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和滴定实验中如何选择指示剂

中和滴定实验中如何选择指示剂

中和滴定实验中如何选择指示剂
中和滴定实验中如何选择指示剂

中和滴定实验中如何选择指示剂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石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一、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二、强酸强碱相互滴定,生成的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可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①酚酞:

酸滴定碱——颜色由红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②甲基橙:

酸滴定碱——颜色由黄色到橙色;

碱滴定酸——颜色由红色到橙色。

三、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四、强碱弱酸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五、说明:

①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判断出的滴定终点,并不是酸和碱完全反应的等当点,但没有一种指示剂的变色恰好是酸碱完全中和之点,因此把滴定终点看作等当点。

②指示剂用量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滴定时酸或碱的消耗量增加。

六、指示剂选取的原则:

一般要求指示剂颜色变化明显,变色pH范围窄,指示准确。

石蕊因变色pH(5-8)范围宽及人的肉眼对红—紫—蓝的颜色变化不敏感,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强酸与强碱间的相互滴定,生成的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选择甲基橙

或酚酞均可。

酚酞:酸滴定碱——颜色由红色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甲基橙:酸滴定碱——颜色由黄色到橙色

碱滴定酸——颜色由红色到橙色

强酸与弱碱及强碱与弱酸之间的滴定要求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尽可能与生成盐的水解得到溶液的pH吻合,以保证中和反应完全,指示剂指示准确。故一般强碱滴弱酸选择酚酞(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强酸滴弱碱选择甲基橙(生成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 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 ()()(NaOH V HCl V HCl c NaOH c ?= 或 ) ()()()(HCl V NaOH V NaOH c HCl c ?=。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L 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10)、 ◆要点提示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是 。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酸碱中和滴定 1. 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_________。) 2. 洗涤:先用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是否漏水 锥形瓶能否用待测液润洗为什么 为何要赶尽气泡

2~3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用 ____ ,也不需烘干。 3. 装液:分别向酸式、碱式滴定管中注入L盐酸、待测 NaOH溶液(0刻度以上为宜),赶尽滴管中的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 气泡的方法如图),调整起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并记录此时的读数,记入数据表。 4. 滴定:你可以选择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此时NaOH溶液为待测液,反应终点时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为:→;你也可以选择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此加指示剂锥形瓶颜色 变化 滴定终点锥形瓶颜色 变化 是否可以改用甲基橙 或石蕊做指示剂为什 么 读数仰视或俯视对结 果影响: 仰视: 俯视:

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选择问题

一、一般选择原则 强酸滴定碱液:用甲基橙(甲基红更好,但一般不要求) 强碱滴定酸液:用酚酞 上述原则是基于视角角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溶液颜色由浅变深时易 被观察 到,反之则不易察觉,从而造成滴过量,产生误差。因此一般:①强酸 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 色→橙色;②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 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后两点 选择原因下面另议。另外石蕊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其 变色不灵敏,且耗酸碱较多,造成较大误差。 二、从滴定准确度上看 由于滴定终点即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它与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并不完全 一致。 但从测定准确度看:上述一般原则能满足,下面对四种情况从计算角度 加以说明。 1.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aOH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PH=7,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溶液颜色由黄色→ 橙色,为终点。这时盐酸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 溶液中 [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 PH=3.9,此时的误差0.05/40=0.25%,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酸 滴定强碱时,一般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更好)。 2.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Cl溶液,用酚 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这时NaOH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 [OH-]=0.05×10-3× 0.1/(20+20)×10-3=1.25×10-4 mol.L_1,POH=3.9,PH=10.1此时的误差0.05/40=0.25%,亦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碱滴定强酸时,一般应选酚酞。 3.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H3.H2O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因为产物为水解呈酸性的NH4Cl ,其[OH-]=(C×K ω/Kb)0.5=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减小误差,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可选择甲基橙或酚酞。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 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由于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较大,且变色不明显,在中和滴定时一般不用其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一、选择指示剂 【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解析: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滴定终点时pH=3.9,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指示剂选用甲基橙(3.1~4.4),滴定终点时溶液pH降低到3.9,颜色由黄变橙。 答案:D 【例题2】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 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 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 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CH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故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误差最小。若选用甲基橙,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内,NaOH的量不足,导致测定出的CH3COOH浓度偏小。石蕊变色范围太宽,误差大,且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作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因此,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实验报告 实验五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率仪结构和测定溶液电导值的基本操作; 2.了解电导电极的结构和使用; 3.掌握电导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判断终点的办法。 二.实验原理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采用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但是稀溶液的滴定终点突跃甚小,而有色溶液的颜色会影响对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的判断,因此在稀溶液和有色溶液的滴定分析中,无法采用指示剂来判断终点。 本实验借助于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而引起的电导值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这种方法称为电导滴定。NaOH溶液与HCL溶液的滴定中,在滴定开始时,由于氢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值较大,测定的溶液电导值也较大;随着滴定进行,H+和OH-离子不断结合生成不导电的水,在H+浓度不断下降的同时增加同等量的Na+离子,但是Na+离子导电能力小于H+离子,因此溶液的电导值也是不断下降的;在化学计量点以后,随着过量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溶液中增加了具有较强导电能力的OH-离子,因而溶液的电导值又会不断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溶液具有最小电导值时所对应的滴定剂体积

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DDS-307型电导率仪 2.DJS-1C型电导电极 3.85-1磁力搅拌器一台 4.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 5.未知浓度HCL溶液 6.10ml移液管1只 7.100ml玻璃烧杯1个 四.实验步骤 1.滴定前准备 按照滴定分析基本要求洗涤,润洗滴定管,装入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调节滴定液面至“0.00ml”处。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5.00ml未知浓度HCL溶液于100ml 玻璃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被测溶液,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珠。 按照要求将电导电极插入被测溶液;调节仪器“常数”旋钮至1.004;将仪器的“量程”旋钮旋至检查档;将“校准”旋钮旋至100;调节“温度”旋钮至室温21℃;将“量程”旋钮置于合适的量程范围。即可开始测量。 2.滴定过程中溶液电导值测定 按照下表依次滴加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读取并记录电导率仪上的电导值。

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不易观察。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尽管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选用。但为了减小误差,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如强酸滴定强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浅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一、选择指示剂 【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解析: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滴定终点时pH=3.9,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指示剂选用甲基橙(3.1~4.4),滴定终点时溶液pH降低到3.9,颜色由黄变橙。 答案:D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碱滴定强酸: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PH≈8)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PH 0-----------(8-10)--------14) ③强酸滴定强碱:可选择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甲基橙:红色———橙色—————黄色 PH 0-----(3.1-4.4)-----------14)

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二) 【学习要求】 1.理解弱酸或弱碱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确定及指示剂的选择。 2.掌握弱酸或弱碱的滴定条件 【复习回顾】 1、什么是酸碱滴定曲线?什么是滴定突跃? 2、强碱滴定强酸一般选用什么酸碱指示剂? 3、弱酸、弱碱、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缓冲溶液的pH的计算公式 【预习内容】有人说“在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等于7”你认为对吗?试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 一、弱酸或弱碱的滴定 以0.1000mol/L NaOH滴定20mL 0.1000mol/L HAC溶液为例 1、滴定前 溶液的pH取决于pH=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溶液的pH取决于,当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达到99.9%,此时消耗mLNaOH,溶液的pH= 3、化学计量点时 此阶段溶液的pH处于突变状态,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此时消耗mLNaOH,溶液的pH= 4、化学计量点后 当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达到100.1%时,此时消耗mLNaOH,此时溶液的溶质主要为,溶液的pH=

5、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 (1)绘制滴定曲线,描述变化特点 (2)根据突跃范围选择指示剂 (3)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 强酸(强碱)滴定弱碱(弱酸)时,溶液越稀,滴定突跃范围。弱碱的Kb值(弱酸Ka值)越小,即酸越弱,突跃范围越 6、弱酸或弱碱准确滴定的条件为。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若Ka1或Kb1满足上述滴定分析条件,则可以直接滴定;;若相邻两级电离常数之比,还可以分步滴定。 【例题1】 试判断c=1.0mol/L的甲酸、氨水,氢氰酸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例题2】用0.1000mol/LHCl滴定20mL氨水溶液,滴定突跃是多少?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应选择哪种指示剂? 【课后练习】 1、在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 ) A. 大于7 B. 小于7 C.等于7 D.都有可能 2、在用盐酸测定硼砂时,化学计量点时pH=5.1,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指示剂()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D甲基黄(2.9—4.0) 3、0.1000mol/LNaOH滴定20mL 0.1000mol/L HCOOH溶液的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中合滴定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和指示剂的选择

在中和滴定中,待测液和标准液通常为稀溶液,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pH表示。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的pH先缓慢变化,在接近恰好中和至稍过量(大约1滴) 时,pH变化幅度很大,若继续滴定,pH变化又趋缓慢。 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0.1000mol/L盐酸为例分析: 滴定前,锥形瓶中溶液的pH为1 当在盛有20.00ml盐酸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19.98mol0.1000mol/L(相当于少滴半滴)时,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pH=4.30 当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7.00 当滴入20.02mo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过量半滴)时,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pH=9.70 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由于最后一滴NaOH溶液(以0.04ml计)的加入使溶液的pH值发生“突跃”,由4.3突跃到9.7,溶液的性质由酸性立即变为碱性,如果某指示剂的颜色在此pH值突跃范围发生明显的改变,则就能准确指示出滴定终点的到达。此时与恰好中和时比较,其误差是极小的。因此,凡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或部分范围内的均可选用。如上述强碱滴定强酸的突跃范围是4.3~9.7,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为3.1~4.4)或酚酞(变色范围pH值为8.2~10.0)都可以,因为它们的变色范围都刚好落在上述的突跃范围内。 不同酸碱溶液之间的中和滴定,突跃范围有差异,指示剂的选择要合适。在中学,要求掌握:强酸强碱之间的滴定,既可以用甲基橙,也可以用酚酞,但不能用石蕊。另外,最好知道,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一般选甲基橙;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一般选酚酞。如用标准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产物为碳酸氢钠;用甲基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

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

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的方法,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溶液的pH发生突变而引起指示剂变色,由此来判断滴定终点。中和滴定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和甲基橙,由于酸碱类型(强弱)不同,使用的指示剂具有选择性。下面通过有关计算来说明酸碱中和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一、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因此恰好中和时,其溶液呈中性。当强酸或强碱过量时,溶液的pH由过量的酸或碱的量所决定。 【例1】在20.00mL0.1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入20.00mL0.100 mol·L-1盐酸时恰好中和。当少加一滴或多加一滴(设一滴溶液的体积为0.05 mL)盐酸时,溶液的pH分别为多少? 解析:当少加一滴盐酸即加入盐酸19.95mL时,碱过量,溶液呈碱性。 pH= -lgc(H+)= -lg8.0×10-11=10.1 当多加一滴盐酸即加入盐酸20.05mL时,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pH= -lgc(H+)= -lg1.25×10-4=3.9 以上计算说明,当少加一滴盐酸到多加一滴盐酸时,溶液的pH从10.1突变到3.9,而酚酞的pH变色范围为8.2-10.0,甲基橙的pH变色范围为3.1-4.4,溶液的pH突变均会引起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造成的误差很小。因此,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作为强酸与强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二、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与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应选择酸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 【例2】在20.00mL0.100mol·L-1的氨水中,当加入20.00mL0.100mol·L-1盐酸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多少?当多加一滴(设体积为0.05 mL)盐酸时,溶液的pH为多少?(氨水的K b=1.8×10-5)。 解析:当氨水和盐酸恰好中和时,生成NH4Cl,根据NH4+的水解平衡计算溶液的pH。设溶液中H+浓度为x mol·L-1,则: NH4++H2ONH3·H2O+H+ 起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c-x x x 水解平衡常数: 由于K h很小,故c(H+)很小,c(NH4+)- c(H+)=c-x≈c,则: pH=-lgc(H+)=-lg5.3×10-6=5.3 上述氨水和盐酸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5.3,此时,若多加一滴盐酸(设体积为0.05mL),溶液的pH将变小。在忽略NH4+水解的情况下,由例1计算结果可知:此时溶液的pH=-lgc(H+)=-lg1.25×10-4=3.9,再考虑水解因素,实际上溶液的pH小于3.9,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的pH降到8.2以下时,溶液颜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设在上述氨水中加入xmL0.100mol·L-1盐酸时,溶液的pH降到8.2。此时盐酸的量不足,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若忽略NH4+的水解,可根据氨水的电离平衡进行计算。 NH3·H2ONH4++ OH- 解得:x=18.4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 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 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 ≠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不易观察。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尽管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选用。但为了减小误差,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如强酸滴定强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浅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一、选择指示剂 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 2 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微专题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微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新洲一中张新平 [知识点] 1.石蕊的变色范围是5~8,变色范围较宽(氢离子浓度跨度高达1000倍),比起甲基橙、酚酞就显得非常不灵敏。且在溶液处在一个不断稀释的过程,从紫色到蓝色的色差人眼识别困难,也就难以依据颜色突变判断滴定终点了,所以不能做中和滴定时的指示剂。 2. 常用滴定指示剂是甲基橙和酚酞——其变色范围窄,突变颜色明显易识别。 [典型范例] [2016·全国I.T12]298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解析]在经历多年高考的全国卷中后,偶然出现了“关于强酸滴定弱碱的指示剂的选择”问题的选项A、以及“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计算”问题选项D,这都是高于教材的。也正因为该题的出现,所以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就添加了“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A.依据指示剂选择的一般规律,其指示的(即发生颜色突变)点是恰好完全中和、或前后的点(即等当点)。氨水中滴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生成的氯化铵溶液因水解而显酸性,因此,应该选择在酸性范围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 B.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 mL,而此时pH<7。 C. M点处的溶液为中性溶液,有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大小关系是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c(OH-)=0.10 mol·L-1×1.32%=1.32×10-3mol·L-1,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就不写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有 一实验原理 1.酸碱指示剂有其变色范围(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0-3.1为红色, 3.1- 4.4为橙色,4.4-14为黄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0-8.2为无色,8.2-10.0为浅红色,10.0-14为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之后测定出消耗的酸或者碱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 VB*cB*νA=VA*cA*νB

求出碱和酸的浓度之比(ν代表化学计量数,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滴定分析法是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达到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本实验是用间接配制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要求不含碳酸根离子) 浓度为cHCl=1mol/LHCl溶液 0.1%酚酞指示剂 0.1%甲基橙指示剂

2. 实验仪器的准备 (1)酸式、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然后涂油,试漏, 最后用5-10ml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 (2)锥形瓶三个,称量瓶两个,细口试剂瓶两个,用自来水洗至不挂水珠, 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称量瓶洗净后倒扣在干净的表面皿或滤纸上,令其自然干燥,以备下次实验用 3. 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量筒分别量取40ml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1mol/LHCl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再用量筒分别量取

淀粉指示剂在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1、淀粉指示剂在直接碘法和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前面那个是滴下去,滴定终点后,溶液变蓝色、后面那个是本来蓝色,终点时,I2被反应完,淀粉的蓝色效应消失。 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 -的还原性测定物质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指示剂。该法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直接碘量法,也称为碘滴定法,终点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另一种叫间接碘量法也称为硫代硫酸钠滴定,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变蓝后震摇不会再变为无色,用回滴液一至两滴滴入,溶液变为无色,是为终点。 2、为什么直接碘量法滴定时要先加淀粉指示剂,而间接碘量法要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 3、用碘量法滴定硫代硫酸钠时,淀粉指示剂为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过早加入有何影响? 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与其他大部分指示剂不同,它不能过早加入试样中,这与淀粉特殊的结构以及淀粉变色反应的机理有关系。 可溶性淀粉呈螺旋状结构,可以弱键结合游离碘,开始出现变色反应,随结合量的增加,颜色由红紫色变为蓝色,这就是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产生误差。 4、在用间接碘量法时,为什么在加入碘化钾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会是消耗了0毫升的标液啊? 消耗0毫升标液??我实在不愿相信这是真的。首先, 请加入淀粉指示剂;其次,请确认滴加了过量的碘化钾;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读取消耗的标液体积即可。 5、碘量法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加淀粉指示剂多少毫升? 如果是用1%的淀粉溶液只用1mL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浓度,也基本在这个量上,因为它做指示剂,用量不用太多的!

酸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 摘要: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一般来说,由于在计量点是试液的外观并无明显变化,应此我们需要加入合适的指示剂,使滴定分析时滴定至颜色发生突变来指示终点,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寻求什么样的指示剂来指示终点,才能减少滴定误差. 关键词:酸碱滴定、指示剂、突变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化学试剂中的一类,在一定介质条件下,其颜色能发生变化 、能产生混浊或沉淀,以及有荧光现象等。常用它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中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环境检测中检验有害物。一般分为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吸附指示剂等。 另一种说法是指示剂是一种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在各类滴定 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被滴定物质和滴定剂的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在等当点附近,离子浓度会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对这种离子浓度变化作出显示(如改变溶液颜色,生成沉淀等)的试剂就叫指示剂。如果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是有色的,它们本身就具有指示剂的作用,如高锰酸钾。 指示剂的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4、沉淀滴定指示剂。主要是Ag+与卤素离子的滴定,以铬酸钾、铁铵矾或荧光黄作指示剂。 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通用指示剂是多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物,它指在不同的pH值下显示相应不同的颜色下表是一些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指示剂通常会在一些pH值范围显示过渡颜色转变。 例如:酚红在低pH值时呈现黄色,在高pH值时呈现红色,但在pH6.6至8.0间会呈现橙色。其过渡、转变颜色的pH范围会受指示剂的浓度或温度的影响而出现轻微的变化。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 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 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学案)

实验报告 时间_________ 实验(分组)桌号________ 同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 一: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标准溶液为盐酸,待测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铁架台(含 ___________ )、 实验药品:O.1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 酚酞(变色范围8~10) 三: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 (H+ )处/ (酸)=c (OH-)內(碱)】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______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一一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 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一一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 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滴定管一一先用____________ 洗涤,再用 __________ 润洗2~3次。润洗液从滴 定管排出。 锥形瓶一一用__________ 洗净即可,不得 ______ ,也不需________ 。 3、量取:用___________ 量取出一定体积(如10.00ml )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 意,使液体充满_____________ ,若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_________________ 以赶走气泡,调整起 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读数时,视线必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注入锥形瓶中。 用____________ 量取标准液盐酸,不留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1]

NaOH滴定HAc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测量未知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NaOH溶液(标准液)、未知浓度的HAc (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酸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HAc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溶液不变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NaOH,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滴定次数待测酸溶液体积/mL 标准碱溶液的体积c(碱)滴定前滴定后体积 第一次 第二次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氢氧化钠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醋酸恰好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3次。 (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三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 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生对学习化学的直接兴趣。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直接兴趣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兴趣。这种兴趣仅满足于感知实验现象,没有产生要了解这些现象的要求,因而是不稳定、不能持久的。②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兴趣。即不仅满足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更希望亲自动手,获得实验现象。这类兴趣虽较前一类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达到要了解本质和规律的水平。③认知兴趣。这种兴趣不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而且能够积极地去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这是一类水平较高的兴趣,对学习化学活动具有稳定持久的推动作用。④创造兴趣。这是最高水平的实验兴趣。具有创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理解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基础上,在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这几类兴趣水平是逐级上升的。较低水平兴趣是较高水平兴趣形成的基础;较高水平兴趣是较低水平兴趣的发展。 21应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注意集中的比率为82?,使用听觉媒体为55?。电教媒体以其能够提供形象、生动的声音和影像,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特别是当许多化学现象、变化、微观结构、微观化学运动等用影视图像或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时,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电教媒体,这样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1开展化学学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竞赛活动历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取得良好成绩的有效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采取个人、团体之间或自我进行学习竞赛活动。在学习竞赛活动中,可激起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为集体及个人争光的意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1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成效与学习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成效越大,学习兴趣越浓。反之,学习兴趣越淡。因此,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地进行反馈,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不过,教师在这里要处理好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要防止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认为取得好成绩是很容易的事情,从而失去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因为人们对容易做的事情一般是没什么兴趣的。二是要指导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正确对待考试的失败,不因考试的失败而丧失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51在化学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化学活动课程,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源泉。在化学活动课程中,学生通过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家庭化学小实验,参观厂矿、科研单位以及科技展览,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阅读科普读物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以及对当地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及保管、卫生、健康、资源的保护及回收利用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可以培养和发展多方面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两种主要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仅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沧州师专化学系 于化江 周立梅 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那么是否任何一种指示剂都可作为某一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呢?事实并非如此。也就是说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是有一定原则的。下面以011000mo l?L-1N aOH标准溶液滴定20100mL, 011000mo l?L-1的HC l为例来加以说明。 这一滴定的基本反应为:  N aOH+HC l N aC l+H2O 在这一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pH值的变化可分以下四个阶段来考虑。 一、滴定前(消耗N a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0) 这时锥形瓶中只盛有20100mL011000mo l?L-1 HC l,故溶液的pH值取决于HC l的起始浓度。即〔H+〕= 011000mo l?L-1 pH=1100 二、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此阶段消耗N 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小于20100mL) 这个阶段随着N aOH不断加入,溶液中H+浓度逐渐减小,它的大小决定于剩余HC l的量和溶液的体积。 即〔H+〕= (V HC l-V N a OH) V HC l+V N a OH ?C HC l 其中C HC l代表HC l的起始浓度,V HC l与V N a OH分别代表HC l和N aOH的体积。 如,滴加19198mLN aOH(相对误差为-011%时) 〔H+〕=20 100-19198 20100+19198 ×011000 =5100×10-5mo l?L-1 pH=4130 三、化学计量点时(此时V HC l=V N a OH=20100mL) 滴加20100mLN aOH标准溶液,N aOH和HC l以等物质的量中和,生成强电解质N aC l和H2O溶液呈中性, H+来自水的离解。 即〔H+〕=110×10-7mo l?L-1 pH=7100 四、化学计量点后(此阶段加入N aOH标准溶液体积大于20100mL) ? 8 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