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科院博士入学微生物851真题____2002~2013真题

中科院博士入学微生物851真题____2002~2013真题

中科院博士入学微生物851真题____2002~2013真题
中科院博士入学微生物851真题____2002~2013真题

2002微生物学

一问答题(每题20分,共完成5题,1,2,3题必答,4,5,6题中任选2题)

1 目前主要用什么分子作为进化指征,依据是什么,对生物分类学有什么影响?

2 以噬菌体感染原核细胞为例,试述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3 试述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4 何谓生物降解?何谓降解性质粒?如何确定降解基因是否在质粒上?

5 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为例,试述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策略

6 何谓基因芯片?试述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003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25分)

1 viroceptor

2 IRES

3 Endospore

4 Vransduction

5 Viroid

6 Fertility factor

7 Mycoplasma

8 Selective medium

9 V ource of nitrogen

10 INF

二简答题

1 简述微生物同化CO2的方式

2为什么Ti质粒被广泛应用于构建转基因植物?

3 对数生长期中微生物生长的数学模型是什么?并示出所有参数的意义

4何谓标记拯救?举例说明其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5何谓抗原?并简述其特征

三论述题

1试述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的原理和基本程序

2试述在微生物育种工作中,通过选育突变株获得高产、优质、低耗菌株的筛选策略3 试设计一试验,测定病毒的毒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

1、质粒和类核体

2、朊病毒和噬菌体

3、内毒素和外毒素

4、互生作用和拮抗作用

5、古生菌和极端环境微生物

6、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7、操纵子和基因组

8、芽孢和分生孢子

9、准性生殖和溶原转变

10、O抗原和H抗原

二、是非题,请在()中打“+”表示是,或“-”表示非。(10分)

1、SARS的病原体是噬菌体。()

2、固氮作用是原核微生物特有的。()

3、链霉菌属于真菌。()

4、支原体是细菌的L型。()

5、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6、细菌的基因组是单链DNA。()

7、线粒体是原核生物的呼吸器官。()

8、引起食物腐败的微生物都是霉菌,大多数霉菌对人类有害而无利。()

9、培养基中加入糖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加入酵母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氮源。()

10、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又称磷酸葡萄糖途径,或Warburg-Dichens pathway,它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在于提供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三、填空题(40分)

1、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以()的方式为主,少数酵母菌以()或()繁殖。

2、病毒的主要成分是()和(),不能()繁殖,对()敏感。

3、根据能量来源将微生物分为()营养型和()营养型,利用()为能源的叫自养型,利用()为能源的叫异养型。

4、细菌合成ATP可通过()和()两种途径。

5、无氧呼吸的电子链末端氢受体不是()而是()或(),如()和()呼吸。

6、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性细菌,作用位点是()上的(),青霉素只抑制()时期的细菌。

7、光和细菌分为()和()两大类。红螺菌属于()类群,蓝细菌属于()类群。

8、基因重组,又称为(),是在()水平上的一个概念,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杂交,因此,与一般在()水平上进行的杂交有明显的区别。

9、菌根是由()和()共同组成,菌根包括()和()两大类。

10、凡能引起()的各种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均称为病原体。引起霍乱的病原体是(),引起梅毒的病原体是()。病原体的致病能力的强弱用()表示。

四、根据沼气发酵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沼气发酵器,要求包括关键的微生物功能类群和基本的发酵条件。(10分)

五、问答题(50分)

1、简述真菌发育过程中的“锁状联合”和生理意义。

2、“生命三域学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针对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不得少于三项)和生长条件(至少两项),如何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举例说明。

4、有2株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根据它们的分类学特点,用三种以上的鉴定方法将二者鉴别出来。

5、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三分)

1、原核生物(Prokaryote)

2、微生物生物多样性(Microbial biodiversity)

3、噬菌体(phages)

4、古菌(Archaea)

5、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6、共生固氮(Symbiosis nitrogen fixation)

7、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8、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9、菌种退化(Degeration)

10、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二、填空白(每空两分)

1.G+细菌的细胞壁,一般含有90%()和10%()。

2.蓝细菌在水体受氮、磷等元素污染后发生富营养化,使海水形成(),使湖泊形成(),给渔业和养殖业带来严重灾害。

3.真菌(Fungi)是重要的真核微生物,它们的特点是:

4.病毒是一类由()和()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生物。

5.亚病毒(subvirus)包括()、()和()三类。

6.培养基按成分组成一般可分为三类大:①()②()③()。

7.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指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生物氧化的类型包括:①()②()③()三种。

8.微生物典型的生长曲线可分为:①()②()③()④()四个时期。

9.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细胞直接吸收()细胞的DN**段而获得后者的遗传特性的现象。

10.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和后面一个()两部分构成。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一分)

1.黄曲霉毒素是链霉菌的产物。

2.青霉素是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3.古菌为极端微生物。

4.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均为原核生物。

5.青霉菌的形态和曲霉菌一样为帚状结构。

6.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就引起溶源性。

7.消毒和灭菌都是杀灭一切微生物。

8.甘油和二甲基亚砜是冷冻低温保藏菌种的保护剂。

9.硝化作用是硝化细菌氧化氨态氮的作用过程。

10.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免疫或自然免疫。

四、回答问题(每题十分)

1.以细菌和酵母细胞为例,绘图说明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异同。

2.何谓生物进化三域说(Three Domains Theory)?是哪位科学家首先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3.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要求,简述培养基的种类及配制原理。

4.简述利用微生物的三个经典实验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

5.简述抗原-抗体间4种主要免疫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2006微生物所试题(不全)

名词解释

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古生菌和真细菌

3.荚膜和芽孢

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名词搭配题(多对一或者一对多均可)

1 选革兰氏阳性和阴性

2 抗生素的产生菌

3 各种免疫反应中涉及到的免疫细胞

4 在一些生产和生活现象中涉及到的菌种和相应现象的搭配

5 判断一些菌种属于微生物的哪个大类

填空题

有二十或三十个空,我记得最后一个是问λ噬菌体的基因长度,还有免疫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个我记得是问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哪一类的,前面的空很简单,后面越来越困难。

问答题和实验题:

1 G+菌与G- 菌细胞壁的区别

2 简述免疫发生过程(细胞和体液两种都要写)

3 设计工厂酸奶生产发酵优化条件(最后一个实验题)

4 已知一个蛋白质是一个酶,设计一个实验,克隆出他的基因(倒数第二个实验题)。

5 什么是初生代谢,什么是次生代谢,并举例说明。

6 古生菌细胞壁和真细菌细胞壁的区别,古生菌耐热机制

2006微生物所试题(不全)

名词解释

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古生菌和真细菌

3.荚膜和芽孢

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名词搭配题(多对一或者一对多均可)

1 选革兰氏阳性和阴性

2 抗生素的产生菌

3 各种免疫反应中涉及到的免疫细胞

4 在一些生产和生活现象中涉及到的菌种和相应现象的搭配

5 判断一些菌种属于微生物的哪个大类

填空题

有二十或三十个空,我记得最后一个是问λ噬菌体的基因长度,还有免疫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个我记得是问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哪一类的,前面的空很简单,后面越来越困难。

问答题和实验题:

1 G+菌与G- 菌细胞壁的区别

2 简述免疫发生过程(细胞和体液两种都要写)

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考试试卷 (B 卷) (本试卷共 3 页) 要求:开卷考试;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清楚题号;答案和试题全交。 一、解释名词(每个2分,本题满分20分) 1、菌落 2、病毒 3、生长因子 4、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5、灭菌 6、质粒 7、营养缺陷型 8、水体自净作用 9、微生物的种 10、培养基 二、填空(每个空0.5分,40个满分20分) 1、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五种: (1) 、 (2) 、 (3) 、 (4) 、 (5) 。 2、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由 (1) 、 (2) 、(3) 、(4)四个时期组成。 3、防止霉腐微生物引发食品腐败的常用措施有: (1) 、 (2) 、 (3) 、 (4) 、 (5) 。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包括: (1) 、 (2) 、 (3) 、 (4) 、 (5) 。 5、微生物根据对氧的需求可分为5种类型: (1) 、(2) 、(3) 、 (4) 、 (5) 。 6、葡萄糖经EMP 代途径10步反应产生的3种产物是: (1) 、 (2) 、 (3) 。 7、真菌(霉菌类)无性孢子有多种类型。比如(1) 、 (2) 、 (3) 、 (4) 。 8、列举对微生物学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名字: (1) 、 (2) 、 (3) 。 第1页 9、三域学说将整个生物划分为3个域,即 (1) 、 (2) 、 (3) 。

10、常用的消毒剂有: (1) 、 (2) 、 (3)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冷冻干燥保藏和液氮保藏是长期有效保藏各种微生物的 基本方法。 2、青霉素可以杀死正在旺盛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胞。 3、黑曲霉、红曲霉、黄曲霉、根霉、毛霉,其中有些是单细胞微生物。 4、食品的水活度值越低,越不利于腐败(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降低含水量有利于食品的保藏。 5、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有无性繁殖形式。 6、大肠杆菌F +细胞通过接合作用向受体细胞转移F 质粒,结果导致原供体细胞失去了F 质粒。 7、国家规定:引用水中的微生物数应低于100个细胞/mL, 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细胞/L 。 8、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剧毒、致癌物质,它要在人或动物体经过代活化后才引起致癌作用。 9、地衣实际上是蓝细菌与真菌或藻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10、青霉菌发酵时,产青霉素的最佳温度与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完全一致。 四、简答题(4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 1、简述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杀菌机制。 2、简述艾姆氏试验的原理和实践意义。 3、比较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在产物、产能和菌种上的差异。 4、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第2页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鞭毛和菌毛 2.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3.微生物生态系统 4.生命三域学说 5.生物修复 6.前体激活 7.无义突变 8.原生质体恢复 9.病毒的核衣壳和包膜 10.人工免疫和免疫调节剂 二、匹配题(每空1分,共20分。每个答案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问题)(一) 1、首先发现微生物的人a、Alexander Fleming 2、否定“自然发生说”的人b、Louis Pasteur 3、发现青霉素的人c、Robert Koch 4、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的人d、Watson 5、提出双螺旋结构的人e、Antony van Leeuwenhoek (二)

1、蓝细菌 2、大肠杆菌b、化能异养 3、硝化细菌c、碳源 4、紫色非硫细菌d、光能自养 5、CO2e、光能异养 (三) 1.信号肽a.切除修复 2.包涵体b.核糖体和DNA结合位点 3.细菌转化c.与细胞膜进行结合 4.光复活d.外源基因的表达 5.SD序列e.蛋白和DNA的融合 (四) 1、NK细胞a、特异杀伤 2、噬中性粒细胞b、自然杀伤 3、巨噬细胞c、体液免疫 4、T细胞d、吞噬作用 5、B细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微生物按照()染色法可以分为()和()两种。 2.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此外还有少量的()和()。 3.微生物命名法的主要根据是林奈的()法,种名主要由()和()构成。 4.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主要有()、()、()、()、()和水这6种。 5.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和竞争关系。

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99b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1.5分,共15分) 01.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丝(√) 02.专性寄生菌并不局限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改正:专性寄生菌只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03.根据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通常把微生物分成高温性、中温性、低温性三 大类。(√) 04.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的pH范围:最宜以中性偏酸;(×) 改正: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中性或中性偏碱。 05.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生长,常在0.3-0.4V生长。(×) 改正: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才能生长,常在 0.1V生长; 06.波长200-300nm紫外光都有杀菌效能,一般以250-280nm杀菌力最强。(√) 07.碱性染料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8.设计培养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合成培养基。(×) 改正: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需加有机营养物:纤维素。

09.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测数法,取定量稀释菌液,经培养找出临界级数,可以间接测定 样品活菌数。(√) 10.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必须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才能固定氨态氮,由固氮的共生 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放线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形态(A;B;C;) A.有细胞壁; B.由分支菌丝组成; C.无核仁; D.菌体无鞭毛; E.菌体中有芽孢。 12.支原体[Mycoplasma],介乎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A;B;)A.有细胞壁;B.能人工培养; C.有核仁; D.有鞭毛; E.非细胞型微生物。 13.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中,其硝化作用包括:(C;D;E;) A.硝酸还原成亚硝酸; B.硝酸还原成NH 3;C.NH 3转化成亚硝酸;D.铵盐转化成亚硝酸; E.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14.单细胞微生物一次培养生长曲线中,其对数生长期的特点:(A;D; E;)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计18 分)

中科院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甲)》大纲 本《物理化学》(甲)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气体 1、气体分子动理论 2、摩尔气体常数 3、理想气体状态图 4、分子运动的速率分布 5、分子平动能的分布 6、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 7、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 8、实际气体 9、气液间的转变—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和液化过程 10、压缩因子图—实际气体的有关计算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概论 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4、热力学第一定律 5、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6、焓 7、热容 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9、Carnot循环 10、Joule-Thomson效应-实际气体的

H和U、热化学11 、赫斯定律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几种热效应 14、反应焓变和温度的关系— Kirchhoff定律 15、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Carnot定理 4、熵的概念 5、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6、热力学基本方程与T-S图 7、熵变的计算 8、熵和能量退降 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统计意义 10、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 11、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G的计算示例12 13、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1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四)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2、偏摩尔量 3、化学势 4、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5、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6、理想液态混合物 7、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8、稀溶液的依数性 9、活度与活度因子 10、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 (五)相平衡 1、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

微生物历年考研真题及复习资料

部分招生单位研究生入学历年考试真题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 1.试验2.包膜J.胞吞作用4.不亲和性5.质粒6.端粒 7.附加体8.感染复数9.回文结构10.末端重复11.轻链12.噬菌体 展示13.卫星14.致育因子15.原毒素 二、简要回答题(每题5分,共45分) 1.说明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2.病毒粒子及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以简要的图示和文字说明酿酒酵母菌的生活史。 4.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性? 5.什么是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它在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6.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病毒粒子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7.固氮微生物中大多为好氧菌,它们如何保证固氮酶既不被氧灭活,又能提 供必要的氧产生进行固氮? 8.说明红硫细菌,枯草杆菌,硝化细菌的营养及获能方式。 9.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该曲线中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三、试验设计(每题15分,共30分)

1.设计一个实验程序,以确保在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操作正确,结果 可靠。 2.设计一套从自然界筛选分离一株对聚氯联苯类农药降解能力高的菌株的 方案。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营养缺陷型?如何从诱变菌株中筛选出营养缺陷型。 2.光合细菌有哪几类?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间有什么 不同?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 1.半抗原2.表型3.病毒入胞4.病毒因子5.超敏反应6.反向末 端重复7.分段基因组8.富集培养9.干扰素 .感受态细胞11.核壳 12.类囊体13.免疫原性14.原养型15.微生物传感器 二、简要回答题(每题5分,共45分) 1.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吗?为什么?

(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4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高等物理化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7分) 1、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0(填 >、<、=、≠)。 2、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体积基本无关。与毛细管半径、接触角、两相密度差有关。 3、三组分体系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为5。,最大自由度为4 f=C+2-Q,三组分,所以C=3,Q为相数,f为自由度 4、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将下降。 5、对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一定≠ 0(填 >、<、=、≠)。 6、A及B二组分组成的凝聚体系能生成三种稳定的化合物,则于常压下在液相开 始冷却的过程中,最多有2种固相同时析出。 7、NH4HS(s)放入真空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达到平衡,则该系统中组分数C= 2 ,相数P=2,自由度F=2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7分, 对的“√”,错的“×”)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2、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3、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4、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5、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6、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7、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关于物质临界状态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在临界状态, 液体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液体与气体无区别 (B)每种气体物质都有一组特定的临界参数 (C)在以p、V为坐标的等温线上, 临界点对应的压力就是临界压力 (D)临界温度越低的物质, 其气体越易液化 2、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D

微生物检验考试题目及答案Word版

临床检验试题—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1)——肝炎病毒 一、概念 1.HBsAg 2.HBcAg 3.HBeAg 二、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和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属于DNA病毒的有;属于缺损病毒的是;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和;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3.HBV的外衣壳由、和蛋白组成,构成HBV的;内衣壳由组成;核心由和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和,猩猩和猿猴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而表示既往感染的抗体是。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即小球形颗粒和以及。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和。 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经4种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 三、单选题 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单股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2.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 HA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 D. HDV,HEV和HAV E. HEV,HAV和HBV 3.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以上均可 4.不符合血清HBsAg(+), 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E.血清有强传染性。 5.关于HAV,错误的是 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 C.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

中科院物理化学甲真题07物化答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物理化学(甲) 一、是非题 1 对的教科书上有因为压力的单位:动量/面积*时间 2 对的 3 错的 4 对的 5 错的 6 对的 7 错的f=2 8 对的9 对的10 对的11错的原因:不一定要具体分析12 对的13 错的14 错的原因: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而只有憎液胶体才全面的表现出胶体的特征15 错的 二、选择题 1 D 2 C 3 D 4 C 5 B 6 B 7 A 8 C 9 B 10 C 11 A 12 B 13 B 14 D 15 B 16 C 17 C 18 A 19 C 20 A 21 B 22 B 23 D 24 B 25 BD 26 CD 27 AE 28 BE 三、计算和简答题 1.在溶液中,每个离子都被电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离子分布不均匀,从而形成离子氛。 离子氛对中心离子的影响主要是弛豫效应和电泳效应,由于这两种效应的存在使得离子的运动速率降低,使得离子摩尔电导率降低,进而影响离子的活度。 2.K(CaF2)=38.6×10(-4)-1.5×10(-4)=37.1×10(-4)S/m Λm∞(CaF2)=2Λm∞(CaCl2)- Λm∞(NaCl)+ Λm∞(NaF) = 0.0196 S.m2/mol C(CaF2)= K(CaF2)/Λm∞(CaF2)=0.1893mol/m3 Ksp=a+.(a-)2=(r+.c+/cθ).( r-.c-/cθ)2=4×(r±)3×(c/ cθ)3

= 0.0068 3. 解:PV=Nrt n(总)=PV/RT=0.00725mol n(H2S始)= n(总) ×0.513=0.0372mol n(CO2始)= n(总) ×(1-0.513)=0.0353mol 管子增加的量为H2O增加的量n(H2O)=0.0019mol H2S(g) + CO2(g) = COS(g) + H2O(g) 开始 0.0372 0.0352 0 0 平衡 (始-0.0019) (始-0.0019) 0.0019 0.0019 K=0.0019×0.0019/(0.0372-0.0019) ×(0.0352-0.009)=0.0031 4.两种解法 (一)COSθ= {-r(s-l)+r(s-g)}/r(l-g)=-1.77+1/0.88=-0.875 θ=151℃>90℃不能润湿 (二)S= r(s-g)- r(s-l)- r(l-g)=1-1.77-0.88<0 不能润湿 5. ρgh= 2r/R r=ρghR/2=2.33×10(-6) N2/m 6. (1)负极氧化 H2(Pθ)+2OH-(a0H-)→2H2O(l)+ 2e- 正极还原H2O(l) + 2e- + HgO(s) →Hg(l) +2OH-(a0H-) 净反应: H2(Pθ) + HgO(s)= Hg(l)+ H2O(l) (1) (2) H2O(l) →H2O(g) (2) (1)+(2)式得H2(Pθ) + HgO(s)= Hg(l)+ H2O(g) (3) △rGmθ(1)=-ZEF=-178.718kJ △rGmθ(3)= △rGmθ(1)+ △rGmθ(2) =-178.718kJ+8.598 kJ=-170.12 kJ

微生物学考博试题答案

2010年中科院微生物考博真题答案 1.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的主要方法,试简述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的原理、优点和 基本操作步骤 (1)G+C含量的测定 (2)核酸分子的杂交:DNA-DNA杂交;DNA-rRNA杂交;核酸探针 (3)16s rRNA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的原理:核糖体rRNA对所有生物的生存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16 S rRNA在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被称为细菌的“分子化石”。在16S rRNA 分子中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此很适于对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种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借鉴恒定区的序列设计引物,将16S rRNA 基因片段扩增出来,测序获得16S rRNA基因序列,再与生物信息数据库(如GenBank)中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同源性分析比较,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该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在分子进化过程中的系统发育关系(亲缘关系),从而达到对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目的。通常认为,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小于97 %,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种,同源性小于93~95 %,可以认为属于不同的属。 优点:(1)rRNA参与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功能是任何生物都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其功能保持不变。 (2)16S rRNA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3)16S rRNA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4)16S 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中,可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基本操作步骤: (1)设计合成引物 (2)PCR扩增16S rRNA片段 (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4)胶回收16S rRNA片段 (5)16S rRNA基因片段通过pMD18-T载体进行克隆 (6)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 (7)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哪几类?各有何功能?按所需碳源和能源的性质来划分,微生物的 营养类型可以分为哪几类?各营养类型举一例说明。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1)碳源:碳源是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碳源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后,成为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同时,绝大多数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生化反应过程中还能为机体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碳源也是能源物质。氮源:氮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氮素来源,这类物质主要用来合成细胞中的含氮物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能源,只有少数自养微生物可以利用铵盐硝酸盐等作为氮源与能源。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无机盐: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其生理功能是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求量很少,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最新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微生物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 、。 4.细菌的形态有、、。 5.常用的消毒剂有、、、、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 8.干热灭菌常用 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 10.细菌细胞由、、、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 3.消毒: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10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药品污染的主要途径空气、原辅料、水、设备与建筑、人员。 2.引起药品腐败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及热原等。 3.常用的灭菌法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滤过灭菌法、辐射灭菌法。 4.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5.常用的消毒剂有乙醇、甲醛、苯扎溴铵、过氧乙酸、碘酒等。 6.细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霉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5~28℃; 大肠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6±1 ℃。 7.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病毒。 8.干热灭菌常用160℃-170℃2小时。 9.用乙醇进行消毒时,最佳浓度是70%-75%。 10.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组成。 二、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2.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可能会使其失去有效性。(√) 3.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保证所生产药品不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4.热致死点越高,说明微生物对温度的抗性越强。(√) 5.食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6.病毒形体微小,必须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形态。(×) 7.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8.高压蒸汽灭菌可以最为有效地除去物品内外的微生物.(√) 9.霉菌不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10分) 1.微生物:一般地说是指一群形态上、结构上都很简单的生物体。它们是一群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因为人类肉眼无法觉察或辨清,故称之微生物。 2.灭菌: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品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繁殖体和芽孢。 3.消毒: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但杀不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 四、简答题(共20分) 1.微生物按结构划分的种类及微生物特点。(10分) 微生物按种类划分: (1)非细胞型微生物:即生命现象不以细胞的形式表现。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虽有细胞结构,但仅有原始核。如细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如霉菌、酵母菌。 微生物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2)数量多、分布广。(3)新陈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 (4)变异快、适应性强。(5)代谢强,转化快。 2.紫外线辐射和60Co灭菌的特点。 紫外线辐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正常的包装物质,即使是一层纸、塑料薄膜等。主要用于空气灭菌、物体表面灭菌。 60Co灭菌穿透力强,可穿透数厘米厚的铅。辐射能量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蛋白质分子,伤害细胞导致死亡。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51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古菌 2.特异性拮抗 3.脂多糖 4.噬菌斑 5.补体系统 6.类病毒 7.生长因子 8.连续发酵 9.灭菌与消毒 10.异核体 二、选择题(每题三分,共30分;今年变化最大部分) 1.细菌核糖体RNA包括16S和()两种 A.18S B.23S C.28S D.30S 2.生物固氮过程最终是将耽转为()

A.氨 B.亚硝酸盐 C.硝酸盐 D.尿素 3.细菌分类系统中正式的最低等级分类单位是()A.种 B.变型 C.亚种 D.株系 4.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主要功能()A.抑制宿主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子代核酸所需的DNA多聚酶 C.抑制宿主核酸的合成 D.构成子代病毒的结构蛋白 5.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病毒 B.增殖感染 C.机体 D.环境条件

6.下列不属于新型疫苗的是() A.减毒疫苗 B.合成疫苗 C.亚单位疫苗 D.核酸疫苗 7.以下哪个色素不参与微生物的光合作用()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 C.藻胆素 D.花青素 8.一下那种手段经常用于转录组的研究()A.质谱 B.二维电泳 C.RNA 测序 D.液相色谱 9.以下属于有性孢子的是() A.游动孢子 B.担孢子

C.分生孢子 D.厚垣孢子 10.以下哪种细菌以菌丝生长() A.细菌 B.粘菌 C.放线菌 D.立克次氏体 三、填空题(20分) 注:共十题有几题为一空,每题2分,多数题是一题两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变化较大,题量加至5题) 1.简述科赫法则的内容及其在微生物学中的意义。 2.什么是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分别有什么特点? 3.简述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并说明各自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有哪四种?简要描述其特点。 5.简述间隙灭菌的概念,方法及原理。 五、实验设计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埃博拉病毒是单股负链,有囊膜,列举两种检测人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中科院2009年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中科院2009年物理化学试题 注:本资料,由小蚂蚁化学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ac7642364.html,)制作,仅供社区会员内部交流。由图片版逐一录入,原图清晰度较差,难以辨认,本文档出错在所难免,极少部分与原文表达方式略不同,忘谅解。 2009年7月13日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某气体状态方程为p=f(V)T,f(V)只是体积的函数,恒温下该气 体的熵随体积V的增加而增加。 2. 在恒温恒压下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ΔH>0, Δ>0的过程不 一定能自发进行。 3. 已知X 和Y可构成固溶体。在X中,若加入Y则系统熔点升 高,则Y在固溶体中的含量比液相中的含量低 4. 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在指定溶液的种类和数量后,其性质仅决 定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5. 在非理想液态混合物中,正规混合物的非理想性是完全由混合 热效应引起的。 6. 多孔硅胶据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能,这表明自由水分子的化学势 比干硅胶表面水分子的化学势低。 7. 在一定温度下,分子的平动,振动,转动的能级间隔顺序为,

振动>转动>平动。 8. 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组成电池的个相同的各个界面上所产生 的电势能的代数和。 9. 工业上用电解食盐水制造NaOH的反应为:2NaCl+2H2O→ 2NaOH+H2(g)+Cl(g),阴极反应为:2NaCl-2e→2Na+ +Cl2 (g) 10. 碰撞理论中的Ec与阿伦活化能Ea在数值上必须相等,碰撞 才是有效的。 11. 假设晶体上的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则可把该气 体系统视为定域的独立子体系。 12. 在统热中,零点能(基态分子的能量)的选择可影响吉布斯 函数G的值 13. 绝大多数的液态物质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趋于最大值 14. 反应级数只能是0或正整数 15. 正常人体中,血液的糖分远高于尿中的糖分,是由于肾的渗 透功能阻止血液中的糖分进入尿液。 二.选择题(1-24 单选,每个2分,25-28多选,每个3分) 1. 在同一温度下,某气体无知的Cpm与Cvm的关系为 A CpmCvm C Cpm=Cvm D 无法比较 2. 基尔霍夫定律,T1下的ΔH1,计算T2下的ΔH2

中科院微生物生态学复习题

微生物生态学 1、重要人物及贡献: A. 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 【寂静的春天】,在国外,有人认为“生态学时代”的出现开始于该书的出版。 B. 恩斯特·海克尔: 德国人,第一次提出生态学概念。 C. 列文虎克:改进了显微镜以及,首次观测到了微生物个体,建立了微生物学。 D.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及倡导疾病细菌学说(胚种学说)和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为第一个创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学家,他和费迪南德·科恩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 E.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发现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提出“科赫原则”。 F. Robert Hungate:发明了厌氧培养基,并从牛胃中成功培养出厌氧微生物。 G. 马丁努斯·拜耶林克: 病毒学的开创者,发现了氮气转化为植物所能够吸收的铵离子的过程──固氮作用,认识到细菌能够以硫酸盐代替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H. 维诺格拉斯基(Sergei Winogradsky):确定了它利用无机物H 2 S作为能源、以CO2作为碳源。他首次提出了自养生物的概念及其与自然循环的关系。成功分离出固氮菌。描述了微生物的H2、So 和Fe2+的氧化发展了富集培养技术。 I. Carl Woese:16S指出16S的特殊性,建立生命三域假说。 J. 佐贝尔(Zobell C E):明确海洋微生物这一特殊群体的普遍意义;基本确立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方法(Zobell 2216E);认识并加深钻研海洋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的关系;开创和发展海洋微生物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研究;关注海洋微生物的经济重要性。 2、未培养微生物:是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包括生理/生态功能未知,没有相应培养技术,可能代表一大类微生物。以及生理/生态功能已知,具有培养技术,但尚未获得培养,目前分离报道的多数菌种属于此类。 3、MPN: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虽不占优势,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菌落原位杂交(colony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将细菌菌落从一主平板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将滤膜上的菌落细胞裂解以释放出DNA,将DNA烘干固定于膜上与32P或荧光标记的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或激发荧光以检测菌落杂交信号、并与主平板上的菌落对位。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异性结合,形成可被检测的杂交双链核酸。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使用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微生物自然群体的16S rRNA 基因,产生长度相同但序列有异的DNA片段的混合物,然后用DGGE分离产物混合物。DGGE 胶是在6%聚丙烯酰胺胶中添加线性梯度的变性剂,变性剂的浓度由上到下,从低到高成线性梯度。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PCR,QC-PCR: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已知量的竞争性模板作为内标,与未知浓度的目标模板一起进行PCR扩增。通过二者产物的比值反映初始目

考试试题-微生物检验

考试试题—微生物检验 考试日期: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抽样量一般应为检验用量的 3 倍,抽样时如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抽选有疑问的样品。 2、样品在检验前应保存在干燥处,并存放在有“待检验”标识的区域,待检样品严禁开启,以防样品检验前受到污染。 3、菌检室在检验前打开紫外灯消毒 30 分钟。 4、检验时,细菌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酵母菌用 YPD琼脂培养基,霉菌用虎红琼脂培养基。 5、供试液分别稀释成 1:10,1:100,1:1000 等比例,用吸管吸取每一稀释级的供试液 1 ml,注入 2 个平皿中。 6、细菌培养是在 30-35 ℃下培养 48±2 小时。 7、菌检试验完成后,检验员应及时填写《菌检报告》,一式二份,送市场部一份,技术质管部一份。 8、霉菌、酵母菌培养是在 25-28 ℃下培养,药品培养 72±2 小时, 食品培养五天。 9、接到市场部的《菌检申请单》后,检验员按《菌检作业指南》进行 试验,并填写《菌检记录》。 10、消毒后,培养基须放在 45 ℃的水沐浴锅内恒温。 11、菌落计数,一般在平板背面用肉眼直接点数,必要时用放大镜,以防遗漏。 12、平板上有片状或斑样菌落蔓延生长以及平板受到污染时,该平板计数无 效。 13、同一稀释级的菌落数为2个平板的平均数,若2个平板菌落数相差在 1 倍以上时,该稀释级不宜采用。但2个平板菌落数均在 15 个以下时除外。 14、供试品一般按批号抽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 15、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应在 1 小时内注皿操作完毕。 16、若只有一个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在计数范围内,将该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

13年中科院851微生物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培养物和纯培养 2.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5.同化硝酸盐还原与异化硝酸盐还原 6.接合作用 7.光复活 8.条件致死突变 9.单克隆抗体与杂交瘤 10.CD4+T细胞和CD8+T细胞 二、匹配题 (一) 1.链霉菌a.古菌 2.根瘤菌b.放线菌 3.甲烷球菌c.酵母菌 4.白色念珠菌d.生产丁醇 5.接合芽孢菌e.革兰氏阴性菌 (二) 1.细胞壁有磷壁酸a.衣原体 2.细胞壁有脂多糖b.金黄色葡萄球菌 3.有叶绿素c.大肠杆菌 4.细胞壁有几丁质d.构巢曲霉 5.无细胞壁e.小球藻 (三) 1.EMP途径a.能量代谢 2.弗兰克氏菌b.厌氧消化 3.蓝细菌c.糖酵解 4.光合磷酸化d.自生固氮 5.甲烷生产e.共生固氮 (四) 1.HIV a.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2.冠状病毒b.人库鲁病、疯牛病 3.HBV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4.朊病毒d.慢性肝炎 5.HCV 三、填空题(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填入答案的个数,无数字为1个空) 1.微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一般要求温度达到()摄氏度,时间持续20分钟 2.判断细菌鞭毛有无可通过(4)等方法

3.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这道题有点长没抄下来,只记了考点,考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 4.自然条件下,外源DNA进入细胞的方式(3) 5.酵母菌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3);真菌有性孢子有(3) 6.氨基酸饥饿时,细菌会采取一种应急反应以求生存,实施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和(),产生这两种物质的诱导物是() 7.硫酸铵和碳酸钙是亚硝化培养基中重要的成分,硫酸铵的功用是作为(2)和硫源,碳酸钙的功用是作为(2) 8.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员(),()和生物演化的先锋物种(这道题出的。。感觉好欢乐) 9.微生物在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包括(4)和异硫化还原作用 10.待测样品中所含病毒的数量,通常以单位体积病毒悬液所含的感染单位数目表示(如IU/ml),称作病毒的()或()。()是最先建立的测定噬菌体感染性的方法 11.病毒的复制周期根据发生顺序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5) 四、简答题 1.基因在缺乏乳糖的培养基中不表达,而在含有乳糖的培养基中表达,请简述其机制 2.简述细菌和古菌在细胞结构、转录和翻译元件上的主要差异 3.简述动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三种方式 五、实验设计题 1.某地向日葵因染病而大幅减产,请你应用微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实验,确定其病原菌 2.研究人员从细胞中分离鉴定某一种重要蛋白,现欲进一步分析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请设计实验

2017年中科院物理化学(乙)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 本《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气体的PVT关系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气体混合物 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恒容热、恒压热、焓 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 7、相变化过程 8、溶解焓及混合焓 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10、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11、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 12、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卡诺循环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熵、熵增原理 4、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6、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7、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8、热力学基本方程 9、克拉佩龙方程 10、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偏摩尔量 2、化学势 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5、理想液态混合物 6、理想稀溶液 7、稀溶液的依数性 8、逸度与逸度因子 9、活度及活度因子 (五)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2017年中科院微生物学考研参考书

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微生物学定义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 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二)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 (三)真核微生物 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 (四)病毒和亚病毒 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3.病毒的宿主范围 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5.病毒的复制 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 1.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 2.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 3.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4.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5.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6.次生代谢 7.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8.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 (六)微生物生态学 1.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 2.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 3.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5.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七)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1.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质粒及转座因子 3.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4.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5.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6.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 7.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8.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八)传染与免疫 1.传染的概念 2.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 4.免疫学的实际意义 (九)实验设计 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2.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 3.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