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

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

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
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

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伟大戏剧家关汉卿

内容摘要: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元末明初的贾仲名就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最能反映他创作成就的是他的杂剧,他一生共写了60多种杂剧,流传到现在的只有18种,《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从思想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这类作品中凶狠、愚蠢的压迫者和善良正直的被压迫者总是壁垒森严地对立着。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机智和勇敢的。如《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诈妮子》等。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以《单刀会》的成就最为突出,还有《西蜀梦》等。关汉卿卓越的艺术修养,使杂剧的战斗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主要表现在:一、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有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这种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促使他的创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其二、关汉卿塑造典型人物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在古代戏剧作品中,再没有人能象他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饱满。其三,关汉卿善于把人物

放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揭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其四,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根据生活本身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为剧情和人物服务,需雄壮时就雄壮,需妩媚时就妩媚,需通俗时就通俗,需文雅时就文雅。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见臧懋循《元曲选序》)的地步。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

主题词:关汉卿杂剧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伟大戏剧家关汉卿

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与作品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剧。前两种早已寿终正寝,只有中国戏曲一枝独秀,在世界上别树一帜,至今生命之树长青,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在钟嗣成的《录鬼簿》中,关汉卿是“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的第一人;元末明初贾仲名的《录鬼簿》中称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从元代到近代都有人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称“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郑(祖光)、白(朴)、马(致远)。可见关汉卿被公认为元代最早的杂剧作家之一。

关汉卿的生平,文字记载的不多,我们只能根据片段的材料和他在散曲中的自叙,勾画一个大致的轮廓。关汉卿大约生于1220年左右,卒于1300年左右,他的生年与白朴相去不远。据《鬼录簿》说他是大都人①,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曾任太医院尹。“太医院尹”可能是太医院医药机构的官吏。关汉卿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大都,但也曾到过汴梁,晚年还到过杭州。

关汉卿是一个一生落拓、不屑仕进的文人,又是一个多才多艺、放浪不羁、性格倔强的艺术家。《析津志》②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在带有自叙性质的散曲[南吕·一支花]《不伏老》套曲中,他曾这样描述自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

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颠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又说: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王当王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③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④

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是着意的挑衅和公开的反叛。

在下层文人作家中,关汉卿是和戏院歌场关系颇为亲密的一位作家,他出入瓦舍,与书会才人、民间艺人交往密切。同时,关汉卿不仅写作剧本,而且还亲自参加舞台演出。这些经历使他的剧作更多地贴近舞台与观众,获得广泛的认可,并因此在当时的戏剧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的名字成为一种标准、一种赞誉。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其中个别作品尚有疑议,比如《鲁斋郎》)。除杂剧外,关汉卿还创作有散曲。今存小令57首,套曲14套。

从关汉卿现存的杂剧的题材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

案剧,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反映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的勇敢和机智,如《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金线池》、《拜月亭》等;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

注释:①大都,即北京。

②《析津志》元末熊自得著,析津,既元大都。

③蹴,古代一种踢球的游戏。

④选自《元曲一百首》丁洪章著,花龄出版社1997年版45页。

第二节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关汉卿虽自称“浪子班头”,但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他的杂剧是当时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一面镜子。

他的第一类作品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多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比如他的剧作《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是一位年轻的寡妇。她三岁丧母,七岁被她父亲为了还债和筹措进京应试的旅费,卖于蔡婆家为童养媳。十数年后,窦娥与丈夫成婚,可不久丈夫就死去了。于是婆媳俩相依为命。蔡婆讨债遇险,被地痞张驴儿父子救起。张氏父子借机威胁蔡氏婆媳嫁给他们二人,以霸占他们的财产。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借蔡婆卧病之机,想毒死蔡婆婆,不料下了毒药的羊肚汤,被自己的父亲误食身死。张驴儿转而诬陷窦娥,逼迫她顺从,窦娥坚执不从。张驴儿遂诬告窦娥毒死公公。官吏贪赃枉法,严刑逼供。在公堂上,窦娥怕打坏了婆婆,才屈招罪名,被判斩刑。临刑前她对天发下三桩大愿,死后“三愿”

一一应验。最后,窦娥魂魄托梦给她任廉访使的父亲,冤狱得以昭雪。

在剧本里,关汉卿透过窦娥这个善良而坚强的弱女子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与不公的愤怒。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严守当时的道德,孝顺,坚持好女不嫁二夫。但就是这样一个立志要遵从社会道德的女子,却被这个社会以违反道德的罪名给毁灭了。她涉世不深,幻想正义能够得到伸张,官员能够为百姓主持公道,对张驴儿的要挟宁可“官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窦娥对官府寄予希望,但官府粉碎了她的希望。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窦娥被屈打成招“下在死牢里”,“来日押赴市曹典刑”。在法场之上,她的内心是没有屈服的。她要复仇,她悲愤填膺,对天地提出指责。她指斥天地的不分清浊是非、怕硬欺软,慨叹老百姓有口难言。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大愿。至此,窦娥的抗争达到高潮。而此时的抗争不仅出自对道德的坚守,更来自对现实的绝望。关汉卿借窦娥的口,倾诉出自己内心的愤怒: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①关汉卿以窦娥这位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现实的批评。关汉卿是赞同“三从四德”的,正像第四折窦天章对窦娥说的:“我当初嫁你与他家呵,要你三从四德。”关汉卿愤怒的是社会的黑白颠倒,是官府的草菅人命,他不满的是社会让好人受难,“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信守道德的窦娥,被这个社会以“毒死公

公”的罪名处以了极刑。关汉卿对现实的批判经由窦娥的形象,经过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情节表达了出来。

《蝴蝶梦》是一本公案剧。作为公案剧,《蝴蝶梦》并不成功。写包公审案,包公的审问过程笨拙、简单、粗暴,最后是依据梦的预兆,做出决定。关汉卿写作这个剧本,只是选择权豪势要横行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来展开剧情,包公判案不过是一个躯壳,关汉卿渴望借这个躯壳(载体)来表达他的道德思考。也正因此,剧本最突出之处,不在包公的如何断案,却在王氏这位后母的贤德,以及体现在她身上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至死不屈的斗争性。而关汉卿也通过王氏,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

在上述这类作品中,凶狠、愚蠢的压迫者和善良、正直的被压迫者总是壁垒森严地对立着。作品不仅正面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利害冲突;而且还写出了他们之间思想意识上的明显对立,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他们往往截然不同。如在窦娥的眼里“人命关天关地”,她的冤屈呼声可以惊天动地,但在昏官桃杌看来,“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又如《蝴蝶梦》里的王婆婆认为,不管谁,犯了法,打死了人,都要吃官司,“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可是在葛彪看来,自己是一个特权阶级的人物,就可以为所欲为,打死人“只当房檐上揭瓦片相似”。在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严重冲突中,关汉卿的爱憎感情是非常鲜明的。他笔下的贪官污吏、流氓恶霸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气焰不可一世,最后总逃不出正义的惩罚。由于作者对清官还有幻想,剧中被压迫人民的冤屈,经常要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得以伸雪。

关汉卿的第二类作品主要描写下层妇女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其中以《救风尘》最有代表性。剧中的女主角赵盼儿,是个机智、老练而富有义气的妇女形象。长期风尘生活使她看

透了有钱人的子弟们所惯用的那套伎俩,并对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此当他知道结拜妹妹宋引章要嫁给周舍时,便再三忠告她。

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推脚踢,打得你哭啼啼。

——第一折[胜葫芦]②

但宋引章没有接受劝告,落得一进门便吃五十杀威棒,只得写信向赵盼儿求救。赵盼儿接信后,挺身而出,抓住了周舍喜新厌旧、酷好女色的弱点,安排下周密的计划,使他步步进入圈套,最终制服了这个流氓,救出了宋引章,从而收到了大快人心的喜剧效果。《望江亭》里的主角谭记儿是寡妇改嫁,因此十分珍视她与白士中的爱情。当她听到杨衙内拿了皇帝的势剑金牌要来取她丈夫的首级时,她不但毫无惧色,而且胸有成竹地来对付这个恶霸:

你道他是花花太岁,要强迫我步步相随。我呵怕甚幺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这桩事你只睁眼儿觑着,看怎生的发付他赖骨顽皮。——第二折[十二月]③

她在中秋之夜,乔扮渔妇,以切鱼会献新为名,在望江亭上尽情捉弄了杨衙内,赚得他的势剑金牌,从而粉碎了他的阴谋毒计。《金线池》里的妓女杜蕊娘,《谢天香》里的妓女谢天香,《诈妮子》里的婢女燕燕,都是聪明伶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斗争的妇女形象。《拜月亭》是富有抒情气息的爱情剧,作品歌颂了大家闺秀王瑞兰对爱情的坚贞,指责了阻碍他们婚姻自主的封建家长制。在这个风光旖旎的恋爱故事后面,也反映了乱离的时代气氛和侵略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关汉卿与别的戏剧作家不同,他在那些处于封建社会最低层的妇女身上,看到她们的痛苦而美丽的灵魂,这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关汉卿的第三类作品是歌颂历史英雄的。《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剧演鲁肃定计,要借请关羽赴宴的机会,索取荆州。关

羽明知此宴有诈,却毫不畏惧,带小卒赴宴。最终不但使鲁肃的诡计落空,而且迫使鲁肃把自己送回船上,安全离开江东。关汉卿的《单刀会》重新演绎这一历史事件,借此表达自己的一番历史感慨。

在剧本里,关羽出场在第三折,但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气氛。

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剩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兵当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驹,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第一折(金盏儿)④在剧本里,关汉卿突出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形象,由此写出自己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崇敬:

“你道三条计决难逃,若是一句话不相饶,那其间使不着武官粗卤文官狡。那汉酒中火性显英豪,圪塔的腰间就住宝带,项上按着钢刀。虽然你岸边头藏了战船,却索与他水面上搭起浮桥。”⑤

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滚滚大江,抒发了他豪迈胸怀:“大江东去浪千迭,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来,来,来!我觑的单刀会似赛村社。第四折(双调·新水令)⑥

在剧本里,关汉卿借关羽的嘴传达了一种正统史观:“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把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皇亲合情受汉朝家业,则您吴天子是俺刘家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已的先生自说。”⑦

也是在剧本里,关汉卿发出了深沉的沧桑慨叹:

水涌山迭,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掳当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交我心惨切。这也不是江

水,二十年流不尽英雄血。——第四折(驻马听)⑧作者通过对历史英雄关羽维护汉家事业的歌颂,一定程度上流露了民族感情;同时描写了他对敌斗争的勇敢和智能,鼓舞了人们向压迫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西蜀梦》写关羽战死荆州,张飞又途中遇害。刘备遂尽起西蜀之师,为两人报仇雪恨的故事。《哭存孝》写五代南唐大将李存孝为康君立、李存信谗间致死的故事,是历史题材的作品。

作为浪子文人,浪子的风流与儒者的情怀在关汉卿身上交融在一起,使他的剧本于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当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的时候,他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他评价历史、慨叹人生,并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剧本中,使其剧作流露儒者的悲思。

注释:①《元曲选校注》第四册,河北教育出版社,3795页。

②《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29页

③《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30页

④《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31页

⑤、⑥、⑦、⑧《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35页、39页、40页、39页。

第三节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杂剧时时透露着他的儒生本色,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同时作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的关汉卿又以他对杂剧程序和技艺的熟悉,以他的多才多艺,充分发挥着杂剧形式的特点,使他的剧本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关汉卿使元初的杂剧艺术形式趋向完备,剧作的戏剧性增强,戏剧冲突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文白结合。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他对人物的塑造。在我国古代的戏剧家中,没有一个人象关汉卿这样,塑造了如此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是妓女,赵盼儿机智泼辣,宋引章天真幼稚;同是良家妇女,窦娥善良坚强,谭记儿温柔机警;同是豪权势要,鲁斋郎凶狠霸道,杨衙内卑鄙蠢笨;同是劳动者,李四不畏强暴,张圭为虎作伥,俯首听命。关汉卿已经开始注意到各阶级,各阶层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人物的阶级属性。

关汉卿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如《窦娥冤》中的窦娥,剧本竭力刻画的是她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而不论是善良,还是刚强,都是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一点地显示出来的。窦娥是刚强的,面对张驴儿的要挟,她不肯屈服;面对官府的淫威,她不肯屈招。窦娥是善良的,公堂之上,她担心婆婆经不住那样的毒打,便自己屈招了。她情愿自己含冤负屈,承担杀人罪名,情愿一个人来领受开刀问斩的极刑,也要保全婆婆的性命、不让婆婆受苦。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她还苦苦地恳求刽子手“与人行方便”,不走前街,走后街,以免蔡婆看到她披枷戴锁心中难过。

《蝴蝶梦》杂剧则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写出继母王氏的贤德与慈爱。尤其是剧本的第三折。在第三折里,王氏问起石和会怎幺样时,张千说:把他盆吊死,替葛彪偿命,明日早墙底下来认尸。于是,王氏的内心便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正旦悲科唱)[上小楼]将两个哥哥放免,把第三的孩儿推转;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不争教大哥哥、二哥哥身遭刑宪,教人道桑新妇不分良善。

[幺篇]你本待冤报冤,倒做了颠倒颠!岂不闻杀人偿命,罪而当刑,死而无怨。(做看王三科,唱)若是我两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①

她一面理性地劝老大、老二说:“大哥、二哥家去来,休烦恼者!”一方面心中充满痛苦:

[快活三]眼见的你两个得升天,单则你小兄弟丧黄泉。(做觑王三科,唱)教我扭回身、忍不住泪涟涟。(王大、王二悲科)(正旦云)罢、罢、罢!但留的你两个呵,(唱)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②

作者利用细节来反复强调王氏感情上的极大矛盾,写她一再留恋,几次看石和不肯离去。在平实自然中,加深王氏的道德力量,使之深刻而激动人心。

《调风月》剧本写燕燕这个侍女,是把她放在最令她狼狈的位置来加以刻画,突出她的形象。燕燕对小千户感情很深,但小千户却另有所爱,她不愿意小千户向莺莺求婚,可她的身份却使她不得不去替小千户说亲,去为他们操办婚事。正是在这种难堪的境遇中,关汉卿把一个泼辣又软弱的侍女形象写得有血有肉。

还有如赵盼儿的机智是通过和狡猾的流氓周舍之间面对面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谭记儿的过人胆识也是在她亲去望江亭赚取杨衙内的势剑金牌这一惊险的情节中呈现出来的。关汉卿还通过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当张圭迫于鲁斋郎的淫威,把妻子悄悄送给他人,一路上唱得几支曲子,无疑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最精彩的内心独白之一:

全失了人伦天地心,依仗着恶党凶徒势。活支刺娘儿双拆散,生各札夫妇两分离。从来有日月交蚀,几曾见夫主婚妻招婿。今日个妻嫁人夫做媒。自取些奁房断送陪随,那里也羊酒花红段匹!

第二折(南吕·一枝花)③

曲子把张圭内心的痛苦、羞愧、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出色的内心描写在关剧中不是个别的。

作为一个曾“躬践排场,面敷粉墨”④的“当行”戏剧家,关汉

卿的剧本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场面安排紧凑、集中、突出那些和主体思想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在《窦娥冤》里,从窦娥七岁被卖,到她二十岁守寡,其间许多辛酸的事情,因与主线关系不大,都被作者大刀阔斧地删去了,只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连她丈夫的名字都没有说明。而法场受刑,情节本来很简单,却因关系到全剧的主旨,与人物的塑造直接相连,因而安排了整整一折戏,来加以铺张渲染。

又如《窦娥冤》中蔡婆讨债,被赛卢医骗到郊野,要将她勒死,巧遇张驴儿父子而得救,但跑了一个坏蛋又来了两个更凶恶的恶棍;后张驴儿买来毒药想毒死蔡婆,以逼窦娥就范,结果竟毒死了自己的父亲,阴谋没有得逞,可是窦娥却因此被诬告,进而经官、受酷刑、遭冤杀。戏剧冲突一个紧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再比如,《救风尘》杂剧里的赵盼儿费尽心机赚来了周舍的休书,带着宋引章逃出。当观众正为她们终于逃出魔掌、获得自由而庆幸时,周舍赶来,咬碎了休书,于是风云突变,人们本已放松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这时剧作者才通过赵盼儿的口点明,她为了防备周舍后悔,早已换过休书,咬碎的只是假休书罢了。一番波折,至此,冲突消解,观众完全放下心来,同时,也由衷地先赞叹赵盼儿的机警老练。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由于他深入生活,掌握了各种丰富的生活素材,这就是他有可能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服务。需雄壮时就雄壮,需妩媚时就妩媚,需通俗时就通俗,需文雅时就文雅。他从生活中、人民口头语言中,提炼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见臧懋循《元曲选序》)。而本色是关汉卿语言的基本风格。这种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

的性格化上。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试看《金线池》第一折的[混江龙]曲:

无钱的可要亲近,则除是驴生戟角瓮生根。佛留下四百八门衣板,俺占着七十二位凶神。才定脚谢馆接迎新子弟,转回头霸陵谁识旧将军。投奔我的都是那矜爷害娘、冻妻饿子、折屋卖田、提瓦罐爻槌运。那些个慈悲为本,多则是板障为门。⑤

上述曲文,生动泼辣,毕肖妓女杜蕊娘的身份和口角。我们再来看看《窦娥冤》中一段很普通的说白: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进年节,月一十五,有蹇不了的浆水饭,蹇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⑥

这些语言出自窦娥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它使我们感觉不到有半点加工的痕迹,只觉得它象生活本身所表现的那样自然、生动。

又如同是淋漓的诉说,《窦娥冤》中负屈衔冤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愤激,正写出生死关头,窦娥满肚子的冤屈,显示出窦娥性格中刚烈的一面。而《诈妮子》中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与愤愤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同时,人物的身份不同,语言也会不同。《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是一位大家闺秀,她在逃难途中与书生蒋世隆结成夫妻,但却被父亲拆散。最后,瑞兰父亲招状元为婿,瑞兰与世隆在婚礼上不期而遇。这时,面对世隆的责怪,瑞兰有一番辩白:

须是俺狠毒爷强匹配我成姻眷,不剌,可是谁央及你个蒋状元,一投提官也接了丝鞭?我常把伊思念,你不将人挂恋,亏心的上有青

天!

我便浑身上都是口,待交我怎分辩?枉了我情脉脉,恨绵绵!我昼忘饮馔夜无眠。则兀那瑞莲。便是证见。怕你不信后,没有处问一遍。⑦

在《调风月》中,燕燕看到小千户不高兴,也有一段表白:见我这般微微,语言恍惚,脚步儿查梨;慢松松胸带儿频挪系,裙带儿空闲里偷提;见我这般气丝丝偏斜了髻,汗浸浸折皱了罗衣。似你这般狂心记,一番家搓揉人的样势,休胡猜人短命黑心贼!⑧

两人的唱词同样直白,但瑞兰的分辨,口气端庄、堂堂正正,伤心中的据理力争,时时透露着逢信和精神上的高贵。而燕燕的一席话则小心翼翼,体贴中有一份迎合,是处在卑微地位的侍女的说话。在关汉卿的笔下,人物的处境、遭遇、身份不同,说话的腔调和感情色彩也完全不同。

关剧词汇的丰富和语法的变化,在元人杂剧里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主要由于作者善于从当时民间文学中汲取语言素材,同时也和他善于向古典文学名著学习有关。《单刀会》剧里,作者用了孔子的话,杜牧的诗,苏轼的散文和词,把这些和人民口头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他“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收到了雅俗共赏的演出效果。我们还记得,在“五四”时期,胡适等人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殊不知早在“五四”之前六百多年,在散曲、杂剧中已经大量运用口语白话,而且用得这幺好,这幺精炼而富有诗意,而我们却几乎视而不见,岂非咄咄怪事?

文人的视野与学识,加上对勾栏的熟悉使关汉卿创作出不朽的剧作,在戏曲史上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帮助杂剧这种戏曲形式迅速成熟,成为有元一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七百多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曲里

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注释:①②《元曲选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710页。

③《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229页

《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35页

④臧懋循《元曲选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⑤、⑥《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237页

⑦、⑧《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参考文献:

1、《元曲选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古代文学史之三》游国恩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之三·元明戏曲》李简著,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年版。

5、《元曲一百首》丁洪章著,花龄出版社,1997年版。

6、《高中国情教育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7、《中文自修》中文自修杂志社,1992年5期。

8、《中文自学指导》中文自学指导杂志社,1992年10期。

关汉卿杂剧中的婚姻习俗

论关汉卿剧作的婚姻习俗 李丹 赤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赤峰024000 摘要: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他以极大热情关注社会现实,描写社会风貌,倾注笔力展示痛苦而美丽的灵魂,勾画鲜明而迥异的典型,并从中寄寓个人理想,折射社会现实。在他的杂剧中有很多关于元代的婚嫁习俗。作为人类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相碰撞、交织的结果,婚俗总是直接反映着其所归属时代的特征。本文从关汉卿杂剧中的婚嫁习俗出发,揭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作家的创作心态以及女性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元代婚嫁习俗社会现状女性命运 正文:在元代,汉族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而其婚姻习俗发展史也十分复杂,婚姻的构成形式呈现多样性。下面介绍元代汉族中流行的几种婚姻形态。 一、关汉卿杂剧中所涉及到的婚俗 (一)、聘娶婚 聘娶婚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结婚形式,它盛行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时期。男方娶妻必须向女方家里依礼聘娶。聘娶婚自古以来是中国婚姻方式中最广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相传这种婚姻形式起源于伏羲氏,当时”以俪皮为礼“,也就是说以雌雄一对鹿皮作为结婚时的聘礼。从此之后,聘娶婚的内容和程序逐渐的增加,除了预备聘礼以外,还有接待应酬媒妁,听从父母意旨,祭告祖先等等形式。如:《礼记·曲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斋戒以告鬼神。” 《礼记·文王世子》:“娶妻必告(庙)。” 《诗经·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战国之后,文人们把各地的流风遗俗以及散见于前人著说中的记载收集、编撰成《六礼》,并逐渐成为统一的聘娶形式,历代流传。 这类婚姻形式在关汉卿的剧作中也有描绘,比如在《救风尘》中,赵盼儿为了救风尘姐妹宋引章,设计前往郑州会见周舍,自备羊酒花红,用彩礼来迷惑周舍:“倒赔了房和你为眷姻”,再如《窦娥冤》中,窦娥在【斗虾蟆】中说:“说什一家一计?又无羊酒缎皮,又无花红彩礼。”这其中的羊酒缎皮、花红彩礼指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彩礼。另外在《梦梁录》中记当时定亲礼数云:“且论聘礼,……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及上系杂色彩缎匹帛,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的关汉卿,其生平情况,只能以现存的一些片断材料推知大概。《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关于他的仕宦情况,由于元代太医院并无院尹官名,关汉卿叙及本人生活情况的散曲亦全无与此有关的痕迹,故关汉卿可能为医户,而不是医生。关汉卿的生卒年也很难推断。根据《青楼集序》等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入元后很可能是并未出仕,而仅是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他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按照士大夫的传统人生取向标准来看,分明是“堕入下流”,但关汉卿却欣喜于在这种生活中得以解脱了功名利禄的“锦套头”而获得自由与快乐;他的炫耀,对于封建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但他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特别是在他的戏剧作品里)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关汉卿则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二、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关汉卿见于载录的杂剧共六十多种,现存十八种:《窦娥冤》、《单刀会》、《哭存孝》、《蝴蝶梦》、《调风月》、《救风尘》、《切脍旦》、《拜月亭》、《双赴梦》、《鲁斋郎》等,是他的代表作。对于上述现存的十八种剧本,按照习惯,可以分为公案剧、爱情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1、社会历史背景 ?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3、禅宗思想 禅宗的重要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讲的是人不能为知识、理性所俘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经常被重重的阴霾所笼罩。中国人想把这种迷雾去掉,让光明重现,照亮我们的心灵,通过心去领会这个世界。按照禅宗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网中之鱼,人是受束缚的。 ?二、八大山人绘画风格中所体现的形式美 ?1、简 一些学者认为:八大山人作品的造型手段,笔墨技巧、构图章法,甚至具体到每一笔,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文章编号:1003—9104(2004)05—0025—04 25L堂堂型篙麓蔫篇一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董连祥 (赤峰学院中文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是: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大半寓意深刻;叙事深入浅出, 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创作倾向;特点 中图分类号:J809.247文献标识码:B TendencyandCharacteristicsofGUANHan-qin§YuanquOpera DONGLian—xiang 据说关汉卿一生共创作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这些剧本代表着元代杂剧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突出成就。 由于关汉卿“风月情,忒惯熟一,因此,从他留传下来的全部杂剧的思想内容看,其创作倾向之一,是以描写男女风月情为主。 关剧的思想内容大体分三个方面: 描写风月情或以之为线索的有:《拜月亭》、《谢天香》、《山神庙》《金线池》、《望江亭》、《救风尘》《玉镜台》、《绯衣梦》、《调风月》计9种,占现存剧种的二分之一。 宣扬义气、忠勇、节操、功名等传统道德观念的有:《西蜀梦》、《哭存孝》、《单刀会》《五侯宴》、《尉迟恭》、《状元堂》计6种,占三分之一。 裁断公案的有: 《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计3种,占六分之一。 这种创作比例似乎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毫无疑问,作者最热衷于第一方面的杂剧创作。然而,最具思想价值的是他的第三方面杂剧。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审虚实”一节指出: 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人拈取。古者,书籍所戢。--#A.J眈成之事也; 今者,耳目传闻,当时仅见之事也。实者,就 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 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人 谓古事多实,近事多虚,予日不然。传奇无 实,大半皆寓言耳。 以李渔的这段话为纲目,我们又可以概括出关剧三方面的创作倾向或特点: 第一,关剧所用之事,以古为多,以今为少。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或接近历史题材。整个元代杂剧的创作也多取材于历史故事。 关剧是展示历史人物风貌风采的画廊。在关汉卿笔下,有以结义兄弟手足之情为重、誓为之复仇的西蜀帝王刘备;有多才思、爱红颜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有“千金不改其志”的唐代政治家、诗人裴度;有始与李存信(李克用假子)争斗,终被李克用车裂的李存孝(李克用假子);有忠于蜀汉政权、智勇双全的镇守荆州将领关羽;有始教表妹写字弹琴、终与之喜结良缘的东晋文学家温峤;有智断裴炎杀人案的北宋开封府尹钱可;有人称“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的宋真宗时宰相寇准;有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智斩权豪势要葛彪、鲁斋郎,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有曾同为后唐大将的李嗣源(后唐明宗)、李亚子、石敬瑭(后晋高祖)、孟知祥、刘知远(后汉高祖)、李从IiiI(后唐废帝)等。 现存关剧三分之一以下属于现代题材,这些剧目有时也接近或化用历史题材。如《拜月亭》是以金兵攻占汴梁城为背景的;《窦娥冤》化用了《汉书?于定

八大山人的艺术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的艺术绘画风格 摘要:明末清初书画家朱耷一生历经坎坷,性格孤僻倔强。他常借书、画、诗来宣泄内心世界。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表现,使他的作品脱尽巢臼,达到了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朱耷艺术绘画风格艺术价值 一、朱耷的身世及人生经历 人的身世个性因素可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方向。笔墨随心性,一位绘画艺术家一生的作品尽管有多种体貌,但其笔墨个性是少变的。“金枝玉叶老遗民”—朱耷离奇的身世、孤傲的个性是造就其书画风格的主要因素。 朱聋,号八大山人(1626—1705),江西籍,明太祖十六子宁献王朱权十世孙。朱耷19岁时明朝灭亡,突遭巨变,他只好弃家避乱山中。国破家亡,昔日的繁华成为过眼云烟,这残酷的现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然而一切都不是他所能改变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痛苦日益吞噬着他的心灵,唯有装傻扮哑,才能躲过事端,才能有所解脱。他将佯狂背后隐藏着的生命激情燃烧于笔墨指端。也唯有将胸中的愤懑宣泄于纸笔之间才能有所解脱,这便是朱耷最难熬也是他创作绘画风格形成的最佳时期。 很多人因处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气节在朱耷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他不改变、不圆滑、不屈服,执着地生活在认定的世界里。他在题黄公望山水的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马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于宋山河。”表现出他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他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活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他更加沉默,多年形成的偏激个性使他肆意地在纸上挥洒一切,此时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日趋成熟,画风怪异不屈。 二、朱耷的绘画风格—墨点无多泪点多,一峰还写宋山河 他的绘画,既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山水画远法五代董源、巨然,宋米芾,元黄公望、倪瓒诸家,近取明董其昌,画面意境荒寂,多取荒寒萧疏之景,残山剩水、枯枝败叶,给人以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之感,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 1.写生册—鸭 朱耷的绘画,非常有质感和立体感。“奇”也是八大山人绘画重要的艺术特色。朱耷晚年的作品,笔墨更是简化到夸张、扭曲变形的地步,趋向于符号的象征性。如台北艺珍堂所藏《写生册—鸭》,正是这类作品的典型。画面笔触松动,水墨交加,恣肆淋漓,鸭的形态经符号化后失去了真实的自然特征,眼形呈圆弧状,眸子点于一边,冷眼相向,眼神中透露出隐约玩世的意味,隐喻了画家玩世不恭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一.四大艺术成就 1、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3、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4、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所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二.关汉卿杂剧作品的思想局限: 复杂的社会生活常常使作家的思想呈现起伏和危机。和文学史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一样,关汉卿的作品也存在着矛盾:在表现弱者的抗争和洋溢着乐观精神的同时,也有以弱者的让步或不可信的巧合,维持调和矛盾的大团圆结局;在揭示失路儒生的艰难、忧郁和痛苦的同时,却又陈袭着“五言诗作上天梯”、“金殿上脱白衣”的向往;在表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激烈壮怀时,却又交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摘要: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画著称于世。他以极其简练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构图,人格化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王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新风貌,对后世绘画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寄情精简奇特 朝的愤懑之情和对明朝的怀念,寄寓了自己愤世嫉俗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他的绘画达到了“笔简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生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姓朱,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八大山人等,一生所用名号多达55个,以八大山人的名声最著。八大山人天赋很高,自幼受祖辈的艺术教养,8岁能写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19岁时,清兵入关,他遭受到国亡家破之痛,忧伤悲愤无处发泄,由口吃而佯作哑子,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时在奉新山削发为僧,过了十三年的僧侣生活。还俗后不久,在江西南昌修建青云谱道院,韬光养晦,取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者。 由于八大山人是明皇室的后裔,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的高压,使得他只能潜心于艺术,并通过笔墨来表达他愤懑和郁结不平之气,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他的花鸟画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朱耷的山水画原宗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之法。明之后则山水气象为之一变,意境枯索荒寂,绝非董其昌的秀逸平和,于苍凉凄楚中迸发出雄强悲壮的气质,体现了其孤愤而坚毅的心境。朱耷的山水画虽有艰涩冷漠的特点,但他作画不拘常格,自由奔放。笔的轻重,墨的浓淡都体现出作者瞬间的直觉判断。曲折起伏的山石形态不类常形,而是“超以象外”的高度加工提炼的丘壑形象。朱耷在“似与不似”间获得了本质的真似。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询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书法,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敛,处处表现出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八大山人的艺术特色总体可概括如下: 一、缘物抒情——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知识分子在清政府的高压政策和怀柔政策作用下,一部分转而跟清政府妥协,象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恽、王鉴、王原祁)即是如此,而一部分却拒绝与清王朝合作,逃避现实,寄情于山水之中,“四僧”就是其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2)练习题1 一、知识问答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寇准)(林逋)。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铃》)。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桂枝香·金陵怀古》)。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6.被誉为“南戏之祖”的是高明的(《琵琶记》)。 7.竟陵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钟惺)和(谭元春)。 8.明代中期杂剧最杰出的作品是指徐渭的四部杂剧即(《四声猿》)。 9.“南施北宋”具体指的是(施闰章)和(宋琬)两位诗人。 10.清初三老是指(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处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人学者。 11、柳永离别词作的代表是(《雨淋铃》),其中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2、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桂枝香》)。 13、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 14、《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着名文学家(元好问)。 15、列举三位《西厢记》中的主人公(崔莺莺张生红娘)。 16.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倩女离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王倩女)。 17.南戏四大传奇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18.晚明小品散文最着名的两位作家是(袁宏道、张岱)。 19.《郁离子》的作者是(刘基)。 20.清代诗人袁枚在诗歌创作上倡导(性灵说)。. 21.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文天祥)和(汪元量)。 22.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3.贺铸词的代表作品是(《青玉案》)。 24.元代钟嗣成的(《录鬼薄》)是第一部专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专着。 25.马致远最着名的历史剧作是(《汉宫秋》),小令以(《天净沙·秋思》)享誉千古。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稼轩”为辛弃疾号,其词豪放之中不失传统婉约本色,个性鲜明,故名为“稼轩体”。2.诸宫调:产生于北宋,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 3.临川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因其都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室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4.“三灯丛话”:是指明代三部文言短篇小说:《剪灯新话》、《剪灯馀话》、《觅灯因话》。三书后人合称为“三灯丛话”。 5.半山体:半山是北宋着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号。其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浅谈关汉卿杂剧大团圆结局讲解

┊┊ ┊┊┊┊┊┊┊┊┊┊┊装┊┊┊┊┊订┊┊┊┊┊线┊┊┊┊┊┊┊┊┊┊┊┊┊ 前言: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而大团圆结局是我国古典文学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大量的出现在我国的戏曲小说中。对于戏曲小说中的“大团圆”现象,其形成有着其深刻的原因。上至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中尚圆思想的体现,中国“和”文化的影响等都对此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关汉卿的大团圆戏剧分析 关汉卿这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长期处于社会黑暗带来的压抑之中,他不仅愤世嫉俗,更充满了战斗精神。如人所说,他往往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压迫、受污辱的女性身上。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的《元剧之文章》中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而论及其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都是其著名的作品,其塑造的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王瑞兰、谭记儿、燕燕等大批性格鲜明的微贱女流,虽命运悲凉,却正直、善良、聪慧,颇具反抗精神,让人怜惜不已又难以忘怀。无沦主人公遭受多么大的痛苦和挫折,最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第一:借助明君、清官、伸冤昭雪,如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第二是借助鬼魂、转化为异类、梦境,以补现实之缺憾,如《窦娥冤》;第三是男主人公科举及第、奉旨完婚,例如《拜月亭》。 这些戏剧的共同之处在于,无论之前怎样的困难与挫折,最后总是给人希望与憧憬。所渭“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因者终于亨”[1],便是这种情节构建模式的精辟概括“大团圆”戏剧的结局模式。是一个民族深层的结构话语,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是所有华夏民族社会心理的共同体现。他的许多悲剧都酣畅淋漓地揭示了元代社会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在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中,总是这样的形式:情绪从悲愤走向悲壮,剧情也是恶势力先占据上风,而后以团圆局面收场。而他的《窦娥冤》则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以其巨大的悲剧魅力穿越了七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 摘要:八大山人是我国古代的一位非常富有个性和民族气节的画家,其历经明清年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是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八大山人以其形貌异,表情冷漠的笔下形象和简练的墨色表达了自己孤傲不屈、悲愤苍凉的情感,独具创造。八大山人所作写意花鸟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式而又神完气足,也多是其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他在明亡后保持气节,不附炎趋势,能够洁身自好,而得到后人的尊重。我们在欣赏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品位其人生和体验他的内心感受。 关键词:八大山人写意花鸟山水画影响情感 一、个人生平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姓朱,名统筌,乳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等,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其祖父、父亲都能诗善画,朱耷幼年就受到熏陶,“八岁既能诗。擅书法,共篆刻,尤精绘事”。在他19岁时明朝覆灭,继而清兵南下,作为宗室王孙的朱耷便奉母携弟避难于新建洪崖,为了逃避清朝的迫害,于顺治五年(1653)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号韧庵。顺治十年(1653)又在耕庵老人处受法,“住山二十年,从学者数百人”,成为宗师。康熙十八年(1679)他被临川令胡亦堂请去,延之官舍年余,忽发狂疾回到南昌。62岁以后经常在南昌北兰寺,后又自构寐歌草堂,以卖画度日,直到81岁逝世。 八大山人历经明清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是明王室后代,为了避免清朝迫害,时僧时道时儒;他又不甘心为统治者笼络,故作疯癫,装聋作哑。由于家园的破灭他感到非常的痛苦,时常伏地呜咽,痛哭流涕;时常仰天大笑,慷慨悲歌。据说因他有《八大园觉经》,所以自号八大山人,但在签名时将四字连写,很像“哭之”或“笑之”。他的诗和画也正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 八大山人画上款印别号极多,据记载有:雪个、个山、个山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河上花图》 在天津博物馆的精品厅中,一幅笔色苍莽、笔触奔放的泼墨大写意格外地引人瞩目,这就是“清初四僧”之首——朱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河上花图》。 此幅画卷全长1292.5厘米,纵47厘米,纸本,墨笔。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便将兰竹点缀其间。卷尾自题诗《河上花歌》37行,文才卓绝,书法颇具风范。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款署:“八大山人。”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八大山人古稀之年所作。 八大山人是何许人也?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公元1624-1705年),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与原济、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 在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有一座纪念馆,它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那就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从王孙公子沦落为流民逃犯。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他的满腔悲愤无处宣泄,只有寄情于书画,经常以泪和墨。直到59岁,他从赵孟頫所书的《八大人觉经》中获得启迪,才逐渐解脱烦恼,并决定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80岁去世。从60岁到80岁这20年间,他的心态由早年的失控变得异常平静,人生观也从泪眼看世界,升华到笑对人生,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落款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59岁到69岁时的落款特征是把“八”字写成“折角形”,“八大山人”四个字笔画相连就像“哭之”;而从70岁到80岁,“八”字写作“两点”,其笔画相连又像“笑之”。“哭之”、“笑之”的落款正是八大山人“破涕为笑”的真实写照。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以绘画为主,工诗文,长于行书,淳朴圆润,自成一家。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在八大山人暮年作品中,以《河上花图》卷最为精绝。巨幅长卷与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相映生辉,堪称八大山人一生境遇的缩影和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来看看画卷中的一些东东。。。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 关汉卿(1219——1301年),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今北京市)人,及(今河北省)人等说,与、、并称为“”。 时代背景 元代是外族中原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废除奴隶制的残规陋习。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短暂。对汉人的过分盘剥(一个汉人的价值等同于一头牛)势必引发激烈的民族冲突。很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朝。封建制继续得以维系,并进一步。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常年的流亡生活,增广了关汉卿的见闻,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大变革时期的关汉卿其实更加接近思想改革的前沿,底蕴也更加深厚。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批判了元朝腐朽的民族统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再现了农民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关汉卿的人生映衬着浓郁的时代背景,他必须承担起宣扬反抗精神的历史重任。 同时,也因为封建制度的松懈,女性权利开始受到关注。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妓女、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女性意识觉醒投影到作品当中,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给予关汉卿的伟大馈赠,亦影响到后世对他作品前沿性的盛赞。可关汉卿并没有放大出所应有的先进性,在对社会弊端的揭露程度上,都只是略微的碰触。 元末《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杭州景》(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句)。还曾到,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代表作品 《窦娥冤》、《》、《》《单刀会》等。 人物评价 关汉卿是元代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着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领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习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2005年09月27日qhj转,袁行霈原作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他有“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因此,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20年的人生历程,其前19年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蔡婆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张氏父子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这一来,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显然,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像《蝴蝶梦》第一折写凶顽的蒙古贵族葛彪,三拳两脚打死了王老汉,王氏三兄弟拿住凶徒,却不小心把他把他打死。在元代,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儿人,不得还报”;闯下大祸的王氏兄弟命运如何,他们的母亲该让哪一个儿子给葛彪抵命?一下子便成了观众瞩目的事件。当公人押送王氏兄弟到了开封府,戏剧冲突进入炽热阶段时,关汉卿却让审案的包待制假寐做梦,梦见一只大蝴蝶救出了一只陷入蜘蛛网里的小蝴蝶,而对另一只同样坠入网中的小蝴蝶置于不顾;此时包拯顿起恻隐之心,说“你不救,等我救”,并把它救了出来。这一个细节的插入,使紧张的情节稍稍松弛,它展示了包待制心灵的一角,让观众饶有兴味地静观他在得到梦境的启示后臬处理上述棘手的案件。显然冷热场面的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的剧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像《望江亭》写谭记儿为了解救丈夫,只身奔赴险地。谁也想不到,她竟扮作渔妇,和杨衙内吃酒调笑,乘机赚取了势剑金牌。按说,杨衙内凶残狡诈,心存戒备,不可能轻易让势剑金牌落入他人之手。但他生性好色,看到谭记

关汉卿杂剧中的大团圆结局

关汉卿杂剧中的大团圆结局 中国古代文学似乎都有一个“大团圆情结”,即使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也丝毫不影响作者安排上一个团圆式的结局,要么历尽艰辛终成眷属,要么冤情得以昭雪、坏人恶有恶报,几乎形成了“中国式悲剧”的特色。在元杂剧中,大团圆的结尾是个普遍的特点,关汉卿的杂剧也不例外。其杂剧不管是喜剧悲剧还是正剧,几乎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我总结了一下关汉卿杂剧的团圆结局,主要有两种类型:皆大欢喜式和报仇伸冤式。 一, 皆大欢喜式结局。 皆大欢喜式结局的故事,一般都经历饿了坎坷的斗争过程,其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是社会的下层人物,也就是所谓的弱者。在美好的情节开始之后,往往会有强势的反面势力出来破坏,弱者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实力对比差距,却又不甘心就范,因此就引发了一场不均衡的抗争。按照正常逻辑来看,抗争的结果显然是会以弱者的失败告终的,但是在戏剧家巧妙地构思和安排下,尤其是在关汉卿的杂剧中,这种本身带有悲壮性质的抗争却又往往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使观众感受不到多少阴暗的情绪,反而在心里坚定的期待着光明美好的结局。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最后大家都会看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虽然这中团圆的结尾看起来并非那样的天衣无缝,一般都是弱者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或者出现了事实上完全不可信的巧合,对矛盾进行了调和。尽管不完美,但毕竟是一个让大家感到愉悦的结局,迎合了中国观众的期待团圆心理,也在传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铸就了戏剧的独特魅力。这种皆大欢喜带有调和性质的结局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比比皆是,如《救风尘》最终是在清官李公弼的公正判决下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宋引章脱离了苦海,赵盼儿摆脱了周舍的纠缠,安秀实娶得美人归,恶人周舍受到了惩治。《望江亭》最终通过清官李秉忠在明察暗访收集到杨衙内的罪行证据后,惩治了恶人,白士中、谭记儿夫妻团圆而结局。《鲁斋郎》也是包公施巧计把鲁斋郎改为了“鱼齐即”后智斩了鲁斋郎,才使张李两家得以团圆。此外《拜月亭》和《绯衣梦》也是这样。 二,报仇伸冤式结局。 关汉卿杂剧作品中有不少悲剧,但是这些作品的悲剧性质不那么纯粹,往往会带上一个团圆式的尾巴,让观众在感受过了痛彻心扉的“悲”的气氛后,在心灵上得以补偿,以一个较理想的结尾,给观众一个答复,使其精神上享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同时也实现了作者惩恶扬善的劝谕作用。关汉卿报仇伸冤式结局的杂剧作品,一般都是以受害者得以平反、作恶者得到惩罚而结尾。《窦娥冤》是关汉卿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作品,剧中窦娥的遭遇真是悲惨之极,但是如果仅仅让她的几桩誓愿得以实现,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因为恶人还逍遥法外。于是,窦娥的父亲窦引章出现了,恶人们纷纷落马:太守桃杌“杖一百,永不叙用”,赛卢医“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张驴儿“合拟凌迟,押赴市曹中钉木驴,刮一百二十刀处死”。这种团圆式结局的运用,让老百姓复仇的愿望得以实现。《哭存孝》中,李存孝遭陷害而冤死,让观众不禁为之惋惜愤慨;而最后李克用为其平反昭雪,坏人李存信、康立君被车裂,同样是为好人伸冤、让恶人罪有应得的团圆式结局。

浅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浅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关汉卿是我国的戏剧大家。他是生活在都市民众之中的,对元代已经比较发达的通俗文艺非常精通,尤其是戏剧。他创造出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样式,以至他出色的戏剧作品长久不衰,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本文着重分析鉴赏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戏曲不仅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它不仅要人看懂,还要人听懂。因为它面对的广大民众,文化程度的层次十分复杂,而大部分还是不识字的市民阶层。这就给戏曲作家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如何使这些民众看懂表演并激发他们的看戏热情。因此,戏曲的语言应该是通俗的,通俗的语言可以使曲折的剧情内容简明易晓,能够吸引观众。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实际上,中国古典戏曲通俗的作品寥寥无几,相反,大多数是语言华丽的作品。关汉卿,他很好地使戏曲的语言通俗化。 从整体上看,关剧的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晓。不论是公案剧还是描写妇女婚恋及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剧作都有这一特征。通俗易晓,主要指语言不晦涩,容易让人接受理解,并且明白晓畅,实际上是把当时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口语提炼出来写入剧中。质朴无华但不平实无文,浅显明了而不趋向浅薄。关的通俗易晓首先是形象浅显生动,接近现实生活的原貌。例如在《调风月》中,燕燕在感叹自己的处境时,对处于婚姻中的男女发表了自己生动形象的看法,她认为“男儿人若不依本分,一个抢白是非两家分。壮鼻凹硬如石铁,教满耳根都做了烧云”。其中,“本分”“抢白”“壮鼻凹”“满耳根”都是生活中经过提炼的口语,极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比喻生动形象贴切。关的杂剧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剧作中的语言都带有很浓重的生活化痕迹。这一特征也是关汉卿以后的戏曲作家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个境界,只是很少有企及者。 关剧语言的通俗性还表现为质实直露,不委婉含蓄,显得直截了当。如在《窦娥冤》中,当蔡婆婆告诉窦娥自己要嫁给张驴儿父亲时,窦娥的回答非常直露,甚至近于尖刻,丝毫不顾及婆媳关系和情面,直接指斥“婆婆这个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按道理讲,蔡婆婆和窦娥,婆媳都是寡妇,年龄差距比较悬殊,生活上都是相濡以沫的,窦娥不应该这样刻薄地对待艰辛的婆婆,但是窦娥非但没有掩饰自己的憎恶,还对婆婆进行了一番无情的挖苦和嘲讽。这种质实直露的表现方式也常常出现在反面人物的语言中。这些反面人物,他们自己常常自报家门,或炫耀或自鸣得意,表现自己的思想行为。如《蝴蝶梦》中的葛彪上场时便扬言说“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时常的则是坐牢。”这反面人物没有掩饰自己内心的丑恶灵魂,自己给自己画像,语言丝毫不含蓄,使他的反面形象更为突出。 关剧语言的通俗性的另一个方面是诙谐风趣。这个特征多体现在反面人物身上。他们往往是大言不惭,说的话与实际行动构成反差,甚至是明显的矛盾,从而引人发笑。诙谐风趣的存在可以吸引更多的观赏对象,并使整个欣赏过程充满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这也是我们都喜好喜剧片的原因。关汉卿本来就是“滑稽多智,蕴藉风流”的,因而他的杂剧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风趣也是自然的。 在语言通俗性方面,关剧还用典故贴切自然,化雅为俗。在创作时,往往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