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李唯佳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二、拓词语宽度来理解“无边无际”

肖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表示。她来个口语训练,丰富了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学生也真正地理解这个词,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平常的说话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肖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肖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五、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肖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教师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老师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课文第一节,简短的两句话交代了青蛙与小鸟各自所在位置,为下文对话提供了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双方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出现差异.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笔墨较多.首先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井的认识可能不够正确或充分,所以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简笔画使学生对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认识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边”,而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是为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铺垫。

三次对话以三次对话为主.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这里,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跟随小鸟到天空飞翔,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就此,第二次对话结束了。在这一次对话中,学生们找到了青蛙与小鸟争论的焦点:对天的认识不同。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板书在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第三次对话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不以为然的,自以为是的,小鸟的笑是恍然大悟的,忍俊不禁的。如何理解两个笑的不同含义是这一部分的重难点。她采用的是在读中结合青蛙与小鸟的话进行体会理解。抓住青蛙所说的“天天”“一抬头就看见天”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理解之所以错误的原因,随即指出:这是一只“井底之蛙”

它错误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通过板书“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指出青蛙错误症结所在。而小鸟则因为“目光远大,见多识广”所以才会对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小鸟面对自以为是的青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故事在高潮处嘎然而止。

课文结束了,可是教学还没有结束,学生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因为课文可以思考的空间太大。肖教师紧紧抓住青蛙的是否肯跳出井口来看一看这一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发散点,其目的是想给学生一个自己思考的空间。肖教师做了一个假设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进行了表演,让他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听课反思 评课稿

《坐井观天》听课反思|评课稿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课堂上李春芬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努力引导学生积极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勤思多想。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兴趣十足地进行识字学习,并在课件上张贴了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有问有答才是对话,并准确找出青蛙和小鸟进行了三次对话。 我听课这节课的体会,归纳如下: 1、教学重点知识时,多练习巩固。学习什么是“对话”时,可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日常对话来加深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回到课文中找找青蛙和小鸟共进行了几次对话。 2、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在理解文字方面。“你知道小鸟飞过很多地方吗?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飞了一百多里。”引导学生先通过文字想象,在理解有困难时再运用课件,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 3、在理解青蛙说的话的根据是什么时,李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组织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对成语的寓意理解就会水到渠成。然后再从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成语的人生哲理,终身受益,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生活化。 通过本次周周有课听调研活动,我对于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具有效性,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同时,又能走出教材,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这样的课堂才更具有效性吧!

《坐井观天》听课评课记录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坐井观天》听课评课记录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 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 井底,说天很小。王艳敏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和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 会成语的意思。 一、以疑引读,读中释疑 在导入环节,王老师从“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着手,引出“坐井观天”并板书,在板书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字最后一笔的写法,并 让学生说说“观”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质疑“坐井观天”的意思,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初读。这样的读,是有重点有目的的。 然后就是释疑了,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联系句子和上下文, 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 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沙漠、宇宙、 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 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 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次语文研训活动的主题是“课内外书面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在教学中,王老师巧妙设计了两次小练笔,巩固并综合运用了在课 堂上学习的语言文字。 如,在学习了“无边无际”一词后,出示沙漠、草原等的画面,让 学生用“______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哪!”的句式说一说,不仅进 行了语言拓展,更是在语言训练中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读 好了小鸟口中天的“大”。再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 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用“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 一下子惊呆了,看见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 小鸟说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 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 化为能力。 1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坐井观天》 优秀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材料 近日,听了马泓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主要体现在马泓老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马老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马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

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马老师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课文第一节,简短的两句话交代了青蛙与小鸟各自所在位置,为下文对话提供了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双方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出现差异.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笔墨较多.首先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井的认识可能不够正确或充分,所以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简笔画使学生对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认识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边”,而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是为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铺垫。 三次对话以二三次对话为主.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 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

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这里,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跟随小鸟到天空飞翔,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就此,第二次对话结束了。在这一次对话中,学生们找到了青蛙与小鸟争论的焦点:对天的认识不同。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板书在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第三次对话我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不以为然的,自以为是的,小鸟的笑是恍然大悟的,忍俊不禁的。如何理解两个笑的不同含义是这一部分的重难点。我采用的是在读中结合青蛙与小鸟的话进行体会理解。抓住青蛙所说的”天天”“一抬头就看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5篇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5篇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1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与爱的赞歌。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王瑞老师这一整堂课朴实亲切,清新流畅,以下是我聆听了××老师的课的感受。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在生字教学时,王老师采用随文识字。这篇课文生字较少,词语教学的方法多样,如在教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构造中,偏旁表义的情况。在教学“蓬松的羽毛”,让学生想象蓬松的羽毛是怎样的,读出词语的'意思。在教学“巢”字时,用编字谜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王老师就用极其亲切、朴素的语言,引入课题,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形象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为整堂课学习做好铺垫。 三、立足文本,凸显双基训练 在词语教学环节,王老师就赋予词语感情色彩,特别注意读好“叽叽喳喳、扑棱棱、机灵”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在教学中提炼出“AA BB、ABB、ABAC”式词语,用“一会……一会”说话练习,从而扎实进

行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很有层次性,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教学,如果教学环节再紧凑些,过渡语句再自然巧妙些就更好了。文中每一小节都有一个设问句,若给孩子渗透这样语言训练就更完美了。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2 《活化石》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绍了“大熊猫、银杏树、中华鲟”三种活化石。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夏老师的这堂课却摆脱了这类文章讲解的枯燥,显得生动、有趣。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在语境中识字。 “低年级的课文就是为了学生识字创造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提升识字质量,增进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我们应该要明白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是汉语文的微缩景观,以形表意的特点使汉字成为一种可直接“视读”的“活化石”文字,这种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它使每一个汉字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博”的教学,博的左边是一个“十”字,在古代“十”往往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博往往和大在一起,博大。然后,“博学、博士、广博、地大物博”在词语中再次强化“博”的认识和巩固。孙,会意,金文像用

《坐井观天》评课稿(16篇)

《坐井观天》评课稿(16篇) 《坐井观天》评课稿(精选16篇) 《坐井观天》评课稿篇1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今天听了康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一、语言亲切自然,感染力强。体态优美,具有亲和力。 二、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康老师通过猜图、当小导游、分享旅行中的趣事等这一些孩子非常喜欢的形式,不仅训练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叫“见多识广”,并适时地引出与之相反的“坐井观天”这一课题。设计巧妙。 三、紧抓关键字词和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 一个“井沿”,一个“落”,一个“无边无际”让人记忆深刻。 通过摆一摆小鸟和青蛙的位置,让学生深刻认识了“沿”的

意思。(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后终于说出是“井的边”,老师顺势拓展,桌子的边叫“桌沿”,帽子的边叫“帽沿”,床的边叫“床沿”。这个训练让学生不仅深刻认识“沿”的意思,连运用也能自如了。) 能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落”,让学生体会到小鸟飞的很远,非常辛苦劳累。 通过出示“大海、沙漠、田野、天空的图片直观地来理解“无边无际”,并相机出示句式进行训练“无边无际”,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词语进行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举一反三。再回到文本反复进行朗读练习,对词语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当,可谓环环相扣。 在康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问号、感叹号的理解深刻到位,掌握了根据标点来表达语气。 四、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康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自由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指名读、同桌合作朗读、教师示范读、表演读等,可谓非常丰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康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评课稿 近日,听了马泓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主要体现在马泓老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 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 由于马老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马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马老师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课文第一节,简短的两句话交代了青蛙与小鸟各自所在位置,为下文对话提供了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双方对事物的认识可能出现差异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笔墨较多首先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井的认识可能不够正确或充分,所以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简笔画使学生对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认识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边,而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是为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铺垫。 三次对话以二三次对话为主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

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 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这里,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跟随小鸟到天空飞翔,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就此,第二次对话结束了。 在这一次对话中,学生们找到了青蛙与小鸟争论的焦点:对天的认识不同。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板书在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第三次对话我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 青蛙的笑是不以为然的,自以为是的,小鸟的笑是恍然大悟的,忍俊不禁的。 如何理解两个笑的不同含义是这一部分的重难点。 我采用的是在读中结合青蛙与小鸟的话进行体会理解。 抓住青蛙所说的天天一抬头就看见天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理解之所以错误的原因,随即指出:这是一只井底之蛙它错误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

201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评课稿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一单元 1.小蝌蚪找妈妈 2.我是什么 3.植物妈妈有办法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 识字 1.场景歌 2.树之歌 3.拍手歌 4.田家四季歌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课文 4.曹冲称象 5.玲玲的画 6.一封信

7.妈妈睡了 口语交际:做手工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9.黄山奇石 10.日月潭 11.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2.坐井观天 13.寒号鸟 14.我要的是葫芦口语交际:商量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15.大禹治水

16.朱德的扁担 17.难忘的泼水节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19.雾在哪里 20.雪孩子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1.狐假虎威 22.狐狸分奶酪 23.纸船和风筝 24.风娃娃 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评课稿汇总 第一单元 1.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课堂中周老师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学。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周老师巧妙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老师板书“找”,然后神秘地问学生,今天是谁丢东西了呢?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又不失时机地问:小蝌蚪要找什么呢?这样很自然地出示了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那么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这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字词教学扎实 字词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周老师在字词教学的设计中,一步步非常扎实。如:[出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评课稿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李唯佳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二、拓词语宽度来理解“无边无际” 肖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表示。她来个口语训练,丰富了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学生也真正地理解这个词,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平常的说话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肖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肖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范文(7篇)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范文(7篇)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范文篇1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自以为是的做法是不对的,听了这节课,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本节课,张老师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2、由于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张老师采用简笔画、课件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中,张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充分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

4、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张老师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5、本节课,板书设计新颖,真正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唯一的不足是教师的儿童语言欠佳。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范文篇2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第12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公开课评课稿6篇

坐井观天公开课评课稿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坐井观天公开课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坐井观天公开课评课稿1 董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董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上课开始,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只小动物的'具体位置,正是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他们产生了争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

了怎样的争论,带着问题朗读课文2-7段,这样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并能主动学习。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段对话构成,董老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三段对话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比如在学习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段对话时,老师采用了戴青蛙头饰的读青蛙的话、戴小鸟头饰的都小鸟的话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思考:这两只小动物对天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从而得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则认为天无边无尽。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对“大话”和“无边无尽”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说大话的意思就是吹牛,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无边无际的意思就是很大很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无边无尽这个词语,董老师还让学生列举出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无边无尽来形容,得出答案:草原、大海、沙漠、大森林 4、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作业本卷成一个筒,这样看和平时看有没有什么区别,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在理解课文后,老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和小鸟说些什么呢?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总之,整堂课黄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评课稿(经典性评价).

《坐井观天》评课稿 袁华 首先感谢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与其说是一堂精彩的课,还不如说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孙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设的。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再如:对于“无

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意思是,孙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针对学生年纪比较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孙老师采用2人小组合作,这样操作起来更有实效性。如教师范读后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还有以下几点建议:

坐井观天课文评课稿(精选9篇)

坐井观天课文评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课文评课稿(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坐井观天课文评课稿(精选9篇)1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4中的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下面我就吴佳妮老师的《坐井观天》这一课,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一、吴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活泼,教学课件生动有趣,作为一位新教师,吴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也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吴老师特别注重以问引读,在读中释疑。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通过读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理解感悟,扩展思维,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通过不同形式读对话,最后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的朗读作品。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以读为主,多种形式的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课文评课稿(精选9篇)2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通裕易懂的寓言,作者用生动有趣的笔触写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用生动有趣语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来体会文本内涵,感受谁对谁错的心情来理解课文内容。文章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也让孩子们感受了寓言的快乐。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学起来容易理解,这样看来学生对读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涵都较好,学生的续编故事还较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朗读少了一些,背诵的时候不够熟练,有待今后注意尽量多想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礼貌教育。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努力钻研和探索,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喜欢学的课。 坐井观天课文评课稿(精选9篇)3

《坐井观天》评课记录

《坐井观天》评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张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教师通过故事的讲述开始课堂,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在学习“沿”“际”“信”时先让学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后让学生采用编顺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三、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张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总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注意说话方式。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19篇)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19篇)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精选19篇)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篇1 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话和写话。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有的说小鸟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飘香,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过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让青蛙坐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此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居然说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进了井里。 班里的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打断了该生的话并示意他坐下,竟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师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更没有去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孩子说井里好,肯定有他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兴许他比其他学生更有忧患意识地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了。另外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珍视学生的体验、成果,是尊重学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从而关

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篇2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

《坐井观天》教学评价[修改版]

第一篇:《坐井观天》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机智地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但指导要适量,切不可包办过多,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少教多学。《坐井观天》教学评价 1、学生能采用各种有效方式识字3个,可借助故事整体识记生字,可借助动作识记单个生字,可将单个生字放回意义文章里再次巩固识记,另外,在整个识字教学中由本课生字引出的新生字(音近字、形近字或基本字带字)也可鼓励学生区别识记。 2、学生能通过自我感知语言进行感情朗读,鼓励学生采用自读、范读、领读、赏读、表演读等形式强化朗读训练,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巩固识字。 3、学生能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在东山实验小学网站的留言板上进行创新写作,将课文知识、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4、学生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能初步领悟课后词语的含义,并创新造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机智地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但指导要适量,切不可包办过多,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少教多学。 实施“生本”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一种学生自行探索、创新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创新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教师张淑萍授课 二(1)时间 班级 2017/11/15 课节名 《坐井观天》 称 一、教材内容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坐井观天》评课稿

名师工作室“送交送培”羊场乡麻嘎小学语文课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余淑琴老师和周丽老师的同课异构的展示课,两个教学风格各异的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把我们师生带入了精彩的课堂。 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领略了余老师的有条不紊,胸有成竹。余老师的课堂生动活跃名师生配合默契,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下,老师的提问孩子们都能找到答案。在本节课中,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感体验得到了提升。这得益于余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余老师利用课件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还找出了“渴”与“喝”的不同之处。突破了生字识字的重难点。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余老师让孩子们说说“青蛙跳出井口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会怎样回答。孩子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话,老师还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儿童语言展示了自己的话,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对于那些不会说的孩子来说就是很好的示范。余老师注重学生品德教育,还适时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让整个课堂完整有实效。窥一斑知全豹,我能深切感受到余老师是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好老师。建议余老师在课堂中多提炼表扬孩子的语言。 周丽老师虽然借班上课,但是周老师具有巧妙的教学方式,用一个“指指点点”小游戏就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周老师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识字教学是周老师的一大亮点。周老师善于利用教育资源上课,导入部分就是利用短信告诉孩子们在他们的家乡羊场的金蝉大山,12月4日举办了“全国的登山运动会”。借机讲述了“信”和“沿”的意思。在给学生区别“渴”与“喝”的不同之处时,周老师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一语道出差异,口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周老师的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了孩子。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娓娓动听的述说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老师的例子下知道了“大话”就是夸张的话。在动手操作中,孩子们用小纸片做的小圆筒感受到了“青蛙为

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坐井观天评课稿

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坐井观天》评 课稿 听了马泓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我以为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主要体此刻马泓老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念书读得深切。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充满教学全进程,师生之间,同窗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马老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表现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地位。 马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增强朗诵和发展思维培育有层次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熟悉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马老师抓住故事序幕,把握三次对话。 课文第一节,简短的两句话交代了青蛙与小鸟各自所在位置,为下文对话提供了背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两边对事物的熟悉可能出现不同.这是故事的序幕,也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部份的处置上,笔墨较多.首先是考虑到大部份学生对于井的熟悉可能不够正确或充分,所以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简笔画使学生对井有

一个正确的熟悉,进而熟悉井沿所在位置,理解“沿”即“边”,而青蛙与小鸟位置的演示是为下文的理解做一次必要的铺垫。 三次对话以二三次对话为主.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以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 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熟悉:“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熟悉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一望无际,大得很哪!”在这里,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跟从小鸟到天空飞翔,同时培育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就此,第二次对话结束了。在这一次对话中,学生们找到了青蛙与小鸟争辩的核心:对天的熟悉不同。为了让学生充分熟悉这一点,板书在设计上也是以此为主:第三次对话我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一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不以为然的,自以为是的,小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评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评 课稿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10月18日听了孟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如: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后老师提出的疑问“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蓝天、草原、大海……教师再因势利

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孟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同时让同学们透过窗户看窗外景色范围,再想想在室外看到的景色范围,使学生明白青蛙会把天有多大弄错的原因之一是:目光狭小,所见有限。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二是不听别人劝告。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四、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上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书空。接着问学生文中有几个角色,师板书出“小鸟和青蛙”引导学生学习“蛙”字时,师让学生分别自己的识记方法,学生说出换一换方法,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并区别形近字,孟老师课件出示与“蛙”形近的几个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读。随着课文的学习的深入在学习其余三个字时,老师指导学生读文用不同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的话,然后老师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