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T成像-基本概念

CT成像-基本概念

CT成像-基本概念
CT成像-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试题库

李月卿 第三章 CT 成像

一、专业名词解释与翻译 1.窗口技术:window technology

是显示数字图像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选择适当的窗宽和窗位来观察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

2.窗宽:window width ,WW

表示数字图像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3.窗位:window level ,WL

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放大的灰度范围的平均值,所放大灰度范围的灰度中心值,即显示器所显示的中心CT 值。)

4.投影:projection

检测器接收透过受检层面后出射的X 线束的强度(I )称为投影。(CT 扫描装置扫描完一个层面后,获得一个方向上的一组吸收系数之和的数值与X 线束扫描位置的曲线,这个曲线称作X 线束经被测人体吸收后在该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上各点数值称为投影值。)

5.CT 值:computed tomography number

CT 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 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以水的衰减系数作为基准,CT 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x μ与水的吸收系数w μ的相对值,用公式表示为:

K CT w

w

x ?-=

μμμ值

6.采集时间:acquisition time

即成像时间或扫描时间,指获取一幅图像所花费的时间。

7.半程扫描时间:half-scan time

是指X 线管扫描移动角度在210°~240°时的扫描时间。

8.全程扫描:full-scan

是指为了获取比较高质量的CT 图像进行360°的扫描。

9.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是将径线所通过的容积组织或物体中每个像素的最大强度值进行投影,最大强度代表最大CT 值,故一般称为最大密度投影。

10.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nIP

是在某一平面方向上对所选取的三维组织层块中的最小密度进行投影重建图像。

11.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

是指在某物体间对X 线吸收具有高的差异、形成高对比的条件下,鉴别其微细结构的能力。

12.对比度分辨力:contrast resolution

是在ROI 内观察细节与背景之间具有低对比度时,将一定大小的细节部分从背景中鉴别出来的能力。

13.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

分辨人体组织密度差异的能力(分辨人体内组织密度细小的变化的能力)。

14.多层螺旋C T :multislice CT ,MSCT

多层面螺旋CT 机X 线管旋转一圈可以同时获得多幅图像,检测器在Z 轴方向的数目已从一排增加到几排

直至几十排,又称多排检测器CT (multirow detector CT )。

二、问答题

1.简述CT 成像原理,并画图说明(10分)。 答:在CT 成像中物体对X 线的吸收起主要作用,在一均匀物体中,X 线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在X 线穿透人体器官或组织时,由于人体器官或组织是由多种物质成分和不同的密度构成的,所以各点对X 线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将沿着X 线束通过的物体分割成许多小单元体(体素),令每个体素的厚度相等(l ) 。设l 足够小,使得每个体素均匀,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为常值,如果X 线的入射强度I 0、透射强度I 和物体体素的厚度l 均为已知,沿着X 线通过路径上的吸收系数之和μ1+μ2+……+μn 就可计算出来。

为了建立CT 图像,必须先求出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μ1、μ2、μ3……μn 。为求出n 个吸收系数,需要建立如上式那样n 个或n 个以上的独立方程。CT 成像装置从不同方向上进行多次扫描,来获取足够的数据建立求解吸收系数的方程。

吸收系数是一个物理量,它是CT 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 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实际应用中均以水的衰减系数为基准,故CT 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μi 与水的吸收系数μw 的相对值表示:1000?-=w

w i CT μμμ

再将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 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就是CT 影像。

{CT 图像的本质是衰减系数μ成像。通过计算机对获取的投影值进行一定的算法处理,可求解出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获得衰减系数值的二维分布(衰减系数矩阵)。再按CT 值的定义,把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转换为对应像素的CT 值,得到CT 值的二维分布(CT 值矩阵)。然后,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 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此灰度分布就是CT 影像。}

2.简述CT 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并画图说明(10分)。 评分标准:

(1)吸收系数、CT 值、灰度 各2分; (2)图 每个2分。 答:在CT 成像中物体对X 线的吸收起主要作用,在一均匀物体中,X 线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在X 线穿透人体器官或组织时,由于人体器官或组织是由多种物质成分和不同的密度构成的,所以各点对X 线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将沿着X 线束通过的物体分割成许多小单元体(体素),令每个体素的厚度相等(l )。设l 足够小,使得每个体素均匀,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为常值,如果X 线的入射强度I 0、透射强度I 和体素的厚度l 均为已知,沿着X 线通过路径上的吸收系数之和μ1+μ2+……+μn 就可计算出来。

为了建立CT 图像,必须先求出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μ1、μ2、μ3 ……μn 。为求出n 个吸收系数,需要建立如上式那样n 个或n 个以上的独立方程。因此,CT 成像装置要从不同方向上进行多次扫描,来获取足够的数据建立求解吸收系数的方程。

吸收系数是一个物理量,CT 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 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实际应用中,均以水的衰减系数为基准,故CT 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μi 与水的吸收系数μw 的

相对值,用公式表示为:1000?-=w

w i CT μμμ

再将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 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就是CT 影像。

3.简述常规CT扫描方式(10分)。

评分标准:五种扫描方式及解释每种2分。

答:(1)单束平移-旋转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线管和一个检测器组成,X线束被准直成笔直单线束形式,X线管和检测器围绕受检体作同步平移-旋转(T-R)扫描运动。这种扫描首先进行同步平移直线扫描,平移扫描完一个指定层面后,同步扫描系统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对同一指定层面进行同步平移直线扫描。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扫描系统旋转到与初始位置成180°角为止。

(2)窄扇形束平移-旋转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 线管和6~30个检测器组成同步扫描系统。此种扫描进行时,X线管发出一张角为3°~15°的扇形X线束,6~30个检测器同时采样,并采用T-R扫描方式。由于一次X线投照的扇形束同时被多个检测器检测,故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取多个扫描数据,这样就可以减少每个方向上平移的次数和增大扫描系统每次旋转的角度,使扫描采样的速度加快,从而使重建图像的速度加快。

(3)宽扇形束旋转-旋转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 线管和250~700个检测器(检测器阵列)组成,后者排成一个彼此无空隙的、可在扫描架内滑动的紧密圆弧形。X线管发出张角为30°~40°,能覆盖整个受检体的宽扇形线束。

(4)宽扇形束静止-旋转扫描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线管和600~2000个检测器组成。这些检测器在扫描架内排列成固定静止的检测器环,X线管发出30°~50°宽扇形X线束进行旋转扫描。

静止-旋转扫描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X线管旋转轨道设置在固定检测器圆环内的普通S-R方式;另一种是将X线管旋转轨道设置在检测器环外的章动-旋转(N-R)扫描方式。

(5)电子束扫描:第五代CT扫描方式,也称超高速扫描。电子束CT由一个特殊制造的大型钟形X线管、一组864个固定检测器阵列和一个采样、整理、数据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构成。大型的X线管内从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束经过两次磁偏转高速的撞击在X线管的很大的圆环形靶上,产生不同方位的扇形X线束,通过适当的准直器后投照在受检体上。扇形束透射受检体后被衰减的X线束再投照在静止的检测器环上,便可检出来自不同方位上的投影值。

4.用四个体素(设1

1

=

μ,2

2

=

μ,3

3

=

μ,

4

4

=

μ)矩阵,叙述CT反投影法图像重建方法及缺点(10分)。

答:反投影法是利用投影数值近似地复制出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测得的投影值按其原路径平均地分配到每一点上,各个方向上投影值反投影后,在影像处进行叠加,从而推断出原图像。对四体素矩阵作0o、45o、90o、135o投影(扫描),再将投影值反投回原矩阵的对应位置(扫描过的各个体素)上,即可将原矩阵中的四体素的特征参数μ值解出,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5.用四个体素(设2

1

=

μ,4

2

=

μ,6

3

=

μ,

84=μ)矩阵,叙述CT 反投影法图像重建方法及缺

点 (10分)。

评分标准:①反投影法文字叙述: 4分;

②图 示 : 4分; ③缺 点 : 2分。

答:反投影法是利用投影数值近似地复制出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测得的投影值按其原路径平均地分配到每一点上,各个方向上投影值反投影后,在影像处进行叠加,从而推断出原图像。对四体素矩阵作0o 、45o 、90o 、135o 投影(扫描),再将投影值反投回原矩阵的对应位置上,即可将原矩阵中的四体素的特征参数μ值解出,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缺点:产生图像的边缘失锐,反投影图像会出现图像的伪影。

7.简述CT 图像重建方法并分析其利蔽 (15分)。 评分标准:4种方法各2分,利蔽分析2分。 答:(1)反投影法(总和法):是利用投影数值近似地复制出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测得的投影值按其原路径平均地分配到每一点上,各个方向上投影值反投影后,在影像处进行叠加,从而推断出原图像。正方形物体反投影法重建的物体图像不是正方形,变成了“星”状物,中心处吸收系数μ值最大,离中心越远μ值越低,产生图像的边缘失锐。 反投影法会造成影像边缘的不清晰。如果在一均匀的组织密度内,存在吸收系数极不均匀的部分时,反投影图像会出现图像的伪影。

(2)傅里叶变换重建方法:对于每次测得的投影数据先作一维傅里叶变换,根据中心切片定理,可

将此变换结果看成二维频域中同样角度下过原点的直线上的值。在不同投影角度下所得的一维变换函数可在频域中构成完整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函数,将此二维变换函数进行逆变换,就得到了所要求的空间域中的密度函数。

傅里叶变换的方法重建图像时,投影函数的一维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中表现为极坐标的形式,把极坐标形式的数据通过插补运算转换为直角坐标形式的数据时,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此外,在极坐标形式的频域数据中,离原点较远的频率较高的部分数据比较稀疏,当这些位置上的数据转换到直角坐标下时,需经过插补,这将引入一定程度的误差。也就是在重建的图像中,高频分量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失真。

(3)滤波反投影重建方法:采用先修正、再反投影的做法,得到原始的密度函数。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的基本做法是:在某一投影角下取得投影函数(一维函数)后,对其作滤波处理,得到一个经过修正的投影函数。然后再将此修正后的投影函数作反投影运算,得出所需的密度函数。

滤波反投影法在实现图像重建时,只需作一维的傅里叶变换。由于避免了费时的二维傅里叶变换,滤波反投影法明显地缩短了图像重建的时间。

(4)卷积反投影法:卷积反投影函数可写成卷积的形式,表明在频域中所作的滤波运算可以等效地在时域中用卷积运算来完成。将投影函数g θ(R )与|ρ|的逆傅里叶变换式进行卷积,同样可以得到所需要的

修正过的反投影函数)(R g θ

'。这种用卷积方法修正投影函数,然后再作反投影重建图像的方法称为卷积反投影法。卷积函数的选择是卷积反投影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在实际的系统中选择卷积函数时还要考虑到许多其他的因素,包括系统的带宽、SNR 与分辨力等。

三、选择题

1.CT 的全称,正确的是(B )

A、计算机扫描摄影

B、计算机体层摄影

C、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

D、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

E、计算机横断面轴向体层摄影

2.CT诞生的年份是(D)

A、1895年

B、1967年

C、1971年

D、1972年

E、1979年

3.CT的发明人是(D)

A、考迈克

B、莱德雷

C、安博若斯

D、亨斯菲尔德

E、维廉.康拉德.伦琴

4.CT与传统X线检查相比,相同点是(C)

A、成像原理

B、成像方式

C、成像能源

D、图像显示

E、检查方法

5.与X线体层摄影比较,CT最主要的优点是(E)

A、采用激光相机拍照

B、病人摆位置较简便

C、X线辐射剂量较小

D、可使用对比剂增强

E、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重叠

6.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C)A、曝光时间短

B、空间分辨力高

C、密度分辨力高

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

E、适于全身各部位检查

7.与传统X线体层相比,CT的主要优点是(C)

A、伪影减少

B、病人剂量减少

C、对比分辨率改善

D、空间分辨率提高

E、图像采集速度快

8.CT的主要优点是(A)

A、密度分辨率高

B、可作三维重组

C、射线剂量较常规X线少

D、主要用于人体任何部位的检查

E、定位、定性准确性高于MRI检查

9.与屏-片摄影相比,CT利用X线的成像方式是(A)

A、衰减射线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成像

B、利用衰减射线直接曝光成像

C、衰减射线转换成可见光后成像

D、利用衰减射线产生的荧光成像

E、利用衰减射线转换成电信号成像

B型题

A、空间分辨率高

B、单幅图像的表面剂量低

C、单幅图像的球管热量低

D、低对比度分辨率高

E、指定层面冠状面成像

10.与屏-片摄影相比,CT检查(D)

11.与屏-片摄影相比,常规体层摄影(E)

A、Cormack

B、Computed Tomography

C、Ambrose

D、McRobert

E、Houndfield

12.CT发明者获得的奖项名称(D)

13.CT图像重建理论研究学者(A)

14.CT的英文全称(B)

A、无层面外结构干扰的断面图像

B、空间分辨率高

C、采用可见光成像

D、CT成像的优点

E、内脏观察显示直观

15.成像源对人体无损伤(C)

16.屏-片摄影的优点(B)

A、胶片

B、线圈

C、探测器

D、数字图像

E、模拟图像

17.CT的成像介质(C)

18.CT的成像方式(D)

19.屏-片摄影的成像方式(E)

20.CT扫描图像密度分辨率高的主要原因是(E)

A、使用了高频发生器

B、采用了大功率的X线管

C、由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

D、原发射线经过有效滤过

E、射线束准直精确散射线少

21.CT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了(B)A、探测器的光电转换功能

B、物质对X线的吸收衰减

C、模数转换器的转换功能

D、计算机的图像重建速度

E、激光相机的成像性能

22.CT成像的物理基础是(A)

A、X线的吸收衰减

B、计算机图像重建

C、像素的分布与大小

D、原始扫描数据的比值

E、图像的灰度和矩阵大小

23.下述与CT成像过程有关的叙述是(3)(BDE)

A、日常质量控制扫描程序

B、阵列处理机的图像重建

C、防止球管老化的升温扫描

D、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模数转换

E、探测器将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

24.计算CT值的公式是根据(B)

A、水的质量衰减系数

B、水的线性衰减系数

C、水的电子密度

D、水的质量密度

E、水的分子成份

25.关于CT值的叙述,错误的是(D)

A、CT值又称为CT数

B、CT值不是一个绝对值

C、CT值的表示单位是HU

D、CT值随入射X线量的大小变化

E、CT值是重建图像中的一个像素值

26.CT检查技术,表示病变密度大小的是(D)

A、照片测试密度

B、照片透光度

C、照片阻光率

D、CT值

E、亮度值

27.关于CT值的叙述,错误的是(D)

A、CT值又称为CT数

B、CT值的单位是HU

C、CT值不是一个绝对值

D、CT值随mAs大小变化

E、CT值是重建图像中的一个像素值

28.空气的线衰减系数是(A)

A、0

B、1

C、10

D、100

E、1000

29.CT值定义公式中的常数(k)应该是(B)

A、500

B、1000

C、2000

D、–1000

E、+1000

30.CT值的单位是(B)

A、KW

B、HU

C、W

D、L

E、CM

31.水的CT值通常是(C)A、-1000HU

B、-500HU

C、0HU

D、+500HU

E、+1000HU

答案:

32.CT值为“0”时,其建立依据是(A)

A、水

B、空气

C、脂肪

D、致密骨

E、软组织

33.CT值为“0”的物质是(E)

A、软组织

B、致密骨

C、空气

D、脂肪

E、水

34.CT值主要与下述那一项有关(E)

A、原子序数

B、氢浓度

C、物质密度

D、光学密度

E、X线的线性衰减系数

35.计算CT值的公式是根据(B)

A、水的质量衰减系数

B、水的线性衰减系数

C、水的电子密度

D、水的质量密度

E、水的分子成份

36.亨斯菲尔德CT值标尺的范围是(D)

A、+3071~-1001

B、+4095~-1001

C、+2000~-2000

D、+1000~-1000

E、+500~-500

37.根据亨斯菲尔德CT值标尺的规定,脑灰、白质吸收系数差为(E)

A、20%

B、10%

C、5%

D、1%

E、0.5%

38.显示器所表现的亮度信号等级差别称(C)

A、窗宽

B、窗位

C、灰阶

D、视野

E、CT值标度

39.像素的亮度与CT值有关,CT值增加(B)

A、图像的亮度降低

B、图像的亮度增加

C、图像的亮度不变

D、图像先亮后暗

E、图像变灰

40.CT值增加,图像亮度的变化是(B)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变灰

E、先亮后暗41.CT图像中从白到黑的灰度影像,称为(D)

A、密度分辨率高

B、空间分辨率高

C、窗宽窗位

D、灰阶

E、噪声

42.关于CT扫描架的叙述,错误的是(E)

A、转动部分装有X线管

B、检测器及其相关部件在转动部分

C、扫描架内分为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

D、低压滑环方式的高压发生器进入转动部分

E、X线管散热油循环泵与热交换器在固定部分

43.关于CT扫描架的叙述,错误的是(E)

A、扫描架中间开有扫描孔

B、固定部分设转动驱动装置

C、转动驱动装置有皮带方式

D、有线性电机直接驱动方式

E、磁悬浮使扫描架没有轴承

44.关于CT扫描床面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要较少吸收X线

B、不能含金属材料

C、可以有边框

D、有较大承重能力

E、用于输送病人进入扫描孔

45.关于CT扫描特点的阐述,错误的是(D)

A、CT密度分辨率比MRI低

B、CT扫描可获取断面图像

C、层厚与CT密度分辨率有关

D、CT空间分辨率比常规X线摄影高

E、CT密度分辨率比常规X线检查高

46.下述关于CT扫描数据采集基本部件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激光相机,X线球管

B、探测器阵列,计算机

C、探测器阵列,X线球管

D、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

E、高频发生器,探测器

47.数据采集系统(DAS)的主要部件是(B)

A、探测器

B、模/数转换器

C、逻辑放大器

D、输入/输出系统

E、信号传送系统

48.数据采集系统的物理位置是位于(D)

A、球管与病人之间

B、病人与探测器之间

C、球管与探测器之间

D、探测器与计算机之间

E、计算机与显示屏之间

49.最早期CT(第一代)扫描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E)

A、球管功率太小

B、计算机速度慢

C、病人体型较胖

D、采用了220伏电压

E、束窄X线,需多次平移

50.扫描架是双方向旋转扫描的CT是(A)

A、非螺旋CT

B、螺旋CT

C、ECT

D、热CT

E、多层CT

51.CT扫描使用较高的千伏值的优点是(3)(BCE)

A、减轻高压发生器的负载

B、降低骨骼软组织对比度差

C、减少光子的吸收衰减系数

D、提高X射线的辐射总量增

E、增加穿透率,提高射线利用率

52.能用于心脏及大血管检查的专用CT是(D)

A、普通CT

B、螺旋CT

C、滑环CT

D、电子束CT

E、多层螺旋CT

53.CT扫描时X射线管发出的是(E)

A、β射线

B、散射线

C、一束γ射线

D、混合能谱射线

E、近似单一能谱射线

54.X射线通过病人后,透射线强度与原射线的关系,正确的是(A)

A、指数衰减关系

B、线性衰减关系

C、与距离平方成正比

D、康普顿散射效应关系

E、透射线强度是原射线强度的一半

55.在CT中,X射线通过病人后的衰减定律是(E)

A、对数衰减定律

B、Raymond定律

C、Hu衰减定律

D、线性衰减定律

E、Lambert Beer定律

56.下述与射线衰减关系最小的条件是(A)

A、空气厚薄

B、原子序数大小

C、物体内行进距离

D、光子能量高低

E、组织密度大小

57.下述X入射线的字母表示方法,正确的是(E)

A、μd

B、e-

C、ln

D、dX

E、I0

58.关于像素的叙述,正确的是(E)

A、像素就是体素

B、探测器阵列中的一个单元

C、图像重建中的一个容积素

D、图像灰阶标尺中的一个刻度

E、二维图像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59.CT扫描中,像素尺寸与矩阵大小的关系是(A)

A、成反比

B、成正比

C、函数关系

D、对数关系

E、指数关系

60.FOV为24cm时,如使用512矩阵成像,所得像素大小约是(B)

A、0.25mm

B、0.5mm

C、0.75mm

D、1.09mm

E、1.25mm

61.CT术语“投影”的含义是(E)

A、图像采集的速度

B、图像重建的算法

C、病人身上投射的X射束线大小

D、病人身上投射的X射束线形状

E、表示X线通过病人衰减的一组数据

62.CT图像重建采用的是(D)

A、扫描的解剖结构信息

B、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

C、经计算机校正后的模拟信号

D、经计算机校正后的数字信号

E、由探测器接收的衰减数据

63.关于CT图像重建技术的解释,不妥的是(B)

A、是通过过滤函数的计算来完成的

B、过滤函数是CT机内固定的算法不可改变

C、适当的过滤函数的选择可提高图像质量

D、过滤函数影响图像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

E、根据观察组织的对比和诊断需选择不同的过滤函数

64.CT的图像重建中,采用大矩阵的意义是(C)

A、降低噪声

B、改善密度分辨率

C、提高空间分辨率

D、图像处理较容易

E、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

65.CT图像形成所采用的方式是(D)

A、透射成像

B、荧光成像

C、银盐成像

D、数据重建

E、光电转换

66.CT的成像方式是(E)

A、透射成像

B、荧光成像

C、银盐成像

D、光电转换

E、数据重建

67.CT的成像方式是(E)

A、利用X线直接成像

B、由探测器直接成像

C、由非晶硒板直接成像

D、经IP板读取计算机扫描成像

E、X线经模/数转换后计算机重建成像

68.一幅5122矩阵的图像与10242图像相比(B)

A、像素数增加由FOV决定

B、像素数增加4倍

C、像素数增加2倍

D、密度分辨率改善

E、图像噪声降低

69.CT中体素与像素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体素与像素的尺寸一致

B、体素是图像重建过程中的产物

C、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被称为体素

D、体素是三维的概念,像素是二维的概念

E、体素只有模拟图像才有,像素属于数字图像70.CT扫描中常用的FOV是指(B)A、兴趣区

B、扫描野

C、矩阵大小

D、灰阶标尺

E、激光胶片的分辨力

71.CT中的“矩阵”的含义是(E)

A、长和宽等分的方阵

B、一幅低噪声的图像

C、探测器横竖排列的方式

D、一幅正确窗宽、窗位的图像

E、像素以横行、竖列排列的阵列

72.512×512表示方式,代表的是(B)

A、像素

B、矩阵

C、体素

D、视野

E、灰阶

73.第一代CT采用的图像重建算法是(E)

A、傅立叶转换法

B、替代分析法

C、滤过反投影法

D、反投影法

E、迭代法

74.专用于CT图像重建的计算机又被称为(B)

A、服务器

B、阵列处理器

C、图像处理机

D、图形工作站

E、大型计算机

75.利用射线投影累加值计算像素吸收值的图像重建

方法被称为(C)

A、迭代法

B、分解法

C、线性叠加法

D、二维傅立叶法

E、卷积后投影法

76.单层螺旋CT图像重建预处理的方法是(B)

A、卷积后投影法

B、线性内插法

C、边缘增强法

D、长轴内插法

E、交迭采样法

A、扇形束滤过反投影法

B、360°线性内插

C、付立叶转换法

D、滤过反投影

E、逐次近似法

77.早期单层螺旋CT图像重建预处理方法(B)78.目前采用非螺旋CT图像的重建算法(D)79.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算法(A)

A、反投影法

B、迭代法

C、360°线性内插

D、优化采样扫描

E、二维傅立叶重建

80.成像不够清晰的重建方法(A)

81.分辨率下降、实际层厚增加的预处理方法(C)82.重建耗时最长的重建方法(B)

83.下述那一项不属于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D)

A、三维重组

B、CT值测量

C、距离测量

D、图像重建

E、多平面重组

84.关于CT的窗宽、窗位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它能抑制无用的信息

B、它能增强显示有用的信息

C、增加窗宽可使图像的信息量增加

D、窗宽窗位的调节并不能增加图像本身的信息

E、窗宽窗位是CT中一项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

85.CT术语“窗位”的含义是(A)

A、窗宽中心的CT值

B、窗宽两端的CT值

C、窗宽上限的CT值

D、窗宽下限的CT值

E、图像显示的对比度范围

86.根据窗口技术原理,CT值最小的像素在图像上表现为(E)

A、白色

B、灰白

C、灰

D、深灰

E、黑色

87.关于窗宽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C)

A、窗宽决定显示CT值的范围

B、窗宽可改变图像中的密度差

C、窗宽大,图像中组织密度对比提高

D、窗宽除以16等于每个灰阶包含的CT值

E、组织的CT值大于窗宽规定范围时呈现白色

88.CT图像中,连续变化灰阶的数值范围被称为(B)

A、窗位

B、窗宽

C、非线性窗

D、连续灰阶

E、西格玛窗

89.CT术语“窗位”的含义是(A)

A、窗宽中心的CT值

B、窗宽两端的CT值

C、窗宽上限的CT值

D、窗宽下限的CT值

E、图像显示的对比度范围

90.窗宽窗位均选为100,则CT值的显示范围是(C)

A、50~-50

B、-50~-150

C、50~150

D、100~200

E、150~-150

91.下述关于图像后处理放大的叙述,正确的是(E)

A、后处理放大等于放大扫描

B、电子放大不受放大倍数限制

C、CT的图像放大有三种方式

D、后处理放大同时需要两幅图像

E、电子放大属于软件功能的放大

92.下述属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方法是(3)(ACD)

A、图像减影

B、放大扫描

C、多方位重组

D、CT值测量

E、滤过后投影93.多方位重组的主要缺点是(A)

A、成像质量与横断面有关

B、病人接收的剂量较多

C、后处理速度较慢

D、三维显示效果不好

E、易受骨骼等的干扰

A、双窗设置

B、窗宽调节

C、窗位调节

D、像素数

E、比特数

94.增大或减小CT图像对比度的方法(B)

95.表示灰阶数量的方法(E)

#### 96.表征CT物理参数的术语中,不包括(C)

A、层厚

B、线性

C、密度

D、噪声

E、一致性

97.不属于CT影像物理参数的是(C)

A、层厚

B、CT值

C、重建算法

D、空间分辨率

E、对比度分辨率

98.能测量CT值均匀性和偏差的是(A)

A、水模

B、示波器

C、胶片密度仪

D、分辨率体模

E、射线剂量仪

99.关于CT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噪声的大小与扫描层厚有关

B、CT的图像质量与噪声无关

C、噪声不受X线照射剂量的影响

D、噪声与激光胶片上的曝光量有关

E、噪声是一种外界干扰因素

100.与CT噪声无关的因素有(E)

A、X线剂量

B、扫描层厚

C、重建算法

D、探测器的灵敏度

E、FOV

101.CT噪声测量方法是(C)

A、用CT值直方图分析

B、采用等效体模测量

C、采用水模扫描测量

D、用调制传递函数测量

E、根据曝光量(kV×mAs)计算

102.增加CT图像对比度的方法之一是()

A、增加kVp

B、增加mA

C、延长扫描时间

D、降低窗宽

E、降低窗位

103.空间分辨率又称为(E)

A、空间响应函数

B、对比分辨率

C、调制传递函数

D、点分布函数

E、高对比度分辨率104.对空间分辨率的论述,正确的是(B)

A、CT的空间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检查

B、CT的空间分辨率有一定的极限

C、CT的空间分辨率对一台机器而言是一个定值

D、CT的空间分辨率随着X线剂量增加而增加

E、CT的空间分辨率与探测器大小无关

105.表示CT空间分辨率的单位是(D)

A、半值全宽

B、对比度指数

C、百分线对数(LP%)

D、线对数/厘米(LP/cm)

E、线对数/平方厘米(LP/cm2)

106.表示空间分辨率的单位是(C)

A、kVp

B、mAs

C、LP/cm

D、mg/ml

E、Hu

107.下述哪一项不是影响CT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B)

A、射线束的宽度

B、物体的大小

C、重建算法

D、重建矩阵

E、扫描层厚

108.CT检查中,可改善空间分辨率的方法是(B)

A、毫安从200mA增加到500mA

B、重建矩阵从5122增加到10242

C、扫描层厚从5mm增加到10mm

D、扫描时间从1s增加到2s

E、千伏从120kVp增加到140kVp

109.CT的扫描野不变,矩阵增加,结果是(D)

A、图像细节可见度下降

B、图像中的伪影增加

C、图像密度分辨力增加

D、图像空间分辨力增加

E、病人接受更多的辐射

110.决定CT图像空间分辨力的主要因素是(C)

A、扫描方式

B、有效视野

C、重建矩阵

D、显示矩阵

E、探测器的灵敏度

111.关于密度分辨率的解释,错误的是(A)

A、与噪声无关

B、与X线剂量有关

C、又称低对比度分辨率

D、表示能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

E、增加探测吸收的光子数,可提高密度分辨率

112.密度分辨率又称为(D)

A、密度函数

B、密度可见度

C、密度响应曲线

D、低对比度分辨率

E、高对比度分辨率

113.关于CT密度分辨率测试的叙述,正确的是(E)

A、可使用星卡测试

B、以能分辨出LP/cm表示

C、使用高分辨率测试板测试

D、是与伪影有关的一种参数测试

E、以能分辨出对比度差为0.3%时的物体直径值(mm)表示

114.关于CT密度分辨率测试的叙述,正确的是(E)

A、使用星卡测试

B、可同时了解噪声的大小

C、使用高分辨率测试板测试

D、是与伪影有关的一种参数测试

E、以能分辨出对比度差为0.3%时的物体直径值(mm )表示

115.CT扫描层厚增加,结果是(C)

A、增加噪声

B、密度分辨率下降

C、密度分辨率提高

D、空间分辨率提高

E、空间分辨率无改变

116.与CT图像密度分辨率无关的是(C)

A、扫描层厚

B、像素噪声

C、焦点尺寸

D、光子的数量

E、物体的对比度

117.与CT图像密度分辨率无关的是(B)

A、扫描层厚

B、焦点尺寸

C、像素噪声

D、光子数量

E、毫安秒大小

118.影响CT密度分辨力的是(E)

A、扫描层厚

B、X线光子数量

C、滤波函数

D、比特值

E、以上都是

119.下述那一种方法可改善密度分辨率()

A、从200mA增加到500mA

B、矩阵从5122增加到10242

C、扫描旋转速度增加一倍

D、扫描时间从2s减少到1s

E、千伏从120kVp增加到140kVp

120.与CT质量控制测试无关的方法是(E)

A、点阵分布函数

B、线性分布函数

C、对比度传递函数

D、调制传递函数

E、半值全宽分布函数

121.质控方法中,与CT值标准偏差测试无关的内容是(C)

A、距离标尺

B、直径20cm的水模

C、测试频度每天一次

D、正常标准差范围2~7HU

E、兴趣区大小2cm2~3cm2

122.与CT质量控制测试无关的方法是(E)

A、点阵分布函数

B、线性分布函数

C、对比度传递函数

D、调制传递函数

E、半值全宽分布函数

123.CT中,需要通过客观方法进行测试的指标有(3)(A.CE)A、辐射剂量

B、重建算法

C、图像噪声

D、窗宽窗位

E、CT值的均匀性

124.属于CT成像技术条件的有(3)(A.BC)

A、层厚

B、层间距

C、重建算法

D、图像噪声

E、空间分辨率

125.扫描架是双方向旋转扫描的CT是(A)

A、非螺旋CT

B、螺旋CT

C、多层CT

D、热CT

E、ECT

126.CT X线管安置方向是其长轴与探测器呈(C)

A、水平方向

B、倾斜方向

C、垂直方向

D、平行方向

E、交叉方向

127.使用旋转阳极X线管的CT是(E)

A、第一代

B、第二代CT

C、第一、二代间

D、二代以前CT

E、三代以后CT

128.CT X线管安置方向是其长轴与探测器呈(C)

A、水平方向

B、倾斜方向

C、垂直方向

D、平行方向

E、交叉方向

129.关于CT重建技术新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CT重建新技术依赖于软件的开发

B、CT三维重建技术不能模拟手术路径

C、仿真内镜技术的应用使图像的显示更加直观

D、CT肺灌注成像是基于4DCT血管成像的原理

E、CT心脏功能成像可提供心腔形态学与病理生理信息

130.下述关于CT图像显示、存储和传输的基本概念,正确的是(C)

A、目前CT图像的显示只采用CRT显示屏

B、屏幕上已显示的图像不能再作灰阶处理

C、目前只读CD-R光盘的容量约650兆

D、CT图像的长期存储一般只采用硬盘

E、从CT机传输至激光相机称P ACS传输

基本概念

本篇校对说明 一.请依下述顺序排列各部份顺序 总论 CT MRI 神经系统 胸部 腹部 骨与关节 介入放射学 二.P3“肿块效应”条目移至总论节“伪影”条目之后。 三.为了不使手工修正误解,已另作出一份修正样本。附后 祁吉 09-07

基本概念是理解放射诊断学及相关内容的基础。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因此基本概念还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的。本书中仅列出日常应用较多的120个基本概念,一些概念可以举一反三。实际操作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远不止这些,需在实践中不断扩大理解和记忆。在学科进步中,一些概念的内涵还会发生变化,因此,对概念的理解还应随科学认识的发展不断修正。 总论 【X线的物理学效应】 X线的物理学效应(physical effect of X-ray)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光电效应,热效应,干涉、衍射、反射、折射、散射效应等。 【高仟伏X线】 高仟伏X线(high kilovoltage X-ray):波

长在0.12-0.05?(0.012-0.005nm)、光子能量为66~166KeV的高能X线。产生该波段X线的管电压为120-250kVp。应用高仟伏X线摄影可提供在较小密度范围内层次丰富的照片。 【软X线】 软X线(soft X-ray):波长在0.74-0.046nm(0.74-0.46?)范围、光子能量为17-26keV的低能量X线。由软X线机产生,产生该波段X线的管电压在25-40kVp。由于软X线的穿透能力小,临床上适用于软组织摄影。 【传统放射学】 传统放射学(conventional radiology):以X线透视和摄片为基本检查方法的医学成像科学。在现代医学成像方法(CT/MRI/DSA等)出现之前,这些基本检查方法已经沿用和不断改良了近80年,其中大部份至今仍在沿用,故统称以这些基本检查方法为基础的医学成像科学为传统放

曲式分析基本概念

乐思:即音乐的思想材料,构成音乐语言的素材,规模可大可小,小至音调和动机,其次是乐节、乐句、乐段等,大至完整的主题。主题:鲜明的形象性,一定的完成性 动机:最小规模的乐思,是音乐结构中的最小单位,是乐节的再划分部分,典型的动机包含一个节拍重音,即相当于一小节。音调:区别不同音乐形象的乐思,与动机着眼点不同 音型:旋律、结构、和声进行的乐思,与动机着眼点不同 乐思陈述的类型:呈示性、展开性、过渡性、收束性、导入性 音乐曲式的功能:三个主要功能(陈述、对比、再现)和三个辅助功能(引子、连接、结束)主题的陈述的特点:主题的统一、调性的统一、结构的统一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 乐段的特征:1、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式2、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3、这些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乐句数量不一定4、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和声和旋律的完满终止时乐段结束时的典型标志5、大多数乐段的陈述时呈示型的6、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乐段的类型:单乐段、平行复乐段、三重乐段、四重乐段、乐段聚集 单乐段:是包含一个乐段的结构。划分依据:1、依据和声:开放性乐段、收拢性乐段、转调乐段。2、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3、依据乐段拥有乐句数量: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乐段、多乐句乐段、单乐句数段。4、依据结构的模式:方整性乐段、非方整性乐段(基数节,前后两句乐节数量不等) 两乐句乐段:平行结构和对比结构。平行结构是指两乐句开头的主题材料基本相同,而落音或终止式不同。平行两乐句乐段常见的平行情况有:两乐句开头相同、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模进或移调、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主题旋律的反向等。对比结构是指两乐句开头的主题材料基本不同,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呼应关系 平行复乐段:(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两个大乐句开头的主题材料相同或相似2、大乐句的内部能够划分小乐句3、大乐句末尾的终止式不同,形成呼应。 单二部曲式:单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第一部分为乐段,第二部分为乐段或规模相当于乐段的段落。图式:ab由于发展主题的不同方式,二部曲式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单主题二部曲式、对比主题二部曲式(ab之间的区别可达到对比的程度) 单二部曲式因第二部分是否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因素,又可分为:有再现部的单二部曲式(第二部分在收束时再现第一部分的一个乐句,整个第二部分由相当于一个乐句的规模的中部和是乐句的再现部组成)、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区别: 1、中部和再现部能分开单独成乐段的篇幅相当的、中部可能会做更大幅度的展开的是单三;中部与再现部合并的是单二。 2、再现部规模不同 单三的中部的类型:1单主题的中部:第一部分主题移到从属调或将第一部分主题材料进行分裂展开2对比主题的中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的另一个呈示部的乐段3合成性的中部:中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联合形成 回旋曲式:基本主题(称为“主部”或“迭句”)出现三次以上,中间插入互不相同的段落(称为“插部”)。图式:abaca……. 17世纪~18世纪上半叶:单主题回旋曲式(古回旋曲式)——各个插部通常取材于主部主题,与逐步形成不大的对比 18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世态风俗性回旋曲:对比主题回旋曲式(古典回旋曲式)——各个插部都和主部形成对比、与古回旋曲式完全不同

CT技术参数对比表

技术参数对比表东芝Aquilion ONE 东芝Alexion Power 东芝Activion 16 图片 上市时间2002 2012 2008 机械运动指标 机架孔径(CM)72 72 72 机架倾斜角度30度正负30度 扫描视野180-500mm 240-430mm 180-500mm 床纵向最快移动速度130mm/s 130mm/s 130mm/s 纵向可扫描范围1800mm 1830mm 1800mm 探测器 探测器类型(闪烁晶体材料)东芝专利量子探测器(固态稀土陶 瓷)稀土陶瓷东芝专利量子探测器(固态稀土陶 瓷) 探测器排列方式(列/Z轴)16x0.5mm+24x1mm 1mm*16 16 x 0.5mm + 12 x 1mm 探测器单元总数35840 11520 22400 DAS数量14336 11520 探测器与DAS系统设计 X线系统 发生器功率60Kw 42Kw 42KW 工作电压范围80-100-120-135 KV 80-135 Kv 80-100-120-135 KV 工作电流范围10-500 mA 10-300 mA 10-300 mA 球管热容量7.5MHu 3.5MHu 4MHu 球管冷却率1386Khu/分864Khu/分 球管焦点大:1.6x1.4 小:0.9x0.8 mm 球管保证次数 球管类型

扫描参数 360度扫描时间0.5s 0.75s 0.75s 最薄层厚(mm)0.5mm 1mm 0.5mm 螺距指数HP 0.563 to0.938,0.975 to1.5 0.625-2.0 可连续扫描时间100s 100s 100s 512x512矩阵重建速度(幅/s ) 15 图像质量 高对比度分辨率(NTF为50%,10%,2%,0%时分别标出) 18Lp/cm at 0%MTF 14.5Lp/cm at 2%MTF 8.0Lp/cm at 50%MTF 18Lp/cm at 0%MTF 14.5Lp/cm at 2%MTF 18Lp/cm 低对比度分辨率(注明测量模体型 号、直径、剂量、mAs) 2mm@0.3% 20cm体模,3mm@3HU,14.7mGy 2mm@0.3% 计算机系统 所用计算机类型64 bit CPU 内存大小3G 显示器数目、尺寸 2 X 19英寸19英寸1280 x1024高清显示屏19英寸 在线硬盘容量217G 基本套的主要配置功能 降低扫描剂量的技术措施、各种三维图像处理功能、以及血管造影、心脏检查、灌注成像、低剂量肺扫描等功能可以完成5mAs低剂量普查, 心脏检查和其他检查 特色三维全景成像功能能获得无失 真的三维影像,业界最先进的微辐射 三维双空间迭代平台,使本设备成像 剂量仅为同档次16层CT的1/2 可以完成5mAs低剂量普查,器官增 强检查和血管造影成像 其他主要特点智能导航功能帮助即使没有CT实用 经验的医生也能在5分钟内掌握CT 的操作,完成高品质的CT检查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总结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分数

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习题

一:选择题(可以有多选) 1、下面关于几何光学的几本定律陈述正确的是(BCD ) A、光是沿直线传播方向传播的,“小孔成像”即是运用这一定律的很好例子。 B、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C、在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且反射角与入射角绝对值相等。D:光的全反射中,光线是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下列关于单个折射面成像,说法错误的是(D ) A、垂轴放大率仅取决于共轴面的位置。 B、折射球面的轴向放大率恒为正。 C、角放大率表示折射球面将光束变宽或是变细的能力。 D、α、γ、β三者之间的关系为γβ=α。 3、一个物体经单个折射球面成像时,其垂轴放大率β>1,且已知n0。 C、像高大于物高。 D、该折射球面能把入射光束变宽。 4.、一个物体经单个反射球面成像时,其垂轴放大率β>0,则(BD ) A、物象位于系统的同侧。 B、物象虚实性质相反。 C、角放大率γ>0。 D、轴向放大率α<0。 二、填空题 1、与平面波对应的光束称为平行光束;与球面波对应的光速称为同心光束;与任意曲面波对应的光束称为像散光束。 2、光学系统成完善像应满足的三个等价条件分别是○1入射波面是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是球面波;。;○2入射光是同心光束时,出射光也是同心光束○3物点及其像点之间任意两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3、在子午面内,光线的位置由物方截距,物方孔径角确定。 4、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为1.5的玻璃球上,经左侧球面折射后形成像A’1,则像方截距为30 mm,成像是(填“实像”或“虚像”);经右侧球面再次成像A’2,则像方截距为90 mm,成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三、简答题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射入○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基础概念

问答题 1、继电保护的用途是什么? 答:①、当电网发生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故障时,使被保护设备快速脱离电网;②、对电网的非正常运行及某些设备的非正常状态能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便迅速处理,使之恢复正常;③、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远动化,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 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基本特点是电流突增,电压突降,以及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正是抓住了这些特点,在反应这些物理量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正常与故障,保护范围内部与外部故障等各种物理量的差别来实现保护的,有反应电流升高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有反应电压降低的低电压保护,有即反应电流又反应相角改变的过电流方向保护,还有反应电压与电流比值的距离保护等等。 3、对继电器有哪些要求? 答:①、动作值的误差要小;②、接点要可靠;③、返回时间要短;④、消耗功率要小。 4、常用继电器有哪几种类型? 答:按感受元件反应的物理量的不同,继电器可分为电量的和非电量的两种,属于非电量的有瓦斯继电器、速度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等。 反应电量的种类较多一般分为: ①、按动作原理分为: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晶体管型;②、按反应电量的性质有: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③、按作用可分为:电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 5、感应型电流继电器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答:感应型电流继电器是反时限过流继电器,它包括感应元件和速断元件,其常用型号为GL-10和GL-20两种系列,在验收和定期检验时,其检验项目如下: ①、外部检查;②、内部和机械部分检查;③、绝缘检验;④、始动电流检验;⑤、动作及返回值检验;⑥、速动元件检验;⑦、动作时间特性检验;⑧、接点工作可靠性检验。 6、怎样正确使用接地摇表? 答:测量前,首先将两根探测针分别插入地中接地极E,电位探测针P和电流探测针C 成一直线并相距20米,P插于E和C之间,然后用专用导线分别将E、P、C接到仪表的相应接线柱上。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 体素是体积单位。在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 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 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由于重组是使用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因此重组图像的质量与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层厚的大小和数目。一般,扫描的层厚越薄、图像的数目越多,重组的效果就越好。 2.2.5算法、重建函数核与滤波函数(Algorithm, Kernel) 算法是针对特定输入和输出的一组规则。算法的主要特征是不能有任何模糊的含义,所以算法规则描述的步骤必须是简单、易操作并且概念明确,而且能够由机器实施。另外,算法只能执行限定数量的步骤。重建函数核或称重建滤波器、滤波函数。CT的扫描通常需包含一些必要的参数,有的参数可由操作人员选择,有的则不能。重建函数核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算法函数,并决定和影响了图像的分辨力、噪声等等。·在CT临床检查中,可供CT图像处理选择的滤波函数一般可有高分辨力、标准和软组织三种模式,有的CT机除这三种模式外,还外加超高分辨力和精细模式等。·高分辨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强化边缘、轮廓的函数,它能提高分辨力,但同时图像的噪声也相应增加。软组织模式是一种平滑、柔和的函数,采用软组织模式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噪声减少,密度分辨力提高。而标准模式则是没有任何强化和柔和作用的一种运算处理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

晶体缺陷 单晶体:是指在整个晶体内部原子都按照周期性的规则排列。 多晶体:是指在晶体内每个局部区域里原子按周期性的规则排列,但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原子的排列方向并不相同,因此多晶体也可看成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单晶体(晶粒)组成 点缺陷(Point defects):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结构的正常排列。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约为一个、几个原子间距,又称零维缺陷。包括空位vacancies、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atoms、杂质impurities、溶质原子solutes等。 线缺陷(Linear defects):在一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一维缺陷。主要为位错dislocations。 面缺陷(Planar defects):在两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二维缺陷。包括晶界grain boundaries、相界phase boundaries、孪晶界twin boundaries、堆垛层错stacking faults等。 晶体中点阵结点上的原子以其平衡位置为中心作热振动,当振动能足够大时,将克服周围原子的制约,跳离原来的位置,使得点阵中形成空结点,称为空位vacancies 肖脱基(Schottky)空位: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弗兰克尔(Frenkel)缺陷:挤入间隙位置,在晶体中形成数目相等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晶格畸变: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格畸变。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电阻升高,密度减小等。 热平衡缺陷:由于热起伏促使原子脱离点阵位置而形成的点缺陷称为热平衡缺陷(thermal equilibrium defects),这是晶体内原子的热运动的内部条件决定的。 过饱和的点缺陷: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形成点缺陷,包括高温淬火、冷变形加工、高能粒子辐照等,这时的点缺陷浓度超过了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的点缺陷(supersaturated point defects) 。 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作位错 刃型位错:当一个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出半个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一样切入晶体,这个多余原子面的边缘就是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线可以理解为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 螺型位错:位错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 混合位错:一种更为普遍的位错形式,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可看作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混合形式。 柏氏矢量b: 用于表征不同类型位错的特征的一个物理参量,是决定晶格偏离方向与大小的向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 位错的滑移(守恒运动):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b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作少量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 交滑移:由于螺型位错可有多个滑移面,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可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继续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到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 位错滑移的特点 1) 刃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垂直,而螺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平行; 2) 无论刃型位错还是螺型位错,位错的运动方向总是与位错线垂直的;(伯氏矢量方向代表

数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机械基础基本概念

第一讲机械基础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及考纲要求 1.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2.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熟悉运动副的类型,了解其使用特点,同时能举出应用实例。 知识梳理 一、机器和机构 1.机器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实物(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发动机:将非机械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器。 电动机:电能→机械能、内燃机:热能→机械能 空气压缩机:气压能→机械能 按用途分类 工作机:用来改变被加工物料的位置、形状、性能、和状态的机器。 如机床、纺织机、轧钢机、输送机、汽车、飞机等。 2.机构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实物(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与机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从结构与运动角度来看,机器与机构是相同的。 不同点:区别主要在于功用不同,机器的主要功用是利用机械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传递或改变运动的形式。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为机械。 3. 机器的组成 动力部分:机器动力的来源。如电动机、内燃机和空气压缩机等。 传动部分:将动力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如齿轮传动。 工作部分:直接完成机器工作任务的部分,通常处于整个传动装置的终端,其结 构形式取决于机器的用途。如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拖板、工作台等。 自动控制部分:智能部分(与近代机器的区别)

二、构件和零件 1.构件 ⑴定义:构件是机构的运动单元体,也就是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固定构件:又称机架,一般用来支承运动构件,通常是机器的基体 或机座,例如各类机床的床身。 主动件:带动其他可动构件运动的构件。 按运动状况 运动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了主动件以外随着主动件运动而运 动的构件。 2.零件 定义:零件是构件的组成部分,是机器中的制造单元。 3.构件与零件联系与区别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几个零件组成。 区别: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体,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体。 三、运动副 1.运动副概念 定义:两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2.运动副类型 转动副:两构件只能绕某一轴线作相对转动的运动副。 低副移动副两构件只能作相对直线移动的运动副。 (面接触) 按接触形螺旋副两构件只能沿轴线作相对螺旋运动的运动副。 式的不同 高副 (点、线接触) 3.低副和高副的特点 低副:面接触,容易制造和维修,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低,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效率低、摩擦大。 高副:点或线接触,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高,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寿命短,制造和维修也较困难,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4.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 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称为低副机构。 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四、机构运动简图 简单线条和符号来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绘制出各运动副的位置。这种表达机构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 体素是体积单位。在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 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 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由于重组是使用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因此重组图像的质量与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层厚的大小和数目。一般,扫描的层厚越薄、图像的数目越多,重组的效果就越好。

小数的基本概念

小数的基本概念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 41.7 、 25.3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 …… 3.141 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 ……的循环节是“ 9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 …… 0.5656 ……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试由折射定律证明光线的可逆性原理。 2.试对几何光学的每条基本定律提出一个实验来证明它。 3.弯曲的光学纤维可以将光线由一端传至另一端,这是否和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定律相违背? 4.证明光线通过置于空气中的几个平行的玻璃板时,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方向永远 平行。 5.试说明,为什么远处灯火在微波荡漾的湖面形成的倒影拉得更长? 6.弯曲的光学纤维可以将光线由一端传至另一端,这是否和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定律相违背 7.证明光线通过几个平面的玻璃板时,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方向永远平行。 8.太阳的高度恰好使它的光线和水平面成40°角,问镜子需怎样放置,才能使反光镜 的阳光垂直射入井底? 9.水的折射率是1.33,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是30°,问:折射角是多大?如 果光线从正入射连续改变到掠入射时,折射角相应地有多大的改变? 10.光以60°的入射角射到玻璃板上,一部分光被反射,一部分光被折射,若反射光线 和折射光线互成90°,玻璃的折射率是多少? 11.光从水射到某种玻璃时的相对折射率是1.18,从水射到甘油时的相对折射率是1.11, 光线从这种玻璃入射到甘油时的相对折射率是多少? 12.给出水(折射率1.33)和玻璃(折射率1.55)的分界面,求一束光在水中以45°角 入射到分界面上时透射光线的折射角,若现在倒过来光线沿此透射光方向返回从玻璃投射倒分界面上,证明其折射角为45°。 13.有一折射率为1.54的等腰直角棱镜,求入射光线与该棱镜直角边法线成什麽角度时, 光线经斜面反射后其折射光线沿斜边出射。 14.有一个玻璃球,其折射率为1.5163,处于空气中,今有一光线射到球的前表面,若 入射角为60°,求在该表面上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15.折射率n1=1.4,n1′=n2=1.6,n2=1的三种介质,被二平行界面分开,试求在第二介 质中发生全反射时,光线在第一分界面上的入射角。 16.一条位于空气中的光学纤维,其芯线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别为1.62和1.52,试计算该 光学纤维的数值孔径。 17.一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棱镜,用光学玻璃ZF6制成,其折射率nc=1.7473(红光), nD=1.7550(黄光),nh=1.8061(紫光),若D光经第一折射面折射后与截面底边平行,而C光、F光在第一面的入射角与D光相同,求三色光经第二折射面后的折射角各为多少,并用示意图表示出三色光的位置。 18.试利用符号规则查出下列光组及光线的实际位置。(1)r=-30mm,L=-100mm,U=-10°; (2)r=30mm,L=-100mm,U=-10°;(3)r1=100mm,r2=-200mm,d=5mm,L=-200mm,U=-20°;(4)r=-40mm,L′=200MM,U′=-10°;(5)R=-40MM,L=-100mm,U=-10′,L′=-200mm。 19.试用符号规则画出几个图形,以表示公式h=rsinΦ,式中h为光线与球面交点到光轴 的距离(称入射高度),r为折射球面半径,Φ为光线入射点处法线与光轴的夹角。 20.试证明一个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物体,即使用细光束成像,其像仍是一个曲面。 21.当要求允许相对误差为万分之一时,其近轴区的范围为多少? 22.与光轴成U=-3°32′46″的光线,自折射率n=1的介质射到r=100mm、折射率n′=1.6248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原子核 1。原子由哪些微粒组成?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电子的质量相比质子和中子来说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故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构成原子的微粒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 数=(原子)核外 数。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 在有关物质构成的认识中,古代学者运用了哲学思想,提出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原子论等观点。中国哲学家提出朴素的原子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 。 现代科学家运用了实验、模型等科学方法。例如, 提出了近代原子论; 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 及其同事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 模型,即原子是由带 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 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 电荷的 组成的,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的一个体系。 3。什么是同位素和质量数? (1)具有相同 和不同 的同一种元素的 互称为同位素。 如氢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 、 、 ,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C 126、C 14 6等。 (2)原子核内 和 的总和称为质量数。质量数(A )= ( )+ ( ) (3)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 4。如何计算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一般是不变的。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a A %a A %a A A n n ?++?+?= 2211 (A 1、A 2…A n 表示各种同位素的 ,a 1%、a 2%…a n %表示各种同位素所占的 ) 例:在自然界中,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它们分别是Cl-35,Cl-37,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分别是75%,25%,求出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根据电子的能量高低和电子通常运动的离核远近,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电子层数可用两种方法表示:电子层序数(n )=1、2、3、4……或电子层符号 ……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有: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时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n 表示电子层序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 个); ( ) ( ) ( ) ( )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部分) 1.什么是粘滞性?什么是牛顿内摩擦定律?不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 流体内部质点间或流层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内摩擦力以反抗相对运动的性质 dy du A T μ= 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是牛顿流体 请阐述液体、气体的动力粘滞系数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规律。 水的黏滞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空气的黏滞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动力粘度μ体现黏滞性)通常的压强对流体的黏滞性影响不大,但在高压作用下,气液的动力黏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2.在流体力学当中,三个主要的力学模型是指哪三个?并对其进行说明。 连续介质(对流体物质结构的简化)、无黏性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不可压流体(对流体物理性质的简化) 3.什么是理想流体? 不考虑黏性作用的流体,称为无黏性流体(或理想流体) 4.什么是实际流体? 考虑黏性流体作用的实际流体 5.什么是不可压缩流体?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其密度变化可以忽略的流动,称为不可压缩流动。 6.为什么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垂直作用面的内法线? 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所以流体静压强的方向必然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7.为什么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由于深度相等的点,压强也相同,这些深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平面是一个水平面,可见水平面是压强处处相等的面,即水平面必是等压面。 8.什么是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在同一种液体中,如果各处的压强均相等由各压强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满足等压面的三个条件是同种液体连续液体静止液体。 9.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 无论是潜体或浮体的压力体均为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0.潜体或浮体在重力G和浮力P的作用,会出现哪三种情况? 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至底。重力等于浮力,物体在任一水深维持平衡。重力小于浮力,物体浮出液体表面,直至液体下部分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物体重量为止。 11.等角速旋转运动液体的特征有那些? (1)等压面是绕铅直轴旋转的抛物面簇;(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轴心压强最低,边缘压强最高。 12.什么是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两者之间有何关系?通常提到的压强是指绝对压强还是相对压强?1个标准大气压值以帕(Pa)、米水柱(mH2O)、毫米水银柱(mmHg)表示,其值各为多少? 绝对压强:以毫无一点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点起算的压强。相对压强:当地同高程的大气压强ap为零点起算的压强。压力表的度数是相对压强,通常说的也是相对压强。1atm=101325pa=10.33mH2O=760mmHg. 13.什么叫自由表面?和大气相通的表面叫自由表面。 14.什么是流线?什么是迹线?流线与迹线的区别是什么? 流线是某一瞬时在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此瞬时在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重合,这条曲线叫流线。区别:迹线是流场中流体质点在一段时间过程中所走过的轨迹线。流线是由无究多个质点组成的,它是表示这无究多个流

CT成像-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试题库 李月卿 第三章 CT 成像 一、专业名词解释与翻译 1.窗口技术:window technology 是显示数字图像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选择适当的窗宽和窗位来观察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 2.窗宽:window width ,WW 表示数字图像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3.窗位:window level ,WL 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放大的灰度范围的平均值,所放大灰度范围的灰度中心值,即显示器所显示的中心CT 值。) 4.投影:projection 检测器接收透过受检层面后出射的X 线束的强度(I )称为投影。(CT 扫描装置扫描完一个层面后,获得一个方向上的一组吸收系数之和的数值与X 线束扫描位置的曲线,这个曲线称作X 线束经被测人体吸收后在该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上各点数值称为投影值。) 5.CT 值:computed tomography number CT 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 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以水的衰减系数作为基准,CT 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x μ与水的吸收系数w μ的相对值,用公式表示为: K CT w w x ?-= μμμ值 6.采集时间:acquisition time 即成像时间或扫描时间,指获取一幅图像所花费的时间。 7.半程扫描时间:half-scan time 是指X 线管扫描移动角度在210°~240°时的扫描时间。 8.全程扫描:full-scan 是指为了获取比较高质量的CT 图像进行360°的扫描。 9.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是将径线所通过的容积组织或物体中每个像素的最大强度值进行投影,最大强度代表最大CT 值,故一般称为最大密度投影。 10.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nIP 是在某一平面方向上对所选取的三维组织层块中的最小密度进行投影重建图像。 11.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 是指在某物体间对X 线吸收具有高的差异、形成高对比的条件下,鉴别其微细结构的能力。 12.对比度分辨力:contrast resolution 是在ROI 内观察细节与背景之间具有低对比度时,将一定大小的细节部分从背景中鉴别出来的能力。 13.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 分辨人体组织密度差异的能力(分辨人体内组织密度细小的变化的能力)。 14.多层螺旋C T :multislice CT ,MSCT 多层面螺旋CT 机X 线管旋转一圈可以同时获得多幅图像,检测器在Z 轴方向的数目已从一排增加到几排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 1.尝试用折射定律证明光的可逆性原理。 2.尝试用实验证明几何光学的每一个基本定律。 3.弯曲的光纤可以将光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在均匀介质中,这种光是线性传播的吗 这违反法律吗? 4.证明当光线穿过几块放置在空气中的平行玻璃板时,出射光和入射光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平行。 5.试着解释为什么远处的灯光在荡漾的湖面上反射的时间更长。 6.弯曲的光纤可以将光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在均匀介质中,这种光是线性传播的吗 违反法律 7.证明当光穿过几块平板玻璃时,出射光和入射光的方向总是平行的。8.太阳的高度正好使它的光和水平面形成40度角。询问如何放置镜子来制作镜子 阳光直射到井底? 9.水的折射率是1.33。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入射角是30度。问:折射角是多少?诸如 如果光连续地从垂直入射变为掠入射,那么折射角会相应地改变多少?10.光线以60度的入射角入射到玻璃板上。一些光被反射,一些

光被折射。如果反射光 玻璃的折射率是多少?11.光从水到某种玻璃的相对折射率是 1.18,从水到甘油的相对折射率是1.11。 从这个玻璃入射到甘油上的光的相对折射率是多少? 12.给出了水(折射率为1.33)和玻璃(折射率为1.55)之间的界面,并在水中以45°角计算出一束光。 入射到界面上的透射光的折射角。如果反向光现在返回到从玻璃沿透射光方向投射的反向界面,则证明折射角为45°。13.有一个折射率为1.54的等腰直角棱镜。当找到入射光和棱镜直角边法线之间的角度时, 光被斜面反射后,折射光沿斜面射出。 14.空气中有一个折射率为1.5163的玻璃球。今天,一束光线击中了球的前表面。如果 入射角为60°,计算表面上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角度。 15.折射率n1=1.4、n1’= n2=1.6、N2 = 1的三种介质被两个平行的界面分开,试着寻找第二种介质 当物质发生全反射时,光在第一界面上的入射角。 16.一根光纤位于空气中,它的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分别为1.62和1.52,试着计算一下 光纤的数值孔径。 17.等边三角形截面的棱镜由光学玻璃ZF6制成,其折射率nc=1.7473(红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