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

1、草原

老舍: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渲染(xuàn rǎn)、勾勒(gōu lè)、迂回(yūhuí)、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摔跤(shuāi)、天涯(yá)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本文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后练习

2、体会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二)点评写法

本文采用了的写作方法,表现了,表达了。

3、白杨

1、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

白杨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生活习性?在西北风沙地区又有什么价值或作用?

2、袁鹰: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戈壁(gē)、抚摸(fǔ)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3、解释词语

分辨:

分辩: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本文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后练习

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即课文的第12段。

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联系课文,请你谈谈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理解。

4、请用上划

线词语,仿写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二)点评写法

本文运用了的写作方法,借来比喻,将情感寄托在上,表现了,表达了。

(三)你知道有哪些人像白杨一样为了边疆的建设做出了伟大的奉献的“人民公仆”?他们有什么事迹?

1、

2、

5、古诗词三首

吕岩:

杨万里:

辛弃疾:

要求:将课文背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蓑衣(suō)、收篙(gāo)、停棹(zhào)、茅檐(yán)、亡赖(wú)、卧剥(bāo)(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三首古诗词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后练习

1、默写三首古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林海音:

2、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

林海音为什么写《城南旧事》?

3、什么是自传体小说?你知道哪些自传体小说?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毡帽(zhān)、驮着(tuó)、卸煤(xiè)、咀嚼(jǔjué)、棉袍(páo)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多音字分得清 jué咀嚼──jiáo嚼烂 xìnɡ高兴──xīnɡ兴奋 bànɡ蚌壳──bènɡ蚌埠 jì系鞋带──jì关系 bāo剥莲蓬──bō剥削 huǎnɡ明晃晃──huànɡ晃动 yuè清平乐──lè快乐 zuān钻研──zuàn钻石 wú亡赖──wǎnɡ死亡 pū铺路──pù当铺 chénɡ澄清──dènɡ澄沙 二、形近字看仔细 蓑(蓑衣)──衰(衰老) 遮(遮挡)──蔗(甘蔗) 醉(醉汉)──醒(觉醒) 媚(妩媚)──眉(眉毛) 锄(锄头)──助(帮助) 毡(毡帽)──沾(沾染) 卸(装卸)──御(抵御) 嚼(咀嚼)──爵(爵位) 妨(妨碍)──访(访问) 漠(沙漠)──寞(寂寞) 袄(夹袄)──妖(妖娆) 袍(长袍)──泡(灯泡) 祸(祸害)──锅(铁锅) 淘(淘气)──陶(陶器) 绞(绞杀)──狡(狡猾) 愧(愧疚)──槐(槐树) 瓢(瓢虫)──飘(飘动) 篷(帐篷)──蓬(莲蓬) 三、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1.词语会理解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课文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禁:控制。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2.词语会运用 绞尽脑汁──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绞尽脑汁都没有做出来。 随心所欲──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在班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情不自禁──看着中国队夺得了冠军,我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一本正经──期中成绩公布后,我问朋友:“你的成绩如何?”他一本正经地说:“对不起!无可奉告!”这家伙,居然还吊我胃口! 四、词语巧辨析 1.近义词是朋友。 侵犯──侵害情趣──情调清脆──悦耳重临──重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归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归类 (一)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有关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言和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形式不同的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程门立雪 (五)与古代名著相关的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七)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八)名人名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九)中国四大名著: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十)历史人物及其相应成语: 初出茅庐——(诸葛亮)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闻鸡起舞——(祖逖)完壁归赵——(蔺相如)草船借箭——(诸葛亮)负荆请罪——(廉颇)煮豆燃萁——(曹植) 【课外知识积累】 珍惜时间名言:◇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谚语:◇时间是风,去而不返◇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勤奋好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远大抱负、立志名言:◇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 友谊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自信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弯头自然直。东方不亮西方亮,哪里有四方黑沉沉。有关意志方面的成语、名言: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培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幽默风趣的广告词: 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理发店广告:“先生们,我要你们的脑袋。” 眼药水广告:“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富有情趣的提示语:(公园草坪):别踩我,我怕疼。(阅览室):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电影院):“别抽,听见了吗?你的肺在哭泣。”(操场):别脏了我,我怕羞。 (不要随地吐痰):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 三、成语归类 1. 人物神情: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炯炯有神目瞪口呆 2. 人物心情: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心旷神怡闷闷不乐 3. 人物动作:抓耳挠腮手舞足蹈指手画脚狼吞虎咽 4. 做事专注: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5. 人物外貌:眉清目秀骨瘦如柴仪表堂堂白发苍苍 6. 人物语言: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自言自语 7. 人物优秀品质:舍己为人拾金不昧临危不惧不屈不挠8. 人物忠心耿耿:肝胆相照坚贞不屈赤胆忠心鞠躬尽瘁 9. 形容害怕:心惊胆战魂飞魄散心惊肉跳不寒而栗10. 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机四伏赴汤蹈火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

1、草原 老舍: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渲染(xuàn rǎn)、勾勒(gōu lè)、迂回(yūhuí)、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摔跤(shuāi)、天涯(yá)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本文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后练习 2、体会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二)点评写法 本文采用了的写作方法,表现了,表达了。 3、白杨 1、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 白杨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生活习性在西北风沙地区又有什么价值或作用 2、袁鹰: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戈壁(gē)、抚摸(fǔ)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3、解释词语 分辨: 分辩: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本文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课后练习 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即课文的第12段。 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联系课文,请你谈谈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理解。 4、请用上划线词语,仿写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二)点评写法 本文运用了的写作方法,借来比喻,将情感寄托在上,表现了,表达了。 (三)你知道有哪些人像白杨一样为了边疆的建设做出了伟大的奉献的“人民公仆”他们有什么事迹 1、 2、 5、古诗词三首 吕岩: 杨万里: 辛弃疾: 要求:将课文背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汇总

、草原1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老舍: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 遍,注意读准确。u lè)、迂回(yūhuí)、襟飘带舞(jīn)渲染(xuàn rǎn)、勾勒(gō鄂温克(è)、摔跤(shuāi)、天涯(yá)(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 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1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的表达了作 者,本文表现了 思想感情。六、关于怎么写— —句子段落,分析理解(一)课后练习、体会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1(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2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3 (二)点评写法,表达本文采用了的写作方法,表现了 。了

2 杨3、白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白杨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生活习性?在西北风沙地区又有什么价值或作用? 2、袁鹰: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 摸((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3、解释词语

分辨: 分辩: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3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表达了作者本文表现了 的思想感情。六、关于怎么写 ——句子段落,分析理解(一)课后练习12段。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即课文的第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也在表)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1 白着自己的心”?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联系课文,、 3 请你谈谈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理解。 、请用上划4 线词语,仿写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

古诗词 300 首 (五年级) 目录 -上册- 第一组 1.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2) 2.平陵东[汉]乐府民歌 (3) 3.短歌行[东汉]曹操 (4) 4.梁甫吟[三国]诸葛亮 (5) 5.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删) (6) 第二组 6.送友人 [唐]李白 (8)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9) 8.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10) 9.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11) 10.玉楼春[宋]欧阳修 (12) 第三组

11.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14) 1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15) 13.赤壁 [唐]杜牧 (16) 14.旅夜抒怀 [唐]杜甫 (17) 15.使至塞上 [唐]王维(删) (18) 第四组 16.乌江亭 [宋]王安石 (20) 17.赠刘景文 [宋]苏轼 (21) 18.金陵驿(其一) [宋]文天祥 (22) 1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23) 20.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24) 附录:古训名言 (25) - 下册- 第五组 21.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27) 22.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28) 23.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宋]黄庭坚 (29) 24.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30) 25.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 (31) 第六组 2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33) 27.望江南.过分水岭(其二) [宋]李纲 (34) 28.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王安石 (35) 29.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36) 3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37) 第七组 31.大德歌.冬 [元]关汉卿 (39) 32.寿阳曲.潇湘雨夜 [元]马致远 (4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预习单

1《草原》预学单 班级:姓名: 【C级预习单】 1.生字注音组词、圈出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看拼音写词语 gāo gē gōu lè dī yín shuāi jiāo ()()()() jí chí sǎ tuō lǐ mào xiū sè ()()()() yí bì qiān lǐ jīn piāo dài wǔ cuì sè yù liú ()()() 【B级预习单】 1.走近作者 老舍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 的,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 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 3.默读2——5自然段,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 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级预习单】 1..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 体会。

2.搜集我国各民族的待客方式 2《丝绸之路》预学单 班级姓名 【C级预习单】 1.给加点字注音 矗.立凹.眼大漠.戎.装循.着作揖. 博望侯.张骞.陛.下包袱.绫.罗鸵.鸟 匕.首商贸.缫.丝凿.井芝.麻犀.牛 2.多音字组词 jiā 夹 jiá 3.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悠远地思索或想象。()(2)高而险峻的山岭。() (3)形容声势广阔或壮大。()【B级预习单】 1.了解“丝绸之路”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A级预习单】 1.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预习资料高清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预习资料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5、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6、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方向、角度、中心点(定点)。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旋转点O点位置不变。 7、钟表上共有12小格,每一格为300 。 8、画旋转图的方法:①找到旋转点,旋转点不能动。②找到连接旋转点的两条线段,画出相应的对应点。③连接各点标出符号。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如果a÷b表示两个数相除(a、b为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b不能为0)则说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也就是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如:12÷6=2,则说12能被6整除,6能整除12,即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说12是倍数,6是因数应该说12是6的倍数等。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3、找因数的方法:①乘法②除法;找倍数:逐次乘以自然数。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他本身。 5、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6、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 7、9的数。 7、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8、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9、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就是10的倍数)。 10、2和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就是6的倍数)。 11、3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就是15的倍数)。 12、2、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就是30的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13、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成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14、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15、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6、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是偶数中惟一的质数称为偶质数;也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 17、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28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设计意图:交流阅读感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为进一步感悟文本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 (课件呈现)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言语实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暴露学生思维状态中纠正概念混淆,层次不清等思维混乱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 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设计意图:这个语段作者用色饱满,想象奇丽,植物形象鲜明,因而采用朗读、想象、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在充分地读中强化形象,积累语言。图片的呈现,一是为了印证想象,丰满形象;二是

小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资料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资料 一、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 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读读记记:解释负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 词语积累: ABCC式词语:小心翼翼、神采奕奕、气势汹汹、生机勃勃、心事重重、风尘仆仆、虎视眈眈、 威风凛凛、雄心勃勃、文质彬彬 形容人多的词语: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座无虚席 二、多音字 为wèì设果应yìng声可乘chéng之机看kàn见都dōu是只zhī身 为wéi难应yīng该千乘shèng之国看kān守首都dū只zhǐ是 挨ái打解散sàn 撒sǎ种旗杆gān 挨āi挤松散sǎn撒sā谎笔杆gǎn儿 三、近义词 强盛(强大)侮辱(欺侮)威风(威严)吩咐(嘱咐)取笑(讥笑)欺骗(哄骗)规矩(规则)纯洁(纯净)凝视(注视)招待(款待)迎接(欢迎)浓厚(深厚)乘机(趁机)聪惠(聪明)温柔(温情)猛烈(强烈)昏暗(阴暗)凝视(注视)粗暴(蛮横)秘密(机密)联系(联络)方便(便利)浓厚(深厚)消灭(毁灭) 了如指掌(洞若观火) 四、反义词 聪惠(愚蠢)侮辱(尊重)故意(无意)强盛(弱小)严肃(活泼)猛烈(柔和) 昏暗(光明)粗暴(温柔)纯洁(污浊)古代(现代)方便(麻烦)节约(浪费)浓厚(淡薄)小心翼翼(漫不经心)了如指掌(一无所知)安居乐业(颠沛流离) 量词 一(张)长桌一(截)蜡烛一(阵)敲门声一(盏)油灯 一(级)楼梯一(场)虚惊一(束)百合花 五、解析课文、语句 1、《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生活的生活面貌。《杨氏之子》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夫子:古时有地位、有学识的男子尊称;君:品格高尚的人,也是尊称。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甚:很;聪惠,惠通慧,聪明的意思)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拜见;乃:就,就是;呼:叫)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叫出这个孩子,一定与孩子很熟。)(3)为设果,果有杨梅。(为:给;设:摆设,摆上)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指:指着;示:给——看;曰: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详细 最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去过草原吗?谁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草原或自己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交流一下? 2.播放歌曲《天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出示课题,教师导言: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

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预习提纲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课题】轴对称 【预习内容】教科书P3-4的例1、例2 【预习提纲】 1.画出P3的六个图形的对称轴。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观察例1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分别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说一说,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动手画出例2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说说画的步骤。 【课题】旋转 【预习内容】教科书P5的例3、例4 【预习提纲】 1.举一些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例子。 2.补充完整例3,并想一想:要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应说清几点内容? 3.观察P5的风车图,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4.尝试画出例4中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课题】欣赏设计 【预习内容】教科书P7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P2的9幅图,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利用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尝试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课题】求一个数的因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12——13的例1、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P12内容,举例说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2.完成P13的例1,想一想,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3.想一想,怎样不遗漏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4.尝试完成P13的做一做。 【课题】求一个数的倍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14的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例2,想一想,是怎么找到2的这些倍数? 2的倍数最小是几?能找到最大的吗? 2.尝试完成14页的做一做1、2小题。 3.思考: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 4.阅读P14的“你知道吗?”举出几个完全数,每个完全数有什么特点?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王沛传)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免费)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预习资料汇总

五年级语文下册整本预习资料全汇总 第一单元 《草原》: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 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 ——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 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 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 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 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 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 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 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 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资料 1、草原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老舍: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评价证明人签名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渲染,xuàn rǎn,、勾勒,gōu lè,、迂回(yū huí)、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a)、摔跤(shuāi)、天涯(yá)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1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2、体会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二)点评写法 本文采用了的写作方法,表现了,表达了。 2 2、丝绸之路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了解资料袋。 2、世界七大洲指的是,四大洋指的是。 3、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中国为什么要开创丝绸之路,有什么意义,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评价证明人签名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1《草原》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丝绸之路》课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