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 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

流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

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

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

交际因素引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

分割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构造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

因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文化理论的指导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新概念,关于它的界定仍在不断讨论中,拜卢姆等学者提出它应由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三方面构成。

1、态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中所包含的“态度”,主要是指对交际对象不同于自我的观念、价值观与行为的看法和表现。为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交际者需要对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持有好奇与开放的心态,有意识地发现其它文化的特征,并主动通过与交际对象地接触与社交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2、知识

交际场合需要的社会文化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是本人与交际对象的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知识;二是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已学的社会文化准则控制交际进程的知识。陈光磊把教学中应导入的文化内容概括为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语义文化指语义系统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语义文化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特有的概念在词汇及语义上的呈现。

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人们买东西或吃饭大多用支票或信用卡

来支付,他们不习惯带太多现金在身上,于是就有“无现金社会”这一

特有概念,英语表示为“cashless society”。

第二、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比如英语单词“black”,汉语意思是“黑色”,而“black tea”

意思却是“红茶”,“black coffee”却是一种不加奶也不加糖的咖啡。

又如英语用“apple polisher”(直译为“把苹果擦亮的人”)来表示

那些喜欢谄媚的人物。在我们的母语中“红茶”和“谄媚”无法与“黑

色”和“苹果”联想在一起,而它们在英语中则是母语文化附加在“bl

ack ”和“apple”上的特殊含义。

第三、词语在文化含义上的不等值性。如英语中说“as timid as a rabb it.”(胆小如兔),兔子在汉民族文化中,是“快速、敏捷”的代表,

所谓“动如脱兔”,可见“兔子”被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的烙印。这

种不等值性,正是文化差异的语言表现,是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点

之一。

第四、不同文化对同一对象所作的概念划分的差异在词汇及语义上的显示。

英语中一个“uncle”统括了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等一辈。

一个“aunt”包括了姑妈、姨妈、乃至婶娘等一辈女长者。而汉语中伯、

叔、舅、姨却秩序井然,不得混一。

第五、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惯用语。“A stitch in time serve s nine”表示“及时一针,省却九针”,“in the same boat ”表示

“处境相同”。这些习惯用语结构比较固定,一般不宜拆开或替换。如

“Diamond cut diamond ,crook cut crook”(棋逢对手)中的“ cut”

不能用单数第三人称动词形式。汉语也是如此,“雪中送炭”不能说成

“雪中送煤”,“丧家之犬”不能说成“丧家之狗”。因为这些习惯用

语都是由历史流传下来,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惯例化了

语用文化指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即把语言同社会情景和人际关系相联结起来所应当遵循的规则。从外语教学的角度看,可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敬语和谦辞、告别语、褒奖和辞让、忌讳与委婉等。

3、技能

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社会文化技能包括两方面:第一种技能是在接受信息以后,根据已掌握的社会文化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以达到理解与说明的目的;第二种技能是在此基础上发现新信息,并将它们连同第一种技能处理的(即已理解的)信息一起提供交际使用。这两种技能的结合便使已掌握的社会文化知识得以运用到交际的实际中去。

社会文化技能的一大特点是它们虽然能通过课堂教学或自学等不同的途径获得,但先决条件是它们都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学习与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而不能无意识地习得。

社会文化技能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必须在交际的过程中获得。从表面上看,有时社会文化技能的获得似乎不需要经过面对面的交际,如通过阅读也可理解有关社会文化的信息。然而,阅读本身也是作者与读者的交际,只不过是一种无声地交流罢了。而且,如要牢靠掌握通过阅读理解的信息,一般还需要在交际的实际中多次运用。

学习外国社会文化的态度,知识与技能三者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密切相关,并相辅相成。其中态度是前提,如果对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持消极态度,那么学习知识与技能都是一句空话。态度与知识都为学习技能提供了条件,反过来,掌握了技能又能促使态度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知识也会更加巩固。知识与技能之间更难割裂开,如理解信息的技能就只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在实际的教学中,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与学生能从这三方面入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掌握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教学方法也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笔者认为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实物与图片的使用

由于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的感受,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的概念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为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其中实物、图画与照片是比较容易就地取材的。如中学教师在讲解手势语时,可用图片形象地表示出“ok”“Good luck ”“Welcome”等西方特有的手势,这比讲解省时、清晰得多,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与喜爱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开放与好奇的心态,也为学习技能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二、对比教学

不少实验表明,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与相应的外国社会知识进行对比,是社会文化知识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激发学

生兴趣,培养交际能力,使得知识、态度与技能三结合,全面发展跨文

化交际能力。

(1)在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

虽然外语教材主要是为语言教学编写的,但是它们都包含丰富的外国社会文化知识,通过比较它们与本国文化的异同,既可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又可加深对外语的理解。例如:

①、内容为节日的课文,可要求学生将中外节假日(如圣诞节与中国新年等)作

比较;

②、在学习外国少数民族社会习俗时,可与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进行对比;

③、学习有关家庭的课文,可比较国内外家庭结构的异同与家庭变化相结合;

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更能进行具体的中外文化对比。

(2)、选择适当的练习,比较中外文化的特点

为了是学生能敏感地发现外国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在选择练习时,可有意识地选一些明显带有文化差异的项目,做完练习后进行讨论。如以下的练习题:

You're visiting an American friend in her new apartment. You lik e the apartment and you want your friend to know. What would you do?

a. Say, Your apartment is nice. How much is the rent?

b.Say, Gee,this place is really nice. I like it a lot.

c.Say, I like your apartment. Then pick up things that are mov

able.

d.Say nothing, but walk around and look at everything in the ap

artment.

(正确的答案是b)

中国人询问同事或朋友物件的价格是经常发生的事,可是在西方文化中,这是一种禁忌。教师对这类文化差异可能已讲解过多次,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习惯,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少中国学生仍然会下意识地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课堂练习与讨论,可以减少这类错误。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并把在一定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它大大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能、应用能力、语感、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力等,而且角色扮演肯定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兴趣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促使他们自觉地掌握英语。如小学英语牛津教材3B UNIT2 “Animals I like”这一单元中,当学生掌握 panda 、giraffe、 lion 等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设置一个环节“At the Zoo ”,教给他们一些西方特有的打招呼的方式或指示语的用法等,让学生进行guide和 visitor两个角色的扮演,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技能。

此外,若条件许可,教师还可以让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如在校大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健康的英美影片或录象片,小学教师可选择配套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片。这不仅是因为大部分影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而且还在于观片中演员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学到许多非言语交际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有外教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从学外语的角度来说,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学生与他们对话,这样学生往往能学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

2、培养良好态度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态度的教育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初级阶段仅要求培养积极的态度,对外国民族文化的一些产物和行为表现形式产生新鲜感与喜爱,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外国歌曲、短诗等;中级阶段在扩大外语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对外国文化的好奇与兴趣,教师可让学生与本民族文化进行一些简单的比较;高级阶段则在观念、价值观等方面有意识地加强理解,进行发现与对比的教学,提高对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总体特征的认识。

社会文化技能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书面材料地讲解上,而应尽量让学生参加交际地实践。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多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交往,多接触原著、原声录像与录音,关起门来学习外国社会文化是难以获得良好的技能的。

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态度、知识、技能)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培养社会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技能。即某些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是态度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在此笔者不做过多阐述。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新的课题,它需要众多外语教学工作者和外语教学研究人员更深层次地探索与研究。但笔者认为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两点应时刻铭记:⑴、文化教学内容应该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⑵、社会文化知识、技能及学习的态度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跨文化交际(英文版)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sis statement: This paper is mainly talking abou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several countries. Outline: Chapter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Chapter2: Culture shock Chapter3: What’s in a name? Chapter4: Social interaction Chapter 5: Roles and relations Chapter6: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7: In other words. Chapter 8: From a primitive Tribe to a Global Village Conclusion Chapter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out daily lives depend largely on communication, without it we can’t know each other. So, we should come to realize that communi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hat is communication? In total, commun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y are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communication. In general, if there is communication, there must have 4 cases: there are at least two or more people, some contact between communicators, a language shared by communicators, a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has taken place. I just take the fist one for example. Suppose there is one person, there can’t be communication. Otherwise, he may talk to himself. Communication not just exist in human-beings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communications they are human communication, 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 machine communication. So, Animals and machines can als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or human being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Experts say that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communication. Nowadays,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tools for us to communicate .For people we can use telephone and computer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them, finally we can receive message. What is social situation? When there are two or more people gather to do a job or an activity, then it creates a social situation. That is to say, an individual working alone can not constitute a social s A social situation may have two definitions. One is given by the community, and the other by the participants. Finally, we should notice that being polit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 参考答案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Is it still often the case that “everyone?s quick to blame the alie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is is still powerful in today‘s soci al and political rhetoric. For instance, it is not uncommon in today‘s society to hear people say that most, if not all,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caused by minorities and immigrants.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day?s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that of any time in the past? Today‘s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are far more numerous and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in any time in history. 3. What have made intercultural contact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our life today? New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accelerated intercultural contact;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e encouraged and facilitated cultural interaction;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has brought people together; changes in immigration pattern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intercultural encounter. 4.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Culture supplies us with the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ow we live and communicate within that world. Culture teaches us how to behave in our life from the instant of birth. It is omnipresent. 5. What are the major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our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three major socio-cultural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cultural values, worldview (religion),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family and state). 6. What does one?s family teach him or her while he or she grows up in it? The family teaches the child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is or her place in that world. 7. Why is it impossible to separate our use of language from our culture? Because language is not only a form of preserving culture but also a means of sharing culture. Language is an organized, generally agreed-upon, learned symbol system that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experiences within a cultural community. 8. What are the nonverbal behaviors that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nonverbal behaviors such as gestures, po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eye contact and gaze, touch, etc. 9. How can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exist?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can exist only if diversity is permitted to flourish without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both of which harm al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Many things, such as political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very rapidly. In the p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Such an existence, however, no longer prevails in the world. Thus, all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ing this changed and still fast changing world in which we live.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期末考试范围 ? 1. 阅读理解2篇(20%) ? 2. 选词填空:15个句子(15个备选项,课后的key concepts,概念的词为主。(15%) ?eg: ———the belief that any individual, no matter how poor, can achieve wealth and fame through diligence and virtue. ? 3. 简答题:课后comprehension questions和case study( 课内或者稍微改动的)。(25%) 4. 实用写作:一封信什么的(格式)(10%) 5. 写作:给出某个文化现象观点,运用所学文化差异进行评论 (comment)。(30%) 如: 说给一个关于教育的话题(文化现象),我们要用所学的中 美教育差异进行评论,议论文形式。 价值观,家庭观,社会关系朋友观,饮食观,教育观,时间观等 篇目:Unit1: A B C Unit2 A Unit3 A B Unit5A Unit6A Unit7 A Unit10 B Unit1 A Key concepts reservation: 谦逊的coldness: 冷静的 modesty:谦虚的 humor:幽默的 sportsmanship:运动员精神 Q1、what is a reserved person like? Answer: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 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Q2、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Englishmen? Answer: reserved 、humor、modesty、cold、sportsmanship. Q3、what is sportsmanship? Answer: sportsmanship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 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Case study Q、What made the British feel quite unhappy in this situation?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 草塔镇中杨柳慧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 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 Abstract: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mportant goal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ur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igh-qual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alent.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English teaching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也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交流不可避免会产生误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涵义 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涵义涉及到文化,交际还有能力等层面,交际和交际能力是其基础。英语中的“交际”,也就是“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意思是“共同”“共享”,信息的交换和传达等。Lusting &Koester( 1996) 认为交际是人们通过符号来创造共享意义的过程。关世杰( 1995) 将交际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根据现代交际学范畴,交际是人们相互沟通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信息传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交流过程。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Hymes 提出,指的是有着具体文化身份的说话者和某一客观存在的言语群体进行恰当交流所必须要掌握的一切知识和技能。文化和交际有所不同,其概念难以界定,早在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课文翻译

U1 reading1 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 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发明; D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 E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含义:人们应用符号并借助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活动;通过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活动。人类传播的发展: 信息符号传播:手势、有限的声音、体语符号、其它符号、实物 口语传播 媒介传播 传播类型:非人类传播与人类传播 伴随人类产生发生出现;不同民族相互接触与融洽的结果;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含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文化的复杂性影响跨文化研究;文化涵盖历史与现实、实物与制度及观念、稳定性与能动性、群体特点与地区及个体差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case1 主角被埃及人邀请去家里吃丰盛的大餐,他用餐后说食物很好。在这种情况下,理查德错误可能是他选择赞美食物本身,而不是整个晚上,的食物。他的主人和女主人就好像他参加了一个艺术展,称赞这位艺术家说:多么美丽的你的照片。在日本工作的时候他犯了一个错,开会的时候解释试图让大家明白每个人也许都会跟他一样以减轻罪过,结果又错了。相比之下,美国人强调个性价值和容易维护个体差异时,他们似乎理由与组织的目标或价值观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理查德…年代错误是在努力保护自己。 case2 对于学生来说,向老师提问很多问题是不尊重的,另一方面,提问一些跟老师说的无关的也如此,代表你没有听课。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倾向于说什么是对他们的思想和他们所说的意思。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预计提问当他们需要澄清。墨西哥文化与美国文化共享这种偏好的风格在某些情况下,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们从墨西哥容易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技巧。但是,韩国人通常喜欢间接的沟通方式,因此他们往往不会说什么是对他们的思想和更多的依赖影响和推理,以保持礼貌通过任何不恰当的言语行为, 避免丢脸。提到的情况下,许多韩国人,很多问题会显示不尊重老师,而且还反映,学生不够努力学习。

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适时适量渗透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知识,恰是调动气氛的良好工具,有助于实施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 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由于汉英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交际价值。因此,英语教学应加强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模式的培养,相应的引入文化教学,使语言知识与语用规则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文化教学 1 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要想有效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明确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交际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必定会影响跨文化交流,用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仅需要单纯的语言能力,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否则,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就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场景不合适或者不得体的语言失误,引起误会。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 对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使中西文化交流和语言交流相辅相成就变得尤为重要。 2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差异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差异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差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 友爱,互相关心,因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201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 总学时:16学时 试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涉外礼仪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继《涉外礼仪》之后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结合涉外礼仪实践,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灵活性,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灵活运用已有的本国和目的国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但语言并非唯一的媒介。诸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时间和空间的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任何交际,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交往规约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方方面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些差异常常成为障碍。要减少此类交际障碍,促成有效交流,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 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思想、语言、行为等都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与支配。 文化意识即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跨文化意识首先涉及对文化多元的认识。对文化而言,既有国别文化的不同,一国之内亦有主流文化与种种亚文化之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规则来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际行为。 其次,不同文化间既有异(个性),也有同(共性),要辩证的看待文化。另外,应该树立文化平等观。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目的是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和共同发展,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汉语与英语文化在主要方面的异同之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际与文化,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课后答案(全)

Unit1 Sportsmanship: It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s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2. Traditionally, an Englishman is thought to be reserved, unemotional, courteous, shy of strangers, suspicious of change, and slow to accept new ideas. 3.It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s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 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Moreover, sportsmanship as an idea is applied to life in general. The pioneering spirit: Except for the brought from Africa, immigrants came to America voluntarily, early in search of greater prosperity and freedom. Rags-to-riches: It is story about a poor boy who, because he was hardworking, honest, and lucky, grew up to become rich and respected. American dream: The belief that any individual, no matter how poor, can achieve weather and fame through diligence and virtue.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 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

作者简介:刘学惠(1956-),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育学收稿日期:2002-07-11 2003年第1期 总第166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 2003,№1Serial №166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 刘学惠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本文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不但有知识的成分,还有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成分;提出了培养上述能力的显性和隐性两种教学路径并考察了若干实践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建构主义,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 Abstract :From the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ontains not only knowledge about existing cul 2tural facts ,but also abilities of interpreting and coping with on 2going intercultural events.T o develop such competence ,it is proposed that an explicit approach and an implicit approach be combined and innovations be made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K 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structivism ,explicit learning and implicit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01-0034-03 1.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近年来在外语教学界倍受关注,然而 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什么是我们所寻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有何种构成要素?它们通过什么途径而获得?从国内现有文献看,认识似乎尚局限在这样的范围,即外语学习者应具有有关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外语教学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的传授或导入。本文尝试用另一种思考角度———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探讨上述问题,意在增进认识和促进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要义是: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主观的;知识不可能由外部传授而获得,人们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仅涉及结构性的知识,而且涉及大量非结构性的知识(Duffy &Jonason ,1991,引自张建伟、陈琦,1996)。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认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和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multi 2dimension 2al )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向度性与“文化”极为宽泛的涵义及表现形式有关。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称。因此,它既是业已存在和经历积淀的,又是尚在发生和流动变化的;它有外显的和可以客观描述的一面,又有隐蔽的和依赖主观解释的一面;它既具有组织的、群体的性质,又无不渗透到每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既表现为高级智力活动的过程与产物,又体现在一般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之中。这些对应的现象即所谓“大写”的文化(C )和“小写”的文化(c )(Brooks ,1960,Allen ,1985,引自Chen ,1999)。在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如果人们只强调文化既有的、外显的、客观的和组织的一面,教学中则倾向于突出跨文化能力中的“知识”向度,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则倾向于传授既有的文化事实,如目的语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习俗、礼仪、禁忌等。这种文化教学从总体上看是直接的、外显的和由外部施加的,甚至是可以独立或相对独立于语言教学的。 令人深思的是,在外语学习者经直接传授获得了有关文化的客观知识后,当他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概括化、刻板化(sterotyped )了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等往往并不能保证他交际的成功。显然,真实的跨文化情境要比这些刻板知识复杂微妙得多。Breen &Candlin (1980)指出,“跨文化交际不仅关系到遵从某种规范,而且也关系到主观解释这些规范本身;它既是遵守规范的活动,又是创造规范的过程” (引自M.Andrews ,1999),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英语

旅游英语内容丰富,建议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方向划分不同的专题内容模块,如下图1所示高尔夫英语模块,邮轮英语模块,酒店英语模块,即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方向)所需,细化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同时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融入模块化教学中,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课程设置方面,旅游英语应承接大学英语教学,其最佳开课时间为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课时间以连开两个学期最优,可适当增加每周课时量为2-4.另外,与旅游英语课程为中心,其相关辅助的旅游文化课程(如介绍中西文化和海南本土文化)的开设则有助于学生全面有效地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和跨文化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目的。 目前海南高校采用的旅游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且多偏重词汇与句型,而真正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无法解决,常出现语法正确却“文化错误”的现象,再者针对海南本地旅游发展所需的教材却几乎没有。因此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不同方向的专题模块,开发出本土化系列教材乃当前海南旅游业发展所需,学生实习就业所需。 涉外旅游活动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因此与该教材配套的相关文化知识介绍﹑情景语境练习设计﹑project-based task﹑survey﹑相应的音视频等都可上传至我省教育部门官网,向全省乃至全国免费开放。此外,将旅游英语系列教材内容及网上资源做成APP软件,对教材使用者免费下载,如此,旅游英语课程的纸质版﹑网络版﹑手机版相辅相成,构成立体化的系列本土教材。当然,这一任务需要海南省各大高校合作完成,发挥各自有的专业和资源优势,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建立海南省旅游英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还可拓展至其他专业课程。 旅游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又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知识面广﹑熟悉相关旅游活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有跨文化敏感性及体验),笔者建议: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兼职教师,包括长期从事旅游业,具有跨文化旅游服务经历的外语人才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与分享;2)培养现有的师资队伍。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课程安排情况,安排教师到相关旅游单位或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切身进行旅游活动实践,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体验,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3)强化校本培训。开展学校内部专题文化讲座﹑旅游英语跨文化教研活动﹑教师跨文化体验分享活动﹑学校与合作旅游企业双向交流活动等以扩大任课教师对旅游活动和跨文化感受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提升跨文化旅游英语教学效果。 具有实践性和应用型特点的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仅依赖传统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达到自觉﹑有效﹑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这一层次的。因此建议:1)授课过程中,添加微课教学和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旅游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换位思考,并进行跨文化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由知识学习﹑技能掌握,逐步向行为实践过渡,真正体现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建立旅游实习实训中心(含旅游英语3D模拟实训室),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创设真实跨文化旅游情境(如酒店服务﹑导游服务),实际操练旅游英语知识﹑技能和文化教学的重难点;3)充分利用学校的留学生资源﹑外教资源﹑涉外企业管理人员,以项目任务形式指导学生做相关的交际活动﹑调研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旅游跨文化交际,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将相应的专业课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分析中;4)根据系列本土化立体教材内容,同时将相应配套资源(练习﹑音视频﹑文化信息等)做成APP软件,与课堂授课相呼应,增加学生课后实践练习的机会。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旅游英语文化交流吧,鼓励同学们上传自己的作品(文章﹑交际音视频),以供相互学习讨论,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