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2资料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2资料

形势与政策实践活动登记表

山东建筑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实践学时实践活动登记表 填表时间: 2014 年 12 月 9 日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在逐渐加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成为影响就业情况的重要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因而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非常关键的。于是我前往济南市历城区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自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而大学生的就业观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不够完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因而逐渐出现了新的就业观念的矛盾,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而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基本现状 1、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积极的方面 (1)风险竞争意识在不断的提升 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机制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不够理想的就业情况,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消极沮丧的焦急情绪。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职业稳定性的观念,面对就业风险竞争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在心态上比较积极的,同时对就业有了不同的看法,更加注重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风险竞争意识。 (2)职业的流动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在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发生了变化,主要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调查中很多高校毕业生明确表示第一份工作都只是暂时的。虽然很多毕业生仍旧希望能够实现专业对口,但是在就业过程中也注重个人未来的发展,专业对口问题不再显得那么重要。高校毕业生认为积累一定的经验并且遇到合适的契机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如下文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xx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 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 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xx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 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重要性必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场所,必须立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矛盾凸显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引导我们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开阔胸襟,立志奋斗。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既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其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3.《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使其实现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思想觉悟高、精神面貌好、人生价值科学、社会追求高尚的人来影响国家的未来。 4.《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的自身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不协调,如对事物反应敏锐但分辨是非能力较弱;重知识技能而思想修养略显欠缺等,我们也因自身发展的不协调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帮助我们全面、正确、准确地把握形势、认识事物,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发展。结语: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参考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课程名称形式与政策 考查学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沈玉蓉 学号 2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成绩 指导教师林婉芳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转型过程之中。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转型,这种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容否认的是,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腐败问题就是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在众多社会政治问题中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中国目前正处于消极腐败现象的高发阶段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一战略转移,开始了中国经济的起飞阶段。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中国发生了为世人瞩目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种种消极腐败现象也逐渐滋生蔓延起来,严重困扰着社会,对稳定形成威胁,成为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说,中国目前正处于消极腐败现象的高发阶段。 1、从消极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看,呈现的是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案件越来越严重,犯罪人员增加,犯罪数额巨大;以权谋私问题继续突出,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屡禁屡犯,危害的范围广泛;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且花样不断翻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现象也普遍存在;粗暴强制和欺压群众的恶劣现象,在一些地方的基层严重存在;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的案件逐年上升,赌博现象普遍存在;政法队伍中执法犯法和徇私枉法问题日趋严重,个别的甚至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和黑社会势力的内线;组织人事上的不正之风蔓延,任人唯亲、跑官要官在有的地方和部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参考范例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参考范例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大家学习形势与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带来的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个人 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 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 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为 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 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 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 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 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 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 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 发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 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 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 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 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讲义2015(同名42339)

形势与政策讲义2015(同名42339)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 第一讲:就业形势 第二讲:就业材料准备 第三讲:求职面试技术 第四讲:就业礼仪与安全 第一讲:就业形势 一、我国就业总体形势 关于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形势,中央的判断是: 1.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是长期的 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测算,我国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2013年增加到699万。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2.当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人员这三大群体上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 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成为乐趣,但还选择了再学习之路。社会实践证明,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另外还有,期望和实际现实不符、就业时一味最求稳定和高收入、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等等。 四、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 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在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对毕业生实

精选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 范文

2019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 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9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一】 这个学期我们一共听了几次形势与政策,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 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以及职场处事的讲座。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在校学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恐慌,担忧接踵而来。本着能从该形势政策中学到并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与信息,总结一下所学的东,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不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需的知识,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一课之一。 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来说,从老师那学到的是如何待人,怎样 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中的技巧。从老师激情的演讲中了解,读懂不管做什么事,要么就不做要么就要努力,尽力地做好它,即使效果不是很好,但至少自己努力过了无怨无悔。 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 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

节的。 页 1 第 2.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

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含义 陈先奎辛向阳 综合到目前为止的各种阐释,概括地讲,“中国和平崛起”主要是指: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全球化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既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孤立地发展,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外国,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通过战争进行对外掠夺和扩张,也不能走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国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条件下,秉承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优良文化传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平的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努力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尊重和保障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民主和权利,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人类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的上述论断,有两层基本含义: 一方面,中国必将不断发展,到这个世纪中叶,中国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为此,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不断加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条件下,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相互关系,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的: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高效益的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崛起的目的是和平的,手段是和平的,结果是和平的,性质也是和平的。对内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尊重、保障和扩大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民主和权利,逐步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对外要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通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中国的和平崛起主要讲四点: 第一,目的决定手段,同时,内政决定外交。中国崛起之所以是和平崛起,是由中国崛起的目标内容和内政决定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经济发展是主要内容,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这是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主要内容、根本特点和最终决定因素。这样的崛起是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从“革命与战争”的观念和体制到“和平与发展”的观念与体制的根本转型;是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转变,也是世界新兴大国发展道路的创新。与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扩张、掠夺和战争的大国崛起道路,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第二,利益决定和平,和平反映利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摆脱贫穷和落后,是亿万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推进,过去人们在择业、迁徙、致富、投资、资讯、旅游、信仰和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形无形的不合理限制,被逐步清除。这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广大城乡劳动者的积极性得以释放,特别是数以千计的农

形势与政策强化讲义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Ⅰ.形势与政策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2)年度间(2009年11月一2010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本部分复习提示 (1)本门课程讲述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包括现状与趋势)的认识、判断与对策、主张。2011年考试大纲所考查的世界格局、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关系五方面内容的前四方面主要讲述认识、判断,最后一方面内容主要讲述对策、主张。 (2)复习本门课程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新精神、新思想为统领,主要有:①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总体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总体稳定、很不安宁;②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③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④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⑤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本门课程的题型是分析题,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分析考前的国际热点。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除学懂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今年的国际热点问题。 一、世界格局 1 (一)两极格局解体 1.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消长。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废墟,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大膨胀起来。美国凭借经济上的巨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提供“两个安全网”(“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推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同时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除了这三大区域化组织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2.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规模和态势。战后世界两极格局从形成到瓦解经历了半个世纪。 (1)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或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国和苏联占据了

形势与政策的答案

参考参考 1、当前亚洲安全形势呈现出哪些特点? 总体上,当前亚洲形势是稳定的,和平、合作、发展仍是主流。但与此同时,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中的复杂因素也在上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交织。 对比其他几大洲,当前亚洲形势有两个突出的趋势:一方面,亚洲地区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良好发展趋势。新兴国家的汇聚、西太平洋沿岸11个千万级人口超大型城市带的形成,不同宗教文明、文化千帆竞渡、交相辉映,使亚洲充满生机、活力和潜力。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和文化融合的集散地正在亚洲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亚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和推力。 另一方面,亚洲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受历史遗留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亚洲仍是安全威胁和冲突动荡的重灾区和高危区。地区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三股势力”、制毒贩毒、跨国犯罪活跃,海洋环境、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一些亚洲国家在发展转型期面临安全困境,建立各国互信,实现亚洲地区安全秩序仍任重道远。 当前亚洲和平与稳定面临挑战,既有来自传统安全领域的,也有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首先,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极少数国家形成误判,个别国家对美国转向亚洲和战略再平衡充分利用。某些国家试图借助美国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搅局,把局势搞得很复杂。其次,一些热点继续发酵,朝核、伊核等问题牵动各方,这种烦恼不是单方行为造成的,而是相互刺激的结果。阿富汗正在经历政治、经济、安全三大过渡,在近年美军撤出后,如何遏制塔利班回潮,是个很大的难题。第三,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进入新的扩张期,正在向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等扩张。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信成员国深受其害。 当前非传统安全问题涵盖面正不断拓展。如网络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难民潮、传染病的传播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新的安全威胁。在这些方面,在亚洲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非传统安全具有的全球特性决定了涉及几乎所有国家,解决这些问题非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力所能及或能够取得成效 2 亚洲安全观与历史上构成亚洲安全架构的其它安全模式有什么不同? 这既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传统关系中加以深究,更要从亚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推理。首先,亚洲历史上存在过多个次区域体系,特别是近代东亚社会长期存在着朝贡秩序,它维持了东亚几百年的国家间和平,近年来其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次,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在东亚和西欧有着不同的特征。在欧洲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多边的北约体系。 3 亚洲安全观引来美国担忧其原因有哪些? 中国在峰会上强调,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美国担心中国倡导的亚洲安全观具有排他性不让美国发挥作用。众所周知,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曾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即门罗主义,排斥欧洲国家介入美洲事务。而美国、日本作为亚峰会的观察员国,没有参加峰会,美国对没有美国参加的亚洲安全机制建设充满警惕。实际上,亚洲国家在反抗欧美殖民的过程中也曾数次提过亚洲人主导自己的事务。 4.(这点我不太确定,你们可以自己找资料看看)我国当前诚信缺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体制转轨。同美国“安然事件”等诚信问题不同,我国的诚信缺失与体制转轨有直接联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依靠权力维系,通过指令

最新整理2020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2020春.docx

最新整理2019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2020春 2019形势与政策论文 :本文从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生财政建设的不足,从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民生财政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民生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能够提升民生财政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以便为相关财政工作者提供参考,力争全面促进财政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生财政建设若干思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xx,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 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 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 数据表明,,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xxx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xxx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 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问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

形势与政策01任务复习全资料

形势与政策(本)-0003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4题,共28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2分)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 × 2.(2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必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 3.(2分)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 4.(2分)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 × 5.(2分)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 6.(2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 × 7.(2分) 推进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政治保证。 √ × 8.(2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 × 9.(2分) 坚持和发展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 × 10.(2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 √ × 11.(2分) 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 √ × 12.(2分)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 × 13.(2分)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 14.(2分)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000字【精品】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000字》是一篇好的,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000字 一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通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比如:我国水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平均有50%依赖进口。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约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我国对国外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最全面的参考写作网站面临现在的环境与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信贷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上。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完善性产品的价格,促进的节约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

形势与政策参考答案

(为了学习沟通,还是整了个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书》参考答案要点 2014-2015学年 2014.12. 专题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与“依法治国”精神(20分) 答题要点: 1、18届四中全会的主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18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依法治国作为核心主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确立了宪法“根本法”的地位。 (3)有利于巩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4)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5)为“国家治理”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答题要点: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参考答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题要点: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建立五个体系 参考答案: (1)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 答题要点: 4、依法治国必须完成六大任务 参考答案: (1)加强宪法实施; (2)建设法治政府; (3)提高司法公信力; (4)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 答题要点: 5、大学生与依法治国精神 参考答案: 大学生高素质的公民群体,应该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专题二、中国共产党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20分)

答题要点: 1、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已经有93年历史。现在有8600多万党员。(2)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 A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C.建立了全新的社会制度。 D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 E发挥自身强大的组织和领导功能。 F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答题要点: 2、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内涵 3、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 参考答案:见A《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4-第7页;B习近平2014年9月10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全文) 专题三、亚洲安全形势与亚洲安全观(20分) 答题要点: 1、当前亚洲安全形势的特点 2、亚洲安全观的历史地位 3、亚洲安全机制建设遇到哪些挑战? 参考答案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72-第80页 专题四、当前大国关系调整新态势(20分) 答题要点: 1、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2、美国和俄国关系 3、中国和俄国关系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参考范例7篇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参考范例7篇 Learning situation and policy experience reference exa mple 编订:JinTai College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参考范例7篇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文档 4、篇章4: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文档 5、篇章5: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文档 6、篇章6: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文档 7、篇章7:学案导学问题解答学习心得体会参考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大家学习形势与政策会有什么

样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带来的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个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章1: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文档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 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 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 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

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参考资料2011

形势与政策复习考试参考资料 一、有关选题 (一)简答题主要参考题目 1.简要回答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如何保障农民权益?你对保障新进城农民权益有何具体建议? 2.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怎样?这种进程对政府和农民将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从日本政府及国民应对3月11日大地震的种种表现你有哪些启示? 4.请简要谈谈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5.为什么说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二)论述题主要参考题目 1.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对此你有何想法? 2.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90年伟大实践历程的感想?并结合重庆“六个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谈谈大学生应如何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将自己塑造成优秀人才? 3.结合国情,请论述你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的理解? 二、答题要求及总评分标准: 90—100分:观点正确,层次清楚,有深入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80—89分:观点正确,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70—79分:观点正确,论述一般,基本能理论联系实际。 60—69分:观点正确,层次基本清楚,但论述空泛,没有理论联系实际。 不及格:政治观点错误;原文大段落抄袭(多份试卷答案一致化);文不对题,跑题、偏题。

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从目前来看,还是处于低级阶段,无论是从城镇化的后的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城镇化后的消费水平,都还是很低下的,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下面我主要先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径了多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仍然还是低下,在生产中仍然是以劳动力的输出为主,大量劳动力的低级输出导致人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我国的农民主要还是以打工为收入的来源,这就导致,农民的收入情况始终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人民享受到的待遇等等问题,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镇化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但是,在我们标榜各种好的情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大,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了许多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城镇化,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地,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只会让农民对这一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例如:官员的腐败,这一问题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毒瘤,蚕食着中国的许多“大树”。每年由于腐败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政治制度足够完善,将这一部分钱用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事宜中来,那么,由于城镇化所带来的许多问题都将解决。其实是政策上的不足,在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家在这上面的政策还有许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未能很好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看病就医难,老无所依等等问题。 第二,地域局限性 总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要想全国一起达到一个富裕程度很好的水平显然不太现实,这就导致了在改革之初,我们国家确立了“先发展东部,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在具体过程中,由于东西部的地域限制,东部的发展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带动西部后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东西部经济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西部很多的地方都还是十分贫困的,在一个贫困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教育的问题呢?教育落后,就导致,西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一种很原始的阶段,试问,你如何要求一个基本上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地方来进行城镇化,如何要求农民放弃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收入,农民成为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存就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在进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在西部,城镇化未必会取得什么显著性的成就。其实,由于东西部科技水平的差距,在西部很多资源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能力,而这一问题在东部就能被很好的解决,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有资金。这些因素的对比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西部为东部输送廉价的劳动力,而东部在大肆的掠夺西部的各种资源,导致东西部的各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唯有靠廉价劳动力的输出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被拖延和阻扰,所以本人并不看好西部绝大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第三,历史必然道路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发达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我们国家也是必然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农村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之路。我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