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遥控制作报告

红外遥控制作报告

红外遥控制作报告
红外遥控制作报告

电子基础实验C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2015.3?2015.6

实验地点:25教502 1.实验目的

1、制作红外遥感接收器跟发射器,实现红外遥控控制台灯开关。

2、了解红外遥感原理,以及学会如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设计,成功制作成品

3、学会如何在面包板上布线,尽量减少飞线并同时是布线美观

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查找资料、学习并使用新器件、自行安排进度、学习如何与他人协作的前提、发现并解

决问题;

5、加强电子制作能力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1、红外遥控原理简介: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其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已比较

成熟。它是把红外线作为载体的遥控方式。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因此在采用红外遥控方式时,不会

干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红外遥控是利用波长为0.76卩m-1.5卩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

递控制信号的。

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为不可见光,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所以,红外遥控不会干扰其它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近邻的无线电设备。

2.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全保卫装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红外线遥控的遥控距离一般为几米至几十米或更远一点。

4.红外线遥控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室内遥控的优先遥控方式。同时,由于采用红外线遥控器件时,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外围电路简单,因此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在技术上的主要优点是:

1.无需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

2.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需的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

3.传输速率适合于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的网络;

4.信号无干扰,传输准确度高;

它的缺点是:由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采用点到点的连接具有方向性,两个设备之间如果传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阻挡物; 而且通讯距离较短,此外红外LED 不是一种十分耐用的器件。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目前大量的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mm左右,外形与普通? 5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锯法来粗略判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00mW fc右),

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

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前些年常用M 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集成电路。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 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 晶振来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 12?37.9kHz?38kHz。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 kHz、40 kHz、56 kHz 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2、红外发射器

原理:ne555各引脚按要求形式接入电路。当幵关按下,ne555芯片2脚触发,

3 脚输出一个脉冲,通过三级管放大,使红外发射管输出红外脉冲。

Ne555介绍:ne555是一种应用特别广泛作用很大的的集成电路,属于小规模集成电路,在很多电子产品中都有应用。ne555 的作用是用内部的定时器来构成时基电路,给其他的电路提供时序脉冲。ne555 时基电路有两种封装形式有,一是dip双列直插8脚封装,另一种是sop-8小型(smd)封装形式。其他ha17555、lm555、ca555 分属不同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都相同。ne555 的内部结构可等效成23 个

晶体三极管.17个电阻.两个二极管.组成了比较器.RS触发器.等多组单元电路.特别是由三只精度较高5k电阻构成了一个电阻分压器. 为上. 下比较器提供基准电压. 所以称之为555.

ne555 属于cmos 工艺制造.

NE555引脚图介绍如下

1地GND 2触发3输岀4复位5控制电压6门限(阈值)7放电

8电源电压Vcc 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ne555电路应用

3、红外接收器

原理:220v交流电压经过并联的电容电阻滤波,再通过整流桥交流变直流。D5倒置与继电器并联,使此时继电器不能通电控制台灯。稳压管倒置,直流电通过将其击穿,此时其具有稳定电压为电路中其

他元器件供电。集成块CD4017接成双稳态触发电路。当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遥控信号时输出负脉冲,通过三极管V1到相后,输入到IC的脉冲输入端14脚。集成块接成双稳态触发电路,每输入一个脉冲输出端2、3脚的状态就翻转一次,从而实现开、关的控制。一开始 2.3脚为低电平,当红外接收头接收到信号2.3脚翻转为高电平,D6除led灯点亮,2脚高电平经过V2放大,继电器通电吸合,使台灯点亮。

1、稳压二极管工作原理:

稳压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击穿后,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当把稳压管接入电路以后,若由于电

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 ZD”加数字表示,如:ZD5表示编号为5的稳压管。稳定电压Uz就是PN结的击穿电压,它随

工作电流和温度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对于同一型号的稳压管来说,稳压值有一定的离散性。

故障特点:

稳压二极管的故障主要表现在开路、短路和稳压值不稳定。在这3种故障中,前一种故障表现出电源电压升

高;后2种故障表现为电源电压变低到零伏或输出不稳定。

2、继电器:继电器(relay)—种电控制器件,在输入量变化到额定规定时,在输岀电路被接通或阻断的一种

电器装置。我们通常应于自动化控制中,经常用的方式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在电路中起到“自动开关”

的作用,因此继电器是一种自动保护装置。由于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在工业电子中被广

泛用于遥控、通迅、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电力电子中,是最常用的控制元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可分为:

「1 、扩大控制范围,使用多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一定值时,触控多点,同时换接、开断、接通不同的

线路

2、放大作用,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可以控制大功率的电路

3、信号综合,多信号控规定输入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

4、遥控、监测、自动装置,可以使用矢口程序控制线路实现自动化。

3、CD4017: CD4017又称脉冲分配器,十进制计数器

引出端功能符号

CO进位脉冲输渊

CP时钟输入端

CR清除端

INH :禁止端

Q0-Q9计数脉冲输岀端

VDD正电源

VSS地

4.实验过程

一、首先是进行查资料确定选题,我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对各项课题进行比较,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方

向以及生活中的实用程度,最终确定课题为红外遥控。

二、在网上查找红外遥控各种实用电路,进行比较后,确定了自己的电路图,然后进行了原理学习,同

时查找了各种芯片的参数,内部原理图以及应该怎样使用。还要查找了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器件的参数,外

观,怎样使用,判断正负极及其原理。然后列岀了元件清单,为后期购买做准备。

三、在购买元件到手之前我先现根据电路图在面包板上初期构思一下进行布线。拿到元件后首先用万用

表检测了一下元件,然后在面包板上进行了布线。因为怕会有更改,所以使用的铅笔在面包板上绘制需要相

连的器件间的导线。将器件对照原理图一件件插入面包板上同时用铅笔绘线,尽量排列美观且让连线间没有

飞线,慢慢完成了布线。布线完成后有对照电路图检查了两遍。

四、焊接。先将各种元件焊接在面包板上,然后依照铅笔的痕迹进行进行连线。因为害怕会出现错漏,

所以用锡连线时也同时对照电路图进行了再检查,然后依照铅笔痕迹用锡进行铺线,因为需要铺线部分很多

而且直接用锡铺很费锡并且操作很慢,所以将元件剪下的引脚当做引线进行连接,减少了很多工作量而且费

锡也相应减少了很多。最后一点点耐心比较、焊接下完成焊接工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设计

单片机系统设计实例 红外遥控小车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姓名:吴志飞 学号:1411050121 指导教师:张东阳

目录 1 绪论 (1) 2 系统分析 (2) 2.1系统框架 (2) 2.2电机驱动模块 (3) 2.3 LCD显示模块 (4) 3 系统硬件设计 (5) 3.1主控模块的电路设计 (6) 3.1.1AT89C51单片机的简介 (8) 3.1.2AT89C51管脚功能 (8) 3.2红外遥控模块的电路设计 (9) 3.2.1红外遥控的实现原理 (10) 3.2.2红外发射器 (11) 3.2.3红外接收器 (12) 3.3电机驱动模块的电路设计 (12) 3.4显示模块的电路设计 (13) 4 系统软件设计 (14) 4.1程序代码 (14) 4.2软件流程图 (17) 5 调试与仿真 (18) 5.1在keil中进行调试 (18) 5.2在Proteus中进行仿真 (19) 6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I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 绪论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智能化技术的开发速度越来越快,,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海洋开发、宇宙探测、工农业生产、军事、社会服务、娱乐等各个领域。智能电动小车系统以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主要由路径识别、角度控制及车速控制等功能模块组成。同时,当今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其在国防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广泛开展。神五、神六升天、无人飞船等等无不得益于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把机器人制作比赛作为创新教育的战略性手段,参加者多数为学生,目的在于通过大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进取精神,同时也普及智能机器人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器人技术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高低,而智能电动小车是机器人的雏形,它的控制系统的研制将有助于推动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同时为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提供更有利的手段。 本次课设设计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可以分为四大组成部分:红外遥控部分、显示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智能小车可以实现按遥控指示前行,后退,左转和右转。该设计主要通过对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设计和程序的编写,然后通过后期软硬件调试达到设计初衷。 1

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设计和制作

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设计和制作 论文关键字:AT89C51单片机直流电机红外线遥控循迹 L298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一款红外线遥控小车,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用L289驱动直流电机工作,控制小车的运行。本款小车具有红外线遥控手动驾驶、自动驾驶、寻迹前进等功能。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软件用C语言编写。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以AT98C51单片机为核心,制作一款红外遥控小车,小车具有自动驾驶,手动驾驶和循迹前进等功能。自动驾驶时,前进过程中可以避障。手动驾驶时,遥控控制小车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加速等操作。寻迹前进时小车还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轨迹前进。 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完成红外编码信号的发射和接受、障碍物检测、轨迹检测、直流电机运行的发生等功能。软件主要完成信号的检测和处理、设备的驱动及控制等功能。AT89S51单片机查询红外信号并解码,查询各个检测部分输入的信号,并进行相应处理,包括电机的正反转,判断是否遇到障碍物,判断是否小车其那金中有出轨等。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三、主要硬件电路 1、遥控发射器电路 该电路的主要控制器件为遥控器芯片HT6221,如图2所示。HT6221将红外码调制成38KHZ的脉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出红外编码。图2中D1是红外发射二极管,D2是按键指示灯,当有按键按下时D2点亮。 HT6221的编码规则是: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如果这个按键按下且延迟大约108ms,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18ms),8位数据码(9~18ms)和这8位数据码的反码(9~18ms)组成,如果按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2.5ms)组成。按照上图的接法,K1~K8的数据码分别为:0x00,0x01,0x02,0x03,0x04,0x05,0x06,0x07。 图2 遥控发射器电路原理图 2、红外线接收模块 该模块使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1838,其电路如图3所示。瓷片电容104为去耦电容,DOUT即是解调信号的输出端,直接与单片机的P3.2口相连。有红外编码信号发射时,输出为检波整形后的方波信号,并直接提供给单片机。 图3 红外接收原理图 3、电机驱动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芯片L298控制两个电机的正反转,以及改变电机的转速,其电路如图4所示。L298 芯片是一种高压、大电流双全桥式驱动器。其中SENSEA、SENSEB分别为两个H桥的电流反馈脚,不用时可以直接接地。VCC,VS是接电源引脚,电压范围分别是4.5~7V、2.5~46V,设计中VCC端与单片机电源端共用5V工作电源,VS端独立接9V电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设计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西安邮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工程师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系部光电子技术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任务与要求 任务: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具有自动避障、加速、减速等功能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要求:1 搜集资料,熟悉单片机开发流程;熟悉红外传感器等相关器件; 掌握单片机接口和外围电路应用;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开发经 验。 2 学会电路设计、仿真等相关软件的使用; 3 具备一定的硬件调试技能。 4 学会查阅资料; 5 学会撰写科技论文。 开始日期2010年3月22日完成日期2010年6月27日主管院长(签字) 年月日

西安邮电学院 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计划 学生姓名赵美英指导教师崔利平职称工程师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系部光电子技术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工作进程

主要参考书目(资料) 1、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01; 4、赵负图,传感器集成电路手册,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Atmel.AT89S51数据手册.https://www.doczj.com/doc/a414095492.html,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普通计算机一台,单片机开发环境; 2.电路安装与调试用相关仪器和工具。 (如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镊子、钳子等)。 论文(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安排 每周四进行交流与总结;其余时间灵活安排,及时解决学生问题。 对计划的说明 依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作进度。

无线遥控玩具小车设计与制作

“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作品题目: 无线遥控玩具小车设计与制作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1 方案设计与论证 (4) 1.1 直流调速系统 (4) 1.2 防碰撞系统 (5) 1.3 显示系统 (5) 2 硬件设计 (5) 2.1 小车系统框图 (5)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6) 2.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7) 2.4 遥控发射接收电路设计 (9) 2.4.1 无线发送电路 (10) 2.4.2 无线接收电路 (11) 2.5 检测系统设计 (11) 2.5.1 速度检测设计 (11) 2.5.2 防跌落系统设计 (12) 2.5.3 防碰撞系统设计 (13) 2.6 显示电路设计 (13) 2.7 单片机I/O口的分配 (14) 2.8 电源设计 (14) 2.9 小车车体设计 (14) 3 软件设计 (15) 3.1 主程序设计 (15) 3.2 PWM子程序设计 (17) 3.3 遥控子程序 (18) 3.4 防跌落、碰撞子程序 (20) 3.5 显示子程序 (21) 4 结果分析及结论 (22) 5 谢辞 (23)

6 参考文献 (23) 附件1 程序清单 (24) 附件2 硬件电路图 (33) 附件3 电路PCB图 (34)

无线遥控玩具小车设计与制作 摘要:80C51单片机是一款八位单片机,他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该课题的基本思想是设计一台能够遥控行走并自动回退防止跌落的机器小车。遥控接收端以 80C51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其中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部分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完成。可通过发射端来控制小车的直流电机实现无极调速, 遥控小车进行转向, 并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小车的实时速度值。小车还能自动检测落差较大的落差,遇到楼梯等低处会自动回避,以防止小车由高处摔落。 关键词:80C51单片机、PWM调速、遥控小车

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制作(毕业设计)

学号 密级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九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 UNIVERSITY Design of Universal IR Learning Remote Controller College :×××× Subject :×××× Name :×××× Directed by :×××× May 2009

摘 要 随着家用电器种类的增加和无线遥控产品的普及,红外遥控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针对国内红外遥控学习技术成熟,但产品化程度低的特点,本文自主设计一种具有红外学习和触屏显示功能的红外遥控器,借此促进红外遥控学习技术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化推广。 在红外解码方面,传统方法采用单片机中断或者查询方式采集红外信号,环境不理想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解码,本文借助电脑辅助记录全波形,通过相关软件优化波形,解码一次即可成功;在红外发射方面,本文通过实验发现红外发射距离受载波占空比和红外二极管贯通电流影响,通过调试将38KHz载波红外信号发射距离提高到10米;在红外接收方面,进行了红外干扰测试;在触屏校验方面,通过实验获取触屏数据,利用matlab参数估计lsqcurvefit函数求得校正参数,解决了触屏漂移问题;在彩屏显示方面,将遥控器所有按键简化为方向键和确认键,虚拟数码管显示按键位置,避免了单片机片上资源紧张的问题,此外,彩屏仅支持16位R5G6B5格式数据,一张176*220图片占用72. 6KB空间,造成极大浪费,本文借此讨论了适合本系统的图片压缩技术,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图片压缩格式。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本文先后制作了遥控接收解码装置、遥控编码发射装置、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以SAA3010遥控器作为典型代表(遵循飞利浦RC-5编码协议),成功的实现了红外编解码、发射接收、按键触屏双输入、彩屏显示等基本功能,最终制作的万能学习型遥控器在功能上可以完全代替SAA3010遥控器。 关键词:红外学习;红外解码;单片机控制;声卡采样;触屏校验

红外避障小车讲解

目的: 本毕业设计是红外蔽障小车的设计,通过设计使学生系统的熟悉和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体系、开发流程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开拓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设计题的思想和方法,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同时是为了掌握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怎样能够活学活用,深入的了解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用途和方法,能够灵活敏捷的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学会独立设计电路,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加强焊接能力和技巧,完成基本的要求。并能完美的完成这次实训。 目录 一、任务书...............................P1 二、引言..............................P2 二、要求与发挥...........................P4 三、设计摘要.............................P6 四、模块方案比较.......................P7 1.避障模块 2.驱动模块

3.控制模块 五、程序设计.........................P9 1.程序流程图 2.程序编写 六、工作原理.........................P13 七、结论............................P13 八、参考文献........................P14 九、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P15 任务: 利用单片机、红外实现避障,要求具有下述功能: 1.小车前进可以避开(前、左、右)20cm的障碍物; 2.实现下车前进时,不碰障碍物; 3.具有声音播报功能。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芯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单片机已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CPU、存储器、定时器、并行和串行接口、看门狗、前置放大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多种电路,这就很容易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组成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这种技术促使机器人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人

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 无线遥控开关电路图及原理 随着社会进步,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无线遥控开关是采用高科技的射频识别技术设计制作,用无线遥控开关设备控制各类灯饰、家电、门、窗帘等家居用品,是一种新型智能化开关,可对室内灯具、家电等进行无线控制,操作简单方便,性能稳定可靠,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和追捧,下面就是小编对无线遥控开关原理的具体介绍。 >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现在无线遥控开关被大量的使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角落,例如:家庭、酒店、商场、医院、仓库、办公室等场所用于灯饰照明控制及其它用途电器控制,相信大家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对于无线遥控开关工作原理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对无限遥控开关进行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作用。 在了解无线遥控开关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无线遥控开关功能,无线遥控开关在设计制作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无方向性,与其它同型号产品间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和干扰,具有高保密性、性能稳定、功耗低、存储量大、使用方便,可以让灯具同时或个别进行开光,开关和遥控器不必配套购买,用户可自由选配,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遥控开关安装异常简单方便,不需要接零线,也不需要对灯饰电器进行任何改动,可直接替换原有开关,电网停电后再来电,开关会自动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电能,可以集中控制全家所有的智能遥控开关。在款式设计上也是多种多样,可供选择面非常广泛,可以将无线遥控开关与传统机械开关进行结合使用,方便简单。 无线遥控开关-原理 无线遥控开关是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者组合而成,发射器将控制者的控制按键经过编码,调制到射频信号上进行发射出无线信号,也可以说成是一个编码器。而接收器是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编码信号再解码,得到与控制按键相对应的信号,然后去控制相应的电路工作了,也被称为解码器。随着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在工业控制和无线智能家居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无线遥控开关-分类 由于科技进步无线遥控开关种类和功能繁多,按传输控制指令信号的载体分可以分为为:无线电遥控、超声波遥控、红外线遥控,按信号的编码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频率编码和脉冲编码,按传输通道数可以分为:多通道遥控和单通道,按同一时间能够传输的指令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路和多路遥控,按指令信号对被控目标的控制技术可以分为:开关型比例型遥控。 无线遥控开关-组成 日常比较常用的无线遥控开关由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组成,其无线遥控开关的原理也按照发射和接受来分析。发射部分即遥控器与发射模块,遥控器是作为一个整机来独立使用,对外引出有接线桩头,遥控模块被当作一个元件来使用,接收部分即超外差与超再生接收方式,超再生解调电路它实际上是工作在间歇振荡状态下的再生检波电路。 ;.

基于某单片机地红外遥控设计与制作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设计与制作 13工试2班舒佳章韬略 一、设计目的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其理论中的价值是对红外线这种电磁波的特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在与单片机和电子电路的共同作用下,找到单片机及电子电路在实际运用中的更多功能,从而挖掘出红外线和硬件设备结合中的更多可能性。在现实意义中,对于红外线的使用,它不仅提高了单片机、硬件设备和硬件系统在智能遥控领域的广泛应用,而相对了在硬件设施上使用了红外线的遥控技术,也同时大大拓宽了硬件设施的应用围。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人们对于红外遥控控制的运用,会变得越来越广。 二、设计要求 基本功能要求: 1.以一个单片机作为控制遥控器,另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为被遥控对象; 2.用遥控器的10个遥控开关,控制遥控对象的10个电源开关通断; 3.能实现10个电源开关状态显示; 4.能实现定时开关某一个电源开关。 扩展功能: 1.能实现灯光亮度连续调节;

2.能根据不同电器实现不同时间通断控制; 3.其他扩展功能。 三、方案设计 3.1红外遥控发射电路的方案 采用指令键产生电路产生不同的控制指令,单片机进行状态的编码,直接由单片机的口输出方波信号控制红外发射管进行发射。红外发射管采用普通的红外发射二极管。 3.2红外遥控接收电路的方案 遥控系统采用红外线脉冲个数编码,直接利用单片机软件解码,实现功能的遥控。 3.3单片机的选择 本设计所编写的程序比较简单,功能也比较少,所用到的输入输出端口也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决定用STC89C52单片机来完成本设计,既方便也很实用。 3.4红外遥控系统电路的原理框图以及各部分作用

各部分作用: (1)行列式键盘 行列式键盘又称为矩阵式键盘,用I/O线组成行列结构,按键设置在行列的交点上,行列式分别连接到按键开关的两端。键盘中有无按键按下是由行线送入扫描字及列线读入列线状态字来判断的,有键按下时通过查键并执行键功能程序。 (2)红外线发射电路 遥控器信息码由单片机的定时器1中断产生40KHZ红外线方波信号。由P3.5口输出,经过三极管放大,由红外线发射管发送。 (3)单片机 单片机用于输出方波信号控制红外发射电路的工作。 3.5红外接收部分原理框图以及各部分作用 各部分作用: (1)+5V电源电路 给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电路提供以及红外接收电路提供电压。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毕业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西安邮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工程师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系部光电子技术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任务与要求 任务: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具有自动避障、加速、减速等功能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要求:1 搜集资料,熟悉单片机开发流程;熟悉红外传感器等相关器件; 掌握单片机接口和外围电路应用;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开发经验。 2 学会电路设计、仿真等相关软件的使用; 3 具备一定的硬件调试技能。 4 学会查阅资料; 5 学会撰写科技论文。 开始日期2010年3月22日完成日期2010年6月27日主管院长(签字) 年月日

西安邮电学院 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计划 学生姓名赵美英指导教师崔利平职称工程师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系部光电子技术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智能小车 工作进程

主要参考书目(资料) 1、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01; 4、赵负图,传感器集成电路手册,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Atmel.AT89S51数据手册.https://www.doczj.com/doc/a414095492.html,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普通计算机一台,单片机开发环境; 2.电路安装与调试用相关仪器和工具。 (如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镊子、钳子等)。 论文(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安排 每周四进行交流与总结;其余时间灵活安排,及时解决学生问题。 对计划的说明 依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作进度。

版画的创作过程

我给你介绍一下油印黑白木版画的创作过程: 1.起稿 版画稿尽量少留白,这样既能体现版画的厚重感,还能省时省力(因为白色的部分必须刻掉)。 a.可以在纸上起好稿子后转印到板子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誊写法(复写纸)。必须注意的是,在纸上画的正稿,必须反过来转印到板子上。 b.直接在板子上起稿(起反稿)。 木板必须既韧又脆,不拉刀、不起丝。用梨木、枣木等果树板材最好。也可以使用椴木贴面的三夹板或五夹板(做绘图板用的那种),但柳桉贴面的胶合板(做家具的那种)刻不动不可用。 稿子在板上绘制完成后,用淡灰或淡蓝色墨水满涂一遍,这样在刻制时可以更好地观察刻制效果 2.刻制 准备一套木刻刀。 这个过程是用不同的刀法塑造对象,也就是常说的“以刀代笔”在木板上“作画”,而不是机械地去再现画稿。下刀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下错刀修改起来很麻烦且效果很难如意。 刻制的过程中要经常用镜子来检查效果,因为画稿是反的,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被正过来的图像是否理想。 3.xx 最好用厚一点的宣纸(3层夹宣)、过滤纸等具有一定渗透力且不反光的纸张。 油墨用石印油墨(绝对不能用誊印油墨,很难干,且会渗油)。

还要配备一个摩擦工具(木蘑菇)、一块厚玻璃板或大理石板(调油墨用)、一个或几个油墨滚筒(给版上墨)。 用滚筒将油墨置于玻璃板上滚匀后,再均匀地滚在刻制好的木版表面,平整地盖上一张拓印用纸,用木蘑菇在其上分区域轻轻摩擦,以便使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拓印纸上。途中可以揭开局部查看拓印效果,直至拓印结束。轻轻揭下,作品完成。 注意: a.加墨要薄,不得过多。应遵循“少吃多餐”原则。 b.摩擦不能过于用力。必要时可以垫一层报纸之类,以免损坏拓印纸。 c.揭开拓印纸时,应抓住纸角缓缓提起,避免拉破印纸。 木版画材料在规模较大的美术用品商店均可买到。 建议先系统了解一下版画创作知识,以帮助学习、理解 课题: 《单色版画》 课业类型: 综合课 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1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吹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基本艺术表现 实践。 2、能力目标:

无线遥控门铃的设计与制作

目录 第1章绪论 (4)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4) 1.1.1课题的背景 (4) 1.1.2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4)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5) 第2章系统的原理 (6) 2.1 系统总体原理 (6) 2.1.1概述 (6) 2.1.2发射机的技术指标 (6) 2.2 发射电路原理 (7) 2.2.1低频信号振荡器 (7) 2.2.2高频信号振荡器 (7) 2.2.3幅度调制 (8) 2.2.4小信号谐振放大 (10) 2.2.5高频功放 (14) 2.3 接收电路原理 (18) 2.3.1天线 (18) 2.3.2检波 (18) 2.3.3低频功放 (21) 第3章系统的电路设计 (23) 3.1 方案的选择 (23) 3.2 方案比较 (24) 第4章发射电路的设计 (25) 4.1 低频振荡器 (25) 4.1.1555定时器 (25) 4.1.2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 (26) 4.1.3电路设计及仿真 (27)

4.2 高频振荡器 (28) 4.2.1电路分析 (28) 4.2.2振荡频率分析 (29) 4.2.3电路设计与仿真 (30) 4.3 调幅 (31) 4.3.1MC1496 (31) 4.3.2MC1496组成的调幅电路 (32) 4.4 小信号谐振放大 (32) 4.4.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3) 4.4.29018三极管简介 (32) 4.4.3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的设计 (34) 4.5 高频功放 (36) 4.5.1甲类功放 (37) 4.5.2丙类功放 (38) 4.5.3高频功放电路分析与设计 (39) 第5 章接收电路设计 (42) 5.1 天线 (42) 5.2 小信号谐振放大 (42) 5.3 检波 (42) 5.3.1检波二极管 (42) 5.3.2检波电路分析与设计 (43) 5.4 低频功放 (45) 第6章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48) 6.1 调试仪器及方法 (48) 6.2 电路组装和调试 (48) 6.3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48) 结论 (51) 致谢 (52) 参考文献 (53) 附录1 发射电路原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 接收电路原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简易红外遥控电路制作

焊接时,把这个文档打印带到实验室,或者单打印电路图也可。 实验简易红外遥控电路的制作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对指定的电路使用Proteus工具进行仿真;指定的电路为:①红外发射器,如图1所示;②红外接收器,如图2所示。 b)使用Protel工具设计图1和图2的印刷电路板图。 按照图1安装一个手持式红外发射器、按照图2安装一个红外接收器;完成的作品应具有如下功能:按动发射器上的一个按扭,能遥控接收器上的一个小型继电器,通过该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控制一般小功率的用电设备如电灯等。 d)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电路及原理 1、发射器 电路如图1所示, 集成电路NE555(或7555>等元件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约为38KHZ~40 KHZ,该频率与C1、R1、RV1均有关系,可调节它们使振荡频率达到要求;当按钮AN按下时,脉冲电流流过红外发射二极管IR- LED,使之发出38KHZ左右的红外脉冲光。 图 1 红外发射电路 2、接收器

电路如图2所示,主要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头、D触发器和小型继电器等组成。CD4013是CMOS集成电路D触发器,内含两个独立的D触发器,外形为双列直插14脚封装,第14脚为电源正极,第7脚为电源负极,工作电压3~18伏,S、R端对Q端的影响如下表1所示。 图 2 红外接收器 图 3 红外接收头表1 D触发器真值表 常态时,接收头Uo端输出为高电平,Q1饱和其集电极电位为零,因此U1: A的S=0, R=1,由表1可知,U1:A应有Q=0;当接收头收到红外光时,Uo端输出负脉冲,

在负脉冲的低平期间,Q1截止,使U1:A的S=1,R=0,故U1:A的Q=1,随后,U o端负脉冲消失,U1:A回到常态

电子大赛单片机循迹小车设计报告

电子大赛自动循迹小车

目录 摘要 (2)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2) 1、单片机的论证与选择 (2) 2、电机的论证选择 (2)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3) 1、小车循迹功能的实现 (3) 三系统实现方框图与电路设计 (4) 1、系统总体框架图 (4) 2、单元电路设计 (4) (1)单片机最小系统版 (4) (2) Risym 4路红外寻迹避障传感器模块 (7) (3)电机驱动芯片L298N原理图如下 (8) 四系统软件设计 (9) 1、总体软件流程图 (9) 五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0) 1、测试方案 (10) 2、测试结果 (10) 3、问题分析与总结 (11) 附录一:参考文献: (11) 附录二:程序 (12) 附录三:作品实物图 (17)

摘要 本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小车专用电池为电源。在本系统中,单片机通过红外传感器实现对赛道(白面黑线)的轨道识别与小车位置的判定,并通过Risym 4路红外寻迹避障传感器模块和驱动L298N芯片与相应程序,通过控制小车左右轮实现前进和循迹转向功能。 关键词:STC89C52 L298N 白面黑底轨道循迹小车红外传感器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单片机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Atmel公司的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AT89S52单片机价格便宜,控制简单,为我们平时实验所熟用;但其运算速度较慢,片内资源很少,存储器容量也很小,同时驱动多个传感器时难以实现复杂的算法。 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MSP430系列单片机。MSP430系列单片机具有低功耗、速度快、片上资源丰富、外部拓展能力强等特点。16位RISC指令集处理器,14个双向I/O口,每个I/O口均可作为中断源,但是工作电压偏低(1.8V-3.6V)对于很多5V的系统来说接口电路颇为麻烦,I/O无保护,过压过流会立即击穿,。 方案三:采用STC公司生产的STC89C52。89C52是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字节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是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具备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综合对比以上三个方案,我们选择方案三,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系统主控芯片。 2、电机的论证选择 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具有动态响应快、精度高、易于起停,易于正反转及变速的优点,可精确控制旋转角度。但它以步进式跟进,角度小于一

丝网1教案

丝网版画技法1 课程 教 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丝网版画概述及基础技法 授课学时32 课型讲授□讨论□习题□复习□其它□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丝网版画的起源、发展 2、了解丝网版画的现状 3、掌握丝网版画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技法 重点、难点丝网版画的实际操作技法 教具、课件 授课内容备注

一、丝网版画概述 1 概述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 Andy Warhol 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探究其发生发展过程,要追溯古代漏孔版印刷术的历史,古代漏孔版印刷术是现代丝网技术的的启蒙阶段,正式由于孔版,才衍生出今天的丝网印刷技术以及丝网版画。如今的丝网印刷技术极具科技性以及强适应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1 概念详解 现代丝网建立在东方古代的漏版印刷技法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已经开始运用漏版技术进行织物和器皿的装饰,丝网版画虽为世人喜爱,但却是

一种尚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版画画种。提起"版画",一般人便想到木刻,其实"版画"的概念要大得多:除了木版画以外,尚有石版画、铜版画、纸版画、泥版画等。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被人称为"三版",国内每隔几年都要举办专门的"三版展"。作为版画家族中的奇葩,丝网版画的出现,已成为世界版画的主流,是一种颇具当代性的版画品种。 20世纪初,英国人塞缪·西蒙(SamuelSlmon)研究出以丝网作版的现代印刷的方法。随后,丝网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与传播。最先将感光剂用于印刷制版技术的当属1914—1915年左右的美国,在此期间,欧洲人也正在尝试着运用这项技术。照相感光制版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完善成型应该说是在1925年,但并未取得专利,原因是在它之前的1918年,做为网印技术的印染模型版法已经被认可,并已取得了专利。1915年,美国人C·M·彼得和A·伊梅里等人发明了用乳剂(阿拉伯树胶、牛皮胶、明胶、聚乙烯醇、聚乙烯醋酸盐)调和重硌酸钾和重硌酸铵等感光材料制成的感光剂。通过实验,第一张通过感光制片方法得到丝网印版的技术正式诞生了,但此时的感光剂极为简单,原始而不稳定。20世纪20至3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印染工业中。当时的艺术家被请来参与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独特风貌的图案画形,然后利用丝印技术,限量而非大批量的生产。这些印染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审美价值,首先应该归功于丝网照相制版技术在当时的应用。感光制版所用的正片底图使艺术家们可以无所顾忌的绘制图案底图,不会产生底图方向与印刷后产品图案方向的倒错问题。同时,艺术家可以尽自己的想象和发挥,创造出的任何精细纹样都可以被准确无误的复制出来。丝网印刷工艺的宽容性和适应性特点保证了它在纺织业中的延续生存。30年代纺织印染中的丝网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型自动化的丝网印刷机代替了手工操作,制版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印制产品的图案花色精细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工业发展,特别是军事的需要,丝网印刷得到大发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照相制版丝印技术在美、日等国普遍使用。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它以制作快捷、

1路无线遥控开关制作

WFS-501型1路无线遥控开关制作 文章作者:沃福斯电子来源:本站原 创 浏览次数:11195 字体:大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 添加时间: 2009-5-16 10:51:03 提交会员: admin 在电子制作实训网上以前介绍的一款1路遥控开关中,用到了双向可控硅作为控制元件,由于97A6双向可控硅工作电流较小,且对负载的要求较高,只能对小功率的阻性负载进行控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里,我们介绍一款利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的继电器型1路遥控开关的制作,由于选用的继电器触点容量达到10A,且不挑负载,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1、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见图1。电路主要由供电部分、无线接收部分、数据解码部分和开关控制部分组成。220V交流市电接在进线端子上,经C1、R2、VD1、VD2、VD 3、VD4组成的降压整流电路后,经R1限流后,在CW1上形成24V左右的直流电压,为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另一路电源经R4限流降压后,在CW3两端形成稳定的5V工作电压,作为无接接收模块和解码电路的工作电源。 平时,IC1的12脚输出低电平,VT1关断,继电器断开。当接收模块SH9902收到遥控器发射的无线电编码信号后,就会在其输出端输出一串控制数据码,这个编码信息经专用解码集成电路IC1解码后,在数据输出端输出相应的控制数据,本文介绍的数据信息为有效时D1输出为高电平,这个高电平经R3输入到VT1 的基极,使其导通,从而使继电器吸合,其控制的电灯被点亮;当无线接收部分收到的数据信息为D1数据为0时,VT1截止,继电器断开,灯泡回路关断,从而达到遥控控制电灯的目的。

红外遥控制作报告[优质文档]

电子基础实验C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222013333210204 姓名徐子婷 实验时间:2015.3~2015.6 实验地点:25教502

1.实验目的 1、制作红外遥感接收器跟发射器,实现红外遥控控制台灯开关。 2、了解红外遥感原理,以及学会如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设计,成功制作成品 3、学会如何在面包板上布线,尽量减少飞线并同时是布线美观 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查找资料、学习并使用新器件、自行安排进度、学习如何与 他人协作的前提、发现并解决问题; 5、加强电子制作能力 2.实验器材 电脑,电烙铁,面包板,焊锡,吸锡器,松香,海绵 3.实验原理 1、红外遥控原理简介: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其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它是把红外线作为载体的遥控方式。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因此在采用红外遥控方式时,不会干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红外遥控是利用波长为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递控制信号的。

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为不可见光,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所以,红外遥控不会干扰其它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近邻的无线电设备。 2.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全保卫装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红外线遥控的遥控距离一般为几米至几十米或更远一点。 4.红外线遥控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室内遥控的优先遥控方式。同时,由于采用红外线遥控器件时,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外围电路简单,因此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在技术上的主要优点是: 1.无需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 2.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需的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 3.传输速率适合于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的网络; 4.信号无干扰,传输准确度高; 它的缺点是:由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采用点到点的连接具有方向性,两个设备之间如果传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阻挡物;而且通讯距离较短,此外红外LED不是一种十分耐用的器件。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目前大量的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m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锯法来粗略判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00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集成电路。最近几年不论

红外遥控小车

红 外 遥 控 小 车 系别:电气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技术 姓名:魏来方艳霞 班级:10级电子信息一班学号:2010010201026 2010010201028 指导老师:汪涛

目录 一、绪论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三、硬件设计 1)控制器模块选取 2)电机模块选取 3)电机驱动器模块选取 4)电源模块选取 5)红外遥控模块选取 6)工作原理 四、软件设计 五、调试中存在的问题 六、致谢 七、参考文献

一、绪论: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指导教师已经有充分的准备。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如下方案:在现有电动车模型的基础上,加装无线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对电动车的无线遥控,并将数据传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由单片机根据所接收到检测的数据实现对电动车的控制。这种方案能实现对电动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控制,控制灵活、可靠,精度高,可满足对系统的各项要求。所以本设计与实际相结合,现实意义很强。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本章围绕系统的总体设计,介绍系统的组成,并提出各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各种方案,并综合比较,并选出最佳方案。根据题目的要求,整个系统的构成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硬件系统,一部分是软件系统。硬件方案确定如下:在现有电动车模型的基础上,加装无线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对电动车的无线遥控,并将数据传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由单片机根据所接收到检测的数据实现对电动车的控制。这种方案能实现对电动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控制,控制灵活、可靠,精度高,可满足对系统的各项要求。 三、硬件设计 1)控制器模块选取 本设计采用MCS-51系列中的80C51单片机。80C51是一款八位单片机,它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它是第三代单片机的代表。第三代单片机包括了Intel公司发展MCS-51系列的新一代产品,如8xC152﹑80C51FA/FB﹑80C51GA/GB﹑8xC451﹑8xC452,还包括了Philips﹑Siemens﹑ADM﹑Fujutsu﹑OKI﹑Harria-Metra﹑A TMEL等公司以80C51为核心推出的大量各具特色﹑与80C51兼容的单片机。新一代的单片机的最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向外部接口电路扩展,以实现Microcomputer完善的控制功能为己任,将一些外部接口功能单元如A/D﹑PWM﹑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WDT(监视定时器)﹑高速I/O口﹑计数器的捕获/比较逻辑等。这一代单片机中,在总线方面最重要的进展是为单片机配置了芯片间的串行总线,为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Philips公司还为这一代单片机80C51系列8xC592单片机引入了具有较强功能的设备间网络系统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 新一代单片机为外部提供了相当完善的总线结构,为系统的扩展与配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设计就采用了比较先进

自制简易无线电遥控模型

如何自制一架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 第一节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的构成 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是航空模型家族中种类最多、最有趣,也最能锻炼参与者动手动脑能力的一种模型。大部分的遥控模型都可以自己制作机身部分,配以相应的动力、舵机等设备就可以在天空中翱翔。本章只介绍适合中小学生参与自制的简易遥控模型飞机。 一架简易的遥控模型飞机,大致由四个部分组成:动力系统、舵机、控制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机身,下面分四个小结介绍这几个部分。 一、动力系统 模型飞机采用的动力可以分两大类:油动和电动。油动的一般用甲醇两冲程或四冲程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来带动螺旋桨,电动的用有刷或无刷电机带动螺旋桨,另有涡轮发动机也被使用在遥控模型上。这里只介绍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的模型。 1.无刷电机——初学航模的首选 七八十年代,由于电子技术发展相对落后,遥控模型飞机通常采用甲醇发动机,飞行起来危险性较大,在飞行时需要准备的附件如油泵、启动器等较多,近些年兴起的电动模型飞机具有小巧灵活、携带方便、飞行安全、成本低廉等特征,深受广大航模爱好者的喜爱。 航模用电动机大致有两种:有刷直流电机和无刷交流电机。在电动模型飞机刚刚兴起时,大部分的飞机都采用有刷直流电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效率不高,而且重量太重,已逐渐被无刷电机取代,本章着重介绍无刷电机。 上左图是一款国产无刷电机及其附件,右图是电机内部结构。无刷电机使用三相交流电,线圈绕组固定在机座上作为定子,永磁体作为转子在外部,一般也叫外转子无刷电机(内转子无刷电机一般用于直升机,这里不作介绍)。初入门的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参数: 电机型号:国内出厂的电机一般只标示其尺寸大小而不标示功率,比如一款电机标示A2212/6T,代表电机定子的直径为22mm,高度为12mm,6T代表线圈绕组匝数为6匝。也有一些厂家标示其外部转子的尺寸。一般来说,尺寸越大的电机,相同电压下输出功率越大,匝数越少,转速越高。 电机KV值:KV值代表电机在空载(不装螺旋桨)情况下每增加1v电压,电机转速的增加量。比如KV值是2200KV的电机,在电压5V的情况下,空载转速是11000转/分钟。一般来说,相同尺寸的电机,KV值越高,就需要配以较小尺寸的桨,以免因过载而烧毁电机,而KV值较低的电机可以配大尺寸的桨,以达到较大的推力。在高速飞机上一般选用高KV 值的电机,低速或载重较大的飞机一般选用低KV值的电机。 2.无刷电调、锂聚合物电池——无刷电机为动力的标准配置 无刷电机要正常工作,必须要有调速器,也就是无刷电调。从电池中供出的电能是直流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