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服务器是最主要的组件。我们认为,随需应变时代的企业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可 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提供稳定、先进、易于扩展、可以灵活运用资源、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提高 运转效率的基础架构平台。由此,我们将利用业界最先进的服务器技术来构建客户的数据中心。这些技术 和解决方案包括:

服务器及服务器整合:主要有向上整合和向外整合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比较适合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后 者比较适合前端服务器应用。

其中主机和 UNIX 服务器整合利用逻辑分区功能进行物理整合,把多台独立的物理设备整合到少数有限的 大型设备,而且每个分区或虚拟机的资源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调整。 Intel 服务器整合则是利用刀片 技术,对于大量的边缘前端应用(例如 Web 服务器、 DNS 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等),用高密度、低成本 的刀片服务器整合。 VMware :对于运行在 PC 服务器上的大量分散小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使用

VMware

软件,集中到少数的高端 PC 服务器上。 数据存储:针对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容量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架构(

存储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存储架构的融合,我们常常采取

客户的数据存储。而存储局域网 SAN 解决方案中,我们也将选择 施企

业网络化的存储。对于网络化的存储的理解,我们认为网络化的存储是

分层次的构架、多级的架构和 虚拟化的架构。我们也正是利用分层次的存储架构来集成和整合位于不同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数据;利用多 级的存储使得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里数据具有延展性;而存储的虚拟化为用户带来的是便捷、易用和资源 的最大化利用率。

备份及灾难恢复: 随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的积累, 企业的信息资产对于企业永续经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提供不同级别和层次的容错解决方案,涵盖了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三个不断升华的层面。

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我们可以为客户建议相应的

RPO (恢复目标点)和 RTO (恢复时 间点),从而搭建相应的备份基础架构,这些备份的模式包含 LAN 、LAN-Free 和Server-Less 。目前,很多 的业务应用系统要求 7*24 小时不间断的运行, 这本质上代表着备份窗口越来越小, 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是 D2D2T 和虚拟磁带库的备份方案, 在这些技术层面上, 我们都有相应的积累和经验。 在不同的地域范围 和广域网链路上( SDH 、 IP WAN 、 MSTP 和 DWDM )实现数据的同步镜像或异步复制是我们针对远程数 据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为数据中心业务而优化的网络是连接数据中心各类主机服务器的网络,这些服务器 中有一些是需要小型广播域和隔离的第三层接入,有的是需要具有第二层的邻接关系的网络连接,数据中 心的网络基础架构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类型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连接。不仅如此,顺应 PCI-X 和PCI-Express 网卡的广泛采用,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可以支持 10/100/1000Mbps 的连接甚至是10G 以 太网连接。我们理解的数据中心网络优化包括 PVLAN 、 VRRP 或 GLBP 、 Jumbo 帧支持。支持 IGMP 监听

v1, v2和v3,为数据中心部署组播应用带来的便利;支持安全的数据中心如

DoS/DDos 保护。另外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支持基于 RMON 的应用性能分析。 应用支撑平台:考虑到目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业务流程性强、业务流程变化快,因此业务应用系统要求能 灵活应对变DAS 、NAS 和 SAN )是我们数据中心 NAS On SAN 的整合解决方案来优化 FC SAN 和 IP SAN 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

RACLs 、 VACLs 和 PACLs 及

化、扩展能力强等。此外,业务处理过程中要求系统安全可靠,因此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平台作为数据中心整个业务应用运行的支撑。在这个层面上,菲旺提供的是包括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ybase SQL Server)、J2EE或.NET应用服务器、工作流引擎、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消息平台、内容管理组件、工作流引擎组件、信息门户组件、用户管理组件、决策支持组件、通用报表组件、 CA 认证组件等在内的组件选择、安装、集成、配置、高可用性实现以及性能优化。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数据库区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 (11) 1.1 项目需求 (11) 1.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1.2.1 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1) 1.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2) 1.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3) 1.3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4) 1.3.1 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14) 1.3.2 选型标准 (15) 1.3.3 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15) 1.3.4 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15) 1.3.5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6) 1.3.6 主要产品及特点 (17) 1.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3) 1.4.1 设计原则 (23) 1.4.2 设计标准 (24) 1.4.3 设计任务 (25) 1.4.5 设计目标 (26) 1.4.6 设计要领 (26) 1.4.7 设计内容 (27) 1.5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34) 1.5.1 系统介绍 (34) 1.5.2 系统设计 (35) 1.5.3 主要使用产品 (39) 1.6 水平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40) 1.6.1 系统介绍 (40) 1.6.2 系统设计 (41) 1.6.3 主要使用产品 (46) 1.7 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46) 1.7.1 系统介绍 (46) 1.7.2 系统设计 (47) 1.7.3 主要使用产品 (51) 1.8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 (52)

1.8.1 系统介绍 (52) 1.8.2 系统设计 (53) 1.8.3 主要使用产品 (56) 1.9 设备室子系统设计方案 (57) 1.9.1 系统介绍 (57) 1.9.2 系统设计 (57) 1.10 综合布线系统防护设计方案 (59) 1.10.1 系统介绍 (59) 1.10.2 系统设计 (60) 1.10.3 主要使用产品 (63) 第二章强电布线系统 (64) 2.1 概述 (64) 2.2 设计原则 (64) 2.3 设计依据 (65) 2.4 需求分析 (66) 2.5 系统设计 (67) 2.6 施工安装 (69) 2.6.1 桥架施工 (69) 2.6.2 管路施工 (69) 2.6.3 电缆敷设及安装 (70) 第三章配电系统 (71) 3.1 概述 (71) 3.2 用户需求 (72) 3.3 系统设计 (72) 3.3.1 UPS输入配电柜设计 (73) 3.3.2 UPS输出配电柜设计 (73) 3.3.3 UPS维修旁路配电柜设计 (74) 3.3.4 精密空调动力配电柜设计 (74) 3.3.5 动力配电柜设计 (75) 3.3.6 机房强电列头配电柜设计 (76) 3.4 施工安装 (83) 3.4.1 桥架管线施工 (83) 3.4.2 配电柜安装 (83) 第四章精密空调系统 (85) 4.1 项目概述 (85) 4.2 设计原则 (86)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一、概述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化进行,企业业务数据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存储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架构不断扩展,空间布局、系统布线、电力能耗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数据中心业务承载的大动脉,基础网络架构层面则直接面临着持续的严格挑战。网络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中心变革提供了强大支撑动力,基础网络演进加快。 二、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的挑战与驱动力 1、高密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存储系统数量快速增长,使得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据集中、业务整合的过程,表现为高密应用系统的集中。同时,服务器与存储等IT设备计算处理能力遵循摩尔定律的增长,也使得数据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1Gbps~8Gbps级别的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接口成为主流,从而使得基础网络系统的千兆接入、万兆互联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 新一代计算设备已经开始提供万兆接口,多核服务器已具备万兆吞吐能力,多万兆网络接口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开始在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计算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让面向网络的接入带宽需求过渡到万兆环境。 计算虚拟化的技术革新,使单一高计算能力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多个逻辑计算单元,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能以及对存储访问的高速吞吐。而由于等同于将此前的多个服务器应用系统叠加在一个网络接口下,网络流量急速提升,因此对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提出了相当于传统环境下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性能要求。 同时,在高密应用集中环境下,基础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为苛刻。局部网络产生的故障,对数据中心提供服务能力的影响比传统环境要更为严重。传统数据中心的局部故障可能只对单一应用造成短时影响,而新的数据中心环境下,则是大量应用密集,故障影响范围扩大化。因此,对于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更强的故障自愈能力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平台的重要研究课题。 2、数据中心多个独立网络 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过程中,出于不同的应用连接要求,逐步出现了多个独立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以太网交换网络:用于连接承载终端客户与业务服务器系统的数据访问,强调高速、可靠、安全、远端互联性、开放性,是当前标准化最普遍的基础网络形态。 服务器高速互联网络:多用于服务器高速集群互联,在大多数条件下使用以太网进行承载;但在某些特殊要求应用环境下,使用Infiniband(简称IB)网络进行集群互联。IB的特点主要是时延小,不丢包。IB的低时延在于转发机制为cut-through模式(传统以太网交换机为store-forwarding模式),可达200纳秒。同时IB通过credit机制进行端到端流控,使得网络突发大流量得到平缓,数据保持在服务器接口而避免流量丢失。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服务器是最主要的组件。我们认为,随需应变时代的企业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可 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提供稳定、先进、易于扩展、可以灵活运用资源、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提高 运转效率的基础架构平台。由此,我们将利用业界最先进的服务器技术来构建客户的数据中心。这些技术 和解决方案包括: 服务器及服务器整合:主要有向上整合和向外整合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比较适合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后 者比较适合前端服务器应用。 其中主机和 UNIX 服务器整合利用逻辑分区功能进行物理整合,把多台独立的物理设备整合到少数有限的 大型设备,而且每个分区或虚拟机的资源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调整。 Intel 服务器整合则是利用刀片 技术,对于大量的边缘前端应用(例如 Web 服务器、 DNS 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等),用高密度、低成本 的刀片服务器整合。 VMware :对于运行在 PC 服务器上的大量分散小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使用 VMware 软件,集中到少数的高端 PC 服务器上。 数据存储:针对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容量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架构( 存储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存储架构的融合,我们常常采取 客户的数据存储。而存储局域网 SAN 解决方案中,我们也将选择 施企 业网络化的存储。对于网络化的存储的理解,我们认为网络化的存储是 分层次的构架、多级的架构和 虚拟化的架构。我们也正是利用分层次的存储架构来集成和整合位于不同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数据;利用多 级的存储使得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里数据具有延展性;而存储的虚拟化为用户带来的是便捷、易用和资源 的最大化利用率。 备份及灾难恢复: 随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的积累, 企业的信息资产对于企业永续经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提供不同级别和层次的容错解决方案,涵盖了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三个不断升华的层面。 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我们可以为客户建议相应的 RPO (恢复目标点)和 RTO (恢复时 间点),从而搭建相应的备份基础架构,这些备份的模式包含 LAN 、LAN-Free 和Server-Less 。目前,很多 的业务应用系统要求 7*24 小时不间断的运行, 这本质上代表着备份窗口越来越小, 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是 D2D2T 和虚拟磁带库的备份方案, 在这些技术层面上, 我们都有相应的积累和经验。 在不同的地域范围 和广域网链路上( SDH 、 IP WAN 、 MSTP 和 DWDM )实现数据的同步镜像或异步复制是我们针对远程数 据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为数据中心业务而优化的网络是连接数据中心各类主机服务器的网络,这些服务器 中有一些是需要小型广播域和隔离的第三层接入,有的是需要具有第二层的邻接关系的网络连接,数据中 心的网络基础架构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类型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连接。不仅如此,顺应 PCI-X 和PCI-Express 网卡的广泛采用,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可以支持 10/100/1000Mbps 的连接甚至是10G 以 太网连接。我们理解的数据中心网络优化包括 PVLAN 、 VRRP 或 GLBP 、 Jumbo 帧支持。支持 IGMP 监听 v1, v2和v3,为数据中心部署组播应用带来的便利;支持安全的数据中心如 DoS/DDos 保护。另外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支持基于 RMON 的应用性能分析。 应用支撑平台:考虑到目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业务流程性强、业务流程变化快,因此业务应用系统要求能 灵活应对变DAS 、NAS 和 SAN )是我们数据中心 NAS On SAN 的整合解决方案来优化 FC SAN 和 IP SAN 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 RACLs 、 VACLs 和 PACLs 及

干货:详解数据中心22年基础架构演进

干货:详解数据中心22年基础架构演进 一、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技术(IT)创新的黄金时代。由机器学习、物联网和大规模可扩展应用支持的云计算、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巨大力量正在重塑商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场IT复兴的中心,则是超大规模的全球数据中心(DC)在公共、私有和混合云计算领域的不断涌现。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统计,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从2016年的300个增加到2017年的390个,另有69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正处于规划或建设阶段。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迄今为止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创新的三大浪潮。然后,将介绍第四波IT基础架构创新:即应用定义基础架构(ADI),以及推动大型企业采用它的技术力量和运营挑战。 二、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变迁简史 数据中心是专门建造的一种基础架构,用于放置计算机系统和相关组件,如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和电信设备。它是通向我们连接的世界的知识经济的大脑。现代的数据中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主机房、电信中心办公室和企业IT布线室。在过去二十年里,一波又一波迅猛涌现的技术创新浪潮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数据中心的技术水平。 三、1997-2007,第一波浪潮- 裸机服务器

裸机服务器是提供给单一租户的物理服务器。它的优势在于高应用性能和可预测性。弱点在于:高成本、提供应用的中等复杂性和应用部署后的低灵活性。它们会继续存在,作为某些特定的,对性能敏感的工作负载的解决方案,这种工作负载值得使用这种专有的基础架构(如数据库)。裸机服务器还的经常用于专用的计算机集群,这些集群是为支持特定的可扩展分布式计算应用(如Hadoop 集群)而构建的。对于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经济性的要求使得这种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应用环境下受到了限制。 四、2005年至今,第二波浪潮–使用虚拟机管理器(hypervisor)实现虚拟化 虚拟化是对计算机系统的仿真,它可以使一台物理计算机能够运行一台或多台虚拟机(VM)。 图1:使用虚拟机管理器实现的虚拟化使得一台计算机看起来像多台计算机 虽然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和大型计算机时代,但直到1998年,随着VMware将其虚拟机管理器的商业化,它才真正被应用到提高IT效率的最前沿。在VMware之前,大量昂贵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