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一、实体的关系模型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其中有下划线的是主键。

二、关系模型合并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三、关系模型的函数依赖关系

1)、用户名——>密码

2)、(帐号,密码)——>姓名,(帐号,密码)——>年龄,(帐号,密码)——>出生日期,(帐号,密码)——>电话号码

3)、时间——>地点,时间——>事件

4)、姓名——>城市,姓名——>备注,姓名——>工作地点,姓名——>联系方式;

5)、日期——>地点,日期——>人物,日期——>事情

6)、标志——>消费时间,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标志——>总收入,标志——>剩余金额。

其中6不是第一范式其他都是第一范式,且6为第二范式.

四、优化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时间,剩余金额,总收入)

消费(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金额)

数据库设计各阶段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 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可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明确地把它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一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ˉgram———DFD)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概念结构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刻影响。而要设计好概念结构,就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及其处理。如何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呢?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系统。然后把一个处理功能的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继续分解,直到把系统的工作过程表达清楚为止。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时,它们所用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则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1)数据项,是数据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 (3)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 (4)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中存取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 (5)处理过程。

数据库设计实例需求分析、概念结构、逻辑结构

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 一、需求分析实例 现要开发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经过可行性分析和初步的需求调查,确定了系统的功能边界,该系统应能完成下面的功能: (1)读者注册。 (2)读者借书。 (3)读者还书。 (4)图书查询。 1、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反映了图书管理系统与外界的接口,但未表明数据的加工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根据前面图书管理系统功能边界的确定,再对图书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功能做进一步分解,可分解为读者注册、借书、还书和查询四个子功能,这样就得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第0层数据流图 从图书管理系统第0层数据流图中可以看出,在图书管理的不同业务中,借书、还书、查询这几个处理较为复杂,使用到不同的数据较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即构建这些处理的第1层数据流图。下面的图8-7分别给出了借书、还书、查询子功能的第1层数据流图 2、数据字典 数据项 数据项名称:借书证号 别名:卡号 含义说明:惟一标识一个借书证 类型:字符型 长度:20 …… 数据结构 (1)名称:读者类别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个读者类别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可借阅数量+借阅天数+超期罚款额 (2)名称:读者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个读者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姓名+性别+所在部门+读者类型 (3)名称:图书 含义说明:定义了一本图书的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价格 ……

数据流 (1)数据流名称:借书单 含义:读者借书时填写的单据 来源:读者 去向:审核借书 数据流量:250份/天 组成:借书证编号+借阅日期+图书编号 (2)数据流名称:还书单 含义:读者还书时填写的单据 来源:读者 去向:审核还书 数据流量:250份/天 组成:借书证编号+还书日期+图书编号 …… 数据存储 (1)数据存储名称:图书信息表 含义说明:存放图书有关信息 组成结构:图书+库存数量 说明:数量用来说明图书在仓库中的存放数 (2)数据存储名称:读者信息表 含义说明:存放读者的注册信息 组成结构:读者+卡号+卡状态+办卡日期 说明:卡状态是指借书证当前被锁定还是正常使用 (3)数据存储名称:借书记录 含义说明:存放读者的借书、还书信息 组成结构:卡号+书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说明:要求能立即查询并修改 …… 处理过程 (1)处理过程名称:审核借书证 输入:借书证 输出:认定合格的借书证 加工逻辑:根据读者信息表和读者借书证,如果借书证在读者信息表中存在并且没有被锁定,那么借书证是有效的借书证,否则是无效的借书证。 …… 二、概念结构设计实例 1.标识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实体和属性 参照数据字典中对数据存储的描述,可初步确定三个实体的属性为: 读者:{卡号,姓名,性别,部门,类别、办卡日期,卡状态} 读者类别:{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可借阅天数、可借阅数量,超期罚款额}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教案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流程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理解掌握前两种,能设计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抽象出算法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算法实例,体会构造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顺序结构和条件分支结构以及循环结构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条件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应用. 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表示,但为了使算法的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达,这就是程序框图.程序有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复杂的程序都是由这三种结构组成.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程序框图 1.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2.程序框的功能: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难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流程线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连接程序框的两部份 3.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探究二: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 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 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 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它的一般形式如右图所示: 注: (1)右图此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 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 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 B框都不执行.(这里B框可能没有) (2)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A B 否 是 条件P A B

数据库课后题答案 第7章 数据库设计

第7章数据库设计 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这里只概要列出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 l )需求分析;( 2 )概念结构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5 )数据库实施;(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际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不仅包括设计数据库本身,还包括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2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答: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 l )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 )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3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 )数据库物理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 )数据库实施:设计人员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3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部分形成的数据库模式。 答: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即:( l )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 产品的概念模式,在本篇中就是 E 一R 图;( 2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 E 一R 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 Vi 娜),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3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 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4 .试述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答:数据库设计既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其主要特点有:( l )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的结合。( 2 )从软件设计的技术角度看,数据库设计应该和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也就是说,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把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密切结合起来。 5 .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什么?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调查的内容是“数据’夕和“处理”,即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 l )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 )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 3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6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通常包括:( l )数据项;( 2 )数据结构;( 3 )数据流;( 4 )数据存储;( 5 )处理过程五个部分。其中数据项是数

数据库模型图绘制步骤

数据库模型图绘制步骤 一个好的数据模型图工具,不仅可以帮助你轻松绘制不同的实体关系图、SQL数据库图、ERD数据库图、ER数据库图等等,还可以让你的文档显得更专业、更美观。 下面就亿图软件来详细解说一下,数据模型图究竟是如何轻松画出来的。 详细操作步骤: 1、新建“数据库”,在右侧模板中选择“数据模型图”,双击进入编辑页面。(也可以在例子中打开相应的图例,快速进行编辑。) 2、在软件左侧的符号库中打开“实体关系图”和“对象关系图”的符号,如下图所示: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实体关系图符号 使用“实体关系图符号”来模拟数据库。实体关系模板包含实体、关系、观点、分类和动态连接线。 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象关系图符号 使用对象关系图符号,他们有额外的形状来模拟数据库。对象关系模板包含实体、关系、类型、表格继承关系、分类到子关系、查看、分类和动态连接线。 3、然后就可以通过从以上模板添加或者拖拽形状,或使用绘图工具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

编辑实体形状: 实体形状看起来像Excel表格,你可以更改形状,编辑每一个方格。 移动或者选择绿色控制点更改形状大小。 双击形状添加相应的文本。 将鼠标移动至两个表格之间的连接线处,会出现一条蓝色的虚线,然后拖动鼠标,就可以改变形状的列宽、行高。 选中实体形状,在软件上方的“表格”菜单中,添加、删除行/列,修改相应属性。 4、在实体形状之间创建关系 拖拽数据库模型图中的关系连接线(形状类似带箭头的连接线)到绘图页面,当关系连接线的一端靠近实体图形时,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框。 继续移动鼠标至实体图形上的连接点,连接点出现红色标记时,放开鼠标,关系连接线就会自动吸附到实体图形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数据库逻辑存储结构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对应一系列的物理文件,这部分主要描述的是数据存储的实际位置,不过数据如果存储,是以什么结构存储到数据文件中,则取决于数据库的逻辑存储结构. Oracle数据库在执行操作时,并不是以数据文件为单位,而是从逻辑上定义出一组结构,操作的数据可以一步步细分不同的存储单元,oracle 操作数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些不同级别的存储单元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过程. 逻辑存储概述 --块(block)块是逻辑存储结构中最小存储单位,所有数据的存储都是以块为单位进行.初始化参数文件中BLOCK_SIZE来指定一个块的大小,也就是说oracle的块大小在数据库创建时指定,一经指定就无法修改,除非重建数据库. --区(extent) 区是oracle数据库的最小分配单位,由一组连续的块组成,这些块在物理上可能并不连续(也就是OS块),但是必需都存在于一个物理文件,单个区在分配时不能跨文件分配(这个文件应该是数据文件).在创建对象时,最少会为该对象分配一个区,这个区叫做初始区(initial extent) 在随着对象的不断扩展,超出初始区后,oracle就会再为其分配扩展区(incremental extent)扩展区不一定要与初始区连续存放,甚至大小也可以与初始区不同,不过扩展区也必需是由连续的块组成. 段(segment)从逻辑的角度看,段由一个或多个区组成,它是一个真正逻辑结构. 可以将段看作是对象的全部或某个部分 例如:一个普通的堆组织表(不含分区,LOB类型及索引等)那么该表就对应一个段,不管这个表中被存放多少记录,它都仍然只对应一个段,不过如果该表创建了索引,那么索引数据会存放专门的索引段,如果该表有LOB类型,LOB数据也会被存入单独的数据段. --表空间(tablespace)从逻辑上定义,是由一个或多个段组成,从物理上定义是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表空间是oracle数据库中空间分配的最大逻辑单位,在往上就是数据库级别. 平时进行的创建对象的操作,都是在表空间一级进行. **提示:如创建存储对象时只能指定存储到哪个表空间,而不能指定存储到更细粒度的逻辑结构,如段,区,块.也不能指定存储到某个数据文件中. *注意*:在创建存储对象时,只需要指定存储所在的表空间(如果未指定,则存储到用户当前的默认表空间中),其他一切由oracle自动处理图: 每层结构都是一对多的关系 逻辑结构对应关系图

数据库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1章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成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人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机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呃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对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7.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DDL:数据库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8.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14数据库设计(答案)

数据库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库设计的起点是( B )。 A、系统设计阶段 B、需求分析阶段 C、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D、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2、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表示概念结构的常用方法和描述工具是 ( D )。 A、层次分析法和层次结构图 B、数据流程图分析法和数据流程 C、结构分析法和模块结构图 D、实体-联系方法和e-r图 3、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 C )阶段的任务。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4、将设计好的表创建到ACCESS中,并设计窗体完成对表数据的操作,这是数 据库设计中的( C )阶段的任务。 A、逻辑结构设计 B、物理结构设计 C、实施 D、使用与维护 5、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D )。 A、需求分析和维护 B、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C、功能设计和测试设计 D、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 6、将e-r图中的实体和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中的关系,这是数据库设计过程 中( D )设计阶段的任务。 A、需求分析 B、概念分析 C、物理结构 D、逻辑结构 7、把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 通过( B )来实现。 A、建立新的主关键字 B、在n方增加1方的主关键字为外部关键字 C、建立新的关系 D、建立新的实体 8、数据库设计可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设计内容,“为哪些关 系,在哪些属性上、建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 C )设计阶段。 A、概念设计 B、逻辑设计 C、物理设计 D、全局设计 9、把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一对一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 通过( A )来实现。 A、两个关系各自增加对方的关键字为外部关键字 B、建立新的主关键字 C、建立新的关系 D、建立新的实体 10、数据库物理设计完成后,进入数据库实施阶段,下述工作中( D )一般 不属于实施阶段的工作。 A、建立库结构 B、系统调试 C、加载数据 D、扩充功能 11、以下错误的说法是,需求阶段的主要目标包括( D )。 A、画出数据流图 B、了解用户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各种要求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 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习目标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再次观察上节课中所画的一些程序框图例子. (2)回答什么是顺序结构什么是条件分支结构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应用示例 例1 阅读以下程序框图,分析其所实现的算法功能. 算法分析:第1步,0+1=1. 第2步,1+2=3. 第3步,3+3=6. 第4步,6+4=10. …… 第100步,4 950+100=5 050. 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 步的结果. 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 变量S 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 的结果 仍记为S ,从而把第i 步表示为S=S+i , 其中S 的初始值为0,i 依次取1,2,…,100,由 于i 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 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 出S ,结束算法. 第三步,S=S+i. 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右: (1)(2) 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 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 ,即把S 的值与变量i 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 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 变式训练 已知有一列数 1 ,,43,32,21 n n ,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练习题)

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 一、选择题 1.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为( ) A.逻辑结构B.条件分支结构 C.循环结构D.顺序结构 解析:选D.任何一个算法都要由开始到结束,故应当都有顺序结构. 2. 如图的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A.计算小于100的奇数的连乘积 B.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C.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当乘积大于100时,计算奇数的个数D.计算1×3×5×…×n≥100时的最小的n值 答案:D

3.图中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框图,S的表达式为( ) A. 1 1+2+3+…+99 B. 1 1+2+3+…+100 C. 1 99 D. 1 100 答案:A 4.下列问题的算法适宜用条件结构表示的是( ) A.求点P(2,5)到直线l:3x-2y+1=0的距离 B.由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 C.解不等式ax+b>0(a≠0) D.计算100个数的平均数 解析:选C.条件结构是处理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进行不同处理的结构.只有C中含判断a的符号,其余选择项中都不含逻辑判断,故选C.

5.下列程序框图中,是循环结构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选C.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故只有③④符合.6.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 ) A.4 B.5 C.6 D.7 解析:选A.当k=0时,S=0?S=1?k=1, 当S=1时?S=1+21=3?k=2, 当S=3时?S=3+23=11<100?k=3, 当S=11时?S=11+211>100,故k=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 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上是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有了外模式后,程序员不必关心概念模式,只与外模式发生联系,按照外模式的结构存储和操纵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4)模式/内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由于这两级的数据结构可能不一致,即记录类型、字段类型的命名和组成可能不—样,因此需要这个映象说明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之间的对应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一般是放在内模式中描述的。

数据库课后题E-R图

10 .试给出3 个实际部门的E 一R 图,要求实体型之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不同的联系。 答: 11 .试给出一个实际部门的E 一R 图,要求有三个实体型,而且3 个实体型之间有多对多联系。 3 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三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等价吗?为什么? 答: 3 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3 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3 个多对多联系是不等价,因为它们拥有不同的语义。 3 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如下图所示。 12 .学校中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可由若干学生选修。请用 E 一R 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 答:

13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 E 一R 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答: 14 .试述层次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层次模型的实例。 答: ( l )教员学生层次数据库模型

( 2 )行政机构层次数据库模型 18 .现有一局部应用,包括两个实体:“出版社”和“作者”,这两个实体是多对多的联系,请读者自己设计适当的属性,画出 E 一R 图,再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型(包括关系名、属性名、码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答: 关系模型为:作者(作者号,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地址)出版社(出版社号,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出版(作者号,出版社号,书的数量)出版关系的主码作者号,出版社号分别参照作者关系的主码作者号和出版社关系的主码出版社号。 19 .请设计一个图书馆数据库,此数据库中对每个借阅者保存读者记录,包括:读者号,姓名,地址,性别,年龄,单位。对每本书存有: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对每本被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一、实体的关系模型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其中有下划线的是主键。 二、关系模型合并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三、关系模型的函数依赖关系 1)、用户名——>密码 2)、(帐号,密码)——>姓名,(帐号,密码)——>年龄,(帐号,密码)——>出生日期,(帐号,密码)——>电话号码

3)、时间——>地点,时间——>事件 4)、姓名——>城市,姓名——>备注,姓名——>工作地点,姓名——>联系方式; 5)、日期——>地点,日期——>人物,日期——>事情 6)、标志——>消费时间,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标志——>总收入,标志——>剩余金额。 其中6不是第一范式其他都是第一范式,且6为第二范式. 四、优化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时间,剩余金额,总收入) 消费(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金额)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 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上是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有了外模式后,程序员不必关心概念模式,只与外模式发生联系,按照外模式的结构存储和操纵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关系模型与ER模型:(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关系模式:→二维表 ER模型:→ER图 2、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教师(教师编号,A, B, 姓名,性别,所在系)--主表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上课教师,教师编号)--从表 关系名: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元组----记录---行(非空) 字段----数据项---列(属性) 键----关键字----标识属性(主键,外键,候选键) 主从关系:以该属性为主键的表就是主表,以该属性为外键的表就是从表。 3、将ER模型转换成二维表,以下面为例: ER模型: 实体: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系)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教师编号,上课教室)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班级) 联系: 讲授(教师编号,课程号)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二维表: ①将实体转为关系表 (实体名--关系名,实体属性--关系属性,即列,实体键--关系键) ②将实体的联系转为关系表(关系模式) 1:1的联系--可以转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一实体合并 1:n的联系--可以转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实体合并 m:n的联系--可以转为一个关系模式 3个或3个以上实体之间的多元化的联系--可以转为一个关系模式 相同的键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4、关系规范化:(5个等级----5个范式-----1NF→5NF)Form ①规范化原因:消除不合适的数据依赖,即关系模式中会存在以下弊端: 数据重复(冗余) 数据不一致性 数据插入异常 数据删除异常…. ②范式规范化的判定条件: 1NF:实体中的属性不能再分解 实例: 学生1(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系部代码,入学时间,家庭成员)不属于1NF 更改后: 学生1(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系部代码,入学时间,家庭) 家庭(学号,家庭成员姓名,亲属关系) 2NF:实体中的非键属性完全依赖键属性 实例: 属于1NF,不属于2NF 分析: 系部代码----由学号决定,出生日期---由学号决定,成绩---由学号+课程号决定 更改后: 3NF:没有一个非键属性传递依赖于键(关键字→非关键字1....→非关键字n) 实例: 属于2NF 分析: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学时间---由学号唯一决定 系部代码,系名,系宿舍楼----不是由学号唯一决定,相互递推出来不属于3NF (例如:系部代码----由学号或者系名或者系宿舍楼推出) 更改后: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学习目标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再次观察上节课中所画的一些程序框图例子. (2)回答什么是顺序结构?什么是条件分支结构?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应用示例 例1 阅读以下程序框图,分析其所实现的算法功能?. 算法分析: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 第1步,0+1=1. 第2步,1+2=3. 第3步,3+3=6. 第4步,6+4=10. …… 第100步,4 950+100=5 050. 显然,这个过程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骤,可以用循环 结构表示.分析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每一步都可 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步的结果. 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变 量S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的结果仍记 为S,从而把第i步表示为S=S+i, 其中S的初始值为0,i依次取1,2,…,100,由 于i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 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 ,结束算法. 第三步,S=S+i. 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右: (1)(2) 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 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 ,即把S 的值与变量i 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 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 变式训练 已知有一列数1 ,,43,32,21+n n Λ,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练习1:设计框图实现1+3+5+7的算法. 练习2:高中某班一共有40名学生,设计算法流程图,统计班级数学成绩良好(分数>80)和优秀(分数>90)的人数.

数据库逻辑结构

DATABASE-->TABLESPACES-->SEGMENTS-->EXENTS-->BLOCKS Oracle的逻辑存储结构单元从小到大依次分为数据块、区、段和表空间四种 数据块:由磁盘上特定数量的字节组成,是数据库中最小的逻辑存储单元,也是最小的I/O单元 区:有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数据块组成,是数据库中最小的存储分配单元。 段:是由若干个区形成的,是相同类型数据的存储分配区域 表空间: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的集合,通常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段组成,是最大的逻辑存储单元,所有的表空间构成一个数据库。 表空间 一个表空间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一个数据文件只能从属于一个表空间。 表空间是存储模式对象的容器,一个数据库对象只能存储在一个表空间中(分区表和分区索引除外),但可以存储在该表空间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中。 表空间管理的意义: 使用多个表空间,可以使得在执行数据库操作时非常方便灵活,比如: 可以控制整个数据库占用空间的大小、 可以控制用户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 用户数据与数据字典数据分开,减少I/O冲突 一个表空间脱机时,其他表空间保持联机 TABLESPACE(表空间)分类 PERMANENT 永久表空间 UNDO 撤销表空间 TEMPORARY 临时表空间 永久性表空间是指该表空间用于存放永久性数据库对象如SYSTEM系统表空间和USERS 用户表空间。

临时性表空间是指该表空间仅用于存放临时对象,任何永久性对象都不能驻留于临时表空间中。在建立用户时,如果不指定表空间,默认的临时表空间是TEMP。在数据库实例运行过程中,执行排序、管理索引和访问视图等操作时会产生大量的临时数据,这些临时数据将保存在临时表空间中。 撤销表空间存储撤销段(回退段),由例程自动处理撤销表空间中的撤销段。这样可以减轻DBA的工作负担。撤销段主要用于显式或隐式的回退一个事务;从逻辑错误中恢复等方面 创建表空间 创建表空间可以使用OEM或利用CREATE TABLESPACE命令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建立表空间是特权用户或是dba来执行的,如果用其它用户来创建表空间,则用户必须要具有create tablespace的系统权限。 OEM例:创建永久性表空间“Stu_space”,区管理方式为“本地管理”,状态为“读写”。其对应数据文件“stu01.dbf”大小为10MB,数据文件允许自动增长,增长增量大小为10MB,最大限制为100MB,其他参数采用默认值。 在建立数据库后,为便于管理表,最好建立自己的表空间 createtablespace data01 datafile 'd:\test\dada01.dbf' size 20m uniform size 128k; 说明:执行完上述命令后,会建立名称为data01 的表空间,并为该表空间建立名称为data01.dbf 的数据文件,区的大小为128k 使用数据表空间 create table mypart(deptno number(4), dname varchar2(14), loc varchar2(13)) tablespace data01; 表空间的管理方式: 重点是段的管理方式和区的管理方式是在建立表空间时确定的。 段管理方式有AUTO和MANUAL两种,区管理方式有本地管理和字典管理(已淘汰)两种。 SQL> select tablespace_name,contents ,extent_management,segment_space_management from dba_tablespaces; 建一个使用缺省值的表空间 SQL> create tablespace a datafile '/u01/oradata/timran11g/a01.dbf' size 10m; 段、区和块 段是表空间中指定类型的逻辑结构,由一个或多个区间组成。一个单独的表可以是一个段。按照段中存储数据的特征,可以将段分为4种类型:数据段、索引段、回退段和临时段。 区间是由一系列物理上连续的数据块组成的存储结构。在创建表时,Oracle将为表创建一个数据段,并为数据段分配一个初始区间。当向表中添加数据时,初始区中的块将逐渐被写满,写满后,Oracle将为数据段再分配一个新的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