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书全文+译文+书评

素书全文+译文+书评

素书全文+译文+书评
素书全文+译文+书评

素书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

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

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

谬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

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怨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

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

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

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

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

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

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

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辱。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毙。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

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失者慎将失,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

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

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

可也!

书评

书中讲述的五大问题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

一、阐明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

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二、阐明了用人原则。作者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是故其

无异儒家的理性意识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总结,有著指导性意义。

三、为别人做事时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

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

‘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

四、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茍得’(反对短期行为)‘后令缪前者毁’(政策必须备有连续性)‘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识和非神观念)。这些,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

五、阐述了自己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事业能否亨通的关键。作者提出‘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

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给如何处理好各种

关系提出了借鉴。

六、奖赏刑罚,合情合理;法律制度,简单易行,礼之根本!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化

人之心化己,当如是也。

译文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离,缺一不可。虽然五位一体,但层次有别,所以分而用之则误,合而用之则吉。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道的约束,道也寓于

万事万物之中,因此我们身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也就是说,道的神奇之处还在

于万事万物虽受制于道(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但又无法清晰追溯其发展的轨迹。好比是

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但空气的的确确在我们的周围甚至身体内存在着。好比是任何

圆形均有圆心存在,但圆心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大小,不可见。

德,是人对于道的心得,也是万事万物受制于道的表征。德是在人的身上具体体现道

的存在,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种人格化。道如规矩,而德如方圆。得道深则德也深,得

道浅则德也浅。所以,德有深浅之分,德有贤愚之别。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浅,

视造化之功而定。尽管如此,毕竟鱼有鱼途,虾有虾道。依德而行,人可使自己的欲求得

到满足;符合德的要求,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因此各得其所。故曰,道者如河流,德者如堤岸,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各有所得也。道者如三千弱水,德者如瓠瓢,举

水几何,视瓠瓢之器量而定。故德有上德与下德之分。

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亲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如雨润土。有仁慈、聪慧、善良的

情怀是促成仁的基础条件。

义,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义中蕴涵着理,所以人们根据义中之理奖善惩恶;以义的原则作为建立功业的基础条件。

礼,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法则。人人遵循礼的规范,才能兢兢业业、勤奋努力,

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

以上五个方面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缺一不可。

凡是贤明能干的人物以及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够看清国家盛衰的规律,也懂得存亡

的道理;既了解治理乱象的途径,更知晓隐退仕进的方法。其中的奥妙在于:盛衰有其规

律性,成败有其定数,治乱在于能分清势之正逆,去留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因此,当条件不成熟时,甘心隐伏,静守正道,加强准备,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来临

而有所行动,则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看破玄机,顺势而为则能成就绝世之功。假如生

不逢时,只不过无闻于世而已,不会有大的损害。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智慧就比别人高,

名气也比别人大。

正道章第二

品德高尚,可以让人心悦诚服;诚实可信,可以统一不同政见;以义当先,可以服众;才识杰出,可以分辨历史上的得失;贤明睿智,可以明析当下的事理,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俊”。

行为举止可以为楷模,聪明智慧可以解疑难,道德诚信可以守契约;廉洁公正可以理

财务,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豪”

克尽职守,无所废弛;恪守信义,无所变易;虽遭猜疑,仍能义无反顾;利字当头,

仍能不见利忘义。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杜绝不良嗜好,禁止非分欲望,就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错误的行为,减少邪恶的

念头,就可以纠正过失;杜绝美酒和美色的侵扰,可以洁身自好;

回避嫌疑,远离是非,就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学习,善于质疑,就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守拙慎言,就能修养身心;

恭敬、节俭、谦逊、朴实,就能守身不辱;深谋远虑,就能不陷于困危;结交仁义正

直之人,就能脱离逆境。

虽智慧高远仍能宽厚待人、务实进取,就能让人不离左右。才适其任,能适其用,才

能更好地成就事业。

抑制邪恶,排斥谗佞,可以平息动乱;

以古鉴今,就能不受困惑;确立原则,周密计算,才能应付危机;因势利导,堵疏结合,可以解开社会难题。

全局谋事,顺势而为,不以小处之失为失,不以小处之得为得,才能避免错误;坚定

不移,勇敢果毅,才能建功立业;勤勉不懈,小心谨慎,才能善始善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所谓“志”,就是精神上的特立独行。最大的能力莫过于谋全局,最大的坚毅莫过于忍

辱负重,最杰出的榜样莫过于修德,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好善,最神奇的事情莫胜于至诚,

聪慧源于明辨,吉祥源于知足,苦难源于多欲,悲伤莫过于意志消沉,病情莫过于捉摸不定,短视莫过于小利,心魔源于贪欲,孤独源于恃才傲物,内讧源于猜疑,败政源于自私。

道义章第五

谋划不周密、破绽迭出必遭下属愚弄,有过错而不自知就是愚蠢,纸醉金迷不知悔改

必陷困局,言语招怨必生祸患。政令有违常理将形同虚设,政令前后矛盾注定导致失败。

轻易发怒却无人畏惧必定受到侵犯。当众侮辱人者必招祸殃,杀戮下属必招危险。怠慢应

受尊重之人必招不幸。与人貌合神离必陷孤独。亲近谗佞远离忠良注定灭亡,亲近女色而

疏远贤人必陷昏聩。女子干政必生动乱,私授官职必生乱相。恃强凌弱就是侵犯,名不副

实就是徒耗民脂。宽以待已严于律人者无法处理政务,厚待自己而损害他人者必招众人唾弃。以过失为由,剥夺他人功劳必失人心;下属各怀异心必成孤家寡人。没有给下属授于

合适的职位必定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必定使人沮丧。多许愿少兑现必招怨恨。始迎终弃必定恩断义绝。

付出得少却期望得到厚报必定没有善果。一旦富贵就忘记当初的贫贱必定不会长久。

念旧恶而无视他人的新功劳必招凶险。任用奸邪之徒,必招风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

为他人谋官将陷政事于混乱。抛弃自己的优势必然削弱力量。向心术不正者商讨决策之道

必存风险。

密谋的计策外泄必定失败,豪取寡施者必定衰落。将士贫穷而谋士富裕,国家实力必

招衰弱。贿赂官员大行其道,政治必定昏暗。无视别人的优点长处,却对别人的缺点错误

耿耿于怀必将作风粗暴。对已任用的下属时常猜疑,或者对信用较好的人又不重用都将招

致政治上的混乱。以德治国,民心团结;以刑治国,民心离散。小功劳不奖赏,则无人建

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必生大的怨恨。奖赏不足而处罚有过必定引起叛乱;奖赏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必定造成苛政。喜听谗佞之言,仇视忠谏之言必定灭亡。藏富于民,社

会才安定,搜刮民脂者必定走向残暴。

安礼章第六

怨恨源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源于事前未作周密的谋划;幸福源于积善;灾祸源

于积恶。

饥馑源于轻视农业;挨冻源于忽视织造。社会稳定在于得到有用的人才,社会失衡在

于失去贤人辅政。富裕在于能招来远客,贫穷在于荒废农时。

领导者反覆无常,部属必多猜疑。对领导者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欺凌傲慢,必

定失去亲附。不尊重君侧之臣,关系疏远之臣就轻视这些君侧之臣。常怀猜疑之心必定不

会信任别人;坦诚待人就不会猜疑别人。邪恶之士从无正直的朋友;奸邪的上司从无公正

的部下。

走向灭亡的国家必定缺少贤人辅佐,混乱的政治必定不用能人当政。成大事者求贤若渴,敬重贤才的人待人丰厚。国家走向称霸,人才必定集聚归附;国家即灭亡,贤者就会

先行逃离。

瘠土不产大物,浅水不容大鱼,秃树不栖大禽,疏林不居大兽。山体过于陡峭容易崩塌;沼泽之水过满则会漫溢。

弃玉抱石者如同盲人,羊质虎皮者外强中干。拿衣服不提领子势必将衣服拿倒,走路

不看地面一定会跌倒。

梁柱软弱,房屋会倒塌;辅政者无能,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怨恨,国之根本动摇。大山将要崩塌,基础必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心必先涣散。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必将残破。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也会跟着倾覆;与灭

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走向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一旦发现苗头就应立即回避。担忧危

险的人,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的人,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自然之道则吉,

不符合自然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事都集中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

样的恶运都向他袭来。这不关神鬼之事,而是符合自然之道而已。

善于谋划的人不会遇到困顿之事;没有为长远谋划的人必定有眼前之忧。

志向相同必然人以类聚,同怀仁慈之心必然共同忧国忧民,奸恶之人必定结党营私,

爱好相同必定渴望结交,审美眼光相当必定相互嫉妒,智慧相当的人必定相聚谋划,权势

相当的人必定相互倾轧,利益相同必定互相猜忌,思想相近必定相互响应,气质相近的人

必定相互欣赏,同一类型的人必定相互依靠,行为准则相同的人必定互相亲近,磨难相同

必定使人亲近,觉悟相近必定互相裨益,能力相近必定相互约束,技巧相近必定互相竞争:这是由理数所定,不可与自然之道相违。宽以待已严于律人者与自然之道相违,而宽以待

人严于律已者就顺应了自然之道。与自然之道相违,将遇阻力;顺应自然之道则畅行无阻。遇到阻力易生乱象,畅行无阻则顺应天理。按照上述原理,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就有

了判断标准了。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 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 而名重於后代.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素书原文及译文(完美排版)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素书正道第二》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

翻译实践与评析范文简要

【育才毕业作品(翻译实践与评析)范文简要】 (中文封面页)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本科毕业作品 《欧洲的前景:临近眼前的深渊》翻译与评析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年级2008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二○一二年四月

(英文标题页,单独用一页) Translation and Comments on The Future of Europe: Starring into the Abyss (论文作者名,斜体) Supervisor (指导教师名,斜体)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 A. in English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UCAI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April, 2012

(致谢,单独用一页,向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致谢) Acknowledgements Firstly, I would like to show my deep gratitude and respect to my supervisor …for her / his careful guidance and hard work. Her /His experienced suggestions and continual encouragement have guided me through all my writing process of this paper. Without her /his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Secondly, I want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of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ho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half and three years. Finally, I wish to thank my parents and friends, whose spiritu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ensures my courage in face of difficulties.

《素书》全文翻译

《素书》全文翻译 导读: 《素书》原文译文 原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

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

对于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对于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英语论文科技英语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于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外国文学翻译和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翻译,何来评论?翻译是评论的依据。没有评论,翻译便难于健康地发展,可能会长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不良局面,因此,评论对外国文学翻译起着一种净化和进步的功能。我国老一辈作家、翻译家,尤其是作家兼翻译家,不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而已在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永远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着郑振铎是怎样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评论中国第一个外国文学翻译大师林纾(琴南)的功过: 我们看了这个统计(指林纾所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统计),一方面自然是非常的感谢林琴南凭外,由于他先容了这很多重要的世界名着给我们,但一方面却不免可惜他的劳力之大半回于虚耗,由于在他所译的一百五十六种作品中,仅有这六七十种是着名的(其中尚杂有哈葛德及科南道尔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说二十匕种,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种中,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译的,这大概不能十分回咎于林先生,由于他是个懂得任何外国文字的,选择原本之权全操了和他合作的口译者之身上。还有一件事,也是林先生为他的口译者所误的:小说和戏剧,性质本大不同,但林先生却把很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添进了很多叙事,删减了很多对话,简直变成和原本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纪》、《亨利第六》、《凯撒遗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译得变成了另外一部书了--原文的美和风格及重要的对话完全消灭不见,这简直是在步武却尔斯·兰在做莎士乐府本事,又何必写上了”原着者莎士比亚”及”原着者易卜生”呢? 林先生的翻译,还有一点不见得好,便是任意删节原文。如法国雨果的《九三年》,林先生译之为《双雄义死录》,拿原文来一对不知减少了多少。我们很惊异,为什么原文是很厚的一本,译成了中文却变了一本薄薄的了。然而无论如何,我们统计林先生的翻译,其可以称得较完善者已有四十余种。在中国,恐怕译了四十余种名着

《翻译漫谈》书评

《翻译漫谈》书评︱月旦评︱品乐书会 A Book Review to On Translation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翻译漫谈》一书,是由庄绎传编著的,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庄绎传,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历任北外英语系主任、副校长和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著作英文版的翻译和修订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还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的汉译和双语词典的编审工作。 一、《翻译漫谈》一书的由来 今年元旦假期间,我出差去了上海,大学毕业后已在上海工作的女儿陪我去了繁华的南京路。逃离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和女儿去了附近的一家外文书店,据说那是上海最大的外语书店。就在那里,我遇到了这本《翻译漫谈》。 淡黄色的封面,清新典雅,厚厚的约有45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都是有深度和高度的作品,再者,编著者也是我熟悉的英语专家。翻看了一下内容,甚是喜爱,可一看定价45.00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不会打折。在亚马逊上一般会打到八五折的,我便找了个借口没有买下。 回来后没过几天,我突然收到了这本书的快递。原来是女儿在书店里拍下了这本书的照片,直接从网上给我买来了。我曾为女儿的有心和善解人意还高兴了好一阵子。 二、《翻译漫谈》使我获益匪浅

时至今日,我才把这本书断断续续细细读了一遍,尽管时间稍长了一些,但我自认为学到了这本书的真谛、名家真传。在我三十多年的英语学习中,这是我遇到的最实用,讲解也最透彻明了的翻译书籍。 1. 全书内容都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在实践的基础上写成的,自然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独具匠心,也是每一个翻译爱好者要极力学习的东西。 作者几乎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是通过一个个实例来讲解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以及如何写出地道的译文来,详细解释又为何这样翻译。同时,通过《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英译本,来分析学习优秀的经典译文。这些著作涉及到了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也最贴近我们的生活,著作的英译本也最能代表汉译英的最高水平,值得我们国人研读。 2. 尽管有的书籍也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但大都重理论,只指出两者的不同,却不讲述如何运用,使之形成地道的文字。 我感到特别受益的就是如何做到避免中式英语,而作者就给出了详细的说明:替代、主谓、主从,在英译中要使用这三种方法。 英译汉时,如何理解、如何选词、如何安排句子;汉译英时,如何断句、并句等等都做了详述。 作者讲述的要点都是通过大量的例句来加以说明的,容易理解记忆,就像一位博学的老者娓娓道来,动听而又难以忘怀。

素书原文及解释

素书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英语翻译名篇赏析

Of Studies Francis Bacon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 scholar. 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oy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素书全文+注音+译文

素s ù 书sh ū 全qu án 文w én 原yuán 始sh ǐ 章zh ān ɡ 第dì 一y ī 夫f ū 道dào 德dé 仁rén 义yì 礼l ǐ ,五w ǔ 者zh ě 一y ī 体t ǐ 也y ě 。 道dào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蹈d ǎo ,使sh ǐ 万wàn 物wù 不bù 知zh ī 其j ī 所su ǒ 由yóu ;德dé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得dé ,使sh ǐ 万wàn 物wù 各ɡě 得dé 其j ī 所su ǒ 欲yù ;仁rén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亲q īn ,有y ǒu 慈cí 惠huì 恻cè 隐y ǐn 之zh ī 心x īn ,以y ǐ 遂suì 其j ī 生sh ēn ɡ 成chén ɡ ;义yì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宜yí ,赏sh ǎn ɡ 善shàn 罚fá 恶ě ,以y ǐ 立lì 功ɡōn ɡ 立lì 事shì ;礼l ǐ 者zh ě ,人rén 之zh ī 所su ǒ 履l ǚ ,夙sù 兴xìn ɡ 夜yè 寐mèi ,以y ǐ 成chén ɡ 人rén 伦lún 之zh ī 序xù 。夫f ū 欲yù 为wèi 人rén 之zh ī 本b ěn ,不bù 可k ě 无wú 一y ī 焉y ān 。 贤xián 人rén 君j ūn 子z ǐ ,明mín ɡ 于yú 盛chén ɡ 衰cu ī 之zh ī 道dào ,通t ōn ɡ 乎h ū 成chén ɡ 败bài 之zh ī 数shù ,审sh ěn 乎h ū 治zhì 乱luàn 之zh ī 势shì ,达dá 乎h ū 去qù 就jiù 之zh ī 理l ǐ 。故ɡù 潜qián 居j ū 抱bào 道dào ,以y ǐ 待dài 其j ī 时shí 。若r ě 时shí 至zhì 而ér 行hán ɡ ,则zé 能nén ɡ 极jí 人rén 臣chén 之zh ī 位wèi ;得dé 机j ī 而ér 动dòn ɡ ,则zé 能nén ɡ 成chén ɡ 绝jué 代dài 之zh ī 功ɡōn ɡ ;如rú 其j ī 不bù 遇yù ,没méi 身sh ēn 而ér 已y ǐ 。是shì 以y ǐ 其j ī 道dào 足zú 高ɡāo ,而ér 名mín ɡ 垂chuí 于yú 后hòu 代dài 。 正zhèn ɡ 道dào 章zh ān ɡ 第dì 二èr 德dé 足zú 以y ǐ 怀huái 远yu ǎn ,信xìn 足zú 以y ǐ 一y ī 异yì ,义yì 足zú 以y ǐ 得dé 众zhòn ɡ ,才cái 足zú 以y ǐ 鉴jiàn 古ɡǔ ,明mín ɡ 足zú 以y ǐ 照zhào 下xià ,此c ǐ 人rén 之zh ī 俊jùn 也y ě ; 行hán ɡ 足zú 以y ǐ 为wèi 仪yí 表bi ǎo ,智zhì 足zú 以y ǐ 决jué 嫌xián 疑yí ,信xì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守sh ǒu 约yu ē ,廉liá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分f ēn 财cái ,此c ǐ 人rén 之zh ī 豪háo 也y ě ; 守sh ǒu 职zhí 而ér 不bù 废fèi ,处chù 义yì 而ér 不bù 回huí ,见jiàn 嫌xián 而ér 不bù 茍jì 免mi ǎn ,见jiàn 利lì 而ér 不bù 茍jì 得dé ,此c ǐ 人rén 之zh ī 杰jié 也y ě 。 求qiú 人rén 之zh ī 志zhì 章zh ān ɡ 第dì 三s ān 绝jué 嗜shì 禁jìn 欲yù ,所su ǒ 以y ǐ 除chú 累léi ; 抑yì 非f ēi 损s ǔn 恶ě ,所su ǒ 以y ǐ 让ràn ɡ 过ɡu ō ; bi ǎn ji ǔqu ēsèsu ǒy ǐwúw ū

翻译理论书评(程思茜G13201039)(可编辑修改word版)

Afterthoughts upon Bassnett’s 《Translation Studies》In this new-born while in-depth field of translation, a variety of monographs 、text books abound in this blooming, glamorous garden, then I choose one glistening rose in full blossom Translation Studies(the third edition) as my favorite book to undertake a report. The writer---Susan Bassnett is a well-known translation theorist winning her reput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celebrated for her tremendous, fruitful translation monographs, translations and compilations. Her research range varies fro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udies, English literature, dramatic produc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phenomena in postcolonial period. Besides, some of her seminal works contribu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lik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laze the trail for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school. And this book makes a name for her proving to be one of her most influential works. This book consists of four main parts: “Preface” to the third edition, “Introduction”, “Contents” and “Conclusion”. In the preface, Bassnett elaborated upon the cause,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this discipline and also sketched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n,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she pointed out the pivotal goal of this book, which is an attempt to outline the scope of that discipline, to give some indication of the kind of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so far and to suggest directions in which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Most importantly, it is indeed a discipline in its own right: not merely a minor branch of other disciplines. She also holds that translation study is one kind of discipline deeply, firmly implanted in the practice. S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discipline is of great value and importance. After that, she used four research atmospheres to construct the range of this disciplin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n the TL culture, 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and Poetics. The “contents” part comprises three chapters: central issues, history of translation, specific problem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the first chapter, it touches upon issues like Language and culture, Types of translation, Decoding and recoding, Problems of

字字珠玑《素书》原文及译文

字字珠玑《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温馨提示:译文部分仅供参考]

01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

素书全文

素书全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闇,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啬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素书完整原文及翻译(自学打印版)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 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 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 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 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 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 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素书 原文 译文

素书 (汉)黄石公著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 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

[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读书笔记

[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读书笔记 《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读书笔记 通过阅读《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这本书,我了解到很多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的翻译技巧,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科技、历史、哲学、经典著作等。书中论述了我国名家翻译研究概况、佳作赏析的过程与标准,还分别评论、赏析了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著名翻译家以及汉学家30余人的翻译理论或研究。从中受益颇多如翻译须注重篇章翻译,了解了研究中有赏析,赏析中有研究。 读这部书, 一方面是翻译佳作的赏析, 一方面是对近代至当代翻译史的了解。拿鲁迅的翻译来说, 七十年来, 人们有过各种议论,其中不少是读了鲁迅某部或某些译作之后得出的印象式议论。袁锦翔探讨鲁迅翻译的态度和方法是可取的。他作了计量考察。他翻阅了《鲁迅全集》后十卷中2 3 0 多万字译著, 细致地划分出鲁迅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作品的不同翻译, 避免以偏概全。通过对译作的比较, 进而区分出六类可读懂程度。老实说, 我们不能完全同意他的分类,而且他对某译作的分类可能也只是依据该译作的片断, 但是这种认真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是让人称道的。 这本书也是对近代中国翻译史的回顾。从近一个半世纪前系统翻译中国经典著作《The Chinese Classics》的理雅各(James Legge) 直到今人, 既有人们熟悉的严复、鲁迅、郭沫若、朱生豪, 也拿出初大告、许国璋、王佐良等学者的不大为人所知的佳译, 往往让人看了拍案叫绝。不过也有使人不满足的地方。如《红楼梦》的英译, 有, 但只是片断欣赏;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 有, 也仅仅《汉姆莱脱》一剧, 一 剧中的片断。译莎的人很多, 若将朱译与梁实秋的译本以及曹禺、柳无忌、卞之琳、方平、方重等人的部分译品做些比较,会是饶有情趣的。当然, 对朱生豪才华横溢的莎译作品, 足够写一部书来评述, 一、二篇文章是不能尽论的。 谈到严复的翻译, 书中所论恐怕就有些问题了。袁锦翔用十几张表分类讨论了严复的译名, 是用了心的, 但缺乏考证。如, 未考察当时已有的英华辞典和日本书籍, 怎么能确定某一译名是严复创立的呢? 严复译书是在1 8 9 5 年至1 9 0 9 年这十几年间, 前几年的译作中自己创立译名较多, 后几年的译作也受到本世纪初中国大量翻泽日本书籍而带进的许多新名词的影响。就是在他第一本译著《夭演论》中, 偶尔也使用了“ 进化” 这个来自日本的汉语词。袁的表中所举严复译名, 一部分被公认为属于来自日本的“ 外来语” , 如“ 保险” 、“ 民主” 、“ 质量” 等; 有些是否为严复首译, 未能证明, 如“ 光学” 、“ 力量” 等。又如表中列为严复译名的“ 交易” 、“民兵” 、“ 定价”等词, 是在1872年出版的《英华萃林韵府》上早已有过的。 各个表中的作者“ 小议” 意思也不大, 且有不妥。如评“ 天演论” 译名时说: “ 依约定俗成原则, 未改, 现有人直译为《进化论与伦理学》” 。这句评语不恰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