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教师版)

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教师版)

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教师版)
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教师版)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0分)

1.(2011年4月安徽百校论坛21题)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答案】C

【点拨】本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柱的外交方针。

【结束】

2.(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A

【点拨】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结束】

3.(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1题)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

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答案】C

【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掌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A。会议母的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B。会议的影响在于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排除D。会议最终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朝鲜问题并未达成一致协议。所以正确答案为C.

【结束】

4.(2011年2月温州一模19题)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

②万隆会议召开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了五十年代各项重要活动和事件的时间。根据所学,时间分别是1953年、1955年、1954年6月、1954年9月。本题选B项。

【结束】

5.(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7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点拨】①是另起炉灶的含义,材料中的“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表明我们愿意和包括帝国主义在内的国家建交,由此可知选择D项。

【结束】

6.(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12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答案】B

【点拨】苏联变脸快应是指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封锁严,说明中美关系是敌对关系;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则是反应国内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特征应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结束】

7.(2011年3月长望浏宁四县调研31题)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文中的“礼物”是()

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答案】B

【点拨】A是1949年,C不是“过年礼物”,D是1953年,

【结束】

8.(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17题)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引文分析,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外交国地位、利益平等,符合题干要求,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一直奉行的政策。A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项中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和平的目的。D项多边外交政策是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多边外交政策中是基本体现。

【结束】

9.(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0题)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

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54年后体现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的应该是指;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使亚非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坦诚相见,团结合作;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中国国家内部关系而非世界各国故应排除;苏联是和我们一样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结束】

10.(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12题)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答案】D

【点拨】从材料中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例的不断下降趋势以及时间范围,可以判断此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的恶化,选择D项。

【结束】

1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55年亚非会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该是在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

同存异”的方针,其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就是亚非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这是亚非各国能够实现团结合作的共同基础。C正确。

【结束】

12.(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8题)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苏关系解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点拨】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均是与周恩来直接或间接相关,而中苏关系解冻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周恩来此时已经与世长辞了。不符合题意,排除④

【结束】

13.(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8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50年代中期我国参加国际会议有两次: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分析材料中“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等信息,可以确定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有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结束】

14.(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5题)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答案】A

【点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结束】

15.(2011年3月台州市调研14题)“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中“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分析,说明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结束】

16.(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2题)法新社首尔2010年8月5日电:中国是朝鲜最亲密的盟友兼贸易伙伴,而且一直拒绝在“天安舰”沉没问题上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平壤。

北京对美韩军演表示了关注。原本演习要在将中国与朝鲜半岛分开的黄海举行,但在北京会议抗议后,演习移到了日本海举行。这表明中国()

A.实行政治结盟外交政策B.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能左右地区局势发展

【答案】C

【点拨】AD两项说法本身错误,较容易排除,结合材料可分析到应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

策的体现,选C项,B项与材料不相符。

【结束】

17.(2011年5月宣城市三调15题)胡锦涛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赢各种挑战。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第五,倡导互利共盈,深化区域合作。下列最能符合上述建议的应是

①万隆会议②1961年柏林墙事件③“新经济”的出现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点拨】根据所学,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事件是两大阵营对抗的结果,是冷战的反映。与材料中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完全相反。其他三项反映了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等特点。

【结束】

18.(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6题)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B

【点拨】1953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本题选B项。A项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签订“日内瓦公约”,与材料无关;C项1955年中国参加在印尼举行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材料无关;D项1961年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不结盟运动,中国并未参加,与本题无关。

【结束】

19.(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5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

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C

【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D项与1949年建交高峰时期的史实不符。

【结束】

20.(2011年4月赣州十一县联考29题)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A.求同存异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睦邻友好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答案】A

【点拨】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国家,而1979年邓小平访美,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重要过程,两国也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因此,两幅图片都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A项正确,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要仔细分析排除。

【结束】

21.(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9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领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点拨】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知选择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于印度、缅甸会谈时提出的。

【结束】

22.(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8题)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我国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等可以分析到指导思想是“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本题选A项。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C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D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结束】

23.(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2题)1989年,中国与前苏联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睦邻友好 D.反对霸权主义

【答案】C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根据新时期中国外交原则是封信睦邻友好的原则。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结束】

24.(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20题)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答案】B

【点拨】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是敌人,回来时是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求同存异,选择B项。

【结束】

25.(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17题)图是见证中苏友谊的一幅照片。照片中的历史性会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中苏正式建交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结成抗美援朝同盟

D.中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点拨】

【结束】

26.(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7题)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答案】D

【点拨】根据所学,1950 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

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国家关系上的同盟变成了互相拆台和攻讦,贸易急剧下降,军事摩擦不断,1969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苏联解体后,世界处于错综复杂的变革,在霸权和反霸权的格局下,中国和俄罗斯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关系,让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上重量级的大国走到了一起,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结束】

27.(2011年1月南京模拟9题)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

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答案】A

【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因为美、英、法没有参加万隆会议和不结盟会议,从而排除B和C。至于联合国大会,中国在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刘少奇在1969年就已经蒙冤去世,因此D项也无可能。只有1953年的日内瓦会议才有可能发生题干中所述情形。

【结束】

28.(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关系,可根据所学知识,排除各错误项。日内瓦会议时间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本题各选项中A项排除,中苏关系当时并未恶化(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B项排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一直为台湾国民党政权控制,1971年才恢复合法席位;C项排除,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联系材料毛泽东所述,“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应选D项。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

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

【结束】

29.(2011年1月中山市高三统考11题)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选自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A项提出于1974年,与材料无关,可直接排除。美苏两国1960年前后处于争霸时期,两国间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项亦可排除。D项说法错误。B项由于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不得不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本题选B项。

【结束】

30.(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1题)如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

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点拨】从图片中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引起三次外交高潮的时间分别是中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新时期的多边外交。本题选A项。

【结束】

31.(2011年5月浙江百校联盟15题)“大量的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唱苏联歌曲、读苏联小说、看苏联电影成为当时国人的时尚。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向苏俄学习的热情高涨

②受当时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③体现了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深刻影响

④受当时美苏冷战形势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答案】D

【点拨】由“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极其密切,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深刻,该现象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方针,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②③④表述正确。①与题目中的时代特征不符合。因此选D。

【结束】

32.(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8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美关系紧张是1949年10月1日我们建国后美国就不承认新中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3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

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

【答案】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点拨】第一问从关键句“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以看出王夫之的观点是: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事事而制之。”可以看出顾炎武的观点是: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知道: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第二问,从图片显示的信息不难看出英国对中国的丑化,认为中国愚昧无知,任人欺负。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就和外国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有关。第三问,材料四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表现出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从经济上讲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政治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造成的。第四问,“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现为“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的环境注意分国外和国内环境作答。国内从经济政治方面作答,国际从冷战局面和美苏对中国的态度政策作答,中国采用一边倒的政策是明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使新中国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一边倒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三条原则形成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1)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郡县制的积极作用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问作用可以从中央集权: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

的垂直管理;政治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影响后世:其制为历朝所沿用加以概括。

(2)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英国对中国的看法及成因和辛亥革命爆发的外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看法可以归纳为: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第二问成因:可以从主观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客观原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第三问:外部原因即民族矛盾: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加以概括。

(3)此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不足在于对外妥协: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根本上在于中国国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加以归纳概括。(4)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一边倒”方针的表现及其实施的背景和重大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五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表现可以直接归纳: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二问国内外环境可以从:自身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国际形势: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两方面归纳即可。第三问意义:革命性: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维护国家主权: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开创外交新局面: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加以概括。

【结束】

34.(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29题)(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4分)材料二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5分)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答案】

(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2分)作用: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2分)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分)(3)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分,任意两点即可)

(4)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2分)

【点拨】

【点拨】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政策,较常见。第1问新中国成立初,实行一边倒,主要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两方面回答。作用有: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第2问材料二70年代我国外交战线出现的变化有外交获得重大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出现外交突破的原因根据所学有: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第3问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根据材料三可以了解到有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4问综合上述,回答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从各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可以想到坚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从一直贯彻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可以想到我们也坚持外交原则的坚定性。

【结束】

35.(2011年1月芜湖市质检35题)(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

问题:

(1)据材料一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请概括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如何吸收外来先进文明,实现理论创新的。(12分)

(3)请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制订本国的外交政策?(6分)

【答案】

(1)古代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文明的延续;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

古代希腊:建立起民主政治。极大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雅典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4分)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分)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4分)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4分)

(4)评价:文明是多样性的,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2分)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有悖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必定会遭到抵制。(4分)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拨】

【结束】

36.(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35题)(12分)2006年4月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了以“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为题的重要演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世纪至18世纪初,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他们发展了朱熹的“人治中有法治”的思想,提出了“人类历史也和自然界一样,为自己固有的‘法’所支配。支配一切民族的一般的‘法’就是人类理性”“政治、法律制度要从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等。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

——克吕耶斯《论十七、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霍尔巴赫《社会体系》(1)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原因。(4分)

(2)启蒙思想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请就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4分)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于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胡锦涛(3)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4分)

【答案】

(1)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步。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儒家的仁政与法治结合的观念,倡导改造旧的社会体制建立理性王国。(4分)

(2)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从而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夭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

以社会契约论为武器,要求北美殖民地反英而独立。(4分)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4分)

【点拨】

(1)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儒家思想对于法国大革命中的启蒙思想的形成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步。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儒家的仁政与法治结合的观念,倡导改造旧的社会体制建立理性王国。(2)此题考查的是对美国《独立宣言》所体现的启蒙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从而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夭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以社会契约论为武器,要求北美殖民地反英而独立。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重大成就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结束】

猎狗追兔问题题库教师版

猎狗追兔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讲学习要学生学会对行程问题中单位进行统一; 2.追及问题在分数应用题的理解与应用; 3.能够理解比例及相关知识的初步引入; 4.解题中追及问题公式、比例(或份数)等知识点的结合; 5.统一及转化思想的应用。 知识精讲 一、猎狗追兔的出题背景 猎狗追兔是奥数中行程问题的一种,它与一般的行程问题有着某种相通性。 解题关键:行程单位要统一是猎狗追兔的解题关键。 通常我们遇到的题给的都是通用单位,如米、公里等等,这类题中会涉及狗步与兔步两个不同的单位,关键就在于将这两者统一,作行程问题最好能够脱离题海,要多注意总结,体会思想方法!很多看似无关的题目,实质思想是相通的!

二、猎狗追兔问题 问题叙述:兔子动作快、步子小;猎狗动作慢、步子大。通常我们遇到的行程问题给的路程都是通用单位:米或千米等,但这类题中狗步与兔步是不一样的单位,解题关键在于统一单位,然后利用追及问题公式“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求解。单位的统一:在猎狗追兔的问题中,狗步与兔步之间在距离上有一定关系。 例如:相同路程内,猎狗跑四步(狗步)=兔子跑七步(兔步),据此可以求出狗步与兔步的比, 相同时间内(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兔子跑3步(兔步),猎狗跑2步(狗步) 进而可以求出兔子与猎狗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分别跑多少兔步(或狗步) 关键:具体是统一为狗步或兔步,要视路程差的单位而定,若路程差的单位为狗步则速度要统一为狗步,反之统一为兔步。若路程差为米或千米,则统一成狗步或兔步都行。 【例 1】猎狗前面26步远有一只野兔,猎狗追之. 兔跑8步的时间狗跑5步,兔跑9步的距离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多少步后被猎狗抓获此时猎狗 跑了多少步 【解析】方法一:“猎狗前面26步……”显然指的是猎狗的26步。因为题目中出现“兔跑8步的时间……”和“兔跑9步的距离……”,8与9的最小公倍数是72,所以可以统一在“兔跑72步”这个情况下考虑.兔跑72步的时间狗跑45步,兔跑72步的距离等于狗跑32步距离,所以在兔跑72步的时

六年级 分数脱式运算专题训练二 100题

六年级分数脱式运算专题训练二(1-100) (1)3- 7 12 - 5 12 (2)14- 5 4 ÷ 10 9 (3)5 7 × 3 8 + 5 8 × 5 7 (4) 3 4 ÷6- 1 6 × 1 4 (5)4.6×13 8+8.4÷ 8 11 -1 3 8 ×5 (6) 8 15 × 5 16 + 5 27 ÷ 10 9 (7)4÷12 3+6× 3 5 (8)18 3 5 × 19 20 +2 2 5 × 19 20 - 19 20 (9)2 2 25 ×80× 8 13 ×1.25 (10)18×( 4 9 + 5 6 ) (11)2 3 ×7+ 2 3 ×5 (12) 5 8 × 11 10 + 3 8 ÷ 10 11

(13)(5 7 × 4 7 + 4 7 )÷ 4 7 (14) 8 5 × 4 3 + 4 1 × 8 5 (15)15.6-22 7 -4 5 7 (16) 1 5 ÷[( 2 3 + 1 5 )× 1 13 ] (17)14×21 4+14×3 3 4 (18) 3 4 ÷ 6 11 + 3 17 + 5 8 (19)8 9 × 7 15 + 8 15 ÷ 9 8 + 8 9 (20)3- 5 9 × 7 20 - 11 36 (21)7 6 - 7 15 - 8 15 (22)4 5 7 -3 1 3 +1 2 7 -2 2 3 (23)5 7 × 4 3 + 2 7 × 4 3 (24) 14 9 ÷75﹪- 5 9 ÷ 3 4

(25)(38 +56 -712 )×24 (26)(125+167 )×48 (27)(16-112)×24-4 5 (28)14 ÷52 ×(14 +1 6 ) (29)435 -114 -1.75+0.4 (30)57×38+58×5 7 (31)815×516+527÷10 9 (32)(13 -15 )×45 (33)2-[16 +(34 -712 )] (34)18×(49+5 6) (35)23×7+2 3×5 (36)(56 -13 )×(58 ÷14 )

小学奥数 6-2-4 经济问题(一).教师版

1. 分析找出试题中经济问题的关键量。 2. 建立条件之间的联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3. 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4. 利用分数应该题的方法进行解题 一、经济问题主要相关公式: =+售价成本利润,100%100%-=?=?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 成本成本; 1=?+售价成本(利润率),1=+售价 成本利润率 其它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本金:储蓄的金额;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 二、经济问题的一般题型 (1)直接与利润相关的问题: 直接与利润相关的问题,无非是找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差价。 (2)与利润无直接联系,但是涉及价格变动的问题: 涉及价格变动,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利润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转化成(1)的情况。 三、解题主要方法 1.抓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成本是不变量) ; 2.列方程解应用题. 摸块一,物品的出售问题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经济问题(一)

(一)单纯的经济问题 【例 1】 某商店从阳光皮具厂以每个80元的价格购进了60个皮箱,这些皮箱共卖了6300元。这个商 店从这60个皮箱上共获得多少利润?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6300-60×80=1500(元) 【答案】1500 【例 2】 某商品价格因市场变化而降价,当初按盈利27%定价,卖出时如果比原价便宜4元,则仍可赚 钱25%,求原价是多少元?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根据量率对应得到成本为:()427%25%200÷-=,当初利润为:20027%54?=(元)所以 原价为:20054254+=(元) 【答案】254 【例 3】 王老板以2元/个的成本买入菠萝若干个,按照定价卖出了全部菠萝的4 5后,被迫降价为:5个 菠萝只卖2元,直至卖完剩下的菠萝,最后一算,发现居然不亏也不赚,那么王老板一开始卖出菠萝的定价为 元/个.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降价后5个菠萝卖2元,相当于每个菠萝卖0.4元,则降价后每个菠萝亏20.4 1.6-=元,由于最 后不亏也不赚,所以开始按定价卖出的菠萝赚得的与降价后亏损的相等,而开始按定价卖出的菠萝的量为降价后卖出的菠萝的4倍,所以按定价卖出的菠萝每个菠萝赚:1.640.4÷=元,开始的定价为:20.4 2.4+=元. 【答案】2.4 【例 4】 昨天和今天,学校食堂买了同样多的蔬菜和肉,昨天付了250元,今天付了280元,原因如图 所示,那么,今天蔬菜付了 元。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六年级,二试 【解析】 采用假设法。如果都涨价10%,那么应该多付25010%25?=元,所以今天肉的总价为 (3025)(20%10%)50-÷-=元,那么蔬菜的总价为25050200-=元。 【答案】200元 【例 5】 奶糖每千克24元,水果糖每千克18元。买两种糖果花了同样多的钱,但水果糖比奶糖多4千 克。水果糖 千克,奶糖 千克。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走美杯,四年级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检测试题:专题5计算题

专题五计算题 第1课时力学计算题 一、密度 1.每节油罐车的容积为50 m3,从油罐中取出20 cm3的油,质量为17 g,则一满罐的油的质量是多少吨? 二、速度 2.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 km,一辆小车以74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压强 3.如图X5-1-1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重为30 N,其底面积为1 200 cm2 .鱼缸内装有0.2 m深的水,水的质量是27 kg,g取10 N/kg,计算: (1)鱼缸内所装水的重力; (2)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3)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图X5-1-1 4.(2012年兰州)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研制潜水器,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7月下水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其设计的下潜深度达7 000

m .2011年7月已完成5 000 m 级深海潜海和科学探测.若“蛟龙号”潜水器下潜至5 000 m ,求: (1)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大约是多少?(ρ海水=1.03×103 kg/m 3,取g =10 N/kg) (2)若观察窗的面积为300 cm 2,则海水对观察窗的压力大约是多少? 四、浮力 5.(2011年郴州)有一木板漂浮在水面上,已知木板重1 800 N ,体积为0.3 m 3.g 取10 N/kg ,求: (1)木板的密度; (2)木板所受的浮力; (3)有一个人重700 N ,通过计算说明他能否安全地躺在木板上? 6.(2011年兰州)在水中放入质量为3 kg 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35 的体积浸入水中.求: (1)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2)木块的体积. 五、机械效率 7.如图X5-1-2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240 N 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0 N ,物体在5 s 内匀速上升1 m .求: (1)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功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中考复习训练专题二 计算求解题 附答案

专题二 计算求解题(必考) 类型一 简便运算 1. (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如图,是小明完成的一道作业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 第1题图 (1)计算: ① 42020×(-0.25)2020; ②(125)11×(-56)13×(12 )12. (2)若2×4n ×16n =219,直接写出n 的值. 2. 嘉琪研究了“十位数字相加等于10,个位数字相等”的两位数乘法的口算技巧:如34×74=2516.结果中的前两位数是用3×7+4得25,后两位数是用4×4=16,经过直接组合就可以得到正确结果2516. (1)请用上述方法直接计算45×65=________;56×56=________; (2)请用合适的数学知识解释上述方法的合理性.

类型二 计算过程纠错 1. 小杨对算式“(-24)×(18-13+14)+4÷(12-13 )”进行计算时的过程如下: 解:原式=(-24)×18+(-24)×(-13)+(-24)×14+4÷(12-13 )……① =-3+8-6+4×(2-3)……② =-1-4……③ =-5④ 根据小杨的计算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杨在进行第①步时,运用了__________律; (2)他在计算中出现了错误,其中你认为第________步出错了(只填写序号); (3)请你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2. (2020石家庄模拟)已知多项式A =(x +2)2+x (1-x )-9. (1)化简多项式A 时,小明的结果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请你检查小明同学的解题过程,在标出①②③④的几项中出现错误的是________,并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2)小亮说:“只要给出x 2-2x +1的合理的值,即可求出多项式A 的值.”小明给出x 2-2x +1的值为4,请你求出此时A 的值. 第2题图

2019年经济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19年经济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是 2.恩格尔曲线从( b)导出 A、价格——消费曲线 B、收入——消费曲线 C、需求曲线 D、无差异曲线 3.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D 。 A、MI=流通中现金 B、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4.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B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5.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6.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7.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8.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9.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10.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a ) A、 FOB计价 B 、CIF计价 C、 CFR计价 D、 EXW计价 11.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12.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13.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d )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4.有效竞争理论是由( a)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15.产业组织是指(a )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题练习题

计算题专题 一、竖式计算。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38×0.23 (2) 5.79×3.6 (3)4.6×0.25 (4)6÷24 (5)52.95÷75 (6)3.01÷7 (7)4.95÷11 (8)84.01÷31(用乘法验算)(9)0.646÷19 (10)4.7×0.59 2、(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11)3÷1.2 (12)2.7÷0.36 (13)88.4÷1.7 (14)7.525÷0.38 (15)4÷15 (16)91.2÷0.57 (17) 84.84÷1.2 (18)5.63÷6.1 (19)56÷77 (20)1.47÷4.2 (21)19.19÷0.95 (22)56.29÷6.1 (23)23÷33 (24)7.41÷0.57 (25) 21÷240 (26)9.68÷16 (27) 3.85÷0.76 (28)53.3÷4.7 (29)56.29÷6.1 (30)28.74÷31 3、得数用循环小数表示。 (31)0.2÷0.06 (32)13÷11 (33) 30.1÷33 (34) 17÷15 (35)7.8÷2.2 (36)5.52÷9 (37)67.8÷11 (38)8÷7 二、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39)2.5×3.6×0.9 (40)12.5×0.3×8.8 (41)1.25×(100-8) (42)42÷(5.25÷0.25) (43)0.4+12.6÷0.28×0.2 (44) 8.4-8.4×1.5÷1.8 (45)12.5×4.5+4.5×12.5+12.5 (46) 1.2×98 (47)2.4×1.25×0.3 (48) (20-0.8×9) × 5.7 (49)0.8×13-3.12+5.28 (50) 118-(11.4-12.5×0.8)

火车问题_题库教师版

火车问题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解决基本的火车过桥问题. 2、掌握人和火车、火车与火车的相遇追及问题与火车过桥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火车与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知识精讲 火车过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二)、相遇、追及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三)、火车过桥问题 1、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度、但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过的时间; 2、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火车速度×通过时间; 2、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度, (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过的时间; (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的时间; (3)火车+坐在火车上的人:火车与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迎面错过的时间(追及的时间); 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速度, (1)错车问题: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模块一、火车过桥(隧道、树)问题 【例 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60米每秒的速度前进,它通过一座220米长的大桥用时多少?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经济学基础》试卷( A卷)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统分人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得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中,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C )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B )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C ) A、面粉

【最新】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题五 简便运算综合练习.docx

简便运算综合练习 【知识讲解】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把比较复杂的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c +b)×a =ab+ac 除法分配律:(a+b)÷c=a÷c + 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52+83+48=83+(52+48),这里运用了加法()。 A.交换律 B.结合律 C.交换律和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A.67+49=49+67 B.45+27+73=45+(27+73) C.42+81+58=42+58+81 3.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9×(3+4),正确结果是()。 A.(9+3)×4 B.9×3+9×4 C.27+4 4.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A.(125+90)×8 B.52×25×4 C.(258+45)+55 5.下面用乘法分配律错误的是()。 A.102×56=(100+2)×56=100×56+2×56=5600+112=5712 B.41×61+39×41=41×(61+39)=41×100=4100 C.35×28+65×72=(35+65)×(28+72)=100×100=10000 6.492×5×2=492×(5×2)计算时运用了乘法()。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2019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最新完整版)45825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 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

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专题(2)——计算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专题(二)——计算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推动重100 N的玩具车在水平桌面上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桌面阻力是20 N,则水平推力的大小为( ) A.10N B.20N C.80N D.120N 2.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某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 ) A.4×102m3 B.4×10-1m3 C.4×10-2m3 D.4×10-3 m3 3.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大约是(标准大气压下p空气=1.29 3)( ) A.300 B.300g C.300 D.300 t 4.如图所示,木块A重5N,木块B重9N,木块A上表面面积为0.1 2,木块B底面积为0.3 2,那么木块B对木块A的压力和压强各为( ) A.14 N,1.4×104 B.9 N,3×103 C.14 N,3×103 D.9 N,9×10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5.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与实心的铝球的体积之比为;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铝球的质量之比为 (p铜=8.9 g3,p铝=2.7 g3) 6.甲、乙两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之比是5: 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若甲截去3 5,乙截去5 7 ,则甲、乙两物体 剩下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7.如图所示,一块蛋糕对水平盘的压强为p,将它竖直对半切开取走半块, 剩下的蛋糕对盘的压强是,如水平切开一半,则剩下的蛋糕对 盘的压强是. 8.把体积为2.0×10-3m3的铜球全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溢出的水

重,铜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g取10 ) 9.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 g,体积为1.8×10-4 m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松手后苹果将(上浮/悬浮/下沉).(g 取10 ) 三、解答题(共72分) 10.(10分)一个体积是40 cm3的铁球,质量是156 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请用三种解法解答.(p铁=7.8×1033) 11.(10分)南极洲是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2019年11月11日~2019年4月1日,我国完成了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如图所示是2019年2月底我国科考队员在薄冰上卸载卡特比勒车时的情景,车质量为2.5×104kg,履带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2.5 m2. (g 取10 ) (1)为移动此车,在冰面上铺木板是为了什么? (2)此车对木板的压强为多少? 12.(8分)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3 m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量程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5,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多少牛? 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弹簧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什么?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经济学基础》试卷( A卷)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统分人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得分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号填在题后的括符内) 1、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企业或者家庭的财富有限,不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3、2、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宏观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4、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00元的的冲锋枪一支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D、以上都不是 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E、不一定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市场经济中,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C ) A、宣传多走路、少坐汽车有益于身体健康 B、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 C、提高汽油的价格 D、提高汽车的价格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但政府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就必须:( B ) A、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给农民补贴 9、比较下列四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C ) A、面粉 B、大白菜 C、点心 D、大米 10、若价格从3元降到2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这时卖方的总收益:( C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不一定

2019 2020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题五 简便运算 类型四 除法简算x

专题五简便运算 类型三除法简算 【知识讲解】 一、除法的运算性质 1. —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数。 a÷(bc)=a÷b÷c 2. —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除数。 a÷(b÷c)=a÷b×c 例如:727÷125÷8 =727÷(125×8) =727÷1000 =0.727 二、简便运算中的常用方法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变形。 例如:330÷5 利用商不变性质,把330与5同时乘2,把除数5变成10,然后再相除,从而使计算简便。2= (330×)÷(5×2)10 =660 ÷ =66

【巩固练习】一、判断题1.0 既可以作被除数,也可以作除数。()1 2.1000÷(25÷5)=1000÷25÷5 () 3.1000÷300=10÷3=3......1 () 4.7200÷16÷5=7200÷(16×5)() 二、选择题 1.315÷25=(315×4)÷(25×4)这样计算的根据是()。 A.乘法分配律B.加法分配律C.商不变的性质 2.3.2÷0.25=(3.2×4)÷(0.25×4)运用了() A.乘法的分配律 B.除法的意义 C.商不变的性质 3.8÷4=(8×3)÷(4×3)成立的依据是() A.商不变的性质B.乘除法的关系C.小数的性质 4..0.0056÷0.007=(0.0056×1000)÷(0.007×1000)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商不变的性质 三、填空题 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出思考过程。 4.5÷0.4=()÷4 720÷80=()÷8 10÷0.25=()÷25 2.我们学过的商不变性质、的基本性质和的基本性质是有密切联系的。

时钟问题.题库教师版

时钟问题 教学目标: 1.行程问题中时钟的标准制定; 2.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判断及计算; 3.时钟的周期问题. 知识点拨: 时钟问题知识点说明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我们通常把研究时钟上时针和分针的问题称为时钟问题,其中包括时钟的快慢,时钟的周期,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等等。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对于正常的时钟, 具体为:整个钟面为360度,上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为30度;6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6度。 分针速度:每分钟走1小格,每分钟走6度 时针速度:每分钟走小格,每分钟走0.5度 注意: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要把时钟问题当做行程问题来看,分针快,时针慢,所以分针与时针的问题,就是他们之间的追及问题。另外,在解时钟的快慢问题中,要学会十字交叉法。 例如:时钟问题需要记住标准的钟,时针与分针从一次重合到下一次重合,所需时间为分。 例题精讲: 模块一、时针与分针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例1】王叔叔有一只手表,他发现手表比家里的闹钟每小时快30秒.而闹钟却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30 秒,那么王叔叔的手表一昼夜比标准时间差多少秒? 1【解析】 闹钟比标准的慢 那么它一小时只走(3600-30)/3600个小时,手表又比闹钟快 那么它一小时走(3600+30)/3600个小时,则标准时间走1小时 手表则走(3600-30)/3600*(3600+30)/3600个小时,则手表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1—【(3600-30)/3600*(3600+30)/3600】=1

二次根式计算专题训练(附答案)

二次根式计算专题训练 一、解答题(共30 小题) 1.计算: (1)+ ;(2)(+ )+(﹣). 2.计算: (1)(π﹣3.14)0+| ﹣2| ﹣+()-2.(2)﹣4﹣(﹣).(3)( x﹣ 3)(3﹣x)﹣( x﹣ 2)2. 3.计算化简: (1)++ (2)2﹣6 +3. 4.计算 (1)+ ﹣(2)÷×. 5.计算: (1)×+3 ×2 (2)2 ﹣6 +3 . 6.计算: (1)()2﹣20+| ﹣| (2)(﹣)×

(3)2 ﹣3 + ;(4)(7+4 )(2﹣)2+(2+ )(2﹣) 7.计算 (1)? ( a≥ 0)(2)÷ (3)+ ﹣﹣(4)(3+ )(﹣) 8.计算:: (1)+ ﹣(2)3 + (﹣)+ ÷. 9.计算 (1)﹣4 + ÷(2)(1﹣)(1+ )+(1+ )2. 10.计算: (1)﹣4 + (2)+2 ﹣(﹣)

(3)( 2 + )(2 ﹣);(4)+ ﹣(﹣1)0. 11.计算: (1)(3 + ﹣4 )÷( 2)+9 ﹣2x2? . 12.计算: ①4+﹣+4;②( 7+4 )( 7﹣ 4 )﹣( 3 ﹣1)2. 13.计算题 (1)××(2)﹣ +2 (3)(﹣ 1﹣)(﹣+1)(4)÷(﹣) (5)÷﹣×+ (6).

.已知: a=, b=,求2+3ab+b2的值. 14 a 15.已知 x, y 都是有理数,并且满足,求的值. 16.化简:﹣a . 17.计算: (1)9 +5 ﹣3 ;(2)2 ; (3)()2016(﹣)2015. 18.计算:. 19.已知 y= + ﹣4,计算 x﹣y2的值. 20.已知: a、 b、 c 是△ ABC的三边长,化简.21.已知 1< x<5,化简:﹣| x﹣5| .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 =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3.假设某国的货币供给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历史如系下表。 某国的货币供给量X 与国民收入Y 的历史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货币供给量Y 对国民收入X 的回归方程,利用Eivews 软件输出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 1.968085 0.135252 14.55127 0.0000 C 0.353191 0.562909 0.627440 0.5444 R-squared 0.954902 Mean dependent var 8.258333 Adjusted R-squared 0.950392 S.D. dependent var 2.292858 S.E. of regression 0.510684 F-statistic 211.7394 Sum squared resid 2.60797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问:(1)写出回归模型的方程形式,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 (2)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如果希望1997年国民收入达到15,那么应该把货币供给量定在什么水平? 14.假定有如下的回归结果 t t X Y 4795.06911.2?-= 其中,Y 表示美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天每人消费的杯数),X 表示咖啡的零售价格(单位:美元/杯),t 表示时间。问: (1)这是一个时间序列回归还是横截面回归?做出回归线。 (2)如何解释截距的意义?它有经济含义吗?如何解释斜率?(3)能否救出真实的总体回归函数? (4)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 Y X ?弹性=斜率,依据上述回归结果,你能救出对咖啡需求的价格弹性吗?如果不能,计算此弹性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 15.下面数据是依据10组X 和Y 的观察值得到的: 1110=∑i Y ,1680 =∑i X ,204200=∑i i Y X ,315400 2=∑ i X ,133300 2 =∑i Y 假定满足所有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求0β,1β的估计值; 16.根据某地1961—1999年共39年的总产出Y 、劳动投入L 和资本投入K 的年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

(江西专版)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突破五 计算题专题演练

专题突破五计算题专题演练 类型一力学相关计算 命题角度?速度、功、功率相关计算 1.(2018·山西改编)每天都有许多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总重为175 N,升旗时,国旗上升高度为30 m,所使用时间2分07秒。求: (1)国旗上升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 (2)将国旗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30 m,拉力对国旗做的功。 2.(2018·荆门)一辆质量2 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80 kW从静止开始运动,经15 s运动200 m 恰好达到最大速度,接着匀速运动25 s关闭发动机,滑行100 m停下,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恰为车重的0.2倍。(g取10 N/kg)求: 第2题图

(1)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 (2)汽车的最大速度v最大; (3)全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v。 3.(2019·原创)小华参加体育中考的跳绳考试时,她在1 min内连续跳了150次,获得跳绳项目的满分。已知小华的质量为45 kg,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 cm2,跳起时重心升高的平均高度为4 cm。(g取10 N/kg)求: (1)小华站在操场上等待时对地面的压强; (2)小华跳一次所做的功; (3)小华跳绳时的平均功率。

4.(2019·原创)一辆汽车为50 km长的新建大桥进行通车测试,如图所示。汽车总质量为1.5 t,以100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08倍,全程消耗了4 kg的汽油。(q汽油=4.6×107J/kg,g取10 N/kg)求: 第4题图 (1)汽车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 (2)此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3)汽油机的效率。

(完整版)专题2细胞工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外…………○…………装…………○…………订…………○…………线…………○………… 学校:_ _____ _ _ ___姓名:___ _ _____ __班级:______ ___ _ _考 号:_ _ ____ __ ___ ○ … … … … 内 … … … … ○ … … … …装 … … …… ○ … … … … 订… … … … ○ … ………线…………○………… 第I 卷(选择题) 1.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培育的过程中不需要... A. 导入外源基因 B.离体状态 C. 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2.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烟草—菠菜” —— 一种新型的烟草品种。下图为培育杂种植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操作不是必需的是( ) A.在融合之前除去两种细胞的细胞壁 B.原生质体先进行脱分化处理再融合 C.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杂种细胞继续培养 D.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3.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技术的是( ) A .组织培养 B .细胞融合 C .动物胚胎移植 D .单倍体育种 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开辟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 C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生产人类所需的药品 D .胚胎移植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雄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5.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C.给予适宜的条件,有的植物可在愈伤组织的基础上直接发育出花器官 D.细胞培养产生出变异的新植株,为选择有益性状的新作物创造了条件 6.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能够实现对良种种畜的快速大量繁殖,以下哪项技术不具备此优点? A .基因工程技术 B .细胞核移植技术 C .胚胎分割技术 D .试管动物技术 7.在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中,需要将营养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解破壁法处理。如将去掉了细胞壁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将( ) A .皱缩 B .胀破 C .呈球形 D .保持原状 8.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器官,其原因是 A. 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 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 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D.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9.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经植物组织培养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 .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D .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 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小学奥数:经济问题(二).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2-2-5.经济问题(二).题库 教师版 1. 分析找出试题中经济问题的关键量。 2. 建立条件之间的联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3. 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4. 利用分数应该题的方法进行解题 一、经济问题主要相关公式: =+售价成本利润,100%100%-=?=?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成本 ; 1=?+售价成本(利润率) ,1=+售价成本利润率 其它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本金:储蓄的金额;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 二、经济问题的一般题型 (1)直接与利润相关的问题: 直接与利润相关的问题,无非是找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差价。 (2)与利润无直接联系,但是涉及价格变动的问题: 涉及价格变动,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利润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转化成(1)的情况。 三、解题主要方法 1.抓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成本是不变量); 2.列方程解应用题. 摸块一,物品的出售问题 (一) 变价出售问题 【例 1】 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每天都是前一天的80%。妈妈第一天买了2 个,第二天买了3个,第三天买了5个,共花了38元。如果这10个蜜瓜都在第 三天买,那么能少花多少钱?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经济问题(二)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设第一天每个蜜瓜的价格是x 元。列方程:2x +3x ×80%+5x ×80%×80%=38, 解得x=5(元)。都在第三天买,要花5×10×80%×80%=32(元),少花38-32= 6(元)。 【答案】6元 【例 2】 商店以80元一件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衫,售价为100元,由于售价太高,几天过去 后还有150件没卖出去,于是商店九折出售衬衫,又过了几天,经理统计了一下, 一共售出了180件,于是将最后的几件衬衫按进货价售出,最后商店一共获利 2300元.求商店一共进了多少件衬衫?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法1)由题目条件,一共有150件衬衫以90元或80元售出,有180件衬衫以100 元或90元售出,所以以100元售出的衬衫比以80元售出的衬衫多18015030-=件, 剔除30件以100元售出的衬衫,则以100元售出的衬衫和以80元售出的衬衫的数 量相等,也就是说除了这30件衬衫,剩下的衬衫的平均价格为90元,平均每件利 润为10元,如果将这30件100元衬衫也以90元每件出售,那么所有的衬衫的平 均价格为90元,平均利润为10元,商店获利减少3010300?=元,变成2000元, 所以衬衫的总数有200010200÷=件. (法2)按进货价售出衬衫获利为0,所以商店获利的2300元都是来自于之前售出的180件衬衫,这些衬衫中有的按利润为10元售出,有的按利润为20元售出,于是将问题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可求得按100元价格售出的衬衫有50件,所以衬衫一共有50150200+=件衬衫. (方法3)假设全为90元销出:()180********?-=(元),可以求按照100元售出件数为:()()23001800201050-÷-=(件),所以衬衫一共有50150200+=件衬衫. 【答案】200 【巩固】 商店以每件5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衫,售价为70元,当卖到只剩下7件的时候, 商店以原售价的8折售出,最后商店一共获利702元,那么商店一共进了多少件 衬衫?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法1)将最后7件衬衫按原价出售的话,商店应该获利 ()7027010.87800+?-?=(元),按原售价卖每件获利705020-=元,所以一共有 8002040÷=件衬衫. (法2)除掉最后7件的利润,一共获利()702700.8507660-?-?=(元),所以按原价售出的衬衫一共有()660705033÷-=件,所以一共购进33740+=件衬衫. 【答案】40 【巩固】 商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拖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 拖鞋的全部开销外还获利88元.问:这批拖鞋共有多少双? 【考点】经济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