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在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工具,这些工具能让我们做事更加方便、快捷。在科学家的眼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简单机械。

像开瓶器、剪刀、钳子这一类的工具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杠杆是由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组成的,支点就是支撑杠杆的点,阻力点是重物所在的点,用力点就是我们用力的地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为省力杠杆,能省力,但会费距离;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为费力杠杆,不省力,但会省距离;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为等臂杠杆,也就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生活中的老虎钳、开瓶器、羊角锤等是省力杠杆;大部分的剪刀、鱼竿、筷子等属于费力杠杆;而天平,跷跷板属于等臂杠杆。杠杆是生活中既简便又好用的一种简单机械。

在生活中,还有一种很方便的简单机械——滑轮。滑轮也分为三种: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定滑轮顾名思义,就是位置固定不变的滑轮,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生活中最常见的定滑轮就是旗杆顶部的滑轮。动滑轮就是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它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生活中动滑轮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和定滑轮一起组成滑轮组。滑轮组则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省力的大小取决于动滑轮的多少,一个动滑轮可以省当前力的一半,生活中的电梯、吊车都运用了滑轮组的原理。其实你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动滑轮其实是

省力杠杆、定滑轮则是等臂杠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用的简单机械,比如斜面、轮轴、齿轮等。我们要努力学习,研究创新,发挥它们更大的功效,探索科学更多的奥秘!

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处处有创新 摘要:生活是平凡的,但若生活只是平凡,没有一点灵感与创新,就会变得平淡无味。创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奇妙的东西吧! 关键词:日常生活创新思维发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到处都有创新。创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美好!下面我举一些我们生活中关于创新的例子。例如:书报上的字太小,老年人看不方便,就借助放大镜来看。放大镜的作用,就是把字"扩一扩"。于是放大镜诞生了。 原来的电视屏幕较小,看电视节目费力,所以大屏幕彩电相继问世。这是把屏幕的面积和电视的体积"扩一扩"。 很多人喜欢看围棋比赛,但棋盘太小,不可能像看篮球一样观战。于是,把棋盘的面积和棋子的大小"扩一扩",做一个特大的棋盘挂在墙上演示比赛,让棋迷们一饱眼福。 伞是人们常用的挡雨避阳工具,有人将它的面积扩大、再扩大,变成了街头巷尾设摊者使用的晴雨大伞、露天海滨浴场游客享受的太阳伞,使伞又找到了新的用途。 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有一间房子那么大,重30吨。后来,科学家使用集成元件,使电脑的体积不断缩小,缩到电视机大小,而且功能增强了,从而使电脑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现在,又相继出现了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式电脑。电脑越来越精致、小巧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逐步缩小体积、省略部分元器件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一些袖珍物品,如随身听、袖珍小电筒、折叠雨伞、液晶小彩电等,它们都是通过"缩一缩"技法研制出来的。缩小后的东西体积小,造价低,便于搬动、携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运用缩小、缩短、减少、减轻、分解、折叠、卷曲、删减等手段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法,叫做缩小省略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缩一缩"、"减一减"方法。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发明思路。 节省木材的火柴 "嚓",我们常常划了根火柴,火柴梗燃不到1/2就扔了,这多可惜!广西的钱峰同学建议:把火柴梗的长度缩短1/3至1/2,再配一支能插进火柴梗的套管。用的时候,把火柴梗插进套管。这样,既节约了木材,又增大了火柴盒的容量。他的着眼点就在于"缩短长度"。

生活当中的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装吊车模型这种常见的机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研究吊车模型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吊车上的简单机械,了解吊车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吊车模型各个部分的正确的安装。 【教具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械能帮助我们人类从事一些繁重或者简单乏味的体力劳动。在古代劳动人民用简单的机械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世界未解之谜的埃及金字塔等一些建筑,在现代我们借助机械的力量,修建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这些都是人们借助机械完成的。有可能你们觉得这些复杂的机械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寻找视频当中的简单机械 1.视频当中出现了很多的简单机械,同学们试着找出来我们已经学过的简单机械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现记录下来。结合书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3.教师小结:一些看似复杂的大型机械都是由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组建而成的,其中的工作原理我们也都已经学习过了。例如车把是变形的轮轴,轻轻转动车把,就可以改变吊车行驶的方向。脚蹬子、大腿 与中轴也组成一组轮轴,在脚蹬子上用力时,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车闸应用了杠杆原理,只要稍用力捏闸,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刹住转动的车轮。车轮也应用了杠杆原理。吊车上还有很多螺丝钉,应用的 是斜面原理。此外,吊车还应用了其他机械原理。有了过些简单机械的配合,吊车才能在路上轻快地行驶,并使人能操纵自如。 三、指导学生认识复杂机械 1.讲述:像吊车这样,把几种简单机械组合起来可以成为复杂机械。复杂机械可以兼有几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有更大的用途。复杂的机械就叫做机器了。 2.认识复杂机器的组成 ⑴教师出示吊车,学生讨论:吊车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工作的?各自发挥着怎样的 作用? ⑵教师小结:吊车的各个部分运用的简单机械原理。 吊臂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吊臂的前端是定滑轮吊钩是动滑轮我们摇动的齿轮是一个轮轴的变形。连接吊车的螺丝是斜面的工作原理。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建而成,那么让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组建一台吊车模型。 四、带领学生组建吊车模型 先教师示范,讲解各个部分组装要领。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组建吊车模型 四、巩固 学生展示自己的吊车模型。并讲解吊车模型运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 五、布置作业 1、回家研究一下自行车都运用了那些简单机械,并结合我们之前的力学知识,说说那些地方是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 2、有能力的同学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设计一台复杂的机械,使他能完成某项工作。

创新思维的实质-日常生活中创新小例子

创新思维的实质:日常生活中创新小例子 创新是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创新思维在当今社会极其重要,那么创新思维的实质是什么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创新思维的实质,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思维的实质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 创新思维的本质特点 第一,创新思维的本质不同。有史以来,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历了手工劳动时代、机械化时代、电器化时代、自动化时代,现在正迈向信息化时代。但是,在信息时代以前的各个时代,思维创新都在延长人的胳臂、扩大人的拳头、放大人身的自然力,提高人身自然力的效果。而知识经济时代思维创新则是放大人的脑力,提高和增强思维本身的能力。 第二,创新思维充分展露了自身软性的特质。思维创造感性活动的脚本,从来都是软性的。然而千百年来,它却一直表现为硬梆梆的存在,表现为蒸汽机、电动机、自动生产线。只有到了今天,思维创新才首先表现为知识、信息、一切软件。创新思维毕露自身的软性,是思维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情。它将使思维的异在,一切外围设备都为提高、放大思维自身的能力而奔忙,思维的无限潜能都将因之无遗地发挥出来。人类社会的软性财富和无形资产也将随之巨增,今天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近70%是知识或信息产业发展促成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总资产已有60%是无形资产,人类社会财富的特性也被改变。 第三,创新思维覆盖的时空越来越少,创新的生命短得惊人。在现代科技的核心领域微机的天地里,创新思维更新多者一年半载,少者一两个月。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一个创新思维能覆盖几十年、几百年时空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还是绚丽多姿的智慧之花的创新思维,明朝即成夕日黄花,它不得不让位给它前头更新的创新思维,装点人类五彩缤纷的世界。 第四,思维创新产业化。多少世纪以来,创新思维只伴着勤于思索者孤单的形影前进,创新的思维往往要在科学家的圣殿里徘徊很长时间才能走向社会。今天思维创新生产知识、生产信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不仅成了大规模的产业,而且,形成了打破国界的互相竞长争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生活中的创新

生活中的创新 存在性的创新 (存在层面的创新行为) ●制造(或某种程度上的获得)新的衣物、银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树种花 ●修理房屋 ●为家里做(买、换)新家具 ●其 他——引入你的存在状态中并改变了你的存在状态的新Array事物 人们建筑(购买、交换、种植、油漆、修理) 各种事物,使家居生活、办公生活——他们的存在状态 ——变得不同。这是存在层面的创新。虽然许多人不认 为这也是创新,但这是一种创新。 交流创新 (交流范围内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语或新的表达法 ●尝试新的音调 ●使用新词 ●练习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势语) ●使用或发明新的俚语

●提出新的语言(如L.亚门霍夫发明的世界语) 人们在各种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使用语言——组成并说出词汇和短语,以解决当下的问题。在他们所使用的新短语和句子中包含了个人的新体会、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结论。他们把这种种的“新”通过各种交流渠道(声音、电话、收音机和电视等)传送给他人,他人则对接受到的“新”进行消化、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关反应。 每一个交流行为都会社会带来切实的变化,虽然有的变化很小,但总是个变化。有的变化则很大(如战争或革命),而这种巨变的原因也许源于一个用错了的词汇、一句冒犯的话或是一篇措词不当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玛丽·范克在《强力词汇使一切变得简单》一书中,甚至提到丢在广岛的原子弹是因为翻译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话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创新行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话,我称这个层面为“创新×创新=创新的平方=创新。这里的“平方”是指物质的创新反映在语言(符号或象征)上,因此出现了物质和语言两个层面的创新。这个层面没有物体层面稳定,属于关系关联层面。 词汇或短语是创造的结果,但事实上用于交流时它已是一种创新了(创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创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铲子、新电脑、新汽车、新手机)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动规则 人们生产(发明、建造)新工具,然后卖给他人。个人和社会需要工具产出新结果:文件处理更快捷的新电脑、交流效果更好的新电话、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车、熨烫更简易的熨斗、更清洁的牙刷等。这些生产出并为人接受(实现了的)工具有点像“3次方”创新——它们本身是新事物,而它们又能带来创新的结果。

简单机械中考复习试题(带答案)

简单机械中考复习试题 1.(2分)(2013?)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筷子B. 核桃夹 C. 镊子 D. 面包夹 2.(2分)(2013?)如图所示,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起子B. 道钉撬 C. 镊子 D. 钢丝钳 3.(2分)(2013?)在生产生活中常使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其中一定不能省力的做法是() A.B.C.D. (2013年省)4.图5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3分)(2013?)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7.(2分)(2013?)如图所示,小丽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人拉绳的力F为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75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 m/s D.动滑轮重为100N (2013)8.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确的是() 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013)9.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 已知G=18N,F=IO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

C .动滑轮重为2N D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11.(2分)(2013?)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确的是( ) A.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D.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2013江)12.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 一端,分别用力F 1、F 2、F 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 F 1较小 B. F 2较大 C. F 1、F 2、F 3的大小不能确定 D. 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力F 1、F 2、F 3做的功相等 (2013)13.如图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 的物体缓缓 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现改变物体的重力G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 力G 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中的 ( ) (2013)14.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 1、G 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G 1 = G 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若G 1 = G 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若G 1 = G 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2013)15、如图,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A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力F 将铁棒从水平地面拉至竖直立起。在这个过程中,力F 作用在B 端且始终与铁棒 垂直,则用力F 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2013)16、将一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 A .一定提高 B .一定降低 C .一定不变 D .无法判断 (2013)17. 重为G 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 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 ,让 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 .动力臂逐渐变大 B .阻力臂逐渐变小 C .动力F 逐渐变大 D .动力F 逐渐减小 (2013)18. 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 =16N 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 F =10N ,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 .动滑轮重4N B .使该用动滑轮要费距离 C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D .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2013年)19.小明用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5N 的物体匀速提升到 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实际应该是( ) A .小于0.75 N B .等于0.75 N C .大于0.75 N D .等于0.5 N (2013)20.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 的物 体,拉力F 的大小为30N 。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 ,则A 处 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 A.45N 、50% B.45N 、75% C.60N 、50% D.60N 、75% 21.(2013?)如图所示,斜面长1m ,高0.4m ,用大小为5N 沿斜面向上的 图 4 甲 乙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教案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生活中的机械》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轮》四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见表5—1) 科学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实事求是。而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需要恰当地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感官所不及的事物或现象,因此本单元培养学生借助天平、杠杆和滑轮等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是符合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为了有效地实施此项二级目标,教材在设计和编写时,既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循序渐进地指导与训练,又考虑到各个探究活动之间的有机衔接。从了解机械的含义入手,引出对天平平衡条件的研究,再进行杠杆和滑轮两种最简单机械省力的探究,使四个综合性探究活动之间有着整体感知、具体探究的逻辑关系。 《机械是什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感知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功能。通过“让学生徒手完成活动和借助工具完成活动”的不同体验,感知各种工具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从而初步了解机械的含义,为学习最简单的机械埋下伏笔。寻找教室内外的机械,记录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功能,既能深化学生对“机械能方便生活”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通过动一 动、看一看,并用文字做实验记录的探究能力。这样,本活动从整体感知入手,统领本单元的全局,为后面三个个体研究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合理的铺垫。 《制造平衡》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天平和杠杆的 平衡。两个平衡游戏的引入,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明白平衡需要条件,实验需要记录,然后顺利过渡到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此处出示了第一组较为简单的实验数据,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再次做了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的铺垫。《我能撬起地球》这一探究活动,是在《制造平衡》这一等臂和不等臂平衡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学 习杠杆省力的原理。对于这个活动,学生已有了实验与记录的切身感受,教师可放手让他们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自行设计实验、自行记录实验结果、自行总结省力与不省力 的各种规律,切实体验到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深切领会“阿基米德大话”的真正含义。 《我的滑轮》这一探究活动,在杠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重物的游戏比赛,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功用,数据表里增添了实验数据的分析。本课与《我能撬起地球》在能力的训练上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不难看出,四个探究活动在二级目标的训练上有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引导到放开的不同层面, 并构成了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简单实验并记录数据——交流与

【创新思维的形式】日常生活中创新小例子

【创新思维的形式】日常生活中创新小例子 第一,延伸式思维。所谓延伸式思维,就是借助己有的知识,沿袭他人、前人的思维逻辑去探求未知的知识,将认识向前推移,从而丰富和完善原有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 第二,扩展式思维。所谓扩展式思维,就是将研究的对象范围加以拓广,从而获取新知识,使认识扩展的思维方式。 第三,联想式思维。所谓联想式思维,就是将所观察到的某种现象与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加以联想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形式。 第四,运用式思维。所谓运用式思维,就是运用普遍性原理研究具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思维形式。 第五,逆向式思维。所谓逆向式思维,就是将原有结论或思维方式予以否定,而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思维方式。 第六,幻想式思维。所谓幻想式思维,是指人们对在现有理论和物质条件下,不可能成立的某些事实或结论进行幻想,从而推动人们获取新的认识的思维方式。 第七,奇异式思维。所谓奇异式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超越常规地进行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方式。 第八,综合式思维。所谓综合式思维,就是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将上述几种思维形式中的某几种加以综合运用,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形式。 创新思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真正理解、掌握创新思维的多样性,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创新思维的多种形式,才能自由地步入创新王国,获取创新的丰硕成果。 一、新颖性。即,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都比较新颖;

二、多向性。即,从纵、横、逆三方面来思考问题; 三、多元性。即,善于从事物的多侧、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思考; 四、开放性。即,全息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已的思维模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整合自己的思 维成果。 《工匠精神》 [美]亚力克·福奇著 陈劲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2 百年来,工匠精神如同一台不知休止的发动机,引领着美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它塑造着这个国度,成为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正因如此,在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更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工匠精神?工匠精 神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作者通过对美国工匠精神发展史的梳理, 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 李善友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2 短短3年间诺基亚陨落,摩托罗拉区区29亿美元出售给联想, 芯片业霸主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份额几乎为零,风光无限的巨头 转眼成为被颠覆的恐龙,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战成名迅速崛起,令 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几乎都被“颠覆式创新”法则所解释。本书从哲学、物理、思维、管理多个维度,探索已知世界的边界,透过费解 的现象,揭示商业社会中令人惊悚的真相。不确定的世界里,探索 比结论重要,移动互联网时代,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日常儿童教育收藏)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日常儿童教育收藏) 1. 电学方面 ①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2. 力学方面 ①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3. 热学方面 (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①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③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⑥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生活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例子

生活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例子 创新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生活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例子有哪些呢?今天为大家带来了生活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066年,我国宋朝英宗年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城外的一座浮桥,将两岸岸边用来拴住铁桥的每个1万斤重的8个铁牛,也冲到了河里。洪水退去以后,为了重建浮桥,需将这8个大铁牛打捞上来。在当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府衙为此贴了招贤榜。后来,一个叫怀炳的和尚揭了招贤榜。怀炳经过一番调查摸底和反复思考,指挥一帮船工终于将8个大铁牛全都捞上了岸。怀炳提出的办法是,在打捞的那一天,他指挥一帮船工,将两条大船装满泥沙,并排地靠在一起;同时在两条船之间搭了一个连接架。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后,他叫人潜人水下,把拴在木架上绳子的另一端牢牢地绑在铁牛上。然后船上的船工一面在木架上收紧绳子,一面将船里的泥砂一铲一铲地抛人河中。随着船里泥沙的不断减少,船身一点一点地向上浮起。当船的浮力超过船身和铁牛的重量时,陷在泥沙中的铁牛便逐渐浮了起来。这时,通过船的划动,很容易地就能把铁牛拉到江边并拉上岸。如此反复进行了8次,终于将8个大铁牛全都打捞到了岸上。怀炳的打捞情景的设想,运用了形象思维的预示想象创新思维方法。

生活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例子二:如何带走这些蛋有一个篮球运动员,有一天只穿了一条内裤,戴了一块手表,在球场上练习投篮。有个人给了他20个鸡蛋,这个人把鸡蛋放在球场边的地上就走了。这时,球场边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装鸡蛋的东西,也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实在让这位运动员为难。可是他想了一会,还是想出了办法。由于仅有的一条内裤显然不能再脱,手表又显然派不上用场。惟一可以使他动脑筋的,只有篮球。思考如何对篮球加以利用,必须在头脑里通过预示想象事先设想一番:这20个鸡蛋能不能放得进去?放进去以后能不能拿着它走路?拿着它走回家鸡蛋会不会滚出来摔坏?如果不对这些具体情景在头脑里预先设想一番拔腿就走,那可是有些玄,只有冒失鬼才会那么干。这位篮球运动员想出的办法是;放掉篮球里的气,并且把篮球弄成盆状,然后把鸡蛋放在里面。他思考这个问题运用了形象思维中思维想象的预示想象创新思维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思维培养融入教学 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数学的内在规律和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

敢于创新而成功的例子3个

敢于创新而成功的例子3个 本文是关于敢于创新而成功的例子3个,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敢于创新而成功的例子篇1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如果仅仅停留在“卖吃的”上,已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余地了。现在需要贩卖的除食品本身外,还有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生活方式。于是,熊晓燕为店内所有食品都注入了一种文化,在每种进口食品上都标注上来源地、当地文化以及这种食品的诞生历史,让顾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久而久之,人们一想起“千之汇”,就联想到国外或者其他地区文化,吃到嘴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小小的食品代表了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风土人情,迅速被增添了附加值。 熊晓燕希望“千之汇”每卖出一包零食,都是在向顾客介绍一种饮食文化,所以要求营业员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于是,每天打烊后,熊晓燕给营业员进行培训。辛苦没有白费,营业员们也更加专业热情地讲解每种食品。 几个月后,“千之汇”就聚拢了一大批回头客。 继而熊晓燕又推出“超市+餐厅”的组合经营模式:顾客购买了商品之后,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享受美食,“千之汇”变成了小型休闲吧。 转眼间到了圣诞节,熊晓燕精心策划了“圣诞狂欢月”的活动,12月的4个星期分别推出情迷英伦、浪漫巴黎、现代纽约、热情意国4大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期间,店面就营造出不同的异国情调。熊晓燕的创意和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她成功地把本来只有几天赚大钱的情况,变成“天天都是圣诞节”的整月持续性赢利,让她真正体会到创业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经过不断努力,专卖店生意十分红火。在双方相互认可后,熊晓燕成功与香港千之汇进口食品有限公司签约,成为其在内地的总代理,并于20xx年11月成立了长沙千之汇进口食品有限公司。 为了将“千之汇”的美味和财富与大家共享,让“千之汇”走进更多的地区,香港总部将全套加盟连锁体系导入长沙千之汇,协助其开发全国市场。熊晓燕从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自行车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六课组成,主要研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本单元所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可以保持与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引发学生利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二、单元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机械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简单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方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

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的原理及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行车中的科学. 三、重难点: 重点: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原理及作用;自行车中的科学. 难点: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原理及作用 四、教法措施: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 2.加强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 将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 每课一课时,共计六课时。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附答案)部编版适用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教师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 4.教师归纳: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创新的例子16个全面版

《创新的例子》 创新的例子(一): 关于创新的名人例子:爱因斯坦在权威圣圈面前 在权威圣圈面前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这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向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最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 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权威。 创新的例子(二): 关于创新的名人例子:开普勒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玫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之后,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论。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明了日心说,告诉我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理解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透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能够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的例子(三): 关于创新的名人例子: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 持续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 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 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持续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 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创新的例子(四):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自测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自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我能回忆: 1、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2、斜面有()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坡度越大,用的力()。 3、生活中,()()()()等物体都是利用了()可以()的原理。 4、螺丝钉上的螺纹是一种变形的(),螺纹越细密越()。 5、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6、杠杆上有三个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承受重物的点叫做()。 7、使用杠杆,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8、“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杠杆。 9、()()()()等都是费力的杠杆;()()()等是省力的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10、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11、定滑轮不(),但可以();动滑轮能(),但不能()。 12、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做(),()既省力又方便。 13、边缘有齿的轮子叫做()。 1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齿轮可以(),可以改变()和()。 15、生活中,我们在()()()等机械中发现了齿轮。 16、自行车是由()()脚踏、刹车、链条等不部件构成的。其中()是自行车的骨架。 17、自行车的前车闸是利用了()的原理。 18、自行车中齿轮前()后(),是为了()。 19、陆地上常见的交通工具有()()()等;水中常见你的交通工具有()()()等;空中常见的交通工具有()()等。

生活中创新思维案例分析

生活中创新思维案例分析 1984年在美国里根当总统的时候,美国一批小学生,在学校读书,读烦了,老师带他们到户外去玩耍。小孩到了户外,什么都新鲜呢。啊!蓝天,啊!白云,啊!蛐蛐、小溪、麻雀,非常高兴,看到什么都新鲜。到了一个树丛中,芦苇丛中,就发现一个蛋。噢!全都围过来,十几个人围过来,蛋呢!高兴。大家都猜猜是什么蛋,有的说是麻雀蛋,不,麻雀的没有这个蛋大,怎么是麻雀蛋呢?有人说是恐龙蛋,恐龙死了好多年,怎么有恐龙蛋呢?鸭蛋、鸡蛋猜不出来,有的小孩说猜它干啥,把这个蛋抱回家,放在孵化箱里面孵化、加温,孵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其他同学说okok,我们抱,把蛋抱回家了,放在孵化箱里面然后加温,眼睛一直对准这个孵化箱看呢,看到底出来是什么。就看啊就等待啊,等待是非常难熬的。终于蛋壳里面在躁动,蛋壳破了,里面的东西出来了,全部惊呆了。 创新思维的渗透 爱迪生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成功不单单是汗水那么简单,那灵感究竟又是什么? 创新思维的作用 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有这样一段关于懒的讲演,认为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张馅饼还贵。” 以上这段话,从侧面反映出因为“懒”,引发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所谓,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

维。只有创新思维的存在,才能有富有成效的新产品的诞生、一个 有意义方法的提出,一个成功契机的诞生。正因为这些“懒人”的 创造性发明和创新的出现,新行业得以诞生,企业得以发展、财富 得以汇聚,社会得以进步、世界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精彩。即创新思 维是引导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创新思维的意义 首先,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范围,而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土壤绝不是贫瘠和单一的,这样就促使人们了解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个领域,使知识的门类涉猎更广、体系 化更强,同时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 优化组合。 其次,创新思维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中国的民族品牌的树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 新难免死气沉沉,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民族品牌屈指可数,寥寥无几,2008年的前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前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 再次,创新思维能解放想象力,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 最后,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当今行业类别宽泛,很多行业都需要创新思维,比如创意产业等这些行业门类的发展,完全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获得发展。而是 否具有创造力、创意能力,就是评判他们是否适合此行业发展的标准。 看了生活中创新思维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简单机械 教学设计

第九章简单机械 第一节杠杆 一、教案背景: 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杠杆的作用,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活动中展示图片,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科技与人文。实际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钳子、锤子、起子能省力,从而提出为什么能省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 (2)学生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学生学会画力臂 (4)让学生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画法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讨论质疑精讲点拨 六、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进行活动(一):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预习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概念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在小组内展示或描绘杠杆的使用过程,总结其共同的特点 3、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3.4-3,学生思考:人类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三):了解杠杆的五要素 为了进一步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下跟踪练习 (1)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 ⑴⑵ ⑶ (2)通过画力臂,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①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②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3)让学生对力臂的画法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展示。 教师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进行小组实验 活动(四):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我们在使用杆秤的时候,什么时候读数?那么杠杆平衡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让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