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1~1.3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1~1.3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1~1.3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1~1.3知识点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1.1 地球上的水

一.水的分布

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1.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

例1: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

二.水的循环

1.水循环路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

2.形成水循环的内因-----固液气三态变化,形成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例题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例题3: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3.水循环类型:陆地上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4.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植物体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

5.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6.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

例题4: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三.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1.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解决策略:跨流域调水如中国的南水北调)

2.时间(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解决测略:修建水库)

四.水与生命

1.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2.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

例题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1.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1.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试管内液面下降,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为1:2。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

★如何从图中判断哪根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水少的(气体多的)试管为氢气

二.水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

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例题6:从该图像中获取的信息:

(1)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2)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3 水的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所有液体和气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

竖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2.气体也会产生浮力:气球、热气球,孔明灯

3.计算浮力方法(1):称重法:先测物体重力G,再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弹簧秤拉力

F浮=G - F拉(适用条件: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2.浮力只跟ρ液和V排液,即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质量、密度、重力等无关。

3.注意:①G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自身的重力。

②ρ液是指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

③V排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是物体的体积。当物体浸没再液体中时,V排=V物,

物体体积不变,排开液体体积也不变,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当物体只有一部分

浸入液体中时,V排<V物,当物体逐渐浸入液体中时,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

也增大。

例题7:(1)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_________牛。再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2=_________ 牛,浮力等于。

弹簧测力计的两次测量读数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了竖直向上的浮力。

例题8: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中,小刚同学使用了弹簧测力计、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了探

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根据上述实验探究数据,在下面图中画出相应的关系图象.

(2)分析图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分析图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浮力是___________N.

(5)该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例题9:在抗洪抢险中,某村民自制了一个总体积 0.7立方米的竹筏,放入河水中时有 1/5体积浸入水中。

(1)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要使水对竹筏产生 4500牛的浮力,竹筏应有多大的体积浸入水中?

例题10:一只容积为250cm3的瓶中已盛130克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投了25块相同小石子后,水面上升到瓶口,已知每块小石子的质量为12g,求:

(1)瓶内石子的总体积;

(2)石子的密度。

三.物体沉浮的条件:

1.漂浮:漂浮是指物体又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例如,一般树木,冰块等都属于可以漂浮的物体。ρ物<ρ液时漂浮。

2.悬浮:悬浮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既不沉淀,又不露出液面,即悬浮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ρ物=ρ液时悬浮。

3.相同之处:悬浮和漂浮时收到的重力G和浮力F浮是一对平衡力,即G=F浮。不同之处:ρ物<ρ液时漂浮,ρ物=ρ液时悬浮。

例:请推理:(1)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时,ρ液>ρ物

(2)浸在在液体中的物体,当ρ液=ρ物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练习:请推理:(1)当物体漂浮在液体上时,ρ液>ρ物

(2)浸在在液体中的物体,当ρ液<ρ物时,物体会下沉到液体底部。

四.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排开比自身体积大的水而获得更大的浮力,始终漂浮重力等于浮力,故轮船开到不

同江河湖海中,浮力始终不变。例:船从海洋开到江河中,根据F浮=ρ

gV排可知,ρ液变小,F浮不变,所以V排变大,船下沉些。

(轮船排开水量就是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2.密度计是一种用来快速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同一个密度计在不同液

体中,都是漂浮:重力等于浮力。所以浮力相等,浮的越高,液体密度

越大

所以密度计下面的刻度较大,而上面的刻度较小。关于密度计的刻度记住八个字“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右图中,AB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 > ρB

3.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控制沉浮

4.鱼:通过改变鱼鳔的大小来改变鱼体的大小(即改变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控制沉浮

例题10:一个体积为45分米3、质量为46.35千克的密封铁箱,不慎掉入海里。它将下沉到海底,还是悬浮在海水中,或是上浮到海面?如果这只铁箱掉在河里,又将如何?(已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千克/ 米3)

课后练习:

1.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3.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淡水地下淡水

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铁块(ρ铜>ρ铁>ρ铝),

分别放在三个杯子里,水面升高最多的是(水未满出)()

A.放铝块杯子 B.放铜块杯子 C.放铁块杯子 D.无法比较

5.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是:

①②③

④⑥⑦

(2)图中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

6.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是气体,B中产生是

气体,它们体积之比为A:B= ,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

7.如图8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

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 F乙、 F丙,

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8.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

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9.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N B.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10.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瓦良格”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11.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g=10N/Kg。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该金属块的密度是3.4×103Kg/m3

12.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15N,

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5N,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N,物块

的密度为________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3.把重10N,体积为1.2×103c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

体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

14.有一块体积为0.001m3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3/5体积浸没在水中,则该木块受到浮力为_______N;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3。(g取10N/kg、ρ水=1.0×103kg/m3)

15.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日本环境带来了灾难,清除铯污染已是迫在眉睫。对于土壤中的铯,可用一定浓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为测量酸液的密度,技术人员展开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①取一装有铁砂的密闭玻璃瓶,用细玻璃丝悬挂在校零后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得其重量;②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水中,测得拉力大小;③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酸液中,测得拉力大小.问:酸液的密度是多少?( g 取10N/kg)

16.中国在海军装备现代化的进程中,已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潜艇.如图13为某种型号的导弹型核潜艇,该艇水上排水量为16600吨,水下排水量为18700吨.艇长170.7m 、艇宽12.8m .下潜深度可达300m .

(1)它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

(2)它在水面航行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海水密度近似取作ρ水=1.0×103

kg/m 3

,g 取10N/kg )。

17.在抗震救灾中,某舟桥部队利用冲锋舟为灾区开辟了水上生命线,人们乘坐的冲锋舟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5m 3

,冲锋舟自重为0.6×104N,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 。求: (1)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为保证安全,这条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13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20小题,共80分) 1.小明在厨房中看到了许多调味品,以下调味品放入水中,会出现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现象的是() A.味精 B.食盐 C.白醋 D.芝麻油 2.超强台风“灿鸿”在浙江省舟山市登入,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蒸腾 3.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4.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5.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装有水的杯中飘浮有一塑料块,如图甲所示。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水>ρ塑料>ρ酒精) ( ) 7.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可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可乐喝到肚子里面后,人过会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8.某一物体沉在某溶液(溶液当中的溶剂是水)当中,当缓缓的从溶液当中加水后,物块开始上浮,下面 关于这一现象的推理合理的是() A.该溶液可能是酒精溶液 B.该物块的密度可能小于水的密度 C.该物块的浮力保持不变 D.若是继续往该溶液中加水,该物块一定漂浮在液面上 9.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 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 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10.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当地生产生活 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饮用水的污染和短缺。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1.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 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一) 第1章第1节水在哪里 一、我会填空: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占地球总水量 96.53%、2.53%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态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_。 4.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 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 是: A、, B、, C、,E、; 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为水圈的主体,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⑶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和。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中各字母在 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 节是: A、, B、, C、, D、, E、, 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7.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二、我会选择: 8.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 A、冰层 B、大气 C、海洋 D、地下水 9.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10.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11.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12.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13.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14.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1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C、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相互联系 1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17.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大气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二) 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①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①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过滤法 B、沉淀法 C、蒸馏法 D、煮到沸腾 A B C D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① 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①级D.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 )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10.瑞安市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11.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1—3节)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

《科学》八年级(上)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一)— (共4页) (第一章1-3节)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是( ) A.河水 B.江水 C.海水 D.湖水 2.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B.通常,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C.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0克/厘米3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B.内陆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C.内陆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断转化 5.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和地下水 6.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 A.水的空间分布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汽含量的多少 7.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 A.水蒸发 B.水电解 C.水沸腾 D.水结冰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点燃酒精灯,酒精越来越少 B.钢铁生锈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粉笔越来越短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山消融 B.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纸张撕碎 D.灯泡里的钨丝熔断 10.下列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纯天然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纯净水”中不含任何物质 C.地球上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 D.如果有良好的身体,喝点生水也没关系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C.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12.关于电解水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 A.证明水中有氢氧两种气体 B. 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证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 13.下列关于水的性质描述正确的( ) A.水的沸点为100℃ B.水通电后,发生了汽化现象 C.0℃时水的密度最大 D.液态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14.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15. 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作者:————————————————————————————————日期: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 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 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 3 ,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 3 1kg/m 3 =1×10 -3 g/cm 3 (3)水的密度:1×103 千克/米 3 或1克/厘米 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 1×10 -6m3 1吨=1000千克=1×10 6 克 1毫升= 1×10-3 升 1升=10 -3 m 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 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 【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 三.实验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 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

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 【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5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①温度②溶剂的量③溶剂的种类 3.有的物质溶解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点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4.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快溶解; 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二.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6套) 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八年级科学上册_第一章(4—5节)单元测试卷_浙教版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分,共50分) 1. 关于压力,正确的说法是( )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就是重力 D.压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2. 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中,具有增大压强功能的是 ( ) 3. 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 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 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 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4. 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 p i ,在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P 2,那么p i 与P 2的关系是( ) A. p i = P 2 B.p 1= 2p 2 C.p 2 = 2p i D.无法比较 5. 关于压强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压强跟压力成正比 B.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C. 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 D. 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6. 木块重5牛,在图示四种情况下,保持静止,支承面 MN 受到压力最大的是( ) 7. 把某一实心金属球放入某种 液体,它一直沉到底,这是因为 ( ) A.金属球不受浮力 B.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于所受的浮力 C.金属球所受的重力大 D.金属球所受浮力大于所受的重力 8. 一块长方体砖块,长、宽、高的尺寸比是 4 : 2 : 1,重为 G 这块砖平放、竖放和侧 放时,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 ) A.1倍 B.2 倍 C.4 倍 D.8 倍 9. 将一个铜块挂在弹簧秤上, 当铜块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表示铜块受到的 ( ) A.浮力大小 B.重力大小 C.重力和浮力之差 D.重力和浮力之和 10. 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将 (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大 11. 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 朋 ABC J F=20N [) ^777777777^" 乙 狗头 啄木鸟 鸭足 牛烯 A B C D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内容

八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 例1: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 水循环路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固液气三态变化,形成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例题2: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例题3: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植物体以释放出来。 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 例题4: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解决策略:跨流域调水如中国的南水北调) 时间(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解决测略:修建水库) 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 例题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第二节、水的组成 10.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试管内液面下降,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为1:2。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 如何从图中判断哪根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水少的(气体多的)试管为氢气 11、水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 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或cm)水银的密度为 13、610千克/m,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 或 g/cm,(2)两者的关系:1g/cm=1000kg/m1kg/m=1g/cm(3)水的密度:110kg/m 或1g/cm(4)单位转化:1毫升 =1cm =1 m1吨=1000千克=1克1毫升 =1升1升= m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6-9)

2012学年《科学》八年级上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第一章 4、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 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氯化钠易溶于水 B .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20 C 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 . 20C 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5、 将60 C 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 20C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 .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20C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 . 40 C 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40C 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C,甲、乙溶液 均为饱和 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食盐溶液中, 逐渐加入食盐,下列图象能表示加入的食盐质 量和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6-9节 班级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2、 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 ) A .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 B .溶液的温度 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共40分) ( ) B .溶质一定是固体 D .在溶液中,溶剂都是液体 C .溶质的种类 D .溶剂的种类 3、下列食盐溶液,溶液质量分数不等于 5%的是 ( ) A .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得到的溶液 B . 100g 水中溶解了 5g 食盐得到的溶液 C .每100g 食盐溶液中含有 5g 食盐 D .将食盐和水按1: 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 D . 20C 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 g 甲、乙,加热到 40C 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综合能力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综合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13年4、5月,江苏卫视台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中国首档明星跳水竞技秀节目《星跳水立方》。王丽坤勇敢一跳,当她从刚入水至下潜到最深处的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p和浮力F浮随下潜深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2.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投入同种液体后,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则这种液体一定是() A.水 B.水银 C.酒精 D.盐水 3.质量相同的实心铝块,C为正方形,D为圆球体,B为梯形, A为长方体,如图所示,且C的表面很光滑与容器底密闭接 触,在这四种情况下() A、A所受的浮力最大 B、B所受的浮力一定比A小 C、A所受的浮力最小 D、B、D浮力是一样大的 4.小明在“造船比赛”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 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 小船内放入不同质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 面上,如图所示。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相等 B.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小船的重力 C.小船所装物体越轻,受到的浮力越大 D.小船所装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 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密度之比ρ甲:ρ乙 =3:2,将它们都放入水中,静止时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4:5,则乙球的密度为() A、2ρ水/3 B、3ρ水/4 C、5ρ水/ 6 D、4ρ水/5 6.如图所示,一水槽内装有部分水,水面上浮有一木质小容器,其露出 液面的高度为h,水的深度为H,现从水槽内取少部分水倒入容器 内,则导致() A.h增大 B.h不变 C.H不变 D.H减小 7.体积为60L的救生圈,所受重力为50N,体重为450N的林林同学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当他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1、磁性:能够吸引、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2、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3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 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3、电磁铁 A、定义: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来调节,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来控制, C、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分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电话: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发电机),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对方听筒,听筒又把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化成声音信号(电动机)。 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同时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 2、应用——直流电动机 ①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 ②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③能量转换: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平衡位置:线圈处于平衡位置(线圈面与磁感线垂直)时受平衡力作用。 ⑤换向器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六、电磁感应(磁生电): 1、物理学史:该现象1831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