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美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美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美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美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

八女投江的故事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

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

最后注入牡丹江。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

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

王惠民参军

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

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

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

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从四合

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

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

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没想到,抗联的动静

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这仗敌强我弱,打得好惨,天黑时抗联队伍撤了出来。130多名抗联战士,撤到了黑背岭。虽说是10月份,但黑龙江的10月天晚上已经很冷,大概是零度左右。有的抗联战士就点上

了篝火取暖。没想到,附近样貌沟村有个叫葛海路的,正好上邻村的相好家去,一上坡,看见了山里的篝火。葛海路原先也是抗联八军的战士,半路上当了逃兵,一看这篝火,明白是抗联

在那儿宿营。立即下山,回到样貌沟村向那里的日军小队长桥木报告,桥木立马报告了上司熊

佐大队长。熊佐连夜纠集了1300多名日伪军悄悄包围了抗联的队伍。当晚,鬼子不明白究竟

有多少抗联,没敢进攻。

天一放亮,鬼子开始进攻了。起先,鬼子没有发现冷云等8名女战士,因为前一天宿营时,抗联的男战士宿营在乌斯浑河上游,8名女战士宿营在河的下游。鬼子把120多名男抗

联围上了,一阵猛打。冷云她们8名女战士要是这时悄悄撤走,鬼子必须发现不了。但她们

一心想把战友救出来,在鬼子的身后开了枪。趁鬼子一乱,部分男抗联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但冷云她们却完全暴露了。

冲出包围的男抗联怎样忍心自己的战友落入敌人的虎口,为了救冷云她们返身又杀了回来。无奈敌人火力强大,连续两次反冲锋都被鬼子压住了。120多个男抗联,牺牲了一半,只能退走了。

鬼子黑压压地向冷云她们压过来,本来冷云她们躲在草丛中射击,鬼子还不明白她们是女兵。等冷云她们子弹打完了,鬼子越围越近,一看是女兵,鬼子乐坏了,一边喊着抓活的,一边扑了上来。

应对着扑上来的鬼子,冷云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然后,女兵彼此搀扶着,走下了乌斯浑河。

鬼子惊呆了。就在岸边用小钢炮、重机枪一阵狂轰,这八名女战士全部中弹牺牲,最先中弹的,是她们中最年少的王惠民。

那年,王惠民只有13岁。其实,她还是个胆子个性小的女孩子。在抗联部队里,每一天

晚上睡觉时,还要别的大姐大嫂抱着她,她才敢入睡。

投江的女英烈,实际上不是死于乌斯浑河,而是鬼子罪恶的枪弹。

两天以后,她们的遗体被冲到了离殉难地2里外的牡丹江河口。每个遗体身上都布满弹孔,鬼子还下令不让老百姓为她们安葬。

汉奸的下场

汉奸葛海路的下场,过去没有对人说过。1948年,东北解放了。听到解放军到了刁翎镇,葛海路明白自己的末日到了。他和他老婆、大儿子,一家三口自己上吊死了。

林口县里所有和葛海路沾亲带故的人家,都悄悄远走他乡了,没有脸再在这儿呆下去。

过去有人说,冷云教导员的孩子是生在雪地里冻死的,其实不是。冷云的孩子放在刁翎土城子一户农民的家里。解放后,当时的合江省委主席冷仲云得知此事后,专门前去找过冷云的孩子,但一向没有找到,所以至今不明白这八女投江的烈士里唯一的后代究竟在哪里。(本报

牡丹江8月3日专电)

寻找乌斯浑河

将近70年过去了,当年八女投江的乌斯浑河,如今还是那么波涛汹涌吗?在人们通常使

用的1比600万倍中国分省地图册上,乌斯浑河只是一小截没有标上名字的蓝线。但一个红

点清楚地标示着:八女投江纪念地。将近70年过去了,乌斯浑河畔的父老乡亲们,还流传着

八女投江的故事吗?

于是,王龙祥的文汇号摩托又从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纪念馆出发,前往林口县。林口县委宣

传部对我们的寻访大为支持,当即派了一名干部为我们带路,从林口县城前往六七十公里外的刁翎镇,经刁翎再去乌斯浑河边的四合村,走进了81岁王连财老人家的小院。

老人家坐在自家西屋的炕沿上、行走在乌斯浑河畔的山野里,这个当年的小马倌给我们讲

述着60多年前那里发生的一切:八女投江的八名女英雄里,有两名是四合村人,年长的叫郭

桂琴、年轻的叫王惠民。

在八女投江殉难地上方的山坡上,已经盖起了一座八女投江纪念馆。青山白云间,一座纪

念碑矗立着,上书八女英雄光照千秋。

当我们回到四合村时,天降大雨。王连财老人在车里指着途经的锅盔山、关门山告诉我们:这些山上,过去到处都有抗联战士出没。车过徐家屯,老人说:抗联在那里总共打过四仗,两

仗是在屯里打的,两仗是在沟里打的。第一仗,抗联队伍里的炮手(就是东北农村当时的猎户)枪法准,一下子干掉了30多个鬼子,自己只有一个人受伤。可之后,这个伤兵被鬼子抓住用

刺刀捅死了。

我们的心,为英勇不屈的东北人民所震撼。

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二):

八女投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联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

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

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早过河。10

月的北方已经十分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

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日军集合了一千多人将抗联战士包围。

10月10日拂晓,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

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状况十分危急,在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

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以为中了埋伏忙抽出一部分兵

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

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

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

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状况下,八名女战士应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

着《国际歌》群众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八女投江群雕位于牡丹江畔的江滨公园。高13米,长8.8米采用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八女投江四个大字由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书写。站在这硕大的群雕前,无不使人思维翻滚,心

潮澎湃,当年八女视死如归的事迹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1984年那里被国家列为二级文物

保护单位,八女投江群雕也被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三):

追寻八女投江的壮烈故事

这一幕,最初只有130字的记载,见于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写下的日记:

我五军关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半月前拟在三家方向拟渡过乌斯浑河,拂晓正渡之际,受日贼河东岸之伏兵袭击。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历史之金世峰及妇女冷云(郑XX)、杨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躯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周保中关于八女投江日记的手迹

英雄自有后人铭记。新中国成立之初,八女投江就被拍成了电影,广为传颂。而这段真实历史的细节还原,又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查找追寻。

八女投江的故事,需要铭记的资料还有很多。

抗联的真人真事

直到本世纪初,在八女投江壮烈牺牲六十多年后,这八位女英雄的事迹史实仍有很多模糊之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山脉交界处,以森林之口得名。那里以前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主战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林口县域与敌人进行了大小千余次战斗。八女投江的事迹就发生在那里,八女中有六个是林口人。

可就是在最熟知八女投江的林口,原县政协主席于春芳却感觉到,八女投江的故事讲述出来足以感人肺腑,但作为史实,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证完善。

2002年于春芳退休,平时爱好诗歌的他有了充足的时间用于创作。那时即将迎来抗战胜

利60周年,于春芳就准备以林口最著名、自己也最熟悉的八女投江为题材,写一本诗集《八

女颂》。

然而,在着手搜集整理八女事迹的时候,于春芳越是走近这八位女英雄越发现,本以为熟悉的她们,竟然有那么多的未知待解。

八女投江的事迹,最常用的简略表述是:1938年,抗联八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被

敌人包围,毅然投江殉国。也正因为简略,很多不能确定的细节不容易被人注意到。

于春芳说,八女投江的基本史实,比如牺牲的经过、八位女英雄的生平事迹等已经很清楚,但是他发现,有很多史实细节,像八女投江具体殉难时间以及八女生辰这样的关键要素,有的没有确切考证,有的说法不一。

八女投江牺牲的时间就有六个说法,这个时间都没有确定,简直不可思议。就算不写诗集,作为林口人我也要把这个搞清楚。

于是,于春芳从创作八女投江诗歌转向了史实研究,最初的切入点,就是八女投江的具体

时间。

于春芳的研究,自然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他首先梳理了此前对八女投江的

记载和数次考证。

最早的八女投江文字记载,就是周保中日记。

周保中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学苏联。九一八事变后,周保中受党组织委派,赴东北组织武装抗日斗争,是东北抗联的建立人和领导

人之一。毛泽东曾称赞他: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周保中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便是在抗联最危急的战斗时期也不曾间断。这些留存下来的日记,成了了解抗联历史重要的一份资料。

周保中日记中对八女投江的记载,写于1938年11月4日,是八女牺牲后的大约半个月。他的记载也是最为可靠的文字记录。但是,周保中并没有亲眼看到八女投江的经过。在林口县,11月江河已经封冻,由此能够决定,八女投江牺牲时间六说之一的11月中旬并不确切。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等人撰写了《东北抗日

联军十四年奋斗简史》,其中也回忆了八女投江,过程相对详细,但时间仅粗略记录为一九三

八年秋天。

这两位东北抗联领导人的记录,留下了八女投江事迹最初的面貌。

八位女战士在绝境中宁死不降、以死殉国的事迹,早已被东北抗联的战友们传颂,而让八

女投江真正广为人知的,是女作家颜一烟。

1945年,颜一烟由延安鲁艺调到东北文艺工作团做编剧工作,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1948年秋,颜一烟开始创作反映东北抗联的电影剧本,核心故事就是她听人讲述的八女投江。

颜一烟首先找到了冯仲云,一说准备写八女投江时,冯仲云立刻说:太值得一写了!冯仲

云不是八女投江的直接见证人,他给颜一烟写了介绍信,帮她联系更多的抗联干部战士理解采访。

颜一烟写完剧本初稿时,心里却有些顾虑。由于创作的需要,剧本中的八女投江是真实的,但八女除了冷云,她所知甚少,只能移花接木地把很多抗联女战士的故事搬到她们身上。

剧本定名《中华女儿》,交给冯仲云审阅,冯仲云十分肯定地说:你这样写,虽然对八位女英雄来说不是真人真事,但是对整个抗联来说,就是真人真事,因为你表现了当时抗联的真实。

《中华女儿》上映后大获成功,影片首次塑造了八女的银幕形象,实际上是借她们展现中

华儿女在应对强敌侵略时的不屈和英勇,感人至深。八女投江的故事也随着这部电影传遍中国

乃至世界。这部电影获得了1950年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

于春芳说,颜一烟是第一个对八女投江进行调研的,但是,她是为了创作搜集素材,把八女投江的故事立体丰满起来。真正好处上的史实考证是1962年开始的,来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

抗联妇女团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纪念馆,它的诞生早于新中国一年1948年

10月10日。

1957年,刚刚从吉林大学毕业的温野被分配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在那里一向工作到以副

馆长的职务退休,退休后他仍是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员,继续工作,至今已有五十多年。

温野是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第一批大学生。据他回忆,那时东北烈士纪念馆历史研究和陈列宣传工作尚在初期,专业人员很少,超多的东北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史都是空白,许多烈士事迹都很简单,只有几百字的简历。温野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参与了杨靖宇、赵尚志等数百名东北烈士革命事迹的调查研究。

那时纪念馆里关于八女投江只有一幅油画作品,附有八女之一冷云的极其简单的简历。八女投江发生在何时、何地,她们姓甚名谁,都不清楚,讲解员甚至要照着《中华女儿》来讲述具体战斗过程。

文艺作品能够不完全是真人真事,允许艺术加工和虚构人物,但烈士纪念馆的陈列却务必是真实的,必须要真人真事,否则便失去历史价值。温野说。

1962年,在温野的申请下,八女投江史实调研被列入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主要研究课题。

调查开始的时候,温野手头的资料,还没有十多年前颜一烟创作剧本时的素材多。他找到颜一烟,首先想了解的是八女都是谁,颜一烟所知也不多,她回忆:我访问周保中时,他除了告诉我有个胡秀芝打仗很英勇之外,还告诉我这八位女英雄中有两位朝鲜族同志,其中一位姓安。

周保中当时正在病中,病榻之上的他忍着呼吸困难,为温野尽力讲述了八女投江的事迹。更多的资料,则在周保中此前完成的一篇回忆文章中。

这篇题为《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中的英雄妇女》的文章,简要地讲述了八女投江的状况,并且第一次写出了八位女战士姓名冷云、安大姐、胡秀芝、杨贵珍、黄桂芳、王惠民、郭桂琴、小于。

温野的收获还不止于此,周保中的文章让他注意到了八女之外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东北抗联女战士。

赵一曼和投江的八女,是东北抗联中最著名的女性,而默默无闻,甚至没有活着看到抗战胜利的女战士更多。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到此刻能够留下姓名的抗联女战士不足百名。而根据周保中的回忆,在他领导的抗联第二路军所辖第五军中女战士最多,曾有一个妇女团的编制,人数最多时有三百多人,编为三个大队。

八女即为妇女团成员,冷云是妇女团的一个大队指导员。

周保中在文中写道:妇女同志的坚忍奋发,吃苦耐劳,经得起残酷考验的表现,也是很出色的。在那游击战争处于挫折和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游击战士,除了作战伤亡外,还有饿死的,冻死的就是铁汉子也有的不堪苦累而死的。然而妇女却没有一个害怕苦累的,更没有逃亡叛变的。

巧的是,温野开始调查八女投江史实的同时,回忆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的姐妹》出版了,书的作者正是原抗联第五军妇女团的一位小队长徐云卿。温野很快按图索骥,找到了时任长春市制鞋厂副厂长的徐云卿。

据徐云卿回忆,妇女团像作战部队一样,有步兵、骑兵、侦察兵、通讯兵,甚至还有机枪手,但是女性毕竟身体柔弱,她们当中的大部分是在密营的医院、被服厂从事后勤工作。

从1937年冬季开始,日本侵略者陆续增兵于北满和吉东地区,对东北抗联进行三江大讨伐。抗联的斗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吉东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将第二路军所辖的四军、五军等部队组成远征军,从所在的根据地出发,分三路向西南的五常县等地区远征,冲出日伪军的军事包围圈。这也就是东北抗联的西征。

1938年7月,由抗联四军、五军与救世军等部队组成的约2000人西征部队,从莲花泡

出发,踏上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之途。

在四道河子密营,抗联部队会合了五军妇女团等后方人员。那里有妇女团的一个大队,当时共有三十多名女战士。大队指导员就是冷云妇女团当时的领导人。

徐云卿也是妇女团成员,正在这个大队,和冷云十分熟悉要好。她在书中也写到了八女投江,但是整个过程她并没有看到。

徐云卿回忆,西征部队到达此刻的尚志市楼山镇附近时,随身携带的粮食和弹药几乎消耗殆尽。为了得到补给,西征部队决定攻打楼山镇。

楼山镇战斗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暴露了行踪,日军从哈尔滨等地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迫使西征部队再次调整计划,兵分两路。她就是在那里与冷云等人分别的,直到一年后,她才从战友的口中听说了八女投江的壮举。

徐云卿给温野带给了不少八女的个人状况,另外,她给温野介绍了一个叫金寿山的抗联战士,他给抗联领导当过警卫员,说能讲述很多细节。

温野当即赶到金寿山所在的吉林市。没想到,金寿山对八女投江的过程也是听来的,很多状况并不掌握。温野提出的一些询问,他回答不出,干脆说道:要不你问我爸吧,我爸明白。

金寿山的爸爸叫金尚杰,是吉林市郊区大屯公社柳树屯大队的一位普通农民。很多乡亲不明白,这位老人以前是位东北抗联战士,更不明白他以前的名字金世峰。

他就是周保中日记中记载的与八女一齐投江牺牲的金世峰。

汹涌的河流

金世峰原是抗联第五军一师参谋。温野找到他的时候,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二十多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是老人不愿触碰却永不磨灭的记忆。正是在那天惨烈的战斗后,金世峰与抗联部队失散。在日伪统治之下,为了生存,他不得不隐姓埋名。金世峰的名字,在抗联战友们的记忆中已经和八女一齐沉入江水。

金世峰的回忆,带给了八女投江的具体牺牲地。确切地说,八女投身殉国地并不是江,而是乌斯浑河。

乌斯浑河,源自满语,意为汹涌的河流。在八女投江殉难地的下游两公里,它汇入牡丹江。八女投江的说法,说的是殉难牡丹江,并非错误,只是并不准确。

金世峰回忆说,1938年阴历八月末或九月初的一天夜里,部队走到乌斯浑河西岸徐家屯

下边河口处休息,准备过河东岸去找军部。

连日征战,部队减员严重,到达这个宿营地时,这支队伍只有一百多人。跟随部队行动的妇女团成员原本有二十多人,这时仅剩八人。

这支部队的遭遇,也是当时东北抗联的一个缩影。1938年的时候,正是东北抗联最危急

困顿的关口。

即便是鼎盛时期的抗联,应对的也几乎时时处处都是绝境。在东北,有日本密集的76万

大军和超多伪满军队及汉奸,有严酷的自然环境,抗联要生存,只能在深山老林中不停转战。

他们从几十个人的反日游击队发展到数万人的抗日联军,尔后又在斗争中减员至不足

2000人,始终前仆后继,英勇战斗,削弱和牵制了敌人,在战略上用心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

抗日斗争。代价,就是不断地牺牲牺牲于敌人的枪口下,牺牲于寒冷、饥饿、疾病、劳累

部队选取的宿营地乌斯浑河西岸,那里平时是一处渡河道口,水浅,人车马匹都能涉水过去,是抗联秘密交通线的隘口。如果乌斯浑河一向是这样清浅着,就不会有以后的故事发生了。

1938年的秋天气候很反常,秋雨绵绵不绝。河水暴涨的乌斯浑河,显示了它名字的由来:河面宽达百米,水流汹涌,深不可测。

夜间渡河已无可能,部队决定就地宿营,生火取暖。

夜间生火,对这支正在隐蔽疾行的队伍来说,无疑犯了大忌。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把那几个闪烁的火堆,当作抗联五军一师暴露行踪、招致危险的罪魁祸首。

火却不得不生。

抗联五军一师在乌斯浑河西岸宿营时,已是秋末,东北天已大寒,夜间更是寒气逼人,河边浸泡着的草稞子、灌木丛挂上了冰凌。由于长期攀山越岭和频繁战斗,且给养不足,战士们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再加上连日的阴雨,他们的衣服就没有干过。

生火,是他们露天宿营时挨过寒夜的唯一办法;火光,也把敌人引到了他们的周围。

火光其实并不是日军发现的,而是一个叫葛海禄的抗联叛徒、汉奸。于春芳介绍,这个环节被考证出来是在对八女投江的第二次史实调查中。

东北烈士纪念馆的调研课题因文革而搁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口县史志办牵头,接过了史实考证的接力棒。这次考证的一大成果,就是找出了葛海禄。上世纪五十年代,葛海禄已经以叛徒、汉奸罪行被公审枪毙。三十年后,他的血债又添了一笔。

葛海禄原是抗联八军某师副官,之后叛变投敌,成为日本的密探。这一天,他在侦查守望哨查看时,发现远处有火光闪动。葛海禄是当地人,熟悉地形,又了解抗联的活动路线和行动特点,他当即猜到抗联战士在此处宿营。

于是,葛海禄立即下山,向驻扎在样貌沟村的日军小队长桥木报告,桥木又立马报告了上司熊谷大佐。

因在这一带活动的抗联部队较多,熊谷也不敢大意,亲自率领三十来名骑兵,调集包括熊谷兵团、伪军、森林警察共千余人的讨伐队,携带迫击炮、机枪等重型武器,趁夜幕悄悄地对露营的抗联部队构成一个半包围圈。由于搞不清抗联队伍的底细,日伪军一时未敢轻举妄动,只等天亮看清状况发起攻击。

拂晓时刻,浑然不知已经被包围的抗联战士们整装待发,准备渡河。金世峰回忆,洪水把道口封住了,木船也没有,想过江就只有游过去。

金世峰水性很好,师部决定让他先下河探路。抗联战士们并不是都会游泳,个性是还有八位女战士。师部仍寄望于金世峰找到能够涉水过河的通道。

下水后,金世峰没走多远就在越来越深、越来越急的水流中站立不住了,不得不改成游泳强渡,行进中不断试探着水深。他的双脚却一向够不到河底。

大概游过了一半的河面,枪炮声忽然在金世峰背后的河岸上响起来。

投河

乌斯浑河两岸到处都是柳树丛,当地叫柳条通。这种柳树,通常为手指到擀面杖粗细,三四米高,一簇簇密密匝匝的,沿河两岸铺排开去,下面是膝盖高低的茅草。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就隐藏在柳条通里。

起先,日军并没有发现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因为前一晚宿营时,抗联的男战士宿营在乌斯浑河下游,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宿营在河的上游,相隔着一段距离。师部原先的计划,是等金世峰探出涉水通道后,让八名女战士率先过河,大部队在后方警戒掩护。

日伪军发起进攻之前,八位女战士已经移动到了河岸边的柳条通里。日伪军在抗联宿营地的东南方向埋伏了半夜,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一百多名抗联战士身上。

攻击一开始,日伪军的所有火力都向着抗联宿营地覆盖过来。幸而,这些抗联战士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不期而至的弹雨并没有让他们溃不成军,他们很快组织起反击,边打边撤。

受当地的地形所限,日伪军并没有构成完整的包围圈。抗联撤退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东北渡河,一个是向西进入柞木岗子密林。

渡河本来就期望渺茫,更何况还要在日伪军的疯狂攻击下渡河,那将使部队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地。中国历史上虽然有不少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例,但抗联部队应对的是十倍于己的敌人,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抗联的战士们交替掩护,向着柞木岗子边打边撤。那里是无数次掩护过抗联战士摆脱追击的深山密林。而这一次,密林带给的保护远远不够。

日伪军依仗着人数、火力的绝对优势,撵着抗联的阻击线,越来越逼近。

万分危急的关头,日伪军的侧后方忽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八位女战士开火了。

当时,敌人并没有发现河边的女战士们,如果她们继续隐蔽不动,就有机会脱离险境,就有活下来的期望。但是,她们见大部队被敌军死死拖住,难以突出重围,毅然从背后向敌人发起猛攻。

仅仅八位女战士,根本不可能对千余人的日伪军构成有效的打击。她们主动开火的目的,只是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吸引敌人的火力,给主力部队换来突围的机会。

结果显而易见,开火就意味着暴露,暴露就意味着牺牲她们所处的位置已经没有退路,完全在日军的包围之下。

敌人却有些慌了。侧后方忽然响起的枪声,让他们以为自己掉入了抗联的包围圈,抗联的主力这时反倒像是诱饵。日伪军的主要火力立刻转移了方向,向着八位女战士所在的柳条通还击。

趁敌人调整部署、分散兵力的混乱之际,大部队很快摆脱敌人追击,潜入柞木岗子深处。

已突围的大部队发现八名女战友还据守在河边,处境异常险恶,立即回到接应,但敌人已抢占了制高点,并用轻重火力死死控制住山口,负伤的战士越来越多。

八名女战士目睹这一切,向青山密林齐声呼喊: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然而,抗联战士们仍发起了第二次反冲锋,又没有成功。在敌人的强大火力之下,救援已是徒劳,继续纠缠下去反而会让大部队失去最后的撤退机会,他们只好忍痛向密林深处撤退。

日伪军所有火力都向冷云等人集中过来,周围的柳条和枯草被密集的炮火点燃了,弥漫的烟雾包围了冷云等八位女战士。

经过一番战斗,女战士们有人负伤,有人打光了子弹,火力越来越弱。日伪军越围越近,摸到近前才看清,让他们胆战心惊以为袭击自己背后的抗联主力,竟然只是几个女兵。

气急败坏的敌人发起冲锋,高喊着要抓活的。一颗手榴弹从草丛里扔了出来,忽然炸响,敌人慌乱地趴倒在地。

那是八位女战士最后的武器。趁着手榴弹爆炸的间隙,她们背负起受伤的战友,挽臂踏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

踏入乌斯浑河是为了渡河求生吗?八位女战士全部牺牲,再没有机会亲口说出她们此举的原因。这个原因真的不需要她们来说。

八位女战士都不会游泳,踏入乌斯浑河的目的不是求生,恰恰相反,是求死。

敌人就在身后,她们一向奋战到最后一刻。她们不愿被俘受辱,更不会投降,她们选取了

有尊严的死亡投河。这份尊严,属于八位年轻的女战士,属于饱受欺凌蹂躏却从未屈服的中华

民族!

敌人并没有放过她们,炮弹、子弹向着乌斯浑河倾泻着。八位女战士在奔腾的河水中,在

炮弹掀起的浪花里,时隐时现,最后消逝在汹涌不息的乌斯浑河中

两天以后,突围的抗联战士在距离八女殉难地两里外的牡丹江河口找到了五具遗体,每个

遗体身上都布满了弹孔。

战友们将她们的遗体就地掩埋。此后的几十年中,乌斯浑河以前改道,牡丹江几次大水,

烈士遗体的掩埋地再也无从查找。

金世峰已经游到了对岸,只有一个人又手无寸铁,只能趴在草丛里,心焦如焚却无可奈何

地远远看着对岸的战斗,看着乌斯浑河水吞没了八位女战士。此战之后,金世峰与抗联失散,

成为一位活着的烈士。

她们都是谁

八女投江的壮烈场面,定格在金世峰的记忆里。24年后,温野辗转找到他,老人情绪激

动地叙述出了这个画面,忆起眼睁睁看着她们投河自己却无力相救,老人几近哽咽。

金世峰讲述的经过,时间、部队和地点都与周保中、徐云卿所说基本一致。老人虽然文化

程度不高,但作为直接见证人,带给了最详细的历史细节。八女投江的基本史实至此已经调研

清楚。但是,金世峰在抗联时和妇女团接触不多,他只认识冷云,另外七人连名字都不明白。

八女都是谁?温野的考证又回到了起点。

周保中的回忆文章里记载最详细:冷云、安大姐、胡秀芝、杨贵珍、黄桂芳、王惠民、郭

桂琴、小于。

徐云卿的回忆里,八个人中只能想起七个,而且多是口头称呼:胡班长、冷云、杨贵珍、

小黄、小王、小郭、安大姐等八个女同志。

于春芳说,抗联的斗争环境异常艰难,人员档案根本没有条件建立,有太多的人牺牲了却

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年加入抗联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很多人都用了化名。还有些人个性是女

战士,加入抗联时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在八女投江二十多年后,周保中和徐云卿还能记住这

些名字已经很不容易了。

比对这两份记忆,虽不完全一致,但重合度很高,这些名字后应对应的人就应是一致的。

温野又对照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史料,也只确认了冷云、杨贵珍、胡秀芝(胡班长)三个名字。至于她们的生平,除了冷云之外,另外七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温野和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同事陈雨静、迟凤山三人组成调查小组,开始深入当年抗联五军

活动的林口县实地考察。思考到沿途都是深山老林,难免碰到虎狼等野兽,除了照相机和记录

本等,调查小组还携带了枪支弹药。

调查行程千余里,饶是衣食准备充分,他们还是遭遇了饥饿劳顿,也经历了江边宿营。温

野说:当在江边沙滩上点起篝火取暖时,上半夜还好过,下半夜是又困又冷,正如李兆麟将军

写的《露营之歌》中的名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时我才真体会到当年东北抗联的露营

艰苦生活。

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在这次实地考察中,他们找到了杨贵珍烈士的父亲杨景春、原五军教

导团的战士刘广有、原五军妇女团女战士张淑兰、冷云的哥哥郑殿臣、战友董若坤透过这些人

的讲述和回忆,八女的身世逐渐拼凑还原,她们的名字最后得以被今人所知。

这八位英勇的女战士分别是,抗联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于春芳介绍,他在进行第三次八女投江史实调查时发现,这份名单中的人名还有争议,但

是主要是争论具体字的写法,并不影响这八个人的确认。此刻的这份名单是在温野考证结果的

基础上,史学界认可通用的,是最确证的八女名字。

至于她们的身世,时至今日仍没有完全调研清楚。比如周保中记录的小于,起初只明白她

是朝鲜族,但是朝鲜族的人没有于这个姓。之后在调研中,有人回忆起这个人其实叫李凤善,

而关于她的生平,仅仅是1918年生于林口县龙爪镇,身高一米六左右,体格健壮,长得漂亮

这一句话而已。

冷云是八女中生平资料最详实的一个,冷云这个名字却并非真名。

她原名郑香芝,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一个普通市民家庭,毕业于桦川县

立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时,她给自己改名郑致民表示致力于造福人民的决心。1934年,任小

学教员的郑致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地下活动。

1937年夏,为摆脱死心塌地当伪警察的丈夫,郑致民逃离家庭,和进步青年教师吉乃臣

一齐加入抗联。

在抗联第五军,郑致民和吉乃臣受到了周保中热情的欢迎:总算来文化人了,这一天我可

等好久了。此后,郑致民改名冷云,任文化教员,吉乃臣则改名为周维仁,在五军秘书处工作。志同道合的两人在抗日战场结为夫妻,并肩作战。

1938年初夏,冷云生下一个女儿,丈夫却在战斗中牺牲。两个月后,抗联第五军开始西征,刚刚经历丧夫之痛的冷云,又不得不忍痛别子。她把襁褓中的女儿托付给当地老乡抚养,

随军西征。八女投江就发生在西征路上,冷云牺牲,她的女儿也再没有音信。

杨贵珍,出身凄苦,17岁时刚刚出嫁,丈夫暴病而亡。婆家待他刻薄,并准备将她卖到

远乡。恰逢抗联的队伍在那一带活动,妇女团班长徐云卿就动员她加入了抗联。杨贵珍聪明勇敢,很快成了战斗骨干,当上班长。二十多年后,温野找到了杨贵珍的父亲杨景春,他才明白

自己的女儿加入了抗联,是八女投江英雄之一。老人说,她死得值,有骨气!

胡秀芝,妇女团班长,作战勇敢不输男儿,曾带着两名战士潜行到敌哨所跟前,用手榴弹

炸毁了日军据点。

黄桂清,林口县刁翎镇河心屯人。那里是抗联五军根据地,她家是抗联堡垒户,全家参加

抗日斗争。日伪军围剿抗联时,烧光了整个村子。

安顺福,抗联战友称她为安大姐,可能是因为她是被服厂厂长,像大姐一样为抗联战士们

缝衣补被,其实牺牲时才23岁。

王惠民,都叫她小王。她的确很小,牺牲时才13岁。徐云卿在《英雄的姐妹》一书中回忆,小王睡觉时总要抱着她的胳膊。有时徐云卿很晚才回宿营地,小王就瞪着大眼睛睡不着分明是个还不能独立的孩子,在抗联却已经是战士了。

郭桂琴,乳名菊花,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36年加入抗联,长相俊秀,天真活泼。郭桂琴牺牲前,刚刚和抗联五军教导团分队长冯文礼订婚不久。冯文礼所在的部队在西征路上被打散,流落民间。直到六十多年后,他才获悉未婚妻牺牲的消息。

烈女标芳

2008年10月20日,八女投江七十周年纪念日,乌斯浑河畔举行了盛大的纪念大会。

这个纪念日具体日期的确定,来自于春芳发起的第三次八女投江史实考证。

于春芳并非文博专业,开始时连怎样在博物馆查资料都不会,纯粹个人行为的史实调研毫无头绪,进展缓慢。一次,到牡丹江烈士纪念馆查找资料时,正赶上纪念馆在准备八女投江布展。纪念馆听说于春芳在自发考证八女投江,当即派出专家与他合作。新的考证成果开始逐渐浮现。

为了确认八女投江的具体日期,于春芳和纪念馆的研究员们一齐汇总了现有的考证资料,遍访抗联老战士、抗联后代与抗联史知情人,查询有关历史史实。他们还找到了周保中日记的手稿,以求最原始的记载。有时只为验证周保中日记中的三日前,他们就要按照日记中提到的地点,徒步走上一次乃至几次,以推断某次战斗发生的时间。

最终,在八女投江具体日期的六种说法中,于春芳等人综合考证出,1938年10月20日最为确切。这个结论已经得到了史学界的认可,八女投江的纪念活动此后都选取在10月20日举行。

在2008年的八女投江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于春芳请来了一位特殊的纪念者,八女之一郭桂琴的未婚夫冯文礼。那年冯文礼已经87岁,站在乌斯浑河岸边,凝望远去的河水,满眼含泪,低声嗫嚅:70年了,70年了

70年前,冯文礼与抗联部队失散,也与未婚妻郭桂琴断了联系。他不明白郭桂琴牺牲,更不明白她就是八女之一。他曾苦寻郭桂琴多年,没有任何消息。

直到2003年,在一次抗联老战士的联谊活动上,冯文礼见到了周保中当年的警卫员,这才获悉郭桂琴在八女投江之列。

当年的抗联老战友在世的不多,明白冯文礼和郭桂琴关系的人就更少了。徐云卿是当年撮合这两个年轻人的媒人,早已去世。直到2007年,于春芳见到徐云卿的女儿,才听说冯文礼还在世。

几经辗转,于春芳最后找到了冯文礼,找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见证人。

冯文礼在抗联时是第五军教导团分队长和文化教员,亲身经历了第五军的众多历史事件,而且他文化水平较高,记忆力十分好,能够准确详细地描述历史。更关键的是,由于和郭桂琴的关系,他和妇女团的很多人十分熟识,是在世的抗联老战士中唯一见过所有八女的人。

冯文礼首先解开了于春芳苦求无果的一个谜团:郭桂琴牺牲时的岁数。

八女之中,冷云、王惠民、杨贵珍和安顺福的生卒年很清楚,而郭桂琴、胡秀芝、黄桂清和李凤善的生平资料很少,没有准确的生年记录。

按照冯文礼的叙述:我是1921年出生,郭桂琴比我小一岁。也就是说,郭桂琴出生于1922年,牺牲时年仅16岁。再结合其他人的回忆、记载中的点滴联系,胡秀芝、黄桂清和

李凤善同龄,比郭桂琴大4岁。她们都生于1918年,牺牲时刚刚20岁。

这是一个更加令人唏嘘的答案。

八女投江牺牲时,最大的冷云和安顺福23岁,最小的王惠民13岁,八个人平均年龄还

不到20岁。青春正好,生如夏花,却在战火中凋零,湮没于乌斯浑河滔滔水波。

她们的生命在八女投江的悲壮中灿烂定格,她们年轻美丽的面容却在历史中消磨。八女之中,除了冷云留下了几张照片,另外七人的肖像都只能用绘画描摹。

于春芳在调研中收集到两套八女肖像,差别极大。哪一套更接近她们的真容?冯文礼看后,却说:哪个都不像,就郭桂琴的眼睛有一点像。

于春芳决定给冷云之外的七女重画肖像。见过八女的冯文礼记得她们的容貌,却无法用语言描绘出七个人相貌上的差别。

受到刘胡兰家乡为其塑像方法的启发,于春芳和抗联史研究学者赵海龙等人找了几百张黑白老照片,由冯文礼在放大镜下辨认最接近七女的脸型、五官。最后的肖像,则请来了牡丹江市公安局的画像专家。

冯文礼的记忆是否准确?肖像是否接近真人?于春芳把没有标明身份的肖像拿给杨贵珍的弟弟杨玉林辨认,他一下子从中找出了杨贵珍。七十多年后重新看到姐姐的容貌,让他不禁泪流满面:我姐姐牺牲时才18岁啊。

如周保中所言,八女投江从不曾被后人遗忘,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早有烈女标芳。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就矗立在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这片蓊郁的山林曾目睹了八位年轻的女战士怎样慨然赴死,而且将在以后的岁月中永远地陪伴她们。

乌斯浑河依然汹涌,滚滚逝去,亦如七十多年前的那个朝阳初升的早晨,八位年轻的抗联女战士手挽手迈进水波

13岁、16岁、18岁、20岁、23岁,是八女牺牲时的年龄,她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这

个夏花般灿烂的年龄,标芳青史。

《八女投江》读后感_800字

《八女投江》读后感_800字 读了《八女投江》这个故事,我被八位女战士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故事讲述的是1938年5月,松花江下游进入了春天,但是这里却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日军为了围剿东北抗日联军,派出大队人马四处开枪放炮,搅得村村鸡犬不宁,老百姓东躲西藏。敌众我寡,抗日联军只得西征,很多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也有不少女战士。最后只剩下了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董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和第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八名女同志。 她们以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紧紧跟随大队转战南北。10月的一天,抗联第五军和第四军转战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时,八名女战士与大队部失去了联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她们准备渡河寻找师部的时候,谁知就在此时,师部却遭到了日军的袭击,八名女战士望着对岸,心急如焚。为了救师部,冷云决定将敌人吸引到她们的身上,掩护师部突围。于是她们毅然向敌人猛烈地开火。敌人发现对岸有人攻击,立即将火力射向她们,师部乘机突围。 但八位女战士却被敌人死死缠住,无法脱身。最后,子弹打光了,手**也没有了。摆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一是战死。她们宁愿死也不做俘虏。八名女战士手

挽着手,高唱着《国际歌》,慢慢地向河中间走去……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仅13岁,只比我大2岁,可她却是如此地坚强不屈!“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八位女战士清清白白的死了,没有一个人苟且偷生,没有一个人举手投降,她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用鲜血换来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敌人为这之胆战心惊。她们妖孽感行动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是不好欺侮的,宁死也不屈服的!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要做新时代的小战士,好好学习,奋发努力,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八女投江故事稿

八女投江故事稿 那是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于是急忙向外冲。面对此景,冷云比较冷静,随即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直接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这就是感人的《八女投江》的故事。因为当时国贫、国弱,中国人民倍受欺凌,当时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强国梦!

红色故事校本课程纲要和故事

一、八女投江 故事导读 1986年9月7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为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追忆英雄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 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 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 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 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 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 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 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 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 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

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精神传承 1.讨论:你认为是什么支撑着八名女战士在战斗中坚持到最后一刻? 2.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二、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故事导读 张思德同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历经平凡的人生,却成为了时代的楷模,成就伟大的精神。时代造就了张思德精神,张思德精神又丰富着 时代精神。张思德精神具有永恒性也具有发展性,在不 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功效和引领作用。它吸纳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 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不断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 ?追忆英雄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 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

我和老师的故事作文100字_初中作文

我和老师的故事作文100字 我和老师的故事作文100字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我准备送给老师礼物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和老师一起经历的事情。 记得又一次,我上课一不小心走神了。老师叫了我三遍我也没有回答,直到同桌叫我我才答应了。老师问我想什么了,我也不知道,就没有回答。老师只叫我在座位上罚站5分钟。我想其他同学的同学都罚站20分钟,我只罚站5分钟,是不是老师今天心情好,就算是这样,老师也不能偏心。我现在才知道老师不是偏心,而是因为我是个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 我决定了,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报答老师。 我和朱老师的故事作文300字朱老师和我的故事是从五年级开学的时候发生的。2013年9月2日那天父母回老家了,今天才回来。我和外婆都在,我要看店。有想到开学了。我心里着急。上学的时候迟到了,还穿着拖鞋。我先跟老师道个歉,和他讲明了原因,她没有责备我,还当着大家的面说:“特殊情况,免谈!”2013年9月5日下午倒数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正在努力的写作业,老师看我成绩能么好,让我当了安全委员,写《安全天天谈》。我说:“好的,我保证完成每天的量,还不耽误学习。”2013年11月14日老师让我们写道题,说:“做完了以后要上来讲。”题目是STVA+VTST----------TTVTT我说:“答案是‘A=0T=1V=3S=8”。老实说:“哇!全做对了,鼓掌。”这种声音使我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我和朱老师的故事最多只有两年,我会好好把握时间的。五 我和郝老师的故事作文450字我有一位语文老师,她让我感到深深敬佩。她把我带进知识的海洋,让我在学习中领悟了许多道理。她就是这位老师:郝晓伟。记得老师刚带我们,我们还都是一个个懵懂的孩子,对这个世界还充满好奇。老师留着齐肩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老师还有一双葡萄似的眼睛,眼睛衬托着她那长长弯弯的睫毛,眨起眼睛来炯炯有神,下面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鼻子。老师还长着红润的嘴唇,像两片淡红的正在开放的花瓣,说起话来妙语连珠。老师不但外表美心灵也美。记得有一次我带着病,来上学虽然好点了但还是很难受。我强忍着上完前三节课到第四节课我实在坚持不住了但又不想打断老师讲课,只好爬在桌子上。老师见我这样便慢慢走过来问:怎么了不舒服吗?我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老师摸了摸我的额头说:这么烫呀!说着老师派了个人送我去办公室。我说:没事了,老师。您回去上课吧,不用担心我。我休息一会就没事了。赶快回去上课吧!”说着郝老师派了另一个老师照顾我。那个老师给我量了量体温,又吃了点退烧药。一下课老师就又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问:“好点了吗。”嗯,好多了。”我说。”那就好,以后别带着病来上学身体吃不消就会像今天这样没学到知识又忍受不了。”老师虽然不是我的母亲但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关心着我,此时我想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虽然我的学习对您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我坚信你的真诚会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你带的每个人都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五 我和张老师的故事作文800字今年的夏季可真把人折腾的够呛,我们刚刚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去了酷暑,不知不觉中迎面吹来了夹杂着桂香的微风。哦,秋天来

八女投江读后感

八女投江读后感 八女投江读后感 今天放学作业不多,没多久我就写完了。闲着没事,我拿出《军歌嘹亮》这本书读了起来,当读到《八女投江》这一篇时,我被文中的故事震撼了:1938年10月的一天,抗日联军第五军和第四军转战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时,包括指导员冷云在内的八名女战士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第二天,师部与她们取得了联络。谁知就在此时,师部却遭到了日军的袭击。为救师部,八名女战士决定将敌人吸引到她们身上,掩护师部突围。她们连续击退了敌人三次冲锋后,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没有了,为了不当俘虏,八名女战士手挽手,

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地投入了江中。牺牲时,她们中间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她们投江的画面。八女投江,气壮山河,为抗日战争谱写了一页感人的诗篇。她们的勇敢值得赞叹,她们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同时,对照她们,我感到非常惭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常有怕吃苦的想法。尤其是到了假期,我常常贪玩,写作业不那么积极,总想玩过了再写,有时遇到一点小问题不认真思考就卡住了,指望有人来帮忙,学习缺少不怕困难努力克服的精神。和八位女战士比起来,我就是做了困难的“俘虏”,她们连死都不怕,那么坦然面对,而我的表现真是太丢脸了,我真该学习她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改正缺点,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感谢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 我要记住这八位女英雄的名字:冷

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董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安顺福,常提醒自己,向她们学习 《八女投江》读后感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时,广大人民群众愤然而起投入到坚苦卓越的抗日洪流中,《八女投江》读后感作文。在这支势宏大的队伍中,涌现出许多巾帼英雄。这些抗日联军中的女兵们,虽然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征战,但个个都志坚如钢,乐观自强,奋勇拼杀。连男同志们都竖起大拇指,你赞她们是抗日联军中的花木兰! 1938年10月,经过西征后第二路军妇女团只剩下8名女战士了。她们是: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抗联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战士邬桂琴,黄桂清,王惠明,李凤喜。 一天傍晚,这8名战士跟随五军第一师部队来到牡丹江旁露营,由于汉奸告密,日军知道后,立即纠集1000余人连夜赶

黑龙江历史与现代名人及其故事

黑龙江名人名字及其名人故事 一、历史名人: 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大祚荣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代名将金兀术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 守边名将寿山 关于“东北抗联”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可歌可泣的八女投江 抗联12勇士“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 百折不挠抗战到底的英雄赵尚志 民族英雄李兆麟 剿匪英雄杨子荣 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个战役的指挥者马占山 黑龙江左翼文学的引领者金剑啸 女作家萧红 二、现代名人: 李冰冰哈尔滨市五常市人。曾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2007年《功夫之王》饰演:“鹤发魔女”练霓裳合作演员:成龙、李连杰、刘亦菲、迈克尔·安格拉诺《云水谣》获第26届金鸡奖(第

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好影片儿”奖,2005年凭《独个等待》、《全国无贼》获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9年《风声》饰演:李宁玉。 任泉出生东北鹤乡齐齐哈尔,就读学校: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六小学齐齐哈尔市铁路四中黑龙江艺术生业技术学院喜欢读书的泉哥因为陪伴同窗而被校长看上,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93级本科班,泉哥在结业后长达三个月没有演出时机2000凭借在《少年包青天》的出色表演遭到不雅众喜爱2002年被海内几大权威媒体评为“海内四巨细生” 因在剧中多次出演造型俊朗的古装角色,而被称为“古装王子”。 赵文卓哈尔滨人北京体育运动大学技击系结业8岁其父即送他从师学习技击,曾是哈尔滨市技击队的成员从12岁起即获得巨细奖项无数曾获神州全国锦标赛少年第一名、神州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第一名、全国技击第一名(1991年) 1992年香港导演元奎来到北京体育运动大学,急需1个“能打”的人来出演《新方世玉》中一角。相中了他一举成名后拍摄了《霍元甲》《英雄郑成功》《黄飞鸿》系列《风云》《苏乞儿》 刘和刚出生荒齐齐哈尔市拜泉县。1992年考入黑龙江艺术学校哈尔滨分校,1997年考入八路军艺术学院,2001年考入空政歌舞团工作,2002年获青年歌手电筒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代表作《父亲》 冯晓泉哈尔滨人,歌手,民族新音乐演奏家。现任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新民间乐器演奏的音乐"的发起人及开创者。[神州首届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独奏比赛]金奖. 足迹曾踏遍法国、意大利、南非,印度,韩国、美国、南斯拉夫、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澳门、希腊,台湾、卢森堡、日本、朝鲜、巴基斯坦、瑞典、香港、德国、丹麦、葡萄牙,澳大利亚,奥地利、新加坡等四十多个国家及地域. 李双江生于哈尔滨,研究生导师。一级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少将级别,享受少将级别待遇。现任神州人民八路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神州音乐家协会理事,神州音协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和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神州民族声乐协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群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全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在北京进行过独唱音乐会,为影片儿《光亮四射的红星》等配唱插曲。 安又琪哈尔滨人。1998起从黑龙江转居北京起头了6年艰辛的北漂糊口,从PUB走向了中央大赛,最后间或的时机参加了2004年超级女声,以高人气夺冠,并以一曲《你好周杰伦》起头走红大街小巷。敏捷发片的她其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实在只是公司天娱传媒为了制造超女品牌的牺牲品。2004年出来闯至今,共发行2张专辑,原定于2009年的专辑却被公司以续约要挟而被搁置。 张咪伊春人身高:175CM 1968年12月26日出生在黑龙江伊春1个小镇,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山里人。张咪的童年因为父母蒙冤入狱,她和弟弟端赖哥哥每月扛木实挣点钱来勉强维持糊口。1990 获中央媒体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名2000与闻名服装设计师刘洋合作出任模特张咪成为神州由歌手转变成专业模特的第一人。 殷秀梅黑龙江省鹤岗市人。神州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是她演唱的名作,由她首唱的《党啊,亲爱的妈妈》、《长江之歌》、《妈妈教我一支歌》、《神州大舞台》等歌曲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喜爱的优秀歌曲。

八女投江英雄事迹范文

在黑龙江牡丹江市,临江矗立着一座八女投江的纪念碑。就是在这里,有八位年轻的抗日女战士悲壮殉国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女投江英雄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八女投江英雄事迹优秀作文1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1师的八位女战士在危急的情况中,掩护大部队突围。当大部队成功突出了包围圈时,发现八位女战士还未逃出包围圈。读到这里,我的心收缩成一团。但是八位女战士在敌人的诱惑中,她们誓死不屈,透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时,挽臂涉入了背后冰冷的乌斯浑河。 八位女战士是多么勇敢啊!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逃离,舍己为人,牺牲了自己。在面临伪军逼降和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誓死不屈。而冷云说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受益无穷。“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这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声音让我心潮澎湃,我想道: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佩服!他们爱中华名族的情谊也让我有所震撼,让我分外激动。 而文中提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举动也让我记忆深刻。他们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不被敌人发现,选择了一条“死路“——爬上悬崖。到达山顶后,又用石子向敌人的头上砸去,打败了一些敌人后,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他们的举动令我的心猛烈地一震——我被他们的举动所震撼了。 当我读到八位女战士跳入乌斯浑河,我的心突然凉了一截:我为八位女战士的牺牲而感到痛心,为那一群敌人而感到愤怒。八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来“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那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们深省,年轻的生命,在湍急的乌斯浑河里戛然而止,画上了那抹鲜艳的血色!

八女投江,壮气永存,这是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最好的彰显,是中国红色最美的诠释。是啊,新时代的我们,更应铭记这段英雄的历史,用自己的行动继承她们的遗志,让八女精神在我们心中播下种子,代代相传! 八女投江英雄事迹优秀作文2 《八女投江》,一个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中华革命故事,许多人看了这个故事后不禁热泪盈眶,高称“了不起”。八女为什么投江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书中。 1938年10月的一天,八名女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董桂清、李风善、王惠民和顺福)以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紧跟部队转战南北。这天,部队转战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女战士便与他们失去了联络。这时金参谋来了,告诉她们部队就在对岸。于是她们出发了。不料,部队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偷袭。女战士们为了能让部队安全逃离,引诱敌军八注意力放在她们身上,敌人果然上当了,可是女战士手中的子弹等炸药不多,怎么办呢?英勇的女战士们宁死不屈,唱着国歌,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从此,才有了《八女投江》这个经典的故事。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被女战士们感动了,也痛恨起日本侵略者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上永远抹不掉的一个污点。日本人看见旧中国的昏庸无道,便侵略我国,几十年战争如一日,受到的屈辱何止一次呢?人们忘不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忘不了火烧圆明园,更忘不了租界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怎能蒙受这样的奇耻大辱。看,百年的睡狮已醒,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埋葬了黑暗的旧社会,也埋葬了耻辱。炮声轰鸣,鲜血四溅的战场上,有多少人民子弟兵献出了他们的血肉之身。为国家,为人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多少婴孩失去了亲人。残忍,残忍,太残忍了。是谁带给我们这样的耻辱?是洋鬼子,是他们残害了我国的老百姓。于是,共产党产生了。他们领导着人们那个在旧中国的废堀上发奋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争,中国终于取得了胜利。

【英雄事迹作文】八女投江

【英雄事迹作文】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

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我和学生的故事 (1)

我和学生的故事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各方面的影响下,教师的职业又变得举足轻重。育人是一项说起来容易而作起来难的事,作为教师可谓:如履薄冰。在平凡的工作中,我们每每有欢喜,有忧伤,甚至愤怒。回头看看,自己的教育历程中还有一些惶恐…… 美国哲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的更加需要。”在教育学生时,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给他们最大的帮助。但有时候我们被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蒙蔽了双眼,看到的都是学生的缺点,对他们左也是挑剔,右也是挑剔,少了关心和呵护。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件小事。 我教的14班有一个叫张辰的孩子,皮肤白白的、一脸的天真可爱,如果你不谈到他的学习,他在我的心里是个乖孩子。记得初一的时候他的表现很糟糕。并且他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经常走神,还搞小动作,不按时、按质完成作业、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对于他的错误,有时我会对他发脾气。事后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学期我尝试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课堂上,我总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然后再加以表扬,给予鼓励。课后我利用课间、早读等走到他身边给他讲讲知识点,教他读读,有时候摸摸他的头,消除他对老师的恐惧;还鼓励他要大胆的读,错了没关系;让班上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他;就这样,在过去的这一学期,我发现这孩子慢慢的转变了:他上课主动地举手了,作业也按时交了。学习上他变得主动了。我想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进步的。 他的变化让我认真地反思了我自己,14班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几个,一味的简单粗暴,只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阴影,使他对自己,对老师,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的观点,认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自暴自弃。回想过去,我们在“严是爱,松是害”的高标准下,自觉不自觉地伤害了多少个学生,我不禁很惶恐。今天我很感谢他,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也重新认识了我自己。做教师要学会用心、用爱去浇灌自己的学生,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 我们教育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学生成长的路上,有了周围的人不断“加油”声的鼓励,他就会在跌倒后,勇敢的、充满信心的站起来,继续向前拼搏。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篇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5篇)【第1篇】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自古英雄出少年(海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1937年7月7日的一声炮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华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争取独立、自由,走上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给大家讲的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说的是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勇斗日本鬼子的故事。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小英雄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当时,凡是插鸡毛的信都是很重要的),于是他假装赶着一群羊以放羊为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日本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在一个深夜他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大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紧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从羊屁股上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很快,后面的鬼子追了上

来,海娃又被他们抓了回去。他又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可是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这时,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痛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赶来的八路军消灭了日本鬼子,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张连长,胜利完成了任务。 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克服一切困难,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2篇】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宁死也不做俘虏(八女投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今天,当我们凝视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岁月。在祖国危急存亡的时刻,为了祖国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用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今天,我演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宁死也不做俘虏”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群雕,群雕雕刻的是八名神情各异的女战士,它再现了中国抗战史上悲壮的一幕。

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八女投江》 语文A版

13《八女投江》 学习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位女战士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①在通读课文基础上,找感受最深的部分; ②小组说说感受最深的原因;③再次感情朗读感受最深的部分,抓关键词背诵这些句子;④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知识链接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汉字。 ba shan she shui xi sheng qin lue xiao yan mi man ( ) ( ) ( ) ( ) Chan fu tuan ji ji liu fan gun che tui ( ) ( ) ( ) ( ) 二、理解词语。(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书虫故事

书虫故事 曲庆斌假如你问我,你在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我会说:“看书啊!因为呀,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书虫。为什么要说我是书虫?请听我下面的讲解吧。晚上睡觉前,我总会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上好长时间,爸爸说该睡觉了,我就乖乖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当时我在想:“唉,那章马上就看完了,却要睡觉。”后来,爸妈睡着了,我把门小声关上后,把灯打开,我拿起书把那一章看完,还想多看一会,可已抵挡不住倦意,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早上醒来,我的书呢?我满房子找,终于在床下找见了。放学在路上,觉得无趣,便拿出一本恐怖小说看,忽然有人抓着我的衣服,我大叫一声:“鬼呀!”定睛一看,原来是邓力豪,我问他:“你知不知道,你把我吓个半死。”他说:“你看你前方。”我一看,是狗屎,谢谢邓力豪了。 每天,我都是坐公交去学校,我不想浪费时间,在公交车上拿出一本书看,忘记了一切东西,脑子里只有书,忽然我听到有人叫我:“小朋友,你怎么不上学?”我说:“什么!到站了吗?”我立马下车向学校飞奔过去,还大喊着:“妈呀,要迟到了。” 小朋友们,你说我是不是个大书虫? 推荐阅读:书虫的故事作文(2篇)故事我的星卡故事小学作文“八女投江”之冷云的故事典故故事:饮狂泉水2020年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故事 2020-06-01 曲庆斌假如你问我,你在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我会说:“看书啊!因为呀,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书虫。为什么要说我是书虫?请听我下面的讲解吧。晚上睡觉前,我总会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上好长时间,爸爸说该睡觉了,我就乖乖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当时我在想:“唉,那章马上就看完了,却要睡觉。”后来,爸妈睡着了,我把门小声关上后,把灯打开,我拿起书把那一章看完,还想多看一会,可已抵挡不住倦意,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早上醒来,我的书呢?我满房子找,终于在床下找见了。放学在路上,觉得无趣,便拿出一本恐怖小说看,忽然有人抓着我的衣服,我大

师生之间最感人的故事

师生之间最感人的故事 人们总是把我们中学生比喻成祖国的花朵,而老师就是辛勤劳作的园丁,默默无闻且无私奉献,没有园丁的辛勤劳作,花儿不能盛开;花朵的盛开正彰显出园丁存在的意义。老师用知识、爱心哺育着我们,其中少不了关心的话语,关切的动作……更少不了操劳的心;我们也会对老师报以关爱、敬佩、感激……更少不了思念的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园丁和花朵那样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我们中学二班的师生关系更是如此,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虽然现在我们是毕业班的学生,但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五年级新学期开学那天的情景。听说我们的班主任又换人了,正当我们坐在教室里猜测不定,内心期待而又有一点烦躁甚至反感(因为这是第三次换班主任了)时,一位秀丽、端庄、充满活力的大姐姐模样的人走进了教室。这难道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正当我们疑惑不解时,她说了第一句话:“同学们好,我姓李,是你们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虽然现在我们不太熟悉,但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成为好朋友的!”说完后对我们展开了一个很灿烂的笑靥甜美而又坦率的笑给了我们些许的安慰和轻松,要知道“笑”这个字在以前的几任班主任脸上那是不见踪影的!由于我们六二班四年来频繁地换班主任,班里的同学都不太守纪律。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班不仅秩序比较乱,而且学习风气不浓厚,各方面表现均不理想。自从李老师来了以后,通过李老师的精心教导,我们班的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同学们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成绩就像掉在热水里的温度计一般猛地往上蹿,近两年来还不断得到其他老师的好评呢!李老师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老师,她总是把她的关心播散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细致而又周到,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一天,我们班有一位一向来学校得很早的同学,却来得很晚,无精打采地走进教室后,只见他脸颊通红,嘴唇发干,连作业都没交就像烂泥巴似的趴在了课桌上。上课铃响了,李老师走了进来,这位同学勉强打起精神,但不得不用手撑着脑袋,昏昏欲睡的样子。这一反常现象马上引起了李老师的注意,她走到这位同学身边,弯下腰,轻声问道:“怎么了,哪儿不舒服?”说完,便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手,又摸了摸他的额头。“呀!好烫!你发烧了,怎么不早说啊?还硬撑着?”便一边拨通了他父母的电话,一边帮他收拾书包,并叮咛着:“回家一定要好好休息,把学习先放一放,不要着急,等身体完全恢复了,我们再给你补课”。等那位同学被其父母接走后,李老师紧接着又给我们上起了课。有了老师母亲般的关怀,虽然生病的不是我,可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有一股母爱的暖流穿越了我的心间。 下午放学后,正好轮到我们这一小组扫地,当我们扫完地后,一个个都已经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教室里的灰尘像雾一般弥漫在空气中,我们走出教室,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才发现学校里的人已经走得所剩无几了,天也渐渐黑了。我们走之前,发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便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眼睛往门缝里看了看,老师们都在认认真真地批改着我们的作业,灯光下,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滑动着。“吱呀!”门开了,李老师走了出来,看见我们站在门口不免有些吃惊。我突然发现门把手上李老师的那双手,那双手不是白嫩而纤细,而是贴满了创口贴的“粗糙”的双手,这一定是李老师为了把板书写的更详细些,为了我们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粉笔字写得特变多,粉笔灰把李老师的手弄得满是伤口!我们见李老师突然出来,一愣,然后紧张得语无伦次地说:“我们地扫完了,李老师再见!”。我也随声附和着对老师说:“地扫完了,李老师您这么晚还没回去,

【获奖作品】【演讲稿】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

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 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沿着先辈的足迹。 又一个清明节来临了,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能过上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呢? 先烈们,是你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建起了万里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血杀拼搏。你们英勇倒下了,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却站起来了,他们高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那声音传到大江南北、传到长城内外;先烈们,是你们把中国人民从生死边缘拯救回来,你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血肉建设了新中国,让老百姓们当家做主了。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还记得邱少云吗?敌人的一枚枚燃烧弹扔下,正巧有一枚落在了他身边,要知道,当时他只要打几个滚,就可以免遭死亡的危险。但,为了整个潜伏部

队,为了整个作战计划,他顽强地忍下来了。他绝不是钢铁铸造的,而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换成当今世界的每一位,能做到吗?但是,他却做到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刘胡兰,一个听起来多么娇弱的名字,那颗爱国的心却远远重于泰山。她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虽然她只有15岁,但站在敌人面前却镇定自若,坚定的目光吓得敌人心惊胆颤。死亡的狰狞并没有使她畏缩半步,争取革命的胜利才是她不灭的信念。然而,凶狠的敌人毫不留情地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她为中国历史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辉煌一页。 是呀!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涌现出许许多多胆识过人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宁可抛头颅、洒热血。这种无私奉献、英勇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世代传颂、永远学习吗?我们的革命志士是多么爱我们的国家!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

五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1 第1课寻访先辈的足迹 教学目标: 1、懂得黑龙江省的历史悠久。 2、能够从中寻访先辈的足迹。 教学重点:寻访先辈的足迹。 教学难点:唐朝时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过程: 一、黑龙江人的历史有多长? 它们有的离我们有两万年,离我们最近的也有6000多年以上 二、七星祭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台,它们是谁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个东西呢?想一想。 天文方面社会方面 技术方面七星祭坛政治方面 宗教方面文化方面 调查当地的遗产 三、找一找,说一说。 唐朝时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 四、我们的发现。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宁安市的渤海遗址,阿城地区的金口京遗址。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第2课时和祖国一起阵痛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见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当时被侵略的原因。1、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见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变化。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当时被侵略的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唐朝时黑龙江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看一本中国历史地图集时不难发现,东北地区的疆域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说,在古代,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极具特色,让人充满想象,而到了近代,版图就不断缩小了。大人们说,那是因为我们国力衰弱,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我国大片的领土。真是让人痛心啊!今天, 我们就来和祖国一起阵痛。 板书课题:和祖国一起阵痛 2、师生互动 播放视频文件 (同学们进行讨论,并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板书,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我和学生的小故事

我和学生的小故事: (一)、 老师,我不想毕业 中期测试后,按常规我们得召开一次家长会。孩子们不愿意召开家长会,在孩子们的心里,家长会就是告状会。只是,去年的家长会我改变了会议模式:家长、学生都到场,开一个汇报展示会。惊喜中,孩子们齐呼:“好,很好,非常好!” 家长会上,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才艺,但整个展示中,弥漫着伤感的离别气氛,孩子们都表达着自己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的无限感激之情。有一组孩子在《老师,我想对你说》中,这样说:“老师,我不想毕业,不想离开六三班,我们想上您的语文课,想上您的梦想课!”是啊,三年了,四年级时的稚气,经过三年的风风雨雨,孩子们学有所成,已经成长为六年级的小知识分子。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老师祝贺你们!也希望你们在新的学校,学做人,长知识,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 (二) 爱,让人感到快乐!因为接触真爱梦想,在教学、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时刻将梦想理念放在心上!逐渐形成快乐的处世态度!孩子们都快乐了!孩子们说:“老师,您学习去了,我们想念您的语文课,更想念您的梦想课!您不在,我们都好难过,我们一点也不快乐!”孩子们因为梦想课的开放与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胆子大了,思维活

了,特别是敢于、也乐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了!梦,才是最真的现实! (三)、 我的学生康浩宇在《给王老师的一封信》中说:“每次上梦想课,当我们回答问题时,您的眼神透过眼镜片折射出对我们的信任。与此同时,也对我们微笑着,那微笑鼓励我们思考。当我们答对时,您的微笑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当我们答错时,您也微笑着让我们坐下。然后启发我们思考,接下来再让大家交流、回答。每堂梦想课,我们都很高兴、很感动,您的每节课都让我很开心!快毕业了,老师,您的微笑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老师也不会忘记六三班44位调皮捣蛋、可爱聪明的孩子的,是你们的陪伴,让老师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快乐,是你们的陪伴,让老师体验到梦想课给我们师生带来的改变! (四) 刚刚批阅学生的日记,看见他们的文章,有叙述、有感想,忽然觉得,孩子们水平提高了,也该毕业了!晒晒他们的好词佳句:“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回眸曾经走过的岁月,拾起记忆的碎片,用心去拼接,忽然发现期间竟涌动着一种酸酸甜甜的感觉:语文课上,大家面红耳赤的辩论‘科学技术的利与弊’,梦想课上此起彼伏的欢

八女投江读后感4篇

八女投江读后感4篇 八女投江读后感4篇 导语:读了《八女投江》,各位有怎样的感想呢?以下是WTT带来的八女投江读后感,欢迎各位参考。 八女投江读后感【1】 在我看到的抗日故事中,作为牡丹江人的我还是被“八女投江”的故事感动着。每当大人带我到江边八女投江纪念碑前游玩时,都会给我讲八位女英雄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西征队伍中,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在攻打楼山镇战斗中,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八位女兵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仅13岁。 今天当我再次在网上看完八女投江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的英雄鲜血

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长大为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八女投江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八女投江》这本书,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那种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我。 61年前在中华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多么悲壮的事。为了减少大步队损失,只有八人担当起了掩护大部队,前面是凶恶日本兵,前面是波涛汹涌的河水他们为了大部队减少损失,不讨大部队的营救,这是多么英勇啊。这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读到这感受到了她们个人的品质。为此我感受到我们中华每个都值得自豪。同时,以为他们只有八人,而敌人却有两千多人,他们无路可走,只有战死或被俘虏,他们会投降还是宁死不屈呢? 在困难的时候,她们会选择死还是被腐乳,八个人自信的说:“哈哈,牺牲我们没关系,但总有一天,你们会被我们赶出去,敌人拿起枪就向她们打去。几声枪响并没有吓到他们,他们便向水中跳去,几声跳水声,顿时打动了我,我慢慢的流下眼泪,我为这几个人感到自豪。 61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已经胜利了,五十八年以前,那些为中国现身的英雄,都永远记住在我心中,永永远远,当我想到这我心中定住了一个新目标,就是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吕峡小学红色经典故事演讲比赛主持词

聚集美丽中国红色故事入我心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比赛活动比赛 主持词: 甲: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合:大家好! 乙: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 甲: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用赤诚的心曲缅怀革命先驱不朽的足迹乙: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聆听红色经典的温馨,用仰慕的情怀感受历史蕴含的感动。甲:下面我宣布吕峡小学《聚集美丽中国红色故事入我心》红色经典故事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1、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孩童时期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温馨的教育,可曾知道王二小的孩童时期在干什么呢?请听一年级的林志翔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红色故事《王二小》 2、今天我们在歌唱,自由幸福的生活,沐浴明媚的阳光。在这高科技的时代,交通发达,享受着卫星传播、电信、微信、电话等等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可是“鸡毛信”你听说过吗?请听一年级的刘欣宇为我们带来的红色故事《鸡毛信》 3、说不完的长征故事,道不完的悲壮而又辛酸的历程,下面有请来自二年级的陈雨萱同学为我们带来《倔强的小红军》。 4、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用赤诚的心曲缅怀革命先驱不朽的足迹。请听五年级的杜思萌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刘胡兰的故事》 5、漫漫征路,巍巍雪山,猎猎风暴,辘辘饥寒。野菜果腹,单衣御寒,冷饥罹难,无私泰然。如此军队,如此党员,赢得日月,换了新天!下面请欣赏五年级何静文同学带来的《丰碑》。 6、可以使皮肉烧焦,可以使筋骨折断,铁的棍子,木的杠子,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用刺刀来剖腹吧,挖得出来的,也只有又红又热的心肝。这位不屈的巾帼英雄就是---江姐。下面请欣赏由四年级林晓彤同学带来的故事《在烈火中永生》 7、抗日战争波澜壮阔,小小英雄光照山河。一个年轻的生命,一腔正气惊天地。请欣赏三年级曾莹盈同学带来的故事《小英雄雨来》。 8、“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请欣赏六年级庄海阳同学带来的故事《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9、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如果说狼牙山五壮士展现的是中华男儿的铮铮烈骨,那么我们眼前的这八女英烈就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接下来请欣赏六年级姜宁同学带来的《巾帼不让须眉----八女投江》 结束语 甲:英雄们的事迹,牢记在我们的心窝; 乙:英雄们对胜利的憧憬,更是把一代代少年的心炙得火热; 甲: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乙: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恒! 甲:奋进的火炬,在一代代少年的手中传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