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奔马

铜奔马

铜奔马
铜奔马

铜奔马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一、铜奔马的出土地——雷台

雷台位于武威市城区内,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作为天马的故乡,西汉时就有“凉州畜牧甲天下”的美誉。晋代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武威作为中原东与西域之间的咽喉,战略地位显赫,马就显得尤为重要。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俑,就是武威马文化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

雷台是一处高8.5米,南北长l06米,东西宽60米的长方形夯筑上台。因台上有明朝中期建筑的雷祖观,故名。在1969年的时候,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当地的农民在这个地方开始挖防空洞,意外的发现了1号汉墓,并且出土了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马踏飞燕)。当

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门向东,墓后完至墓门长19.34米。此墓虽遭多次盗掘,但遗存尚多,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墓内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共珍贵文物231件,古钱币2万多枚。其中有铸造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99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引人注目的铜奔马。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飞鸟。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慧星一殷的尾部。既表达了奔马风驰电掣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地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它体型矫健,神势若飞,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且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这位东汉的无名艺术匠师以高度的智慧、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娴熟精深的艺术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极富浪漫色彩的“天马行空”的艺术杰作。据《汉书》载,西汉武帝为了远征匈奴,开拓疆土,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兵西域,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太初四年(前101)从大宛国引进大宛马,武帝非常爱惜,赐名为“天马”。据传说,这种马流的汗为红色,像鲜血一样,所以人称“汗血马”。武威因“凉州蓄牧甲天下”成了良马的交易、繁殖基地。后人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因此,在武威发现表现“天马行空”的铜奔马,并非偶然。自《西极天马歌》云:“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千古时空交替,物质己逝,精神却永流传上,这句话最能说明汉代的文治武功及政经状况。

天马在汉代具有崇高的政治象征意义。汉武帝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极力敦促臣民向“天马”神祗顶礼膜拜,在全国掀起了“马图腾”的热潮。其

实,天马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土著居民崇拜的图腾。在武威市古浪县境内,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

古时侯,山民们在极端无聊时,诱骗一匹小红马和一匹骡马媾合,以寻求刺激。当小红马被撕去蒙在险上的红布时,一眼看见那匹骡马竟是自己的母亲!小红马刹那间惊呆了。当它清醒过来后,随着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啸,它一个箭步越过人群,纵身跃下百丈悬崖……身为“万物之灵长”的山民们被眼前这惨烈的一幕吓傻了,他们浑身颤抖,面面相觑。他们原本死灰般的自尊心从此复活了,立誓要活出个顶天立地的人样来。“天马”的传说便由此而来。

二、铜奔马的身世

1969年9月,铜奔马在甘肃,武威出土。

1971年,经郭沫若举荐,铜奔马运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学界极大震动。

1973牟,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轰动世界。

198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铜奔马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图形。

1986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将铜奔马定为该城市城标。

1999年9月,铜奔马出土3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三、马的习性与马的品质

为什么人类选择了马做为驯养的对象;这是由于马有很强的奔跑和跳跃能力。这一点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另外,马的性情比较温顺;它从不主动地去攻击人类和其他动物。人之所以能驯服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的视力不好,马的两眼视线重叠的部分只有30度,看东西立体感很差,对人和物体容易产生错觉,所以人利用了马的这一弱点。

马有很强的竞争心理。赛马就是利用了马的这种心理。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战争中,许多马并不是倒在枪林弹雨中,而是累死在战场上的。

马对反感的事物会做出几种反映;一是示威。这时马耳后背,目光炯炯,上脸收缩,高举颈项,点头吹气。二是愤怒的后踢。有时还会出现嘶咬对方的行为。

马的气质是马对周围事物敏感性反应到它的精神上的表现,在养马学上称为马的悍威。由于马的神经活动类型不同,所以悍威的表现也不同。

烈悍:神经活动属强而不平衡型。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易兴奋暴燥,不易控制和管理。往往因性急而无益地消耗精力和能量,持久力差。这种马多见于轻型马中的公马。

上悍:神经活动强而灵活,对外界反应敏感,但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这种马听指挥,能力强。

中悍;神经活动稍迟钝,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易调教,工作性能好。较好的役马多为中悍。

下悍:神经活动以抑制为主,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性迟钝,工作不灵活,工作效率低。使役较重的地方品种和部分重挽马多有此表现。

马是个性很强的动物。马的外表显得很温顺,很安静,但在马的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其他动物所不及的。马在与同类的竞争中有着累死也不认输的性格。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在战争中,许多马并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的;而是由于剧烈地奔跑而累死在战场上的。

马对人的态度好恶分明,它在同人的接触与合作中有着十分苟刻的条件。首先你必须能够驾驭它,而在这个过程中,仅靠勇敢是不够的;还要有技艺,

要向马展示你的智慧,然后才是你的抚爱和关心。如果人迎得了与马的合作,马会对人产生深深的卷恋。

四、马的象征意义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尤其在北方游牧民族心中具有一系列崇高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的鬓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的和谐的声音。这是多么神采骏逸的形象,多么潇洒昂扬的身姿。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子、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正应了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的,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动写照吗?不正是炎黄子孙克服困难,永远前进的生动比喻吗?不正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生命意义的反映吗?

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庄子则认为“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他巡游天下。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

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分别有很好听的名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人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铜奔马

铜奔马 铜奔马 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铜奔马身高为34.5厘米,长约45厘米,宽为10.1厘米, 重约7.15公斤,它的形体要比这批铜车马仪仗俑当中的任何马都要大,据发现者讲,铜奔马在出土时位于整个铜车马仪仗俑队之首,气势非凡。有的学者认为铜奔马是这位将军 的坐骑,它是一件很普通的殉葬品。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基本资料 名称:铜奔马(马踏飞燕); 用途:殉葬品; 质地:青铜; 时代:东汉; 出土时间:1969年;

出土地点: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现存:甘肃省博物;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文物简介 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此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其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喘息状,3足腾空,右后足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上。那只奋飞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马蹄踏中脊背,霎那间吃惊地回首反顾;似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而奔马也头稍左顾,好象也要弄清踩着了什么东西。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的艺术家设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入胜的意境,烘托、反衬出骏马的神速,实在令人拍案叫绝!铜奔马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中出土。现藏于甘

马踏飞燕大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各位,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 行社,对大家参加本次的旅游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托大家的宏福,很荣幸能 担任本次旅行的导游员。在这里要跟大家说声:“谢谢!” 先自我介绍吧,我是XX旅行社派来的导游,我叫XX。如果大家有什么问 题和要求的话就尽管提出来不要客气,只要你的要求是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你解决。那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还有司机X师傅,X师傅他有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多年的驾龄,所以说在座的各位将你这次的旅 行交给我们,不仅可以放心,还有舒心。 欢迎大家来到甘肃武威雷台公园参观游览,相信大家对铜奔马“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雷台汉墓却不是那么太熟悉,别急,现在就 先听我把雷台汉墓给大家慢慢道来。 雷台是一处长方形的夯筑土台,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高8.6米俗称“灵均台”。据说为前梁国皇帝张茂所筑,到了明代,在此台上建筑了道教 的雷祖观。因此被称为雷台,雷祖观在清代毁于战火,一度重修,再次彻底毁 于1927年的武威大地震,现为1933年重修,有三星殿、雷祖殿、北斗七星殿 等古建筑,规模庞大,气势壮观。 沿台阶而上,进里面参观,雷台之下就是汉墓了。这座汉墓由前、中、后 三室构成,墓的进深为40米,通往墓室的道路两旁画有树状的灯台,一为三阶 十二灯,一为三阶十三灯,非常奇特。前室的两边有耳室,大家都知道的铜奔 马和铜奔马仪仗当时就摆放于前室,有的俑身背面写有“张奴氏”、“张碑氏”的字样。根据铭文,此墓应为张掖地方官张君和他妻子的合葬墓。说不定风流 倜傥的将军和他倾国倾城的妻子之间有一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传说呢!大家 去想象吧。中室里面右边也有耳室,发掘的时候,中室的东壁上有盗墓洞穴。 后室的中间有停放棺冢的痕迹。这座雷台汉墓,虽遭盗墓贼的多次盗掘,但还 是遗留下了不少宝贝。出土的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21件,古钱币三万枚。也难怪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了。 在出土的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奔马仪仗俑来了,这些铜马、铜车、还有骑马、牵马、坐车、赶车的铜俑、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将军出行图”,整个场面威武壮观,也反映了汉代官僚乘车骑马外出的礼仪制度。 在车马出行队伍前面有一匹开路的铜马,就是后来艺术价值最高的,举世 闻名的古代艺术珍品——铜奔马,又叫“天飞”、“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马踏飞燕”这个名字还是1971年,全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先生在陪同柬埔寨宾努首相参观省博物馆时发现这个宝贝并脱 口而出来的呢。 “马踏飞燕”又呈发绿古铜色,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铜奔马体型矫健,气韵生动,大有天马行空势不可挡之势。走进呢,这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着一只惊恐的飞燕,飞燕收足展翅,回 首惊顾,烘托出了骏马的风驰电掣、瞬间万里的动感。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咱 们的老祖宗怎么就会有这么丰富逢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也难怪宾努首相会对它 连连伸出大拇指:“这是世界罕见的艺术珍品!”

马踏飞燕的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的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巧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详细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平安无事,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习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⑴文中那句话解释了文章中心? ⑵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叙述这一珍贵的艺术品?

参考答案: ⑴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⑵有叙述、说明、抒情。例:[“看!这匹铜制的俊马,……高亢的嘶鸣声。”这个描写说明性句组写得太精彩了。几句话就把马的外形俊美表述得明明白白。作者通过一个“看!”缩短了与读者的距离,造成了一种面对面交谈的气氛,使人倍感亲切。接着从马的体态,鬃毛,四蹄;头部,尾;口,声音这几个角度,将一个静态事物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敏现,给人以宛然似在眼前的感觉,说明即细致又生动有趣。

马踏飞燕 (中国艺术品赏析)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一件举世无双、空前完美的艺术杰作,是传说中天马的铜铸偶像,也是古代西域良马的真实写照。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骏马的形象出现于汉朝雕塑和工艺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这件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燕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飞燕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千年之後,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惊人发现。 这一文物瑰宝1969年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后,曾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轰动和高度赞誉,称它是“绝世珍宝”、“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艺术作品的最高峰”。它踏鸟追风的奇妙艺术造型和匠心独运的力学平衡原理,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天才的中国”美称。1996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原文】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巧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详细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平安无事,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习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问习题】 20.作者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2分) 21.短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20.突出了这匹骏马的速度之快,把“快”详细化了;说明了古代艺术家的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2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相同即可) 21.(3分)第二段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1分)这种手法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它生动准确地描摹了铜骏马雄骏非凡、昂首嘶鸣、马蹄腾空的造型特点。(2分)

马踏飞燕——文博解说词

马踏飞燕 1.简介: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2.地位: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千年之後,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惊人发现。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 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2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布什总统来华访问,国家主席江

泽民将原大仿制24K镀金青铜仿制品“马踏飞燕”作为国礼赠与来访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3.出土经过: 1969年,武威新鲜公社社员在雷台南部开挖战备地道,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了。几镐头下去,只听轰隆一声,砖墙上出现了一个黑洞。当人们爬到里面才发现,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里面遍地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还有座棺床,里面呈放着两具尸骨架,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第二天傍晚,公社王队长叫人将原来封好的洞口又重新打开,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装进了麻袋,悄悄用架子车转移到大队库房里藏了起来。 在没有保护措施和任何考古工作者参与的情况下,这座古墓就这样被揭开了。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对文物的不重视,古墓遭到了严重破坏。半个月以后,武威派党寿山和张有专门负责调查,追缴失散文物。经过反复动员并耐心解释这批文物的重要价值,许多农民纷纷交出了私藏在家中的文物,队长王洪尚这才同意让他们去看看那些藏匿在大队库房里的文物。他们对这批重要文物进行了详细登记,并将藏匿在大队库房里的文物全部转移到文庙收藏保管。4.艺术价值: “马踏飞燕”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俗称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六年级

篇一:马踏飞燕阅读答案六年级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于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的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让人仿佛听到了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作者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作者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确实是跑得快啊!马蹄踏在一只飞燕上,飞燕竞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才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作者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篇二:马踏飞燕阅读答案六年级 为什么说从踏燕的奔马身上,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因为马踏飞燕既表现出了马的速度快,又使马保持平衡,而且造型优美,所以说从踏燕的奔马身上看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篇三:马踏飞燕阅读答案六年级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_百度作业帮马踏飞燕阅读答案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马踏飞燕阅读答案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1、这是一匹怎样的骏马?、2、为什么说从踏燕的奔马身上,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suyiqun0159 2014-11-24 1、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2、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篇四:马踏飞燕阅读答案六年级 巨人中考网: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马踏飞燕》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

“马踏飞燕”的工艺美术鉴赏

“马踏飞燕”的工艺 美术鉴赏 姓名:李 班级:k1113 学号:2011 指导老师:魏伟

目录 1.“马踏飞燕”的简介 2.“马踏飞燕”的造型介绍 3.“马踏飞燕”的发展演变 4.“马踏飞燕“的工艺鉴赏 5.“马踏飞燕”的美学特征 6.“马踏飞燕”之个人理解

1.“马踏飞燕”的 简介 马踏飞燕又名“马 超龙雀”、“铜奔 马”,为东汉青铜器,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 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 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 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2.“马踏飞燕”的造型介绍

“马踏飞燕”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而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的骏马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龙雀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龙雀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作为具有三 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 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 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 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 不已。“马踏飞燕”是汉代艺 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 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

中考语文阅读带答案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金点强 ①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1800年。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②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③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④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

(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cō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和“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 ⑤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⑥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⑦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 ⑧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1.文章开头从铜奔马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答:

《马踏飞燕》阅读附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附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附答案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1.根据意思写。 (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 )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 4.铜制骏马使用了哪三种方法保持平衡? 5.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 1、(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才华出众)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安然无恙)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风驰电掣)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构思奇妙,指的是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其创作构思的绝妙真让人折服。

甘肃马踏飞燕大景区导游词

甘肃马踏飞燕大景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马踏飞燕大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此次马踏飞燕大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马踏飞燕大景区。 相信大家对铜奔马“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雷台汉墓却不是那么太熟悉,别急,现在就请先听我把雷台汉墓给你慢慢道来。 大家眼前这个长方形的土台就是雷台,长 106 米,宽 60 米,俗称“灵均台”。据说为前凉国皇帝张恭所筑,到了明代,在此台上建筑了道教的雷祖观。因此被称为雷台,雷祖观在清初毁于战火,一度重修,再次彻底毁于 1927 年的武威大地震,现为 1933 年重修,有三星殿、雷祖殿、北斗七星殿等古建筑,规模庞大,气势壮观。 沿台阶而上,进里面参观,雷台之下就是汉墓了。这座汉墓由前、中、后三室构成。墓的进深为 40 米,通往墓室的道路两旁画有树状的灯台,一为三阶十二灯,一为三阶十三灯,非常奇特。前室的两边有耳室,大家所知道的铜奔马和铜奔马仪仗当时就摆放于前室,有的佣身背面写有“张奴氏”、“张婢氏”的字样。根据铭文,此墓应为张掖地方官张君和他妻子的合葬墓。根据史书记载,张君推测为当时的张秀将军,他当时是张掖、武威的地方官,是一员勇猛的武将,擅长射箭,无人能及。曹操的儿子率领军队与之作战,张秀射杀了曹子,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心,但他又是一位广纳人才的英雄,他使用各种手段使张秀降伏,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张秀与曹的儿子关系并不好,曹的儿子继位后经常故意刁难张秀,没过多久张秀就抑郁而死。去世后葬礼依照皇亲国戚的标准,随葬品非常多,除铜奔马外,还有金银铜铁、骨器、漆器、陶器等合计 231 件,艺术价值很高,这也难怪被称为“地下博物馆”了。 因身份贵贱、家资贫富而有很大差别。西汉前期,贵族官僚大都把死人当作活人看待,将生人所用的车马、金银珠玉佩饰、丝织衣物、铜漆器皿、食品、钱币等葬入墓中;将房屋、田地、武士、奴仆和牲畜等制成模型和偶像随葬。一般汉墓也有数量不等的铜、陶生活用具。西汉中期以后,陶质明器增多,时代愈晚,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比较贵重的铜器、漆器则逐渐减少。到了东汉末年,随葬品几乎全被陶明器代替。 中室里面右边也有耳室,发掘的时候,中室的东壁上有盗墓洞穴,这个墓室全部用干砖垒砌而成,砖份之中没有使用水泥黏合,而是糯米汁。另外这些砖头十分坚硬,可以承受 300 公斤左右的重量,前、中、后室的天花板为梯形,最中间镶嵌一块方砖。门为拱形门,这个墓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垒砌而成,而刚才所看见得那个盗墓洞则是整个墓葬受力最薄弱的地方,稍有偏差整个墓就会塌陷,可见盗墓人为了这个墓可是花了不少精力。 后室的中间有停放棺冢的痕迹,当时大约有三万枚古钱币散落于地。在出土的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 99 件铜奔马仪仗俑了,在车马出行队伍前面有一匹开路的铜马就是后来艺术价值高的,也就大家所知道的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或“马踏飞燕”,呈发绿古铜色,高 34.5 厘米、长 45 厘米、重 7.15 公斤,昂头嘶鸣、三足踏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鸟,份份散开的羽毛和向上飞舞的马尾,表示了超过飞鸟急速奔驰的样子,其艺术造型优美,设计非常精妙。 “马踏飞燕”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 220 年前后。这件两千年前制

《双翼神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每每注视河北省博物馆门前的那对巨大的双翼神兽,它那黑黝黝的“肌肤”,憨笨威武的“体态”,都让我心生怅惘——其实,它降低了双翼神兽的“神气”,流失了神兽应该具备的艺术魅力。回想陪伴在中山王席边的双翼神兽一定华美非常,那时,神兽刚刚被工匠送来,亮亮的黄色神兽,通体用白银镶错出卷云纹理,骄傲而威武地昂头,踏实而又空灵地飞翔,它的身上散发着中山的神秘,抒写着中山人的浪漫理想。 ②双翼神兽在墓中共出土两对四只,分别出土于墓的东库、西库,两对神兽大小相近,长40多厘米,高24厘米,重量都在11公斤左右,除了头部的扭向相反外,其它纹饰都相同。它们像是被放置在席边,做镇压或者陈设之用,渲染中山王的威严和神秘。神兽的基本形象还是兽,但看不出它是什么兽,似狮非狮,似虎非虎,似牛非牛,但是体态雄健,完全如兽的凶猛。你和它凝视时,几种猛兽的影子皆从它的体内溢出,它鼻头粗大,突兀,双耳后展;额头一角后弯,与两侧的卷毛一同翻卷;神兽的两只眼睛圆睁暴突,腮帮上咬肌发达,长舌挺起,阔口开张,利齿交错,像是有虎啸狮吼轰隆涌出。神兽的躯体依然是兽形,宽阔的胸脯,粗壮的腰身,浑圆的臀部,但是它的四肢弓曲,利爪外撇,稳稳撑地之同时,与肋下双翼共同做鸟类飞翔的动势。它尾巴也“羽化”,生出长毛,绽放开来,恰好配合双翼欲将腾空。 ③再看双翼神兽的纹饰,银白之线流畅地勾勒出兽身上的卷云纹理,镶错出精微的羽翅、尾毛,似乎让人触摸到轻柔之貌;特别是神兽的背部,卷云中有两只对称盘旋的鸟雀纹路,专家们称呼为“龙雀”,就是神话里的“飞廉”,这明显意味着神兽行空的寓意。甘肃出土的汉代“马踏飞燕”之铜像,一样是“兽飞于天”的艺术形象,但是那个奔腾行进的天马没有生出翅膀,而一只足踏在一只飞燕的脊背之上,演绎飞翔的美好。而中山国的神兽肋生双翅,沉醉在团团白云之中,驮着龙雀自由飞腾,这已是巧夺天工的艺术构思了。想到我国汉代曾有一种叫“辟邪”的神兽,也是似狮似虎又有翅膀,在那时的织物、军旗、印纽等器物上面,就常以“辟邪”形象作为装饰,在定州东汉的墓中曾出土珍贵的纯金“辟邪”。这样的“似”而不“是”的神兽,或许在战国到汉时很流行。 ④黑格尔曾评价浪漫艺术的本质,他认为,浪漫型艺术保留了艺术的形式,但“艺术超越了艺术本身”,“艺术对象和心灵完全地结合在一起”,就是说我们人类把内心世界完美地置入艺术世界之中。 46.第③段列举“马踏飞燕”“辟邪“等神兽,意在说明什么? 47.结合全文来看,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两段之间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这篇

篇一:马踏飞燕阅读答案这篇 篇二:马踏飞燕阅读答案这篇 篇三:马踏飞燕阅读答案这篇 巨人中考网: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马踏飞燕》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1.文中那句话解释了文章中心? 2.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叙述这一珍贵的艺术品? 参考答案: 1、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2、有叙述、说明、抒情。例:[ 看!这匹铜制的俊马,高亢的嘶鸣声。这个描写说明性句组写得太精彩了。几句话就把马的外形俊美表述得明明白白。作者通过一个看!缩短了与读者的距离,造成了一种面对面交谈的气氛,使人倍感亲切。接着从马的体态,鬃毛,四蹄;头部,尾;口,声音这几个角度,将一个静态事物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给人以宛然似在眼前的感觉,说明即细致又生动有趣。 篇四:马踏飞燕阅读答案这篇 为什么说从踏燕的奔马身上,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因为马踏飞燕既表现出了马的速度快,又使马保持平衡,而且造型优美,所以说从踏燕的奔马身上看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篇五:马踏飞燕阅读答案这篇 《马踏飞燕》是中的一篇课程,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为大家整理了《马踏飞燕》阅读答案,供同学们练习。 《马踏飞燕》阅读题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

《铜奔马正名》阅读答案

《铜奔马正名》阅读答案 《铜奔马正名》阅读答案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 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 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 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 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 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 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

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 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 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 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 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 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 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 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 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 “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9.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 不能令人满意。 B.“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C.“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 )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 4.铜制骏马使用了哪三种方法保持平衡? 5.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 1、(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才华出众 )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安然无恙 )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风驰电掣)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构思奇妙,指的是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其创作构思的绝妙真让人折服。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 );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 4、(1)、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2)、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3)、两条腿向前后伸出、尾巴扬起。) 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作者之所以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是为了表现它的速度之快。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

选修课 美术鉴赏 马踏飞燕 赏析

汉代工艺珍品——“马踏飞燕” 作品赏析

相信和许多人一样,提到中国古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工艺品应当就是汉代的“马踏飞燕”了,从许多年前来自课本上的一篇名为“马踏飞燕”的文章,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同样,凡是到中国来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人及各国游客,首先接触的不是雄伟的长城,也不是令人惊叹的秦兵马俑,而是象征泱泱东方文明大国旅游业圆形标志中的武威出土的“铜奔马”(或称“马踏飞燕”)。 一匹铜奔马何以成为中国的旅游标志?这是因为:第一,武威古称凉州,是丝绸古道上的名城。唐代诗人岑参曾赞颂道:“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1986年,武威被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铜奔马中雕铸的是西域有名的天马。西汉时,汉武帝为远征匈奴,不惜巨额代价搜求西域良马,先后在乌孙(今中国伊犁与巴尔喀什湖之间)获得天马与大宛汗血马(后亦改称天马)。大宛马归汉时,汉武帝令沿途设候马亭专门迎接,并写下《天马之歌》。后来才有“天马行空”之语。第三,铜奔马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与精神。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踏燕追风铜奔马》一文中揭开了它的思想底蕴:“这只铜奔马,是条神龙。以世界为场所,飞奔绝尘,引人注目,博得喝采。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另一著名诗人程光锐则在《沁园春》一词中补充说:“腾雾凌空,横驰万里,踏燕追风……巧手雕成意志雄。两千载,竟长埋幽壤,瑰宝尘蒙……一觉醒来,人间换了,日耀山河别样红。重抖擞,送风流人物,跃上葱笼。”第四,铜奔马自出土后为世界人民同声赞颂,丹麦赛马协会主席大量购买《铜奔马简介》,作为丹麦每年赛马冠亚军的最高荣誉奖品。英国报刊和观众称“奔马是一颗吸引人的名星”“是艺术作品中的最高峰”。自1973年起,我国组织的十多次出国文物展览,均以铜奔马为展览海报图形。 “马踏飞燕”是一件青铜马的工艺品,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龙雀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龙雀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其神采正如汉武帝的《西极天马歌》所吟:“天马来兮从西极,径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