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关键词:工人运动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香港海员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主要工作。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①,总部原设在上海,后来迁往北京,并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建立了分部。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创办刊物《劳动周刊》,开办补习学校,派党员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 ,党在工人中和整个社会上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一百多次,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包括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罢工高潮,这些罢工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香港海员罢工

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它开始于香港,波及于长江,前后经四个月。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他们在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克服港英当局的种种阻挠和破坏,将罢工坚持了五六十天,使香港的海上航运、市内交通和生产事业全部陷入瘫痪,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七十年来赫赫奕奕的大英帝国主义终于在中国海员的威力之下屈服了”②。这次罢工由于它的反帝性质,得到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支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也对长江海员罢工给予援助。罢工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①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1921年6月(一说为8月)成立于上海。主任张国焘,干事有包惠僧、李启汉、李震瀛、董锄平、许白昊等。出版机关报《劳动周刊》。

② 《邓中夏文集》,第476页。

动周

刊》

香港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江西省萍乡县的安源煤矿和由煤矿通到株洲的铁路)工人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

安源路矿俱乐部

安源路矿共有工人17000余人。19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会)宣告成立,9月初,毛泽东来安源对罢工进行部署。接着,刘少奇也来此工作。为了要求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的权利和增加工资,9月14日,罢工开始。罢工工人提出要求保障工人政治权利、改良工人待遇等十七项条件。路矿当局在收买工人领袖、刺杀李立三等阴谋遭到破产后,竟电请当地军阀在安源设立戒严司令部。当刘少奇前往谈判时,数千名工人为保护自己的代表,一度将戒严司令部包围。共产党在罢工中采取了恰当的斗争策略。刘少奇说过:“要事先告诉干部和党员:革命的目的是夺取政权。在没有取得政权以前,工人是不能得到完全解放的。所以,罢工中所提出的条件,只能是有限的。谈判的结果,也一定是有限的。只要达到增加工资和承认工人俱乐部,就宣布罢工胜利,结束罢工。”①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所提的大部分条件,坚持了三天的安源罢

①转引自《陆定一文集自序》,人民日报1991年3月13日。

工宣告胜利结束。工人俱乐部成员迅速由罢工前的700人发展到1万余人。

安源路矿工人庆祝罢工胜利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开滦煤矿(在河北省唐山—带)工人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1922年10月23日开始,开滦矿工为增加工资和要求承认工人俱乐部等举行罢工。拥有5万矿工的开滦煤矿罢工坚持了20多天,矿工还组织纠察队维持秩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彭礼和等指挥了这场斗争。罢工中,在矿局门前示威的工人被前来镇压的军警打死数人,打伤50人。但罢工工人并不因喋血而气馁,他们中没有一人私自复工;只是考虑到罢工旷日持久、难以坚持,才在矿局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后,接受有关方面的调停,忍痛复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主要领导人是张国焘、罗章龙等共产党人。京汉铁路是重要的交通命脉,它的收入是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军阀吴佩孚派军警包围大会会场,不准工人开会。工人代表毅然冲进会场,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当天,总工会会所被反动军警捣毁。总工会移到湖北江岸办公,决定在2月4日举行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2月4日上午,从长辛店到江岸1000多公里长的京汉铁路,各种车辆在三小时内全部停开,大罢工开始。到第三天,武汉各工团代表和江岸1万多名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这一天,在江岸英国领事馆内,帝国主义与军阀在策划屠杀罢工工人。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调动军队,在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疯狂屠杀罢工工人。工人死5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40余人。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敌人绑在车站的电线杆上,敌人向他身上连砍数刀,逼他下令复工。林样谦坚强不屈,大声喊道:“头可断,工不可上!”最后,慷慨就义。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面对敌人的屠刀,从容地说:“你们杀了我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万个施洋。”这就是历史上的“二七”惨案。因此,这次大罢工又被称为“二七”大罢工。

2月9日,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工团联合会联合发出复工的命令。大罢工失败了。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显示了党的组织发动能力,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锻炼了工人阶级的队伍,密切了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的联系,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提高了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为党的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加强,1922年6月,中共中央计划多接收工人党员。随着工人斗争的发展,工人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物,如苏兆征、史文彬、项英、邓培、王荷波等,他们先后参加了党的队伍。

同时,中国共产党从罢工遭到镇压的教训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大力开展农民运动,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几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迈进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 《中国工人运动史教材简编(1919—194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 《中国现代史(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二七纪念塔

11 新建筑运动

新建筑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特征: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又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代表人物: 拉斯金、莫里斯 ①这一派的艺术家们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认为机器产品粗制滥造; ②他们也反对当时的复古思潮,在建筑上不抄袭历史样式; ③崇尚自然的思想,提倡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形式; ④主张建筑要表现材料的自然美。 ⑤局限性:把机器看成是一切文化的敌人,只主张以手工艺方式进行生产,成本高昂,不宜推广。 红屋: 1)“红屋”又称“莫里斯住宅”,位于伦敦郊外,由建筑师韦布设计建造,为“田园式” 住宅,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建筑。 2)建筑特点: ①住宅为L形平面布局,共两层。首层为服务性用房,主人卧室和其他休息用房设在二层; ②内部空间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位于南侧的楼梯将上下两层空间联系起来,各个房间功能流线安排合理得当; ③采用不规则平面,每个房间都有充足的日照。 3)艺术特色: ①“红屋”外观充满浓郁的田园气息,形态自由活泼; ②高坡顶根据房间大小,灵活地穿插在一起; ③外墙主要使用红砖墙,不加粉刷,没有繁琐的装饰,创造出安逸舒适的居住氛围; ④非对称布局,按功能要求安排房间,突破了传统住宅的面貌与布局手法,在居住建筑设计合理化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⑤表现了建筑材料的自然属性,使用当地的红砖,不加粉饰,不加装饰,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崇尚自然的思想。 “红屋”艺术造型独特,是功能、艺术、材料相结合的范例,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有积极地影响。 新艺术运动: √特征: ①19世纪80年代兴起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②认为建筑艺术的革新的目的是要在绘画、装饰与建筑上创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极力反对历史样式。 ③在装饰主题上喜用自然界生长的草木形状的线条。在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铁构件。 主要思想及表现: ①主张艺术要来源于自然,学习自然,受工艺美术运动和莫里斯的影响较深; ②崇尚曲线,新艺术运动又称“曲线风格”,从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灵感,创造以自然纹样为母题的装饰曲线; ③善于使用铁构件。将铁加工成流畅的曲线,将其运用到建筑装饰中。 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设计人:霍塔尔(比利时)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设计人:费尔德

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缺点

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缺点 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缺点 到20世纪20年代,新建筑运动进入高潮,其中以“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流传较广。促使中国现代建筑形成的客观原因有:随着市场上各种生产技术与生产材料的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业不同模式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使得建筑业不断地以旧换新,不断地向前发展;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人们对建筑业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有了各种新的要求;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建筑师们不得不给现代建筑物赋予各式各样的新功能;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口剧增,使得建筑学家们在构思建筑物的结构时不得不考虑建筑空间所能承 载的人从而现代房屋建造量急剧增长,楼层越来越高,建筑类型也不断增多。 1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点 1.1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 建筑的使用要求,如居住、饮食、娱乐、会议等各种活动对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基本因素,建筑各房间的大小,相互间联系方式等等,都应该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现代建筑已不像古代建筑那样,在古代社会,人类居住等活动分化不细,建筑功能的发展也不是十分成熟,如中国古代木构架大屋顶式建筑形式几乎可以适用于当时所有功能的建筑:居住、办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逐步提高,越来越注重于对生活的享受,所以现代的

建筑师们在建筑构思时必须考虑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如:安全性、耐久性、实用性、抗震性,从而进行在已有的建筑中改进现代建筑的风格与功能。 1.2 现代建筑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 现代建筑不仅讲究外观的优美,同时也注重技术的合理性。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的外观已不同于古代建筑,不再只像宫殿、庙宇等。现代建筑比起古代建筑更善于根据地域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型建筑,其在结构技术上也表现出现代技术的高超性,如: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是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成功在于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分不出先有山林、溪水,后有别墅;还是先有别墅,后有溪水、山林;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师将已有建筑及环境特征作为新建筑的创作基础,建筑着眼于历史文脉的继承和总体的协调,平面形成对大礼堂的围合,体量高度控制在低于礼堂5m左右,将新馆、老管及礼堂构成了一个整体和谐的环境。 1.3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实质,是建筑设计师空间设计及其表现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现代建筑不仅注重外观,而且更注重建筑空间内部的设计。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内部的不同要求,现代建筑空间内部已出现不同于古老建筑

中外建筑史各章练习题

第1章原始社会的建筑 1.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2.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3.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 ) A 干阑式建筑 B 木骨泥墙房屋 C 穴居 D 巢居 第2章奴隶社会的建筑 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内之为城,城外为之郭,其中郭又称为:( C ) A子城 B大内 C罗城 D内城 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 B ) A 春秋 B 西周 C 战国 D 商 4.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5.夏商时期宫殿的形式是:( A ) A茅茨土阶 B高台宫室 C宏大的前殿与广阔的宫苑相结合 D纵向三朝五门布置 第3章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 1.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 B )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3.秦汉时期宫殿的形式是:( B ) A茅茨土阶 B高台宫室 C宏大的前殿与广阔的宫苑相结合 D纵向三朝五门布置4.祖宗祭祀由庙祭到墓祭的转变发生在:( B ) A秦 B西汉 C东汉 D唐

5.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A 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B 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 C 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D 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 第4章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 1.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 )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 C )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第5章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 1.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2.天安门的屋顶形式是( B )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北京故宫天安门前院落的形状为:( A ) A凹字形 B工字型 C“L型” D“T字形” 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D ) A 全部青色 B 全部绿色 C 全部淡蓝色 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 5.《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A 明 B 唐 C 宋 D 清 第6章中国近现代建筑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教材整理1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 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再掀高潮。 (3)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4)直接因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会晤世界工业博览会和1863年英、法工人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 2.成立: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4.意义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加强了国际工人的团结。 [误区警示] 国际工人协会是各国工人政党的领导组织 错误。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起来,仅是成立

了一些工人团体。国际工人协会建立的目的是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加强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才纷纷建立起来。 教材整理2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军压境。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措施 (1)军队建设:以国民自卫军代替资产阶级反动军队。 (2)政权建设:由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等十个委员会。 (3)民主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待遇: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结果 (1)失败:梯也尔军队疯狂反扑,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占领巴黎,巴黎公社革命结束。 (2)原因 ①根本原因: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5.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43“学习思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 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 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 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 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 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 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 《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 《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 《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 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 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 “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 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 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 谈话:《国际歌》是为了纪念什么运动而创作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国际工人运动如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情况怎样? 二、出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2,掌握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过程。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英国宪章运动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讲述:请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一) 1,阅读教材第106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 (1)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时间、纲领、中心内容、性质分别是什么?分析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 (2)欧洲最突出的三大工人运动有哪些? 2,阅读教材第107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②马、恩为创立科学理论开展的革命实践活动。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作者、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3,阅读教材第108~109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 ①巴黎公社创立的背景,建立情况和意义,什么是“五月流血周”? ②《国际歌》创作的背景,词、曲作者分别是谁?《国际歌》广为传唱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 (一)先学 (1)机器大工业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对立的社会矛盾,19世纪___________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2)__________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它的政治纲领是 __________,该运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它是世界上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⑴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_______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共同创立了______理论。 ⑵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 ⑶1848年,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国防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经过:①______________(时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 ②_______________(时间),巴黎人民选举产生巴黎公社 ③1871年5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黎公社失败 (3)性质:。 (4)诗篇:欧仁·鲍狄埃的《》 学生读书——划记——讨论——下位探究。 教师巡视——参与——诱导——面授机宜 (二)后教 为增加趣味性、直观性,可插入超链接 四、精讲点拨: 英国宪章运动 1、起因: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资→富有,工人→待遇差→反抗 2、时间:1836—1848年 3、纲领:《人民宪章》 4、中心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参加国家管理。 5、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最全版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2、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2、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习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二、教材要点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相结合的产物)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各国工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因此,工人运动的高涨已经走向联合成为第一国际成立的客观条件。 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利用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的机会,进行了会晤,这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支持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这一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成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3、第一国际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和领导。 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 任务: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此外还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指导思想: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领导人:英国人奥哲尔和克里默是第一国际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为总委员会)的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但几乎所有的国际纲领性文件和决议草案,都出自马克思之手或者体现他的思想,实际上,马克思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领袖,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人。

人教版九年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word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共产党宣言》;19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要紧历史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第一,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巴黎公社的失败深刻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定有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要求普选权和那个目标的最终大都实现,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的必定产物;马克思主义的应运而生则是欧美专门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到较高水平常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巴黎公社的失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现在法国的经济基础还能够承担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第二,人民群众在历史进展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当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巴黎人民挺身而出的首创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品德,在巴黎公社社员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斗争精神差不多上全人类的宝贵财宝,值得继承发扬。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治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教学设计思路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世界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资产阶级从其产生、进展、壮大的过程。任何社会的进展差不多上在社会矛盾的不断冲击下,一步步向前进行的。资本

三次办报高潮

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历史背景 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 “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维新派在全国创办学会30多个,创办报刊50多种,开设学校50多所。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双日刊)——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 ,后应李提摩太的要求而改为《中外纪闻》(双日刊)——强学会的机关报。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五日刊)。 1)《时务报》(旬刊) 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梁启超时年23岁,由于其政论,“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创刊之初,每期发行4千份,后最高达到1万7千份,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2)“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又称“报章文体”、“新文体”等,是以《时务报》上梁启超的文章为标志的一种报刊论说文体。 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里,概括了这种文体的三个特征: a“纵笔所至,略不捡束”; b“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c“笔锋常带感情”。 3)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 《清议报》(旬刊))1898创刊, 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 业务方面颇多改进,记者、党报、机关报等名目均源于该报。 梁启超的《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强调耳目喉舌的功能,提出衡量报刊优劣的四条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24专题八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专题八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选择题 2014年题组(备注:无) 2013年题组(备注:无) 2012年题组 1.(2012·全国大纲卷·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期间 2.(2012·北京文综卷·23)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普法战争爆发 B.第二国际建立 C.两德统一完成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2011年题组 1.(2011·广东文综·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图7 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 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010年题组 1.(2010·福建文综·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2.(2010·重庆文综·21)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伯恩施坦B.季米特洛夫 C.考茨基D.罗沙·卢森堡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单科·2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07年题组 1.(2007·宁夏文综·32)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的酝酿 一、新建筑运动背景: ?1、社会背景: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转向垄断竞争 ?2、建筑发展: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广泛地运用,在建筑形式上掀起了创新的运动。 ?3、建筑思潮:强调简洁与工业化,强调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 二、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新建筑运动 ?主要流派与思潮: ?技术前提: ?冶金、动力、能源、机械、电气等工业飞速发展 ?社会急需各类功能实用、建造快捷的建筑 ?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应用 ?新的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陆续出现 ?各种大跨度建筑和壳体结构相继产生 ?新型建材不断投入使用 ?建筑设备快速发展 ?施工技术提高、进度加快 ?1、探求新建筑的先驱: 1)、人物: 申克尔Karl Fredrich Schinkel 桑珀Gottfried Semper 拉布鲁斯特Labrouste 2)、探求焦点: 建筑的时代性、建筑形式与建筑手段的关系、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的关系。 ?人物?a?a申克尔Karl Fredrich Schinkel : 提出建筑时代性问题。 ?代表作品?a?a柏林皇家美术馆Altes Museum ?人物?a?a桑珀Gottfried Semper 提出建筑形式应与建筑手段相结合。 ?主要著作?a?a《工业艺术论》 (Industrie und Kunst ) ?主要著作?a?a《技术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 (Der Stil in den technischen und techtonischen kunsten) ?人物?a?a拉布鲁斯特Henri Labrouste 大胆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造型开始净化。 ?代表作品——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 ?Library of Sainte Genevieve ?代表作品?a?a法国国家图书馆 ?Bibliotheque Nationale of Paris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目的: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以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特点:强调中世纪的手工艺,采用当地建筑方法,在建筑上表现为将建筑功能、建筑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在一起。 ?局限性: (1)把机器看作是一切文化的敌人,违反了社会发展潮流; (2)主张手工作坊形式,成本高,无法推广。 ?人物?a?a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1、掌握: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2、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积极参与、努力进取,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把知识点在书上标注清楚。 2、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出来,以备学习讨论中与小组共同完成。 小锦囊:理清知识脉络,弄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掌握本部分历史的关键。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中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斗争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巴黎公社,即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Ⅰ、教材助读: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背景:19世纪上半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了革命。随着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越来越差。 目的:19实际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条件、提高积极进行斗争。常识了解: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 2、英国宪章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的目的:工人们要求取得,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运动的政治纲领:运动的特点:是一场、的运动。宪章运动中工人最想获得什么权利?。宪章运动的性质:。宪章运动的意义:也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①经济条件;②理论基础;③阶级基础; ④实践基础。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组成部分: 标志: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三部分。 3、《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揭示了必然要被代替的客观规律;③号召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上而下地进行“启蒙”。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 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 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时务报》 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 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xx工作有所改进 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 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

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标志着马克思主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19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重要史实。 通过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心中的疑问,逐层深入,讨论和探析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工人的最初斗争形式及其以后斗争水平的逐步提高;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尚情操以及他们所创立理论的正确;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发扬.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播放《国际歌》,师生轻唱. 师:同学们,这首《国际歌》在世界上传唱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它激励着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受压迫的人起来反抗,这首歌是著名的法国工人运动领导者之一欧仁·鲍狄埃为纪念国际工人运动而作的,19世纪的工人运动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出示题目) 讲授新课: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新建筑理论

一、新建筑的萌芽 (一)工业革命后至十九世纪未西方建筑界概况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美先进国家逐步推翻了封建制度,冲破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资本主义生产力。1960—1830年的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了繁荣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也处于飞跃发展的状态。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的新发明、新发现,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新生的实验自然科学的光辉成就鼓舞下,人们的热情由宗教转向科学、崇尚理性,试图完全摆脱过去的陈规旧俗的约束,强调要让人的自己去感觉分析事物,寻求自然的真正“形象”。人们坚信自己是作为总的进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存在,相信大自然的和协以及人们具有掌握大自然的规律的能力。这时,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较大。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摆脱封建思想体系、圣经教条主义的束缚,它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思想意识正是这时期出现的古典复兴思潮的思想基础。 然而,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却也引起了一些新的严重的问题。城市化速度的过快,造成了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的恶性膨胀。乡村人口的不断拥入城市又造成了城市住宅的严重危机。工业革命产生了根本的社会变革,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贫富悬殊的局面,“自由、平等、博爱”对于城市贫民来说只是一个空的口号。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这一时期的建筑活动主要可以概括为下列

几个方面: 1、对城市规划的种种探索。这些探索都基于如何解决城市不断恶性膨胀的问题。其中著名的有“巴黎改建”、“新协和村”、“花园城市”、“工业城市”、“方格形城市”等等。这些探索中,有些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也有些企图回归一种自然的生活。但它们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影响。 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这就产生了一些新生活、新社会需要的,崭新的建筑类型。其中许多新的建筑类型如博物管、博览会、办公楼等等代之教学、宫殿而成为新的社会条件下的主要建筑。 3、建筑师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解决新的建筑类型和旧的形式、风格的方法。其中可以分为两种倾向。其一是在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的范围内的建筑风格、形式中挑挑捡捡,寻求合适的形式来表达新的建筑内容。这种倾向表现为当时出现的古典复兴思潮,包括“罗马复兴”、“希腊复兴”、“折中主义”等等流派。其二是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表现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这种倾向中的种种探索成了现代建筑运动的先声。 4、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得这一时期有可能产生出大不同于以住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一般地概括为开放空间(open space)。开放空间的意义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表现出,如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下产生的硕大、透明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室内概念的空间。1851年伦敦出现的水晶宫即是一例。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也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6-17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主备人:审核人: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 2.能力要求: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情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全面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难点: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学习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将经验上升为理论(个人因素) 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1 强大(直接原因) (二)合作探究 阅读以下某位历史伟人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⑴上述是哪位历史伟人的事迹? ⑵该位历史人物与谁共同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称为什么?该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⑶依据这位历史人物的个人条件,他完全能够过一种舒适、安定的生活。而他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生活之路?你是如何看待他选择的这条生活之路的? 【巩固训练】 选择题 1、[2011·安徽]世界上第一次以取代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A.《人民宪章》 B.《国际歌》 C.《共产党宣言》 D.《共同纲领》 2、[2011·海南]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向世界发生了无产者的呐喊:“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这句话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人民宪章》 3、 [2011·西宁]下列选项中,与《共产党宣言》内容相符的是() A.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C.争取了工人阶级的普选权D.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2011·邵阳]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发起“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征询投票活动,最终马克思以票数第一当选。马克思当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领导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 B.创立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理论 C.参加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D.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2011·苏州]下图中的领袖人物依次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些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共同主题()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D.无产阶级革命引导者 6、[2011·芜湖]“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与这一雄壮的旋律有直接联系的事件是() A.英国的宪章运动B.法国的巴黎公社 C.俄国的十月革命D.印度民族大起义 7、 [2011·莆田]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被人们经久传唱,这就是著名的( D ) A.《神曲》 B.《命运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 D.《国际歌》

8.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知识点)

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第一次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第一国际”) 1.时间、地点:1864年、伦敦。 2.原因: (1)经济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3)社会条件:1857年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4)直接原因:1863年,英法两国工人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 3.概况: (1)名称:国际工人协会。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 (3)实际领导人:马克思。 (4)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5)性质: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组织。 (6)任务: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4.意义: (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2)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5.结果:随着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第一国际组织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二)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2.过程:1871年3月18日革命;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 3.措施: ⑴政治:废除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主权在民) ⑵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代表人民(工人)的利益。 4.性质: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特点:巴黎公社是对以往工人运动的总结,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暴力性和政治性的特点(没有政党的领导、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6.地位与意义 ⑴具有首创精神,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关键词:工人运动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香港海员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主要工作。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①,总部原设在上海,后来迁往北京,并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建立了分部。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创办刊物《劳动周刊》,开办补习学校,派党员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 ,党在工人中和整个社会上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一百多次,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包括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罢工高潮,这些罢工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香港海员罢工 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它开始于香港,波及于长江,前后经四个月。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他们在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克服港英当局的种种阻挠和破坏,将罢工坚持了五六十天,使香港的海上航运、市内交通和生产事业全部陷入瘫痪,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七十年来赫赫奕奕的大英帝国主义终于在中国海员的威力之下屈服了”②。这次罢工由于它的反帝性质,得到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支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也对长江海员罢工给予援助。罢工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①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1921年6月(一说为8月)成立于上海。主任张国焘,干事有包惠僧、李启汉、李震瀛、董锄平、许白昊等。出版机关报《劳动周刊》。 ② 《邓中夏文集》,第476页。 《 劳 动周 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