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犯罪学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犯罪学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犯罪学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和当代犯罪学研究三个时期。

一、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一)18世纪古典犯罪学派

1.(1)犯罪是违抗上帝的行为,神学色彩浓厚

(2)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古典犯罪学派的产生。西方对人类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的探索开始,不再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类本身的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

2.代表人物、代表作

(1)贝卡利亚:1764年出版《论犯罪与刑罚》。

①主要内容

A.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立的三大刑法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罚人类原则(虽然没有成为现在的原则,但是处处体现)。

B.呼吁废除刑讯逼供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C.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刑法的报应观和威吓观,认为刑罚的目的是组织犯罪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再重蹈覆辙。

要实现刑罚的目的,应当遵循的三项原则:

A.刑罚必然性;

B.罪行相适应;

C.刑法及时性。

(现行学说:预防作用)

②贝卡利亚思想对西方刑法改革的作用:

A.1768年奥地利废除死刑;

B.1772年瑞典减死刑性条款;

C.1776年后,美国大大改善了犯罪人的处遇条件;

D.1810年法国制定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2)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犯罪观

①内容: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两种基本动力的驱使,即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一切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②犯罪和惩罚的关系:

A.社会对犯罪必须进行惩罚

B.对犯罪者的惩罚是通过对其施加痛苦,以期受到惩治和教育

C.犯罪人的内心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的动机(驱使犯罪和制止犯罪的动机)

D.惩罚给予的损失应大于罪犯因犯罪而获得的利益

③边沁在司法改革方面强调鉴于建筑设计(既有利于罪犯的悔改,又能体现对罪犯的人道待遇,还能威慑外面的公众)。

3.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思想

(1)在解释犯罪原因方面,可以归纳为:

①“自由意志论”是犯罪的一个主要论点,将犯罪更多地归因于个人理性的选择。

②在分析犯罪原因时也涉及社会方面的因素,但不够深刻、全面

(2)在预防犯罪方面,可以归纳为:

①法律控制论:认为只有依靠制定法律,遵守法律,并在执行法律中贯彻人人平等的原则,才能预防犯罪。禁止事后法、类推和相对确定性。

②心理强制论:由德国现代刑法之父费尔巴哈所提出。完善罪刑法定。无法律即无刑罚;无犯罪即无刑罚;法无规定者不罚也不为罪三个主张。

③报应刑论:认为只有对实施犯罪的行为人给予惩罚,才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才能抑制犯罪、预防犯罪(有罪必罚)

(二)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1.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龙勃罗梭:1876年《犯罪人论》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称其为犯罪学鼻祖。

(2)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代表作:1881年《犯罪社会学》

①提出犯罪三因素说: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标志犯罪多因素说的建立,并据此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

②与多因素理论相适应提出乡音的犯罪控制论。

A.重疏导,轻刑罚,提出了著名的“刑罚替代措施”。

B.在刑罚制度方面,主张广泛使用保安处分和其他预防措施,并极力推崇不定期刑。

C.主张以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为根据的社会责任论,反对古典犯罪学派的道义责任论。

(3)加罗法洛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代表作:1885年《犯罪学》

①把各种犯罪分为两大类: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

②将自然犯罪原因归结于心理方面的异常,对于自然犯罪,提倡全球性刑事政策。

③对于非真正的犯罪人,除了科以刑法外,还应实施强制赔偿的措施。

(三)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

1.历史背景不同

2.研究方法不同

3.犯罪原因不同

4.刑事责任论不同

5.刑法裁量依据不同

6.刑罚目的论不同

(四)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

当代西方犯罪学指二十世纪初意大利实证犯罪学之后的西方犯罪学。这一时期,西方犯罪学的研究重心逐步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移到美国。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一般是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化过程两个角度研究犯罪问题。

1.社会结构理论

(1)文化冲突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犯罪学家塞林;

代表作:1939年出版《文化冲突与犯罪》;

主要思想:认为文化冲突必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而行为规范的冲突可能导致犯罪——移民犯罪。

(2)紧张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犯罪学家默顿

(3)亚文化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科恩、克罗沃德、奥林

2.社会化过程理论

社会化过程理论认为,犯罪是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社会学习理论

源于法国著名犯罪学家塔尔的的模仿理论,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1939年出版《犯罪学原理》提出“不同接触理论”。

(2)社会控制理论

(3)标签理论

(4)整合理论

(五)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

1.科技整合的犯罪学理论日益受到重视;

2.重视犯罪预防理论和对策的研究(如环境犯罪预防);

3.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4.犯罪学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大

二、中国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犯罪学的思想状况

最早对犯罪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

1.儒家

(1)犯罪原因:主观上表现为私欲膨胀,客观上表现为生活贫困。

(2)犯罪预防:从主观上进行节制,运用礼仪教化。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从客观上摆脱贫困,预防犯罪。

2.法家

(1)犯罪原因:人生来就好利恶害,追逐名利是人的本质,私欲是犯罪的根源。

(2)犯罪预防:只有采用重刑才能禁奸止过,预防犯罪。

(二)近代犯罪学的创立和发展

1.近代中国犯罪学的研究室从介绍西方犯罪学著作开始的。

(1)1992年,刘麟生率先翻译了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译名为《郎伯罗梭式犯罪学》。

(2)1936年,许楼庭翻译菲利的著作《实证犯罪学》。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末,国统区高校的法学院普遍开设了犯罪学这门课程。

(三)新中国犯罪学研究成果

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从研究青少年犯罪开始。

1.成立了许多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

(1)最早成立的全国性的犯罪学研究团体是1982年成立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1992年4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达成共识。

2.犯罪学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1)各政法院校普遍开设了犯罪学课程和犯罪学讲座;

(2)一些政法院校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犯罪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3.犯罪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4.犯罪学理论刊物相继问世,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论文专著

5.翻译出版和发表了一些犯罪学专著和大批研究论文,介绍了国外犯罪学研究状况

6.加强了与外国的学术交流、访问与合作,并开展了重大课题的合作与研究

(四)犯罪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犯罪学的学科价值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2.对犯罪学进行扎实的实证研究还不够;

3.犯罪学的本土化不够,同时缺乏犯罪学理论范式的构建;

4.研究经费缺乏,研究队伍力量薄弱。

(五)中国犯罪学想要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注意

1.进一步加强犯罪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2.广泛开展应用理论的研究,为与犯罪学作斗争的实践服务;

3.开展市场经济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4.深入研究农村犯罪的主要原因;

5.深入开展犯罪被害人的研究

6.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 内容摘要: 回首人类发展的历程,转眼间我们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各项事业都在不断进步:科技、教育、文化……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另一面也在“进步”着——犯罪。时代在不断发展,而犯罪,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无疑都处在最多样最丰富的阶段,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情况也就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更有效的预防犯罪,降低犯罪率便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针对犯罪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进行论述,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以便我们更好的解决犯罪问题。 关键词: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现象,犯罪原因, 一、犯罪概念:对于犯罪的概念,各学科之间与各学派之间有着不同的定义, 针对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我想从两个方面对犯罪的概念进行论述。 1.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 在刑法学里,犯罪的概念就是要解决“什么是犯罪”的问题,主要讲犯罪构成。乔治·P·弗莱彻在其著作中指出:“犯罪是被描述为已经实施违法行为或者错误的行为。”1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则指出:“有些犯罪直接地毁伤社会或社会的代表;有些犯罪从生命、财产或名誉上侵犯公民的个人安全; 还有一些犯罪则属于同公共利益要求每个公民应做的和不应做的事情相违背的行为。任何不包含在上述限度之内的行为,都不能被称为是犯罪,或是以犯罪论处。”2总之,外国学者对于犯罪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如大致归纳,通常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主要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实质概念论述最科学的就是马克思。他认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 1[美]乔治·P·弗莱彻著《刑法的基本概念》,王世洲主译与校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2014电大《犯罪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

2014电大《犯罪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犯罪行为的类型: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所做的分类。 2、自然犯罪:是指违反一般人类所共有的怜悯和正直的道德情绪的行为,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人的本性,因此在任何社会都会被视为犯罪。 3、被害赔偿:是指犯罪人或国家对于被害人因被害而遭受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损失,损害或痛苦所进行的返还、恢复原状或补偿。 4、犯罪的心理预防:是指旨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做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规范的行为选择,而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5、犯罪治安预防:是指出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和各种行政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主张以愚民政策来预防犯罪的是:(B)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2、根据犯罪现象的地位,犯罪现象可分为(AB)

A、主犯罪现象 B、副犯罪现象 C、常规犯罪现象 D、随机犯罪现象 3、按照犯罪形成的特点,犯罪行为可分为:(ABD) A、蓄谋性犯罪行为 B、突发性犯罪行为 C、无罪过犯罪行为 D、连带性犯罪行为 4、犯罪行为形成的过程一般包括:(ABC) A、犯罪决意 B、犯罪实施 C、犯罪准备 D、犯罪处理 5、被害人和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有:(ABCD) A、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B、冲突模式 C、被害人催化模式 D、斯德哥尔摩模式 6、犯罪场包括:(ABCD) A、时间因素 B、空间因素 C、侵犯对象因素 D、社会控制疏漏 7、犯罪自然原因的特性包括:(ABD) A、原生性 B、间接性 C、间接性 D、非可控制性 8、下列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有:(ABC) A、决定性 B、普遍性 C、间接性 D、非可控制性 9、犯罪心理矫治的中心环节是:(C) A、改善生活态度 B、培养健全的意识结构 C、消除思想障碍 D、改善生活习惯 10、犯罪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论是:(AC) A、系统论 B、整体论 C、因果论 D、环境论 三、判断题 1、20世纪以来,随着女权的伸张,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犯罪率明

浅析我国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我国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 09法学一班 何英 200902201132 根据普遍的刑法学理论,刑法犯罪概念的逻辑起点是,先有刑法、后有犯罪,刑事违法性是其本质属性,罪刑法定主义成为刑法与刑罚的基本原则。刑法学研究的犯罪是:个体违反了现有刑法而产生的犯罪。 一、犯罪学犯罪概念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不仅包括个体行为违反刑律而产生的犯罪形式,也包括国家为了保护一定历史阶段的核心利益,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这种形式。后一种形式产生的犯罪,由于是现行刑法所没有规定的,因此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特征。其本质特征是价值否定性。 (一)犯罪学研究的犯罪问题实质上属于价值范畴。 犯罪是什么?要清晰、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古今中外的神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等,从各自的学术传统出发,作出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这个问题在犯罪学领域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犯罪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起,就一直受这个问题所困惑。应当说犯罪学诞生之初,是依附于刑法学的,以刑法规范定义的犯罪,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对策。但随着犯罪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有很多刑法没有规定的行为,但又严重触犯了社会需要,需要纳入犯罪的范畴,而这与刑法罪行法定主义原则相违背。学者们逐步意识到刑法学的犯罪与犯罪学的犯罪有明显的区别。近年来一些国内犯罪学者提倡价值无涉,认为犯罪是一种价值中立的社会事实从犯罪学脱离刑法霸语权的角度,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这个观点也值得商榷。举例说,某人杀了人,这是一个社会事实,但这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战士在战场杀了敌人、警察杀了绑架人质的歹徒,我们评价他是英雄。只有杀了我们的人,触犯了社会利益时,我们才说他是罪犯。因此价值无涉的观点也没有揭示出犯罪的实质。那么犯罪学研究的犯罪实质究竟是什么?这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有密切联系。学科的性质一般可分为研究事实问题的学科、研究价值问题的学科、研究实践问题的学科。事实问题即是怎样的问题,包括现象、原因、性质;价值问题即应怎样的问题,包括价值评价、价值设想、价值取向;实践问题即要怎样的问,包括主体行动“能够怎样、最好怎样、决定怎样”。按这样的学科性质划分标准分析,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罪犯实施犯罪行为后要怎样处理的实践问题,也不纯粹为是怎样之类的问题。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问题本质上应当归属于价值问题。犯罪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犯罪学的出现至少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但由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犯罪学的基础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学科体系等学科基质至今都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学术理论。近年来,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讲西方犯罪学 ●一、18 启蒙运动产物,其诞生标志着人类不再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们本身的因素来解释犯罪行为。代表人物有边沁、费尔巴哈,以贝卡利亚最具代表性。 (一)犯罪原因思想 主要论点:自由意志论 一个人只要达到一定年龄(除精神病人外),都有认识和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一个人实施犯罪行为完全是其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 (二)犯罪预防思想 1. 法律控制论——外控 只有依靠法律、遵守法律、并在执行法律中贯彻人人平等的原则,才能预防犯罪。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2. 心理强制论——内控 人能区分善恶、分清是非,在权衡利弊之后有选择的本性。一个人知道实施犯罪可以得到快感,同时也知道实施犯罪后受到惩罚的痛苦,权衡利弊后,为免受痛苦可能放弃要实施的犯罪行为。 法律对犯罪行为处罚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实施犯罪所带来的快感,否则不能达到预防作用。——费尔巴哈 ☆古典犯罪学家大多是刑法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犯罪与刑罚;而实证犯罪学家对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出发点则是犯罪人,试图从人的角度找到人之所以犯罪的原因以及预防人犯罪的对策。 ●二、19 (一)龙勃罗梭 意大利犯罪学家,其代表作《犯罪人论》的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被尊称为“犯罪学鼻祖”。 在犯罪学史上,没有一个人像龙勃罗梭那么多地受到赞美与攻击。在犯罪学史上,能与龙勃罗梭相提并论的人只有他的同胞、前辈——贝卡里亚。 1. 犯罪人类学理论 (1)天生犯罪人理论 龙勃罗梭对101名意大利人的头骨和1279名意大利罪犯的人体测量和相貌分析作了详细记录和认真对比,提出了惊世骇俗的生来犯罪人说。 A 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 B 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

犯罪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智慧树知到《犯罪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犯罪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犯罪学是专门研究犯罪原因的学科。( )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犯罪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龙勃罗梭率先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到了犯罪学的研究领域。()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应当产生研究假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犯罪是可以预测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1、龙勃罗梭对于犯罪学的贡献在于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变革。()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菲利是犯罪学研究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因素是导致犯罪的最重要的因素的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加罗法洛认为法定犯罪是不理性的,是不应该存在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李斯特提出的犯罪二元论也承认天生犯罪人,只是不承认自然因素对犯罪的影响。()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萨瑟兰主张犯罪是模仿产生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根据犯罪人的性别,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和双性犯罪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犯罪人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坏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犯罪被害人都是非常无辜的人,他们在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中是消极被动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犯罪人的分类是为了便于研究,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龙勃罗梭将犯罪人区分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习惯犯,偶发犯和激情犯。()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四章 1、犯罪率便于国家间治安状况的比较。()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docx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 一、填空题(10%) 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 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 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14%) 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 A、强制性 B、确定性 C、均衡性 D、即时性 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 A、社会解组论 B、犯罪生态学 C、犯罪同心圆论 D、不同接触论 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ABC ) A、个体犯罪 B、团伙犯罪 C、集团犯罪 D、有组织犯罪 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BCD )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 A.京蒂 B.施耐德 C.萨瑟兰 D.门德尔松 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犯罪学》。 A.龙勃罗梭 B.贝卡利亚 C.菲利 D.加罗法洛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边沁 B.霍尔巴赫 C.孔德 D.菲利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人类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A )。 A.激进派犯罪学 B.芝加哥学派 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 A.贝卡利亚 B.边沁 C.费尔巴哈 D.菲利 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 B )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 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A )。 A. 社会危害性 B. 形式多样性 C. 传染性 D. 违规性 15、(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 B.犯罪直接原因 C.犯罪根源 D.犯罪相关因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B ) 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B.抑制犯罪动机 C.严厉打击犯罪D.预防重新犯罪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 ) A.古典犯罪学派B.实证犯罪学派 C.当代犯罪学派D.社会犯罪学派 18、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 D ) 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犯罪学主要流派介绍

犯罪学理论发展及其流派 一、理论概述 犯罪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和范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犯罪现象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变化。从语源上说,首先使用犯罪学一词的是意大利的R·加罗法洛(1851~1934)。他在1885年问世的一本著作就叫做《犯罪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犯罪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中叶,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社会历史条件的。在长期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侧重研究犯罪者生理的或心理的特征,试图探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犯罪者,这方面的学说有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统称犯罪生物学;有的侧重研究大量的犯罪现象,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条件会导致犯罪发生,这方面的学说就是犯罪社会学。在这种学说中,犯罪统计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述两类学说都有其侧重点。其中,从个人和社会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寻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侧重的学者也不少。 二、犯罪学理论发展及其流派 在十八世纪中叶,犯罪学随着社会哲学家对犯罪和法律概念的兴趣而兴起,各犯罪学 学派亦渐次出现。 (一)古典学派 在十八中纪中叶的古典学派是建基于功利主义哲学。Cesare Beccarial、边沁及其它的古典学派思想家指出: (1)人拥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意志。 (2)人是快乐主义者,他寻求快乐避免痛苦,一种「理性盘算」会在行动前计算为此所负出的、和从中得到的,然后才决定行动与否--这种观点明显源于功利主义的哲学;但它同时忽略了行为的非理性及无意识的因素。 (3)而(严重的)惩处会增加一个行为的成本,驱使人远离犯罪。 (4)所以越快速和越确定的惩罚,越能阻止犯罪。古典学派的思想出现时正逢了刑法学的改革,监狱被设计出来作为惩处方法。斯时,很多法律上的变革相继出现,法国大革命所导致的、美国的法制的发展等。 (二)实证主义学派 认为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他们运用犯罪社会学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犯罪学上的实证主义由生理实证主义、心理实证主义和社会实证主义三者构成。 1、生理实证主义 其中一个被认为是犯罪学之父的是一个19世纪末的监狱医生切萨雷·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他是生理实证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坚持以经验证据来审视犯罪,并建议用观察一些物理特征--诸如颧骨、发线等--如果有返回尼安德特人的返祖现象,则标示着犯罪的可能。这种进路可能受着骨相学(Phrenology)或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影响。这理论已经被后来针对基因特征及营养摄取对犯罪的研究所取替。龙勃罗梭的学生恩里科·菲利(Enrico Ferri)相信社会与及生理都在犯罪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相信罪犯不需要为其罪行负责,因为犯罪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但因为龙勃罗梭的研究缺乏实验对照组,故此未能在学界中取得认受。 2、心理实证主义 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Hans Eysenck,1964-1977),认为个性和神经机能更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犯罪学研究。他为犯罪行为设定了类似克列莱(Hervey M. Cleckley)及Robert Hare界定的社交退缩(Pychopathic)的标准。他的模型则借鉴于关于儿童社会化的理论。

《犯罪学》东师2018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犯罪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错)1.“万恶淫为首”,此为我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孔孟儒学所奉行的性道德信条。 (对)2.人类性行为不仅是性生理本能的反映,而且是包括、情感、道德形态影响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学因素的相互作用。 (错)3.我国现今性犯罪的增长同淫秽色情信息的恶性传播之间,存在着间接的因果关系。 (错)4.我国《宪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虽有“青少年”这一称谓,但对“青少年”的概念并未作出明确的表述和界定。 (错)5.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年龄结构来分析,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比“文革”前提前了1到2岁 (错)6.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分类,可将犯罪分为暴力犯罪,财产经济犯罪,性犯罪,激情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街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 (对)7.犯罪概念回答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犯罪的形式标准、犯罪的本质意义以及犯罪的应然期待。(错)8.犯罪的形式标准,严格地说,就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具体犯罪。 (对)9.总体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现象构成,个体犯罪现象包含在总体犯罪现象之中,它们是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错)10.某个个体犯罪现象的变化对于总体犯罪现象的波动,有直接而根本的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犯罪学犯罪分类结构。 答:(1)犯罪主体性质类型,基于主体性质的特殊特征,展开犯罪分类。 (2)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基于行为性质的特殊特征,包括行为方式、行为对象、行为附随情况等的特殊表现。 (3)犯罪特殊类型。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答:(1)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2)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3)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预防和化解上狠下功夫 (4)加强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化建设 3、财产犯罪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答:(1)贫富差距,贫富差距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经济根源,是财产犯罪滋生的重要原因。 (2)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社会问题的角度看,失业是犯罪滋长的重要诱因。 (3)文化冲突,现代文化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和,以及在交流融和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冲突。 4、暴力犯罪的对策有哪些? 答:(1)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2)发展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犯罪学的发展

犯罪学的发展 犯罪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的实证犯罪学派;20世纪至今的现代犯罪学派。 (一)古典犯罪学派。又称刑事古典学派,是一种抨击封建司法专制与酷刑,提出司法人道化与理性化的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学派。其创始人是意大利著名法学家贝卡利亚,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康德、黑格尔和英国的边沁等人。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在抨击封建主义专制刑罚的野蛮、残酷与黑暗的同时,提出新的刑罚主张,尤其是提出现代刑法所确认的三大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罪刑相适应原则;3、刑罚人道化原则。 (二)实证犯罪学派 这是一种以实验方法和科学方法研究犯罪人,通过对犯罪人的生理、心理及其相关方面的实际考察来说明犯罪的因果关系,并探讨预防犯罪对策的学派。其创始人是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及其两位学生菲利、加罗法洛。他们之间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大致相同,但对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的分析又有很大的不同,故人们又把实证犯罪学派分为犯罪人类学派和犯罪社会学派两个分支学派,前者以龙勃罗梭(1836—1906年)为代表,后者以菲利为代表。 1、犯罪人类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以龙勃罗梭(1836—1906年)为代表,其被称之为“犯罪学之父“。在其名著《犯罪人论》提出天生犯罪人的观点。 在天生犯罪人的基础上,龙勃罗梭提出他的犯罪预防观。 对犯罪人类学派的简单评价。 2、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学思想 以意大利犯罪学家恩里科·菲利(1856—1929年)为代表。其著有《犯罪社会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犯罪原因三元论“和”多元犯罪预防论“的著名观点。 犯罪原因三元论:犯罪人生理、心理以及种族特征;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多元犯罪预防论:刑罚替代措施 3、加罗法洛的犯罪学理论 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1851—1934年),著有《犯罪学》,其主要犯罪思想主要体现在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上。 (三)当代西方主要的犯罪学理论流派 当代西方犯罪学是指20世纪尤其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意大利实证学派之后的西方犯罪学。 犯罪学发端于意大利,但到当代其研究重心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美国。 当代犯罪学流派很多,诸如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经济学、犯罪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犯罪理论、多因素论、当代犯罪古典学派等等。主要有三大流派:当代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和犯罪生物学。 1、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化,犯罪社会学内部又分化出许多小流派,主要有社会异常论、文化冲突论、亚文化理论、社会控制论、社会生态学理论、标签论、社会冲突论等。 (1)社会异常论(社会反常理论),又称紧张理论 是一种解释犯罪原因的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来的。 基本观点及对其的简单评价认为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 ★一个“房奴”的故事。 ★ 2009年9月重庆市二兄弟张方述、张方均持刀劫持人质筹钱救母犯绑架罪。 (2)标签论 是一种解释个体变为犯罪的主要原因的理论,以美国犯罪学家贝克尔、莱莫特等人为代表,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 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个体变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对其的简单评价 2、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 这是指运用生物学观点,从人的生理结构与行为机制之间的联系来解释犯罪原因的理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犯罪生物学包括了犯罪人类学,狭义的犯罪生物学仅仅指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应用生物学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理论。犯罪人类学与狭义的犯罪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当代犯罪生物学的主要流派:内分泌失调理论、染色体异常论和人种论。 3、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 这是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来研究犯罪原因的理论。这一学派有很多分支流派,主要有:不适应理论、判别交往论、智力低下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挫折攻击理论和犯罪人格论。第二节犯罪现象 1、犯罪现象的概念 表层:犯罪是严重背离一个国家所确立与倡导的主流社会规范的行为。 深层:犯罪是严重侵犯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共同利益的行为,而其具体内涵根植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 刘文成教授:(《犯罪学—犯罪现象·原因·对策》,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9-30页) “它是指历史地和多变地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中的严重地破坏相应社会的统治关系和管理秩序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如何看待犯罪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和文化)? 2、内容与属性 一、犯罪现象的内容 (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状况、犯罪特点和犯罪规律) 1、犯罪行为 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或者必须进行社会监控和矫治的行为。 2、犯罪状况 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生数量及其比率、类型、分布以及罪犯的构成情况。 3、犯罪特点 指犯罪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发生于加害—被害、犯罪人—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 4、犯罪规律 犯罪规律是指犯罪状况的变化、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主体的条件等诸多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或者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犯罪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倾向,即犯罪的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 犯罪规律是最深层次的犯罪现象。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犯罪状况和犯罪特点,并通过后者体现出来。 二、犯罪现象的属性(特性) 1、社会性; 2、因果性、3法律性;4、时间性;5、空间性。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教程文件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 案

犯罪学2015.7 题型:单选:20道/20分多选:5道/10分名词解释:5道/15分简答:5道/25分论述:2道/20分综合论述:1道,10分名词解释: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中表征、 状述和反应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3.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

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4.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 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5.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 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6. 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7.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

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8.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 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9.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 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10.犯罪的社会预防: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与文化,组织和管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 题型:单选:20道/20分多选:5道/10分名词解释:5道/15分简答:5道/25分论述:2道/20分综合论述:1道,10 分名词解释: 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中表征、 状述和反应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3.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4.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 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5.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 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6. 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7.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8.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 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9.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 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

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 10.犯罪的社会预防:就是通过制定和 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与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减少和克服犯罪的社会过程。 11.犯罪治安预防:即犯罪控制,是指 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利,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者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 12.犯罪的技术预防:是指运用现代科 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利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即时发现犯罪、阻止犯罪、制服犯罪人的活动。 13.犯罪的刑罚预防:是指国家通过刑 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止犯罪和震慑 犯罪人以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

从生物学角度谈犯罪学发展

从身体构造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一种资产阶级理论。 龙勃罗梭(1835~1909)首先从人类学的角度对犯罪者进行研究。他根据自己对精神病人和服刑犯人的观察和检定的结果,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提出天生犯罪人类型说。他认为,这一类犯人由于有着与生俱来的身体构造方面的特征,必然会走上犯罪道路。天生犯罪人是由隔世遗传而来的野蛮人的返祖现象,是人类学上的变种。天生犯罪人说问世以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这种学说本身虽没有实际的科学价值,但对犯罪者进行研究的方向却被继承了下来。 儿乎没有一本犯罪学教科书或者专著不提及龙勃罗梭的名字, 人们对他褒贬不一, 较多的人对他持否定态度, 甚至有人认为他的犯罪人类学研究站污了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模式,属于奇谈怪论之类有时, “龙勃罗梭的信徒”简直成了一顶帽子, 专扣向那些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学道。评价一个人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不仅要看他提出的学说或假说是否准确无误, 是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破除了哪些阻碍科学发展的框框, 开辟了哪些发展的新途逗。从这个意义上讲, 龙勃罗梭是一位卓越的自然科学家, 他的犯罪学研究从理论到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龙勃罗梭年出身于一个犹太族家庭, 曾在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和热那亚大学攻读医学, 毕业后在都灵大学讲授法医学, 后来成为精神病学教授。龙勃罗梭与菲利等人不同, 他未专修过法学, 与其说是社会科学家不如说是自然科学家。他终生工作于手术台、试验室和医疗所, 死后把自己的遗体也捐献给了学校的法医试验室, 把自己的大脑捐献给了解剖学院正是在临床医学实践中, 他产生了研究犯 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兴趣, 应该说, 推动他进行犯罪人类学研究的是一种科学探索精神在龙勃罗梭之前的古典犯罪学所研究的对象基本上是作为“法律实体”的犯罪行为, 自由意志的理论奠定了它的哲学前提, 人们只关心根据法律逻辑去解释各种犯罪的概念及其处罚原则, 去制定永恒的“理性法典”。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霍布斯、贝卡里亚、费尔巴哈、黑格尔等同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 严格地说, 法学还接受着哲学的统治, 犯罪学更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位是比利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统计学家凯特勒, 他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欧洲一些闷家的犯罪规律, 并预测犯罪的未来动向, 他的这一研究曾受到马克思的称赞。另一位就是意大利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龙勃罗梭。自然科学家在犯罪学研究领域的出现, 打破了哲学家和法学家的一统天地, 突破了传统的 狭隘眼界, 把自然科学的调查统计、观察试验、定徽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运用于对犯罪的研究, 并用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和成果开阔人们的思想,使犯罪学开始成为一门多学科交织的综合性学科, 从而宣告了古典犯罪学的终结, 开创了 犯罪学发展的新方向。龙勃罗梭同其他自然科学家一样是从各自精通的学科角度研究犯罪, 他侧重研究人的生理特点同犯罪心理和行为的联系, 寻找犯罪的生 理的和心理的原因。对犯罪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做纯生理的或生理的解释, 无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但是我们不应因此而否认这种解释对于深化人们对犯罪现象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应当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的理论模式习筋于对问题做全面解释, 好象任何“片面性”都是错误的, 其实片面性和全面性是相辅相成的, 各个独树一帜的学派间的争呜是有利于科学的全面发展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 科学上的一切突破都首先是局部的, 当一种观点打破传统的统一理论体系时, 它对这一统一体系来说是片面的, 当新的科学体系建立起来后, 它又成为 新体系的组成部分, 溶汇于全面性之中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龙勃罗梭

谈谈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以及批评

摘要:产生于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对忽视女性的作法提出了强烈的批判,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罚执行过程中对女性的错误理解和不公平待遇提出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学中的性别意识问题,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为传统犯罪学的理论重构,尤其是女性犯罪学理论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西方犯罪学;女性主义;性别意识;思想评价 产生了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欧美女性主义运动给犯罪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针对犯罪学中忽视和歪曲女性的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犯罪学家开始用女性主义的观点批判已有的犯罪学,并试图在此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性别意识的犯罪学。在西方,女性主义有种种学说,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也形形色色。但由于其共有的以女性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特征,因此被统称为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Feminist Criminology)。①本文拟就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的相关问题作粗浅介评,以期对我国犯罪学发展有所裨益。 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产生之历史背景及思想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女性主义犯罪思想的产生则直接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欧美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由于性别而被歧视,并希望通过社会改革结束妇女的从属地位。美国学者凯斯林?戴蕾(kathleen Daly)和麦德,凯斯妮,琳德(MedaChesney-Lind)列举了女性主义理论区别与其他社会理论的五个核心因素:首先,性别不仅是一个自然事实,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产物,它不仅仅来源于生物上性的差异,而且与人类再繁殖能力密切相关;第二,性别和性别联系通过最基本的途径界定社会生活和社会机构的秩序;第三,性别联系和男女结构并不是对称的,而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组织规则基础上,即男性的优越和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上对女性的统治;第四,现有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男性对自然和社会的观点,即知识的产物带有性别;最后,女性应该在智力求知的中心,而不是在智力求知的外围、被男性视而不见或者依附于男性。[1] (P484) 显然,女性主义者将“性”(sex)与“性别”(gender)严格区分开来,其中,“性”为生物因素,而“性别”则是一个社会结构。依前者,将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这主要是依据基因特征不同而进行的生物学分类,依后者则可以将人划分为男性和女性,这种分类则与一定的社会结构相联系。显然,女性主义者认识到了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知识领域中对女性的不平等并进行了批判。 上述女性主义的观点启迪了一些犯罪学家开始关注犯罪学中的性别意识问题。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犯罪学极少关注女性,犯罪通常与肉体暴力等阳性特征相联系,女性则主要作为犯罪所侵害的对象在犯罪学中存在,而女性在犯罪学中的这种存在不是作为与男性对称的“性别”而存在,而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单纯的客体、是一种“性”存在。如就犯罪学中与女性联系较为紧密的性犯罪而言,最开始立法者和司法者往往将被害人和实施性犯罪行为者之间体力的悬殊与差异当作性犯罪的基础,社会对于性犯罪仍然受到“强迫私通”的影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性犯罪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判断其社会危害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 (P162)而实际上在考虑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时,首先关注的应当是女性个人法益的损害。主张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的学者认识到了女性在传统犯罪学中地位的缺失,吸收了上述女性主义思想,注意到了女性作为一种“性别”在犯罪学中的地位,从而在犯罪学历史上第一次将犯罪学的性别意识问题纳入人们思考的范围,从而对犯罪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犯罪学思想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进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产生的种种影响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批判,一些学者对传统理论进行了怀疑、否定、解构和摧毁,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后现代思想。

犯罪学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和当代犯罪学研究三个时期。 一、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一)18世纪古典犯罪学派 1.(1)犯罪是违抗上帝的行为,神学色彩浓厚 (2)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古典犯罪学派的产生。西方对人类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的探索开始,不再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类本身的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 2.代表人物、代表作 (1)贝卡利亚:1764年出版《论犯罪与刑罚》。 ①主要内容 A.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立的三大刑法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罚人类原则(虽然没有成为现在的原则,但是处处体现)。 B.呼吁废除刑讯逼供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C.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刑法的报应观和威吓观,认为刑罚的目的是组织犯罪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再重蹈覆辙。 要实现刑罚的目的,应当遵循的三项原则: A.刑罚必然性; B.罪行相适应; C.刑法及时性。 (现行学说:预防作用) ②贝卡利亚思想对西方刑法改革的作用: A.1768年奥地利废除死刑; B.1772年瑞典减死刑性条款; C.1776年后,美国大大改善了犯罪人的处遇条件; D.1810年法国制定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2)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犯罪观 ①内容: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两种基本动力的驱使,即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一切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②犯罪和惩罚的关系: A.社会对犯罪必须进行惩罚 B.对犯罪者的惩罚是通过对其施加痛苦,以期受到惩治和教育 C.犯罪人的内心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的动机(驱使犯罪和制止犯罪的动机) D.惩罚给予的损失应大于罪犯因犯罪而获得的利益 ③边沁在司法改革方面强调鉴于建筑设计(既有利于罪犯的悔改,又能体现对罪犯的人道待遇,还能威慑外面的公众)。 3.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思想 (1)在解释犯罪原因方面,可以归纳为: ①“自由意志论”是犯罪的一个主要论点,将犯罪更多地归因于个人理性的选择。 ②在分析犯罪原因时也涉及社会方面的因素,但不够深刻、全面 (2)在预防犯罪方面,可以归纳为: ①法律控制论:认为只有依靠制定法律,遵守法律,并在执行法律中贯彻人人平等的原则,才能预防犯罪。禁止事后法、类推和相对确定性。 ②心理强制论:由德国现代刑法之父费尔巴哈所提出。完善罪刑法定。无法律即无刑罚;无犯罪即无刑罚;法无规定者不罚也不为罪三个主张。 ③报应刑论:认为只有对实施犯罪的行为人给予惩罚,才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才能抑制犯罪、预防犯罪(有罪必罚) (二)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1.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龙勃罗梭:1876年《犯罪人论》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称其为犯罪学鼻祖。 (2)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代表作:1881年《犯罪社会学》 ①提出犯罪三因素说: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标志犯罪多因素说的建立,并据此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 ②与多因素理论相适应提出乡音的犯罪控制论。 A.重疏导,轻刑罚,提出了著名的“刑罚替代措施”。 B.在刑罚制度方面,主张广泛使用保安处分和其他预防措施,并极力推崇不定期刑。 C.主张以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为根据的社会责任论,反对古典犯罪学派的道义责任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