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习题

教育心理学习题

教育心理学习题
教育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常以课堂行为、课堂正式对话或者师生互动的记录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是( A )。

A.描述性研究

B.相关研究

C.实验研究

D.教育经验总结研究

2. 我们可以确定教师说粗话的频率与学生说粗话的频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

是不能因此断言前者是后者的诱因。这种研究方法是( A )。B

A.实验研究

B.相关研究

C.观察法

D.问卷法

3. 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 桑代克撰写的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是( A )。B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大纲》三卷本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实验心理学》

5. 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 )。

A.廖世承

B.潘菽

C.韩进之

D.房东岳

6. 教学媒体的作用不能体现的方面是( D )。C

A.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容量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决策

D.学生学习方法

7. 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五大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 A )。

A.教学媒体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学习过程

8. 除了自变量的处理之外,其他因素都得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体现实验研究的原则是( B )。A

A.控制变量原则

B.真实情境原则

C.因素匹配原则

D.最小误差原则

9. 科学实验方法的大量应用,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结合,衍生出教育心理学的先

驱学科是()。D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心理学

C.实验心理学

D.实验教育学

10.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的作用主要有描述、解释、控制和( B )。

A.指导

B.预测

C.评价

D.发现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错

2.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

3. 描述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

三、简答题

1. 简述教学内容的决定因素。

2. 简述学习A与教学过程的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

3. 简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四、材料分析题

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张老师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

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

的一半”。王老师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对

于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表述,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再说出

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在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问题:两位教师同样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为何

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分析其原因。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的特点是( B )A

A.自我中心主义

B.获得物体守恒概念

C.假想观众

D.泛灵论

2.儿童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开始于下列哪个阶段?A)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短暂的、强烈的、具有暴发性的情绪状态称之为( B)。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4. 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 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补偿

D.联觉

5.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A )D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6.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儿童面临的心理危机是( A )C

A. 主动感对内疚感

B. 勤奋感对自卑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亲密感对孤独感

7. 某个学生的实际年龄是10岁,智力年龄是8岁,该生的比率智商是?(A )

A.80

B.125

C.90

D.100

8. 下列关于儿童心理机能发展关键期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C )D

A.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B.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C.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D.15岁是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9.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 B )。

A.发散思维

B.抽象思维

C.形象思维

D.直线思维

1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表明个体的人格特征是(B )。

A.稳定性

B.差异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2.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并主导着人们的职业发展前景。

3.心境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来得快去得快。

三、简答题

1.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

2.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有哪些特点?

3.简述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

许多中学教师常常先设置问题然后导入新课,上课时边讲边在教室走动,语调抑扬顿挫,并在授课过程中交替使用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等。

请运用注意规律加以分析。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健康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心理疾病自杀率最高的是(A )。

A.抑郁症

B.强迫症

C.焦虑症

D.恐怖症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属于哪类心理测验?(D )

A.智力测验 B.学习诊断测验 C.成就测验 D.人格测验

3.小明一见到老师就出现发抖、脸红、出汗等症状。这属于(A )B

A.焦虑症 B.恐怖症 C.抑郁症 D.人格缺陷

4.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这种方法是(C。

A.强化法

B.惩罚法

C.自我控制法

D.示范法

5. 20世纪20年代,首创松弛训练法的代表人物是(A )。

A.雅各布松

B.斯金纳

C.华生

D.弗洛伊德

6.下列不属于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是( C )。B

A.全身松弛训练

B.示范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7.理性情绪疗法的提出者是()。C

A. 沃尔朴

B.雅各布松

C.艾利斯

D.阿德勒

8.在进食障碍中,下列哪类是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D)

A.渴食

B.贪食

C.异食癖

D.神经性厌食

9.在睡眠障碍中,影响儿童发育,导致精神功能暂时失调因素是(C

A.失眠

B.过度思睡

C.夜惊

D.梦魇

10.少年性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

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这属于( D )。B

A.性困扰

B.性偏差

C.性压抑

D.性兴奋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 焦虑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和系统脱敏等;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制等。

3. 中学心理辅导兼有矫治、预防与发展三种功能,且是矫治重于预防和发展。

三、简答题

1.中学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

2.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

王晓是初三学生,每到期末考试不是生病就是失眠,在考场上常常会出现熟记的知识提笔忘字。请问,王晓的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心理问题?分析其心理原因和适合的心理辅导方法。

第四章学习理论

[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学习?()

A.青春期嗓音的变化

B.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提高了比赛成绩

C.遇到交通事故体验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D.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2.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会骑自行车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A.智慧技能

B.动作技能

C.行为规范

D.解决问题

3.根据加涅对学习层次的分类,把猫、狗等归纳为动物,这种学习类型是()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规则学习

D.概念学习

3.“熟能生巧”符合桑代克提出的哪一条学习规律()

A.准备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近因律

4.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奥苏伯尔

5.老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这属于()。

A.分化

B.负强化

C.泛化

D.正强化

6.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消失,这属于()

A.强化

B.消退

C.分化

D.惩罚

7.背乘法表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A.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加涅

C.苛勒

D.奥苏伯尔

9.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要经过的过程是()

A.注意

B.编码

C.提取

D.预期

10. 认为学习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新的假设。这种学习理论是()

A.建构主义

B.信息加工主义

C.认知同化说

D.认知发现说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班杜拉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并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即:准备律、练习律、结合律等。

3.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就是发现学习。

三、简答题

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3.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学习观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问题1:该案例体现了谁的学习理论?

问题2: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3: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第五章学习动机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哪种动机理论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倾向”?()

A.强化理论 B.麦克兰德的成就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归因理论

2.心理学上把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称为()。

A.动机 B.需要 C.价值观 D.定势

3.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己脑子太笨,这属于()。

A.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B.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4.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教师撤除对他的批评,教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5.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6. 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A.诱因 B.问题情景 C.学习期待 D.强化

7. 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9.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 B.生理需要

C.自我实现 D.爱与归属

10.当任务困难或复杂时,最有利于解决任务的动机水平是()

A.低动机水平

B.高动机水平

C.中等动机水平

D.与动机水平无关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就越高。

2.外来动机与内在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是不同的。

3.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2.简述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3.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小明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妈妈问他,怎么没有考好啊?小明有时候说,这次考试太背,试卷有点看不清楚;有时候说,我们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有时候则说,我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没考好等等。一次又一次考试过去了,一学期又一学期过去了,小明的成绩依然不理想。

问题一: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现象;

问题二:如何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

[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是()。

A.正迁移 B.纵向迁移 C.负迁移 D.横向迁移

3.根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可将迁移分为的类型是()。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属于的迁移类型是()。

A.顺应性迁移 B.一般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同化性迁移

5.何种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A.共同要素说

B.经验类化理论

C.形式训练说

D.关系转换理论

6.苛勒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关系转换理论 D.经验类化理论

7.哪一种迁移理论可视为概括化理论的补充?()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8.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相似性 B.概括经验 C.学习策略 D.心向

9.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0.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这种现象是()。 A.迁移 B.变式 C.原型启发 D.定势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学习苹果、香蕉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迁移是正迁移。

2.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概括。

3.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

三、简答题

1.学习迁移的含义是什么?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学的启示。

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初中生小明不喜欢上英语课,李老师分析了小明的原因后,从单词入手,如先教会小明学习Monkey(猴子)后,将M改为D,即Donkey(驴),小明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单词。

问题一:分析李老师教法的理论依据。

问题二:分析李老师促进小明学习迁移的策略

第七章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程序性知识也叫()。

A.操作性知识 B.感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通过书本传播的知识是()。

A.隐性知识 B.显性知识 C.个体知识 D.公众知识

3. 学生学完“杠杆”的概念后再学习“定滑轮”,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组合学习

4.儿童熟悉了“飞机”“火车”“自行车”这些概念后,再学习“交通工具”这个概念。这种学习称为()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D.接受学习

5.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6.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提出者()

A.安德森B.加里培林

C.冯忠良D.潘菽

7.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暂时停顿现象。这是()

A.个别差异B.起伏现象

C.高原现象D.重复现象

8.对于操作技能的培训,我们要建立稳定清晰的感觉是()

A.视觉B.听觉

C.触觉D.动觉

9.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A.内潜性B.客观性

C.减缩性D.观念性

10.冯忠良提出的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A.动作的定向阶段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分析)

1.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死记硬背的过程。()

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由知觉到运动的转换。()

3.举重、游泳、打球等主要是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的动作。()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3.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位教师讲解“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了解、熟悉了教学内容,然后借助解题模式进行讲解,并协助学生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提前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1::该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哪种技能训练?

问题2:技能形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加以分析。

第八章学习策略

[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

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2. 有学生用“班头”来记忆外语单词“Battle”,他运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3. 如果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识策略

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5.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6.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

A.一览表 B.双向表

C.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7.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8.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

9.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一定的帮助。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像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10.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自我控制 B.自我认知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

3.从信息加工的流程可以将资源管理策略具体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三种。

三、简答题

1.请简述有哪几种典型的学习策略。

2.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

某中学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管理班级中进行了一些进行改革与实践,在班级大力倡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仅没有提高,而且部分学生在一些事实性知识较多的课程比如历史课的学习方面还出现了倒退现象。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王老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做法。

第九章品德的形成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两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B.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特征

C.态度所涉及的范围要比品德大

D.态度与品德的结构不一致

2.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认同 C.接受 D.内化

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5.每当想起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就会唤小李对那种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并激励着小李去战胜困难。这种道德情感是()。

A. 直觉的道德感

B. 理想的道德感

C. 理性的道德感

D.想象的道德感

6.“亲其师、信其道”。这体现的品德结构之一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7.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特点的阶段是()。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8.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被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体现的是()。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0.价值内化的最高水平是()。

A.性格化 B.组织 C.评价 D.接受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道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成“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3.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已由动荡走向成熟。

三、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2.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

马晓红是一个高一住校的学生,家境比较富裕,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家里几乎没干过家务。轮到她值日的时候经常缺席,自己床铺常常乱七八糟,还经常嘲笑家境不好的同学是土包子。学习态度也很散漫,上课经常看手机,不能集中注意听讲。

问题一:从品德结构分析该同学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二: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三;简要说明适宜的德育方法。

第十章教师心理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体现教师思维能力的特征是()

A.社会性 B.创造性 C.直观性 D.形象性

2.教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A.育人的角色 B.研究的角色

C.代理的角色 D.管理的角色

3.李老师总是担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如何看我?”。这说明该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阶段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自我阶段 D. 关注情境阶段

4.张老师常常反思自己的品德、行为和处世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唯恐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心理是()

A.学习的促进者 B. 班集体的管理者 C.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D.教学的研究者5.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这体现的教师心理特征是()

A.认知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意志特征

6.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

A.经验+评价=成长

B.经验+反思=成长

C.经验+练习=成长

D.经验+榜样=成长

7.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境,对此进行讨论分析。这种反思方法是()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8.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进行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然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师成长方式是()

A.课堂教学观摩

B.专门训练

C.微格教学

D.反思教学经验9.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效应是()

A.罗森塔尔效应

B.蝴蝶效应

C.光环效应

D.马太效应

10.把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学者是()

A.波纳斯 B.尼利 C.福勒 D.布鲁巴奇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开展微格教学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

2. 教师常与天真活泼的学生在一起,不会有心理问题的。

3.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三、简答题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3.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有位语文教师在工作总结中写到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想,她说:学生的作文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我及时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提高写作水平。

问题:请结合案例谈一下教学反思的含义以及教师常用的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哪几种?

第十一章班级与课堂管理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课堂管理的功能?()

A.维持功能 B.发展功能

C.改造功能 D.促进功能

2.何立婴(1995)把教师领导风格分为强硬专制型、仁慈专制型、民主权威型

和()四类

A.放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冷漠型

D. 冷漠专制型

3.教学团体的学生数影响着课堂管理,这个重要因素是()

A.教师领导风格 B. 班级性质 C.班级规模 D.教师期待

4.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思维惰性、反应迟钝、无精打采等表现,这种课堂气氛类型是()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期待的

5.小红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积极主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多样性 B. 实践性 C.综合性 D.自愿选择性

6.学校组织的纪念日活动、晚会、文艺主题会等,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这种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

A.个人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小组活动 D.社会活动7.个体由外部纪律要求逐渐内化而形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这种纪律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 群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8.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所花的时间属于哪一层次的课堂教学时间?()

A.分配时间 B. 教学时间

C.投入时间 D.学业学习时间

9.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不服从行为等属于哪一类课堂问题行为?() A.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 B. 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

C.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 D.社会方面的问题行为

10.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言语相互作用的“活动区”?() A.座位前几排 B. 座位中间竖排

C.座位两边竖排 D.座位中间几排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们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学生群体。

2.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3.班级一旦建立,班集体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简答题

1.课堂管理具有哪些功能?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3.简述课堂纪律的概念及其类型。

四、材料分析题

由于郑奇龙同学的学习差、思想差、表现差,步入中学不足10天,就受到了班主任赖荣旺老师的高度关注。经多方了解,分析其后进成因后,赖老师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频频找他聊天,细致地观察他的言谈举止、了解他的喜好,分析他的思维模式、思维方法,发现他个性较强,好胜心强,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等运动。赖老师适时调整了“聊天”的内容,逐步引入关于篮球的话题,指导他学习篮球技术,进而借助学校举办班际篮球赛之机,激发他的好胜心,鼓励他为班集体的荣誉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七(3)班在班际篮球赛中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成功的体验使郑奇龙同学获得了自信心,同时也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赖老师把“聊天”正式改为谈话:讲道理、谈人生、分析他的前期表现与当前转变,鼓励他把精力转入到学习上去,进一步激发他的“取胜”欲、唤醒他的求知欲。郑奇龙同学的学习成绩在逐步上升,体验着学习带来的快乐,精力也就不放在“搞破坏”上了,思想转变了,表现变好了,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不断地巩固、加深其行为模式。

问题:请结合案例谈谈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班主任如何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09教育心理学习题册

教育心理学习题册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 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 1.我国古代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2)、(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2)、(3)探究、(4)行动。 4.实验教育学派产生于,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5.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6.桑代克于年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1)、(2)、(3)。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 A.卡普杰烈夫 B.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A.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得成熟时期所对应得年代就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得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得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得著名心理学家就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就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7、教育心理学得创始人就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得作者就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得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得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就是教育得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著作就是俄国得()1877年出版得《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 B、乌申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11、()就是教学内容得载体,就是教学内容得表现形式,就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得工具。 A、教学环境 B、教学过程 C、教学媒体 D、教学手段 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得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得研究成果。 A、布鲁纳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得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得成果简单得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了心理学得“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得观点,她就是前苏联著名得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 B、布隆斯基 C、鲁宾斯坦 D、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得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就是在活动中形成得,就是前 苏联著名得教育心理学家()。 A、鲁宾斯坦 B、维果斯基 C、布隆斯基 D、列昂节夫 15、在教育心理学中,()不仅就是课堂管理研究得主要范畴,也就是学习过程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 得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6、在学与教得过程中,要有意传递得主要信息就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7、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得就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8、学习得主体因素就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教师 B、教学环境 C、学生 D、学校领导 19、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就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得出版为标志,其作者就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姆 D、詹姆士 20、教育心理学研究得核心内容就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得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管理过程 E、互动过程 23、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得研究课题,即()。 A、如何教 B、如何评价 C、如何学 D、如何管理 E、学与教之间得相互作用 1、B 2、C 3、C 4、D 5、D 6、D 7、B 8、D 9、B 10、A 11、C12、A13、A 14、A 15、C 16、C 17、B 18、C 19、B 20、B 21、ABCDE 22、ABC 23、ACE 24、ACDE 25、BD 26、ABCDE 27、ABDE 28、BE 29、ABCDE 30、BCE 31、ABC 32、ABCDE 33、ABCDE 34、ABCD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