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B.“说”通“悦”;C.“共”通“供”;D.“知”通“智”。

答案:A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肆其西封肆:肆意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D.若不阙秦阙:缺少

解析:A.应解释为“延伸、扩张”;B.应解释为“增加”;D.应解释为“侵损、削减”。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君知其难也B.吾其还也

C.以其无礼于晋D.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知识。虚词“其”在文言中多作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也作连词,句中语气词和形容词词头。A、C、D三项中的“其”都作代词用,B句中的“其”作语气词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

答案:B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解析:词类活用是文言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如A句中的“鄙”就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动用法,意为“把……当作边疆”;B句中的“东”是方位名词,在这里却作了状语,意为“在东边”,“封”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成为边疆”;D句中的“敝”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损害”。C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故选C。

答案:C

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亡郑而有益于君

D.敢以烦执事

解析:A.“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物品等。B.“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D.“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

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C.“有益”古今同义,意思为有好处,故应选C。

答案:C

6.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王问:“何以知之?”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解析:D.定语后置句;例句与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D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有今天了。”8.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人常用阴阳来说明地理方位,如“沈阳”“华阴”等,如将文中的“氾南”改用阴阳的写法写出,应是________________。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________________体史书。《左传》又名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人们又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并称为“春秋三传”。传说它是春秋末年___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____所作。

答案:(1)“氾阴”(因为“氾”在这里指“氾水”,“山北水南”谓之“阴”)。

(2)编年《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鲁左丘明

9.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臣之壮也,________________;今老矣,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___,不武。

答案:(1)犹不如人无能为也已

(2)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语段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

解析:D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

答案:D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④⑥D.②③⑥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排除①⑥即可。①与说辞无关,⑥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结果,不是直接表现。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是”,这;“过”,过错;“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陪”,增加。第一句是判断句,第二句是反问句。参考答案:(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随堂练笔]

14.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示例:

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

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

(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语言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也用了很多的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不以为然,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②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③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④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⑤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⑥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A.①②⑥B.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③⑥

解析: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用在此处符合文意。②安之若素,表示对不顺利或不正常的情况,和往常一样毫不在意。近义还有“泰然自若”,不合语境。③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用在此处符合文意。④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不符合文意。⑤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也指性格温和和销售行情不火爆。符合语意。⑥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符合文意。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分野,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走上了封建制。

B.《左传》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但是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C.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时尽职尽责,被当时人所崇拜。

D.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道路”;B项,逻辑有误,转折关系关联词使用不当,此处应是并列关系,将“虽然”改为“不仅”,将“但是”删去;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王朝,一个英雄,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漩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唱着秦宫小曲,在西凤酒香中吼几声秦腔,依然把对生活的追求融在民间艺术中。

①曾经叱咤风云的秦穆公,如今一抔黄土掩住了风流与豪气

②而万里山河又毁于二世之手

③唯有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得到永恒

④今天我们依然在这华夏故土挥汗如雨,依然同命运抗争

⑤成为被人遗忘于城郊的土丘

⑥他没有想到秦王嬴政会统一六国

A.③①④②⑤⑥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D.⑤⑥③①②④

解析:根据横线前面“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漩涡”可知,后面承接③;接下来举秦穆公的例子,也就是后面承接①;由①句中的“一抔黄土”可知,后面承接⑤;接下来⑥②讲秦穆公以后的情形;最后④是说我们,与横线后句子衔接。选择B。

答案:B

4.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哲学界,__①__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毕竟,__②__凡事皆有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如果说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__③__每一个想法都是其他事情的结果,__④__这个结果又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以此循环往复,__⑤__就不存在人的自由意志这一说了。——所有的生命轨迹都只是受因果关系的控制了。__⑥__,对于因果关系在世间所扮演的角色,哲学家们争论不休,有时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由意志相对立的。

A.对于因为和并且/因此

B.关于如果和而那么从而

C.关于如果或者而那么因此

D.对于因为或者并且/从而

解析:②处为假设关系,③处为选择关系,⑥处为因果关系。

答案: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9分)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____(1)____。一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就共建“丝带丝路”做出巨大努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途国家双边和区域合作,取得可喜进展。____(2)____,它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

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____(3)____,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2)这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3)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

6.下面是我国“三八妇女节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表达通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构图要素:外面是地球,中间是三个W组成的花瓣,里面是花蕊,花瓣与花蕊间形成了“女”字。

寓意:源自英文名称Women's Day的开头字母的三个“W”构成了绽放的花朵,有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寓意,花瓣与花蕊间巧妙形成的“女”字凸显了“三八妇女节”的主题。(4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25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管理。

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C.且使遽告于郑遽:立即。

D.郑有备矣,不可冀也冀:希求。

解析:“管”,钥匙。

答案:A

8.下列给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C.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D.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解析:可以在把握前后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内容断句。前半部分是秦穆公的行为,后面是他说的话。

答案:D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驻守在郑国的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让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自己可以做内应。

B.秦国老臣蹇叔不赞同劳师袭远的做法,但利令智昏的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意见。

C.晋国老臣原轸认为秦穆公贪婪伐郑,是天赐晋国良机,决心截击秦军营救郑国。

D.秦穆公虽因贪图疆埸之利贸然出师,但失败后能勇于认错,不失为英明的君主。

解析:C项,“截击秦军营救郑国”理解错误,截击秦军是为了晋国,而不是为了郑国。

答案: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和句式。“而”,表转折,“且”,而且;“其”,难道;“追之”的“之”,指秦国的三帅;“诸”,之于;“则”,却。这两句话都有省略成分,需要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1)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2)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遇到秦军。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希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驭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十分愤怒,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小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