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

所谓市场结构是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市场结构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重要方面。西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影响市场结构的要素有:市场集中度(包括买者和卖者的集中度,产业组织学重点探讨市场上卖者(企业)的集中问题)、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规模经济、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其中4项是特别重要的。这些因素是互相关联的,当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使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变化。

1.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上卖者垄断程度的指标,主要反映卖者的规模结构,也就是产业内生产集中的状况。按集中程度分,垄断可以分为完全垄断、双头垄断、双边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市场规模和规模经济的关系。此外,企业趋向垄断的意向、为产品差别化而进行的推销活动、进入壁垒的设置、政府政策保护、企业之间的合并等都会提高市场集中度;市场的扩大、阻止企业合并、严格的反垄断法律则会降低市场集中度。

1.2、进入壁垒

产业组织理论中把欲进入某产业中的新企业和已有企业相比,在竞争中阻止新企业进入的不利因素称之为进入壁垒。可以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有:

⑴规模经济壁垒。当产业中企业的最小最佳经济规模同市场规模相比占很大比重时,产业只允许少数企业存在,新企业很难进入。

⑵费用壁垒。包括初始资本费用壁垒和沉没费用壁垒。初始费用壁垒是指企业进入时所需的最低限度资本量,初始资本量越大,资本筹措越困难,新企业进入越困难。沉没费用壁垒指一旦新企业遭到失败后,资产转卖不出去或只能回收少部分投资,沉没费用越高,企业风险和损失越大。

⑶产品差别壁垒。原有市场已被良好细分,原有企业产品已形成偏好,新企业寻找市场缝隙和推销的难度越大,成本越高。

⑷政策和法律壁垒。如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经营条件的规定,税收政策等,都可能成为新企业进入壁垒。

1.3、产品差别化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品差别化是企业产品同其他同类产品造成足以引诱买者的特殊性,并以此在争夺市场等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差别化的方法大致有: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积极研发、广告等。

根据以上几种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可以将市场结构按垄断、竞争程度依次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4大主要类型,其特征参见表1。

表1、市场结构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类型集中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度厂商数目对价格的控制度完全竞争低低无很多无

垄断竞争低较低有较多有一些

寡头垄断比较高比较高有或无几个比较高

完全垄断高高唯一产品,无

替代品一个很大程度,但受

管制

2、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2.1、市场集中度分析——垄断的电力市场结构

2.1.1、改革前电力市场结构

电力行业市场结构有其特殊性。由于远距离输电网络和输电技术的限制,改革前、包括改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联网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是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但输电技术更为发达的美国至今也未实现全国联网),电力商品绝大部分是在区域内部生产和消费;同时由于电力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异常严重,行政垄断现象突出,市场割裂,区际电力交换难以实现,如南方某省对本省自建电源的上网电价高达0.50元/kwh,而对外省来电却要求低于0.20元/kwh。因此对电力行业的市场结构仅从全国角度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以区域电力市场为单位分析区域电力市场结构。

改革之前,在区域电力市场上,由于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垂直一体化领导,原国电系统发电公司凭借电网资源在发电市场上占有网络绝对优势地位,并通过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参股的方式,控制了地方大量优质电力资产和主要发电企业,所以在大部分区域电力市场上仍呈现垄断的电力市场结构。

2.1.2、改革后的电力市场结构

2002年底开始,经过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的重组后,在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基础上,形成包括: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这5家电源公司与非国家电力之外的公司,如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国投电力、长江电力及以深能源、申能源、粤电力等为代表的发电公司共同组成中国的发电产业,改革之后的电力行业市场结构是否打破了垄断,变成竞争性的行业市场了呢? 无论是从全国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范围看,如果把输配电方只作为管道和工具来看的话,由发电企业组成的发电集团作为卖方,其个数是少数,各个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巨大的;

而作为买方的用户,包括批发竞争下的大用户或零售竞争下的一般用户,数目是巨大的,在买方市场上的份额相对来说是小的,这就构成了电力行业市场卖方近仍然垄断的的独特形态。

2.1.3、形成寡头垄断电力市场结构的原因

我国电力市场之所以经过重组改革依然呈现出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是由于电力行业自身对规模、技术的特殊要求决定的。

⑴电力市场进入壁垒高。电力工业是一个明显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投资建设一个燃煤发电厂,需要的投资额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发电设备的专用性很强,设施一旦建成便不能移作它用,因此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供电合同和燃料供应合同,对发电厂的投资风险就比较大。同时在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繁多的审批制度下,获得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同意建造发电厂的难度是非常大。所以进入电力市场的壁垒是非常高的,这就排斥了一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投资者的进入,从而使电力行业很难打破少数电力企业垄断电力市场的局面。

⑵电力市场退出门槛高。发电机组的寿命非常长,一般设计寿命为30年,经改造甚至可达50年。在电力市场中,为了增加市场中的备用发电容量,保护系统在负荷高峰时的实时平衡,市场一般是延缓竞争力较弱的发电厂的关闭。因此电力市场存在很高的退出门槛,尤其对于大型发电厂。

⑶发电公司数目少。由于电力生产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加上电力市场非常高的进入壁垒以及输电约束,造成电力市场中发电公司的数目是非常有限的。发电公司数目有限使得一些发电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大,这些公司可以通过策略性投标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甚至一些发电公司串通起来控制市场,哄抬电价。

⑷目前电力市场的单一购买者。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用电是同时进行的,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只对发电侧开放,市场中只有唯一的购电者即电网经营企业。用户不能与发电厂签订购电合同,只能从电网经营企业那里以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所需电量。广大用户脱离电力市场使得电力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2.2、进入壁垒分析——投资壁垒和制度壁垒

2.2.1、投资壁垒

由于电力行业属于高投入,长周期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建1O00W的发电站需要4000元,建20万kw的发电站需要8亿元。并且在企业投资中,发供电设施的投资约达1年销售收入的4倍。在发电的成本中,与发电设施投资有关部分所占的比重很大,一般达70%以上。特别是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建设,与发电设施投资有关的部分可达90%,在供电成本中,与供电设施投资有关的部分一般也在80%以上。在发电设施投资中,因为存在大量的固定设施成本,并且电力固定设施用途单一,具有很大的专营性,所以也存在很高的初始资本费用壁垒和沉没费

用壁垒。

2.2.2、法律和制度壁垒

而在法律和制度所规定的市场的准入上,要进入电力市场,必须要有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目前电力行业的投资准入并未向社会放开,社会上其他性质、其他来源的闲置资金并不能够随意投资电力企业,同时对向社会吸纳的投资资金仍有投资企业数量、参股比例等的要求。从实际经营角度来看,由于原国家电力公司改组的两大电网公司控制电力传输工具即全国输电网,在发电市场占有很大份额的原国家系统组建的发电公司很有可能会对国电系统以外的潜在进入者产生警告的(博弈论用语)或实质的威胁。所以电力市场是存在多重进入壁垒的进入限制市场。

2.3、产品差别化分析——垄断竞争形成的一大因素

—垄断竟争形成的一大因素电力商品虽然是性质单一的产品,但因存在发电手段、发电机组技术水平、传输距离、线路和受电瓶颈的负荷区域、市场交易时差的区别而存在一定的产品差别化。尤其是国家办电以后,电力企业在发电手段、定价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差别。卖者可能通过产品差别化对产品的某一形态实行垄断,竞争可能是或多或少不完全替代物的竞争,卖者既是垄断者,又是不完全的竟争者,也就是垄断竞争。综上所述,在新一轮电力改革之后,我国电力行业市场仍然是垄断的市场结构。因此“打破垄断”的改革只是降低了垄断程度,但仍然达不到垄断竞争市场状态,更不可能达到自由竞争市场状态。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营销部电力行业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录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二、我国电力行业走势分析 三、我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电力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我国电力行业钢材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一、电力行业市场需求现状概况 二、电力行业未来需求市场分析 三、我公司产品在该行业所处的优劣势(SWOT)分析第三章我公司产品的定位与营销策略 一、产品定位及分年度营销目标(2009~2015年) 二、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客户以及开发数量 三、制定市场营销策略(4P) 四、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五、四季度工作计划 附表 我国年产1万吨以上铁塔厂

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1、电力行业定义 国家电监会(SERC)将电力系统划分为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四个环节,电力行业的感念覆盖了其中前三项。国家统计局将电力行业编目于电力与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大类下,分为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两部分。国家统计局的电力生产与电监会发电部分相对应,电力供应与电监会的输电和供电两项相对应。 更为具体的说,电力行业就是把各种类型的一次能源通过对应的各种发电设备转换成电能,并且把电能输送到最终用户处,想最终用户提供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可靠性要求的电能及其他电力辅助服务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业行业。 2、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情况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盈利的社会经济团体。自成立至今,历经四届理事会。目前业务主管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中电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即:接受政府委托,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根据行规行约,实行行业管理,为全电力行业服务;按照会员要求,开展咨询服务。目前,中电联有团体会员1440家,设11个专业分会和9个专业委员会,受国资委等部门委托,代管6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全国30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协会是中电联的理事单位。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 中电联成立以来,在政府电力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依据电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自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开始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健康和稳 定的,因而了解证券市场则是有其必要性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证券市场定义为: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册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党政领导人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指导其健康发展,避免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出现。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回顾我国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这一个阶段的证券市场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式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交易。沪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将柜台交易收权经营,改变原来混乱、控制不便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额和交易程序的简捷性。二是扩展局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环境。经过上海和深圳的试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这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和国情需要,这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南巡讲话,培养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深圳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沿海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促使了证券市场在人们心中开始产生的疑虑逐渐消于无形,打破人们对股票的错误认识四是国家监管,建立证券监管体制。我国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国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宏观监控,使其发展有序、平稳。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以证券法的颁布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发展体现了法制化的特征。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其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规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种原则,推动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监管的证券体制。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其发展特点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监管工作也强化了资本市

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管理细则

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电力行业标准和电力行业归口的能源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发布、备案、出版、复审、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应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有利于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应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四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统一管理。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对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章立项及计划管理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负责行业标准的立项批准。 第六条任何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均可提出行业标准立项申请。行业标准的立项申请应填写《行业标准项目申请书》(见附表1)。

第七条立项申请由中电联或归口管理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受理;标委会受理的立项申请,经标委会审查后报送中电联。 报送材料包括: (一)《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汇总表》(当多于两项标准时填报,一式一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2); (二)《行业标准项目申请书》(一式四份,附电子文件)。 第八条每年12月底前受理下一年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立项申请。根据实际需要可受理当年补充计划申请,补充计划为年度计划中需要进一步协调的项目和急需项目。 第九条中电联对报送的立项申请进行审核、协调和汇总,并在中电联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011414039.html,/)上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后,确定计划项目草案,报送国家能源局审核下达。 第十条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确属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计划承担单位需对项目计划完成时间的调整提出申请,填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调整申请表》(一式二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3),于原定计划完成年度的11月20日前报中电联。 第十一条标委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汇总表》(一式二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4),于每年11月20日前报中电联。 第三章起草 第十二条设有专业对口标委会的行业标准由对口标委会组建标准编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负责标准的编写,无专业对口标委会的行业

对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现状与不足的分析

学年论文 院系:金融学院 专业:投资学 学号:09250590864 姓名:卓明辉 指导教师:胡新明 提交日期:2012 年8 月25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卓明辉学年论文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学年论文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题目:对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资本市场的概念和表现 (一)概念 (1) (二)资本市场的表现 (2)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2) 三、建立健全完整的资本市场结构的对策 (4) 四、参考文献 (8)

中文摘要: 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程度,决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本文先对我过的资本市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其先从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概念和现状进行描述,描述了我过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而提出我过近年来资本市场结构的不足,然后提出建议和可行方案,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结构,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金融机构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资本市场结构现状问题 Abstrat:A national capital market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degr ee, decided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s a dev eloping country, China's capital market from scratch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ar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 zes the to our capital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 ng problems of the analysis, the first from our country capital mark et structure concep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carry on the analy sis, and put forward I had the shortag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capi tal market,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Including perfecting the listed company struc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product s innovation mechanism,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gaug e van gold melting mechanism of further perfect. Key words:Capital market structur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目 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 1 I 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 1 II 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3)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 3 二、行业规模分析 ........................................... 3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 4 四、行业效率分析 ........................................... 5 五、盈利能力分析 ........................................... 5 六、营运能力分析 ........................................... 6 七、偿债能力分析 ........................................... 6 八、发展能力分析 ........................................... 7 九、成本结构分析 ........................................... 8 十、贷款建议 . (11) III 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13) 一、风险揭示 .............................................. 13 二、政策分析 .............................................. 13 三、负面信息 . (15) IV 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9) 一、行业运行情况 (19)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讲课讲稿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自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开始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健康和稳定的,因而了解证券市场则是有其必要性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证券市场定义为: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册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党政领导人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指导其健康发展,避免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出现。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回顾我国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这一个阶段的证券市场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式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交易。沪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将柜台交易收权经营,改变原来混乱、控制不便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额和交易程序的简捷性。二是扩展局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环境。经过上海和深圳的试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这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和国情需要,这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南巡讲话,培养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深圳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沿海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促使了证券市场在人们心中开始产生的疑虑逐渐消于无形,打破人们对股票的错误认识四是国家监管,建立证券监管体制。我国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国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宏观监控,使其发展有序、平稳。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以证券法的颁布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发展体现了法制化的特征。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其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规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种原则,推动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监管的证券体制。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其发展特点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监管工作也强化

电力行业标准

索引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DL1000 DL/T1000-2006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1-2部分).pdf DL1001 DL/T1001-2006 复合绝缘高压穿墙套管技术条件.pdf DL1002 DL/T1002-2006 微量溶解氧仪标定方法-标准气体标定法.pdf DL1003 DL/T1003-2006 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润滑参数测量方法.pdf DL1004 DL/T1004-2006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整合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pdf DL1005 DL/T1005-2006 高温单辊碎渣机.pdf DL1007 DL/T1007-2006 架空输电线路带电安装导则及作业工具设备.PDF DL1008 DL/T1008-2006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pdf DL1009 DL/T1009-2006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规程.PDF DL1010 DL/T1010-2006 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1-5部分).pdf DL1011 DL/T1011-200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交换格式规范.pdf DL1012 DL/T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pdf DL1013 DL/T1013-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微机励磁调节器试验和调整导则.pdf DL1014 DL/T1014-200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pdf DL1015 DL/T1015-2006 现场直流和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测量系统的使用导则.pdf DL1016 DL/T1016-2006 电容式引张线仪.PDF DL1017 DL/T1017-2006 电容式位移计.pdf DL1018 DL/T1018-2006 电容式测缝计.pdf DL1019 DL/T1019-2006 电容式垂线坐标仪.pdf DL1020 DL/T1020-2006 电容式静力水准仪.pdf DL1022 DL/T1022-2006 火电机组仿真机技术规范.PDF DL1023 DL/T1023-2006 变电站仿真机技术规范.pdf DL1024 DL/T1024-2006 水电仿真机技术规范.pdf DL1025 DL/T1025-2006 核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PDF DL1026 DL/T1026-2006 核电厂非核级设备维修质量保证.pdf DL1027 DL/T1027-2006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pdf DL1028 DL/T1028-2006 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检定规程.pdf DL1029 DL/T1029-2006 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实验室质量管理导则.pdf DL1030 DL/T1030-2006 煤的工业分析自动仪器法.pdf DL1031 DL/T1031-2006 运行中发电机用油质量标准.pdf DL1032 DL/T1032-2006 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SF6)气体取样方法.pdf DL1033 DL/T1033-2006 电力行业词汇(1-12部分).pdf DL1035 DL/T1035-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第1-6部分).pdf DL1036 DL/T1036-2006 变电设备巡检系统.pdf DL1037 DL/T1037-200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pdf DL1038 DL/T1038-2007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VTI法).pdf DL1039 DL/T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pdf DL1040 DL/T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pdf DL1041 DL/T1041-2007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现场试验导则.pdf DL1042 DL/T1042-2007 水中十八烷基胺的测定.pdf DL1045 DL/T1045-2007 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pdf DL1048 DL/T1048-2007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用棒形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看法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与投资策略历经了十四年跨越式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由于起步晚的原因,虽然证券市场在规模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也就构成了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一般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市场结构不均衡。目前,我国发行上市的证券品种已涵盖了股票及其存托凭证、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权证、资产支持证券等。资本市场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开辟了更为多样的直接融资渠道。首先是现在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以股票为主,股票在市场中所占比重很大,而公司债融资上市的品种也是寥寥无几,不利于上市公司运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其次投资基金比重偏低,由于基金在证券市场起着一定的稳定器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的波动。再次就是衍生产品种类少,这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现在市场上衍生产品少,不利于分散投资风险,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适合的投资品种。 第二个特点就是市场运作不规范。虽然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发行环节的不规范的缺点。股票发行方式不合理。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现在的新股发行方式仍旧不够合理,机构投资者由于有网下发行时候的机会,而坐收几乎无风险的新股收益,广大中小股民却鲜有机会中签买到新股。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不够规范。 第三个特点就是机构投资者队伍偏小,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不够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反映了市场的成熟程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的投资主体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有限,通常买卖频率较高,追涨杀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由此可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是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四个特点是监管手段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行为,但是远远不能称之为法制化的证券市场,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我从持股周期长短来分析国内投资市场的投资思路,可以分成以下两种: 1、短线追高型。此类投资者基本不关心股票的基本面情况,完全根据个股短线走势来决定买入时机,他们每日跟踪涨幅榜前列的若干支股票,选择刚开始启动的个股作为投资对象,而后在涨势开始衰竭时迅速卖出,持股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这种理念的逻辑基础是,大多数强势个股均有一个加速上升区,在此区间介入该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一般而言,中小散户比较倾向于接受短线快进快出的理念,而许多证券营业部收入的主要来源正是此类客户活跃的短线交易。在此种理念的指导下,短线交易的一种极端做法是,一旦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比较少,难以适应投资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 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终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虽经改制而成为股份公司,实质上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期望它能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而且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很难发生。 (2)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①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②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④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

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1414039.html, 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分析 作者:徐慧 来源:《会计之友》200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通过Wind资讯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对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水平在不断提高,已经达到“寡占型”市场。但是集中度水平的提高是由于国际“四大”在我国审计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带来的,我国本土事务所的竞争力仍然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的《反垄断法》和本土事务所的合并重组来提高本土事务所的竞争力。 【关键词】市场集中度;共谋;审计市场结构 审计市场结构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和绩效。若审计市场集中度较高,会提高市场参与者“共谋”的可能性,而“共谋”的最主要影响在于控制审计服务的定价,因此很可能会导致审计合谋的出现,最终削弱投资者保护程度。若审计市场集中度过低,又会导致残酷的市场竞争,引起为争夺市场而进行恶性降价。 一、文献回顾 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是度量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其变化将直接反映市场的竞争状态,并可反映一个产业内的企业分布状况以及市场垄断和竞争的程度。有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集中度偏低且地域性较强(余玉苗,2001;易琮,2002)。一些规模较大、能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偏低,导致审计市场集中度下降,出现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集中度相背离的情况(吴溪,2001)。审计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行业自身的激烈竞争是造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不强、违规操作频出的原因之一(夏冬林,2003)。 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的函数关系,即审计质量先随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又随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降低(刘明辉,2003)。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规模扩张能带来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但是,规模扩张有其内生性,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我国转轨经济形势下,单纯的靠政府推动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余涛,2004)。也有研究者发现,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已基本稳定并且呈现上升趋势,这与投资者保护程度提高之间是互相促进的(雷光勇、翟思翮,2006)。我国A 股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因为国际合作所市场份额的增加造成的,而非国内事务所合并的结

电力市场分析

引言 本文致力于通过分析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电价形成机制,市场主体的构成、市场交易和运行模式、市场交易策略,并进行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分析研究发电集团交易竞价策略,在此基础上,建议发电集团在当前电力市场竞争条件下,积极主动并有选择性地采取交易策略参与市场竞争,以最优的报价策略获取最大化利润。本文还分析国内外电力市场结构、运行方式、特点、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在掌握大量基础性市场信息基础上预测未来电力需求,比较分析区域电力总供给和需求的状况,并对未来区域电力市场竞争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和判断;本文在对电力市场理论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实证论述基础上,提出发电集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策略的竞价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具体总结提出基于成本分析、基于市场出清价格预测的博弈论模型等多种交易竞价策略方法。最后,通过对市场规则、竞争形势和发电集团内部降耗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交易前充分做好战略设计和规划,做好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等基础工作对发电集团竞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建议发电集团及时调整竞价策略,改善管理方式,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为未来在电力市场中交易成功奠定基础。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电力产业被普遍认为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世界各国对电力产业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等环节实行严格管制。80年代以后,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边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球范围掀起了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浪潮。随着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成为当前电力行业改革和理论研究的主流思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电力市场成为各级政府和各类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电力市场参与者的发电集团,其利益最终必须通过电能的生产和交易来实现,在交易过程中提前获悉尽可能多的电价和电力需求信息,就可以在电力市场的交易中占得先机,求得更大的利益回报。发电集团的报价决定了其自身在发电市场中可以占有的市场份额,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利润。因此,对竞争对手报价策略以及电力市场未来运行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并在此分析判断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最合理、最理性、最优化的策略选择,就成为当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国际、国内电力改革的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传统的电力产业垄断经营体制已经难以为继,电力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电力市场开放,就是要将电力工业纳入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中,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理利用。传统的基于粗放管理和行政手段的一系列规制、调度和控制方式,势必无法适应竞争环境下的市场实际情况,因此,必须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及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相应改变市场调节手段。作为最先被推向市场的发电集团,必须高度关注电力市场信息、市场特点、市场建设和规划。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放开规制、引入竞争、市场定价。而其中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和核心内容,电价的形成机制直接决定了市场的开放程度,因而改革电价形成机制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厂网分开的基础上,逐渐放宽市场准入,尝试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制定电力市场法律,制定市场交易规则,使价格在竞争中形成,使电价真正反映电力生产成本水平和市场对电力产品的供需状况。 建立科学、健全、有序的市场,要求所有的市场主体能够认清形势,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规范的竞争,要求市场主体宏观上找准定位,调整成本控制策略,确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恢复建设资本市场,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开始运行,标志着资本市场的起步。十五年来,资本市场在“姓资姓社”的激烈争执中、在“可以试,试不好可以关”的厉练中艰难迈步、逐步前行,目前已经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不断显现,已经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和其它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同时,不可否认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问题、趋势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虽然中国证券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性矛盾仍非常突出。同时也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表现在市场上就决定性的左右着市场的起伏。目前管理层将市场定位于“新兴加转轨”,新兴代表着中国证券市场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大视线来看,为新兴发展的市场,不成熟及过程中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多;转轨则意味着市场成熟化要求市场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市场现状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西方工业化国家多在百分比的3位数以上,我国则长期处在1位数以内。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截至2004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居第20位,深圳证券交易所则居第26位。沪深证券交易所加起来的总市值,仅仅略微超过韩国的证券交易所,而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纽约交易所的3 52%。此外,东京、纳斯达克、伦敦、欧洲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分别是沪深证券交易所总和的7.96倍、7.90倍、6.30倍、5.46倍。由于2005年基本没有多少上市公司进行首发及再融资,相信沪深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底时的排名肯定是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据全球知名数据提供

中国审计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审计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以及审计市场的地域分割现象等因素,使我国的审计市场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竞争很激烈。针对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现状,本文从市场集中度和市场换位两个角度对中国审计市场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审计市场还处于低集中竞争阶段的结论。 关键词:审计市场;市场集中度;市场换位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01 市场集中度和市场换位是描述市场结构常用的指标。本文采用CRn指数对审计市场集中度进行研究,其中CRn指数是指某一特定行业中前几位企业按照某种指标计算的市场占有率。在本文中,CRn的计算公式为:CRn=业务收入排名前n位的事务所业务收入总和/全行业总收入,n取4和8。CRn指数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大。对于市场换位,本文采用事务所业务收入排名计算的前十名换位率,举例来说,2008―2009的前十名换位率=2008年在前10的而2009年却退出前10的事务所数/10。一般认为,如果市场换位较强,说明市场竞争的程度就越激烈。 一、中国审计市场集中情况分析

我们可以利用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作为指标衡量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数据来源于中注协2003―2012年对行业前百家事务所的排名信息。统计结果显示,从2002―2011年,CR4(%)分别为15.17、15.94、21.10、25.10、28.50、32.53、33.47、28.70、25.38、22.93;CR8(%)分别为18.14、18.74、24.29、28.60、32.20、37.44、40.02、36.84、33.94、33.42;国内十大业务收入合计占行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5.96、5.68、6.11、7.22、7.51、8.89、11.67、16.72、17.12。 从2002年到2011年,排名在前四位的一直是国际四大,因此CR4就表示国际四大在中国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通过对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有如下特征。 首先,从按事务所收入计算的集中率指标来看,CR4的中值为24.88%,在15.17%-33.47%之间波动;CR8的中值为30.36%,在32.81%-40.02%之间波动。市场集中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以美国为例,美国审计总署以事务所业务收入为基准计算的CR4在2009年为99%)相比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仍然低集中竞争阶段,这说明中国的审计市场还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事务所,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依然很激烈。 其次,从趋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CR4还是CR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