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一、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结膜炎、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近年来风疹爆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而且孕妇早期感染风疹,90%以上胎儿将会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小头畸形、耳聋、全身性骨病等疾病,严重的可以引起流产、死胎。风疹是与麻疹非常相似的呼吸道传染病,二者在临床上很难区分,只能通过实验室诊断,在传染病疫情监测上,被视为麻疹的疑似病例。

二、应急处理要点

(一)相关定义

1、风疹疑似病例: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风疹的病例均为风疹疑似病例。

2、风疹疑似病例爆发:风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风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风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风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

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6~9年。欧洲许多国家也报告了周期性的流行规律。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 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宿州市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风疹病例的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09-1997)执

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我校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区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二、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要求,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定专人(校医)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校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后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报告病种 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

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内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2)肠道传染病。学校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 (3)其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乙类、丙类传染病。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口足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发热事件。 同一班级内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有3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 度或同一学校内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有5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5、食源性疾病。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2011年晋江市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晋江市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往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3.8%;发病数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主要集中在5~19岁人群(70.89%),以学生为主(58.3%);仅1.94%病例有明确风疹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轻微,23.3%病例除出疹外无其他伴发症状;1起学校暴发疫情。结论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明显上升,不排除2011年晋江市风疹流行可能,目前5-19岁人群应为风疹重点免疫人群,以防风疹向育龄年龄迁移,以降低在风疹流行周期内育龄妇女的易感性比率,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痛)和呼吸道症状。在应用疫苗前,风疹呈世界范围内的周期性流行,每5~9年流行1次,具有季节性(如温带地区冬春季高峰)。感染风疹病毒后一般临床症状轻微,但近年来在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若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容易引起死胎、流产或胎儿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1],2005-2010年晋江市风疹年报告发病率呈较平稳走势,但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较往年平均发病率明显升高,学校等机构风疹暴发时有发生。现对2011年风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了解晋江市风疹疫情现状,为今后制定和调整晋江市风疹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风疹发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疑似麻疹个案调查。晋江市人口数据来自晋江市统计局。 1.2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1 流行强度晋江市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03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80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报告发病率为5.19/10万,同2010年(1.47/10万)相比上升了25 3.1% ,同2005年-2010年发病率平均水平(1.19/10万)相比上升了336.1% ,无死亡病例报告。 2.2 时间分布2011年风疹发病与2005 -2010年发病时间大致相同,具有较明显季节性。2011年风疹发病4月、5月为最高峰,4~6月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7 3.8%(图1)。

风疹预防措施

风疹预防措施 风疹预防措施 风疹防治攻略一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打喷嚏等传播。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 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 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 风疹防治攻略二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 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起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 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 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 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 嬉戏如常。 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防治攻略三 风疹是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那么我们怎么预防与护理它呢? 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

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防止挠破皮肤,引起感染。 接种麻风、麻腮风疫苗可预防风疹的发生。 风疹防治攻略四 孕妇(4个月以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 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一、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结膜炎、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近年来风疹爆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而且孕妇早期感染风疹,90%以上胎儿将会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小头畸形、耳聋、全身性骨病等疾病,严重的可以引起流产、死胎。风疹是与麻疹非常相似的呼吸道传染病,二者在临床上很难区分,只能通过实验室诊断,在传染病疫情监测上,被视为麻疹的疑似病例。 二、应急处理要点 (一)相关定义 1、风疹疑似病例: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风疹的病例均为风疹疑似病例。 2、风疹疑似病例爆发:风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风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风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

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风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风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目前具体暂定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天内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或5例以上风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的风疹病例。 (二)疫情发现 1、在下列情况下,学校、托幼机构、自然村寨、福利收容羁留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尽快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符合风疹疑似病例定义; (2 短期内出现多例发热、出疹性病例,调查发现其中有聚集性或有流行病学关联时; (3)监测发现风疹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4)学校、托幼机构等因病缺勤短期内异常增加;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以早期发现疫情。 (三)疫情报告 根据2003年卫生部第37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医疗卫生单位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精编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6~9年。欧洲许多国家也报告了周期性的流行规律。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 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宿州市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风疹病例的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09-1997)执2 行。 2.1.1风疹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2)临床症状 (2.1)发热。 (2.2)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2.3)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3)实验室诊断 (3.1)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3.2) 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和风疹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 麻疹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 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麻疹和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 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 4 做好个人卫生,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勤洗手,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5 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如有需要,则用纸巾扔垃圾筒。 6 不要到人群密集、不通风的场所去。 7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如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办公室和居室,白天在室内停留1-2小时后要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8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喝水,加快机体代谢功能。 学院卫生所宣

学校风疹疫情控制指导意见概要

学校风疹疫情控制指导意见 1、隔离病人,对风疹病人进行在家或者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风疹的传染期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5天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病人隔离至疹后5天,凭医院、卫生院或者学校医务室证明回校上课。 2、开展晨检制度,发生风疹疫情的学校,在风疹病人出现后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21天)必须开展学生晨检,每天的早上,检查学生的头面部、颈部有没有出现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测量学生的体温,有没有出现发热,询问学生有何身体不适。如有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报告并进行治疗及隔离。 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1)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2)自然通风不良的,机械加强通风。如确要使用的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先请专业消毒公司清洗消毒空气滤网,管道再使用,并保证足够的新风量。 (3)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场所上一节课后或一节活动后开启门窗,启动换气风扇换气,换气完毕再继续使用,换气时间按风扇流量、室内空间大小,保证室内空气交换1次以上。 4、消毒,发生疫情的学校、幼托机构做好发病学生的课桌椅、玩具等日常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课桌椅、玩具、门把手等用0.5%的漂白粉上清液擦拭。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讲座、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教。内容如下:勤洗手,学校应在水池处提供洗手液,并积极组织、动员学生洗手。鼓励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换洗衣服,勤晒被褥。 6、应急接种。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但风疹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即市民自费并自愿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有条件者可选择接种风疹疫苗预防风疹发生。 7、特别注意:孕妇要及时回避,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建议学校孕妇休假。 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年9月

一起小学生风疹爆发疫情的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一起xx风疹爆发疫情的分析 风疹疫苗在2008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很少有儿童接种,一旦有传染源侵入就会引起大面积传播。2011年4月9日~16日,共和县某民族寄宿制小学发生一次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一起风疹疫情爆发流行。本次风疹疫情在出现首发病例后短短8d时间内,发患者数就达77例之多,这与多年来易感人群的聚集有较大的关系,这次疫情由于学校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同时,县疾控中心对未发病学生及时有用开展麻风腮疫苗应急接种,使这次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有用的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现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该校为一所师生以藏族为主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422人,教师21人,后勤16人,3个年级8个班。 2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0年颁布的诊断标准判定,采用麻疹爆发的定义,21d内持续发生≥5例风疹或在集体单位中持续发生≥3例即视为爆发。 3材料及方法 3.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病例个案调查表,血清标本为采集急性期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冷藏送检。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完成检验[1,2]。 3.2流行病学调查 3.2.1该次疫情于2011年4月9日~16日共发病77例,罹患率16.78%。首发病例多某,男,11岁,2年级1班学生,于4月9日早出现发热,之后发生全身性出疹,体温(37.80C),某乡卫生院诊断为病毒性出疹性疾病,给予对症和隔离治疗,该学生无外出史及类似病例接触史,基础免疫史不详。

3.2.2时间分布4月9日出现首发比例,4月11日发病35例,4月12日发病9例,4月13日发病23例,4月14日发病5例,4月15日发病3例,4月16日发病1例,无二代病例发生。 3.2.3班级分布1年级发病23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9.87%,2年级34例,占总发患者数的4 4.16%,3年级19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4.68%,教师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29%。 3.2.4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此次疫情波及9个年龄段,其中7岁发病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60%;8岁发病8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0.39%;9岁发病14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8.18%;10岁发病2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8.57%;11岁发病2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7.27%;12岁发病6例,占总发患者数的7.79%;13岁发病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60%;14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 1.30%;25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30%,为女性教师。主要分布在8~13岁,以10~11岁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5.84%,男42例,女35例,男女发病比例1.2:1,最大25岁,最小7岁。 3.2.5免疫史和即往病史核查学生所在乡镇卫生院免疫资料,发病学生均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无风疹疫苗接种史,近3年无麻疹风疹流行史。 3.3临床表现与体征初期均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继而出现全身性斑丘疹,皮疹为针尖样,压之退色,未留色素,所有病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程度例外的咽部充血,伴咳嗽和结膜炎,无并发症。 3.4实验室检测采集典型病例血清标本7份,检测早期麻疹IgM和风疹IgM 抗体,由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检验,结果麻疹IgM阴性,4例风疹IgM抗体阳性。 4控制及预后 4.1隔离治疗所有出疹、发热的学生均安排隔离治疗,隔离期为出现症状到症状消失后1w。对所有班级教室、宿舍、及物品采用阳光下暴晒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教室利用学生放学后、宿舍利用学生上课时间),并加强教室,宿舍及食堂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空气流通清爽。要求学校开展晨检及午检,以便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及时有用治疗。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 春末夏初温差较大,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相继进入高发期,在学校也发现了个别风疹疑似病例,为了提高广大师生自我防病意识,维护校内安全和师生健康,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麻疹风疹的知识以便大家了解。麻疹和风疹都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一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病后大多数人能获得终身免疫。接触麻疹患者后一般在8-14天左右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红,流泪,在口腔两颊处出现小白斑,面部及全身出现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常可并发肺炎,脑炎和心肌炎等危及生命。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通过咳嗽。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风疹经呼吸道传播,风疹潜伏期一般在10-23天左右。风疹的早期明显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咳嗽、打喷嚏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的症状,可持续6天。发热一两天后,面、颈部首先进入出疹期,呈红色或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很快蔓延到全身(一般掌心、足底不出疹),面部、四肢及躯干均累及。背部皮疹密集,类似猩红热。面部出疹是风疹的特征之一。皮疹一般持续3天后消退,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完全恢复正常则常需数周,疹退一般无色素沉着。由于全身症状较轻,病程较短,常不被重视,但近

年风疹暴发流行中的重症病例时有报道,尤其是怀孕初期的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病毒,90%的胎儿可能出现畸形,因此风疹防治极为重要。师生若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病人通过咳嗽,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目前,麻疹和风疹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那么如何预防麻疹和风疹呢 1、预防风疹的关键是尽量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避免与其面对面讲话,当周围同学发病后应避免到医院进行探望。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遮盖口鼻;不随地吐痰;应用流动水,肥皂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 3. 风疹是一种抵抗力很弱的病毒,多开窗通风可加速空气中风疹病毒的死亡。因此,学校内的教室、宿舍和食堂等避免门窗禁闭,要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寝室卫生,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营养,并尽量到空气流通处活动。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5、如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不要到私人诊所看病或自行服药。 6、一旦被诊断为风疹,为避免传染给其他同学,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7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 7.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病人员接触,发现疑似病人后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学校大型集会活动,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尽量减少窜班、窜门。

麻疹与风疹的区别

麻疹(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和消毒剂均很敏感。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但耐寒冷和干燥,在零摄氏度可保持约1个月,患者是麻疹惟一的传染源。该病传染性极强,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主要是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对于麻疹,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就会有持久免疫力。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婴儿可从胎盘获得母亲的抗体,生后6个月内不会发病,但易感母亲所生的婴儿无先天性免疫力,生后即可得病。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流行高峰。 症状:发热3日左右后出疹,出疹时,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摄氏度左右。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可有谵妄,婴幼儿常有惊厥。咳嗽加重,畏光,面部浮肿。出疹时,一般是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及四肢,第三天达手掌及足底。皮疹是淡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严重时皮疹可融合成片,呈暗红色。 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低热、红色斑丘疹和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后易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 症状:患者首先在耳后出现粉色或红色的细小的皮疹,然后皮疹发展成一大片红色片状斑块,向前额乃至全身发展,同时枕部淋巴结会肿大,孩子可能伴有轻度发烧等症状。风疹和其他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过两三天后皮疹就会自行消失。虽然风疹的传染性很强,受风疹病毒感染后两三周就会发作,而且皮疹的范围会蔓延到全身。但如果孕妇感染了风疹病毒,很可能会引起孕妇所怀的胎儿出现失明或失聪等发育畸形的现象。 麻疹与风疹共同点 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 临床表现:以发热、出疹和卡他症状为主。 麻疹与风疹区别 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风疹病毒为RNA病毒,属披盖病毒(Togavirus)组 临床表现: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麻疹感染后出现的严重后果(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非化脓性脑炎。

风疹疫情控制方案

新安小学风疹疫情控制方案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属于法定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在学校等集中人群易发生聚集性病例、环境拥挤的场所易出现暴发流行。为做好学校预防控制工作,做到早期发现疫情,防止在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场所出现聚集性病例,提出如下要求: 一、做好风疹疫情控制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自职责,切实抓好学校风疹防治工作。校长为本校公共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的工作机制。落实学校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管理、晨检、环境消毒、卫生清扫等制度,解决防治工作制度保障问题。 (二)、学校教师要定期了解学生健康情况,发现疫情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学校在发现首例病例或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病例时,学校管理人员立即开展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加强风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一)、晨检:立即启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应追查与登记。老师发现学生中有发热、出疹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

情报告人,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期发现,并将排查情况进行登记。 (二)、疫情报告:各班认真筛查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的学生,落实专人负责登记和报告工作,以早期发现疑似病人,即使向当地区疾控中心报告,要详细报告学生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三)、隔离传染源:发现学生风疹等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必须坚决隔离,尽早动员患病学生到校医院或正规医院隔离治疗,严防疫情扩大蔓延。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 (四)、隔离治疗:积极督促患病学生到校医院或正规医院隔离治疗。 (四)、处理:做好应急接种、通风、消毒等综合性控制工作。 三、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迅速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风疹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疫苗接种是控制暴发流行的最有效手段。各班要按照要求,开展免疫接种,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确保学生安全。 四、宣传教育 各班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预防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了解风疹等疾病的传播途径与正确的预防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接受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在风疹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告知学生避免探视病人和到流行地区探亲访友。

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6~9年。欧洲许多国家也报告了周期性的流行规律。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 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宿州市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风疹病例的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09-1997)执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

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若羌县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6-9年。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 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我县

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 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 按照传染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县政府及卫生局、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风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风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1、部门职责 1、县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风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局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卫生局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讲材料 赵春梅 2016.03.22 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传染病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

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修订版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 春末夏初温差较大,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相继进入高发期,在学校也发现了个别风疹疑似病例,为了提高广大师生自我防病意识,维护校内安全和师生健康,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麻疹风疹的知识以便大家了解。麻疹和风疹都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一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病后大多数人能获得终身免疫。接触麻疹患者后一般在8-14天左右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红,流泪,在口腔两颊处出现小白斑,面部及全身出现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常可并发肺炎,脑炎和心肌炎等危及生命。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通过咳嗽。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风疹经呼吸道传播,风疹潜伏期一般在10-23天左右。风疹的早期明显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咳嗽、打喷嚏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的症状,可持续6天。发热一两天后,面、颈部首先进入出疹期,呈红色或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很快蔓延到全身(一般掌心、足底不出疹),面部、四肢及躯干均累及。背部皮疹密集,类似猩红热。面部出疹是风疹的特征之一。皮疹一般持续3天后消退,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完全恢复正常则常需数周,疹退一般无色素沉着。由于全身症状较轻,病程较短,常不被重视,但近年风疹暴发流行中的重症病例时有报道,尤其是怀孕初期的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病毒,90%的胎儿可能出现畸形,因此风疹防治极为重要。师生若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荨麻疹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这种风团常突然发生,于数分钟至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有些病人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有些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烧;严重时会出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急性荨麻疹经数日至1 ̄2周左右即停止发疹。 慢性荨麻疹一般没有发烧、恶心、呕吐、气喘现象,仅有皮肤风团和瘙痒,病程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 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鱼、虾、蟹、动物羽毛、花粉、蘑菇、荨麻、药物、日光、细菌、寄生虫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接触的物品和吃的食物太多、太广泛,一时不容易查清病因,因此造成有些人反复发生麻疹。 本病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如全身症状严重,可用强的松和地塞庚米松。中药治疗效果也很好,如白癣皮、地肤子、蝉衣、海金沙各15克,水煎服。 【概述】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诊断】 根据风团皮损诊断不难,应积极询问病史与查体,尽量找出病因,应与药疹相鉴别。后者水肿性风团呈弥漫性大片红色斑片,边缘不清。丘疹状荨麻疹应和水痘相鉴别。 【治疗措施】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1.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