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新闻传播学概论

名词解释:

1.新闻(定义):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3)

2.硬新闻(概念):硬新闻也被成为纯新闻,是指“对已发生的或24小时内被发现的当前公众关注的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利益、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及时报道,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制作严谨规范。

软新闻(概念):软新闻是指那些时效性不强而人情味浓厚、容易激发阅读视听的兴趣的新闻。(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43)

3.新闻信息守门人(概念):新闻传播者是指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第二章:新闻传播者P51)

4.组织报道(概念):组织报道,首先是指编辑部通过对报道方案的设计,在报道的主要内容范围、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版面地位和版面形式、报道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调控报道(概念):调控报道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计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4,125)

5.稿件处理:包括组稿、选稿、改稿。

组稿(意思):编辑根据拟订的选题计划与发稿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物色作者撰写相应的稿件,这就是组稿。

选稿(意思):新闻编辑每天要从众多的新闻稿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符合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方针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作出第一次评价。

改稿(意思):面对已经决定留用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

改,去芜存菁、修正润饰、琢玉成器,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品质。工作包括:立主脑、校差错、修饰辞章。(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6)

6.三个原则(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含义):新闻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客观性原则(含义):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时效性原则(含义):新闻是时间的“易碎品”、过时的新闻再重要也不会有大量的受众去关注,仅有历史资料的价值。(第四章: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P137,154,160)

7.新闻真实(含义):(第四章: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P137)新闻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8.虚假新闻(定义):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传播者明明知道自己要报道的新闻是假的或者可能失真失实,但是,依然出于某种目的给予报道。

失实报道(定义):非故意性失真失实的新闻称作失实报道。(第四章: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P140,143)

9.受众(定义):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影视的观众、网民。(第六章:新闻受众与新闻传播效果P203)

10.新闻传播效果(含义):新闻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受众那里所引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层面上的变化,也是传播者主观意图与预期效果实现的程度。(第六章:新闻受众与新闻传播效果P218)

11.新闻自由(含义):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传收新闻、发表言论的自由。(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P227)

12.新闻自律(含义):新闻道德自律最初是在西方报业活动中针对报刊业滥用新闻自由,放弃社会责任,不顾新闻传播效果的一种校正和反拨。(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P252)

13.新闻他律(含义):所谓新闻他律,是相对于新闻自律而言的,是指新闻传播之外的其他社会力量对新闻传播活动构成的制约和影响。(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P260)

14.有偿新闻(含义):所谓“有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为解决经费不足或赚钱,以及其他目的,按占用版面大小(报纸)、播出时间长短和录制费用(广播、电视)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费”。(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P258)

15.有偿不闻:所谓有偿不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或者是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接受被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具体见百度百科)

备注:第五章没有名词解释题。

简答题、论述题:

1.新闻定义的五个要件(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4):

新闻传播主体——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

新闻传播的活动方式——报道

新闻传播的对象和内容——事实新近变动状态

新闻传播的结果及其性质——信息

新闻传播的目的和指向——社会公众

2.新闻定义五要件的几层解释(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3-15):

信息: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整个社会中信息交流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实进行选择、加工、整理、编码、传送的复杂精神活动。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新闻

受众从新闻传播者通过这些符号及其构成物来获知相应事实的情况,建立与实在的世界的联系。

事实的新近变动状态:新近变动的事实是新闻传播工作所特有的活动内容和对象,新闻是以新近产生变动的事实作为依据和来源的,先有新近变动的事实,后有新闻传播;新闻需要一切从事实出发,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也是让人们了解事实。

报道:报道是指采访、写作(制作)、编辑和传布这一系列活动。报道还意味着“公开传播”。

传播者: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正是现代新闻活动的重要特征。高度组织化具体表现在三方面:①由政府确定和监管。②法律法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③职业训练,资格认同。

受众:新闻的目的和指向是社会公众。是社会之公器,不仅反映着变动的事实,也反映着社会舆论、社会力量的变化,能够以其报道参与、影响、激发和引导这些变化。

3.新闻价值的性质(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31-33):

①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

新闻价值是新近变动的事实对新闻传播主体需要的满足。

②新闻价值具有社会性:

新闻价值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

③新闻价值具有功利和理想的双重性:

完全符合新闻价值的新闻选择活动,实际上只是一种理想。新闻价值理念标志着,联系着新闻传播者的独立地位、自主原则和专业精神。

④新闻价值具有相对性:

这种相对性首先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新闻传播者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导致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4.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34-35):

(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

①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新闻是从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脱轨而出的信息,是人们正常预期的中断)

②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③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④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⑤接近性:事实与接收者的心里距离越近(兴趣、生活地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专业、经济收入、民族或种族或宗教的心理距离),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⑥显著性: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越容易引起关注。

⑦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最普通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竞技、论战、商业竞争、外交斡旋、战争。

⑧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⑨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各种成功者、英雄母亲、撒旦母题、大团圆母题等),越具有新闻价值。

⑩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5.新闻采访的展开(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93-97):

①访前准备:访前准备就是要求采访者尽可能多地搜集和了解有关采访对象的资料,了解有关知识和术语。

②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受访者语言和智慧的交锋。如王志《面对面》栏目单刀直入,如《24小时》主持人邱启明、对平其俊的采访。进入新闻现场后,记者一方面要善于提问,另

一方面要学会观察,如面部表情、音调、姿势等,如大陈岛采访。如果错过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如何从第二现场捕捉和观察到让观众了解事件的一些零碎细节。在一般的事件采访中,当记者赶到新闻现场时,已经错过了新闻事件发生的主要过程,只能捕捉到第二现场。第二现场还是会留下一些事件发生发展的痕迹,显示着新闻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记者通过对这些痕迹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可以使读者产生现场感。

6.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98-106):

准确、简洁、易读是对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①准确:1)其一,知识要准确。

2)其二,要素要准确。

3)其三,用语要准确。

②简洁:新闻记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件的最新进展传达给受众,所以,简洁是新闻报道特别要求的写作规范。简洁的新闻行文意味着快速、直接和有效地传递新闻信息。

③易读(通俗):易读的基本要求是语言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语言表达时也要注意接近性的原则、专门用语。易读应该牢牢树立受众意识,时刻想到,我做的新闻不是给少数人看的,而是给大多数人看的。

7.新闻的结构(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09-117)

倒金字塔结构——即头重脚轻式,这是西方新闻写作的主要结构方式,其特点是把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一开头的导语中,其他事实按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排列。(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一)标题

消息常采用多行标题,除正题外,还有引题和副题。

(二)导语

①诞生于19世纪末

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五要素,甚至还要加上如何要素。

美联社:“五个W一个H”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语开始改革,报道者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6个新闻要素中挑选2个或3个最重要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进导语,其他的要素则可以放到下面的各段中分别叙述。

(三)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和中心部分。

①它承接导语,围绕主题全面展开消息的事实。

②对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阐发,进一步表现主题。

对主体部分写作的要求是:1.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背景

消息的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主要有6类:①.历史背景④.事物背景

②.地理背景⑤.知识背景

③.人物背景⑥.社会背景

(五)结尾

结尾又叫结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话或最后一句话。为了使事实完整、逻辑严密,许多消息都讲究写好结尾;如果消息内容比较简单、集中,或在主体部分已把意思说完,也就不必再加结尾了。常见的结尾写法有:

①小结式。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可以使读者更加明确报道这一新闻事实的目的和意义。

②启发式。结尾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启发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8.新闻编辑的基本流程(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3-133)

具体的新闻编辑流程主要有如下五个环节:

①新闻编辑策划、确定选题

新闻策划也就是新闻报道策划,是指谋划和组织新闻报道的过程,包括报道时机、报道手段、报道艺术等,追求视角新、立意高、开拓深、介入及时,并往往具有“战役性”、系列性和专题性。(新闻策划也指新闻媒体动作策划,即作为一种设计、一种决策和组织,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的过程之中,大到整个报、台的风格定位、宗旨确立、栏目设臵,小到单个专题的报道思想、采访思路、人员安排、采访手段的使用、版面或节目的设臵等。)

②组织报道,调控报道

组织报道,首先是指编辑部通过对报道方案的设计,在报道的主要内容范围、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版面地位和版面形式、报道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调控报道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计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③稿件处理

稿件处理主要包括组稿、选稿、改稿三个方面。

组稿:编辑根据拟订的选题计划与发稿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物色作者撰写相应的稿件,这就是组稿。

选稿:新闻编辑每天要从众多的新闻稿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符合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方针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作出第一次评价。

改稿:面对已经决定留用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去芜存菁、修正润饰、琢玉成器,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品质。工作包括:立主脑、校差错、

修饰辞章。

立主脑:凸显主体。校差错:矫正政治错误、失实之处、违规之处、泄密之处。修饰辞章:词语、结构、语言等,涉及偏见等。

④新闻标题制作(记者+编辑)

新闻标题有如下四个基本功能:第一,标出事实。第二,进行评价。表达出对新闻的价值、意义的看法,这是发挥新闻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有效方式。第三,吸引注意。第四,美化版面。

⑤组版

所谓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各版面平面上的布局整体,主要由标题、文稿、图片、空白组成。组编版面内容的工作包括:

A.本着“要者优先”的原则。(各版分工不同,各版的重点文稿不同)

B.把握版面的信息量与用稿量。

C.考虑稿件搭配与版面的布局。设计版面的程序是:安排次序、计算篇幅、考虑轮廓、确定版式、审看大样。

9.如何制作新闻标题(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7)

(记者+编辑)

新闻标题有如下四个基本功能:第一,标出事实。

第二,进行评价。借助标题制作表达出对新闻的价值、意义的看法,这是发挥新闻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吸引注意。

第四,美化版面。

10.组版的内容(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9-133):

所谓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各版面平面上的布局整体,主要由标题、文稿、图片、空白组成。组编版面内容的工作包括:

A.本着“要者优先”的原则。(各版分工不同,各版的重点文稿不同)

B. B.把握版面的信息量与用稿量。

C.考虑稿件搭配与版面的布局,为下一步版面设计做好准备。设计版面的程序是:安排次序、计算篇幅、考虑轮廓、确定版式、审看大样。

报纸版面的作用:第一,吸引。

第二,导读。

第三,评价。

第四,标志。

新闻编辑过程中,要遵循电视影像剪辑的一些规律:首先,镜头之间的切换要合乎受众接受逻辑;其次,镜头的衔接要流畅自然;再次,善于运用音响、同期声、解说词,给电视新闻带来冲击力。

网络新闻编辑其实是集合报纸与电视的所长,版面相当于报纸版面设计,将文字、图片、视频新闻臵于同一个空间中。

11.应对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策略(第四章: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P147-148):

①完善新闻传播机制。规范编辑、部门负责人、总编三级审稿制度。

②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新闻职业道德,遵守新闻职业规范。通俗的说,记者要把采访到的、看到的事实客观地叙说出来,而且说得较为准确、全面,就是一个好记者了。

12.新闻真实的五个层次和方面(第四章: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P137-138):

新闻的这一真实性要求包含以下五个层次和方面:

①第一,新闻真实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构成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

其事,而不能捏造、夸大、歪曲。记者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对第二、第三手材料核实。

②第二,新闻传播者必须准确地报道事实。一方面指新闻传播者对事实的认识和判断的准确,另一方面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时所采用的符号化手段能够准确地再现事实,在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为何、如何(What,Who,Where,When,Why,How—5W+1H)方面落实清楚。

③第三,新闻的真实不仅体现在单个事件的报道之中,而且应体现于报道的连续性。新闻传播对事实的反映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及时性,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新闻传播甚至将这种及时性推向实时和同步的程度。公众关心的新闻5W+1H一时无法全部弄清楚,只能先报道部分事实,后期继续跟进报道。在后续报道中对此前的报道予以纠正和进一步完善,从而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④第四,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准确揭示事实之间的联系。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⑤第五,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还要求新闻报道在整体上对客观世界准确再现。

13.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点(第五章:新闻传播媒介P191):

①全方位的数字化。

将所有的传播符号缩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储存和传播。

②大容量

互联网信息贮存与转运的能力超过了所有传统媒体。

③高速度(即时性)

网络新闻的速度甚至用秒来计算的。

④复杂性(立体性、多媒体)

将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集于一体。

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完全融合。

⑤互动性

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网易新闻和网易云音乐的用户评论

A站和B站的弹幕。

⑥选择性

网络媒体的受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内容,网站可以针对用户的爱好进行个性化定制新闻。

⑦可搜索性

⑧易复制和易保存性

编辑工作:剪刀+浆糊→Ctrl+CCtrl+V

⑨公平性

受众可以公平地访问互联网

14.新闻报刊的优势:

1.信息可以批量复制

2.能够反复阅读

3.便于携带,保存和收藏

4.成本低廉

5.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可以做深度报道

6.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一流新闻人才等

弊端:

1.报纸新闻的时效性没有网络强

2.报纸新闻的信息容量没有网络大

3.报纸新闻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比网络昂贵

4.报纸新闻的生产流程比网络复杂

5.报纸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广播的优点:

1.时效性更强

2.伴随性,随身携带和“一心二用”

3.互动性,广播热线

4.对象广泛,群众性强。收听广播不受文化水平限制,从大学到文盲都可以听伴随手机媒体的出现,广播这些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传统电视的优势

1.试听结合,声像并茂。兼容性强。

2.传播速度快,可以现场直播

3.以家庭为单位,覆盖面广,不受文化层次限制

劣势:

线性传播,转瞬即逝,选择性较差,制作复杂

网络媒体的弱点和缺陷(第五章:新闻传播媒介P194):

①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不够高

②海量信息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

③对知识产权和劳动价值的漠视和侵害

④管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网络新闻有序秩序还没建立。

15.新闻受众需要(特征)(第六章:新闻受众与新闻传播效果P210-213)

①客观性

新闻受众需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非人为的设定。(〃获知最新信息,消除不确定性,这是人类社会交往和劳动实践中必然产生的需求。新闻传播活动正是这种需求的产物。〃客观性还体现于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态及其他客观物质环境。〃新闻传播者自身的价值是在满足新闻受众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大家以后在写报道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受众需要,深入地了解它、研究它,从而获得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②丰富性

新闻受众由许多个体构成,需要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

1>新闻传播者应该避免简单、雷同、机械,追求具体化(丰富多彩)、多样化、人性化和个性化。

2>新闻传播者要以发展的观念、变化的观念来看待受众需要,明确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

3>受众需求也是可塑造的。不断提供高层次、高雅的、积极健康的媒介产品。

③多变性

〃新闻受众需要表现出永不满足的无限多变性

〃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否则会遭到受众厌弃。

〃内容多变

〃形式多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手机、PAD

16.社会责任理论与古典新闻(新闻自由观念)的比较(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P235-238):

①坚持新闻自由的原则的前提下,提出“新闻自由如同所有自由一样,既是免于束缚的(Freedom from),也是有所作为的(Freedom for)”。这一点是针对古典新闻自由强调的只是“免于束缚”,而忽略积极行动。

②古典新闻自由认为:自由包括言论和新闻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即自然权利。

③古典自由理论认为人生来有寻求真理的理性。

④古典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础是自由,和政府是对抗关系,那时候,政府的职责是不妨碍新闻自由。

⑤古典新闻自由理论认为新闻媒介获得了自由,公众也就获得了自由,新闻媒介有时候并不能完全代表公众利益。

社会责任理论尽管有一些缺陷,但是它对于区分媒介的自由和公众的新闻自由做了贡献。

17.新闻自由的四层含义(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P247-249):

目前,我们对新闻自由的一般理解是依据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的标准,包括第一,自由采访,第二,自由传播,第三,自由出版,第四,自由表达。

18.新闻自律的具体措施(第七章:新闻自由及其限制P253-256):

①设立自律机构,制定伦理准则

②建立新闻评议会

③读者代表(监督人)制度

④协同自律

⑤消息源保密

⑥严禁受贿

目前,有关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表述已经有过5个文件。

近十年,我国新闻道德建设上的危机:1.失实报道 2.追求趣味低下的卖点

3.有偿新闻

4.有偿不闻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魔弹论,枪弹论,皮下注射论

大众传媒发展的迅猛势头所产生的社会冲击是巨大的

这个时期,无论国家政党,团体还是社会活动家,企业广告宣传人员,对传播媒介的利用都达到哦了空前的程度,人们处处感受到传播的力量。

第二阶段,20世纪年代早期到20世纪60年代处,“有限效果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适度效果论”

认为前面两种理论都只注重短期效果,此阶段研究转向长期

更多关注环境,倾向和动机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对意见趋势,信念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和媒介规范等集体倾向的研究。

“使用满足理论”“议程设臵理论”

从受众角度出发,把能否满足受众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从而一改受众在传播中的被动局面,而突出其主体能动性。

议程设臵论

反复播出某些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有选择地设臵地挑选新闻事件,有的新闻直接剔除或不报道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强效果论

强调第一阶段地强大效果,肯定受众地选择与参与

沉默地螺旋

假定某种情景,让受众参与,认同多则多,认同少会少,多的会掩盖少的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课件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第五章新闻传播要求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新闻传播必须真实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传播者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某种符号向受传者发布的物化产物。这种认识的外化物(认识主体的产物),必须同报道对象完全一致,否则就是假报道或失实报道。 新闻传播必须真实,是传播效果的要求,传播必须致效,是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确保:传播的事实有根有据;传播的过程事实求是;传播的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 原因: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事实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的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使命; 如实报道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也是对传播工作者的要求。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是最基本要求,也称细节真实。 ●要求要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及防治 (一)新闻提供者品质不良 (二)新闻采编者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原因 (三)新闻把关人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防治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严重性,重视并克服新闻失实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剔除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 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以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全面把握 (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1

)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B传播学基础(837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年度本科生期末、期中考试试题汇编(一)2011-2014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注意:②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__一、名词解释____ 新闻选择.1___ __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是指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新闻选择【答案】______所以实质上新闻选择就是对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选,因为新闻和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舍。______,处于不同新闻流程中的新闻传播活动者择。作为第一把关人和实际操作者的新有着不同的新闻选择。________他的新闻选择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闻传播者________ 噪音.2数__分_在传是指非传播者本意而加之于其发送的信息的附加物和阻塞有效信息通过的干扰。,“噪音”【答案】__ _ ,对新闻信息而言。“任何非属信息来源原义而加之于其信号的附加物”噪音在通常意义上是指,播学中________它给受传者增加了不确定性和误差。新闻传播工作实际是不,“噪音”是一种无用、虚假及有害的信息______把更为贴近信息原义的新闻传递给受众的过程。,剔除不必要的噪音,断地从大量的信息中________ 著作权.3______多数国家的是指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

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又称版权,著作权【答案】__名__精神权利包括著作权法都确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发表权)公开发表作品的权利:姓___ _保护作品;要求被承认是作品的作者的权利(身份权);(署名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或不署名的权利______。收回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的权利(收回权);修改作品的权利(修改权);完整性的权利(作品完整权)______号_作者本人或授权他人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作品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上述精神权利和经:经济权利主要指_座__,别人不得占有和使用,济权利未经作者许可或转让法,为了社会的利益,否则就是侵犯著作权。但是_ _ __除了简明的时,多数国家的法律认为,对于新闻传播者的作品律也规定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特殊情况。________大部分作品及其媒介应列入著作权保护的范围。,事性消息之外________ 非语言符号.4______,非语言符号【答案】是指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______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非语言符号可以加强和扩大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级__班__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65%有,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伯德惠斯特尔估计L.信息。美国学者___语55%}+表情(38%}+语调(=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提出了沟通双方互相理解___7%言()的公式来说明非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____ “用事实说话”.5___巧妙地表达,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00034社会学概论高频考点

单选题 1.社会学主要研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社会学之父---孔德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代表作之一是:《自杀论》 3.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为朋友和熟人保留的个人空间是:个人距离;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社会距离; 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任务保留的距离是:公众距离。 4.社会资本: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获取的资源。 5.定性分析资料的三个步骤是:审查、分类和汇总。人口的双重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7.种姓制度: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8.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 9.“无孩家庭”被称为:丁克家庭人口数量一般是指:人口规模 10.一般认为,所有家庭形式中,最稳定的是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11.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妇+父母+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12.社区发展的经费要在社区内自筹集资,社区发展的人在和骨干要在社区内物色、培养,社区发展的物资资源要尽量的 利用和开发,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自立原则 13.有关社区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措施,都经过该社区成员的广泛讨论,并根据多数人的意 愿来决定,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民主原则 14.社区发展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以改善社区的居民生活,鼓励社区居民自己来判断和认定其自身的需要,而不是 简单地由政府或其他专家来判定,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民众需要原则 15.结构式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变革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 16.在社会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实证主要原则的是:定量分析 17.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实体性社会要素 18.符号: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之外的标的事物的象征。 19.按照一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划分,可将社会网络分为: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20.根据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机密成功度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21.一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将社会网络分为: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22.分层研究:以“生活机会”为分配和获得作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 23.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子女相对于父母地位的变动被称为代际流动 24.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这种观点来自:标签理论 25.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或特征做出概括的 分析的方法。 26.社会管理: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 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27.基本社会化:“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28.社区发展: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9.种族: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 30.再社会化也可以被称为:重新社会化;人在成年之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 31.垂直流动:社会分层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文化反哺又称为:反向社会化 32.在社会化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33.社区建设:以人们日常居住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 建立一个和现代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的过程。 34.等级: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李良荣

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互联网术语。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专家生产内容(微博)。用来泛指内容个性化、视角多元化、传播民主化、社会关系虚拟化。也称为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PGC模式,分类更专业,内容质量也更有保证;现电商媒体,特别是高端媒体采用的也是PGC模式,其内容设置及产品编辑均非常专业。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OGC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并领取相应报酬。视频、新闻等网站中,以提供相应内容为职业(职务),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既有新闻的专业背景,也以写稿为职业领取报酬。 OGC不属于UGC,而是与UGC相对立。

绪论 四种主导性理论必考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论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守望、整合、教育 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社会学概论考点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1,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额与全部生活消费支出额的比率。它最早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其目的是测量社会成员的总体生活水平状况。一般把恩格尔系数在58%以上视为赤贫;51~58%的视为温饱水平;41~50%的视为小康水平;31~40%的视为富裕;30%以下的视为极富裕。 2,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C.基尼提出。他根据洛伦茨曲线设置测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g=a/(a+b)其中,g代表基尼系数;a: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基尼系数较准确反映了财产、收入等分配不平等的程度,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分层的研究中。 3,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亲属、伙伴群体等等。初级群体的特点:规模小、关系比较亲近、交往频率高、交往关系具有面对面的直接性,还有强烈的认同感。初级群体概念是20世纪初有美国社会学家c.库利在《社会组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初级的社会关系联接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 4,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它是社会学中有关家庭问题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有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5,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的角色丛或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一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角色丛或角色集。两种情况:一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二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 6,社区全貌研究:美国学者林德夫妇提出的社区研究方法,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认为社区的各种社会生活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社区中的其他制度、其他组织机构等密切联系相连。要深入研究社区必须全面地观察社区,综合地分析社区。《中镇——美国当代文化的研究》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推动了后来学者进行一系列类似的研究。 7,文化反哺:意指“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起因:当今社会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跨地域文化的交融,、世界正瞬息万变,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传授知识的主导方式——教育相应也受到挑战。 8,相对剥夺论:研究社会分层的特殊理论。社会资源不是无限而是有限的,呈稀缺状态。社会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又是不平等的,社会成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竞争的标的物又是共同的,结果是竞争的一方获得成功,另一方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人们在选择了某一社会个人或群体作为参考坐标时,就会备感相形见拙,会产生相对剥夺之感。相对剥夺是一种刺激,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心理压力。 9,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名派对社会的解释是这样的,他们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H..吉丁斯、法国的G.塔尔德。 10,隐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只要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或结合得不充分、不合理的现象。其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名义上就业了,实际上却是先后失业或半失业。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媒介【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传播媒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播媒介 1.媒介和传播媒介 (1)定义 ①媒介,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在传播活动中,媒介特指传播媒介。 ②传播媒介,是指用来表达含义的静态或动态的一切物体或物体排列,是传播赖以实现的中介,对社会发展起着直接和有力的影响。 (2)传播媒介的分类 ①从媒介与受传者的关系看,传播媒介可分为大众传播媒介、小众传播媒介。

a.大众传播媒介又称“大众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的受传者传递各种信息的技术手段,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图书等。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连接传播者与受众、实现沟通与交流的中介和纽带。 b.“小众”传播媒介又称非群体化传播媒介,指传播范围小、受众人数少的传播媒介。在信息社会,信息存量增大,流量加剧,大规模的群体化传播媒介不能适应受众的需求。受传人群分流,导致传统媒介趋向小型化发展和专题化传播。 ②按媒介的手段,可分为口头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③按使用媒介的对象,可分为个人媒介和大众媒介。 ④按媒介的技术构成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小媒介和大媒介。 ⑤按传播目的,可分为高级媒介和通俗媒介,严肃媒介和大众化媒介,公共性媒介和营利性媒介。 ⑥按媒介作用于人的感官,可分为听觉媒介、视觉媒介和视听复合型媒介。 ⑦根据媒介所载讯息的清晰和明确度,把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 (3)“冷媒介”和“热媒介” ①“热媒介” 根据媒介所载讯息的清晰度和明确度划分,热媒介指可以使某一感官作“高度定义”扩张的传播媒介。“高度定义”是指传播的资料的明确程度。热媒介所承载的讯息明确度和清晰度高,受传者不需补充和想象就可完成接受信息活动。如广播、照片、文章。 ②“冷媒介” 冷媒介所承载的讯息清晰度和明确度低,受传者必须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补充想象才能完成接受信息的活动,如电视、电影、演讲。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