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发动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主编 吴建华 内容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主编 吴建华 内容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主编 吴建华 内容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主编 吴建华 内容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编吴建华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动力性能指标(功率、转矩、转速)、经济性能指标(燃料及润滑油消耗率)、运转性能指标(冷启动性能、噪声和排气品质)

第一节发动机理论循环

一、三种基本循环

假设:

1)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

2)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做封闭循环

3)工质的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

4)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等容或等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等容放热

5)循环过程是可逆循环

二、循环热效率μt

μt=W/Q1 =( Q1 – Q2 )/ Q1

W工质所做的循环功(J);Q1 循环加热量(J);Q2 循环放热量(J)

三、循环平均压力p t

循环平均压力p t(kPa):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p t =W/Vs

Vs是气缸工作容积(L);

p t 随进气终点压力p de,压缩比εc,初始膨胀比ρo,等熵指数κ和循环热效率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实际循环: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2、换气损失

换气损失: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因此而消耗的功。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

3)传热损失

4)缸内流动损失

……

第三节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指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做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一、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功Wi: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

平均指示压力p mi: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p mi =Wi/Vs

Vs(L)气缸工作容积;p mi (Pa);Wi(J);

Wi= p mi Vs= p mi πD2S/4

D(m)缸径;S(m)活塞行程;

二、指示功率

指示功率Pi: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Pi= p mi Vs n i /30τ

p mi (MPa),Vs(L),n(r/min),Pi(kW);i气缸数;τ冲程数,四冲程τ=4。

三、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指示热效率ηit: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ηit=Wi/Q1

ηit=3.6×103Pi/BHu

Pi(kW);B(kg/h)每小时燃油消耗量;Hu(kJ/kg)燃料的低热值

指示燃油消耗率bi[g/(kW·h)]: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bi=B×103/Pi

ηit=3.6×106 /Hu bi

第四节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有效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一、发动机动力性指标

1.有效功和有效功率

有效功We: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杠功量

实际机械损失功Wm

We=Wi-Wm

Pe=Pi-Pm

2.有效转矩

Pe=Ttq n/9550

Pe(kW);Ttq(N·m);n(r/min)

3.平均有效压力

平均有效压力p me(MPa):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Pe= p me Vs n i /30τ= Ttq n/9550

二、发动机经济性指标

1.有效热效率

有效热效率ηet: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ηet=We/Q1

ηet=3.6×103Pe/BHu

2.有效燃油消耗率be[g/(kW·h)]

be=B×103/Pe

ηet=3.6×106 /Hu be

第五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ηm: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ηm=Pe/Pi

ηet=ηitηm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

第六节热平衡

一、发动机所耗燃油的热量Q T(kJ/h)

Q T=BHu

二、转化为有效功的热量Q E(kJ/h)

三、传递给冷却介质的热量Q S(kJ/h)

四、废气带走的热量Q R(kJ/h)

五、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 B(kJ/h)

六、其他热量损失Q L(kJ/h)

Q T =Q E+Q S+Q R+Q B+Q L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燃烧室扫气

1.自由排气阶段

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与排气管压力的时期

排气提前角:从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的曲轴转角

2.强制排气阶段

排气迟闭角: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完全关闭的曲轴转角

3.进气过程

进气门在上止点之前打开,在下止点之后关闭

4.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

气门重叠: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存在进、排气门同时打开的现象作用:可以利用气流的压差和惯性清除残余废气。

二、排气损失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知道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分:自由排气损失W,强制排气损失Y

三、进气损失

进气损失X: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的和。(W+X+Y)

泵气损失(X+Y-u)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充量系数Φc: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比值。

第五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可靠性好、排气污染少、较大功率范围内的适应性等优点。

第一节燃油的喷射与雾化

一、喷油系统

1.对喷油系统的要求

喷油系统作用:定时、定量并按一定规律向柴油机各缸供给高压燃油。

要求:

1)能产生足够高的喷油压力。

2)实现要求的喷油规律

3)根据柴油机运转工况,精确控制每个循环的喷油量,并自动调节

4)避免出现异常喷射现象

2.喷油系统工作原理

直列柱塞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统、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统。

油箱→油水分离器→输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燃烧/油箱

3.喷油泵

4.喷油器

作用:将喷油泵供给的高压燃油喷入柴油机燃烧室内,使燃油雾化成微细的油粒。

孔式喷油器、轴针式喷油器

二、喷射与雾化

燃油喷射特性:喷油特性、喷雾特性。

1.喷射过程

喷射过程: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知道喷油器停止喷油的过程

三阶段:

(1)喷射延迟阶段

从喷油泵的柱塞顶封闭,进回油孔的理论供油始点起到喷油器的针阀开始升起(喷油始点)为止。

喷油延迟角:供油提前角与喷油提前角的差。

(2)主喷射阶段

从喷油始点到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为止。

(3)喷油结束阶段

从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到针阀落座停止喷油为止。

该阶段应该干脆、迅速。

2.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

供油速率: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中的燃油量。

喷油速率: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油量

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规律:指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两种规律的差别原因:

(1)燃油的可压缩性

(2)压力波传播滞后

(3)压力波动

(4)高压容积变化

3.喷雾特性与雾化质量

燃油的雾化:指燃油喷入燃烧室内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油束的雾化质量:指油束中液滴的细度和均匀度。

减小喷孔之境、增大喷油压力是喷射初速度增加、空气密度增大、燃油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减小等,都会是油粒直径减小。

不正常喷射现象:

(1)二次喷射

指喷油器针阀落座后,在压力波动的影响下再次升起的喷油现象。

导致油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碳烟争夺,并易引起喷孔积碳堵塞,造成经济性下降,零部件过热等不良后果。

(2)断续喷射

(3)不规则喷射和隔次喷射

(4)滴油现象

避免不正常喷射现象,应尽可能缩短高压油管长度,减小高压容积,以降低压力波动,减小其影响,并合理选择喷射系统的参数。

第二节燃烧与放热

一、柴油机燃烧过程

着火落后期(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补燃期

1.着火落后期(滞燃期)

从燃油开始喷入燃烧室内至由于开始燃烧而引起压力升高使压力线明显脱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的点。

温度越高或压力越高,着火落后期越短。

2. 速燃期

从压力脱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至达到最大压力。

平均压力升高率△p/△ψ

最大压力升高率(dp/dψ)max

3. 缓燃期

从最大压力点至最高温度点。

4.补燃期

从最高温度点至燃油基本燃烧完

应尽量缩短补燃期

第三节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

一。混合气形成

1.特点

柴油机在进气过程中进入燃烧室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过程接近终了时柴油才喷入,经过一定准备后即自行着火燃烧。

2.方式

空气雾化混合、壁面油膜蒸发

(1)空气雾化混合

将燃油喷射到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之间的相互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的方式

(2)壁面油膜蒸发

二、缸内气流运动

涡流、挤流、滚流、湍流

三。燃烧室

直喷式燃烧室、非直喷式燃烧室

1.直喷式

分为半开式、开式

(1)浅盆形燃烧室

属于开式

(2)ω形燃烧室

半开式

(3)挤流缩口形燃烧室

半开式

(4)非回转体燃烧室

(5)球形燃烧室

油膜蒸发混合为主

直喷式燃烧室特点:

1)燃烧迅速,经济性好,有效燃油消耗率低

2)燃烧室结构简单

3)对喷射系统要求较高

4)半开式燃烧室对进气道要求高

5)NOx排放量较高

6)对转速变化较为敏感

7)压力升高率大,燃烧噪声大。

2.非直喷式

结构特点:除位于活塞顶部的主燃烧室外,还有位于缸盖内的副燃烧室,两者有通道相连。

(1)涡流室燃烧室

(2)预燃室燃烧室

非直喷特点:

1)NOx排放量较低

2)燃烧柔和,噪声小

3)缸内气流运动强烈,空气利用率好

4)对喷射系统要求不高

5)一般对燃油不太敏感,有较强的适应性

6)经济性差

7)冷起动性能较差

第六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第一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一、正常燃烧过程

正常燃烧过程:由定时的火花点火开始,且火焰前锋以一定的正常速度传遍整个燃烧室的过程。

1.正常燃烧过程进行情况

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补燃期

(1)着火落后期

从火花塞点火到火焰核心形成的阶段

应尽量缩短、保持稳定

(2)明显燃烧期

火焰由火焰中心燃遍整个燃烧室的阶段

(3)后燃期

明显燃烧期终点至燃料基本完全燃烧为止

应使后燃期尽可能短

2.燃烧速率

火焰前锋面

层流火焰传播、湍流火焰传播

二、不规则燃烧

指在稳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气缸之间的燃烧差异

循环变动、各缸工作不均匀

三、不正常燃烧

指设计或控制不当,汽油机偏离正常点火时间及地点,由此引起燃烧速率急剧上升,压力急剧增大等异常现象。

(1)爆燃

爆燃:类似阶跃的压力变化,形成燃烧室内往复传播的激波,猛烈撞击燃烧室壁面,使壁面产生振动,发出高频振音(敲缸声)

危害:

①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都急剧增大,因而相关零部件所受应力大幅度增加,机械负荷增大。

②爆燃时压力波冲击缸壁破坏了油膜层,导致活塞、气缸或活塞环磨损加剧

③爆燃时剧烈无序的放热还使气缸内温蒂明显升高,热负荷及散热损失增加

④使动力性和经济性恶化

影响因素:

1)燃料性质,辛烷值高,抗爆能力强

2)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增高,则爆燃倾向增大

3)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有利于避免爆燃。

(2)表面点火

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

早燃: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

早燃会诱发爆燃。

四、使用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1.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从发出电火花到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2.混合气浓度

3.负荷

4.转速

转速增加时,应增大点火提前角

第二节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燃油配制有化油器供油、燃油喷射供油两种方式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与化油器相比,优点:

1)可以对混合气空燃比进行精确控制,使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2)由于进气系统不需要喉管,减少了进气阻力,所以充气效率高

3)由于进气温度低,是的爆燃燃烧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有可能采取较高的压缩比4)保证各缸混合比的均匀性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5)发动机冷起动性能和加速性能良好,过渡圆滑

第七节汽油机的燃烧室

要求:

(1)结构紧凑

(2)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

(3)火花塞位置安排得当

(4)要产生适当的气体流动

(5)适当冷却末端混合气

一、传统发动机常见的几种燃烧室

1. 楔形燃烧室

结构紧凑,火焰传播距离较短,充气性能较好,经济性和动力性较高,但NOx排出量较高,HC排量多。工作粗暴

2.浴盆形燃烧室

火焰传播距离较长,燃烧速度较低,经济性能和动力性能不高,NOx排量较少,工艺性好,HC排量多。工作柔和

3.半球形燃烧室

充气效率高,动力性和经济性高,HC排量低,燃烧速率大,压力升高率大,工作粗暴,NOx排放多。

第七章发动机的特性

第二节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性能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一、柴油机的负荷特性

二、汽油机的负荷特性

三、柴油机和汽油机负荷特性的对比分析

1)汽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普遍较高

2)汽油机排气温度普遍较高

3)汽油机的燃油消耗量曲线弯曲度较大

第三节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速度特性:发动机在油量调节机构(油量调节齿条、拉杆或节气门开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转矩、油耗、功率、排气温度、烟度等)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全负荷速度特性(外特性):当油量控制机构在最大位置时,测得的特性。

部分负荷速度特性:油量低于最大位置时的速度特性。

一、柴油机的速度特性

二、汽油机的速度特性

三、柴油机和汽油机的速度特性对比分析

第四节发动机的转矩适应性

一、转矩适应性系数K T

K T =T tqmax / T tqn

T tqmax是外特性上最大转矩

二、转速适应性系数Kn

Kn=n n / n m

n n 是标定转速,n m是外特性上最大转矩对应的转速

三、转矩储备系数μ

μ= (T tqmax –T tqn)/ T tqn×100%= Kn-1

μ、K T 值大表明随着转速的降低,Ttq增加较快,在不换挡时,爬坡能力和克服短期超载能力强。

汽油机的外特性比柴油机外特性的动力适应性好。

第五节车用柴油机的调速特性

一、调速特性

调速特性:喷油泵调速手柄位置固定,在调速器起作用时,柴油机的性能指标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调速器分两极式调速器(汽车用)和全程式调速器(工程机械、拖拉机用)

两极式调速器只有在最低转速和最高转速下才起作用。

第六节发动机的万有特性

一、万有特性

万有特性:较全面的表示发动机的性能,应用多参数的特性曲线。

横坐标为转速n,纵坐标为平均有效压力p me

二、万有特性的特点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

机械工业出版社-新编教材交稿要求

教材交稿须知 一、总体要求 (1)教材内容以讨论好的大纲为依据,字数不超过每学时3000字。 (2)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选用教材语言。要求简练易懂,不能晦涩难懂。使用普通话、简体汉字、标准技术语言和术语写作,避免文言化,不得使用繁体字。应仔细推敲语句,切忌出现歧义句、超长句。 (3)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他人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不要违反我国的著作权法;只能从他人作品中获得观点、事实或表述方式;应消化别人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要求最后有全书的参考文献(主编整理,按先图书后期刊的顺序排列,格式要求见《作译者手册》P4~7)。 (4)要求稿件做到“齐”(内封<要明确参编的排名次序>→内容简介→前言或序→目录→正文(含图、表)→附录→参考文献)、“清”(内容清晰、明确,不存在疑问;插图、插表所示明确;文中前后引用清晰无误)、“定”(指定稿,稿件中的内容均已切实确定,日后不能大面积改动)。 (5)作者交出版社的稿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符合《作译者手册》要求的、相互独立的打印文稿(文稿中有图)、图稿各一份;所附光盘也按教材进度计划表及时交稿,以免影响教材正式出版。 2)对打印稿的要求: ①纸张大小统一(建议统一用16开或A4纸),每页设置应相同。 ②字号最小为5号,上下左右页边距推荐统一设为2.5cm,推荐在页角居中位置插入页码。 ③每页必须单面打印。全书应统一编制页码,避免出现各章孤立的情况。 ④行间距采用1.5倍行距(便于主审及编辑标注意见)。 3)如果作者采用计算机绘图(不用出版社描图),应编辑提供相应的CAD源文件电子版。 4)对附光盘的要求: ①要求有光盘整体使用方法说明。 ②要求背景、点击链接方法、格式基本一致,且背景不能过于花哨。 ③要求文字同一级别字体、字号大小、颜色基本一致,并且字号大小要符合学生上课要求。 ④里面所附照片、录像等要清晰、说明要合理;如果为视频段落要求注意速度,必要处配备背景音乐和旁白说明,方便学生观看理解。 二、教材编写工作方式及流程 (1)教材编写工作实行主编负责制,同时实行各参加编写的人员文责自负。第一主编为教材的著作权人代表,代表全体编写人员与出版社签定出版合同。 (2)教材编写的工作方式、流程及主编、参编人员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 1)编写前:主编组织拟定编写提纲,提出统一要求,分配编写任务。正式编写之前,要求主编编写样章给编辑,以确保按出版社要求的格式、体例进行编写,避免全书编写完成后大面积改动格式及体例。 2)编写期间:各参加编写的人员根据主编分配的编写任务、样章、提出的统一要求开展编写工

汽车发动机原理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三种循环: 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理论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加热循环很快,仅与有关)、定压加热循环(缓慢,负荷使)和混合加热循环(之间)。发动机的循环常用示功图来说明(等容线斜率大,因此Q1同,Q2 )理论循环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来衡量和评定的。循环热效率是工质所做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的经济性。循环平均压力pt(kPa)是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以评定发动机的循环做功能力。(ρ。是初始膨胀比,k是初始等熵指数)柴油机(汽油机)的压缩比- 一般在12-22(6-12),最高循环压力=7-14mpa(3-8.5),压力升高比在1.3-2.2(2-4)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所组成. 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比热容是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且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等多原子气体,这些气体的比热容又大于空气,使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由于实际循环还存在泄漏,合工质数量减少,这意味着同样的加热量,在实际循环中所引起的起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要比理论循环要低得多,其结果是循环热效率底,循环所做的功减少.) 2换气损失 (换气损失:燃烧废气的排出和新鲜空气的吸入是使循环重复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由此而消耗的功为换气损失。) 3燃烧损失(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烧非瞬时完成,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之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提前排气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在高温度下部分燃烧产物分解而吸热,使循环的最高温度下降,由此产生燃烧损失。) 4传热损失(传热、流动损失:实际循环中,气缸壁和工质间自始至终存在热交换。综上,实际循环热效率低于理论循环。)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评定,概念: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是指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简称指示指标。表示循环动力性、经济性。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称有效指标。 有效指标被用来直接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性能的优劣。代表发动机的整机性能。 第三章 换气过程阶段、特点、特征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从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约占410o~ 480o曲轴转角。换气过程可分作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燃烧室扫气四个阶段。4进排气门早开晚关,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进、排气门早开、晚关的原因:进气门早开晚关是为了增大进入汽缸的混合气量和减少进气过程所消耗的功;排气门早开晚关是为了减少残余废气量和排气过程消耗的功。同时减少残余废气量会相应地增大进气量。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定义) 由于排气门晚关和进气门提前打开,因而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重叠。换气损失,是由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两部分组成。 1.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到进气过程开始,缸内压力达到大气压力前,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 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

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二版吴建华主编)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 答: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

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 meCm. 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 答: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义? 答: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指南 这些年出版行业、出版社、出版公司都有了不少变化,尤其电子出版领域。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逐渐成为了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很多学者想要在该家出版社出版书籍,这家这些年出版行业、出版社、出版公司都有了不少变化,尤其电子出版领域。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逐渐成为了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很多学者想要在该家出版社出版书籍,这家出版社好发吗?下面由小编为您解答。 一、制定出版策略 出版业关于经营目标的口号虽是“社会效益为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但大家只消去书店逛逛,大概也能感受到“社会效益”只是空话。之前,我们国家的出版社都是事业单位,主要靠财政拨款支撑;现在差不多都改制转企了,需要自负盈亏。每个编室、每个编辑都承担着一定的数量指标,如字数、版面、利润等。 介绍你的专业地位:虽然你之前没写过书,是新作者,但是你在自己的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是某个领域的权威或专家。 出书、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联系杂志社编辑微信:L u n w e n F z 搬出你的头衔来:在本单位、相关组织、协会中的头衔都能派上用场。当然,得是跟这本书有点关系的头衔。 挖掘你自己的销售渠道: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关系卖书吗?有可能通过行业协会卖书吗?有可能通过演讲、讲座、沙龙、 比较同类书:如果你的书恰好是市场上正在畅销的题材,或者你本人与某位畅销书作家有可比性,不妨拉过来帮衬帮衬。 找名人写推荐:你有朋友是高校教授、企业高管、社会名流吗?请他们友情赞助几条推荐吧。 在投稿时向编辑提供上述信息,能够大幅提高选题通过的几率。 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投稿应包含下面内容: 投稿时,不必将整个书稿交给编辑。一是你投了别人也没时间看,二是不利于你保护自己的权益。一般来说,有下面的内容就够了: - 书名、全书字数、表格和插图数量等基本信息。 - 内容简介,200~500字为宜。 - 作者简介。 - 目录。 - 样章,挑出你写得最好的,或者最有代表性的一章。 以上是“规定动作”,要让稿子得高分,还得加上“自选动作”。你在一开始考虑过的那些包装策略,现在该派上用场了。 - 记得在作者简介中突出你的与众不同。 - 你考虑的销售渠道,不必写在纸上,可以在之后的电话交谈或者面谈中与编辑沟通。 - 列出一些同类书,供编辑参考。 - 注意格式,正文最好是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本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使工质数量减少。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Wk所示。这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换气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如图中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成为泵气损失,如图中曲线rab’r 包围的面积所示。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空气混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学动平衡状态,如2H2O=2H2+O2等,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吸收热量。但在膨胀后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体现为,在压缩过程中,多消耗压缩功;燃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使作用于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Pa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 4.进排气相位角 5.压缩比 6.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减少各段通路对气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1)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1)进气马赫数M 不超过0.5受气门大小、形状、升程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2)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M值、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增加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适当增加气门升程,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2)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汽车发动机原理模拟试题二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 1、内燃机的压缩比是和燃烧室容积之比。 (A)汽缸工作容积;(B)活塞行程扫过的容积;(C)活塞上方容积(D)汽缸最大容积。2、柴油机进气行程中,吸入的气体是 (A)可燃气;(B)柴油气;(C)纯空气;(D)混合气。 3、现代汽车发动机大多采用的是发动机。 (A)二冲程;(B)四冲程;(C)增压;(D)风冷。 4、活塞顶离曲轴回转心最近处,称之为 (A)上止点;(B)下止点;(C)压缩点;(D)行程点。 5、四冲程发动机运行时,活塞往复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相对应曲轴将 (A)一周;(B)二周;(C)三周;(D)四周。 6、1atm(大气压)=1bar(巴)=10(m H2O)=1kgf/cm2= MPa。 (A)10;(B)1.0;(C)0.1;(D)0.01。 7、汽油机和柴油机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汽油机 (A)无点火系统;(B)有点火系统;(C)有高压油泵;(D)有涡轮增压。 8、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其有效燃油消耗率 (A)汽油机的大;(B)汽油机小于柴油机;(C)两者相当;(D)两者相同。 9、汽油机的燃烧室形状很多,但其共同的要求是 (A)速燃;(B)湍流;(C)升温快;(D)能产生高压。 10、多气门发动机是现代轿车普遍采用的技术,它燃烧室形状是 (A)楔形;(B)碗形;(C)半球形;(D)多球形。 11、下列材料中,制造气门弹簧的材料是 (A)40SiMn ;(B)40℃rqSiz;(C)40MnB;(D)50QrV。 12、同一缸径的发动机,排气门头部断面进气门的。 (A)大于;(B)小于;(C)等于;(D)相当于。 13、发动机排气门早开晚关的目的是 (A)利于进气;(B)利于排气;(C)减少进气;(D)减少排气。 14、发动机工况不同,配气相位不同,转速低时其相位是 (A)早进气晚关排气;(B)晚进气早关排气;(C)不早不晚;(D)进排气都早。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

一、发动机的性能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8、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9、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10、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1、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D )。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12、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D )。 A、8 ~16 B、10 ~18 C、12 ~20 D、14 ~22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原因是( B )。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 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原因是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C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汽车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

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 m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p V -图即 为通常所说示功图, p ?-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强制排气损失: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进气损失: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 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失的功成为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 泵气损失: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不包括气流对换气产生的阻力所消耗的功。 充量系数: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之比。 进气马赫数M :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它是决定气流性质的重要参数。M 反映气体流动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是分析充量系数的一个特征数。当M 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急剧下降。应使M 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M 受气门大小、形状、生成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增压比:增压后气体压力与增压前气体压力之比。 增压:利用增压器提高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压力。 增压度: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4抗爆性: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用辛烷值表示。 干点:汽油蒸发量为100%时的温度。 自然点:柴油在没有外界火源的情况下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凝点:柴油失去流动性而开始凝固的温度。 热值:单位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用1kg ,气体燃料用1)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成为高热值,气态时为低热值。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燃料在气缸中生成的水均为气态,所用热值均为低热值。 理论空气量:1kg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少空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燃油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L )与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空燃比:燃油燃烧时空气流量与燃料流量的比。 5喷油器的流通特性:喷孔流通截面积与针阀升程的关系。 喷射过程: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到喷油器停止喷油的过程。 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规律: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提前角:燃油喷入气缸的时刻到活塞上止点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燃油的雾化:燃油喷入燃烧室内后备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瞬时放热速率: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 累积放热百分比:从燃烧开始到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 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⑸优化燃烧室结构

减少缸内流动损失。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 meCm. 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 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义? 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效燃油消耗率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有效功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招聘笔试真题

机械工业出版社招聘笔试题 姓名: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b 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 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 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c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 ....,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 ....,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 ....,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①中美关系____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_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__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 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 4.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c 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得以展现 A.①⑤④③②B.②④①⑤③C.④②③①⑤D.①②④③⑤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b A.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1-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二版 (王先逵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

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在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 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

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 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2章 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1.因排气门提前开启而损失的膨胀功, 称为自由排气损失 2.活塞作用在废气上的推出功, 称为强制排气损失功 3.排气门开始打开到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 4.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完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 5.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 工质的质量的比值。 6.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与气缸中新鲜充量的比值。 7.进气门处气体的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的比值 8.换气后留在气缸内的新鲜充量的质量与换气后气缸内气体的总质量之比 9.扫气中所用新气总质量与在大气状态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气质量之比 10.换气后留在气缸内的新气质量与每循环供给的新气质量之比 11.换气过程分作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12.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13.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 14.汽油机:φc=0.7-0.85 柴油机:φc=0.75-0.90 15.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 16.W—自由排气损失 Y—强制排气损失 X—进气损失 17. 1)清除废气, 增加气缸内的新鲜充量。 2)降低排气温度。 3)降低热负荷最严重处(如气阀、活塞等)的温度 18, 直流换气换气效果最好,回流扫气次之,横流扫气换气效果最差。但横流扫气和回流扫气发动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直流换气发动机结构复杂。 19, 1)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损失,提高汽缸内进气终了压力 2)降低排气系统的阻力损失,减小缸内的残余废气系数 3)减少高温零件在进气过程中对新鲜冲量的加热,以降低进气终了时的充 量温度 4)合理的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规律,在减小mr的同时增加m即增加Pa减 少φr

机械工业出版社运营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运营管 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一.选择题(8*3) 1.竞争维度:(P25章2) 1成本或者价格:使产品或者服务价格便宜 2质量: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又分为设计质量(关注顾客需求)和过程质量(生产没有缺陷的产品和服务) 3交付速度:快速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 4交付可靠性:在承诺的时间送达。 5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改变批量(以长期高效地响应市场动态需求的能力,是运营策略的基本要求) 6柔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改变产品 7特定产品的其它标准:支持产品(技术联系和支持,配合项目的启动期,供应商售后服务以及其它维度) 2.产品设计标准:(P46章3) 1面向顾客的设计:将顾客的需求融入产品设计的一个方法质量功能展开,其中顾客的需求信息用矩阵---质量屋(可加强部门紧密合作,最重要优点是帮助企业生产处满足顾客需求产品) 2价值分析(采购部门)与价值工程(设计部门):目的是简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甚至获得更好性能 3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最大改进是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进而简化产品4生态设计: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加入对环境的考虑,采取整合式方法,设计到产品、服务与环境的三个层次上的关系。

3.服务能力计划:(简答or选择)(P114章5) 1服务能力计划与生产能力计划比较 时间:不像产品,服务不能被储存、留作后续使用 地址:在面对面的服务模式下,服务能力必须靠近顾客。 需求波动性:服务系统面对的需求波动性要比制造业面对的波动性高①服务不能被储存,库存不能像制造业中用来平滑需求的波动②顾客与系统直接进行互动 ③服务需求的波动性直接受到顾客行为的影响。 2能力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最佳运行点在最大能力的70%左右。足以使服务人员保持忙碌状态,同时也对各顾客保有足够的服务时间并保留足够的能力以免出现太多令人头疼问题。 最佳利用率视情况而定,在不确定性很高、利害关系较大情况适合地利用率 (如医院)。 4.服务运营分类:(P190章9) 顾客接触程度高低见书上表格 章一道选择,刷题里:(P279章12) 设计质量:指产品在市场中的内在价值,以及因此作出的公司战略性决策 一致性质量:指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满足产品或服务设计规范的程度 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很重要 章一道选择:(P385章16) 促使企业外包原因(表16--3) 7.价格分界模型(P504章20)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重点解答(50 分) 一)识记及理解层次重点复习内容 1、热力循环热效率、发动机理论循环及其热效率高低的比较(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P20 P27 答:为了评价热力循环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经济性,通常采用热力循环的净功W0与工质从高温 热源受热的热量 q1 的比值作指标称为热力循环热效率。 发动机理论循环包括: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选择)压缩比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汽油机)。在最高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柴油机)。 2、有效功率、指示功率的含义及其大小比较,示功图P28 (坐标图上面积越大指示功越大)答:发动机通过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 P32 :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得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指示功:在汽缸内完成一个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 P31 柴油牌号的选用、柴油自燃温度对起动性能的影响P81 (选择、判断)答:我国柴油的牌号是 以其凝固点命名的,轻柴油按凝固点不同分为 10、 0、 -10、 -20、 -35 号五个级别,选用柴油时应按最低环境温度要高出凝固点5°C 以上,凝点越低起动性越好。柴油的自然温度为 200 C -220 C .自然温度越低。启动性越好。 3、排放物中主要有害气体成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P157(选择) 答:主要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Q氮氧化合物(NOX ;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为:干炭灰、可溶性有机物、硫酸盐 4、分层给气燃烧、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 P191/P97(选择、判断) 答:分层给气燃烧: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成分分布,即在火花塞附近形成具有良好着火条件的较浓可燃混合气,其空燃比为 12-14,以保证火焰中心由此向外传播,而在燃烧室的大部分空间具有较稀的混合气。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燃烧先缓后急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是希望燃烧先缓后急,即开始放热要适中,满足运转柔和的要求,随后燃烧要加快使燃料尽量在上止点附近燃烧。一般燃烧持续的时间不应超过上止点后40C(CA)。 5、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分类P247 (选择) 1)容积法:通过测量消耗一定容积的燃油所需要的时间。2)质量法:通过测量消耗一定质量 M 的燃油所需的时间。 6、汽车发动机试验分类:发动机的性能特性: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和万有特性答:汽车发动机试验分类为:单项专题性研究试验和常规性试验 P238 发动机的性能特性为:1)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时,经济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的关 系称为负荷特性称为负荷特性。 P138 2)速度特性: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速度特性( 140)

c++ (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

习题1 1、编写一个程序,读取圆的半径,打印圆的直径、周长和面积。π用常量值3.14159。在输出中进行这些计算。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r,P=3.14159; cout<<"Please enter the r:"<>r; cout<<"d\tc\ts"<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5],max,i; cout<<"please enter five numbers :"<>a[i]; max=a[0]; for(i=1;i<5;i++) { if(a[i]>max) max=a[i]; } cout<<"max is "<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Please enter a number :"<>n; if(n%2==0) cout<<"even!"<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 * * * * * "<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fun(int x); int n,i,s=0; cout<<"please enter a number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