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检索表习题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检索表习题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检索表习题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检索表习题 浙教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常见的脊椎动物检索表

01知识管理

1.动物分类

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分为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动物。

2.脊椎动物的分类

(1)鱼类: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靠________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两栖类:幼体生活在________,有尾无四肢,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__,无尾有四肢,主要用________呼吸。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爬行类:用________呼吸,体表覆盖着________或甲。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鸟类:身体呈________形,前肢特化为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体温________,胸肌________,骨骼愈合、________、中空,脑比较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哺乳类:目前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全身________,体温________,________、哺乳。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注意:①体温恒定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类;

②羽毛和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哺乳动物体表被毛。

3.检索表

概述: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应的________个分支。

02基础题

1.(台州中考)下列四种动物中,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温州中考)今年我市渔民从海洋中捕获一体型庞大的脊椎动物,该动物具有用鰓呼吸、用鳍游泳和卵生等特点。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A.哺乳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

3.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的特征是( )

A.都是恒温动物 B.都有毛 C.都是卵生 D.都有尾

4.(威海中考)下列关于扬子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产卵 B.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C.体表有角质鳞片 D.用肺呼吸

5.有同学将鲫鱼、黄鳝、带鱼归为一类,把甲鱼、鳄鱼、蛇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无脊椎骨 B.体表有无鳞片 C.体温是否恒定 D.用鳃或肺呼吸

6.(1)(温州中考)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金鱼、蚯蚓、蝴蝶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

(2)(丽水中考)五一期间,小科在动物园观察到下列动物(如图),请回答:

①鲤鱼用_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身体呈流线形,适应水生生活;

②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在它们体内都有________。在胚胎发育上,图中动物属于胎生的是________。

03中档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生活在水中的,用鳍游动的脊椎动物都是鱼类

B.凡是能够飞翔的脊椎动物都是鸟类

C.凡是能爬行的脊椎动物都是爬行动物

D.凡是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8.(云南中考)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青蛙和蛇都属于脊椎动物 B.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 D.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

9.(威海中考)儒艮之所以被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如同人类哺乳时的情形。由此可知,“美人鱼”属于下列脊椎动物类群中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的是( )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11.(温州中考)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选项类型主要特征

A胎生四肢动物有毛

B卵生四肢动物皮上有鳞

C卵生二肢动物有羽毛,能飞

D卵生无肢动物有鳞,水栖,用鳃呼吸

12.(金华中考)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

04拓展题

13.(益阳改编)下图是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4

(1)B类动物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________中的毛细血管。

(2)上图中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________(填字母)类动物。

(3)A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________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

(4)D类动物适于飞翔,请列举它适于飞翔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外形上看,E类动物不同于其他几类动物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身上有鳍,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3)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Ⅰ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

村民乙的证据:Ⅰ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

(4)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________(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常见的脊椎动物检索表

知识管理

1.脊椎无脊椎 2.(1)水中鳃鳍鳞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黄鱼带鱼(2)水中鳃陆地上或水中肺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3)肺鳞片毒牙毒腺乌龟蜥蜴蛇(4)纺锤翼羽毛恒定发达薄发达鸡鸭鸽鹅鹦鹉猫头鹰(5)被毛恒定胎生白鳍豚金丝猴大熊猫鲸蝙蝠斑马 3.两

基础题

1.A 2.D 3.A 4.A 5.D 6.(1)金鱼(2)①鳃②脊椎骨(或脊柱) 大象

中档题

7.D 8.C 9.D 10.B 11.B 12.C

拓展题

13.(1)鳃丝(2)B、C (3)肺(4)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合理即可) (5)体表被毛14.(1)此动物是鱼类还是哺乳类(3)Ⅰ身体呈鱼形Ⅱ身体上有鳍Ⅰ有肺Ⅱ怀有幼体(4)村民乙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1)做课后习题和练习册 (2)预习下节课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视频、书籍或文章,了解某一种大家喜欢或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生活方式和现状,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明天向大家介绍一下。(约2min)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现在合上书本,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谁掌握的最好。 ①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 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 ②两栖类: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 肢,主要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如:娃娃鱼、蝾螈、牛蛙(青蛙的幼 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③爬行类: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 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 ④鸟类: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 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 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 鹰 ⑤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如:鲸、 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

2.新课教学 (1)了解了这么多不同的动物,大家来说说:“你认为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2)哇!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竟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3)相信大家昨天都去了解过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现状,以及这种动物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现在我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动物?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导致你一眼就相中了它? (4)听完了这么多介绍,现在我来补充一点吧。看图片,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没错,图中右边的事物都借鉴了左边的动物身上的某些特点才成功的。 (5)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播放有关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视频) (6)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有如此多的濒危物种?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7)“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大家来试试能否分辨出图片上的这些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好吗?” (8)看来大家预习的都不错啊,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吧 ①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 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如:涡虫、血吸虫 ②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 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 ③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多营底栖生

小学科学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3、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真实小动物,小动物模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特别好听的儿歌,你想听吗? 学生:回答。(想) 师:在听之前老师安排大家一个小任务,认真看视频观察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好吗?(好)我们一起老欣赏。 师:一首优美的儿歌听完之后,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呀?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最喜欢的又是什么动物?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发现大家不仅认识很多动物,而且还非常喜欢小动物。其实,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有很多,大约有150多万种。今天你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动物的王国,与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动物交个朋友吗? 学生回答。(想)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常见的动物这一课,老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案

(一)通过观察动物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 1、比一比,看图说名称。 大家喜欢比赛吗?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识的动物多,好吗?课件出示多幅动物图片(出示:燕子、蝴蝶、熊猫、金鱼、青蛙、小猫、小狗、小兔子) 2、仔细观察,找动物特点。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下面我要给大家增加难度,考一考你的观察力。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了几种不同的小动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手中的小动物也可以选择图片中的小动物进行观察,找出它有什么特点,你有没信心来比一比,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回答。(有) 师:大家的信心很足,老师为你们爱学习、敢挑战的精神而自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观察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观察要求。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注意观察某一个小动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头到尾或从尾到头;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2)观察完后组长填写好观察记录单。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老师巡视5—6分钟。)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们观察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所观察的动物特征。 3、游戏互动,再激兴趣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抓住小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大家表现得特别好,所以我想奖励大家一个游戏来放松一下,好吗? 学生回答。(好) 师:这个游戏的名字是“我来说,你来猜”,听清游戏规则:老师描述动物

第4节 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册第2xx观察生物 第4节常见动物《脊椎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及心理、生理特点。初一的学生虽对动物世界感兴趣,喜欢表现自我;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通过前面的学习虽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但要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 (二)、教学方法:自主参与的活动教学为主,鼓励、启发、讲练结合为辅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模式教学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达到以“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感悟”的教学。 (三)、学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给学生快速检索脊椎动物的方法——利用检索表。并能将此法迁移到后面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习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材分析 结构和地位:脊椎动物属于常见动物部分,而常见动物部分的学习需3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的分类思想。 本节课进一步熟悉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相关的简单的检索表。体会“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的分类策略。这些分类方法和思想为后面学习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及其他领域的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观察描述的脊椎动物特征大多在器官水平上,为后面学习生物体构造的层次性,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埋下伏笔。 主线:五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理解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四、教学流程图 复习铺垫本节课所需知识―>猜动物游戏(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及体会逐级分类的思想)―>逐级分类思想的体现——学习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知识的迁移应用小结―>课堂延伸―>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提问:五大类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五类脊椎动物主要特征的表格。

生物-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知识要点】 1.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 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 一层粘液,有侧线,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鳔,卵生、变温, 4.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 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大鲵、青蛙; 5.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 物:鳄鱼、蛇、蜥蜴; 6.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 中空,没有牙齿,卵生、恒温,鸟的喙和脚有多种形态,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 7.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 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其中啮齿类动物的门牙一辈子都在生长,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8.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 肢动物、棘皮动物。代表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蠕虫;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软体动物:蛤、河蚌、乌贼、蜗牛、章鱼,节肢动物;蝗虫、虾、蟹、蜘蛛;棘皮动物:海参、海星。其中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9.益虫、害虫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有些动物是益虫,有些动物是害虫,菜青虫是菜粉蝶 的幼虫,是一种害虫。 【经典练习】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种,其中脊椎动物种,无脊椎动物种。 2、根据体内有无,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根据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动物分为和。 1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 物(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 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 (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8 浙教版

课题: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教学过程: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 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 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等 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I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按照科学课程标 准要求,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入手,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分类。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由动物的分类方法、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 的无脊椎动物三部分构成。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应该 通过多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动物来解释,让学生结合特例来理解脊椎 动物的分类方法。 2、学情分析:上一节课已经在个体角度介绍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让学生们了解了生物个体的基本构造层次。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 上从宏观角度来将生物进行分类,通过图片展示、观察,让学生们在此 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做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等条件对动物简 单分类 2、了解现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科学分类方法 3、了解林耐对生物分类方面做出的贡献 4、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5、并掌握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依据,了解常见无脊椎动物所属的类 别 四、重难知识点 1、“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科学分类方法 2、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对其特征的应用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 六、教学过程 1、通过第2张幻灯片,首先向学生们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九种动物的照片,让同学们依据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条件从不同的方面自行进行分布。在自行分类完毕后,请学生们站起来讲讲自己如何分类和分类依据,讲完后进入第3张幻灯片

2、在第3张幻灯片中,引入现行的科学的分类方法,随后讲解两种动物重合的级别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的关系,并在当堂举例应用。在该幻灯片中也会穿插介绍林耐对于生物分类的贡献。讲完后进入第4张幻灯片 3、在第4张幻灯片中,安排了学生们观察蛙、鱼、鸟和羚羊的骨骼模型,通过对这四种动物骨骼的观察,让学生们找出其共同点——即都拥有一根脊柱。此时前往第5张幻灯片,引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名词,并引入“脊椎是由多块脊椎骨构成的”这一概念。 4、在第5张幻灯片末尾,展现脊椎动物的五个成员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并逐一通过超链接前往各自页面进行讲解该类动物的相关特点(如点击“鱼类”前往第6页,讲解鱼类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体表覆盖有鳞片的特点),讲解后点击幻灯片左下角的“返回”键返回到第5张幻灯片,从而开始点击进入下一类动物的相关页面进行讲解。 5、在全部讲解完后,点击第5张幻灯片左下角的“前往第11页”的按键前往第11页。在第11页安排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们利用刚刚学习的五种脊椎动物的特点对第2张幻灯片出现的动物进行重新分类,从而对刚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强。 6、给出几张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照片,简单介绍各类无脊椎动物及其所属类别(该部分考纲中所占比例较低,故不详细介绍)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一年级科学教案7身边的动物2

《身边的动物》教学设计 榆关学区榆关小学陈红玉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外部特征。 2.初步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观察过的小动物,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用语言清楚地描述所观察的动物的特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认真听他人发言。 4、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动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科学第7课《身边的动物》。(板书课题:身边的动物)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是猜谜语高手,我们现在就进行猜谜语比赛,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比一比,看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出来,请看大屏幕。 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捉老鼠,白天经常睡大觉。打一动物。猜出来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猜动物谜语引入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许多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图片,一会儿仔细看一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如果你认识,请你大声说出来。 3、放投影 学生随着画面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4、我还知道那些动物 请你说一说,出除了图片中出现的动物,还知道那些动物? 【设计意图】创设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物情景,学生很快就被一个个鲜活可爱的动物形象所吸引,由此,非常自然地将学生带到“身边的动物”这样的一个话题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动物,激发了孩子关爱动物的情感以及与动物交朋友的愿望。 二、合作研讨 现在小组交流自己收集整理的动物,说一说动物的名字名字,在哪里可以找到它,它有什么特征。教师逐个组巡视,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与小伙伴相互交流,不仅分享了自己带来的关于动物资料的劳动成果,相互拓展了关于动物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感知、认识以及喜爱动物的真挚情感。 三、交流展示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世纪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a26997641.html,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进行”,并且理解“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2.了解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能说出生物分类等级。 【教学重点】 动物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经营着一家水果店,进了一批水果,你会怎么摆放这一堆水果?——分类摆放 2.请学生列举还有哪些场所也十分讲究物品的分类摆放。 3.教师引导:自然界光动物就有约125万种,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它们,我们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 1.活动一:对10种动物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进行分类。 (1)学生思考:分类前需做写什么准备? ——观察,了解动物特征,确定分类依据。 (2)学生活动:按一定的特征,将下列动物分类,分两类: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 (3)学生叙述各自分类的方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教师引导进行活动总结:观察是分类的前提,物体的特征是分类的依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2.介绍林耐及一般的分类方法 不同的分类依据,使得分类结果也大不相同,如果大家都安各自的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话,就会造成一定的混乱,还是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和研究各种动物,那怎么办呢?科学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瑞典分类学家、博物学家林耐提出:分类应该以生物鲜明的特征为依据。 学生思考:一般,我们观察动物从哪几方面入手?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 3.活动二:综合考虑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特征,完成活动二。 (1)学生活动:将下列物体按要求分类: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先将以上物体分成两类;将涉及到物体多的一类再分成两类;将涉及到物体多的一类再分成两类。 (2)学生叙述分类结果,教师评价和指导。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第一章:认识生物 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要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知识要点: 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1、第一节生物圈: 知识要点: 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要点: 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要点: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 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 生态系统 知识要点: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 组成 植物 生产者 形成食物链、食物网 相互依存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相互制约 细菌、真菌 分解者 一定自动的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类型:海洋、草原、森林、湿地、湖泊、农田、池塘等多种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

小学科学常见的动物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二课时

1.2.2.2 常见的动物(第2课时)

1.2.2.2 常见的动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1、知道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并能说出各类群的常见动物。 1.2、知道脊椎动物的分类体系及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2.1练习根据脊椎动物的特征辨别其所属的类群。2.2通过观察鱼、兔、鸟、蛙等动物的骨骼标本或图片,找到它们的共同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3.1在“猜动物游戏”中培养学生对脊椎各类群特征的关注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心和热爱。 4.【预习范围】从41页到44页 ﹡﹡﹡﹡﹡﹡﹡﹡﹡﹡﹡﹡﹡﹡﹡﹡﹡﹡﹡﹡﹡﹡﹡﹡【学讲互动】﹡﹡﹡﹡﹡﹡﹡﹡﹡﹡﹡﹡﹡﹡﹡﹡﹡﹡﹡﹡﹡﹡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40读图2-12“青蛙的一生”和正文2-3自然段,回答: 1. 青蛙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_________,有_____无________,用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无_____有_________,主要用_____呼吸。 2.为什么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 3.你知道的两栖动物还有哪些? 4. 阅读课本P.41第2自然段和图2-14、2-15,回答: 爬行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5.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6.阅读P.41“阅读”。你会区分毒蛇和无毒蛇吗?它们有哪些不同? 7.阅读课本P.42第1自然段和图2-16,回答: 鸟类有哪些主要特征?常见的鸟类有哪些?8.阅读课本P.43第2自然段和图2-17,回答: 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9.常见的哺乳动物有哪些? —————【突破点拨】————— 1. 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出现时间来看,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从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来看,动物进化的方向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3、成体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之外,还要靠什么辅助呼吸?为什么? 4、讨论:一旦遭遇毒蛇,应该如何处理—————【沙场练兵】————— 1、下列哪种动物不是哺乳类动物?() A 蝙蝠 B 穿山甲 C 鲸鱼 D 变色龙 2、下列不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A、蝙蝠和白鳍豚 B、企鹅和鲸 C、扬子鳄和娃娃鱼 D、鸭和熊猫。 3.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正开始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A、两栖类 B、鱼类 C、爬行动物 D、鸟类 4.鸟类和蝴蝶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翅膀 B、有无四肢 C、

小学科学《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常见的动物-科学-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第一课时《常见的动物》。 【教材分析】 《常见的动物》一课是科学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的第一课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本节课共分为3 个版块。 第一版块:活动准备。观察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等动物。本环节的 设计目的:观察身边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增强学生对身边动物的感性认识,为上课探究动物的特征做好准备。 第二版块:活动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教科书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大熊猫、燕子、金鱼、青蛙、蝴蝶等5 种动物的图片。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动物认识动物的不

同特征。第二部分: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教科书呈现了兔子、鱼、虾、蝗虫、麻雀、海豚等6 种动物的图片。活动目标:借助生活经验, 了解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 第三版块:拓展活动,观察山羊和绵羊有哪些不同?活动目标:观 察绵羊和山羊的外形,找出它们不同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 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 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 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 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的视频,方便学生课堂上观察;搜集国家重 点保护动物图片;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认识一种动物,或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去过小珠山野生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都看见了什么动物?(3、4 名学生回答) 师:一提起动物,同学们就兴奋起来了,看来你们很喜欢小动物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 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 谈话:我们全班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根据课堂表现选出一个优胜小组,作为我们今天的动物守护天使。 二、探究活动 1. 海豚小博士要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设计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4、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猜谜语活动。 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 常见的动物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二】猜动物 【三】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七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测试题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笔记: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1、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要先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脊椎动物 ⑴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⑵两栖类:青蛙、大鲵、蝾螈、蟾蜍等动物都属于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低于70C时就进入冬眠。 ⑶爬行类:龟、鳄鱼和蛇、扬子鳄等动物。用肺呼吸、表皮干燥、皮肤上有鳞片或甲,陆地上产卵。卵外包着卵壳,需冬眠,属于变温动物。 ⑷鸟类:所有的鸟类都有羽毛,前肢化翼。骨骼中空,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鸟没有牙齿,鸟是恒温动物,体温大约在400C左右。 ⑸哺乳类: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 4、无脊椎动物 ⑴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一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草履虫、变形虫。 ⑵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如猪的涤虫、涡虫、血吸虫等。 ⑶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如水螅、海蛰、珊瑚等。 ⑷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有内骨骼,提表有棘皮突起,用体表的皮鳃呼吸,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如海星、海参、海胆等。 ⑸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如虾、蝗虫、蜘蛛、蜈蚣等。注意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能随虫体的生长而生长,要蜕去外骨骼才能继续生长,所以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脱皮”现象。 ⑹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两侧对称,不分节,有外套膜,体外有贝壳。如蜗牛。河蚌、钉螺、章鱼、鲍鱼、牡蛎。 ⑺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环节。如蚯蚓、水蛭等。 ⑻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如蛔虫、蛲虫。 6、昆虫的主要特征: ⑴昆虫属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类群,大约有100万种之多。 ⑵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和眼,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例题: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C ) A卵生还是胎生B、水生还是陆生C、有无脊椎骨D、用鳃呼吸还是用肺呼吸 2、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D ) A、青蛙 B、蛇 C、兔 D、家鸽 3、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B ) A、蝗虫 B、蚯蚓 C、河蚌 D、蛔虫 4、下列每组动物中,均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D ) A、涡虫、鲫鱼 B、青蛙、蝴蝶 C、牛、蜗牛 D、龟、鱼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②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