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创新与转化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创新与转化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创新与转化

我国每年新增慢粒患者5000人

我国每年新增慢粒患者5000人 今天是第五个国际慢粒日。慢粒(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人类第九对和第二十二对染色体末端发生交换导致发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白血病患者总数的15%,如不妥善治疗,慢粒将与死亡直接画上等号。 在日前召开的“9·22国际慢粒日暨…知晓我的融合基因?患者觉醒项目启动会”上,国内首个慢粒患者治疗路径图发布。该路径图给了初诊治慢粒患者按图索骥的蓝本,确保每一重要节点患者都能接受合理的监测和妥善治疗,战胜疾病。 我国每年新增慢粒患者5000人 慢粒常伴有发热、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一系列症状。慢粒主要以髓系造血干细胞恶性增生为主,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远远高于正常人,特别是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脾脏明显肿大。在疾病早期,这些细胞尚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的,所以常在数年内保持稳定,如不正规治疗疾病将发生进展,最终转变为急性白血病而死亡。 据统计,中国慢粒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0.36~1例,即每年约新增慢粒患者5000人。按患病率计算,中国现有的慢粒患者约有3万~4万名,以中老年人为主。尽管相较其他疾病而言,慢粒患者数可谓“九牛一毛”,但如不妥善治疗,慢粒患者将很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一个成员的缺失,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事实上医学发展至今,早已过了“闻白血病色变”的阶段,慢粒并不可怕,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也可实现长期生存,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发病:染色体异常导致慢粒

慢粒的发病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染色体有关。放射线照射是慢粒较肯定的病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遭遇原子弹爆炸事件后的幸存者,慢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美国,接受放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宫颈癌患者的慢粒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放疗者。另外,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如苯,也会诱发慢粒。 慢粒是首个被证明与某个具体的染色体异常有关的人类肿瘤。在某种病理状态下,细胞内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断裂之后相互融合)形成异常染色体,也称费城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开始在人体内制造不正常的蛋白,称为BCR-ABL融合蛋白。BCR-ABL融合蛋白在血液中制造无法控制的慢粒细胞,就导致了慢粒。因此慢粒患者均可检出BCR-ABL融合基因。 治疗效果堪忧: 八成患者没有坚持规范检测 据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江滨教授介绍:“慢粒患者在开始伊马替尼治疗后,应在治疗开始的第3、6、12个月进行规范随访。如发现融合基因指标未达标,应和主治医师讨论是否及时更改二代药治疗。举例来说,根据欧洲白血病网络(ELN)最新慢性髓性白血病管理推荐指出,3个月时,如患者发现 BCR-ABL>10%,即为没有达到最佳反应指标,这些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明显劣于疗效达标患者。” 遗憾的是,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成患者对自己性命相关的融合基因指标并无了解,8成患者并不进行规律检测,这部分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令人堪忧,或成慢粒治疗瓶颈。江滨教授指出:“慢粒药物本身昂贵,患者希望每一分钱药物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不规范检测反而违反这一初衷,导致了药物的疗效浪费。许多患者信任医生,这是好事,但是仍然应该主动熟悉相应的指标和检测知识,因为这事关患者的生命。”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就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得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得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得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得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与《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得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与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得具有中国特色得《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得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她涉及银屑病诊疗得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得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得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得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得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与分布等)与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与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与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与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得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得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与“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与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 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 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她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得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与指(趾)甲损害;④寒战与高热(呈弛张热型)。 3、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她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与脱屑,皮损大于90% BSA;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与低蛋白血症。 4、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现象; 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与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者HLA-B27常阳性。 5、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主)、热毒炽盛证(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湿热蕴结证(见于局限性脓疱型)与风湿痹阻证(见于关节病型)。各证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 七、银屑病共病 银屑病不仅就是一种皮肤病,更就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特别就是中、重度患者,可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克罗恩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八、银屑病得治疗目得与原则

犬扩张型心肌病

犬扩张型心肌病 泰迪 一、患犬基本信息 标准贵宾犬,2岁,雌性。正常免疫驱虫。 二、就诊原因 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舌色发绀。 三、病史 三个月前主人发现该犬出现嗜睡,精神变差,厌食和逐渐消瘦症状。两个月前出现呼吸困难,无法躺卧,一个月前患犬症状加重,运动后舌色发绀,严重消瘦。 四、体格检查 患犬严重消瘦,体况评分2/9,腹式呼吸,呼吸困难,舌色发绀。腹围增大,颈静脉扩张。听诊心音沉闷,心率163bpm,节律紊乱,奔马律,收缩期返流性杂音,杂音最强听诊点(pMI)为左心尖,肺部湿罗音。股动脉脉搏虚弱快速。触诊腹部肝脏增大。 五、鉴别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心包积液、瓣膜疾病 六、诊断计划 胸腔X线检查、腹部超声波检查及心脏多普勒彩超检查、心电图检查、血压、CBC、血清生化和电解质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胸腔X线检查

胸腔X线检查 胸腔X线检查:胸腔内影像整体密度升高,心脏轮廓无法分辨,提示可能存在胸腔积液;气管上抬,与胸椎平行,提示心脏可能存在明显增大;肺叶动静脉增粗,提示充血,空气支气管征提示肺泡型渗出。综合以上信息怀疑心衰引起胸腔积液和肺水肿,可通过超声心动检查确认心脏功能及病变类型。 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增大,肝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病灶,肝血管增粗,这些变化是由于心衰引起回心血量下降,肝脏充血所致。腹腔内广泛性无回声影像,提示存在大量腹腔积液。 超声心动检查 超声心动检查 超声心动检查:所有心腔均严重扩张,收缩期左心室内径LVDS57.1mm(14.9~25.1mm),明显增大,以及缩短分数FS=25%(33~46%)和射血分数EF降低,EpSS增大,提示心室收缩功能较差。室中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减小。左心室LA/AO=3.64,提示左心房严重增大,心衰发生。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返流,则继发于心室严重扩张后。 心电图 心电图:节律不规则,QRS波群形态正常,p波消失,提示该犬存在房颤。 血压:90mmHg,血压偏低,与心脏收缩力下降和房颤导致心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7月考试《肿瘤护理学》考查课试题

(单选题) 1: 女性 ,25岁,左膝外上方逐渐隆起包块伴酸痛半年,X线平片提示左股骨下端外侧有一病灶,边缘膨胀,中央有肥皂泡样改变,无明显的骨膜反应。确立诊断,最有力的检查方法是() A: 外周血中碱性磷酸酶检测 B: 局部穿刺活组织检查 C: CT检查 D: 核素骨扫描 E: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女性,39岁,行“局麻下乳房良性肿瘤切除术”。行局麻药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患者突然烦躁不安、寒战、呼吸急促、胸闷,继之四肢抽搐、惊厥。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全脊髓麻醉 B: 局麻药毒性反应 C: 脑血管意外 D: 急性心肌梗死 E: 高血压危象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张先生,40岁,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3年,近日来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胸骨疼痛难忍,脾迅速增大。此情况需考虑() A: 类白血病反应 B: 脾功能亢进 C: 急性白血病 D: 慢粒急性变 E: 白血病细胞浸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男性患者,23岁,行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1周拆线,切口红肿,两天后红肿消退,该切口属于() A: Ⅱ类甲级 B: Ⅱ类乙级 C: Ⅲ类甲级 D: Ⅲ类乙级 E: Ⅲ类丙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碘131治疗甲状腺肿瘤,护士指导患者停止服用甲状腺素片或左甲状腺素钠多少周后再做治疗() A: 1~2周 B: 2~4周 C: 4~6周 D: 6~8周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导致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体重下降超过正常标准10%以上时,即为() A: 肿瘤相关性贫血 B: 恶病质 C: 消瘦 D: 肿瘤相关性胃病 E: 白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择期大手术术前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应自术前()日开始,可以提高手术耐受力和安全性。 A: 3~5 B: 5~7 C: 7~10 D: 10~12 E: 12~15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某下肢瘫痪患者,经查肢体能在床面上滑动但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为() A: 0级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2013年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3版) 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2013年1月5日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7)组织病理:表皮改突出现较早,主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

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本科))在线作业汇总

《内科学(本科)》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V 1. 以下何为老年人高血压的最主要特点 A. 多数轻中型,恶性者罕见 B. 以纯收缩压升高为多见 C. 大部分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弹性减退 D. 周围血浆肾素活性降低 E. 血压波动明显 满分:2 分 2. 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是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巨幼细胞贫血 E. 慢性病性贫血 满分:2 分 3. 结核性腹膜炎治疗的关键是 A. 及早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B. 腹腔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 C. 给予增强免疫力的治疗 D. 及早给予规律、全程抗结核化学药物 E. 加强抗感染治疗 满分:2 分 4. 下列哪项可作为确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依据 A. 苍白面容 B. 心尖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样搏动

C. 心尖区低调舒张期杂音 D. 周围血管征 E. 彩色多普勒主动脉瓣心室探及舒张期射流 满分:2 分 5. 慢性肾功不全病人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心脏骤停而死,其死亡原因可能是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低钙血症 C. 尿毒症脑病 D. 高钾血症 E. 心功不全 满分:2 分 6. 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A. CHOP B. DA C. 苯丁酸氮芥 D. MOPP E. 维A酸 满分:2 分 7. 慢性支气管炎所致阻塞性肺气肿多为 A. 小叶中央型 B. 全小叶型 C. 混合型 D. 旁间隔型 E. 以上均不是 满分:2 分 8. 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在双束支,心室率减慢,曾有Adans-Stokes

综合症发作,治疗首选 A. 阿托品 B. 麻黄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乳酸钠 E. 安置临时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满分:2 分 9. 女性,36岁Graves病患者,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2个月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好转。在治疗第3个月时,发现甲状腺肿大越来越明显。病人否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有复 发。经检查发现甲状腺体积增大约为正常的3~5倍,应选择下列何种治疗 A. 增加丙基硫氧嘧啶的剂量 B. 减少丙基硫氧嘧啶的剂量 C. 在原有治疗方案中加心得安 D. 在原有治疗方案中加碘剂 E. 停用丙基硫氧嘧啶,换甲硫咪唑(他巴唑) 满分:2 分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慢性胰腺炎的五连征 A. 胰腺钙化 B. 糖尿病 C. 发热 D. 胰腺假性囊肿 E. 脂肪泻 满分:2 分 11. 急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最主要根据 A. 体征 B. 内镜检查 C. X线钡餐检查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要点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要点 心肌病是一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种影像技术如心脏磁共振(CMR)、心脏CT和超声心动图等在心肌病的诊断和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操作简单,可直观显示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室壁运动、心脏血流和功能情况,在心肌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成为心肌病检查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声学增强剂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斑点追踪成像(STI)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重要信息,结合基因检测和临床其他检查极大提高了心肌病患者的病因诊断水平。 扩张型心肌病 一、扩张型心肌病概述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发的由心肌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收缩功能障碍、无其他负荷异常(高血压、瓣膜病等)或冠状动脉病变。 二、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DCM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技术,X线胸片、CMR、心脏

CT同样有助于诊断。在对DCM诊断时,需要排除引起心肌损害的其他疾病。临床常用诊断标准: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5.0cm(女性)和>5.5cm (男性)(或相对准确方法:经体表面积校正的LVEDd>2.7cm/m2,或LVEDd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标准差+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和(或)左心室短轴缩短速率(LVFS)<25%;除外高血压、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等。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1. 心脏结构改变 2. 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3. 瓣膜反流 4. 左心室充盈压升高 5. 心腔声学造影 6.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一、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958年Teare首先对“肥厚型心肌病”进行了详细描述,随后概念不断演变发展,该病基本特征是心肌肥厚及猝死发生率高。目前认为,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通常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5mm,或者有明确家族史者厚度≥13mm,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需排除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 一些来源于特定人群的患病率调查发现HCM并不少见。中国HCM患病率为80/10万,粗略估算中国成人HCM患者超过100万。HCM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性猝死(SCD)常见于10~35岁的年轻患者,心衰死亡多发生于中年患者,HCM相关的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卒中则以老年患者多见。在三级医疗中心就诊的HCM患者年死亡率为2%~4%,SCD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二、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型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LVOTG),可将HCM患者分为梗阻性、非梗阻性及隐匿梗阻性3种类型。安静时LVOTG≥30mmHg为梗阻性;安静时LVOTG正常,负荷运动时LVOTG≥30mmHg为隐匿梗阻性;安静或负荷时LVOTG 均<30mmHg为非梗阻性。 另外,约3%的患者表现为左心室中部梗阻性HCM,可能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也无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象。有研究认为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梗阻性HCM 相同,甚至更差。 梗阻性、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患者比例约各占1/3。这种分型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型方法。 此外根据肥厚部位,也可分为心尖肥厚、右心室肥厚和孤立性乳头肌肥厚的HCM。2013年世界心脏基金会对心肌病采用了新的综合分型系统,称为MOGE(S)分型。该分型保留了对心脏形态功能的识别,同时强调了疾病的遗传基础,但应用尚不成熟,仅供参考。 三、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1.症状 HCM临床症状变异性大,有些患者可长期无症状,而有些患者首发症状就是猝死。儿童或青年时期确诊的HCM患者症状更多、预后更差。症状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功能受损、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等有关,主要症状如下。

新试卷--3[1]

新试卷--3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 1.关于多灶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下列哪项不正确( ) A.临床症状有时酷似消化性溃疡B.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C.易发生恶性贫血D.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 E.血清胃泌素水平低 2.有一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则其血肌酐的变化为( ) A.血肌酐绝对值每日平均增加24.2μmol/L B.血肌酐绝对值每日平均增加34.2μmol/L C.血肌酐绝对值每日平均增加44.2μmol/L D.在24~72小时内血肌酐值相对增加15%~20%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种药物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球微小病变肾病( ) A.磺胺B.青霉素 C.氧氟沙星D.非甾体抗炎药 E.以上都不是 4.女性,26岁,SLE病史1年,治疗后处于缓解期,平素要注意诱发SLE活动的因素有( ) A.阳光照射B.感染 C.分娩D.手术 E.以上均是 5.急性心肌梗死时挽救濒死心肌,下列哪一项不可行( ) A.溶栓治疗B.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C.冠脉内置入支架D.冠脉搭桥术 E.抗凝治疗 6.决定休克患者补液量较可靠的依据是( ) A.血压B.尿量 C.中心静脉压D.脉搏 E.精神状态 7.治疗消化性溃疡,应用下述哪种药物是错误的( ) A.硫糖铝B.胶体次枸橼酸铋 C.奥美拉唑D.胃蛋白酶合剂 E.呋喃唑酮 8.上消化道大出血指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 ) A.400ml B.600ml C.800ml D.1000ml E.1200ml 9.女性,35岁,不规则低热、关节痛1年余,近半年出现口干,吞固体食物困难,需用水送服,并有眼干、少泪。查体:舌干燥,见数个龋齿,双下肢见多个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边界清,压之不褪色。血GLB:40g/L,ESR:55mm/h,抗SSA(+),ANA(+),RF(+),裂隙灯检查示“浅层角膜炎”,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内分泌腺体的慢性炎性全身免疫病B.该患者出现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我国65 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 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对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2006 年和2009 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5 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现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1. 治疗原则 1.1 综合治疗 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但在整个病程中都会伴有这两类症状,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1.2 用药原则 疾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我们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事实证明我国帕金森病患 者的异动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的帕金森病患者。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 进行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2. 药物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即将 Hoehn-Yahr1~2.5 级定义为早期,Hoehn-Yahr3~5 级定义为中晚期。以下我们分别对早期和中晚期帕金森病提出具体的治疗意见。 2.1 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银屑病市场调研

银屑病治疗外用药物市场调研 银屑病治疗的最新指南是2008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是目前银屑病治疗实践及药物评价的依据。 一、发病率 与欧美等国家l%~2%的患病率相比,中国银屑病的患病率较低,1982年统计为0.123%,最新的流调数据为0.59%。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故银屑病患者绝对数较多,估计达800万左右,且正在逐年增加。银屑病为终身疾病,95%为普通型,仅表现为皮疹,不累及内脏,夏天好转或痊愈,冬天复发或加重,无传染性。目前无治愈药物。 二、严重程度的分类 在给银屑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前,临床医师需要对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界定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方法称为十分规则:即体表受累面积(BSA)>10%(10个手掌的面积)或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10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10即为重度银屑病。BSA<3%为轻度,3%~10%为中度。还要考虑皮损范围、部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药物的临床研究多入选轻中度病人,及PASI积分<10。苯烯莫德临床研究即入选的该类病人。 三、治疗原则及药物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如前所述,银屑病尚无根治药物,因此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延缓向全身发展的进程,减轻红斑、鳞屑、局部斑片增厚等症状,稳定病情,避免复发,尽量避免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目的,药物治疗的疗效判定主要定位在病情的控制上,即PASI积分值的下降,绝对不能定位在预防复发或疾病治愈上。按SFDA皮肤病外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定义为PASI积分值下降>95%,显效是60%-95%,有效是20%-60%,无效是低于20%。同时国际研究中还要看PASI75,PASI50,即积分下降在75%或50%的患者比例。苯烯莫德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符合国际惯例。查询他克莫司软膏临床研究,主要针对特应性皮炎,以短期疗效为主,即症状控制,进行了多个安慰剂对照(优效)及与中效皮质醇阳性药物对照(非劣)研究,研究结果符合试验假设。III期中还进行分出一个亚组,进行长期开放治疗。 四、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 外用疗法的目的是治愈银屑病的每次发作,尽可能延长其缓解期。为防止和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在皮损消退、临床痊愈时,不应马上停止治疗,应该继续巩固治疗1~2个月。 常用的外用药物: ①角质剥脱剂和皮肤润滑剂可清除皮损的鳞屑,缓解瘙痒、保护皮肤免于裂开疼痛, 常用的角质剥脱剂如2.5~10%水杨酸软膏,低浓度用于银屑病进展期,高浓度用于 静止期;皮肤润滑剂常用的有羊毛脂凡士林软膏、5%硼酸软膏、10%尿素软膏等,主要用于进行期或红皮病皮损。10%尿素软膏是一种角质剥脱剂,具有增加皮肤蛋 白质的水合作用,止痒,软化鳞屑,促进皮肤的穿透性,可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②焦油类制剂是一类较为古老的的药物,经验表明这类药物疗效肯定,但缺点是具

中国医科大学 2020年4月《肿瘤护理学》补考 答案版

单选题 1.女性,右乳房内肿块4×3cm,皮肤略回缩,基底不固定,右腋下 2.5×1.5cm活动的淋巴结2个,质硬,病理证实为乳癌淋巴结转移。 按国际标准,应属于() A.T2、N1、M0 2.张先生,40岁,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3年,近日来出 现原因不明的高热,胸骨疼痛难忍,脾迅速增大。此情况需考虑() D.慢粒急性变 3.以下哪种获取标本的方法本身能达到对肿瘤进行外科治疗目的() D.切除活检 4.急性白血病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常提示() B. 颅内出血 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局部严禁按摩,目的是() E.以防血栓脱 落引起其他部位栓塞 6.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C.大量补液 7.护理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不妥() D.有明显脱发 者应暂停化学治疗 8.一般将生存期小于()的患者称为临终患者。 C.6个月 9.经气管套管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C.15秒 10.临床上主要用于表浅肿瘤放疗的设备() A.X线治疗机 11.肿瘤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最常见的是() B.化疗相关性恶心 呕吐 12.甲状腺癌的分型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E.鳞癌

13.肺癌组织学类型中多见于女性是() B.腺癌 14.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D.肺癌 15.喉癌病理分型中绝大部分为() A.鳞状细胞癌 16.降低颅内压最常用的方式是() D.脱水疗法 17.下列属于现病史的内容是() B.病后检查及治疗情况 18.肾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E.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血尿 19.喉癌常见的症状为() A.声嘶、呼吸困难、喘鸣 20.食管癌主要发生于() A.食管黏膜上皮细胞 判断题 21.慢性疼痛是指时间界限没有统一说法,多认为是无明显组织损伤,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慢性疼痛又分为慢性非癌性疼痛和癌痛。 错误 22.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是全身化疗的一种方式。错误 23.前列腺癌早期即可出现尿频、尿急症状。错误 24.怀疑肾癌的患者首选检查方法是CT。错误 25.肾癌患者出现发热是肿瘤晚期表现。错误 填空题 26.根据药物对细胞周期作用特点将抗肿瘤药物可分类为()和()。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docx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 [ 1-2 ];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 [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 ,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 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的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和〈〈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的基础上[5-6 ],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和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他涉及银屑病诊疗的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的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 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 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 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 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 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和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和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 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 ,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 ,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 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他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的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 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和指(趾)甲损害;④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 3. 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他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和脱屑,皮损大于90% BSA ;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和低 蛋白血症。 4. 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 现象;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 者HLA-B27常阳性。 5. 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

江倩医生有关慢粒的精彩报告

江倩医生有关慢粒的精彩报告 周六在青岛召开了CML学术会议,由北京人民医院的江倩教授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下面就把报告及会议前后和她沟通的一些信息跟大家分享: 1.除了IRIS60个月结果之外,江教授还介绍了北京人民医院应用格列卫治疗慢粒5年的结果,这些结果与IRIS的结果相当,有些甚至超过IRIS,比如,慢性期获得CHR的患者可达100%,显示了格列卫在国人中优异的疗效,非常有说服力(本研究将在今年底发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国内格列卫的应用水平非常高。 2.疾病管理,包括检测手段,耐药和不耐受的处理。 ?疾病检测:除了常用的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检查外,还包括以下更高层次的监测: *细胞遗传学分析:是观察疗效,评估预后(生存及疾病进展情况)的主要方法,包括IRIS在内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靠CCR来预估远期效果。是目前我们重点强调的指标。 *定量PCR检测:如果患者在几个月内获得且维持在CCR,那么在之后漫长的病程里,病情的细微变化是无法通过细胞遗传学来监控的,必须应用定量PCR这个目前最灵敏的方法观察动态变化,这是今后疾病监测的方向。格列卫要成为一线治疗,这个领域是必须占据的。另外,Dasatinib将来也会主攻这个领域,为了不让这个领域成为它的“一言堂”,我们要当仁不让,积极参与,平时也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以备竞争之用。 *检测ABL激酶区突变:只针对少数怀疑有突变的患者,不是常规项目。 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要明确,骨髓抑制是格列卫效果的体现,

格列卫大量抑制PH+白细胞,造成白细胞一过性偏低,所以不要白细胞一低于正常就急于停药,这样格列卫刚起效就被中断,反复几次,容易耐药。在慢性期,一定要等到白细胞低于1千,血小板低于5万再停药,根据她们的经验(供参考),一个简易的方法就是:如果患者2周内白细胞恢复到1千5,血小板7.5万,继续格列卫400mg;如果2周以上白细胞恢复到1千5,血小板7.5万,则格列卫减为300mg。江老师把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也做了介绍,慢性期出现白细胞降低的平均时间是10天,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的平均时间是16天,出现血小板降低的平均时间是14天。这样,医生对于不良反应就更加心中有数了。 格列卫耐药的机制,除了我们知道的ABL激酶区突变和BCR-ABL扩增/过表达外,还有以下机制: *糖蛋白过表达:此蛋白可把抗癌药物泵出细胞而使其不能发挥作用,如果P-糖蛋白过表达,抗癌药物的疗效就会下降。 *酸性糖蛋白增多:可以结合抗癌药物,导致游离的药物减少(一般情况下,只有游离的药物才能发挥作用),如果α1酸性糖蛋白增多,抗癌药物的效果也受影响。 CYP3A4酶诱导剂:荷兰Erasmus MC-Daniel den Hoed癌症中心的Alex Sparreboom博士在《国际癌症学会杂志》上报告,CYP3A4酶诱导剂比如抗抑郁症草药圣约翰草(St. John's wort)增加CYP3A4(代谢伊马替尼等的细胞色素酶)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抗癌药物的疗效。 这些机制对于包括格列卫和Dasatinib在内的很多药物是一样的,所以格列卫耐药的患者Dasatinib也可能耐药,不要对Dasatinib报有过分的期望值。3.NCCN2006年中文版上有丰富的内容,除治疗外,还有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