90分90分350分 2015年50分50分90分90分350分 2016年55分50分90分90分360分 (北师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三、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中国文化概论》中的百科名词解释

1. 文化 各色交错的纹理谓之文,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谓之化。 1)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 3)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2. 宗族 宗族就是同一父系,群聚而居,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有共同的宗庙,祭祀着同一祖宗,甚至还有共同的墓地等的一个血缘群体。 3. 风 是声调的意思,国风是地方声调,地方土乐,大都是民歌。 4. 周易 是我国早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文化元典。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有卦象、卦辞和爻辞三部分组成。卦象有八卦,卦辞是对卦象的解说,爻辞是对爻象的解说。(八卦:是八种基本图形,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周易》运用阴阳两种符号经过一系列排列组合,以此预测和解释世界万象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变化。 5. 三纲五常 由董仲舒提出的政治伦理道德。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是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上发展的,四德指:仁义理智。)三纲出自《韩非子》,三纲五常第一次连用则在东汉《白虎通》中。 6. 道 老子提出的“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世界万物形成、变化、运动的总规律,是万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7. 玄学 魏晋玄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中国第一次发生碰撞的产物。玄学因研究阐发《老子》《周易》《庄子》三本书的玄理而得名,此三本书被称为三玄。玄学提倡尚自然,笃名教。即,崇尚道家无为,笃信儒家三纲五常。从“无”与“有”的本体论出发,论证了名教和自然的关系。 8. 理学 送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把“理”作为世界的最高本体,由周敦颐创立,程颐程颢兄弟发展,朱熹完善。沟通了宇宙与伦理,成为影响千年的正统思想,为封建统治充实了理论基础。 9. 五伦 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网络: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关系。各有其典范与道德模式: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教妇从,兄友弟恭,朋亲友信。孟子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形成性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所谓“棱柱子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形成性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向沟通 P190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 P228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3.单环学习 P212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高考英语: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

高考英语: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英语: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更多高考英语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英语: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 1.元宵节:LanternFestival 2.刺绣:Embroidery 3.重阳节:Double-NinthFestival 4.清明节:TombSweepingDay 5.剪纸:PaperCutting 6.书法:Calligraphy 7.对联:(SpringFestival)Couplets 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Characters 9.雄黄酒:RealgarWine 10.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战国:WarringStates 12.风水:Fengshui/GeomanticOmen 13.昆曲:KunquOpera 14.长城:TheGreatWall 15.集体舞:GroupDance 16.黄土高原:LoessPlateau 17.红臼喜事:WeddingsandFunerals

18.中秋节:Mid-AutumnDay 19.花鼓戏:FlowerDrumSong 20.儒家文化:ConfucianCulture 21.中国结:Chineseknotting 22.古装片:CostumeDrama 23.武打片:ChineseSwordplayMovie 24.元宵:Tangyuan/SweetRiceDumpling(Soup) 25.越剧:YueOpera 26.火锅:HotPot 27.江南:SouthRegionsoftheYangtzeRiver 28.《诗经》:TheBookofSongs 29.谜语:Riddle 30.《史记》: HistoricalRecords/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 31.《红楼梦》:ADreamofRedMansions 32.《西游记》:TheJourneytotheWest 33.除夕:ChineseNewYear'sEve/EveoftheSpringFestival 34.针灸:Acupuncture 35.唐三彩:Tri-colorPotteryoftheTangDynasty/TheTangTri-coloredpottery 36.二人转:Errenzhuan 37.偏旁:Radical 38.孟子:Mencius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第二章中国地理概况 1、以下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马来西亚B.老挝C.缅甸D.吉尔吉斯斯坦(华中师大) 2、在以下行政区划的简称中,_____的来源与历史名称有关。 赣 B.湘 C.晋 D.浙(厦门大学) 3、春秋时期的郑国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省。 4、新疆的全称是_________(南师大) 5、判断对错:长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西南大学) 6、南宋的都城临安是在现在的___________市。(西南大学) 7、中国行政区划中,省级区划有______________个。(2010,西南大学) A.32 B.34 C.33 D.35 8、判断对错: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2011,北师大) 9、填空: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由六部、都察院、________、大理寺等组成。六部为____、_____、____、兵部、_____、______。(2011,武汉大学) 7、中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位于江西。(2011,中国传媒大学) 8、判断:上海西部地区在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上海又别称“申”。(2010,浙师大) 9、下列名称不是中国别称的是___________ A中州中原B赤县神州C 交趾安南D禹贡禹城(2010,华中师大) 第三章中国历史的发展 1、最能反映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2010,厦门大学) 2、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2010,浙师大) 3、新石器时代最主要的石质工具是________: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细石器 D、复合石器(2011,武汉大学) 4、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的遗址属于__________ 。(2011,浙师大)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__。(2011,中山大学) 6、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摇篮。(2011,中山大学) A.长江B黄河C珠江三角州D华北平原 7、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__________.。 A.云南元谋B浙江余姚C内蒙赤峰D河南安阳(2010,华中师大) 8、判断:仰韶文化要早于河姆渡文化。(2010,南师大) 9、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是_________。 A 元谋猿人B蓝田猿人C北京猿人D汤山猿人(2010,南师大) 10、北魏是鲜卑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________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国北方各民族大融合。(2010,浙江师大) 11、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的遗址属于____________。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2011,浙江师大) 12、秦灭六朝,建立统一的秦朝是在___________年。(2010,西南大学) 1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被合称为“______五霸”。(2013,北师大) 14、在北京_______发现了北京猿人。(2013,北师大) 1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2013,北师大)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 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3:企业价值观:是企业 __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躯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5: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指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7: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8: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9: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 10: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11: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12: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中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英文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单词你都了解吗?以下内容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单词,与大家一起分享! 1 .上海大剧院Shanghai Grand Theatre 2 .龙须沟Longxu Ditch 3 .样板戏model opera 4 .地雷战The Mine Warfare 5 .贵妃醉酒Drunkened Concubine 6 .霸王别姬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7 .荒山泪Tears of Huangshan 8 .群英会Gathering of Heroes 9 .借东风East Wind 10 .将相和General and Premier Make Up 11 .杨门女将Women General of Yang Family 12 .凤阳花鼓Flower Drum Dance 13 .大海啊,故乡Home in the Sea 14 .我的中国心My Chinese Heart 15 .军港之夜Night at the Naval Port 16 .冬天里的一把火Winter Fire 17 .十面埋伏(古曲)Ambush from All Sides 18 .天仙配Goddess Marriage 19 .牡丹亭Peony Pavilion 20 .春江花月夜Moon and Flower in the Spring River 21 .琵琶记The Story of Pipa 22 .醒世恒言Lasting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23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Butterfly Love 24 .警世通言Ordinary Words to Warn the World 25 .喻世明言Clear Words to Illustrate the World 26 .“三言”、“二拍” Three V olumes of Words,Two V olumes of Slapping 27 .拍案惊奇Surprise Stories to Make One Slap the Desk 28 .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Chamber 29 .水浒Water Margin 30 .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31 .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32 .聊斋志异Strange Tles from a Scholar's Studio 33 .长生殿Palace of Eternal Life 34 .桃花扇The Peach Blossom Fan 35 .儒林外史The Scholars 36 .五女拜寿Celebrating Mother's Birthday 37 .清明上河图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北语对外汉语参考书目

亲爱的2012年考研朋友们: 欢迎您浏览本贴。以下内容均是我为大家特意整理呈现的,尤其是为准备报考北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下简称“汉教”)的备考者们。如果您有意报考或者您需要了解一些相关信息请您继续您的阅读。余在此即不赘述。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介绍: 1、“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 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办法。 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外语能力和文化传播技能。 培养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与国内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位论文与汉语国际教育或推广紧密结合。论文类型可是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课程考试与教学实习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北语官方发布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信息: 根据教育部《关于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8〕19号)要求,为适应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2009年在部分高等学校通过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开展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我校是首批二十四所试点工作单位之一。 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招生经验,我部拟增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代码050180)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录见招生简章),报名条件、考试方式、录取程序与统考生相同,招生规模为30人。考试科目为:①政治理论,②统考英语,③对外汉语教学概论,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其中业务课二“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专业代码050102)业务课二考试科目相同,主要考察考生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业务课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考察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和素养,以满足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特此通知。 ——以上内容来自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与简答

免费的文档,希望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广义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等均属于此。 9、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每个独特的民族文化,均处于平等地位。 10、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1、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4、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出现、陶器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_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 D. C.一一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38.动机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动机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 39.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40.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群体凝聚力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1.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2.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正式领导者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非正式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的领导者;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能力能力 )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 这些功能主要有(A.创新功能 B. 激励功能 C.组织功能 D.沟通协调功能 E.服务功能 )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标准(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按心理活动的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知觉角色知觉 )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A.资源控制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社会惰化效应 ) 社会惰化效应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A.命名小组法 B.头脑风暴 C. 电子会议法 E.德尔斐法三、判断改错

中国文化概论1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1 中国自考人(https://www.doczj.com/doc/9f6580688.html,)--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 ) A .税收政策 B.民族政策 C.宗教政策 D.语言文字政策 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 ) A .一个大的时期 B.二个大的时期 C.三个大的时期 D.四个大的时期 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 ) A .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 ) A .练兵作用 B.实战作用 C.保护作用 D.绿化作用 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 ) A .变异的结果 B.退化的结果 C.排斥的结果 D.汇聚融合的结果 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 ) A .“政道”含义 B.“武道”含义 C.“文道”含义 D.“神道”含义 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 ) A .“无为” B.“无不为”

C.“自在” D.“逍遥” 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 ) A.畜牧业的萌芽 B.制陶业的萌芽 C.农耕业的萌芽 D.手工业的萌芽 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 ) A.元代食谱 B.宋代食谱 C.清代食谱 D.明代食谱 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 )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 ) A.先秦时期人 B.西汉时期人 C.东汉时期人 D.三国时期人 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 ) A.三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门下省 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 ) A.西周时期 B.东周以后 C.战国时期 D.先秦时期 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 ) A.轩辕黄帝 B.秦始皇赢政 C.汉高祖刘邦 D.汉武帝刘彻 16.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曾思考过礼的起源问题。其中,认为礼的设立在于节制人的欲望,约束人的行为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1.《中华文明大视野》,袁行霈主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 《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3. 《中国人的教养》,蔡元培著,周瑶译,天地出版社。 4.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中国文化的重建》,费孝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张岂之主编,太白文艺出版社。 7.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 《儒家文化大众读本》,梁国典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9. 《家教与门风》,彭林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10. 《大家小书》丛书,周伦玲等整理,北京出版社。 11.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凤凰出版社。 12.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赵昌平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唐诗入门》,程章灿著,凤凰出版社。

14. 《唐诗百话》,施蛰存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15. 《吴小如讲杜诗》,吴小如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6. 《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7. 《唐宋散文举要》,王水照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18. 《唐宋词举要》,彭玉平撰,商务印书馆。 19. 《唐诗宋词十五讲》,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1. 《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2. 《人间词话七讲》,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3. 《元明清散曲选》,王起主编,洪柏昭、谢伯阳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4. 《唐诗鉴赏辞典》,俞平伯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25. 《宋词鉴赏辞典》,夏承焘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26. 《元曲鉴赏辞典》,蒋星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7. 《古文鉴赏辞典》,陈振鹏、章培恒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8. 《福乐智慧》,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