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题库

生态学题库

生态学题库
生态学题库

生态学题库.txt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单项选择题:

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

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

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

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

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

A.英美学派

B.法瑞学派

C.前苏联

D.中国

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

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 莲藕 B. 芦苇

马铃薯 D.玉米

20,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群落类型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 (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群落结构一定型

种类数量不稳定

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

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

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

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

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

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

沼泽 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

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

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

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

具有大气候的烙印

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

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

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

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

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

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

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

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北方针叶林

D.沼泽

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 E.Haeckel

B. E.P.Odum

C. A.G.Tansley

D. Darwin

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

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

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

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45,臭氧层破坏属于(B).

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

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

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7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75,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B).

A.酸性岩母质

B.冲积物母质

C.风积母质

D.黄土母质

7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

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78,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

B.10只/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

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

79,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 80,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

A.一群羊

B.一窝小鸟

C.一只鸡

D.一棵松树

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rn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

82,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

A.绝对出生率

B.专有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生态出生率

8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84,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

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

87,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D).

A.1~2年

B.2年

C.3年

D.3~4年

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

A.小于K/2

B.等于K

C.等于K/2

D.大于K/2 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

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

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

91,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

9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

A.寄生

B.拟寄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93,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

A.加速期

B.转折期

C.减速期

D.饱和期

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

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

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D.密度越来越小

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B.生产量为正值

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

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

A.密度增长缓慢

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C.密度增长最快

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

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 9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B).

A.种群大发生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 100,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

A.大型有蹄类

B.食肉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蝗虫

101,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 A.K/2 B.K C. K/4 D.K/3

102,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10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

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

10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

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

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

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

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

A.大陆架

B.开阔大洋

C.河流与湖泊

D.珊瑚礁

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荒漠 D.冻原

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温带农田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冻原

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

A.热带雨林

B.橡胶园

C.北方针叶林

D.冻原

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

A.海洋

B.撂荒地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农田

B.果园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

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

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

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

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

126,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B).

A.化能合成细菌

B.真菌

C.蓝绿藻

D.蕨类植物

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开阔大洋

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9,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湖泊

C.草原

D.荒漠

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31,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

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

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

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极地冻原

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13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

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

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141,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

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

A.2~3个

B.5~6个

C.8~10个

D.12~14个

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

145,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北方针叶林

146,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

A.热带雨林

B.湖泊

C.温带草原

D.荒漠

14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

C.红树林

D.盐湖

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

A.植食动物

B.一级食肉动物

C.二级食肉动物

D.三级食肉动物

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5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154,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155,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15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157,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15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15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6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6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16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16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65,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

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

16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

级的确定是根据(D).

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消费者的食性

D.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B).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17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7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

A.疏透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7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80,种群是指(A).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81,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82,种群平衡是指(B).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8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D)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84,法瑞法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B).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8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

A.蒙古栎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186,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87,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88,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18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9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D.次级生产力

191,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192,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193,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194,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195,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D).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水能

196,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7,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198,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B).

A.3%

B.0.5%

C.20%

D.万分之一

199,生态系统的概念是___于1953年提出来的.(B)

A.Fisher

B.Tansley

C.Vickerman

D.Mobius

200,外温动物的代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用温度系数描述,那么温度系数Q10是温度升高__对代谢速度影响的指数.

A.20℃

B.5℃

C.10℃

D.15℃

201,在___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B)

A.干扰性

B.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

202,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___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B)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

203,在温带生态系统中,热的主要储存位置是___.(B)

A.空气

B.土壤

C.水

D.生物体

204,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___.(C)

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

205,___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B)

A.比尔定律

B.阿伦法则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

206,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__.(C)

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

207,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___.(C)

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

208,全球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为___t/a干物质.(A)

A.120×109

B.120×108

C.50×109

D.50×108

209,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___.(D)

A.HCl与H2SO4

B.HNO3与HCl

C.H3PO4与HNO3

D.H2SO4与HNO3

2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___.(D)

A.鼠

B.蝗虫

C.红蜘蛛

D.麻雀

211,稳态的英文是___.(A)

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

212,下面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是___.(C)

A.蜗牛

B.细菌

C.藻类

D.蚯蚓

213,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___.(C)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

214,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___的一定大小的猎物.(D)

A.质量

B.重量

C.体积

D.能量

215,白天,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B)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加

216,___是将温度和时间相结合的一个测量,运用于外温动物可反应这些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环境温度及时间.(A)

A.生理时间

B.物理时间

C.生物钟

D.温度时间

217,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___.(C)

A.收获最大产量

B.收获恒定产量

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

218,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___表示.(B)

A.年龄结构图

B.年龄金字塔图

C.年龄分布图

D.年龄组成图

219,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一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___.(D)

A.反馈

B.内调节

C.外调节

D.负反馈

220,对于植物,下面选项中___是可以被消耗掉的.(B)

A.温度

B.太阳辐射

C.盐度

D.负反馈

221,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___.(A)

A.栖息地(生境)

B.生态为

C.位点

D.生存空间

222,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A)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加后降低

223,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__的负指数关系.(C)

A.阿伦法则

B.Hamilton定律

C.比尔定律

D.贝格曼规律

224,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_.(A)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225,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___.(B)

A.饱和点

B.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226,___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C)

A.鱼类

B.细菌

C.浮游动物

D.藻类

227,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___种形式.(B)

A.2

B.3

C.4

D.5

228,___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B)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

229,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___.(C)

A.攻击

B.防御

C.性选择

D.捕食

230,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

A.habit

B.niche

C.site

D.place

231,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气温上升了___.(D)

A.0.5~0.7℃

B.0.3~0.5℃

C.0.5~0.7℃

D.0.4~0.7℃

232,物质的热容量是1cm3物质上升___所需要的热量.(A)

A.1℃

B.10℃

C.5℃

D.100℃

233,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 B)

A 温带常绿林

B 热带雨林

C 温带草原

D 落叶

234,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 C )

A 河口湾

B 大陆架

C 海藻床或珊瑚礁

D 大洋区

235, 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 A )

A 磷

B 碳

C 硫

D 钾

236, 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 C )

A 食草动物

B 杂食动物

C 肉食动物

D 碎食动物

237, 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 (D )

A 无脊椎动物

B 外温性脊椎动物

C 内温性脊椎动物

D 原生动物

238, 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 C ) A 二氧化碳 B 温度 C 水 D 营养物质

239,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C )

A 木质素

B 纤维素

C 单糖

D 半纤维素

240,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B )

A 温带森林

B 热带森林

C 草地

D 北方针叶林

多项选择

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ABCD )

A.进行等高耕作

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轮作

D.进行免耕农业

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项目有( ABD )

A.能流

B.食物网

C.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

3.植物种间对辐射强度反应的重要战略差异显示为( CD ),它们分别具有是适应于高的和低的光辐射范围.

A.强辐射种

B.弱辐射种

C.阳地种

D.阴地种

4.种群的密度制约有( ABD )几种形式.

A.过度补偿

B.补偿不足

C.均衡补偿

D.准确补偿

5.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的有( ABCD ).

A.啮齿动物

B.蝙蝠

C.鸟

D.蚂蚁

6.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ABCD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7.鸟和哺乳动物属于( AD )

A.恒温动物

B.外温动物

C.变温动物

D.内温动物

8.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 ABC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自相残杀

9.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 ABCD )

A.沼泽

B.温地

C.河口湾

D.耕地和珊瑚礁

10.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ABCD )

A.控制害虫的后果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壤侵蚀

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11.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 (ABDE )

A 光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营养物质

E 水

12. 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 (ACD )

A 太阳的日总辐射量

B 水的温度

C 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D 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E 水中磷的含量

13.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ABD )

A 营养物质

B 光

C 水中氧气的浓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 E 水的浓度

14.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ABCDE )

A 收获量测定法

B 氧气测定法

C 二氧化碳测定法

D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 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

15.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 (ACD )

A 碎裂

B 溶解

C 异化

D 淋溶

E 矿化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 (ABD )

A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

B 分解者的生物种类

C 待分解资源的种类

D 分解时的理化性质

E 待分解资源的数量

17.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哪三个层次上进行 (BCD )

A 物种

B 种群

C 食物链

D 生态系统

E 生物圈

18.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

E 图象信息

问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称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

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7,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 = rN(1-N/K)

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

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8,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 (2)不规则波动 (3)周期性波动 (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 (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 (7)生态入侵

9,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

(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10,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1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1)偏利 (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 (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1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以选择结果分三类:(1)稳定选择 (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

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 (1)配子选择(2)亲属选择 (3)群体选择 (4)性选择

1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

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1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17,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定性高.

18,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

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

③环境的随机变化

19,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1 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即P=A-R ;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即A=C-FU

2 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

3 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

20,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

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

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2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

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

2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

②补偿不足

③准确补偿

2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

1 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 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2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1 收获量测定法

2 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碳测定法

4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 叶绿素测定法

25,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

2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27,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28,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29,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30,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31,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3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3,,请回答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

⑴竞争与协同进化

⑵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⑶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⑷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3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

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36,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37,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

38,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1)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区和紫外光三部分构成,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2)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9,简述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

太阳光在地球上一天完成一次昼夜交替,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津.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40,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41,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42,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自然界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形成温周期现象.其主要表在:(1)大多数植物在变温下发芽较好;(2)植物的生长往往要求温度因子有规律的昼夜变化的配合.

43,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44,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

45,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围,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在的调节机制使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 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基本概念 种群、种群动态、种群密度、种群年龄分布、种群性比 多型现象 内禀增长率 存活曲线 种群空间分布型 集合种群 密度效应、他感作用 领域行为、社会等级、利它行为 种间竞争、资源竞争、似然竞争 竞争排斥原理 遗传漂变、奠基者事件、种群瓶颈 13.种群:指同一物种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占有一定空间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每单位空间个体的数量;生态密度-按照生物实际所占有的面积计算的密度 种群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种群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基本参数: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4.多型现象: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生理生态习性上产生差异,而出现种群内不同生物型 15.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 16.存活曲线:借助于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定年龄死亡率,以lgn 对x作图 x 17.种群空间分布型: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分布。包括随机型,均匀型,集群型。 18.集合种群: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总体就称为集合种群

19.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20.领域行为: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意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入侵者等的行为 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利他行为:有利于其他个体存活和生殖而不利于自身存活和生殖的行为 21.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作用 似然竞争:两个物种通过拥有共同捕食者而产生的竞争。其性质与两个物种通过对资源利用所产生的资源利用性竞争类似 22.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2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 奠基者事件:当来自一个大种群的少数个体在一个新栖息地定居时,在其后续种群中的所有基因都将来自于奠基者所携带的有限遗传物质。由于种群太小使近交难以避免,隐性基因会更广泛地显示出来,使存活率下降。 种群瓶颈:小种群的持续存在会因遗传漂变而引起遗传变异的进一步丧失的现象。 二、填空题 1. 种群的年龄锥体主要有、和三种基本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下降型种群) 2. 生命表可分为和两大类,它们在方法上有所不同。(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收集数据) 3. 存活曲线的三种基本类型为: 、和。(凹曲线、直线、凸曲线) 4.种群的主要空间分布型:、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5. 生物种间的基本关系有:、、等。(共生、竞争、捕食、寄生、偏害)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中科院生态学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态学甲 20XX年 一、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 1.表型适应与进化适应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3.生境与生态位 4.捕食食物链与腐尸食物链 5.上行控制效应与下行控制效应 二、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二种主要途径?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27分) 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分)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分)。 3、目前在我国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暴发危害。试应用你所学的知识,以某种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或者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为例(任选其中的一种),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通过那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2分) 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该外来种种群(N)与当地另一近缘种种群1(N)竞争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5分)2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外来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分) 4)根据该外来种种群暴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4分)。 20XX年

基础生态学填空题库

基础生态学填空题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N绪论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 3.种群生态学是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5.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与演替。 6.全球生态学是以(生物圈)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7.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可分为分子一基因—(细胞)一(器官)—个体—(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景观一—生物圈。 8.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生态学分化出了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9.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10.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Darwin)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对生态学和进化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11.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等大致4个阶段。 12.1798年,马尔萨斯(T.Malthus)发表了《人口论》,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13.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植物生态学研究出现了几个着名的学派有: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

14.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是指(人口)、(环境)、(资源)、(粮食)和(全球性变化)。 15.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的(植物分布学)和波恩大学教授辛柏的(植物地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植物生态学作为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的诞生。 16.1949年美国( Allee)和(Emerson)合着的、内容广泛的《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17.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环境问题的科学委员会SCOPE)、(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是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化的标志。 生物与环境 1.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3.依据生态因子的性质,把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4.苏联学者蒙恰斯基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后者又可分为(周期性)变动因子和(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 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 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 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 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 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阿朔夫规律: 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 生物钟: 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临界温度: 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 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 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 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超冷: 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 适应性低体温: 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贝格曼规律: 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 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乔丹规律: 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生物学零度: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图文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 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得分: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生态学试题

1.简述自然选择的类型。 答案: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三类:①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型的。②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③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5.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如:温度、湿度、氧气、食物以及其他生物等;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如对植物而言,光、温、水、肥、气等是其生存因子。生存因子是生态因子的子集,生态因子又是环境因子的子集。 1.论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答案: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 (1)综合作用,各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综合作用于生物; (2)主导因子作用,因子的作用有主有次;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的因子直接影响生物,有的通过其他因子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因子在生物的不同发育时期作用及效果不同;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各因子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 (6)限制性作用,当因子超过生物的耐性范围或不适于生物,就会限制其他因子的作用,限制生物的生存发展 2.论述“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答案:①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谱成分三个方面。②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植物形态建成;植物对光强形成了阳性、阴性、耐阴等适应。③光照时间对生物的作用形成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适应形成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动物对光周期适应形成了长日兽类、短日兽类。④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产生不同影响,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

《环境生态学》考试2009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分,共20分)一、术语解释<每题4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 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b5E2RGbCAP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 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3环境中的各 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p1EanqFDPw 4、生态位 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DXDiTa9E3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2分) 2、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RTCrpUDGiT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5PCzVD7HxA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

环境生态学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的生产。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物质合成、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

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 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每点2分) 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 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 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 (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从活体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蝗虫→蛇→鹰;在水域 生态系统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4分) (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的生物以微生物 和小型动物为主。如:动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3分)(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源,取食者以寄生方式而生存的食物链。 一般开始于较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3分) 4、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1)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 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就没有生命。(3分)(2)气体型循环:大气和海洋是气体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所以,气体型循环 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属于这一循环物质主要有C、N、O等。 气体型循环与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4分)(3)沉积型循环:沉积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沉积物和土壤。其物质一 般要通过岩石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溶解作用才能转变成可供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 循环过程慢,循环是非全球性的。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如:P、S、Na、Ca 5、图解磷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 磷循环的特点:(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